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来源:诗歌 发布时间:2020-03-29 点击: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篇一

2015届 九年级导学(下)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测评·拓展(春季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自主学习】

阅读诗歌,应注意:(1)体会诗中的感情内涵,捕捉诗人真切的思想感情;要从诗的意

象创造的具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同

时还要注意从诗歌表面的叙写中,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2)要学习诗歌精练的语言。

(3)掌握一些诗歌的常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阅读探究】

1.使人联想到国家危亡之时,每一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2. 正在遭受日

寇欺凌的国土、中国人民无比悲愤的心情、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民族解放的曙光必将

降临。 3.小鸟自己死后,也要与土地融合在一起,可见它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也象征着人

民为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4.(略) 5.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

与大陆的分离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6.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以一种

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

音律美。

【拓展实践】

一、以点带面(或以小见大)、反复修辞的表现手法。歌词通过对故乡的“小河”、“炊

烟”、“渔火”、“明月”的绵绵思恋,对母亲的倾诉情怀,把一个远方游子的拳拳之心,

表达了淋漓尽致。这首歌词其说是抒发了一种游子的乡情,毋宁说是抒发了海外赤子思恋祖

祖辈辈生息繁衍之地的深情,而词中所呼唤的“妈妈”,也可以说是祖国母亲的形象。 2.略 二、1.圆天、大海、黑水、孤舟、天边、云头、水上、海鸥。 2.略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自主学习】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阅读探究】

1.①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②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③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

和情感。④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2.①作者写到了家乡春天

的繁花、嫩柳、荇藻、水;②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人读了如同身临其境。

3.①写解放区景象的句子是“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婴孩手中乳。”②作者抚摸到

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

春”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

感亲切。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选用了美好、富有生机的景象,选用的词语多为

积极的、暖色调的,强烈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 4.①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说,

写沦陷区的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写解放区的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从形成明显的对比。

从选取的形象上说,写沦陷区,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

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一片凄凉景象。

写解放区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反映出“温暖”“明朗”“蓬勃生

春”的景象,前后再次形成对比。②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更

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和恨。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自主学习】

1.舒婷 一 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2.bâi biě pēi fēi wǎnɡ yū cù wō

lěi 3.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阅读探究】

1.第一节诗用写实的手法,回忆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三节诗主要写现在祖国在新

的历史机遇面前,开始了新生。 2.第一节,主要选用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显示了祖国所受的苦难;第

三节,主要选用了“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

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正在喷薄的黎明”等意象,显示出

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3.两节诗的最后一行,都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激

情咏叹,既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诗意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

4 外国诗两首

【自主学习】

1.qián chàn qiàn suì jiâ pàn kàn yǒu chán 2.俄国 莱蒙托夫 休斯

【阅读探究】

(一)1. ①对祖国的感情②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2. 诗歌描述了俄罗斯原

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对俄罗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景物深切的爱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

热爱。3、在《祖国》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

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

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

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二)1.表达了对祖先和故土的依恋和热爱 2.①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

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说明黑人种族是有着

悠久传统的种族。②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它们都诞生过古代文明,都是古代文明的

发祥地。 4.①诗中的“我”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黑人,而是代表着整个黑人的种族。②这

首诗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源于黑人悠

久的历史和深重的苦难。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一、1.A 2.B 3.A 4.D 5.C

二、(一)《时间是一把剪刀》1.⑴一把剪刀;一匹锦绮;一堆破布付之一炬⑵钱鞭;

一树繁花;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2.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

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3.当时艰难处境;苦闷 4.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

5.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二)1.绝望 感动 震惊2.营造了“我”和孩子们赏花的欢快氛围,与“我”

此时的境况、心绪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哀伤。同时,与前文风吹杏花开的情

形相照应,并为下文体现花信风的象征意义做好了铺垫(或:为下文“我”给学生们讲花信

风的由来,老人鼓励“我”,使“我”振作起来等内容做了铺垫)。3. 这个句子写出了女生

为“我”拿去脸上花瓣的情景。其中“俯下”“一片一片”“拈”“轻触”这些词语的使用,

让我们看到了女生的细致、动作的轻柔,更让我们读到了她对“我”温柔体贴的关爱之情。

4. “深层含义”示例1.当人遇到困难时,那种用爱心或良苦的用心唤起人们希望,使之走

出绝境的无私帮助。“深层含义” 示例2.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爱心及时鼓励和帮助身

