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对联
来源:经典语录大全 发布时间:2019-03-14 点击:
丰都对联篇一
★重庆丰都非鬼城酆都考
重庆丰都讹为鬼城酆都之考辨
摘 要:本为道教胜地的四川丰都(今属重庆市)后来却以“鬼国之都”而闻名,其成因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文献记载揭示了汉代道家方士王方平、阴长生合称被讹传为“阴间之王”,丰都地名演变导致文献传抄讹误等原因,但一些论据仍缺乏史料证实。要澄清这一历史误会,需要梳理有关史料中对于实有地名“酆都”与传说中的鬼城“酆都”的记载及其相互关联。对照考察文献资料可知:其一,“阴、王”连读误为“阴间之王”之说并无实证;其二,传说中的鬼城“酆都”本是虚指,并无实地,后世讹传和附会为实有地名“酆都”;其三,明洪武十三年,“豐都”更名“酆都”,这一政府行为使“鬼城就在四川酆都”的讹传基本被坐实。此后诸多文学作品都把传说中的“酆都”认定为实有地名之“酆都”。 关键词:豐都;酆都;丰都;鬼城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丰都(按其建制沿革,曾有平都、豐都、酆都三个名称,下同),本是位于四川东部(今属重庆市)、长江上游北岸的一座有近2000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据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神仙传》、历代修纂的《酆都县志》等记载,相传汉代方士阴长生曾于平都山(即今丰都县城东北之名山)修炼成仙,后来道家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七十二福地”[1](p7)之
一。然而这样一个被道家相中的“仙境福地”后来却以“鬼城”而闻名中外,委实令人诧异。通过史料梳理发现,丰都是在宋代之后逐渐被世人讹传和附会为“鬼城酆都”。笔者不揣浅陋,缕析文献,以期澄清历史误会,还丰都以“人城”的面貌。
一、当地盛传的“阴王”连读误为“阴间之王”之说并无实证
关于丰都之所以得名“鬼城”、“鬼都”,当地盛传的说法是汉代道家方士阴长生、王方平先后来此地修炼,后得道成仙,而“阴、王”连读逐渐被人讹传为“阴王”,即阴间之王。这种说法起源何时尚待考证,而目前可见的较早记载见于清光绪十九年《酆都县志》,该书卷三《祠庙志》“酆都观”[2](p86)词条记载:“(酆都观)在平都山顶。唐曰仙都,宋改景德,亦称白鹤观。„„谓仙人阴长生王方平鍊形于平都,„„释氏误将阴王连读以为阴司之王者,遂附会为地狱之说,好事者又引李白诗‘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二语证之,于是皆信酆为鬼国矣。不知‘酆’在唐为‘豐’,明洪武十三年,始加“邑”旁。李白诗当是别有所指,非谓蜀酆都也。”民国重修《酆都县志》沿袭了光绪版县志的说法,该书卷三《庙坛祠观仓署局所表》“仙都观(即酆都观)”[3](p4)词条同样有“阴、王”连读讹为阴间之王的说法。笔者经过梳理史料发现,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令人信服的文献依据。理由如下:
1.葛洪的《神仙传》确实记载了王方平、阴长生修道成仙的故事,但是书中仅提到阴长生“于平都山白日升天”[4](p278-280),而对于王方平,并未提及他在何地得道成仙[5](p269-272),然而光绪版《酆都县志》卷四《志余》的《仙迹》篇以及民国重修《酆都县志》卷十三《仙释》篇都说“按《列仙传》后汉王远字方平„魏青龙初飞升于平都山。”
仙传》根本就没有关于“王远(王方平)”的记载[8](p487)[6](p118)[7](p4),但遍查《列。后来很多宗教民俗研究者不加考证,竞相引用历代修纂的《酆都县志》中“王远(王方平)„魏青龙初飞升于平都山”这段话[9](p314),结果是以讹传讹,遂使后人误以为王、阴二人皆在平都山得道成仙。
