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9-03-19 点击:

东北故事篇一

东北民间民俗

东北民间民俗

---有趣的东北四大怪

东北: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 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

饮食:特色—-酸菜。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干净,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一直到一个月左右。东北人爱吃炖菜。这是特色因为天气冷。东北菜量大,味道重。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吃饺子。各种馅的。还有杀猪菜。比如血肠。杀猪菜都要用刚刚杀死的猪做。

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 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

最有趣的事东北四大怪,是什么呢?人们都知道东北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最后一怪:加一个“反穿皮袄毛朝外” 。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是东北气候环境使然。东北风大雪多,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如果将纸糊在窗棂里侧,呼啸的大风就会将纸“推”离窗棂,窗户纸被吹破。且窗棂在外,下雪时容易积雪,外面气温低了容易结霜,室内火盆一烤,融化的水就会流到窗户纸和窗棂的结合处,将窗户纸浸透脱离窗棂,造成窗户纸的破损。而将窗户纸糊在外侧,遇风时有窗棂做撑架,不至于将窗户纸吹离窗棂。遇雪时雪花打在窗户纸上也会滑落,融化的雪水也不至于浸透窗户纸,可以延长窗户纸的寿命。这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们还用麻油、苏籽油等涂在窗户纸上,以增加室内亮度,增强窗户纸的防水防潮性能,延长窗户纸的寿命。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糊窗户纸了。

第二怪“姑娘叼个大烟袋”:应该是来自满人的风俗。满族人是非常讲究礼节的,新媳妇过门,得给婆家长辈及客人一个个敬烟。大姑娘为了过结婚这一关,早点学会也正常。只是学会了吸烟就很容易上瘾,叨个烟袋也就不奇怪了。又因为过去生活单调,农闲时,人们无所事事,就凑在一块唠嗑抽烟。到了冬季,东北农民开始“猫冬”,没事时就互相串门。到了谁家,打招呼的话就是“来,抽着”。 在过去的东北农家炕上,都有两个“笸箩”:一个是妇女做针线活用的“针线笸箩”,一个便是装旱烟的“烟笸箩”。现在除少数乡村的个别姑娘会抽烟外,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但抽的都是烟卷,已经不用烟袋了。如今东北的婚宴上,新娘子照例向每个成年客人敬烟,不论客人平时抽不抽烟,这是喜烟,一定要抽,为的是沾点喜气。很多新娘子都曾被这样为难过。点烟时他们不吸,而是向外吹,有的都急出汗,当然,小舅子、小姨子们也会为难新郎。

外人到了关东地区,看到大姑娘嘴上叼个大烟袋时,都会感到很惊奇。在关东,大姑娘一般指没过门的女孩。大姑娘为什么会叼上了大烟袋呢?还是让我们看一看关东人的生活吧。

每到春夏时节,关东的黑土地上一片翠绿,那就是家家种的“关东烟”的烟苗。每到深秋,关东农家小院里一片金黄,那是家家在晒烟叶。这时,风中飘荡着阵阵烟草的奇香。到了严冬,温暖的关东人家的炕头上,老人们笑咪咪地坐在一起,抽着关东烟儿。

据民间传说,烟草别名叫“相思草”。传说很早以前,在关东松花江上游的漂河北岸,住着两户人家,一家姓董,一家姓黄。董老汉有个儿子叫董强,黄老汉有个女儿叫黄燕。两家处得和和睦睦,两个孩子也很要好。

转眼几年过去,两个孩子都长大了。黄燕长得十分俊俏,心里只有董强哥哥。一天,黄燕上山去采药,一去就不见回来,这可急坏了黄老爹和董强。董强告别两位老人,上山去找黄燕。

