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
来源:高三励志 发布时间:2019-04-17 点击:
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篇一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写作素材之_爱国
. . . .
.
.
.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之‚爱国、社会篇‛整理
——紫竹园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2007.12
一、【导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今往来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爱国是一种情感,同时又是一种理性。中华民族在这方面的思想财富是十分丰富的。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等。这些名言警句是用心用血写成的,读了它,会使我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这种凝聚着爱国思想的格言会转化为巨大的报国动力。流传至今的岳母为儿子岳飞刺字的故事,这‚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疆场赴命,卫国保家,马革裹尸,壮怀激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以身许国、以死报国的千古佳话,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传统,流传至今。正像陈毅元帅在示儿诗中所写的‚国家若有难,汝当作先锋‛,就是这种传统精神的体现,应当说,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在凤凰涅盘中再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始终与政治、与社会紧密相连;对于科学已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来说更加体现了人的社会性。爱国,服务并造福于社会是检验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之一。高考作文的内容也离不了会联系到国家、社会,因此,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名人名言】
【写作素材】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2、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
法写作。 ——巴金
5、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
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8、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
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9、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10、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 傅雷
11、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12、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14、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谢觉哉
15、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16、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17、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 ——莎士比亚
18、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
1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林肯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
三、【典型事例】
1、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 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 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4、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5、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6、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
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7、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8、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分析: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是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
话题:“成功的因素”“爱国心”
9、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话题:“爱国”“忠贞”
10、慷慨赴国难 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分析:“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
志,苍天可鉴!
话题:“爱国”“视死如归”
11、陆秀夫壮烈殉国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分析:陆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国的举动,原因只有一个:忠贞爱国。
话题:“气节”“忠贞”
12、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13、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14、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分析:维护国旗,也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就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话题:“尊严与人格”“国家与个人”
15、吉鸿昌 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
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篇二
关于家风的作文素材
关于家风的作文素材
有关家风的文章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用功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联则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俭朴生活,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 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十分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事实论据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名人名言
1.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2.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4.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5.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6.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7.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8.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9.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10.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11.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2.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鲁迅《随感录三十三》
13.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中国谚语
14.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中国谚语
15.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中国谚语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
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
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
【素材点睛】
如果说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让人仰慕的话,那么更让人叹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一个令人探究的问题是曾国藩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让曾家后辈人才层出不穷。
【多维解读】 1.家规家训不可或缺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亲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教育子女,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作为长子的曾国藩,深受父辈的爱抚重视,早早地接受了封建伦理教育。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日以读为业”,最终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曾国藩虽为高位权贵,但对自己及子女的要求从未降低,他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他对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称誉,他系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2.要留下真正的遗产
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遗产”成了我们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遗产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淳朴家教观给我们一个最响亮的回答,他给子孙留下了真正的“遗产”。
【适用文题】
家教家训、遗产、榜样、传承、教育等。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素材展示】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镠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素材点睛】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其实,这只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三位钱家名人,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钱氏家族为什么如此兴盛?这无不是严格的《钱氏家训》熏陶
的结果。
【多维解读】
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家子孙正是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到“名满天下”。
2.教育更需“潜移默化”
教育要发挥其巨大作用,更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我国科技名宿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正是在《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适用文题】
家教、影响、积累、接受教育等。
三. 苦心孤诣教子的《傅雷家书》
