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
来源: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4-12 点击:
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篇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示范教案
6.蒲柳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
《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
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篇二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教案
《蒲柳人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教材分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三.教学重点
1.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五.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检查预习。{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
1、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疏解下列字词:
擀(gǎn)剜(wān)腌臢(ā zā)捯气(dáo)唿哨(hū)咯吧(kā)呱呱坠地(gū)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三)整体感知
1.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何满子
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2.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
纤夫和船老板
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
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
老秀才
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
3. “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意在表现什么?
表现晒得很黑。
4. “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的意见是——
老师意见: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5、在这篇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6、第一部分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分析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神态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7. 你觉得关于一丈青大娘的哪些文字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8、为什么爷爷号称“何大学问”?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9、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些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
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10、小说中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热情正直、淳厚朴实。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扶危济困 赤诚相见。
(四)研读课文
1、小说语言具有什么特色?
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2朗读这些文句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
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五)随堂练习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后回答。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
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这里的“真”应如何理解?
他有真正的行动: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
4、请概括选段的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六)课堂小结
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七)作业
1、成课后练习。
2、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七.板书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 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八.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
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篇三
九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1.汹柔坟喉惆黎2.B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6.C7.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8.略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1)憔(2)逐(3)躏恒2.戴望舒雨巷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7.略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熏惫(2)扉惘2.舒婷朦胧诗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5.喻指祖国。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
4外国诗两首
1.B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3.A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8.略 单元复习
1.瓣魂烬绚2.D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8.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9.秋季西风、雁啼、红叶、
黄花、芭蕉和秋雨10.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11.CD12.BC13.
(1)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受当地习俗的影响而不知觉醒。(2)就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会有像我这样忠诚、有信义的人。14.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进步那就注定要退步,而好学是取得进步的前提。15.略