董强走啊走,找啊找,后来碰上个打猎的告诉他,黄燕被一伙强人抢去,逼她做小,她不从,跳了漂河。

董强急忙赶到漂河岸,可哪里有黄燕的影子呢?董强只在岸边捡到一只黄燕的鞋。董强含泪修了一座坟,把鞋埋在里边,坐在坟边想着过去的那些岁月„„

渐渐地董强睡着了。膝胧中,董强见黄燕来了,说:“如果思念我,就到山里的四方台去。那里有一种小草,挖回来,栽上„„我就能回来„„”董强醒了,原来是一场梦。

董强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挖回了黄燕说的那种草。董强栽上草后,每天给小草浇三瓢漂河水,七天施一回栖油饼。

到了白露时节,董强割下这种草的叶子,用草绳扎着晾好,搓成碎末装在粗苇子管里。用火点着,轻轻抽一口,可等烟散尽了,董强什么也没看见„„ 董强又抽第二口。这回抽猛了点,烟呛到肚子里了,顿觉得浑身一阵舒服,十分解乏„„ 董强又抽第三口。渐渐地黄燕出现了,董强忙用手一摸,黄燕不见了。从此,董强只要一想黄燕,就抽这种草末。

董强把这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觉得新奇,都种开了这种草,并起名叫“相思草”,也叫“黄叶”或“黄烟”。因这种小草长在漂河边,人们还叫它“漂河烟”。

一年冬天,乾隆皇帝来关东巡视。他到集市上私访,见老百姓们在买“相思草”,就向当地人打听:“那是什么?”“相思草”“怎么叫这个名呢?”老百姓一五一十地把故事讲了一遍,又加了一句“可好抽了!”“是吗?”“嗯哪。”乾隆非常好奇,就买了一点儿,一卷一抽,果然味儿奇香。抽完了,感到解乏又解困。

乾隆随后加封此物为“关东烟”,并列为朝廷贡品。从此,关东大地普遍种上了这种烟草,关东烟的名字传遍了各地。传说终归是传说,烟在关东人的生活中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关东人的亲密伙伴。

抽烟的作用:

首先,烟有防蛇、防蚊虫的作用。早期的长白山区,为开发而来的各族先民及在大山里淘金、放排、挖参、狩猎的人们,劳作歇息时抽烟,吐出的烟雾能使毒蛇惧怕,不敢靠近人。同时,烟袋油子一一种积存在烟杆和烟锅里的“膏”,也能放出强烈的气味,使毒蛇闻而生畏。这就大大帮了山里人的忙,无形中要求入山的人必须会抽烟。在“入草”前(进入老林子里作业),人们还要在腿布带于上抹点儿烟袋油子,以防蛇咬。

同时,烟灰还是一种民间常用的止血药。在老林于里作业,万一受了外伤,人们就顺手捏一点儿烟灰抹上,既杀菌又止血。

挖参的人,更离不开烟。每当发现了人参,把头就喊“打火堆”、“点蚊烟”。这时,小打 (小伙计)要给把头点上一支烟,让把头叼着,边挖边抽。小打在一旁给把头扇扇子。风把烟一刮,烟味飘散在把头的周围,蚊子就不敢来叮咬,把头就会专心地去“抬参”(挖人参)了。大山里的花脚蚊子很多又很厉害,用手哄赶都哄不过来,只有用烟来驱赶。

关东的孩子从小就和烟“打交道”。有的人家没有老人,两口子要下地干活或上山干“山利落”(打山货),没人看孩子怎么办?于是关东的百姓就让“烟”来“看”孩子。

方法是这样:新下来的烟,很有劲儿。大人抽一口,照准孩子的小脸猛地吹一口,孩子渐渐地就熏醉了,很快人睡了。这时大人要赶紧上山下地干活。等烟劲儿一过,孩子醒来时,大人也从地里或山里回来了。

抽烟,还可保存火种。在老林子里挖参、狩猎,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呆在山上,火种就显得十分宝贵。当年,在没有火柴时,人们往往是把火绳点燃后放在窝棚里,避免风吹雨淋。有人抽烟便得经常注意留心火种的情况,抽烟使火种不灭不断。