陷困境的人,使其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恢复生活的信心(最终走出困境,拥抱生活)。“举

例加以分析”答案示例:文中老人用自己战胜病魔、快乐生活的亲身经历来鼓励“我”,温

暖“我”,鼓起“我”与病痛抗争的勇气,给予“我”生活的信心,使“我”重新燃起了希

望之火,最终站在讲台上。

(三)1.利:①使经济效益增长,②粮食增产。弊: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造成犯

罪率和死亡率上升。2.1℃的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3.①有利于促进全球

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有效实施,②有利于控制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③避免气温上升给人类

带来的灾害及不利影响。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自主学习】

1.hâ yàn chàn zhànɡ zhàn hōnɡ jiàn zháo shã xiâ 绰 拭 惋 荤 槛 亨 颓

2.(1)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认为值得。(2) 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3)

“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不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

味。 (4) 语出论语 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固,固

守,安守。 (5) 谋生,筹划如何生活。(6)(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3.鲁迅 周树人 豫才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社戏》《故乡》《狂人日记》 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 4.孔乙己贫困潦倒

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

制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阅读探究】

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

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2.(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

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的得意。(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

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3.(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2)贫{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3)他有劳动能力,具备谋生的身体条件(4)他生活贫困,

营养不良(5)他因偷窃经常挨打(6)他年岁已老,接近风烛残年,精神萎(委)靡颓唐

4.“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

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5.这是一道开放性题,

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记分。

1.(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意思对即可) 2.冷嘲热讽(冷漠无情);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3.偷东两被打; 因中举而喜极发疯;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 (意思对即可) 4.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意思对即可) 5.例如: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语言描写,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 又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 (举一例,分析合理即可)

6 蒲柳人家

【自主学习】

1.nì yīnɡ yuán zhān lún 呵 纤 勃 呱呱 2.(略) 3.当代 刘绍棠 普通贫苦人家 扈三娘 李逵 宋江 吴用 4.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他是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渔、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性格更是爱憎分明,提得起,放得下,泼辣大胆、刚直不阿,一个口苦心甜、溺爱孙儿的奶奶的形象;爷爷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和一丈青大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弱点是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仅为参考,学生答出大概即可)

【阅读探究】

1.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2.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 3.不能。原文的结尾,通过一个个细节的描写,更能突显一丈青大娘泼辣、刚正不阿,敢于打抱不平的性格。 4.能结合课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7 变色龙

【自主学习】

1.chãnɡ shāi kuí chánɡ chù hâ zhōnɡ mú 2.(1)采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2)异 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3)缘 没有任何原因 (4)径 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管自任意地 3.契诃夫 十九 俄 4.(1)善于变色 奥楚蔑洛夫 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 媚上欺下 狡猾善变 反复无常)(2)运用反语手法为人物命名,实际含义是“愚公不愚”。 根据意义为人物命名,“杨白劳”包含的意思是“白白劳动”。 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孔乙己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极底。 运用谐音的手法为人物命名,“世仁”所取的谐音是“似仁”,实质上是“他根本就不仁”。 作者有意没给主人公命名,叫他“无名战士”,是暗示我们的事业正是靠这样的无名战士而成功的。

【阅读探究】

1.狗主人身份的高低。 2.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 3.“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先是同情赫留金,后来指责他是敲诈者,一味地贬低、诬陷赫留金;警官说话真是自相矛盾,当面说假话不觉羞耻,通过语言描写,把他的善变刻画得入木三分。

