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29 点击: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篇一

乡镇2014年文化站工作总结

2014年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工作总结 2014年来xx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在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一、xx镇文化站概况

一、文化站基本情况。xx镇文化站设立于于1979年10月,原名古永公社文化站,是xx县第一个建立的文化站。目前文化站占地25亩,总投资380万元,其中,中心文化站主体楼建设建筑面积为827.7m2。内设功能齐全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内部)三层、框架结构,设有多功能厅、展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科普室、培训室、棋牌室、健身室、办公室、储藏室、广播电视室等功能齐全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除此之外党委政府和社区两委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群众有了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文化晒场。目前,全镇共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32个;有图书室11个,其中镇级1个,村级10个,共有藏书20000多册。人才队伍: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3人,9个每个社区配一名文化干事,共有文艺队36支。

二、主要开展文化活动:春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各社区文艺队进行文艺表演,并邀请其他乡镇文艺队共同参加演出;大力开展农村数字电视放映工作,目前共放映了90场,通过放映,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科技知识,发挥了电影 - 1 -

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联合农科站、林业站等科技部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另外我镇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二月八、三月八举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期间还有射弩比赛及各项民族文艺活动演出。积极配合保山市2014年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文艺比赛活动,2014年积极组织参加了县文广局组织的“敬老杯”,获得优秀奖。

三、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按要求管理好本辖区内各级文物保单位,积极寻找努力申报辖区内文物,让本镇文物得到应有的保护,2014年特色资源普查工作文化类共完成311项;积极组织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体育工程,建立相关工程档案,并验收合格。在各级部门的关心下,xx镇2014年实施“七彩云南”项目19家,在全镇范围内基本所有场所覆盖,让文艺队及农村体育爱好者有了活动的场所;2014年文化大院建设项目有上街王家寨、xx小杂河,xx镇小杂河文化大院正在建设工程即将竣工,上街王家寨文化大院建设工程正在建设当中目前;巩固好现有“户户通”“村村通”建设成果,按期完成2014年第二批“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578户,我镇“户户通”已完成安装1880户,并全部完成县级验收;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已经完成3000余户,此项工作还在大力推进中;加强文化市场的日常管理,净化社会文化市场,积极组织完成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任务,学校周边环境无文化污染,文化市场秩序良好 目前xx集镇范围有KTV 3户、音 - 2 -

乐茶座6户,音像制品出租2户,电脑服务部2户,广告装璜2户,年初根据文广局的安排,对文化市场进行了一次大的清理整顿,完成所有文化经营户进行了检审,换证、统计工作。同时配合镇安监站,对文化经营场所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营造文明、安全、卫生的文化市场环境。

三、当前面临困难问题: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我镇虽大力进行文化场所建设,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比起来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文艺队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没有音响、电视等基本设备,已建成的活动场所也存在设备简陋、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是文化活动相对贫乏。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主要以唱歌、跳舞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受益人群则以老年和妇女为主,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难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文化站缺乏专业人员,致使很多工作没有开展好。比如镇内很多优秀的、具有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整理,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文艺队没有专业舞蹈老师教授,平时培训机会少,开展文艺活动多是通过播 - 3 -

放光碟进行学习,水平不高。文化站配备的娱乐室和多功能活动厅、科普室、培训室等,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利用,致使配备的设备的效用不能有效的发挥。

四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存在困难。我镇与缅甸山水相连,傈僳族跨境而居,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增进理解、增进互信,促进友好合作,把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发展跨境民族文化旅游,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但由于缅方重视不够,局势动荡不稳,没有稳定的政策支持,没有成熟的合作模式,双边文化交流仅限于民间自由交往层次,缺乏官方层面的交流,缺乏制度保障,规模小、范围小、影响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一是充分挖掘我镇特色文化。我镇具有边地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下一步的工作中希望这些文化能得到充分挖掘,在保持其特色风格不变的同时,充实内容,创新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实现由粗放型活动方式向精品型活动方式转化,打造出我镇的文化亮点和文化品牌,让文化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活动的形式不仅仅是送戏下乡等活动,希望能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特色农业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活 - 4 -

