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谚语
来源:经典语录大全 发布时间:2019-05-06 点击:
丧葬谚语篇一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
民和汉族的丧事,根据亡者的年龄,身份,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丧事的规模也不相同。对于老年人正常的死亡,一般都要举行‚烧倒头纸‛、‚三朝‛、‚后事‛‚、‚出殡‛(也叫‚发引‛)、‚攒三‛等几种仪式。
总的来说,举办丧事没有比较严格的规程、习俗。即使在举办丧事的过程中,做得有些不对,也就以‚乱丧‛为由来掩过,人们也不会说什么的。
烧倒头纸
一般临病危的老人,在去世前,儿女们都要为其剃头(梳头)、刮胡子、擦脸、洗脚。时间上来得及或条件允许的话,还要沐浴全身,用沫香水(即柏木树叶)熏身,临咽气时还要帮着穿好寿衣,儿女们守在身旁。等心脏停止跳动,要到大门口烧上几张纸。然后,将门扇或板床支起来,将三缕大麻铺在将要停放尸体的小腿、腰部和肩膀的方位,便于手抓大麻将尸体放入棺材里。停放尸体时,头要朝房门口,脚向里面,面朝上,仰躺着,双脚拼齐,挺直,禁忌侧卧或其它姿势,还要将亡者的眼睛和嘴及时掬合,不能睁着眼睛或张着嘴停放。还要用面做成小圆饼,用绳子穿上,戴在亡者的手腕上,叫做‚打狗饼‛。意思是亡者了灵魂路过恶狗村时,恶狗吠叫,不叫亡者灵魂过去,亡者将饼子给狗吃,让狗让
路。还在亡者的嘴里放上茶叶,银子环,使亡者在行程中口不渴。最后把尸体停放好,脸上遮上黄纸,盖上毛毯或被子。 关于亡人所穿衣服的件数,也有讲究,一般穿奇数,不穿偶数,如三件、五件、七件即可。是男的要戴上搐搐帽子,女的要苫上黑手帕。给亡人穿衣裳的时候,都是男人,不叫女人贴身,说是女人眼泪较多,会将泪水洒在死者的身上,在阴间亲人的泪水会化成倾盆大雨,淋在亡魂的身上,影响亡魂上路。
如果亡者在生前做好了棺材,那么在咽了气以后,就不必停放在板床上,可以直接‚入棺‛(把死者放入棺材)。然后把棺材停放在大房里。把亡者停放好后,在棺材或者板床前头(就是亡者头顶的部位)点上‚水灯‛(水灯是在废旧罐头瓶里倒入浆水,再倒上清油,搓上灯芯线做成的。‚水灯‛是亡者去世后的指路灯,此灯从咽气一直燃烧到下葬,不得熄灭)。在大房门前的廊檐上或院子里放好两个盆子,一个用于烧瓜瓜(用面做成的形似菱形的,厚薄如面条的手掌大小的面食小块块),一个用于烧纸,这就是‚灵堂‛。随后,全家人都跪在院子里,烧纸和瓜瓜。这时,亲人们号啕大哭,大恸悲声,叫烧‚倒头纸‛。
烧过‚倒头纸‛,在灵堂里,铺上一层麦草,叫‚草铺‛。在以后的几天里,所有已出嫁的姑娘、儿媳妇等所有的女眷,都围坐在棺材周围的麦草上守灵,晚上还要睡在这里,这叫
‚坐草铺‛,也是‚守灵‛。
会本家 攒庄员
虽然,汉族也有‚亡者奔土如奔经‛的说法。但是按阴阳看定的日期,有时也要在家里停放几天,做完善事以后才出殡。
在民和地区还有遇到‚伤姓‛月(就是每个姓氏在一年中都有两个月的‚伤姓‛月,俗称伤姓)亡者不能进入坟茔下葬的习俗。关于伤姓月有句俗语:‚张、王、李、赵六腊月,其他杂姓三、九月‛。就是张、王、李、赵四姓的伤姓是六、腊月,其他姓氏的伤姓是三、九月,当然这也不是固定的格式,也有的姓氏不管伤姓月的。在伤姓月中,阴(坟茔)、阳(住宅)宅都不能动土。所以,在伤姓月中去世的人,大多都寄放在山洞(或窑洞)里,等待这个月过后再下葬,也有个别的经过禳祈后下葬的,但总是有讲究的。 对于人去世的时间,有说法:‚有福了死在(个)二、八月,没福了死在(个)六、腊月‛。这当然是人们的主观想象而已,一个人那能决定自己的去世时间呢?不过在二、八月天气特别凉爽,不但便于停放尸体,利于人们挖坟,还对守灵堂的孝眷们也是不热不凉,很舒适。如果遇在六月里,天气炎热酷暑,尸体很快就会腐烂、发霉、发臭,使人难以接近,尤其是坐草铺的孝眷,更是无法在棺材旁边呆了,且苍蝇随时进入尸体里,繁殖卵蛆,不宜停放尸体,同时在六
