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2-04-22 点击:

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篇一

1996李鹏政府工作报告

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

——1996年3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鹏

各位代表:

制定一个跨世纪的宏伟纲领,继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国务院根据《建议》精神,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八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八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995年达到57600多亿元。我在这里向大会报告: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已经提前五年实现了。五年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年均增长4.1%,乡镇企业保持发展势头。工业年均增长17.8%,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煤炭、电力、钢铁、汽车、化纤、化肥、家用电器都有较大增长。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工业取得新的成绩。轻纺产品供应充裕,花色品种增多。重点建设成绩显著,建成投产大中型基建项目840多个,交通、通信和能源建设得到加强。铁路正线铺轨总里程11000多公里,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铺通。高等级公路、港口、机场建设发展较快。新增发电装机总量7000多万千瓦。邮电事业迅速发展,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5800多万门。地质勘查取得新的成绩。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缓解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为今后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改革步伐。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初步分开,汇率顺利并轨。新的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价格进一步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有企业和农村改革,计划、投资、流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住房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都取得新的进展。经过十七年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改革的推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八五”时期,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一倍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0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70%,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199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730多亿美元,国际支付能力增强。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也增进了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交往。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八五”期间,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6%。199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接近3万亿元,比“七五”末增加两万多亿元。城乡劳动就业不断增加。脱贫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贫困人口由“七五”末的8500万减少到6500万。城乡新建住房43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城镇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制。城乡人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正在向小康目标前进。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在改革中继续前进。五年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16万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中等职业教育有较快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1995年的10.55‰,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社会科学都取得新的进步,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得到加

强。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和侨务工作,以及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加强了勤政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进展,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国防建设得到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干警在保卫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八五”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国际风云剧变的形势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突出的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五年零售物价年均上涨11.4%。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部分社会成员收入悬殊。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有些腐败现象仍在蔓延滋长。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反映了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今后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经过建国以来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较高的储蓄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保证。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为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从世界范围看,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关系可望继续保持,我国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我国中长期发展中,也有不少制约因素。突出的是:人口和就业负担较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低;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在国际关系中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综观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面前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未来十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九五”时期,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要取得显著进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这个奋斗目标,展现了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雄心壮志。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将再上一个大台阶,社会经济面貌将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目标是宏伟的,经过努力也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这九条重要方针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在制定《纲要(草案)》过程中,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稳定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不断发展来实现。今后十五年,改革、发展、稳定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处理好三者关系至关重要。发展要注重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改革要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都会引起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必须高度重视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第二,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经济体制转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我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每年新增加的投入相当可观,但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领域,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九五”时期,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或扩建提高生产能力的,就不要再铺新摊子。新建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注意经济规模和效益。各行各业都要通过加强科学管理,注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认真实行两个转变,把经济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认真解决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问题,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问题,发展教育和科技问题,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和环境问题,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理顺分配关系问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问题,勤政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问题,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江泽民主席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要根据中共中央《建议》和江泽民主席讲话的精神,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第四,计划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纲要(草案)》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要注重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国家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计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着重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任务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提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总量指标,以及若干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项目,其他一些指标和项目在今后的年度计划中安排。《纲要(草案)》重点放在“九五”,后十年只提出大体的轮廓,使之与下世纪初叶的发展相衔接,以保持三步走战略的连续性。

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九五”和后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我着重讲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

这是今后十五年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定要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产。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22%的人口,粮食生产有特殊的重要性。2000年粮食总产量要保证达到4900亿公斤,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很大,能够立足国内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重视农村科技队伍建设,推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疏浚中小河流,增强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搞好黑龙江、吉林、新疆、黄淮海等地区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扶持粮棉集中产地发展经济。加快发展农用工业,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依法保护耕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和节粮型畜禽养殖。鼓励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农工贸一体化,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林、牧、副、渔各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农民个人和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要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修筑道路,植树造林,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为农服务的产业。注意节约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乡镇企业宜相对集中,并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积极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理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建立健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办好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严格执行现行的规定,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

