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08-15 点击:

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篇一

2017年深圳一模作文分析

22.【写作】(60分)

2017深圳一模作文审题解读及阅卷指导 【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第一部分:题型解读与内涵解析

一、这是一篇情景型+叙事体+新材料驱动+隐含性驱动任务作文题目。 .....................

情景型+叙事体

1. 情景片段与叙事流程

材料由三个情景片段、前后有因果联系的叙事体故事组成。

情景一:小朱向父母交流就业与创业的想法。父母发表不同的意见。(故事的开端与发.....

展)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

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

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

情景二:小朱听取并实践母亲的意见的收获。(故事的再发展)

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情景三:小朱经过和父母交流以及自己劳动体验后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故事的结局) 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2.叙事体中的人物

小朱、小朱的父亲、小朱的母亲。

3.叙事体的主要内容

小朱就业与创业与父母的交流、自己亲身实践以及选择的结果。

新材料

选取的材料不是名言名句、诗词寓言故事等,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有矛盾冲突的、不同价值观碰撞的时事热点或现实故事。

叙事性新材料驱动作文,需要我们全面综合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建立驱动任务。具体操作上,需要把握叙事性材料的主要情节与事件(或者关键句)、重要细节以及它们的延伸拓展内涵、并在全过程扫描事件中提取相关要素去建立驱动任务。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从哪个角度审题立意,主要情节与事件(或者关键句)及其拓展延伸内涵必须涉及,否则属于偏题离题。

隐含性驱动任务

驱动任务不是明确的,题目中并没有出现“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或者“比较、权衡、思考”等明确驱动任务的要求。但是“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需要对材料总体把握,

概括分析其原意与内涵,提出驱动任务,完成写作。

角色驱动:驱动作文有对象意识、交流意识,情感意识。写作中有这三种意识说明驱动任务角色表达到位。

在此说明

隐含性驱动作文和材料作文并不矛盾,而是有内在关联,不过审题立意与写作着力点不同而已。材料作文可以不同角度、不同话题立意,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即可。隐含性驱动作文也可以不同角度、不同话题展开驱动任务,但每个话题产生的驱动任务必须紧扣材料的主体与核心,并且在分析中针对材料隐含的潜在矛盾冲突和社会现实进行比较、思考和权衡。也就是说,隐含性驱动作文和非隐含驱动作文区别在于非隐含驱动作文驱动任务的单一性和明确性;隐含性驱动可以就材料内涵的多元性产生多种驱动任务,这点和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相同。不同的是,在审题与写法上,隐含性驱动作文强调问题冲突的呈现与分析比较权衡。

作文写作立意概说

本材料隐含性驱动,大体有五个主要方面立意:

1.小朱创业想法与实施(知与行等);

2.小朱创业和父母的沟通(平等尊重接纳思考、代际沟通等);

3.小朱对就业创业的认知(选择职业创业的价值与标准);

4.创业与专长相结合。

5.家庭教育的开放性与和谐度对人的成长

从小朱角度、创业就业标准角度、父母角度、知与行角度等均可。

二、叙事体材料细节、要素及背后的内涵解析

1.情景细节、要素的详细解读与内涵解析{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情景中人物及关系一:

“小陈;小陈和父母坦陈”

内涵解析:小陈和父母关系平等而友好、能够交流和分享不同的意见。

“酝酿很久”

内涵解析:小陈是一个有自我独立想法、思想相对比较成熟的青年。

“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

内涵解析:小陈有独立思想和行动的决断力,看好父母养螃蟹的职业(经济上、事业发展上、家庭生活上),也可能有些年轻人的不成熟的盲目与冲动。

小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希望事业发展和照顾父母共同生活兼顾。

父亲:

“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

内涵解析:父亲不同意的理由:①担心农村孩子能通过读书上大学并获得来之不易的工作,如果失去这“铁饭碗”,读书的辛苦可能是白费了;②担心大学的专业知识是否浪费,已经获得的职业工作带来的现实的身份地位与经济价值以及背后体现的真正专业能力创造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否会完全失去;③读书成功获得有保障的职业,收入待遇好,工作体面,这应该是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而辞职回乡,在父亲看来,是对过去的否定,并且在家乡其他人看来,是没有面子的事。

父亲是一位有丰富社会经验和对现实有充分考量、对在一个好单位工作、获得不错的待遇、体面地工作十分关注的老年人。在儿子的事情上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并试图左右或者引领孩子,甚至用体面来给孩子压力。

母亲:

“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内涵解析:母亲性格比较柔和,不会直接支持或者反对儿子(或者儿子父亲)的意见,而是平等尊重儿子的想法,并提供实践的建议来完善或者修正儿子(或者儿子父亲)的想法,或者是把选择权交给儿子。母亲身上有一种矛盾调和的色彩,同时,母亲也是一位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对现实有充分考量的女性,但是在和儿子与丈夫的关系中,以一种调和与柔和的方式为人处事。有生活的智慧,角色的担当。

情景二:

“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

内涵解析:小朱听取了母亲的意见,说明家庭亲子关系平等与和谐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的成功(这里暗含也听取了父亲的意见,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

“抓了一天、真正体会”

内涵解析:说明小朱和母亲一样,也是一个注重知与行的结合、用实践检验自己想法的人。同时说明母亲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好的想法或者不成熟的想法都需要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

情景三:

“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内涵解析:①实践(行)后的思考(知)更为成熟(或坚持)。小朱在听取父母意见并通过劳动实践检验以后,坚持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并且比原来的想法更成熟。②发挥专长并通过创造实现自我价值。一开始只是“养螃蟹”,现在变成“做‘电商’卖螃蟹”,一开始只是辞职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现在是“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紧跟时代的发展。③在自主创业中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满足。“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父亲所担心的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职业带来的社会身份地位的东西并没有丧失,反而有可能更加荣耀。④充分听取他人意见,让选择更加成熟而坚定。说明他已充分听取了父母意见并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体验,真正认识到职业(创业)背后的个人与社会价值,专业如何在创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地位经济收益等的变化,有了自己的结论与选择。

3.关键词

职业(创业)与人生规划(选择标准与过程及价值)与实施

相关的意见的交流、分享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实现人生的精彩

小朱(年轻人) 父母 (长辈)

第二部分:驱动任务与审题立意

材料本身并没有提出明确的驱动任务,属于隐含驱动任务的材料作文。需要我们“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建立驱动任务,完成写作。

一、综合上面的材料分析,我们可以产生这样一些驱动任务:

1.小朱(年轻人)勇于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一定包含材料提供的具体选择过程),你怎么看?

2.小朱(年轻人)和父母(长辈)就职业与人生规划问题的交流,你怎么看?

3.知与行的结合在小朱(年轻人)的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所取的作用,你怎么看?

4.父母(长辈)在小朱(年轻人)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通过交流所发挥的作用,你怎么看?

或者:父母(长辈)在小朱(年轻人)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

5.父与母在小朱(年轻人)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该如何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与作用?

6.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与教育对孩子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不同角度的审题立意与驱动任务

小朱的角度

1.受过大学教育有着良好专业应用职业的人辞职另行创业,你怎么看?

2.小朱在辞职另行创业的想法过程中和父母的交流,听取父母的意见,你怎么看?

3.小朱在辞职另行创业的想法实施过程中,知与行的结合,你怎么看?

父亲角度

4.父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怎么看?

5.父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的这一角色行为,你怎么看? 母亲角度

6.母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的建议,你怎么看?

7.母亲对小朱辞职另行创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的这一角色行为本身对小朱的产生影响,你怎么看?

综合与拓展延伸角度

8.怎样看父母(或孩子)与孩子(与父母)在辞职就业等问题上产生不同的意见?该如何正确处理?