月里办善事,买上的菜蔬和肉类也不宜存放,对亡者和在世的人都不利,而在腊月里人去世,正是天气寒冷,地冻如铁的季节,很难挖墓坑。守灵的孝眷们也处凉风夹雪,寒气难挨环境中。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也冻手冻脚的,难以久坐。
等把亡者停放好,亲属烧了‚倒头纸‛。孝子就脱掉帽子,专门由一人陪着,到庄员和本家(有两姓以上的家伍叫杂户本家)的门口,挨门逐户,磕头请庄员到家里会合,叫‚攒庄员‛。孝子请去庄员时,不能进别人家的大门,只是在大门口喊出来家里的人,在门口磕头言请。孝子不进大门的原因是:孝子是深孝、重孝,进门会冲坏人家的财门和中宫的。这在农村是特别讲究、忌讳的。
在丧事上‚攒庄员‛、‚会本家‛时,只要家中有人,每家总会来一个人的。当庄员或本家去‚攒庄员‛或‚会本家‛时,都要拿上几张纸,在亡者的灵前点烧纸磕头。等到庄员大多数人都来后,就很快选出主事,管箱(记账)来主持丧事。所选的主事有两个人,这也和婚事的东爷一样,都是由庄子上比较有威信、懂礼行,也能说服众人的人。选定主事和管箱后,孝子还要给主事和管箱升酒、磕头。
随后,主事就开始安排工作。首先,按亡者的生辰与去世的时刻,派人到阴阳或道士家(也有的地方,到本会的寺庙里在神佛处择上日子)择算后事、出殡的日子。所派去的
人,算上后事和出殡的日子后,主事就安排请客的人。请客也和结婚时一样,由一个人包请一片、一村或一沟。请客时,把娘外家,以及姑娘、外甥、女婿都请在‚三朝‛(即亡者去世后的第三天)的一天,其他的亲戚要请在‚后事‛(即正式举行悼念的日子)上。 安排专人去请道士、和尚、喇嘛、乐师(也叫吹响)、家祭的先生、嘛呢奶奶等,还要安排厨师,购买纸扎、菜蔬,挖坟等等所有事务。请客时,谁请的客人谁负责,如某甲请了道士,就由某甲负责伺候道士;某乙请了娘外家,也由某乙伺候娘外家。在请娘外家时,还要拿上酒瓶、礼物。当请的人到娘外家家里,娘外家知道了消息,还要到大门外对着亡者庄子的方向点燃烧纸。如果,娘外家有好多户,去请娘外家的人就只请上年长的一家,因为‚娘外家没亲后‛,再由娘外家的这位年长者,通知其他的家伍人去当骨主。去请客的人必须说清楚‚三招‛、‚后事‛的日期。
不管谁家有丧事,庄员们每户除了蒸上白盘一付(十个馒头)去烧纸,还要背上一捆柴,以示资助,这是一种特别好的乡俗,在缺少燃料的时期,一捆小小的柴薪,可以帮上大忙,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不蒸馒头,而是拿上一包茯茶或者干脆拿上钱。由于馒头多了,东家一时吃不完,容易霉变,造成不必要的食物浪费。有的村子庄员们直接收上钱,共同买上纸札,去为亡者悼唁,表示对死去者的哀思,把剩
丧葬谚语篇二
人死后为什么要做七
篇一:净空法师:人过世之后,为什么要做七?
净空
法师:人过世之后,为什么要做七?
净空法师开示:人
过世之后,为什么要做七? 人过世之后,为什么要做七?很多人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做七?