在东北,冬天的雪很大,天气很冷。行帮之人常常呆在大车店、把头屋、工棚大房子、地窖子、花子房、跑腿子窝棚等地方“猫冬”。冬夜寒冷又漫长,人们于什么呢?抽烟。抽烟是一种“营生”。大伙边抽边唠,消磨那漫漫的长夜、寂寞的光阴„„这样,烟和关东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行帮外出,狩猎钻山,赶大车的在外,抽烟又可以解除一点寒冷,顺便烤烤手、暖暖嘴。

烟在关东,已遍布家家户户。每年给朝廷的贡品中,包括上等的“黄烟”,这是促使关东黄烟大量种植的原因。关东早年的特产,主要是大豆、木材、烟叶和麻。

关东烟叶有独特的香味,很受内地老百姓的喜爱。明清时关东烟叶就运销内地,年运量有百万斤左右。

在关东,因为有了烟,因而也就产生了丰富有趣的“烟文化”。

奇妙的烟具:

抽烟要用烟具,关东的烟具具有自己的独特形态。首先是烟袋杆与别处的不同,比较长。东北最长的烟袋杆有“一掏”(五尺)长。这种长烟杆,实际上起到了过滤烟毒的作用,可使烟油子沾附在长长的烟杆中,在短期内不至于给人造成危害。长烟杆还可使上了岁数的老婆婆可以坐在炕头去够炕梢的烟懂箩。 烟杆的作用,本来是防止烟锅燎了嘴、烫了手,后来发展成这样长的用具,可见人们是把这种用具按照生活需求来加以发展,并决定其长度的,真是又实用又有趣。东北民间的大秧歌里,总有一个老婆婆舞动着大烟袋在跳舞。那个大烟袋简直可以当武器,给人的印象是火爆有趣。一般说来,关东的烟杆分三寸长、五寸长、半尺长、一尺长、二尺长的不等,这主要是根据抽烟人的行业和习惯来决定。

炕头上的烟筐箩:

{东北故事}.

烟笸箩,就是装烟叶的用具。

在关东百姓家,家家炕上都放着一个烟值箩。值萝本来是农家用柳条编的,用来盛米面粮豆的一种用具,要比烟笸箩大得多。烟值箩的取材是各式各样的,有纸糊的、柳条编的、泥旋的、石抠的、木刻的,大小不一,千奇百怪,是关东民间的一种生活工艺。烟笸箩只有碗大小,放在炕上和火盆摆在一块,来了客人都用得着,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烟灰缸或烟盒一样,是必备的家庭用具。

巧手的主人还要在烟笸箩上涂上色,刷上漆,抹上油。还有的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有“王小捕鱼”、“四郎探母”、“吉祥有余”、“长命百岁”等各种图案。

抽烟人的姿态:

烟使抽烟人的姿态成为一种交际文化,并形成一种规范。对尊贵的客人,要让其拿着烟,坐炕头上抽去。炕头的位置,属于老人、师傅、长辈、把头、掌柜的等尊贵的人。晚辈抽烟只能在地上或炕梢的位置坐。如果到谁家去串门,进门后先间好,然后要主动把放在炕上的烟值箩拉过来,给主人的烟锅里紧紧地按上一锅烟 (也有随身带着烟的),然后用自己的帽子或小手中擦擦烟嘴,再把嘴这头递过去,说声“请——!”如果主人接了,你才能划火给主人点上。对方笑了,点点头,你才能坐下。如客人来到家里,给客人卷纸烟时要注意,即把烟卷弄好后,千万不能用嘴舔折口,而要捏着烟卷递给客人,说:“来,抽着!”如果对方说:“我有。”这时,你不能把烟强给客人,而要把这支客人不要的烟点

着,亲自抽掉。吐烟雾时,不能直对着客人的脸吹。这些规矩,体现在点烟的程序和抽烟的姿态上。与其说是烟文化,不如说是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在烟文化中的体现。据说,老丈人相女婿时,如果毛脚女婿不懂这一套规矩,老丈人就会一气之下拒绝这门亲事。