动,举办科技讲座、传授先进技术,把宣传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乐于参与。

三是建立健全人民创造激励机制。文化活动有了群众参与、才能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人心,民间艺术家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离群众最近,对群众生活最熟悉,其作用是专业文化团体所无法替代的。下一步工作中希望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创造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培养出本土文艺人才和民间艺术家,把“送文化下乡”与“种文化在乡”相结合,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的欣赏者和创作者。

xx镇文化站

2014年12月1日

- 5 -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篇二

乡镇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乡村大文化 花开正茂盛

——xx镇实施文化名镇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镇确立了“天上王城,天下xx”文化高地的总目标,以推介春秋文化为载体,激活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业态,实现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双丰收。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

省、市、县各级领导都到xx检查指导过工作,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许就是xx文化体系建设的动力。xx镇党委、政府更是把文化体系建设作为全镇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文化站工作人员,镇、管理区、村三级连动,全力结合。结合桃花节、采摘节、文化广场、文艺演出、春秋古墓、崮韵风光、旧址遗迹,擦亮文化牌,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将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完善文化工作机制,确保全镇文化事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以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基固本,为群众文化生活搭建平台。

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一是投资40余万元新装修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达86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游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心等。其中图书室藏书5600余册,订阅报刊、杂志40余种,配备电脑20台,各类健身体育

器材30件,设有宣传橱窗、板报栏、文化长廊。镇文化中心的建设完善给镇驻地周边人群的健身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带动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各村现有的远程教育场所作为文化设施网点,把“共享工程”纳入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所有村庄的场所及设备均全部配齐。三是逐步建设完善全镇46个村的农村文化大院设施建设,按照农村文化大院建有“三室一校”的要求,配齐图书报刊、健身器材、必要的演出设备等。目前,全镇已建成46个村级文化广场,每个广场统一标示牌,统一安装照明,实现了全镇村级文化广场的全覆盖与规范。今年又对各村进行了高标准的建设,每个村投资600元。文化广场的建设使广大群众“娱乐有去处、活动有场地”,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效应凸显,呈现出文化场所规范齐全,文艺队伍持续壮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文化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三、广纳人才,组建队伍,加强培训,巡回演出。

一是加强镇村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镇村文化工作人员,把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真心喜欢文化工作的同志配到文化队伍中来。二是广泛吸纳专业艺术人才。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员,从当地退休的教师、干部、业余爱好者之中找文化带头人,聘请他们作为村级文化工作指导员,从而推动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改善农村的文化氛围。三是大力培养全镇农村文艺骨干。积极引导扩大农村文化受众面。依托有形的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组织农村文艺骨干开展活动。采取“拉上来”和“送下去”,业余骨干队伍平时利用镇、村文化中心排练,形成农民自办文化的品牌。今年以来我们聘请县文化馆专业人员来我镇培训指导组

建了6支文艺演出队,在全镇46个村巡回演出,据统计本次巡回演出观看的群众15000人,达到户均1.5个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通过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成立“三队一组”(即文艺演出队、体育健身队、科技宣传队和文艺创作组),认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安全六进村活动。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按照保护合法、打击违法的原则,组织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确保全镇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五、以活动为载体,活跃氛围,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以基础文化活动设施为依托,结合传统节日适时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传统节日的特殊文化意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2015结合“天下xx乡愁之旅,世外桃源崮乡之梦”的主题,成功举办了xx第四届桃花节。2015山东沂水xx第四届桃花节自4月4日开幕以来,吸引了十万以上余游客,挤爆了佃坪桃花山。开幕当天,由山东电视台《唱响山东》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像漫山怒放的桃花醉倒了游人。蒋大为等众多明星真情献唱表演,给八方游客带来象征财富幸福的“桃花运”。第四届桃花节除开幕式“相约桃花山、魅力xx行”大型文艺演出外,还包括山东省“鼎福杯--崮林泉乡四季xx”摄影大展颁奖暨摄影作品巡回展、第二届捷安特山地自行车大赛、沂水县旅游商品展销会、我与桃花源的故事——万名小记者走近xx采风活动、

“游天下xx十里画廊,行美丽乡村世外桃源”微信征文活动、2015年沂蒙“崮乡露营”暨户外运动活动、游桃源“十里泉乡”,忆乡愁梦回“崮”里、“马莲河水文化节”系列活动、以花为媒,相约xx招商洽谈会等十项活动也将陆续精彩呈现。二是进一步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文艺下乡演出。今年以来,文化站组织文艺演出队到桃花山、桃花源、桃花涧以及各村演出共77场次,观众达到12万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镇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促进综合文化中心在资源共享、功能完善、效益增强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建设“生态旅游强镇、历史文化名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篇三