如果这个人真的念佛往生了,实在讲,那就不必要做七了。往生的人,生天的人(人在这一
生中有大善,死了以后生天),生天跟往生都没有中阴,不必做七!但是一般人业障习气深重,
他要是堕恶道,堕三恶道,或者来生还能投胎到人道,但是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富
贵人,是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中阴。中阴一般存在四十九天,就是七个七。中阴每隔七天
他有一次变易生死,也就是说他每隔七天的时候,有一次很大痛苦! 在这个时候给他诵经、
念佛,或者给他修忏法,回向给他,能够减轻他的痛苦,这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的。
所以做七是从《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来的,你去读这个经,就知道了。所以人决定不能自
杀,自杀那真是痛苦极了。为什么?凡是自杀而死的,就是中阴身每七天他又要自杀一次。
他不是一次就了了,没有了,每七天要重演一次,很痛苦!比方上吊死的,每隔七天他要去
吊一次;服毒死的,每隔七天他就要去服毒一次。所以在这个时候,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
能减少这个痛苦,或者是不受这个痛苦。如果没有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就决定不能够避免
的。这是佛给我们说的。七个七,你要是懂得佛法,七个七都要做,不能说选择几个,其他
的可以不做,不可以。为什么?他七天有一次变易的痛苦。我们在经典里面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念佛诵经回响给亡者是最大的好处。 做七,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七分功德,我们做七的
人自己得六分,亡者只能得一分,所以做七的时候,最好请七个法师,七个法师的功德他只
你遇到一个陌生人在马路上,素来不相识,他狠狠瞪你一眼,这是过去生中结的业。我们学
佛的人明白,他瞪我一眼,阿弥陀佛,我也不要看他,低著头念一句佛号回应他,化解!不
能说他瞪你一眼,你也再瞪他一眼,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见面给你点个头笑笑,那是过去
生中的善缘。 所以,业缘要从内心里头化解,这是我们常常讲的,决定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
不可以对立。要把对立的念头化解,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就好!这点希望大家特别留意,
如果我们遇到冤亲债主,这常常遇到的,或是有意、或是无意,毁谤我们,侮辱我,甚至于
陷害我,我们要明了,决定不能有嗔恚心,决定不能有报复的心。
净空法师开示:如
何超度病人的冤亲债主?
学佛同修问,在大
陆北京超度需要几千块钱。我修得不好,也没有经济能力,我恳求老法师帮助我得红斑性狼
疮的女儿,超度她的冤亲债主。 超度需要几千块钱,恐怕不灵,效果不大。为什么?这是
买卖,超度不要钱就会灵,要钱都不可靠。 超度的方式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印光老法师教我
们的,印经布施功德回向,非常有利益。你印的经典许多人读诵,将来有一个人在经典上真
正受益开悟,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所以,印祖一生将四众同修对他的供养,全部拿去印经
布施,这是在末法时期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众生疾病的根源,
归纳起来有三类:
第一类是生理病。
我们饮食起居不调,容易生病。古人常说:“病从口入。”饮食贪吃,不懂得卫生;或是在衣
着上不知留意,感受风寒,这样容易得病。这些是属于生理的病,找医生就能医疗好。
第二类是怨业病。就像你所说的,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这种病不是生理病,医药是治不好
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跟冤亲债主调解,他要是同意就离开了。所以,一般超度法事用意是{丧葬谚语}.
调解,有接受的,也有不接受的,不接受就相当困难,但是大多数都能接受。 第三类是业障
病。不是生理的、也不是冤亲债主,是自己造的恶业太多。这种病非常麻烦,医药、超度都
无济于事。佛告诉我们,只有一种方法对治,就是真诚忏悔,普贤菩萨教我们“忏除业障”,
病就能好。
我们人的寿命与病
苦是业报,你女儿生的这个病,相当严重。“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现在的代林长李木源居士,
十二年前得了癌症,癌细胞几乎扩散到内脏每一个部位,比你的女儿还要严重。医生诊断只
有三个月的寿命,等于宣布死刑。他从这个地方彻底回头,将家里的事业全部交代好后,就
到居士林来作义工等死,等了十二年,身体愈来愈健康。这是因为李居士发的愿太大了,愿{丧葬谚语}.