第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今后十五年,国家要集中必要的力量,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工业方面,建设一批大型工程,包括: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基地,南昆铁路、南疆铁路和神黄铁路,公路国道主干线,通信光缆干线网络,以及一批大型港口、机场等。这些重要工程,有的是“九五”建设的,有的是“九五”做准备,下世纪初开始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投资多,建设周期长,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要根据市场需求,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和建筑等支柱产业,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发展支柱产业,要提高技术起点,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形成经济规模,注重经济效益。

发展轻纺工业,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出口,积累建设资金,具有重要意义。要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增强竞争能力。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要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结构。继续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业,发展旅游业以及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产业,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城乡劳动就业和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的要求是,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区域经济与发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性的关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若干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的经济区域。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发展快慢不同,地区差距有所扩大。在“九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中西部地区资源勘查,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增加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调整加工业的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合作,鼓励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引导人才向中西部流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加快改造和调整的步伐,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地区差距是历史形成的,缩小差距需要有个过程。从根本上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东部地区要发挥已有的优势,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方面,为全国提供新的经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很大,只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经济活力,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有些地区甚至会后来居上。

第四,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现在物价上涨幅度仍然偏高,加之“九五”时期要继续理顺价格关系,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必须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根据对各方面条件的综合分析,“九五”期间的宏观调控目标,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率为30%,物价上涨幅度明显降低,首先要努力使之低于经济增长率。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保持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在建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投资效益。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在国家财政困难,作为振兴财政的第一步,要继续完善税制,调整有关税率,扩大税源基础,取消税收减免,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收节支,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要适当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一步增强国际支付能力。

第五,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九五”时期,扣除物价上涨因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左右。要积极拓宽城乡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把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努力改善交通、通信、供水条件和生活环境,发展社会服务,加强公共福利设施建设,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这些年来,我国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至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靠全体人民再经过几十年努力,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合理引导消费,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把生活改善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九五”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贫困地区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认真落实扶贫攻坚计划,继续增加并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加强开发性扶贫。动员全社会关心扶贫工作,以多种形式支持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群众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重视扶持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帮助城市贫困人口解决生活困难。

各位代表!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保卫国家安全,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防实力。要重视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把武器装备的发展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着重加强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继续调整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结构,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运用军工高技术发展船舶、飞机、卫星等民用产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和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加强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和开放。

第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在“九五”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抓好中央和地方确定的企业试点工作,务必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在解决企业内在机制、外部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方面统筹考虑,配套推进。对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促进面上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试点要与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国家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1000户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抓好一批国有骨干企业。“九五”期间国家将安排一笔资金,用于鼓励企业兼并,冲销破产企业债务,把相当一部分“拨改贷”形成的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所有企业都要面向市场,建立商业信誉,减少和避免资金拖欠。放活国有小企业,可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国有小企业经过改革改组,绝大部分仍然是国有经济或者集体经济,即不同形式的公有经济,出售给私营企业或个人的是少数。

要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企业内部改革和外部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所有企业,都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设好领导班子,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快技术进步,生产适销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领导者,既要保证其对生产经营的指挥权,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监督制度。要制定和落实深化企业改革的综合配套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分流企业富余职工,分离企业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继续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引导和管理,发挥其有益的补充作用。

第二,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步骤,形成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要继续完善商品市场,发展连锁经营和代理制等新的营销方式。改进粮食等重要产品的购销和储备制度。加强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整顿流通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要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确定投资主体,建立资本金制度,逐步发展市场融资方式。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承担投资的风险和责任。由政府机构或社会公益机构作为投资主体的,也要明确风险和责任。新开工建设的生产经营项目都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新项目要逐步向社会招标。

第三,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工资形成机制,逐步完善适合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工资制度。国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打击不正当竞争,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以及开征其他必要税种等措施,调节过高收入。运用法律手段和分配政策,协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解决社会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九五”期间,要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积累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失业救济和再就业相结合的制度。多渠道筹措并切实管好用好各类社会保障资金。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建设“安居工程”,加快住房商品化的步伐。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各级政府都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认真转变职能,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加强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精简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中央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要深化计划体制改革,通过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宏