定情信物——烟口袋:

烟口袋一般是用狗皮、鹿皮、兔子皮、猫皮、老耗子皮、驴皮、狼皮、松鼠皮等制作。巧手的姑娘常常把烟口袋做得十分精美,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烟口袋用什么皮料,这要看情人是干哪一行的。

烟口袋,又叫烟荷包。巧手姑娘像江南姑娘给情人绣荷包一样,装点和打扮着烟口袋。有的在上面绣上鸳鸯、凤凰、荷花、兰草;有的写上福寿、画上财宝等;更有手艺精巧的姑娘还要给烟口袋绣上花包、抽上穗、镶上边、拿上褶。烟口袋有做成圆形的,象征团圆;有的成心形的,象征心心相印;有做成灯笼形的,表示奔向光明的前程;有做成莲花形的,表示双方恩恩爱爱,永结并蒂莲„„ 小伙于们把姑娘送的烟袋常年带在身边,进山干活时,用它来增添战胜艰险的力量。小伙于平常谈论的话题也多是烟口袋。在民间有许多关于烟口袋的故事和传说,歌颂的是男女爱情的坚贞和忠诚。

在关东,男人们抽烟,女人呢?关东的妇女很勤劳的,她们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男人们抽烟,女人们包括大姑娘,小媳妇也抽烟,这是关东的地方风情所在,人在其中,也就随其俗了。关东的姑娘,十七、八岁的叼个大烟袋,说明她们从小就参加生产和劳动,是勤劳的姑娘。{东北故事}.

另外,姑娘或媳妇还要给老人点烟袋,点好后,要先抽一口,试试烟杆通不通气,这也是“姑娘叼个大烟袋”的由来。其实这是姑娘、媳妇对老人的尊敬和孝顺。 在关外,一般人认为抽烟的女人太粗鲁,没有女人味;还有人认为,女人抽烟不符规矩、不好交;抽烟的女人老了后就会成为刁婆婆。其实,关东姑娘不但具有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女人的多情善良,而且具备火烈和粗犷的性格。关东姑娘对自己的意中人敢爱、敢恋,就像关东烟一样辛辣、火烈。热情火爆正是能抽烟的关东姑娘性格的最大特色。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关东的独特民间风俗,也是关东的四大怪风俗之一,其实,此俗说怪也不怪,养活孩子吊起来,是指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让孩子好好的睡觉,悠车子也叫邮车子,腰车子,还有的地区叫炕车子,晃车子的,其实就是“摇篮”。东北人住火炕,且多利用烧水做饭生火的余热烧炕。炕的表面温度一天之中就可能有较大的变化。过年、过节、来客等情况下改善伙食,都可能使炕温比较高,甚至发烫。这样,新生儿放在炕上,就容易受热而病,于是就将“悠车”拴到房梁上吊起来,再把小孩放到里面。推一

东北故事篇二

东北抗日故事——突破封锁线

东北抗日往事——突破封锁线

一九三二年,秋风萧瑟,天气转凉,军装还没发下来,抗日救国军第四支队的弟兄们身上都相继添了件夹袄,胳膊上系了条红底黑字的“抗日救国军”袖标。那天,队伍紧急出发,队长说到一个地方和其他的兄弟队伍联合会战。

队长白玉春是辽宁人,东北军军人,九.一八事变后来到黑龙江加入义勇军,三十岁左右,中等个方脸大眼睛,体格魁梧。

在肇州第一次进行靶场射击训练的时候,肖文就引起了队长的注意,他发现他使用步枪射击枪法很准,手枪射击枪法独特,尤其是甩手枪法。眼睛到,手就到,弹无虚发。除了他自带的一支狗牌撸子,队长白玉春还配给他一支三八大盖枪。此后,每次战斗他都跟随队长左右。