第二单元
5孔乙己 1.绰羼颓间屑槛2.略3.①“提高”改为“加强”。②删去“不要”或“避免”。③“招生”后加“制度”或“办法”等。4.借此写冬日之冷,以反衬孔乙己衣着单薄,生活悲惨。5.反映孔乙己生活境遇的悲惨。6.既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又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冷酷势利的人际关系。7.要点:深受封建科举制度之害,又死要面子,麻木不仁。8.略
楚”者形成对比,帮助主题的表达 1、刻画了山村民办教师的清苦 ,和后面“衣冠楚
2、 因为这部分人几十年在贫困山区教书,为了省钱晚上睡在地上,那部分人却坐著高级轿车来看他们,并且掌握著他们的命运。不像一个地方来的人。贫富差距相差之大!
3、是那群掌握着民办教师命运的衣冠楚楚的巡视官员;激愤之余更加同情眼前的考生
( 因为他看到了不公平,那些民办老师工作如此艰辛,生活如此贫苦,几十年教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那些衣冠楚楚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老爷们”竟然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还要时不时的让他们交钱考试,年年对他们穷折腾 这种情感促使他这么做,希望那些老师都能转正。)
4、这黑馒头凝聚的是那些民办教师的一种质朴的感情,透视着他们艰苦的生存境遇,暗示着一种社会问题,发人深思。(意思对即可)
6蒲柳人家(节选)
1.(1)“颗”改为“棵”(2)“簿”改为“薄”(3)“惠”改为“慧”2.示例:(1)请珍惜每一粒粮食!(2)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3.示例: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惊涛和骇浪希望山间鸟语花香却常常有疾风和骤雨4.具体说明小时候家境贫困,同时表现出母亲的辛劳以及对孩子的关爱。
5.小时候家境贫寒,母亲饱含爱心用最珍贵的布料给“我”做了一条裙子,而“我”却无端地伤害了母亲。6.(1)运用动作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风儿一样穿梭”以及对“狗”、“蝉”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第一次穿裙子时的兴奋、喜悦之情以及这种兴奋、喜悦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用“发抖”、“扑簌簌”、“浸湿”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此时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即为女儿不理解母爱而伤心,同
时也为自己无法满足女儿的要求而难过。7.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我”享用一辈子,使“我”终生难忘。8.略
7变色龙
1.颇决掷2.B3.D4.通过描写穿大衣这一细节,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心理状态,说明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5.三次。第一次是因为巡警和人群里有人说这狗是将军家的;第二次是因为将军家的厨师说这狗不是将军家的;第三次是因为厨师说这狗是将军的哥哥的。6.说明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媚上的、趋炎附势的走狗。7.从对狗的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媚上的、趋炎附势的人;从对赫留金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欺压百姓的沙皇走狗。8.略1. 坚贞不屈,永不休战,生命长青。
2、以前的花瓶坏掉了,和鲁迅先生在一起了。而万年青要继续活下去,清楚明白的活着,要用透明的玻璃装着,看到它的根,是生命的灵魂所在,繁衍不息。顽强的生存下去。
3、说明许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说为古人表明对先生的崇拜敬仰。而又因为想起鲁迅先生,思绪游离而表现出的神情。
4.我们离开很远很远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想起鲁迅先生的思想及精神了。荒草没有去拔除,总是提醒自己的愧疚之情。
8热爱生命(节选)
1.(1)“俱”改为“惧”(2)“博”改为“搏”(3)“彩”改为“采”2.示例: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3.B4.写出皮菜花与其他野草不同,自有不俗之处,表达作者对皮菜花的喜爱与赞叹之情。5.“神美”的含义是指皮菜花有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紧密团结的精神。
6.“我”的态度是先喜欢,后厌恶。因为“我”原先认为皮菜花有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紧密团结的精神,后来却意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7.只从概念出发认识事物是错误的。8.略
单元复习
1.蛮鄙慧2.C3.D4.①“好”改为“好坏”②“培养和发掘”改为“发掘和培养”③“各种能力”后加“的良好环境”或“的条件”等。5.(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抽刀断水水更流(3)蜡炬成灰泪始干6.略7.形象说明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义上的手机,也标志了短信文化已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8.(1)调查显示,已有过半数的被访者选择使用短信这种新兴的沟通方式;(2)在重大的节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发送短信的方式相互问候,致辞祝福;(3)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选择短信交流,并把它当成一种新兴的娱乐和生活方式。9.因为短信文化是一种新生的文化(1992年才拉开序幕),使用短信的又大多是年轻人。10.(1)兴起时间短;
(2)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3)影响大(正在悄然酝酿着一场新的生活革命);
(4)具有很强的生命力。11.C12.AD13.(1)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2)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14.汉宣帝:
善于用人(不以貌取人),信任下属。龚遂:体恤百姓,合理疏导(民变)。15.勤劳、高雅、与世无争。16.描写了门前田园绿水环绕,不远处青山逶迤的情景。寄寓了作者厌倦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怀。17.略
第三单元9谈生命
1.(1)挟(2)馨(3)翳(4)绯2.红艳羞怯吟唱浪漫3.示例:不是每一个花苞都能绽放不滋润的便会打蔫不是每一只雏鹰都能飞翔不坚强的便会被淘汰
4.经历丰富、起伏跌宕。5.一是没有清醒的思索和主观的进取而终生平庸的生命过程,二是忘乎所以而最终猝然堕落的生命过程。6.绝大部分人都在用自己尽可能大的光亮和自己的方式照耀过宇宙;如果幸运,还会得到生命的无限;人生百态,生命多彩,不能白走这一遭。7.提示:生命往往是平凡的,但即使是平凡的生命也要经历多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演绎出自己最辉煌的生命形式。(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8.略
10那树