力超过了业力,把业力转变过来。 他全心全力为佛法工作,舍己为人。居士林这个道场对佛
教最大的贡献,第一、每天讲经,终年不断。第二、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日夜不间断。
第三、发心办“培训班”,培养弘法人才。第四、团结新加坡九大宗教,这是过去历史上所没
有的。他做这些功德,业报转过来了。 李木源居士的转变,大家看得很清楚,我自己本身
也是转变。我在年轻时,我的母亲及一些亲戚朋友给我算命,都说四十五岁是我的业报寿命。
我二十六岁学佛,我也没有求长寿,四十五岁那年生了一场病,病了一个星期。我知道时间
到了,没有找医生,也没有吃药,每天念佛等往生,念
了一个月病好了。转变业力,不再为自己,为自己是死路一条,为众生是活路、是生路。 所
以,转业报一定要靠自己,别人不能代替。如果我能够替你女儿转业报,佛菩萨就有能力转
我的业报,我就不要修行了。楞严会上阿难遭摩登伽女之难,那是个很明显的例子,释迦牟
尼佛也帮不上忙。谚语常言:“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阿难这才真正觉悟{丧葬谚语}.
到业报是无法代替的。一定要懂业报是自己造的,必须要自己回头,才能消除业障,这个事
情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诸佛菩萨只能教给我们道理与方法,我们懂得了,自己认真努力去修
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的业障就消除,命运就转过来了。 我也常常劝勉同学,希望大家
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如何转法?没有遇到佛法时,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
益放在第一。学佛之后,恍然大悟,从今而后没有自己,一切为佛法、为众生,这一转就把
业力转变成愿力。因此,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就看你能不能放弃自私自利。你能够放下自
私自利,起心动念一切为众生、为社会、为正法久住,你的业力就转过来了,转过来就是佛
家讲的“乘愿再来”,你是乘愿再来身,不是业报身。转过来之后,要精进,要努力,决定不
能懈怠,决定不能造罪业。 由此可知,转过来之后,经典天天要读诵,读诵经典就是接受佛
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即使我们每天念同样一部经,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处,所以一部经
从初发心念到成佛都念不厌。为什么?遍遍有新的意思,遍遍
篇二:丧事礼节习俗
丧事
礼节习俗
停尸仪式 他被移
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 报丧可
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做?七?仪式 人们
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
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 一般吊
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 入殓有
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 在丧礼
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
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 按
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
合好才行。
哭丧仪式 哭丧是
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
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 这是死
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
宽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
疏忽。
寿终正寝
父(母)病重,亲人
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切早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
称寿终正寝。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同时撤去病榻卧具,古称易箦。死于户外(医院例
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停尸堂屋。乡下多平房有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俗.城
市则无。
也有尚未咽气扶其
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烧倒头纸,点过桥
灯
在死尸脚下置盆烧
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设香烛并于停尸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
放鞭炮
借此告知邻里家
“当大事”,迷信说法是驱来捉魂的鬼卒。
举哀,沐浴整容,
穿寿衣
亲人在哭泣举哀的
同时还要为死者抹澡,请理发员为死者剃头可称旧时的整容。给死者穿上早已缶制只用棉布
不用丝绸皮毛,有袢无纽扣的寿(老)衣,经济窘困之家也要用清洁旧衣“装老”。一切停当,
摆正尸体,双脚系以棉线使之脚尖并拢向上,复“搭面纸”,完成“正寝”。
灵堂、灵牌
灵堂有无孝帏、孝
幛要视家境的好坏而定。但总 要在堂屋设神案供灵牌。灵牌纸制如大信到?状内支以线香,
写法为“仙逝显考(妣)某公(母)讳xx(氏)老大(孺)人之灵位。不孝男(女)xxx泣血叩首”。
穿孝、成服
父(母)亲咽气,子女立即用白布缠头带孝。成服 时正式披麻戴孝;正孝子麻冠、麻衣(长背
心式)、孝服、孝鞋、麻缕 系腰,孝帕长九尺拖及脚背(如祖父母尤存贴圆形红纸于麻冠上,
女婿亦同)。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视服孝人亲疏而 异(如孝布长短„„)
称五服。穷苦人家制备不起孝服但必包孝帕。 有文化之家在门前贴讣告:“不孝子侍奉无状,
祸延显考(妣) 某公,于x年x月x日x时辞世(或:弃养)享年x岁。”并书明成服、祭奠、
出殡日期。孝子之名上如父母双亡称孤哀子,父亡母存称孤子,母亡父存称哀子。财势家要
专印讣闻比讣告更慎重,有的还请文人撰行状,征诗文,或在报纸上登讣告。
亲友要送丧家金钱、
香烛、冥锭以及孝帏、挽联,并亲往丧家吊祭,孝子除叩谢外不迎送并贴孝对于门“不迎不