一百多名身着灰色东北军军装的骑兵自肇东县先行出发,步兵随后,浩浩荡荡挥师向西而行,弟兄们走了三天,饥一顿、饱一顿,路过村屯还能匆忙糊弄顿饭吃,走到荒郊野外,看到有庄稼地的地方掰些苞米、拔些萝卜、白菜充饥。再没什么吃的了,就双手捧起路边水洼子里浑浊的水喝,哪里还顾得脏还是不脏。

黄昏时刻陆续有其他兄弟队伍加入进来,又走了很远,临近一条河的时候听到了枪炮声,队长这时候也接到了命令:“就地阻击敌人”。白玉春查看了附近的地形,让弟兄们散开一条线沿着一条长长的土岗当掩体,又召集各小队长:“听我的枪声和命令开火”。他又指定了两架捷克式机枪的位置,告诉机枪手要多用“点射”。

枪炮声掺杂着人马嘶叫声越来越近,寻声望去,日寇的马队冲了过来,距他们越来越近了。队长看着狂妄飞奔的日寇骑兵对肖文说:“你把那个举刀的家伙给我打掉”。只见肖文把三八大盖一提一顺“啪”的一声枪响,跑在前边那个鬼子仰面

朝天掉下马来。几乎是枪响的同时,队长大喊:“给我打!”弟兄们的机枪、三八枪、钩子枪、手枪,嗒嗒嗒嗒、啪啪啪,不停地向鬼子开火,鬼子骑兵纷纷落马,密集的火力打退了敌人骑兵的冲锋。{东北故事}.

弟兄们大多是十里八村爱舞枪弄棒的小青年,也积累了将近一年和日伪军战斗的经验,虽然手里的枪杂七杂八,但是枪法很好,此前袭击汉奸冯大脚丫子盘踞的兰西县和东发镇也补充了许多武器弹药,大家底气还是很足的。

第二拨汉奸伪军蜂涌般地冲了过来,队长命令:“听号令开枪,瞄准目标打,节省子弹”。眼看敌人越来越近,队长大喊一声“打!”。一排一排的子弹勾魂夺命,跑在前面的伪军被打倒了,后边的扭头就往回跑,双方就这样打打停停对峙着。

枪炮声越来越猛烈,敌人的增援人马越来越多了,队长说:“我们现在几支队伍合起来约有5000余人,已经分别同日伪军展开了战斗,互相难以支援,唯一能和我们并肩战斗的是左翼孙宝玉分队的弟兄们”。

不久,日寇的迫击炮打了过来,爆炸力极强,有的人被炸得血肉横飞,弟兄们伤亡惨重!突然,一排炮弹在靠进他们的前方爆炸,队长断定,下一排炮弹可能已经对准了他们,于是他大喊一声:“跟我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身跳进右侧后边的一个沟里,肖文随后一个箭步也跟了过去,其他弟兄也飞快地跳了过去,他们的脚刚落地,一排炮弹就打进了刚才隐蔽的那个地方,没来得及跑出来的七八个弟兄,非死即伤啊。

{东北故事}.

炮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机枪、步枪的子弹在头顶上嗖嗖地穿过,在火力上我们明显的处于劣势。天慢慢地黑了下来,大部队的弟兄们朝着西边打去,这里白玉春、孙宝玉分队的弟兄们和大部队的联系已经被敌人切断了。

分队长孙宝玉大个子三十多岁,身手敏捷,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尤其是他

的甩手枪法,无论长枪、短枪甩手就打,百发百中!是远近闻名的神枪手,他也是肖文的表叔,虽然是长辈,但是他们相处的像朋友一样。肖文就是跟他学的一手好枪法,也是他领着肖文及其表哥赵申带着自家的手枪先是加入了“九江”抗日队,后来集体到肇州参加了东北军招募的义勇军,称抗日救国军。