乡镇党委文化惠民典型事迹材料

乡镇党委文化惠民典型事迹材料

2011年,**县按照城乡统筹、文化惠民的要求,加快农村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步伐,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让“文化惠民”的阳光和雨露——

4月15日,**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主体工程刚刚完工的图书室进行外墙装饰。据工程负责人介绍,文化站内部配套设施已经购置到位,预计月底建成投用。

为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镇专门出台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镇党委把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要求各村在年内按照标准全部建成。同时,建立以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听取文化大院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办法、解决难题,并在5月、9月、12月,分三次对村级文化大院按照建设类别考核验收。

这是**县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不久前,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基本的文化设施、场所和服务,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委、县政府把统筹镇村文化设施建设,2011年底建成4处国家级乡镇综合文化站,两年内全部实现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社区有文化中心作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各镇及有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开拓了有针对性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进一步加快了建设速度,奏响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部曲”。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从精心选址到挂牌成立,演绎(欢迎访问读书人网:,范文大全)优美的“华尔兹”

2011年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年,我县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全年文化工作的头等大事,在2011年已建成索镇、**、新城等四处综合文化站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

综合文化站如何选址?怎样做好规划设计?怎么建?

“在取得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的同时,我们会同各镇有关人员,广开思路,实地考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面调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现状的同时,对照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合理选址,精心设计,并先期把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的牌子挂起来,结束多年来农村文化场所没有专门标志的历史。**镇、果里镇、马桥镇、起凤镇、**镇等已先期挂完。”县文化局局长曹瑞刚说。

“晚上没事出来跳跳舞、扭扭秧歌,既娱乐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镇**村村民王艳霞说。为了强化服务功能,**镇在综合文化站建成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投入3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综合文化站新迁至镇政府东侧,更好地方便群众活动。

马桥镇通过精心选择,把镇综合文化站建在居民集中居住的镇中心片区,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马桥镇庆三八文艺联欢活动在新落成的镇综合文化站多功能大厅举行,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群众自编自演的20多个节目令全场观众无不拍手叫好。大伙都说:“农村文化找到家了!”

今年以来,马桥镇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综合文化站,**、陈庄、荆家、田庄、果里等镇正在规划建设中,计划年内各镇办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落实到位。

从标准建设到完善配置,演绎激情的“迪斯科”

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各镇办实际,完善内部配套设施,是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县多次召开文化站长会,集思广益,以“在当今新形势下,怎样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搞好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内部设施配套”为主题,广泛展开讨论,形成了以政府资金支持为主、社会融资和个人捐助为辅的资金利用方式。

2011年,马桥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步伐,把建设农村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群众所办实事之一。年初,该镇投资100余万元,改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镇综合文化站,打造国家级综合文化站。文化站设有文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展览室、多媒体教室、棋牌室、文艺排练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等,

配置计算机20台,图书3200册以及投影仪等设施。建有室外塑胶标准化篮球场一处,足球场一处,网球场一处,室内室外羽毛球场各一处,有健身活动器材10余种。综合文化站建成后,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正常对外开放。

“马桥镇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已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这也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行动。我们结合各村实际,在综合利用公共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农村文化大院示范点,逐步实现镇有亮点综合文化站、村有亮点文化大院的目标。”马桥镇副镇长姜红说。

为了鼓励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镇专门出台了奖励政策:按照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对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文化大院的村奖励该村集体6000元。

“今年**镇把建设省级文化镇作为目标任务,不断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我们已建成一类农村文化大院10个,还有8个正在创建。”**镇副镇长宗红玉说,“全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镇村联网(欢迎访问读书人网:,范文大全),综合文化站可以方便地指导农村文化大院,充分利用农家庄户剧团演出、农家书屋传播知识等,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据悉,宋家、后诸等村的沼气池建设如火如荼,就是得益于农村文化大院这一强力平台的宣传。

荆家镇将通过镇村联办的方式建设综合文化站,计划在荆三村建设500平方米的镇综合文化站,而各村农村文化大院正在统一挂牌。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成140余家农村文化大院。

从开放使用到拓宽服务,演绎欢快的“恰恰恰”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惠民工程,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抓好软件服务,搞好对外开放,真正做到惠及百姓,尤为重要。