9.父母(或孩子)与孩子(与父母)在辞职就业等问题上的交流,该怎么看? 其他拓展延伸角度

10.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与孩子的职业与人生道路的选择。

11.父亲、母亲不同角色的担当对孩子职业与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综合以上一两个驱动任务审题立意也可以。本材料既可以写成驱动作文,也可以写成时评类型。文体不限。

三、一些基本的审题立意示例

(一)符合题意得审题立意

1.勇于改变职业规划、实现人生最大价值(职业选择价值角度)

2.走好职业规划的每一步(职业抉择、知与行角度)

3.从小朱的选择看创业幸福((职业选择多元价值—事业亲情生活兼顾-角度){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4.和父母一起创业,不亦乐乎(职业选择多元价值—事业家庭生活兼顾—角度)

5.规划 交流 成长(个人职业规划成长角度)

6.从父母那里习得人生智慧(孩子接受父母建议与实践角度)

7.亦师亦友感父母 辞职创业觅人生 (个人职业选择和父母交流作用角度)

8.做孩子职业人生规划的朋友与导师(父母和孩子交流角度)

9.请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人生抉择(职业选择与父母交流角度)

10.就业与创业,贵在自我实践认知(个人职业选择角度)

11.寻找职业的价值与快乐(职业价值认知的途径角度){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12.网络工程师能“卖螃蟹”吗?(职业价值认知角度)

13.创业请知与行相结合(知与行角度)

14.人生大事需要父母的参与沟通(或学会与父母沟通)(年轻人角度)

15.请给职业人生道路上的孩子加油(或尽己所能)(父母给孩子建议角度)

16.当好孩子职业人生的参谋(父母给孩子建议角度)

17.认知自我,做孩子人生的倾听者与建议者(父母给孩子建议角色角度)

18.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人生规划最好的平台(从家庭和谐平等关系角度)

17.母(或父)亲与孩子的创业(母(或父)亲角色角度)

(二)容易跑偏或离题的审题立意

1.勇于创业

2.职业无贵贱

3.谈就业与创业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两代人之间{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6.请不要阻拦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7.给孩子自由的天空

8.孝顺父母乃创业之本

{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9.父母在不远游

10.论代沟

{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11.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12.严父慈母

13.平等尊重每一个人

第三部分: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评分标准

(1)总体标准

1.基准分42分。{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2.不同文体根据审题切合度和文体表达特点予以相应等级分数。

其他参考《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附: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一、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篇二

修改:从标杆作文看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

从标杆作文看作文备考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葛福安

一.标杆作文对高考作文备考的意义

下面这张表格,是新课标卷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被人们视为高考作文评分的部颁标准。这表张格对于评分的基本项目以及打分标准,都作出相当细致的分类分层的确定,但是,这个“部颁标准”到了各地高考评分现场,还会再加一个案例式的“地方解读”,主要表现为标杆作文。

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场也拿出了自己的17篇标杆作文。这17篇标杆作文是基于写够800字、能够完成整篇作文而制定的,残篇作文不在此例。这17篇标杆作文最低分10分,最高分58分。

标杆作文的产生,是高考作文阅卷专家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研究、商定的结果。首先它体现出“此次”考场写作的现实。标杆作文取样于考卷场中,在一定的取样数量之中选择出多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考卷,以待研究确定。其次,标杆作文均经过多方研究、斟酌,它们获得了充分的、全方位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一种高质量的打量,最后确定的标杆是经得起阅卷现场中各位阅卷操作者的质疑、询问和推敲的。第三,标杆作文的高密度细微差异,使它具有可信的标杆意义。和高考语文的分数呈仿锤分布相同,考场作文的现状也大致如此,所以,符合字数要求的考场作文真正的低分应该从35分起算起,至高分58分,标杆作文之间的分差高大为3分,最低为1分。而这分差又具体落实在三个分项打分上,这三个分项打