4.表现警官说话不连贯,狡猾地不断地转换话题。 5.反映警官恐惧不安的心理。

1.心情烦躁,不知如何是好。 2.B 3.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影射沙皇专制的虚伪和专横。 4.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形象,对于他的语言描写,都应当围绕这一点理解,和这一点相违背的,就是错误的。答案如下:⑴ √ ⑵×。他这样说,是因为他不知道是谁家的狗,貌似秉公执法,实则在百姓面前大耍威风,表现了他欺压百姓的本性。 ⑶ ×。他说这些话,是因为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他想借此转变话题,为狗辩护,改变态度。 ⑷ ×。他这样对待赫留金是因为那狗是将军家的。这正暴露了他对百姓蛮横,欺凌百姓的面目。

8 热爱生命(节选)

【自主学习】

1.zhì ǒu qiào hái dī yǎn zàn qiǎnɡ shǔn xùn xī cī 2.(1)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漠,冷淡地。(2)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3.美国 杰克·伦敦 4. 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

【阅读探究】

1.在生死考验面前,因为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所以他以惊人的毅力努力生存下来

2.说明了他极度虚弱,每行一步都极端困难,但他仍没有放弃 3.因为他和狼“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他也和狼一样,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唯一能引起他兴趣的是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4.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 5.比喻把疲倦比喻成涨潮,形象地写出了他疲倦到极点以至难以自制的情形 6.能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且语言通顺即可.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一、1.C 2.B 3.D 4.C 5.①C ②E ③B ④D 6.①A ②B ③C ④D 7.B

二、(一)1.(1)既指大雪封门的雪堆,又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2)突出了天气和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人物的两种态度(特点)作铺垫(或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101这一人物的活动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前一次受冷遇,后一次受欢迎。 乐于享受成果,不愿付出,趋利避害(答“麻木自私”亦可)。 3.(1)勇于抗争(答“维护自身权益”亦可),乐于为大家着想,宽容。 (2)麻木自私,冷漠,逆来顺受。 4.(1)参考例子:①当晚,99号楼的住户开会讨论了三个小时,最后决定向110(或“101101”)打电话求救。②当晚,99号楼的住户的门被一一敲响,令人惊奇的竟是201,他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堆铲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雪墙消失了。③当晚,99号楼住户开会讨论到半夜,决定第二天晚上再议。幸亏老天爷帮忙,第二天一整天的太阳,使雪墙变矮了许多,人们终于可以跨过或爬进爬出了。④第二天早晨,大家正担心怎么出入的时候,才发现雪墙消失了,楼前出现了一个大雪人,样子像是七分微笑三分乞求似的。 (2)理由或依据:①结局符合99号楼人物特点,且文中倒数第二段有提示;②体现了一种乐观的情感,对人们抱有希望,可视为倒数

第三段情节的发展;③符合99号楼人物性格,紧接“束手无策”一句延伸,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性;④符合101的性格,且和文中第二、倒数第二段相呼应,显得耐人寻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带有浓郁的自嘲,暗示了作者阅历的丰富。 2.①A透露出作者忍辱负重的痛苦B写出了作者渴望光明的情感 ②以此假想,控诉了极左路线对人才的扼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篇二

九年级 语文下册12、《人生》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 课题:12、《人生》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 :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陷阱(jǐng) 瞭(liào)望 瞻(zhān)望 忙碌(lù)

撒(sā)旦 攫(jué)取 充沛(pèi) 鲑(guī)鱼

停滞(zhì) 臆(yì)测 馈赠(kuì zèng)

2.解释下列词语。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取:掠夺。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3.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20字以内。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仿句:奋斗说:人生就是成功道路上一行行坚定的脚印;

勤劳说:人生就是收获希望时洒下的一滴滴汗水;

困难说:人生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丛丛荆棘;

挫折说:人生就是优美乐章中一串串低音。

4.作者链接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4.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一)整体感知

1.作者描绘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四个场面,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描绘了哪四个场面。

【交流点拨】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了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从作者描写的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来看,作者是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各具有什么特点?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交流点拨】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虽然工作琐碎,但他们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教师小结】从以上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予以肯定,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二)语言赏析

说说下面的句子各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交流点拨】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交流点拨】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

