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名言
来源: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20-03-29 点击:
东周列国志名言篇一
习近平引用名言警句
申论必备:习近平名言警句
摘自人民日报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一直是申论备考的重要参考,广大考生在领悟领导人讲话精髓时不难发现,领导人往往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恰到好处地佐证自己的观点,如中纪委全会上,习总书记用百姓常说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这一点,为申论作文打造亮点夯实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海南调研时,将“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生动质朴地表达
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习近平的话语,表达出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资治通鉴》)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荀悦《申鉴·政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备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有所帮助!
来源:中公教育
习近平引用哪些名言典故说"落实"?
发布时间: 2015-04-09 14:02:24 |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 长允 晓
东 | 责任编辑: 苏向东
【编者按】为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本刊特设“学习典故”栏目,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名言典故作汇总梳理,分专题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1.咬定青山不放松
【出处】清代郑燮(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
【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是说扎根在破岩中的竹子,任凭来自各方的狂风猛刮击打,仍然坚定强劲。作者赞美竹石这种坚定顽强的精神,隐喻了自己的风骨。后常被用来形容立场坚定和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动摇的意志。
引自《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2.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耿弇(yǎn)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注释】落落:形容孤高。
【解说】将军从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了这项重大的计策,常感觉无人理解而难以实现,如今看来,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啊!
引自《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2013年6月5日),《人民日报》2013年6月7日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毫末:形容极细微的东西,此处指嫩芽小苗。
【解说】那合抱粗的大树,成长于小芽嫩苗;那九重高台,由一块块细土垒成;那千里之遥的行程,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耐性,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引自《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4.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出处】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注释】时:时机。蹈:踏。机:机会,机遇。
【解说】来到了一定不要放弃的是时运,遇到了一定不要错失的是机会。说明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多用来告诫人们抓住机会以成就事业。
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老子·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图:图谋,谋划。为:完成,成就。作:兴起,发生。
【解说】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着手。说的是做任何事情必须从基础入手,及早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准备,而且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
4、5引自《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
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解说】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不前进就要后退。
7.积跬步致千里
【出处】《荀子·劝学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注释】跬(kuǐ):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
【解说】不一步一步积累,就无法行程千里;没有小溪小河的积累,就无法汇聚成大海。引申为如果做事不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8.知之不难,行之不易
【出处】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征伐》:“贞观二十二年,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充容徐氏上疏谏曰:‘„„唯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著,体逸于时安。’”
【解说】知道这样的道理并不难,但付诸行动却不容易。
6、7、8引自《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8日)
9.不用扬鞭自奋蹄
【出处】臧克家《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解说】老黄牛好像也珍惜美好时光的宝贵,不用鞭子催促也会加快步伐努力向前。 引自《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10.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一》:“吴知先问‘过则勿惮改’。曰:‘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以“速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时举录云:‘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注释】惮:害怕。吴知先、时举:朱熹的学生。
东周列国志名言篇二
习大大名言
第一类:针对青年人的“贴心话语”
1、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塑造个人素养过程中对于自己不知道的要有“廉耻”之心,也就是要谦虚学习。
2、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 欧阳修》,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大事业中才能成就自己的小梦想。
3、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社会发展主力军,决定国家发展方向;青年是科技领域中坚力量,决定国家发展。
4、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选自宋代刘斧《青锁高议》“我闻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5、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选自《尚书-周书》,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勤勤恳恳。
6、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选自袁枚《续诗品• 尚识》,比喻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大学》第三章,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第二类:针对政府干部的“警醒名言”
1、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强调实干。
2、有时候拍桌子是必要的,拍桌子比不拍桌子好。不拍不足以震慑,不拍不足以引起重视:强调敢于进行批评,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习大大强调的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3、老黄牛的品格,千里马的气势:归于工作作风,强调干部品格要能够像老黄牛一样实诚踏实,干实事时要能够像千里马一样有坚持的毅力,发挥自己的干部优势为人民办实事
4、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强调领导干部在遵法的基础上注重品德用权,也是可以归于四风建设问题
5、不要当被指脊梁骨的贪官: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你既要从政又要发财,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贪官、赃官,既名声不好,又胆战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
6、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核心是关于廉政建设{东周列国志名言}.