分是基础等级的内容和表达两项及发展等级的特征一项。

因此,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看这些标杆作文,它更可以被视为一个具体可感的作文备考样板。这个样板包含了一个完整的高考作文从审题到成文各种综合因素,这些因素中的经验和教训,都可以对具体的高考作文备考实践有着非常直观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表格中,我们按照平常教学中的惯常做法,把17篇标杆作文大致分为三类:低分作文、中等作文、高分作文。这种分数是以最后的总分为标准的。如果从每篇作文的三项分项打分来看的话,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

从标杆作文的写作内容上看,除去有跑题之嫌的几篇外(12-17),绝大多数作文都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

2016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中的这组漫画构思巧妙,以对比、变化的角度对所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加以展现,简明、形象且有创意,符合学生实际和教育现实。总体而言,这组漫画的内容可以从五个层面予以分析、理解。

1.谈分数问题

学生、家长、教师过于看重分数,学生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若有些许退步,仍会受到埋怨、责难甚至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很低,但若有些许进步,就会赢得鼓励奖赏。尽管两个学生的分数有着极大的差异和一些波动,但受到奖赏和惩罚的核心标准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分数,这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等对分数的超高关注度。标杆作文的2、3、7、8、9、10等几篇倾向于这一个层面。

2.谈教育现状

学生、家长、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其实反映了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的功利化倾向----忽视了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片面追求分数,盲目追求升学率。而“分数”与“升学率”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更无法衡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社区,各个层面的“唯分数论”既导致了教育误区的形成,也深深地自陷于这一教育沉疴而难以自拔。标杆作文的5、6、10、11、13等几篇倾向于这一个层面。

3.谈理性教育和教育科学问题

由分数问题、教育现状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引申理性教育和科学教育层面的问题:单纯、直接、片面地由分数成绩产生的奖惩赏罚,不应成为家庭或学校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在这种僵化、单一的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久而久之便会对分数产生依赖与恐惧并存的矛盾心理,这是应试教育的顽疾,是缺乏理性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后果,更是素质教育应努力克服和解决的问题。标杆作文的1、2、10、11等几篇对这一个层面也有涉及。

4.谈心态问题

如果我们挖掘更深一层的含义,认真展开理性思考,跳出分数的小圈子来看依据分数来决定奖惩,就会发现,这还反映了当前社会上人们对进步、退步的态度,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着的攀比竞争、急功近利、贪图眼前成败的浮躁心态。由于浮躁,短期行业似乎更受人关注,眼前利益可能更为人追逐,夸饰之风也许更被人艳羡,使人们无尽分析进步、退步的原因,而这种心态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判断、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标杆作文的2、5、6、10、13等几篇对这一个层面有所涉及。

5.谈评价问题

漫画中的所谓分数,亦可理解为评价,用分数来代表的评价,往往并非多元化评价,而是以某种的标准为尺度的单一化评价。无论教育还是其他诸多领域,对于人才及其发展能力的评价,都应力求摆脱单一、片面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推进更为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标杆作文的1、3、4、5、9、10等几篇对这一个层面有所涉及。

二.高、中、低三档标杆作文对高考作文备考的启发

我们以总分把17篇标杆作文分为低、中、高三档作文,以“禁飞区”、“生活区”、“风景区”名之,试图从中到得一些高考备考的不为、可为与大有作为的地方。

1.从标杆作文看考场材料作文有哪些“禁区”

从10分至39分的7篇低分作文中,我们大致归纳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四大“误区”:

(1)材料作文话题化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那篇10分的作文。这篇文章属于“偏离题意”。评分细则对“偏离题意”的界定是“离开漫画中所提供的内容与信息,文本内容与“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中提及的内容、信息完全无关,比如空谈“宽容、理解、心理健康”等。这篇考场作文的核心词是“苦难”。这位考生在看到漫画后,可能是没有紧扣漫画的一些要素去做具体的分析,有可能是“苦难”两字非常强烈地闪现于他的大脑,就不顾其它了。这种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或者写作的审题过程中,并不少见。但这种“闪念”是凭直觉而生的,而且它不是一种正确的直觉,甚至连“似是而非”都算不上。而考场作文的审题,应该对这样的 “闪念”进行探究、思考,一见钟情式的审题,是相当有风险的。对于这个风险,语文老师应该进行矫正,指导。当然,这篇文章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用事例代替分析,这放到另外一篇标杆作文再作说明。

在学生的高考备考实际中,阅读材料后概括出核心词语,然后仅仅围绕核心词语进行多层论证,而不涉及材料的情况也为数不少。

材料作文的话题化写作,从文体写作特征上看,是对材料作文下的议论文写作认识不清所致;从考场作文的角度看,是对考场作文打击套作的无视所致;从能力的考查角度看,是对考场作文注重分析问题能力与表达分析问题能力的的忽视所致;从备考的角度看,是过于重视话题作文的“点式写作”,过分注重话题素材的积累而缺乏对素材的纵深分析所致;从学生的写作实践角度看,是没有摆脱中考的半命题或概念命题以及过去高考话题作文的影响所致。

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学生对材料作文写作的认知,避免陷入低分作文的泥淖之中。

(2)大论公理说废话

这方面的例子是第13篇标杆作文。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人无完人”。这个结论,能从材料(漫画)中概括得出来:第一个男孩第一次考了100分,奖“吻痕”一枚,第二次得98分,赐“掌印”一记。赏罚失当,不应该,为什么呀?因为人无完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完美的分数(100分)。但是,人无完人,是个 “公理”,就如同“地球是圆的”,虽然曾经不是公理,但现在是了。“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高考题的写作要求上明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人无完人”只能算是个意思,不能算是你这篇文章的立意。因为这个意思不具备“立”的特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立意”的确定不仅要让读者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管是深刻还是肤浅,更要让读者看出这篇文章的必要性。虽然2016年高考作文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表述,不如2015年的“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指向清楚明白,但是,写作文,就是要看出作者的观点、看出作者对生活的关注度、思维清晰度和情怀。

在平常的作文备考中,有不少作文是在试图证明“公理”,像“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物质决定意识”等等,这些还真的都不能算是“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沈阳市政在冬天落叶后的城市道路两旁的树上装上假叶子的做法,引得大家吐槽。有学生写的文章是“顺应自然”,而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流派道家的核心思想,当然不能做为文章的观点来论证。

(3)并列结构很僵化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第14篇。三段并列的句子,把一篇文章分成四个隔断:个人要前进,社会要前进,民族要前进。个人要前进,塞进去个时髦的屠呦呦;社会要前进,塞进去“老人摔倒如何扶”“青岛天价虾”“旅游宰客”;民族要前进,塞进去“综合国力”。

虽然,评卷者也不能给这种作文过低的分,毕竟它结构完整,它的中心观点“xx,只有前进,方能成其X”也和作文材料(漫画)有点关系。但是,这种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一种僵化的模式,是模板化写作,甚至可以说是套作。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解读2015年高考作文特点时指出,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试题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而其中对所谓“防套性”的解说为:防套性是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

但是,这类僵化的并列式作文,在有些语文老师那里还被视为得分的妙法,当然,他也清楚,这样的作文,也不可能得更高的分,但是,有些老师把这种写法看成是议论文写作低幼水平得以快速提升而不拉低班级均分的办法,这在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是一种不作为的做法。

(4)文体特征模糊化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第11篇。这篇得39分的标杆作文,全文总共三段,却显现出两种文体色彩:前两段是记叙文的模样,最后一段是议论文的意思。把三段文字放在一起看,这种先改写再议论式的组合,整篇文章就会给人“文体不明确”不伦不类的感觉,甚至让人怀疑,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确定文体时的游移不定。