“我们已将此项工作列为各镇办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说,“期间,将组织一系列的文化培训,以适应当前形势,最终找出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典型,挖掘出全县农村文化发展的亮点,总结出今后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使这项惠民实事为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每天在图书室看看书,和朋友们打打门球,充分享受晚年生活,感到非常惬意,过得就像城里人一样!”4月5日,在起凤镇辛泉村文化大院内,孙立春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

“我们以综合文化站为平台,以重要主题节日为主线,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农村文化大院,以庄户剧团、中老年健身舞为主的文艺队伍异常活跃,在娱乐中宣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马桥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还定期聘请专业教师对各村文化大院的健身舞、庄户剧团等文艺团队进行培训辅导,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嗯,网速很快,通过这个窗口就可以浏览到家庭保健、农业种养技术等各种信息,确实很方便!”在马桥镇综合文化站内,记者看到20多名群众熟练地操作微机。据悉,马桥镇中心片区计划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户户通,居民在家中就能非常方便地浏览各种信息。

而**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利用“绿色网吧”这一服务平台,延伸服务功能,向百姓宣传“绿色网吧”的好处,培训网络知识。同时,将各种市场信息、种养技术、农业科技知识等刻成光盘,向群众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健康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真正使综合文化站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要坚持综合文化站的公益性质,提高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运用先进信息传媒技术,不(欢迎访问读书人网:,范文大全)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增强辐射功能。

提高全县综合文化站站长和村文化大院管理员整体素质,是文化艺术队伍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要求,也是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的重要举措。为此,县文化部门加强了对镇(办)综合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实行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每年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技能考核等,确保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适应群众的需要。

村级文化大院是最基本的文化活动阵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县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农村基层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重要课堂、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形成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资料来源: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篇四

xx镇“文化惠民”工作方案

**/发[2012]19号{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镇“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作方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广大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落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镇党委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争创“五个一流”为目标,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坚持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活泼有益、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不断满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谢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二、工作内容

1、深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以弘扬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倡导“创新、创业、创建、创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新风尚,引导群众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展示风采。要加大对“先进个人”、“文明标兵”、“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的培育和表彰力度,大力宣传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引领各行各业学先进、比先进、当先进。认真实施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发挥城乡社区家庭教育示范点和家长学校的作用,面向广大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热爱科学、科技兴农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开展“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要开展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创建活动,有效整合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作为农村阅读主要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开展捐赠图书活动,倡导社会各界资助,支持、发展文化大院、妇女农家书屋。明确确定每月读书日,{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举办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等活动。

3、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一要以建党节、国庆节、“三八”妇女节、 “六一”儿童节等为契机,积极推进体现时代特色的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家庭、服务群众活动。二是以文化大院为阵地建设,创新开展秧歌操、坝坝舞等培训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4、大力推进和谐文明家庭建设。以和谐家庭建设为统领,以和谐家庭文化为切入点,推进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洁文化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突出地方特色文化,以弘扬孝文化为重点,过评选孝老敬老模范女性,进一步提升社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5、积极开展妇女维权宣传。以宣传实施“六五”普法为重点,以妇女儿童为对象,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以广场、社区为阵地,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六五”普法、妇女健康知识等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

各村委会会、企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惠民活动是

一项民生工程,要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结合农村当前形势,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各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集中活动为示范,制度化、经常化工作为基础,重实际、求实效,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不断增加文化活动场次,扩大活动覆盖面。

(二)深入探索,努力创新

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充实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途径,健全工作机制,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上下功夫。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好的作法和经验。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兼顾把文化大餐和政策精神送给广大农村群众。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发展新情况、农业结构调整新变化和农民物质文化新需求,研究掌握新形势,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机制,让文化惠民工程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起来。

中共**委员会

2012年4月20日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篇五

2014年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巡演总结

2014年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巡演总结

2014年11月10日——12月25日,由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演出的2014年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巡演先后在青白江区、邛崃、成华区、彭州市、崇州市、锦江区、高新区、新津县、郫县等九个区市县的二十五个乡村街道、文化广场、等地成功开展群众文艺节目巡演工作。公司全体演职人员顶着烈日、迎着寒风,从最热的时段延伸到最冷的季节,全体人员不辞辛劳、不畏艰苦,用丰富多彩地文艺形式为各个区、市、县的父老乡亲们奉献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老百姓的热情拥护。