1.(1)nìnɡ(2)sā(3)lǚ(4)huái2.(1)“燥”改为“躁”(2)“容”改为“融”(3)“复”改为“覆”(4)“阴”改为“茵”3.虽然老树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也)有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但是一切似乎预定、默契,杀戮无可选择。4.这是一个颇为滑稽、不合情理的理由,说明那树必将遭到杀戮,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态度。5.用拟人的手法,把老树被伐形象地描写成一次残忍的杀戮,表达了作者对老树被伐的愤恨和悲哀之情。6.两个细节为了说明老树似乎有真实的灵性,更渲染了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充溢着作者的同情和哀婉。7.失去了老树绿荫的庇护,失去了美好的自然环境,失去了诗意的生活环境,失去了田园般的生活等。8.提示:希望通过对身边环境改变的了解,更真实地感受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现代与传统、发展与保护的困惑。
11地下森林断想
1.陡灼瘠诞2.(1)示例:“杭州文化金名片”成功亮相台北。(或《和平颂》在台北成功演出。)(2)最具有代表性或典范性的艺术作品。(3)“表现”改为“呈现”。3.提示:要抓住色彩进行描写。4.天山脚下的那片向日葵竟然没有围着太阳旋转。5.“一丝一毫”、“一丁点儿”、“笔挺地伫立”等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向日葵立场坚定、毫不犹豫的态度和坚贞不屈的精神,“伫立”、“拒绝了阳光的亲吻”等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字富有表现力。6.运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并通过猜测和自我否定的方式,排除了一些自然的因素,进一步突出天山向日葵独特的个性和不屈的精神。7.作者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天山向日葵独特的生长特征,更重要的是她从中感受到一种不屈、团结的精神,并让这种精神陪伴人生。8.提示:开放性题目,只要能符合文章的主旨即可。
12人生
1.(1)kuì(2)juã(3)zhān2.(1)“融”改为“熔”(2)“憾”改为“撼”(3)“查”改为“察”3.只有4.不一致。勃兰兑斯的《人生》一文中的“高塔”是指生命历程,塔顶就是生命的尽头;本文中的“高塔”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追求。5.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停止攀登;有余力攀登,但却因满足现状而停下来,不愿攀登;竭尽全力,排除困难坚持攀登。6.自身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的状态。7.提示:开放性题目。矛盾:人生不一定都能如愿,许多人虽竭尽全力,但未必能取得成功。不矛盾: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积极进取、永不停息的精神,只要努力都能达到每个人的“最高境界”。8.略
单元复习
1.(1)“度”改为“渡”“力”改为“历”(2)第一个“脚印”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彼岸”后的问号改为句号。(3)亦步亦趋涂改2.C3.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当然很重要,但审美趣味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要再读一点文学书。
4.(1)“全球”移到“社会各界”前;“文明”前加“宣传”。(2)略5.示例: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6.(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猿鸣三声泪沾裳(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7.(1)中秋(2)教师节◆略8.因为人的精神和思想是一个有限的空间,一旦被庸俗、卑劣、虚伪、残忍等丑恶内容占据,善良、高尚、伟大等美好的精神和思想就无法容身,人性就会变得丑恶。(意思对即可)9.因为我们的人生之瓶里,装满着欲望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操劳,塞满了无穷无尽的浮躁与烦恼。没有美好和宁静的精神世界,因此也无法体会生活的快乐。(意思对即可)10.大师倒茶开导困于苦恼的和尚;居里夫妇为了怕人打扰不添置家具;钱钟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11.提示:装着事业、志向、探索等高尚和纯粹的人生之液。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12.B
13.B14.(1)徐君已经死了,(宝剑)还要给谁呢?(2)我开始在心里已经答应(把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就背叛我的内心呢?15.提示:季札具有一诺千金的品质。16.“数”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因深锁庭院而百无聊赖、万般愁闷的心情,表现了女主人公叹怜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的情怀。17.该句洗练而巧妙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在春光烂漫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神态。18.略
第四单元13威尼斯商人(节选){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
1.悯恻癖讼豁饶2.B3.(1)鄙人蒙(2)尊翰君尊驾4.在双方僵持不下,夏洛克执意要取安东尼奥身上一磅肉,安东尼奥马上就要性命不保的情况下出场的。5.鲍西娅用要求夏洛克只许取肉,不许流血,且一分一毫不能有误差的方法,迫使夏洛克放弃要求。这表现了鲍西娅的机智、聪明。6.凶狠,贪婪。第二问回答略。
7.既是对鲍西娅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又是对夏洛克自食其果的奚落嘲讽,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生动丰富的特点,有很强的戏剧效果。8.略
14变脸(节选)
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篇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蒲柳人家》示范教案
6.蒲柳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
《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
九下语文作业本第6课蒲柳人家答案篇五
九年级 语文下册6、《蒲柳人家》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 课题:6、《蒲柳人家》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 : 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烟囱(cōng) 梆(bāng)他 纤(qiàn)夫 腌臢(ā zā)
捯(dáo)气 唿(hū)哨 拗(niù)不过 到了(liǎo)儿
勒(lâ)令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荣膺: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
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非常不安。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3.作者链接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小说《春草》《京门脸子》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