“明确文体”是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写什么像什么,不能写出“四不像”。它的背后是考生写出的文章,应该有非常突出的文体色彩,这个要求,如同“不得抄袭”“不能套作”一样,也属于考场写作的“底线”。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属性。这种明确的规定性,决定了考生的这篇文章是从什么样的角度、采取什么样的言语形式进行的写作。所以,从考查考生写作基本能力的角度,作文题目还是有必要画一个最基本的“圈”。因此,从过去的“文体不限”到现在的“明确文体”,文体的要求都是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写入题目之中的。

当然,如果高考作文题目不强烈要求“写篇议论文”,那在文体的选择上,还是有“开

明”一面的,不会是议论文“独霸天下”。但是,选择写什么文体是一种自由,但选择一种文体后,就有了自由选择的“不自由”,写出来的文章,就要有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写作时不能有文体上的左右摇摆,游移不定,要“从一而终”,一以贯之。

而具体的写作实际却是,每年总会有一些考生写出些“四不像”的文章。有些平常阅读到的“心灵鸡汤”多半也是一事一议的,这类文章多出现于《读者》这类通俗类杂志上,有些作家的文章,如台湾作家刘镛,多半也是这样一个模式。但是,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上,这类文体不纯的文章,多半是不能得很不同凡响的分数的。备考时,学生写作如有这个倾向,老师需要为学生点出并加以纠正。

2.从标杆作文看考场中等作文可以从何处突破

这里的中等作文,得分在41至49之间。在学生写作的实际中,这是个“大肚子”,集中了非常多的数量。有些人甚至觉得,如果在考场中能写到49分,已经非常好了。当然,这也说明作文的高分多么难以获得,也说明高考作文的得分是那么不能让人确定。我们的很多考生,能估计到自己的理科成绩,而且非常准确,那是有答案便能准确估计的学科。但是,高考作文没有这种可能。这里面原因非常复杂,不可能说得清楚,说清楚也没有多大意思。但是,从标杆作文的中等作文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考生的考场写作现状,也能看出一般的一些问题。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从中等作文升格到高分作文,或者比较稳妥地居于中等作文的高分位,也不能说没有可能。

从这5篇中等作文中,我们归纳出,冲破“中等收入陷阱”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1)突破例证局限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第10篇。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以乔布斯、爱迪生两个名人为主要论证内容。且不说两个名人的顺序列置不当,两个名人事例与议论中心无法融和。题目是“不以成绩论英雄”,乔布斯和爱迪生基本是百度搬家,引而不论,引而不析。写作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所说明的论点是足够的和必要的,并且是作了具体分析的。堆积一大堆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是没有意义的。这个“能说明”,靠的就是作具体分析,“堆积材料”的做法不可取。

怎样让材料不显出“堆积”的样子?那就是具体分析。所谓具体分析,就要剖开事物的表面,去看事物内在的“纹理”,通常要从原因与结果、条件与结果、正面与反面等几个方面去看,事物所反映的“理”就可能被剖析出来。如同水果里的甜,海水里的盐;把现象背后的实质分析出来,就能显出作者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水平。这样的材料,已经成为“建筑”中的一部分,而不是胡乱堆放在材料存放场的材料,它已经有所“立”,有所形,有所神,已经受文章的主旨立意的引领,已经是一个神形兼备的文章的“局部”。

写议论文,讲道理、说原因、谈做法,都是重在说理,举例也是在说理,以理取胜方为上上策。不少考生在看到作文题目后的第一反应是:我要什么样的例子来写这篇作文。或者,我平常准备的哪个例子可以用到这篇作文里。所以,有一时期,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在考场作文中的出镜率特别高,再就是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特别走俏,所以,考场作文的圈子里曾有这样的流行语“名人开会”“事例排队”的现象,甚至有名师高人指点:“理不够,事来凑。”