送丧家礼,自来自去吊客情。”丧家也以孝布为反馈礼。
啼更 据《 西后城
风俗志》 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设孝堂 孝堂又称
“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
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
“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个小竖匾,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
“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陟屺兴悲”。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
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献,要
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
作。灵堂里放两张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殿”,大桌上供猪头、公鸡、
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壶、
酒杯、碗筷、烧纸等。祭桌放丧盘、倒头灯,事前备好装着麦穰等物的白布拜垫,供吊客磕
头用,两旁排列许多小型拜垫,供小孩趴棚用,趴棚的小孩多为死者族中辈份晚的男孩,人
数愈多愈好,辈份愈晚愈好,这说明死者福寿双全,族中人丁兴旺。
灵棚正门有一块大
匾,匾上书:“恭承惠吊”,以表丧主对吊客的谢意。灵堂设置因地位和贫富而异,地位高、
富者,为了表示家族大、亲友多,将祭品陈放桌上,多的达几十桌,最高者称“龙门祭”,即
在祭品上用各种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飞禽走兽形状,其中一大盘为“鲤鱼跳龙门”,故
称“龙门祭”。地位低的贫者,不分大小殿一张大桌上简单摆点供品,不行大礼,只是磕头而
已。如灵堂设小殿者,则要行三拜九叩大礼。灵堂两边有一对纸扎的金童、玉女,称“站棚
人”,相传将纸人焚烧后,到冥间可变成死者的佣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设放。
亲朋故旧来吊唁时,孝子在灵棚内跪接来吊者。孝堂中悬挂亲友送来的挽幛,旧时,挂幛的
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档,一档一个席位。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
其上席为舅舅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丧葬谚语}.
幛。
挂孝球、钉门麻 人
死后在门上悬挂白纸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丧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长辈,丧家要
大门上横钉一幅粗麻,俗称“钉门麻”作为丧事的一种标志。
送无常 旧时,迷信
认为,人死是无常鬼勾摄生魂所致,故有送无常的习俗。在死者尸体移人孝堂后,丧家携酒
饭至河边、江旁、池畔、湖滨,焚化纸钱、草鞋、稻草等物,从水中送勾魂的无常鬼离去。
主丧、傧相、孝子 主丧者称“丧主”,是操办丧葬事宜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琐,清规戒
律甚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礼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二是对吊唁者不礼,所以
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深、会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
赞礼的人员称“傧相”,由于丧主悲痛,孝子忙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仪施行,均由傧
相主持。
孝子是死者的儿子、
孙子、重孙,其中长子、长孙、长重孙为正孝子,他们的孝服与一般不同,特点是孝布较长,
鞋上罩一层白布,在后跟半寸左右现出鞋的本色,腰间系草编的绳带,手持哭丧棒。服重孝
者则披麻戴索,俗称“披麻戴孝”。 孝子手中拿“哭丧棒”,亦称“丧杖”、“哀杖”。哭丧棒
用竹或木制成。其中父丧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木杖,称“削杖”。原丧杖是用于孝
子拄扶,因孝子过度哀伤,造成身虚体弱,行走困难,设杖以扶持。后来逐渐演变成俗,为
丧礼中的一种规定。原丧杖长一米,主要用于扶拄,后演为三十公分,主要用于丧礼仪俗。 成
服 即丧礼大殓后,死者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着应持的丧服,叫“成服”。古代为亡
者服丧的丧服分五等,称“五服”。五服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之内的亲
属称“五属”,五服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关系。“斩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级,服丧最重,最
低的一级是“缌麻”,服丧最轻。由于等级不同,守孝期和丧服不同。“斩衰”守孝三年,“齐
衰”守孝一年。随着社会的变革,到了清末以后,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种(l)
“重孝”:子女为父母、妻为夫、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母,着素服、束麻绳、
头戴孝箍,女顶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停灵、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
父母顶白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外甥女为舅父母,侄为伯叔
父母戴孝帽或顶白布手巾,停灵期服孝,其后则除。(3) “全破孝”:内外亲吊客,每人一
条白布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孙辈穿孝服,帽子前沿正中缝一用红绒扎
成的圆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称“封鞋”,鞋跟处不封死,留一宽缝,加缝红布一条;鞋脸
正中各缝一红线球。孙女无帽,则头扎一白布宽带,于前额正中部位缝红绒球一个,鞋同孙