形势十分危急,两个分队约一百二十个弟兄死伤近半,一挺歪把子机枪已经卡壳(因弹药不足,机枪的子弹和三八枪的子弹通用,很容易卡壳损坏),两个机枪手和副手已经牺牲。三挺捷克式机枪的子弹还剩不足两箱。此刻,队长白玉春和孙宝玉非常冷静,忽然发现日寇骑兵和大批伪军向着西北方向移动,仔细观察地形后,二人感到突围的机会来了。靠江边河套子一带火力较弱,是个突破点。于是,两位队长商量后决定,带着身边这六十余个弟兄沿着河套子向偏东的方向突围。

队长白玉春与手携两挺机枪的弟兄在前,孙宝玉在后,弟兄们顺着河套子往外冲,刚刚冲出河套子就与一股敌人迎面遭遇,白玉春手疾眼快首先开枪,机枪手和副手反应也很快,端着机枪几个点射就打倒了前面的一排敌人,弟兄们趁机冲杀过去。那一刻,机枪、步枪、手枪喷出的火舌交织在一起;双方的人接二连三地倒了下去…...

一个敌指挥官刚刚射出一梭子子弹,就被孙宝玉一枪撂倒在地,肖文看在眼里,把狗牌撸子插在腰间,飞快跑过去,右手拾起他身边的毛瑟枪(盒子枪),左手拽他腰带上的子弹匣,腰带系得太紧没拽下来,情急之下从子弹匣里抠出四个弹夹来。他暗自庆幸:才扔掉打光了子弹的三八大盖,这枪来得太是时候了。

机枪手老王和副手为了掩护大家,把机枪架在一个土包上向敌人猛烈地扫射,敌人的火力被吸引过来了。趁此时机;弟兄们奋勇杀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

而老王和副手在敌人如雨的枪弹中无法脱身不幸牺牲……

夜幕中,大家以星光辨方向朝着大赉方向行进。

远处出现几处火光,隐约是几座房屋,饥肠辘辘的弟兄们甚至兴奋地议论:“有人家了,到农家里能喝顿苞米粥也好哇!”队长说:“先别做声,临近再说”。大家静悄悄地奔着火光走去,慢慢地看清楚了。有光亮的那两座房子的前面是一层层的铁丝网,道路已被封锁,道路两侧各有一个岗楼,两扇大门框是圆木结构,中间是铁丝网。

队长白玉春和孙宝玉把几个小队长找到身边说:“估计这里有一个班的日伪军,趁着敌人还没醒过神来,突袭过去打掉这两个岗楼子,突破这个封锁线,同时也补充些弹药。”

弟兄们一步一步地向前靠近,突然啪!啪!几声枪响,守卫大门的日伪军似乎发现了他们,大门两侧岗楼里的一挺机枪和一只连发枪,向外边不停地扫射,房子里的敌人听到枪响也跑了出来。

队长白玉春仔细看过地形以后,发现大门左侧五、六十米外的铁丝网有凹进去一段。于是跟肖文说:“我们在正面攻打,你从土岗这边迂回到侧面把那个枪手打掉,一定要快!”说罢,机枪和弟兄们的长短枪同时向敌人开火,在火力的掩护下,肖文猫着腰沿着土坑跑,迅速转到敌人机枪手侧面,手臂一挥甩出盒子枪,啪啪!啪啪!一梭子子弹将机枪手打倒。敌人机枪哑巴了,我们的捷克式机枪压住了对方的火力,两个队长一跃而起,大喊:“干掉他们!杀呀!”弟兄们也同时大喊:“杀呀!”刹那间冲进了大门,枪声、刺刀拼杀声、搂抱滚打惨叫声不绝于耳……仅仅几分钟,大部分的敌人被消灭了,有几个反应快的落荒而逃。

夺下了大门后,冲出约一里地,又一道铁丝网拦在面前,一排又一排的子弹

打了过来,冲在前边的赵申和他身边的几个弟兄顷刻间倒在血泊之中……

孙宝玉怒吼着,两把盒子枪左右开弓,子弹打到哪里哪里的敌人就灭了火,枪声如爆豆,子弹就在耳旁和身边穿过,前边的倒下去后边的接着往前冲。没有人退后!没有人想到过生死!只有一个念头:“打倒敌人,冲过封锁线。”