2.遍查历代文人墨客与平都山、豐都观或酆都县有关的诗词文赋,提到王方平、阴长生二位方士,绝大多数都是“王、阴”连写,仅有一例是“阴、王”连写[10](p21569),但其含义一望即知,指的仅仅就是阴长生、王方平二人,绝不可能让人误为“阴间之王”。因此,据现有资料分析看来,即使王、阴确有其人,但后世将从无交往的二人并称讹为“阴间之王”的说法仍然缺乏文献依据,很大程度上是后人为造势而有意为之。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版本的《酆都县志》关于“酆都观”的词条,都有“释氏误将阴王连读以为阴司之王”一语,佛家为何将道家传说的仙人误为阴司之王?稍后在本文第二节结合道释两家在酆都的发展简史再做诠释。
二、传说中的鬼城“酆都”并无实地,附会为实有地名“酆都”乃后世讹传和有意为之
1.传说中的鬼城“酆都”
“罗鄷山”、“北罗酆”、“北酆”、“酆都”,这都是道教传说中关于地狱、冥府的不同称呼,而管辖这个区域的最高神灵被称为酆都大帝(又称酆都北阴大帝)。关于“罗酆山”,较早的记载见于葛洪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他在书中提出“五方鬼帝”治五方之鬼的说法:“„„北方鬼帝,治罗酆山。”[11](p271)亦省作“罗酆”。到了唐代,民俗观念中已普遍出现将酆都与鬼域联系在一起的情况。如唐代笃信道教的大诗人李白在《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中有:“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
创大还赠柳官迪》中有:“北酆落死名,南斗上生籍。”[13](p397-398)[12](p397-398)其另一首诗《草为此,清代学者王琦注曰:“《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罗酆山在北方癸地„„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此即应是北酆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14](p132)这里需要说明的
[15](p80-81)是,地狱和阎罗王本是经佛教传来,道教将其本土化为阴曹地府和酆都大帝。
南朝齐梁时著名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则于神阶“第七中位”排出“酆都北阴大帝”,并且说,大帝是“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16](p126)
[17](P1555)晚唐诗人皮日休的《伤进士严子重诗》中有“知君精爽应无尽,必在酆都颂帝晨”
的诗句,同时代诗人陆龟蒙《和袭美悼鹤》诗亦云:“酆都香稻字重思,遥想飞魂去未饥。”
[18](p1584)两位诗人虽然一为悼念诗友,一为悼念飞鹤,却都将“酆都”作为逝者灵魂的归宿。
五代文学家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天帝召棋客”条中说:唐僖宗朝有位滑姓翰林待诏,因棋品高超而被北帝请去,“此鬼都北帝,又号鬼帝。世人有大功德者,北帝得以辟请。召棋之命,乃酆宫帝君乎?”[19](p79)作者认为酆宫(即酆都)即是鬼都。
可见,宋以前史料中的“北罗酆”、“北酆”、“酆都”皆为虚指,并未依托于任何人间实有地方。
2.神鬼宗教文化浸染下的丰都
根据邓阿宁先生研究成果,丰都人崇奉鬼神的观念由来已久。《山海经》等史料记载证实,早在先秦时代,巴蜀地区就盛行鬼神崇拜。[20](77-79)道教形成有组织的宗教后,于东汉末年传入平都(丰都县旧称)。由于道教在巴蜀地区吸取了当地鬼教的原始巫术,迎合了当地百姓的需要,使得道教在这里广为流传。天师道十分看重平都这个鬼教发展重镇,天师道第二代天师张衡曾在平都山设立天师治,使之成为道教在全国二十四治(教区中心点)之一。《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记载:“„„(平都)县有天师治,兼建佛寺。甚清灵。„„”[21](p1662-1663)可见,当时的平都山不仅有道观,还有佛寺,由此也证实佛教传入平都的时间不会晚于北魏。
汉末至隋唐,平都的道教逐渐兴盛,平都山相继建立了蔚为大观的道教观宇,尤其是唐武宗时,朝廷禁佛尊道,平都山的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山上宫观大都培修或新建于这一时期。唐末五代,平都山更是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