但是,不用例子,还能写出作文吗?至今仍有学生这样问。不用例子,当然能写出文章来。那怎样写?那就讲理呗,本来嘛,议论文议论文,你不议论,哪来的“议论文”!这方面,可以进行一些专项的段落训练来落实。

(2)强化原因分析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第6篇。这一篇49分的文章,主要靠原因分析支撑。分析原因,可见一篇文章作者之“识”。

文章开篇引述漫画材料后,从对漫画中家长对两类不同的学生的态度的理解来写,把注

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篇三

精心整理版--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10篇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10篇【优秀范文】 预测作文题目一:把握自己,永不言弃

范文】把握自己,永不言弃

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季军。苏炳添成功夺牌让中国人倍受鼓舞。他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亚洲的骄傲。他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人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专注执着,正确科学地把握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精神,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成功所必须的精神。他,年仅25岁,就获得了获得了神学哲学双学位。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成为巴赫音乐最正统的接班人,这就是史怀哲传奇的青年人生。然而,外界的鲜花掌声,舆论的吹捧没有给这个理性的年轻人带来一丝的浮躁。29岁时,他决定从零基础学习医学,拯救非洲难民。从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专注地奉献给了非洲医疗事业,在蛮荒丛林中度过余生。被誉为“非洲之父”的他,临终时由衷感慨:“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的活过了!”史怀哲的一生可谓专注地做到了追随奉献的本心,做了最真实的自己。可见,人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具有专注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南开马蹄湖畔的亲笔题诗,正是叶嘉莹先生一生的写照。已九十岁高龄的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研究的方法讲究科学,充分利用优势,她大半生漂泊,所到之处,从孩子到成人,传播的方法都是让人喜闻乐见,她也从中得到启发。叶先生曾说,她的根在祖国,她要为祖国永远留下古典诗歌的财富。于是,人们依旧能在世界各地华人文化圈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一生的努力也终让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她因此成为当今诗坛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员宿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她的科学精神和执着的卓越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真是“莲实有心”“梦偏痴”。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执着的精神加上科学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双翼。

永不放弃,更是一种高宝贵的品质。在成功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许许多多困难,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他生来就没有四肢,独特的外表让人铭记。他就是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尼克.胡哲。少年时饱受嘲讽,让他闪过轻生念头。但跳进浴缸前他改变了想法,他想要清醒地活着。于是,他苦练演说技巧,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在被拒绝上百次之后,终于感动了世人。凭着出色的励志演讲,他赢得全球的尊敬。三十出头

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没手、没脚、没烦恼。”因此,他的乐观与坚忍终于带他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终于驶向成功的彼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修改与点评】

1.题目《把握自己,永不言弃》比较准确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

2.开篇引用材料,简短分析,引出中心。中间三段分论点+引述+举例+论述+结论,段落严谨。

3.结尾再现论点,照应手段,引用名人名言,深化升华了中心。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预测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2015年6月1日凌晨(北京时间),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并列获得季军。苏炳添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赛后苏炳添说:这次赛前,刘翔给我了很大鼓励,要我注意起跑节奏,进入途中跑后也要把握节奏,不要乱。今天比赛我完全是跑自己的,没有看任何人,从起跑到冲刺都是非常专注地在跑。刘翔也激动地表示:“我赛前也跟他说,起跑一定要稳,起跑、途中跑和后程一定要配合好,自己跑自己的,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使用新技术,成绩获突破。去年,外籍教练发现他原来先出右脚的起跑方式不科学合理,于是指导他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的是出发先出左脚的新技术,并建立了中途跑过渡自然的技术,更改之后他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预测作文二:留下余地,活出品位

【题目】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一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去,羊拼命地逃,最终从一个小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一个更小一点的洞逃生了。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了。第三天,来了一只小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小松鼠上蹿下跳,最终,小松鼠从洞顶的一个通道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留下余地,活出品位