【交流点拨】“一只可爱的手”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

(三)写法探究

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交流点拨】作者写了四种场景,三大人群,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1.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

以用更多的画面场景和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请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的人或更多的场面。

【交流点拨】生甲: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几级阶梯之后,便变得步履维艰。他们或是受贫穷所迫,或是被厄运所困,或是由于智能与体力的局限,不得不在到达某一级阶梯之后停止攀登。那一级阶梯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以后的生命进程中,他们不得不长久地停留在已经达到的那个位置上,为生存而付出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只能勉强应付世事,维持生存。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但他们大多乐天知命,在他们到达的位置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生乙:有的人在某一级阶梯之后,尽管仍有余力攀登,却过早地止步不前。这些人一部分由于胸无大志,眼前的风景使他们迷醉,他们便不愿再冒摔跤的风险或吃攀登之苦;一部分人则由于因缘时会或阴差阳错,在社会的阶梯上步步登高,或青云直上,他们志得意满地陶醉在繁华景象之中,大多以为风光无限,数十年停留在那里,直到脚下那虚幻的社会阶梯忽然消失,才发现自己所达到的高度竟是那样虚幻。

生丙: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们以过人的智能与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个前进中的障碍。他们的生命之火并不因生理上的衰老而减弱,至死都在熊熊燃烧,在一往无前的攀登过程中,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的人登上塔的最高层,有人即使未能登上塔顶,也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2.积累名言警句。

人生格言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篇三

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篇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初三全套教学设计合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 ,笔名 、 、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 》《 》《 》《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

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乡 愁

一、导语新课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二、资料助读

余光中(1929~)当代 和 。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 》、《 》、《 》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三、 诵读指导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 ;乡愁是 ;

乡愁是 ;乡愁是 ;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 。”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 》《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蝼蚁( )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篇五

语文版九年级上导学案(完整版)

第六单元目标导航:

1、了解作家及其作品;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实词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2、理解文章内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诗文中蕴含的哲理和寄寓的感情,培养对诗词的感悟能力。

第20课 秋水

学 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 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 识记本课出现的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及用法。

4、 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秋水》的文学性与哲理性;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三、情景创设:

让学生说说“贻笑大方”,“望洋兴叹”所蕴含的意思,让他们在困难中增强求知的欲

望,激发学习兴致。

四、学习任务:

(一)组织预学:

1、 作者简介:

2、根据注释理解内容,圈出不明白的地方便于小组交流或问老师。

3、 知识卡:文言常识整理

(1)通假字: ①泾流之大 ( ) ②不辩牛马 ( )

(2)古今异义字: ①至于北海 古义:( ) 今义:( )

②百川灌河 古义:( ) 今义:( ) ③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古义:( ) 今义:( )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 ) 今义:( )。

(3))词类活用: ①秋水时至 ( ) ②顺流而东行 ( ) ③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 ) ④东面而对 ( )

(4)一词多义:

见:不见水端(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若:望洋向若而叹( )以为莫己若( )

闻:少仲尼之闻(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

(5)特殊句式:

①以为莫己若( ) ②我之谓也 ( )

③闻道百( )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⑤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6)成语: ①望洋兴叹:( )

②见笑大方(贻笑大方): ( )

(二)文本探究:

1、 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2、 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中,包括哪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3、 课文是如何运用对比的?作用何在?

4、 我们如何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呢?

五、目标检测: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灌( ) 泾( ) 涘( ) 渚( ) 睹( )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两涘渚崖之间( )( ) 于是焉( ) 欣然自喜( ) 东面而视( ) 旋其面目( )( ) 以为莫己若( ) 大方之家( )

3、翻译:

①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九年级导学新作业语文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六、学习体会:

附:课外积累

先秦诸子表:

导 学 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 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 识记本课出现的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及用法。

4、 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秋水》的文学性与哲理性;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三、情景创设:

让学生说说“贻笑大方”,“望洋兴叹”所蕴含的意思,让他们在困难中增强求知的欲

望,激发学习兴致。

四、导学过程:

上一篇:中考创意作文题目
下一篇:中考作文丢满分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