五代至清以前,统治阶级基本上都尊崇道教。平都山宫观殿宇更是日渐增加,作为道家福地,自然吸引了更多道士前来修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见史料证实,南宋以来,世人就逐渐以实有地名之“酆都”比附传说中的鬼域“酆都”,较早的如范成大的《吴船录》
[22](p862-863)、洪迈的《夷坚支志》[23](p686)等书就有所反映。入明以来,道教逐渐走向世俗化和民间化。表现在文艺领域,以神仙、鬼怪、地狱等为主题的神魔小说和戏曲剧目大量出现。明朝道教的神仙信仰、伦理道德、科仪方术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供奉老君、玉帝、酆都大帝等神仙的宫观祠庙星罗棋布于酆都各大街巷、乡村田野。
有清一代,宫廷崇奉喇嘛教,对道教采取严格的防范和抑制的政策。道教在酆都的地位逐渐衰落,佛教势力占据上风,释氏僧众趁势将平都山上原道都宫观大部分改为佛殿,甚至径直将平都山顶的“仙都观”改为“阎王殿(天子殿)”,将观内原玉皇铁像改称阎罗天子像,同时,为迎合统治阶级宣扬因果轮回的需要,还在殿内左右两厢长廊仿道教的酆都宫(p卷四)[24]设东西地狱(又名十八层地狱);将山腰原为明蜀献王朱椿的香火庙“寥阳殿”改为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的“大雄殿”,许多道教神像也就地改名。于是,道教的“冥府”变成了佛教的“地狱”,继续为佛教的地狱之王阎罗服务。[25](P7-10)前面提到的光绪版和民国重修《酆都县志》关于“酆都观”的词条,都有“释氏误将阴王连读以为阴司之王”一语,可见,当地盛传的阴王二位道家仙人讹为阴王之说已然被佛家渲染,反映出佛道两家虽然明争暗斗,但在思想观念方面,尤其是地狱观念也在互相吸收与借鉴。
综上所述,汉末以来,道教在丰都影响深远,汉代方士王方平、阴长生在此得道成仙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也吸引了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寻觅道家仙踪。入清之后,道教式微,佛教势力逐渐占据上风,平都山道观也多有颓毁。佛教思想和地狱、阎罗王等观念逐渐渗入道教盛行的酆都,与当地由来已久的巴蜀鬼教巫风,道教的鬼神信仰、地下阴间之说互相杂糅,形成当地特有的神鬼观念。这种观念对于丰都人的生活、文化、思想等方面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今天的丰都方言中仍有不少带“鬼”的词汇,如说某人胡说八道叫“鬼扯”,形容某人的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叫“鬼眯日眼”,说某人撒谎、欺骗人叫“敷鬼”等。
3.传说中的鬼城“酆都”逐渐附会为实有地名“酆都”
由前述可知,道家传说的“罗鄷山”、“北罗酆”、“北酆”、“酆都”本是虚指,但为何后来就附会为实有地名“酆都”,以至于人们几乎忘了它本来是道家的仙都福地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两方面原因:
(1)“豐都”讹传或有意附会为鬼城“酆都”
[26](p86)[27](P4)清光绪年和民国重修的两个版本的《酆都县志》中“酆都观”词条中都有这
样一句话:“好事者又引李白诗‘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二语证之,于是皆信酆为鬼国矣。”20世纪80年代,丰都重修平都山,在山脚入口牌坊两旁还用这句诗拼成一副对联,借李白之名来提高“鬼城”的历史地位和它的“可信度”。然而经考证,这副对联的下联并非李白原诗,原句其实是“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28](p397-398),可见后人有意篡改了李白原诗,篡改于何时尚待考证,但至少不会晚于清代。“李白之名高千古”,他的名字就是一张活名片,人们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丝毫不会去怀疑诗句的可靠性,于是更多人相信鬼城“酆都”就在四川酆都。但查考李白生平,他从未到过丰都,也没有专门为它写过什么诗作。而且,李白生活的年代,该地名为“豐都”,明洪武十三年才更名为“酆都”唐人李白无论如何不可能以六百年后明朝的命名来指称这个地方。 [29](p1),