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这只狼比灰太狼还要倒霉。它忙碌了三天,却是自掘坟墓。它之所以死亡,固然有弱肉强食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它没给自己留下余地。如果人如此狼,则品位太低。“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况的确是有的,但还是多条后路比较好。

余地留给自己。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的堂屋上挂着一块匾,上书“留余”二字。宽备窄用,生意兴隆,康家便有了骏马一天也跑不了一圈的大庄园。庄园里还有一条精心设计的地道,以便主人在紧急情况下逃脱。山西平遥古城的县衙里也有一条地道。这些都是留后路的例子。

余地留给他人。人大多不是圣人,尴尬时需要一个台阶,穷困时需要一点救助,绝望时需要一条出路,如果没有回旋余地,必然激化他们与社会的矛盾。

余地留给生命。为什么要“网开一面”?为什么提倡“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因为一个人把一个地区的动物都灭了,周围的人吃什么?这个人的子孙吃什么?现在东海每年都有禁渔期,草原也有禁牧期,希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面更多地出现。

余地留给艺术。中国画大都讲究“留白”,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雕刻也需要留下修改的余地。琵琶女在演奏中也曾出现这样的情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音乐上的“留白”。白居易写完琵琶女的演奏后,并未急于收笔,而是写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二句,让人产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遐思,则是文学上的“留白”,深得艺术的要旨。

余地产生品位。比尔·盖茨主动退位,让人感到亲切;本·拉登搞恐怖袭击,只能自断后路。美国耗时十年,终于将其击毙。老虎再贪婪,也会给秃鹫和鬣狗留一副狼的骨架的。 衣服宽松则舒适,时间宽裕则悠闲,空间宽阔则坦荡,心胸宽广则豁达。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让我们留下余地,活出品位。

预测作文三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三篇】

文一、心系中心,不畏边缘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

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曼德拉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文二、花开边缘,不曾凄凉

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2017广东高考作文解析篇四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留痕世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在片中陈冲有句名言:“你是谁?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你是什么?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

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这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则材料由事例和阐述组成,事例部分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说起,

落脚点在陈冲的话上,阐述部分明确表明看法,结合起来,材料指向一个话题:每个人在世间是“过客”而非“做客”,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清楚:怎样在短暂的人生中活出自己,在苍茫的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 角度一:生命不能长久,精神(影响)可以不朽。

角度二:活着的使命在于,认识自我,修炼自我,完成自我。

角度三: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下自身的价值,更在于让自身的价值惠于众人。 “价值”的意义在于传递智慧之真、大爱之善、诗意之美,最终成就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在后人心中刻下永久的印记。泰戈尔说: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歌德说: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高分素材】

1、经典素材: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起义前夜,林觉民挑灯写下两封诀别书,他给父亲林孝颖的《禀父书》写道:“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诀别书写给妻子陈意映:“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素材点拨:林觉民的热血壮举源于他对自由、正义的执着和他对天下人的体念,因此才能割舍对妻子的深爱和对尘世的留恋。他年轻生命的怒放,他舍身就义的光辉精神,在历史的生死关头,激励了整整一代青年,也使我们后人永远缅怀,反思当下的存在和意义。

2、个性素材:莫振高,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莫振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农村的娃仔,好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连续30多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进入大学,被称为“校长爸爸”;他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被称为“化缘校长”。2015年3月9日,莫振高因病逝世,享年58岁。去世当晚,全校4600名学生自动集体熄灯,为他们心中的好校长默哀。他的学生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吊唁、守灵、送别。

素材点拨:莫振高校长多年如一日,对学生爱之深、向社会求之急,并以一己之声望,在贫困生和社会资金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踏踏实实地尽其所能,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天,这是每个教育者应有的修养和自觉。

我们每个人都

上一篇: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漫画
下一篇:2017湖南高考作文优秀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