7、干部要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核心是反腐
【编者按】为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本刊特设“学习典故”栏目,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名言典故作汇总梳理,分专题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1.咬定青山不放松
【出处】清代郑燮(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
【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是说扎根在破岩中的竹子,任凭来自各方的狂风猛刮击打,仍然坚定强劲。作者赞美竹石这种坚定顽强的精神,隐喻了自己的风骨。后常被用来形容立场坚定和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动摇的意志。
引自《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2.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耿弇(yǎn)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注释】落落:形容孤高。
【解说】将军从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了这项重大的计策,常感觉无人理解而难以实现,如今看来,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啊!
引自《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2013年6月5日),《人民日报》2013年6月7日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毫末:形容极细微的东西,此处指嫩芽小苗。
【解说】那合抱粗的大树,成长于小芽嫩苗;那九重高台,由一块块细土垒成;那千里之遥的行程,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耐性,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引自《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4.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出处】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注释】时:时机。蹈:踏。机:机会,机遇。
【解说】来到了一定不要放弃的是时运,遇到了一定不要错失的是机会。说明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多用来告诫人们抓住机会以成就事业。
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老子·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图:图谋,谋划。为:完成,成就。作:兴起,发生。
【解说】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着手。说的是做任何事情必须从基础入手,及早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准备,而且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
4、5引自《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
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解说】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不前进就要后退。
7.积跬步致千里
【出处】《荀子·劝学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注释】跬(kuǐ):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
【解说】不一步一步积累,就无法行程千里;没有小溪小河的积累,就无法汇聚成大海。引申为如果做事不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8.知之不难,行之不易
【出处】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征伐》:“贞观二十二年,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充容徐氏上疏谏曰:‘„„唯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著,体逸于时安。’”{东周列国志名言}.
【解说】知道这样的道理并不难,但付诸行动却不容易。
6、7、8引自《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8日)
9.不用扬鞭自奋蹄
【出处】臧克家《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解说】老黄牛好像也珍惜美好时光的宝贵,不用鞭子催促也会加快步伐努力向前。
引自《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10.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一》:“吴知先问‘过则勿惮改’。曰:‘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以“速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时举录云:‘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注释】惮:害怕。吴知先、时举:朱熹的学生。
【解说】吴知先问“犯了错不要害怕改正”的问题。朱熹回答说:“程颐所说的‘知道自己的缺点应该快点改正,使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最难的就是在‘速改’ 两字上用力。如果知道自己的缺点,今天却不改正,那就会耽误两天的事;如果明天还不改正,就会耽误四天的事。现在很多的人有畏难情绪,混日子。”时举记 录:“最重要的是在‘速’字上下功夫。”此段为朱熹与其学生的对话,说的是知道自己有缺点,就要抓紧改正,最重要的是立说立行、马上就改。
引自《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8日)
11.知行合一
【注释】知:知识、理论。行:行动。合一:统一。
【解说】“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引自《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在法国《费加罗报》的署名文章(201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6日
12.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解说】一百里的行程,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努力去做。
13.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出处】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注释】为:指堆、造。基于:开始于。篑:竹制的容器。峭:陡直的岩壁。三寸之坎:喻很浅的小坑。就:成。万仞:喻极深,仞,古代计量单位。
【解说】堆山的人,从堆一筐泥土开始,最后堆成陡高的峭壁;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挖成万丈的深井。
12、13引自《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旨,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至务胜残去虐,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注释】仰:放在动词前,表示恭敬。睿旨:尊称皇帝诏令。匿瑕:掩藏缺点,指包容。
【解说】指的是时机难得不可错失,错失了就不会再有。比喻要善于抓住机遇。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骐骥:指骏马,好马。驽马:指劣马,走不快的马。锲:用刀子刻。镂:雕刻。
【解说】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劣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远;雕刻东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会折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属和石头都可以雕空。
14、15引自《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1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东周列国志名言篇三
名句积累
名句积累
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状烟波浩淼之景
2、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红楼梦》)——生命力顽强
3、 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因地制宜
4、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避实击虚
5、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不知天高地厚
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教学要敲打
7、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平均对待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积少成多
9、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表现突出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国演义》)——为实现理想而冒险付出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破旧立新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要有规矩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各尽其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有小错误要即使修正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东周列国志》)——乘兴不一定尽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宋·洪迈《容斋随笔》)——因果相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各有千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循环往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洁身自好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斩草除根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志趣不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游记》)——强中自有强中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以德治国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教学相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开卷有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洪《朱子读书法》)——开卷有益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学记》)——集思广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有准备就能成功(预:准备)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广开言路
30、 夫祸患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防微杜渐
31、
32、
3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转》)——相辅相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以小见大
36、
37、
38、
39、
40、
41、
补牢
42、
43、
44、
45、
46、
47、
48、
省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奸臣当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贾谊《鹏鸟赋》)——福祸相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随遇而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广开言路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亡羊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见义勇为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卖柑者言》)——表里不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独立思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游记》)——耳濡目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恪尽职守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洁身自好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自我反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胸襟坦荡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利欲熏心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保持关系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遗风书香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客观公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弃恶扬善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吕氏春秋》)——源头活水 六国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任重道远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秋景名句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骄傲使人落后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半途而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不耻下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康《运命论》)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转》)——唇亡齿寒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曲高和寡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好处大家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脚踏实地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前车之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持之以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江山代有才人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孤苦伶仃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任人宰割