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篇二

1997李鹏政府工作报告

1997年政府工作报告{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

1997年政府工作报告

——1997年3月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6年国内工作的回顾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积极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纲领开了一个好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这是去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物价上涨幅度过高,是前几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物价涨幅要从14.8%降到10%左右,经过上下各方面的努力,实际回落到6.1%,明显低于预定的调控目标。这改善了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利益,为降低利率和企业成本,减少国家财政补贴创造了条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00多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全年财政收入有较多增加,地方财政收大于支,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金融形势平稳,货币发行得到控制。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人民币汇价稳定。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全国粮食总产量在4800亿公斤以上,肉类、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粮食丰收,主要是加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得到落实,全年总的说还算风调雨顺,虽然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抗灾救灾工作得力,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棉花和油料因为播种面积减少而略有减产。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工交生产稳定增长。钢铁工业通过挖潜改造,品种结构有所改善,钢产量突破1亿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有色金属、水泥、化工原料、支农产品、船舶和电子信息产品,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地质勘探取得新的成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投资结构得到改善,重点建设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新开工的国家重点项目投资总额中,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43%以上。贯穿南北的大通道京九铁路投入运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100多公里。新增发电装机1500多万千瓦,电话交换机容量增加2000多万门。一些大型化肥厂投产运营。南昆铁路即将全线铺通,宝钢三期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正在顺利施工。新开工了南疆铁路、山西阳城坑口电厂、甘肃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这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宏观经济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新的财税和金融体制继续完善。在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同时,调整了进口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了出口退税率。中央财政虽然比较困难,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仍然有所增加。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大中城市,由35个增加到100个,农村金融改革全面启动。金融机构的改革和监管得到加强。去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各项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在一些城市进行了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企业兼并破产、分流人员和分离社会职能的步伐加快。国家重点抓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销率和利税额有所提高。企业增资减债取得进展,部分企业的负债率下降。许多小企业放活后改善了生产经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障改革继续深化。在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发展多种营销方式,促进了产销衔接和商品销售。提高粮食定购价格,国家、地方和农户的粮食储备都有较多增加,这对今后以丰补歉,保证粮食稳定供应,将发挥重要作用。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代理制逐步推进,又有一批生产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出口退税率降低的条件下,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890多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进出口基本平衡。

国际旅游业创汇超过1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增长势头,实际到位400多亿美元,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项目增多。关税征管和打击走私的工作得到加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取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2000多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粮棉新品种和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运用新的勘探开发技术,稳定了东部油田的产量,加快了西部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通信技术水平。义务教育工作继续推进,到去年底,全国已有50%的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年减少青壮年文盲400万人。职业教育取得可喜进展,高中阶段学生中,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56.8%,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达到40多万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受到各方面重视,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明显加强。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社会科学研究都有新的进步。文化、科技、医疗下乡为农民服务,受到普遍欢迎。全民健身运动逐步开展,我国体育健儿在第26届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开展。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深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继续进行,服务行业的承诺制初步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严打”斗争促进了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干警,在保卫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支援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新贡献。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4300多元,实际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多元,实际增长9%,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消费品供应丰富多彩,价格比较稳定,市场购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达到38500多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00多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00多万人。城乡新建住房11亿平方米。城市居民社区服务和医疗保健进一步发展。卫生防疫工作取得新成绩。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的扶贫工作步伐加快,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00万。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有缺点和不足。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不巩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科技和教育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人口和就业压力比较大。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停产、半停产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国家财政困难较大,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有所滋长。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解决。 各位代表:

今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件大事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切实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稳中求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际环境也比较有利。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悼念邓小平同志,坚定不移地把他所开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