今年的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巡演活动受到了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街道、文化站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惊喜之一是农村群众集体素质的提高。当我们的演出车驶入演出地点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板凳整齐的摆放在演出现场。在演出开始前,观众就已经有序的入座等候演出开始了。这样有组织、有纪律的表现恍如是在等待一场剧院表演的开始。也许他们不知道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却给了我们所有演职人员莫大的惊喜和鼓舞。感动之二是观众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观众热情一年比一年高。今年的巡演快车来到了许多熟悉的地方,同时也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当再次来到某一个乡镇演出时,当地的百姓仍然能够认出我们的演员和他(她)表演的节目。他们还拉着演员的手说:“今年一定要多演几个节目……”这样朴实的话语、真切的期盼令我们倍受感动。虽然是重复来过的演出地点,可是观众给予我们的掌声和热情却不曾重复。田间、地头、台阶、山坡……四面八方,所有能观看到演出的地方全都站满了人,当我们再次来到这里,

如此庞大的观众阵容甚至有点令我们受宠若惊。我们只有用更激情、更精彩的表演来回报广大父老乡亲们的厚爱。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今年群众文化惠民演出宣传的重点就放在了大力宣传“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以及实施“五大兴市”战略方面。而近年来,随着我们活动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各类文艺演出也有了更高的品味和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今年我们的文艺演出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集于一体,同时全面关注民生问题,深入贴近百姓生活这一主题思想彰显出本年度群众文化惠民巡演的最大特色与亮点。

除了诙谐幽默的语言类节目,我们还为基层群众送上了十分精彩的杂技节目《力量》《柔术》《蹬技》以及歌颂祖国、歌颂党、赞扬百姓的歌曲,有《山歌唱出好兆头》、《再见大别山》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每个社区还给我们带来了1至2个群众队伍的节目参加到我们的演出当中来。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总能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我们的演员也经常来到台下与观众进行互动对唱。这样和谐、美好的演出景象在今年优秀群众文化巡演的演出中数不胜数。

如果说把深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传达的思想意义融入到演出中是今年“2014群众文化惠民巡演”演出的一大亮点,那么台上台下积极互动参与的欢乐场景就是演出的又一亮点。今年的演出几乎所有的节目都能让观众参与其中。歌唱演员与场下群众的互动对唱;声乐演员与台下观众的问候交流;魔术大师与大家的亲切握手……。每一次亲密接触都为观众送上真切慰问和祝福;

针对本次演出,公司在节目安排上做了全面、积极的准备,演出节目均为近两年来新创且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一个多小时的文艺演出囊括了热闹祥和的民族舞、激昂高亢的民族歌曲、现代流行的通俗歌曲;诙谐幽默且寓教于乐的原创小品;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变化莫测的魔术表演等等。我们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文艺节目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需求。

今年我们“2014优秀群众文化惠民巡演”的演职人员除了倾尽全力地为广大父老乡亲演出以外,许多乡镇文化站的文艺骨干和当地文艺爱好者都纷纷登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如自编自演的金钱板;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很多乡镇的故事会也来到舞台上一展风采;来自邛崃平乐镇60岁的大爷为我们送上的原创金钱板《数县》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他们的精彩演出令我们的演职人员大饱眼福,他们的热情参与更为本次活动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演出的实际行动更为推动我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演出的举动充分响应了成都市政府开展城乡文化互动的号召,同时也为推进成都市文化大发展、促进文化大繁荣,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带领演职人员积极投身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当中,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享受创建的成果,丰富他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他们有幸福感、参与感和快乐感,进一步调整和提升节目质量,让所有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为我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贡献出积极的力量。

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12月23日

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篇六

端州区文化惠民工作汇报材料

端州区文化惠民工作汇报材料

端州区文化局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打造品牌,不断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综合文化服务网络,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图书公益服务、艺术展览、少儿文艺、少儿合唱、艺术培训、广场文化、电影巡播、粤曲“私伙局”等群众文化发展均走在全市各县(市、区)前列,我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称号。