8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仁少卿书》)——生命意义
81、
82、
83、
旦夕
84、
85、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知错能改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危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志向坚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虚心好学
8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贵在有神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生当作人杰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智慧无涯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持之以恒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名不副实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97、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客观看待事物
98、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99、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怀才不遇
10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0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劲风知劲草,岁寒知松柏 10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10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借助环境,提高自我 10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水浒传》)——可遇不可求 10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酒香不怕巷子深
10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民本思想
107、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0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09、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民心所向
11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 111、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吕氏春秋》)——任人唯贤
112、 玩物丧志(《尚书》)
113、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关键抓住未来
11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举一反三
115、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1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117、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尔虞我诈
118、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选择老师的标准
1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活到老,学到老
12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2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忧国忧民 122、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不怀好意
123、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渔父》)——保持自身高洁 12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25、 悬羊头,卖狗肉。(《五灯会元》)——表里不一
12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2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28、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教学相长
129、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30、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曲高和寡 131、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教育成长需要监督引导 13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任何事都要用心,不能随意
133、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三国演义》)——民风良好
13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纂要》)——珍惜时间
135、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持之以恒 13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收放自如,张弛有道
137、 衣莫若新,人莫如故。(《晏子春秋》)
138、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史记》)——洁身自好
139、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
140、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1、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42、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4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144、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刘向《说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4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人需要教育 146、 欲加之罪,其无词乎?(《左传》)
147、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要有远见
14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149、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150、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礼记》)
151、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善于反省,提高自我
15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153、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远虑》)
15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5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范晔《后汉书》)
处事:
1、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
2、 合则留,不合则去。(苏轼《志林十三首》之八)
3、 貂不足,狗尾续。(杂歌谣辞《貂不足》)——狗尾续貂
4、 既知退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杨炯《祭汾阴公文》)
5、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新唐书·陆象先传)——庸人自扰
6、 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醒世恒言》)——视野远大
7、 天下事当以于大出着眼,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如》)
8、 清官难断家务事。(《儒林外史》)
9、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红楼梦》)
10、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学而》)
东周列国志名言篇四
名句
课外古诗文名言集锦200句
爱国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九歌•国殇》)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
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上李尚书书》)
6、为国者终不顾家。(宋•苏轼《陈公弼传》)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11、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
志向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8、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
1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0、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扎子》) 品德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7、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韩非子•五蠹》)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3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战国•屈原《渔父》)
3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5、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3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4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修养
4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鱼谟》)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学而》)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4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述训》)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戒子书》)
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东周列国志名言}.
48、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学习
5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韩愈《师说》)
5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5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
5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5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5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5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荀子•劝学》)
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下纪•用众》)
60、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宋•苏洵《明论》)
6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62、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63、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6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6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7、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68、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宋•欧阳修《赐翰林学士吴奎乞知青州不允诏》)
69、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7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读书
7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7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7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76、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义》)
7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惜时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9、老冉冉之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屈原《离骚》)
8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1、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汉•乐府古辞《西门行》)
8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83、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