今年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目标定为8%,物价上涨幅度比去年的实际涨幅低一些。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我国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任何时候对农业生产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丰收之后尤其要注意防止粮食生产下滑。必须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稳定粮棉播种面积,积极防御旱涝灾害,争取粮食再有一个好收成,保持棉花、油料、糖料、肉类和水产品稳定增长,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中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潜力很大,要坚持农科教相结合,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在“种子工程”、地膜覆盖、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以及推广农业技术和开展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坚持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完善保护价制度,加强粮食收储,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一主多辅”的原则,以国有粮食部门为主,以用粮大户和供销合作社、农业、农垦等部门为辅,搞活粮食流通。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工作,稳定价格。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城乡建设要千方百计少占土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加强水利建设是一项迫切任务。近几年水旱灾害比较严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下决心把水利建设搞上去。建立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增加水利投入。继续实行分级负责制,大江大河干流的治理以国家为主,中小河流的治理以地方为主,城市防洪由市政府负责,农村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水利建设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上游搞好水土保持、兴修水库,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确保安全渡汛。加强水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与管理,逐步实行水的有偿使用,促进节约用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采取打井、拦蓄、回灌、雨水集流和人工增雨等措施,把防汛与抗旱结合起来。加强对现有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积极促进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倡乡镇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重视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节约使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各位代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去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一些地方农民负担加重的现象有所抬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正确估计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严禁出台农民合理负担之外的各种集资、收费项目,取消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基层也要精兵简政,减少开支。加强乡村财务开支的民主监督。要对农民负担进行一次清理,加强监督检查,违反国家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综合考虑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和财力物力的可能,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目标为25300亿元,投资率为32%。投资要继续向农业和水利建设倾斜,向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技术改造倾斜,向科技和教育倾斜。集中资金保重点,保竣工,保投产,建成一批对调整结构具有显著作用的国家重点工程。开工一批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地区布局有重要意义的工程。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截流都将在今年实施,必须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妥善安置库区移民。要加快普通住宅建设,这不仅是城镇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切实贯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针,严格控制一般加工工业项目,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新上建设项目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产品是否有市场,投资是否有合理的回报。切实把好项目审批关,凡属生产能力过剩的项目,一律不再批准建设,对在建项目也要进行认真清理。可以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改组改造的,就不再铺新的摊子。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所有经营性建设项目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资本金。破除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合作经营,避免重复建设。整顿建筑市场,保证工程质量。 要制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规划,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发展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为城乡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支持产品有销路、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发展。压缩、调整某些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重视发展服务、旅游和信息产业。合理引导消费,使生产和消费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目前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仍然比较困难。要千方百计增收节支,逐步减少财政赤字,控制债务规模。一方面,要完善税制,公平税负,强化征管,严格依法征税,

堵塞偷税、逃税、骗税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保证支出增长不高于收入增长幅度,并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预算都要量入为出,一是吃饭,二是建设。地方财政要收支平衡,留有余地。

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技术发展政策和信贷原则,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贷款质量,支持生产与建设。国家银行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规范证券、期货市场,增强风险意识。

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控制物价涨幅的工作绝不能放松。理顺价格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今年调价的项目和幅度要从严控制,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确定有限目标,避免引起大的震动。继续实行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加强市场物价监管。

严格整顿财经纪律,规范财政收支秩序。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使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整顿金融秩序,严肃查处非法金融机构和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保障金融资产安全。严格结算纪律,维护信用制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逐步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的行为。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其他开放地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机电成套设备出口。给更多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权,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大力推行外贸代理制。加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智力引进工作。办好“97中国旅游年”。{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

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鼓励外资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投向中西部地区。借鉴符合国际规范的办法,维护国内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管理和监督,重点抓好税收征管、合同履行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城乡人民收入稳步增长,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城镇住房商品化,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确保质量,降低造价,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防治地方病。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改善城乡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发展社区服务,方便人民生活。重视老龄和残疾人工作。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对城镇低收入者给予必要的帮助,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所必需的。今年国家安排的以工代赈、扶贫贷款和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都有较多的增加,地方也要增加扶贫资金。这些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不得挪作他用。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对积极完成脱贫任务的县,要给予表彰。切实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关心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职工、失业者和离退休人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现在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社会保障办法,要逐步加以完善。 积极解决就业问题,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不少地方开辟多种渠道,扩大就业,走出了新路子,要推广这些经验。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向农村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部分人转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人口大量流动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要加强疏导和管理,促进有序流动。鼓励学到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回到家乡创业,促进当地脱贫致富。

这些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明显改善,但在分配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现象。国家的政策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逐步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某些行业个人收入过高的问题,清理整顿工资外收入。健全税收体系,加强和改进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行代扣代缴,推行法人支付与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三、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