前面的弟兄已经冲过了铁丝网,突然,哒哒哒哒!路边房子的窗户里射出了一连串的子弹,只见铁塔般的孙宝玉摇晃一下倒了下去,几乎同时,白玉春和肖文的盒子枪射向了那扇窗户,只听“啊”的一声里面就没了动静。两人跑到孙宝玉跟前一只手拉一个胳膊想把他架起来,可是他已经站不起来了,鲜血浸透了衣衫,血还在不停地流淌,他喘息着说:“快走!快走!我走不了啦。”望着泪流满面的肖文说:“我打掉了很多鬼子,够本了,回家捎个信吧……。”

冲出封锁线有十余里路,队长白玉春清点人数,身边只有十三个弟兄,机枪手和副手下落不明。

队长再让每个人查一查剩下的子弹。使用步枪的,大多只剩三五发子弹,有的只剩了一发子弹了,白玉春和肖文及持短枪的几个弟兄手里最多的子弹也就十几、二十几发。

这时候肖文才感觉左手有些疼,原来是一个子弹插在手掌里,他用力把它抠拽出来,撕块衬衫包扎止血。

“没有子弹的枪形同烧火棍”,这支队伍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虽然冲出了封锁线,但是白玉春意识到日伪军有可能很快就会追杀过来。眼看天色就要见亮,情势危急,队长白玉春紧急召集大家商量,他把眼下的形势和化整为零的建议告诉大家,弟兄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为了减少暴露目标,大家决定分成几个小组分散撤离,队员们把步枪和书有“抗日救国军”黑字的红袖标埋在农田里,怀揣

东北故事篇三

印象东北 品牌故事31

【印象东北】品牌故事之三:行走在寻找东北味道的旅程中 我们裹挟儿时的记忆,开启一段寻找的旅程!

大米、杂粮、木耳、蜂蜜,没有一样不是餐桌上的美味,而印象东北恰好不仅是一个贩卖食物的品牌而已。这些食物,讲述着东北的历史变迁,聆听着东北的风雨故事,它们是东北的灵魂,是你我儿时不可或缺的记忆,是依旧美好的东北味道!

原来,印象东北是一个满是东北印记的,贩卖东北味道的品牌!

某一天,我们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我们不假思索的为了那份好奇而远离家乡。多年后,坐在餐桌前的我们总是回忆起家乡的味道,于是我们没有多想,回到家乡,开始了一场对印象中东北的追逐、一场浪漫的味道革命!

有一天,我们忽然明白,农业是大地的一场偶然的杰作。即使再娴熟的农夫也无法在今年和明年收获相同的结果。我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刻,是否也该向为我们创造出如此美味食材的大地致敬?!而祖祖辈辈劳作的农民,他们深深懂得天生天养的智慧,恭敬的劳作在田间,创造着没有工业污染的天然食物。食客们,是否也该向这勤劳智慧的农作者致敬?! 与其说我们是一个商人,不如说我们是一个传递者、一个天地劳作的敬仰者。今天的印象东北,满怀对天地人的敬意,借用最先进的平台、最潮流的方式,以最真实、最真诚的心,向您传递着东北依旧美好的人、物、味道……

一场关于东北、关于记忆、关于味道的旅行,我们才刚刚启程!