男,这三个绒球称“缨儿”。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孙、外孙女服孝时也要带缨,红线球
按男左女右,缀于孝帽和封鞋的偏侧,裕称“歪缨”。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
红线球出售,则红线球就改为麻制红线球。建国后又改孝服为佩带黑纱,红绒球则缀在黑纱
上。
对请来的抬殇人员
及其它帮忙人员,一律给孝帽。
报丧 人死后,由死
者的儿孙、侄儿、侄孙们分头给与死者有往来的亲朋、故旧报信,称“报丧”。报丧分“口传”
与“文告”,口传即报丧者分别奔赴亲友家,将死者的故因、亡故时间简略向亲友说明,然后
告之分孝情况以及开吊、送葬日期。有的报丧特别讲究,孝子报丧须赤脚敞头、披麻。到亲
友家须叩头报丧,路遇亲朋故旧,也须叩头。到一家,必须在这一家吃三个熟鸡蛋,才能离
开。有时亲友不在家,报丧者必须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后才好离开。孝子在村中挨户“报
丧”时,要户户下跪,路遇长老也要下跪敬告。
文告又称“讣告”,
也称“讣闻”、“讣音”、“讣文”、“讣式”等,由古代“赴告”演变而来。古代诸候以崩薨祸
福相告,曰“赴告”。“赴”同“讣”。
随着社会的发展,
书面报丧又出现了新的形式―― 讣帖,内容与讣告同,但讣告可贴可送。而讣帖篇幅小,只
宜投送个人。讣告、讣帖都须在死者出殡前送出,以便亲友及时做好吊丧的准备。讣文用白
纸书写,白为凶事的代表色,显得肃穆、悲痛。
下报单与奔丧 死者的子孙奔走亲友家报丧时,因重孝在身,不能进亲友家门,要等候于门外,
丧葬谚语篇三
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
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
1、做七
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当地风俗,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的
2、烧七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死者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单”进行祭祀活动。“期单”贴在灵堂。
3、“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在关中的耀县和陕南的丹凤县,除认为“冲七”是忌期外,还以“烧七”与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云:“逢七逢八,铜锤铁钗;烧七烧九,阎王请吃酒”。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遇到“冲七”时,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意在协助亡魂躲避灾难。
死后百日头上“过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
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父母死后,要过三个周年,三年内不得婚娶,不穿艳丽的衣服,春节丧主家门上只贴绿纸或黄纸对联,字用白色颜料书写,忌用红纸。每遇岁节,要到灵前或坟上祭奠,每季新粮成熟,也要先收回一些做成熟食,供献在灵前,让父母的亡魂“尝新”。死后满一周年,称为“头周年”,这天也称“忌日”,祭奠仪式较“烧七”和“百期”宏大,孝子要穿白戴孝,先在家祭奠,再到坟上烧纸,俗称“烧周年”,古代称“小祥”。两周年是死者的第二个忌日,孝子只烧纸。不哭祭,俗称“哑周年”,古称“大祥”。三周年为“谭祭”,行释服礼,俗称“除服”。祭礼极为隆重,亲友皆至,所送祭品大致与下葬时相同,富裕人家要请吹鼓手,并请道士做斋醮、立墓碑,有的还举行“三献礼”。孝子家门上早晨贴白纸对联,午饭前改贴红纸对联。孝子全身穿白戴孝,到坟前烧纸祭奠,祭毕,当场脱掉孝服,换上常服,并将换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回到门口,从墙上扔至院内,以兆“服去福来”。 ,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除年节祭拜和清明扫墓外,不再举行其他悼念活动。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
“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丧葬谚语}.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12.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13.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寿衣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
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
布置
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
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通报
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
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殓及孝服
1.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
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
后辈人“留福”。
入殓前后
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纯属迷信色彩的“过场”与举动。
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
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3.入碱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之处,此
丧葬谚语篇四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尤其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俗语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众。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