一、成绩现状

1、努力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我区共投入1800多万元到区、镇(街)、村(居)三级文化设施建设中,推进了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区文化馆经改造,建成总面积460平方米、展线210米的双层展览厅,以及230平方米的室内演出排练场馆;城北、城西、城东、睦岗建起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端州图书馆不断进行改造和修缮,大大增加了馆藏书库容量和阅览坐席;广东省流动图书馆端州分馆经搬迁装修和增加设备,成为全省最大的流动图书馆分馆;省市区三级政府共同投入近400万元建起21间农家书屋;相继启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端州支中心、端砚数据库等项目,城区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夯实,文化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端州图书馆在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被广东省文化厅列为“免检馆”,顺利被评为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并连续四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单位”;城西文化站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赞扬;城北办事处年获得“全国读书活动先进街道”,城东办事处获得“全国第六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广东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街道”,城北康乐北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城西府前东社区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

2、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树起了一批群众文化品牌。“端州区文学艺术创作年”活动催生了本土群众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有力地舞动了群众文学艺术创作的龙头;“五四”征文活动和“迎春书画摄影展”坚持举办了32年,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与区纪委共同举办的“颂荷说莲”文艺演出和“清风·莲韵”文艺晚会成为打造廉政文化的又一品牌;广佛肇粤语童谣大赛开启三地联创群众文化阵地的先河;端州敬舞团、海韵童声合唱团、天天舞蹈室、城北腰鼓队、城西夕阳红艺术队等群众文艺团体以及近15支曲艺队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少儿文艺事业领跑全市。区文化局组织端州图书馆、区文化馆、城区电影公司每年都超额完成三送任务。举办高雅、大众、贴近生活的各类展览,迎合各层次群众。

3、主要做法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之后,我区及时按照市委市府的要求,制订建设文化强区总体规划,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成立区、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建设管理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先后制定《端州区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端州区五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设立《端州区文化站站长年度工作奖励制度》、《端州区业余文艺创作奖励基金》和《端州区农家书屋奖励制度》,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坚持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事业经费年年有增加,财政安排的文化事业经费不少于区财政总支出的1.01%。积极争取中央、省的基层文化专项资金,尽最大努力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全民素质。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部分文化基础设施空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惠民工作的开展。文化事业与教育事业一样,都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植。我区尚有2个文化站站舍空缺。解决独立站舍难处在于选址、资金投入上,由于省、市政府关于文化站建设的文件较少,下拨扶持资金也少,纳入泛珠三角后,更是不能享受山区优惠政策,扶持资金骤减。当地政府不仅要解决资金问题,还要解决楼舍问题,而文化站属于公益行业,没有经济效益,使得当地政府望而却步,欲为而不为。

2、文化站缺乏专职、专业人员,组织群众文化工作缚手缚脚。除了城西文化站有3名专职人员外,其他各站人员以文化站编制入职的都是兼职文化工作或从未涉足文化站。文化站人员编制被占用的问题已存在很久,多数文化站站长身兼多职,同时对口民政、环卫、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文化只占他们工作的1/6。{乡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总结}.

3、文化人才结构和能力与端州文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区文化公益性单位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45岁,人员新进速度跟不上退休速度。街道社区6位文化站长的平均年龄为40,只有1人是专职文化工作的。二是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以文化馆为例,原来的美术、摄影、舞蹈三个品牌,随着“带头人”的退休,由于新进人员无法达到专业和管理要求,优势逐渐弱化。十几年来,摄影和戏曲类人员一直空缺。另外,区文化馆、图书馆都没有高级职称人才,同时,与当今公共文化群众需求和审美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与建设端州文化特色区的高要求与任务不匹配。

三、措施

1、以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十分钟文化圈”建设为目标,建设一批基层文化设施,抓好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整合现有宝月台文化馆、图书馆、老干之家、宝月公园、宝月荷塘等公共资源,建成一个具有综合文化功能,代表端州文化形象、辐射面广、贴近群众的全新“端州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完善文化站和文化室建设,力争各文化站拥有独立站舍。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覆盖到每个社区,每个行政村有农家书屋,每个社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

2、以繁荣群众文化为抓手,以中心城区人才优势为动力,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培育群众文化知名品牌。

打造社区文化品牌。鼓励扶持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将社区文化专干、社区文化辅导顾问和辅导员工作制度完善起来,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在不断将先进文化送到基层的同时,培养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带动其他社区规范化将活动开展起来。打造文艺团队品牌。大力扶持和引导群众文化团体不断做大和提升档次,争取政府支持,对大力支持送戏进社区的艺术团队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和培训帮助,让各业余团体能够有更大的提升。打造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将“端砚文化节”、“纪念伍丁先师宝诞节”等节庆活动推向深入,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潜力,组织开展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将“迎春书画摄影展”、宋城墙灯谜竞猜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的文化活动推向深入。打造文艺培训品牌。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市区一体化,多部门联动,充分利用好区文化馆、青少年宫、老干部大学、社区文化中心等阵地,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群众的文化培训,提升全民素质。充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培训工作,大力扶持各种民营培训机构发展。重点开展少儿舞蹈、少儿语言类的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交流活动,创出特色。