另有史料证实,南宋时就有人曾不经意地将“豐都”误写为“酆都”(抑或是后来传抄刻印时有误)。如郭印的《游酆都观》[30](p62)和袁说友的《过忠州酆都观》[31](P202)这两首诗便错将“豐都”的“豐”写成了“酆”,客观上就给讹传提供了可能性。范成大诗作《豐都观》的诗题下小注详细叙述了有关“豐都观”的沿革:“旧名仙都观。„阴君上升时,五云从地涌出,丹灶古柏皆其故物。晋隋殿宇无恙,壁画悉是当时遗跡。内王母朝元队仗尤奇,道士云此
丰都对联篇二
常用“彩门”参考对联
常用“彩门”参考对联
1.横批:### 热烈庆祝**工程圆满竣工
对子:春风浩荡喜迎四方嘉宾;万马奔腾欢庆世纪精品。
2.横批:中铁十七局集团一公司与渝涪人民共建移民桥
对子:南腔北调一群筑路人;夫唱妇随两颗赤子心。
3.横批:中铁十七局集团一公司承建***工程三桥
对子:干精活细活绝活展风姿;铸名品新品精品树形象。
4.靠严细管理干放心工程;靠科学施工献优质工程。
5.新技术新工艺新水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6.架彩虹绘世纪宏图;保优质树企业形象。
7.建设**精品工程;塑造企业一流形象。
8.弘扬开路先锋精神;建设**精品工程。
9.精雕细琢建**;优质高效创名牌。
10.展示铁军先锋本色;建设**优质工程。
11.以满足业主要求为宗旨;以实现质量承诺为准则。
12.扬铁威树企业形象;铸精品创**文明。
13.将业绩刻在丰都大地;把精品献给渝涪人民。
14.精心建丰都**工程;创优酬山城父老乡亲。
15.保质量给集团公司添光彩;建精品为丰都人民立丰碑。
16.用勤劳双手铸就精品工程;靠丹心一片装扮渝涪大地。
17.管他多难且叫铁军前头开路;有我在此敬请领导把心放宽。
18.修高速巍巍太行脚下踩;建太长滔滔漳河任我行。
19.太长有多长莫如儿女情意长;困难天来大没有铁军雄心大。
20.太长再长儿女情意更长为建高速暂且工地安家;
困难再大铁军雄心更大誓奔小康要让大路通天。
21.铁军筑太长誓寓高速荣古城;丹心凝碧血敢留英名耀仙堂。
22.儿女情长修高速且把想家的念头收起;
铁军志壮建太长要让庆功的酒儿留着。
23.太长尚未通且把想家的念头收起;小康路还远要让庆功的酒
儿留着
24.本土人物走向全国巍巍太行从此有望;
异域客商辐凑上党滚滚财源说话就来。
25.革命老区战太长铁军铁马谱华章;优质安全拼高速琴心剑胆显神威
26.(一二三四五,)稳步发展创优质,安全天天讲;
(五四三二一,)倒排工期抢进度,环保处处行。
27.干精活细活绝活;铸名品新品精品。
28.精雕细刻创精品;精益求精保优质。
29.建通途共创优质工程;引铁龙齐奔小康社会。
30.架彩虹绘世纪宏图;筑精品树企业形象。
31.科技领先建高速;规范管理战泰赣。
32.自立自强求发展;赣泰高速谱新篇。
33.干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争一方信誉创一流效益。
34.精心组织 精心设计 精心指导 精心检查
35.泰赣高速创精品;江西大地铸丰碑。
36.将业绩铸在华夏大地;把美好献给神州人民。
37.杨公山边建家;泰赣路上创业。
38.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创优;高效率管理高信誉取胜。
39.科技领先建高速;规范管理战泰赣。
40.严谨作风抓管理;决胜西南奏凯歌。
41.与时俱进谋发展 全面进步创佳绩
42.凝聚人心绘宏图 团结奋进抒壮志
43.重返青藏创业绩 献身高原铸辉煌
44.靠质量开拓市场 凭素质迎接挑战
45.攻难克险铸精品 决胜西南树形象
46.追星赶月抢速度 快中求好树信誉
47.建青藏巍巍昆仑脚下踩 引铁龙茫茫雪域任我行
48.消除隐患 确保安全 保障稳定 促进发展
49.攻难克险铸精品 决胜彰龙树形象
50.凝聚改革志 创新在丹东
51.朔黄线荣获鲁班载史册 成都站再创业绩看今朝
52.打通雁门关 开出幸福路
53.高起点 大跨度 超常规 快节奏
54.满怀豪情战新原 众志成城保工期
55.发挥优势找准差距 明确任务实现目标{丰都对联}.{丰都对联}.