东北故事篇四

东北鬼故事1

我叫周浮生,名字取得是浮生若梦的意思,据说是我已经死去的爷爷给我起的。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问家里人也是不知道。

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我的死党狗蛋,喜爱擦鼻涕,衣服袖子总是硬邦邦的,就是因为鼻涕擦得太多了。

这日,我如往常一般的来到二大爷家里,我二大爷是村子的二神,就是出马弟子,给人看病的,这个病不是医院能治的,而是因为惹到了不干净的东西,狐仙、清风鬼之类的。 我所在的屯子叫做杨家屯,而有一天白日杨老二出去打草的时候,在草稞子里面看到一只黄皮子(学名黄鼠狼)。就发生了一件关于黄皮子附身的事情。

这只黄鼠狼一看就是有些个年头了,头上一撮小白毛,一身皮毛虽然是深秋,但是却显得油光锃亮。

不到三尺长的身子,整个腰身柔软无比,蹲在草稞子里面正在熟睡,却是被杨老二一镰刀下去,把整个腰部就是割开了。疼痛之下,黄皮子尖叫一声就是急速无比的消失在了杨老二的眼中。

本来杨老二是看到这个地方的野草高且茂盛,以为可以多打一些草,留待冬天烧炕用的。谁能够想到却是无意间一镰刀把黄皮子给割到了。

当时杨老二看到黄皮子被割成那个样子,心里就是直发毛,本来在东北这块,黄皮子就属于躲还来不及的东西。现在却是被他给弄伤了,这要是真是成了精的话,那么他今年这个年可就是不好过了。

心中难以定夺的时候,看着面前一大片的野草,杨老二心中虽然是想着全部打倒之后在回家,找人看看咨询一下,可是在割了两捆之后,心中实在是不安稳,于是收起镰刀就是回转家中了。

东北故事篇五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东北故事}.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东北故事}.

东北抗联密营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

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

{东北故事}.

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东北故事}.

抗联战士雪地行军

东北抗联“八女 投江” 的带头人冷 云。

八女投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黑龙江骑兵总指挥,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重创日军的马占山部队。

东北故事篇六

大东北的演讲稿

今天和大家说点关于东北的事,前段时间韩国有个新闻,说韩国又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这次说要把火炕申遗,火炕啊,火炕如果算你们韩国的,那乡村爱情故事算韩剧啊?东北人对火炕感情很深的,火炕深刻体现了东北人的热情,你到东北人家做客,他们会说,来进屋上炕,坐炕头,炕头暖和,特热情,南方人说的话就是 来,进屋上床,哎呀!不像话 大家对东北有好多的误会,好多的误解,其实东北有好多很好玩很有趣的东西,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亲子真人秀节目去东北取景,就展示了一种东北特别好玩很萌的小动物,叫傻狍子,为什么叫傻狍子呢,因为这种动物呢,他好奇心特别强,就是你去打猎去打他,一枪没打着,你都不用去追她,他一会自己就跑回来了,他好奇心特别强,他想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你好,请问刚才是你开枪打我吗,对,蹦

东北人特别喜欢开玩笑,东北人特别幽默,特别爱搞笑,东北有二人转,东北出了那么多喜剧明星,为什么,有两个原因

第一,东北的冬天非常漫长,零下二三十度天寒地冻,他们能干啥,所以东北人最主要的娱乐形式就是扯犊子嘛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东北人是灾民的后代,他们经历过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大迁徙,他们经历了无

数悲惨的岁月,他们走过了生死,所以他们格外的热爱生活, 他们开得起玩,难道东北人就没毛病吗?不是这样的,东北人有很多毛病,我承认,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纽约曾经是全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你能因此就说美国人很差劲,美国这个国家很落后吗

东北人是什么,东北人是这个国家的拓荒者,是东北人把那片蛮荒之地开辟成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区,养活了将近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东北的拓荒史只有短短的不到200年,希望大家能给东北人一点耐心,一点时间。

东北人是什么,东北人是这个国家的斯巴达勇士,不信你去问任何一个东北人,无论男女,他都有着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胆量,都有着随时披甲上阵抵御外辱的情怀,为什么,因为他们比人都清楚,家园被毁被迫流离失所是多么的痛苦!

今天东北人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开始了在世界各地的新的创业之旅,我们也正在将东北精神带到世界各地.什么是东北精神呢,很简单,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削死你

上一篇:中秋节的故事简短
下一篇:书包里的故事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