3、积极推进文化站人事制度改革,把人员编制划归区文化馆统一管理,区财政统一供养,不与镇、街行政机关相互混岗,全面推行文化站站长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着力实现文化站人员编制专职专用。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高明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坚持统筹兼顾,把资源资金向基层倾斜,全区基层文化惠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文化惠民保障机制扎实有力。一是建立规范有效的公益文化事业筹资机制。区、镇(街)财政对文体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实现文体事业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以上。二是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区印发了《关于实施高明区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工程的意见》(明府办〔2009〕147号),以及连续几年执行高明区“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区、镇(街)两级财政加大了对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和文体惠民工程的扶持力度,发挥了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三是把握机遇,大力实施《高明区革命老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规划》,有力保障了高明区革命老区各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四是建立完善全区各级公共文体阵地管理机制,制订完善服务规范,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五是继续实施基层文体建设年度考评机制,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确保文化惠民工作落实到位。

(二)文化惠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推进新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等一批区级重点公共文体设施的规划工作。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均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区影剧院达国家三星级影院标准,6家博物展馆设施也不断完善,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各镇(街)文化站向综合化转变,杨和镇新建文化广场、明城镇优化布局镇文化中心等。村(居)一级文化设施不断扩容,实现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72个行政村、社区的全覆盖。部署开展93条人口500人以上自然村的综合文化室建设工程,2010年建成了10家示范点。全区51条行政村全部达到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实施要求。

(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明显。高明区革命老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成效,老区镇文化站达到省一级站以上标准,“农家书屋”全覆盖老区行政村,老区500人以上自然村综合文化室建设工程全面铺开,老区健身广场建设进展顺利,启动了青少年文化宫和谭平山纪念园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全区529条自然村全部通有线电视,相关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园园通” 有线电视工程,受惠企业800家、员工约8万人。推动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和联合图书馆协同发展,实现市、区图书馆业务“一卡通”,区、镇(街)和村(社区)公共图书定期轮换。每年购买公益数字电影1000多场送到基层。年平均组织“魅力大舞台·文化周末”活动100多场,观众近20万人次。启动流动图书车、流动演出车,广泛开展“文艺三下乡”、“高明讲坛”、“高明艺术讲坛”等活动,文化惠民工作载体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科技化特点。

(四)文化惠民活动逐步形成品牌。积极与企业合作,与媒体合作,实施大型文体活动项目招商,增强了发展活力。读书节、新年音乐会、元宵烟花文艺晚会、“魅力大舞台”、区运会、龙舟大赛、“体育村居行”、百村篮球赛、“体育嘉年华”、2010畅赏高明绿色欢乐节等,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成为高明区具有影响力的文体品牌项目。如2010畅赏高明绿色欢乐节,组织开展了区首届绿色博览会、区第四届万人濑粉节、镇(街)特色文化旅游推介、区首届登山节等10多项特色活动,让全区群众共享文化旅游盛宴,进一步打响了高明“宜游宜商宜居”的绿色生态旅游文化品牌。此外,通过创设表演平台的办法,大力扶持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与条件成熟的单位、企业、学校、村(社区)共建

文艺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慰问演出、艺术辅导、信息咨询、文化服务等活动,让基层文化真正扎根基层,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和公共文体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二、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高明区文化惠民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文化惠民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落后于形势要求。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离佛山市提出的基本创建成为省特级文化站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村(社区)文化设施缺乏,个别文化阵地处于无人员看管、无维护资金、难以对外开放的境况。

二是文化惠民管理机制不健全。区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运作模式制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全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指导力度不足。文化站干部兼职过多、人手不足、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等现象比较普遍,造成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村、社区缺乏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文化辅导员制度有待完善。

三是文化惠民产品和服务不足。全区艺术精品创作和演出的数量比较少,文化产品质量比较低。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管理不到位,开放

上一篇:乡镇团委换届3年工作报告
下一篇:个人一周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