56.团结务实争创第一 恪尽职守敬业爱岗
57.精耕细作抓管理 精益求精带队伍
58.建设兴晋大道 开创富民伟业
59.打通雁门隧道 促进山西经济
60.开拓前进,大运路上建奇功。 争先发展,兴晋富民当先行。
61.弘扬太旧精神 建好新原公路
62.凭拼搏精神,创一流速度。 靠科技进步,造优质工程。
63.树立精品意识,争创优质工程。
64.群策群力建大运,众志成城铸辉煌。
65.大运高速高效通,三晋百姓百业兴。
66.把握机遇,新原通车在脚下。 争先发展,世纪工程在眼前。
67.抓住机遇不放松,迎难而上建奇功。
超常发挥保工期,优质高效创精品。
68.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奉献。
埋头苦干、敢打硬仗、群策群力、能打胜仗。
69.顾大局、识大体,全力支持大运线。
舍小家、为大家,建设新原作贡献。
70.筑时代精品路,开三晋千年关。
71.你追我赶建新原,争先创优铸精品。
72.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创出精品。
73.劲旅雄风千秋业,大运精神万古扬。
74.视人民为父母,把工地当故乡。
75.铁肩担责任,鼎力筑国脉。
76.优者上岗、强者带兵、跑步前进、铁腕管理。
77.创西合速度,铸精品工程。
78.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谋发展。
79.架彩虹绘世纪宏图,保国优树企业形象。
80.干免验优质样板工程,树安全快速高效旗帜。
81.创高产、抓速度、保工期、争效益。
82.靠深化改革突破自我,借科技创新实现腾飞。
83.树雄心、立壮志,克服艰难险阻;
讲科学、勇拼搏,确保目标实现。
84.内抓管理尽展铁兵雄风、外树形象扬威川北大地。
85.决胜楚大铁兵雄风今犹在;建功云南壮士丹心化宏图。
86.金戈铁马凿沁河隧道、引沁入汾沃万顷良田。
87.在并州修同蒲名扬晋阳大地;入南充建达成造福天府人民。
88.立足京九铸精品树百年丰碑;放眼神州绘宏图塑国企形象。
89.精心组织强攻硬上建砥柱擎铁龙入海
齐心协力会战京九为老区修幸福大桥
90.今日筑路架桥汗水如歌如泣洒热土,
明朝车水马龙功绩如诗如画载史册。
91.靠公路修铁路路路畅通,舍小家建大家家家幸福。
92.决战京九威振铁兵雄风,科技兴企辈出筑路英才。
93.将业绩刻在重庆大地,把幸福留给黔江人民。
丰都对联篇三
丰都名山“鬼府”有副对联“鬼城本无鬼,抑恶在人间”,这副对联说明书(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丰都对联篇四
文化人类学——丰都“鬼文化”
丰都“鬼文化”试述
都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关于鬼的传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鬼文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谈到鬼文化,作为古文化的代表,重庆市丰都县几千年来保留了许多这方面的历史古迹。
关于丰都鬼文化的起源。丰都,这座长江北岸上的小县城,以其神秘的面貌和众多的传说名扬天下,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扬名古今中外。这里流传著许多鬼神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钟馗传》等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对“鬼城”丰都均有生动描述,颇富传奇色彩。 相传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他们曾先后在丰都县城东北角的平都山也就是今天的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至唐代有人误将阴王二姓联在一起,便成为“阴王”。后人讹传此地为“阴王”,即阴间之王所居的地方,丰都名山便成为传说中人死后的归宿之地,“鬼城”由此得名。唐代诗人李白在丰都留下“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的诗句,使丰都鬼城之名远扬。
“鬼城”丰都古为“巴子别都”。因北宋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丰都名山系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刹多达27座;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人类“灵魂之都”。
关于丰都被讹传为鬼城,还有一说。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国幽都”。巴蜀氐羌部落,据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原住在甘肃南部天水一带,由于公元前第十世纪至前九世纪,我国的气候有一次大的变化,西周初年的气候是比较暖和的,但不久就恶化了。《竹书纪年》上记载周孝王时,长江的支流汉水,分别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有两次结冰,结冰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旱。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纪有一个寒冷期,大约延续了一至二个世纪,到春秋时期,气候才温暖起来。因为这个寒冷期,原住在陇南,分布在今天甘肃、陕西、四川交界处的氐族大举南迁。其中一支经汉水流域而下与巴部落结成了联盟。今湖北襄阳有樊城,应是南迁中氐族樊姓中的一支。另一支经嘉陵江流域而下,迁到川北,川东北地区的“板盾蛮”,就包括了出于氐羌系的部落。氐羌部落南迁,东至今天湖北、湘西;南至四川西部直至云南东北地区。巴人活动中心在殷商至春秋时代,主要活动于汉水流域,后因楚的侵逼才西迁入四川。进入四川后建立巴国,强盛之时,川东南、湘西皆为其南境。古巴
蜀氐羌部落又称为鬼族的两支部落,在长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称为巴蜀两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住在幽都。东汉高诱注《淮南子.坠形篇》称:“古之幽都在雁门以淮北”。一个“幽都”,一个“雁门以北”,就难以说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门指的是山西雁门关一带;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认为这个“雁门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内。丰都古时曾作过巴蜀别都,后来即被传为“鬼国”的“幽都”。这个“鬼国幽都”有人说就是“鬼族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