【素材展示】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本书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素材点睛】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在这部书里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跟子女交流。他给天下父母带来深刻的思考:爱在任何地方无可替代;和子女也需要交流;溺爱不是真爱。
【多维解读】
1. 爱是教育的最好“催化剂”
傅雷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爱是促使子女教育、让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好最好“催化剂”。 作为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家”而在子女面前高高在上,相反,他在教育的问题上投入了全部的爱, 用心和子女交流探讨。
2. 真正爱需要严格
真正的爱需要严格要求。《傅雷家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是因为这种严格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这和当今那些对子女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适用文题】
爱、交流、平等、严格等。
四. 日本的“寒冷教育”
【素材展示】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日本把“吃苦教育”确定为学生品德、意志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设臵困难和障碍,让孩子通过考验,学会生存: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
【素材点睛】
日本偏居在我国东部海上一隅,典型的岛国,空间极其狭小,可你别小瞧了这个岛国。日本早在70年代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在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到整个80年代, 日本同美、德一起是带领西方经济前进的 “火车头”。1973年到1986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8%, 比美、 德等西方主要国家分别高出1至2倍。80年代以后, 日本金融实力迅猛增长,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本供应国。1985年底, 日本对外净资产高达1298亿美元, 上升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以后其对外净资产不断扩大, 1994年底增至6889亿美元, 1995年底又增加15.2%, 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教育,日本为了保持经济的不断活力,特别重视对人才的教育。日本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注重实效,突出学生的品德,尤其是意志力的锤炼,“寒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
【多维解读】 1.发挥教育的作用
日本是著名的岛国, 在教育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大冷天清晨外出锻炼、买菜;野外露营或长途负重行走;登山探险、攀爬比赛等;还举办“寒冷教育”“森林学校”“田间学校”“荒岛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独立生存教育。也难怪,弹丸之地的大和民族能屹立不倒,甚至屡生事端。
2.吃苦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个人会不会感恩,首先受环境因素影响;其次是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知恩”是感恩报德的前提,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尤其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再则,要有亲身体验。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物质条件容易满足,他们已习惯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甚至不知满足,习惯于索取而不是感恩,更不是付出。日本的这种“吃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适用文题】
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吃点苦、发挥教育的作用、面对吃苦等。
五. 盖茨不留子女遗产
【素材展示】
美国《福布斯》网站2013年9月19日发布全美富豪排行榜,盖茨连续19年领跑,以净资产660亿美元蝉联美国首富。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后来,他们连这数百万美元的遗产也无意留下。“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素材点睛】
2014年比尔〃盖茨再次以760亿美元的资产领跑全球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但盖茨在遗产问题上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最“牛”的解答: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
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篇三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
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
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
【素材点睛】
如果说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让人仰慕的话,那么更让人叹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一个令人探究的问题是曾国藩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让曾家后辈人才层出不穷。
【多维解读】
1.家规家训不可或缺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亲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教育子女,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作为长子的曾国藩,深受父辈的爱抚重视,早早地接受了封建伦理教育。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日以读为业”,最终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曾国藩虽为高位权贵,但对自己及子女的要求从未降低,他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他对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称誉,他系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2.要留下真正的遗产
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遗产”成了我们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遗产是一个值得所
有人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淳朴家教观给我们一个最响亮的回答,他给子孙留下了真正的“遗产”。
【适用文题】
家教家训、遗产、榜样、传承、教育等。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素材展示】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镠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
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素材点睛】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其实,这只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三位钱家名人,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钱氏家族为什么如此兴盛?这无不是严格的《钱氏家训》熏陶的结果。
【多维解读】
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小的量积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俗话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然而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家子孙正是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到“名满天下”。
2.教育更需“潜移默化”
教育要发挥其巨大作用,更需“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的我国
科技名宿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正是在《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步步走向成功的。
【适用文题】
家教、影响、积累、接受教育等。
三. 苦心孤诣教子的《傅雷家书》
【素材展示】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本书1983年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素材点睛】
中考作文题材社会篇篇四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作文素材之家风家教
一.名臣曾国藩的家教
【素材展示】
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
【素材点睛】
如果说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让人仰慕的话,那么更让人叹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一个令人探究的问题是曾国藩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让曾家后辈人才层出不穷。
【多维解读】
1.家规家训不可或缺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父亲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教育子女,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而作为长子的曾国藩,深受父辈的爱抚重视,早早地接受了封建伦理教育。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日以读为业”,最终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曾国藩虽为高位权贵,但对自己及子女的要求从未降低,他以家庭为本位,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正因为如此,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他对子女的教育被世人称誉,他系统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2.要留下真正的遗产
一个颇具现代色彩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遗产”成了我们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遗产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用自己的“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淳朴家教观给我们一个最响亮的回答,他给子孙留下了真正的“遗产”。
【适用文题】
家教家训、遗产、榜样、传承、教育等。
二. 家训造就学界“豪门”
【素材展示】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认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 《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镠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则议论伟,能文
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
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素材点睛】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其实,这只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三位钱家名人,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钱氏家族为什么如此兴盛?这无不是严格的《钱氏家训》熏陶的结果。
【多维解读】
1.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