国家财政收入的6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有三分之二的城镇职工在国有企业就业,在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国有经济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确实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经营管理落后,忽视市场营销,没有真正面对市场进行生产。二是结构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多数产品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变为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上长期“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导致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而又缺乏优胜劣汰机制,该淘汰的难以淘汰,产销矛盾更加突出。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资源枯竭而难以为继。三是国有企业特别是老企业和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多,限制了市场竞争能力。这些问题是多年积累起来的,也是各方面矛盾的综合反映。江泽民同志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采取的一些措施开始见到成效。现在我国经济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经济改革在继续深入,各方面对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有广泛共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搞好。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大的,放活小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务求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第一,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国家决定首先集中力量抓好1000户,去年已经对其中近300户由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信贷监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年要扩大到511户。为了发展跨地区、跨行业、工技贸相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它们的竞争能力,并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国家已经组织了57户企业集团试点,今年要扩大到120户。对试点企业集团要扩大经营决策权,赋予自营进出口权。积极推进和规范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扶优扶强,抓好重点企业。

第二,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全国有24万多户国有小企业,绝大部分由市、县管理,改革工作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近年来,一些地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使一大批国有小企业焕发了生机。今年要加快这方面的改革步伐。有些地方对国有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职工参一些股,也保留一定公有股权,对企业改组、改造和转换机制都有好处。要注意严格资产评估和审核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规范破产,鼓励兼并,推进再就业。对国有企业实行调整改组,促进资产重组,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这几年,国家先后在58个城市进行了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提供政策支持,推动了企业改组和结构调整,今年试点城市扩大到110个。兼并破产是企业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用于试点城市兼并破产的呆帐、坏帐准备金,今年要有所增加。企业破产要严格依法办事,变卖资产的收入先安置职工,再偿还债务。破产企业要真关闭,不准假破产、真逃债。鼓励企业兼并,对试点城市被兼并企业的银行债务,实行定期还本、免除利息的办法。提倡企业联合,通过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规模。企业兼并和联合,都要坚持经济合理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部分亏损企业,在实行以产定人、减员增效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免贷款利息,帮助富余人员分流和下岗人员再就业。各地应结合具体情况,由地方财政、企业和社会保障基金各拿一点,建立再就业基金。要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就业培训,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

第四,多渠道增资减债。负债率过高是影响国有企业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帮助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把“拨改贷”形成的债务逐步转为国家资本金,煤炭、水利、水电、军工四个行业,今年要转完,其他行业也要抓紧进行。二是1989年以后的基本建设经营性基金形成的债务,逐步转为国家资本金。三是选择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发行股票或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四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运用本级财政资金,解决一些骨干企业资本金不足的困难。五是鼓励企业主动用自己的财力,积极补充公积金和资本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企业负债率。

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篇三

那些年,政府的工作报告哪些事

那些年,政府工作报告那些事

2015-03-05 10:55 新华网 记者杨媛媛 全晓书

核心提示: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说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可不是一出现,就长现在这模样,60多年里它不仅见证了国家巨变,本身也是历经沉浮。政府工作报告,故事可真不少。

“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普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每年都有那么几天,各大媒体会频频提及这份报告;说陌生,是因为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说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可不是一出现,就长现在这模样,60多年里它不仅见证了国家巨变,本身也是历经沉浮。政府工作报告,故事可真不少。

【新中国头一份】

1954年9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作了新中国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报告地点曾在中南海】

1959年,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地点变成了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最长的报告】

1955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代表政府向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篇幅最长,共有5.6万字。

【最短的报告】

1975年,周恩来总理抱病向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是“文革”动乱中的唯一一份,也是周总理本人最后一次。为了遵照毛泽东的嘱托,让周总理在半个小时内站着读完,这份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报告全文只有5000多字,却讲明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心意思。

【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间跨度最长的总理】

周恩来总理曾先后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代表中央政府向大会作过6次政府工作报告,历时21年。

【政府工作报告不是总理来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国家运行机制还很不成熟和规范。有些年份,是由总理和政府其他官员分别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作工作报告;有些年份,向人大报告政府工作的并不是总理,而是其他官员,所报告的也只是政府的一部分工作情况。

1

{199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

例如,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代表政府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代表政府作了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周恩来总理没有作任何报告,只是就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进行了发言。此后,类似的情况还出现过几次。

从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始,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的做法就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从何时起总理读给你听?】

从2000年开始,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通过公开宣读的方式向民众公布。第一个进行这样实践的总理是朱镕基。

上一篇:2017党委工作总结
下一篇:120急救中心工作计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