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工作报告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9-01-05 点击:
东莞市委工作报告篇一
东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东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2年1月7日在东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上
袁宝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今后五年和2012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东莞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东莞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形象日益提升,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制造业名城、中国十大最关爱民
生城市等荣誉。
——积极应对挑战,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2008年以来,我市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经受了转型发展的考验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宏观环境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6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35亿元,年均增长11.1%。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总收入、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分别达到839亿元、313亿元、1347亿美元和6400亿元,是五年前的2.2倍、2.1倍、1.6倍和1.9倍。以落实规划纲要统领发展全局。深化“五个一体化”合作,加快深莞惠融合步伐,推动省、市重大项目实施,“四年大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良好。以一揽子举措应对金融危机。开展“稳定企业扎根发展”系列活动,设立多个10亿元专项资金帮扶企业。实行领导挂钩督导、审批绿色通道、要素资源倾斜等制度,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年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实施八大商贸促进工程,开展“莞货全国行”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3%。以园区开发打造新增长极。松山湖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税收年均分别增长40%和65%,台湾高科技园开园并引进了一批大型项目。虎门港建成3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2个,港口年吞吐量超过6000万吨。生态园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基本完成,升级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长安新区规划报批进展良好。各镇街工业集
聚区加快整合提升。园区经济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扶持镇村推动协调发展。提高镇街财政分成比例,落实贷款贴息政策,开展市内“双到”扶贫,实施生态补偿、镇村基础建设补助和公共管理支出补助,有效增强了基层发展的活力。2011年镇街平均可支配收入比2006年翻了1番,村组两级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39万元。
——深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了突出成效。制定“1+26”政策体系,试点先行,加强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三大产业结构、经营模式、技术品牌、企业结构、市场结构、资源配套的优化。加工贸易转型步伐加快。在全国首创不停产转型模式,推动350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独立法人企业,442家外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新增632家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全市外贸依存度从254%下降为187%,外企内销比重从26.4%上升到32.8%。东莞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增强。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2011年提高到20亿元,深入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全市研发经费增长2.4倍,新增各类创新平台105个,企业参与各类标准修订223项。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5家、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28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和专利授权量居全省第二,社会创新意识和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有新进步。深化与港台地区的经贸合作,拓展对日韩欧美的重点招商,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8.4亿美元,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430
宗、世界500强项目44宗。2008年以来实际引进内资694亿元、超亿元项目278宗。现代产业体系“四个30项目”、民营50强企业不断壮大,新增上市企业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建设,积极打造电博会、外博会、漫博会、台博会等品牌展会,推进“大麦客”等商业模式创新,金融、物流、会展、动漫等产业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集聚,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三大产业比例从0.5:57.3:42.2调整为0.3:50.5:49.2。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资金,启动五年倍增计划,新增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3个。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积极推进。市财政投入3亿元建设莞韶、莞惠产业转移园。全市新接收粤东西北地区劳动力23万人。
——坚持环境取胜,城乡面貌得到了切实改善。五年引导全社会共投入城建资金2500多亿元,推动城市建设从中心城区向全市范围延伸,从基础设施向环境建设延伸,从拉开框架向完善功能延伸,强化了市区地位,优化了镇村形象,提升了城乡一体化水平,改善了水环境和空气质量,城市环境考核排名从全省第九升至第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际轨道和市内轻轨启动建设,莞深高速三期、莞惠高速、龙大高速、环城路、西部干道等高快速路建成通车,新建改造镇村联网路373公里,新建水利防灾减灾工程370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76项、天然气管网790公里,城市承载力稳步增强。城市功能不
断强化。“四院一中心”、第六水厂等投入使用,市篮球中心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圈和生态休闲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市区首位度不断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加快打造各镇街标志性片区,推进成熟社区、宜居社区和名村建设,镇街配套更加成熟。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划定1104平方公里生态控制线范围,建成森林公园8个、乡村公园1031个、绿道638公里,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率分别达到36.9%和45.4%。投入200多亿元建成34座污水处理厂及截污主干管网工程,污泥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投入使用,运河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7.3%和56.6%。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全面铺开“三旧”改造,促进了城市更新与城乡一体。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实行城管综合执法,推广“市场化+监理制”的市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管理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强化社会管理,有力维护了和谐稳定。落实维稳第一责任,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保障了社会稳定,增进了社会和谐。公共安全管理不断加强。每年将治安列为十件实事之首,加强治安防控,严打恶性和多发性犯罪,群众安全感增强,东莞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紧盯消防、交通、建筑、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大
东莞市委工作报告篇二
执委工作报告
抓住机遇 积极作为
努力实现工商联工作新跨越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待审稿)
X X X
(2011年 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的委托,我向本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十一届工作回顾
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彭水县工商联(总商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工商联和县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在各乡镇党委、有关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综合优势,认真履职,为促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进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一、加强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
为推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联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要主题,在会员中广泛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注重宣传引导。五年来,我们先后召开工商联常委会、执委会、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理论学习研讨会等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工商联三届二次、三届八次常委会等精神共30次1245人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以及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和“唱、读、讲、传”等活动 1000余人次,提振了非公经济人士的精气神。
2、落实文件精神。为充分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本届执委会进一步加强了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推动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制定相关措施,全面摸清非公有制企业在贯彻落实3号文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切实开展项目、融资、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服务,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2010年,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而后市委又出台了《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1〕5号)文件,对工商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县委政府也高度重视,还组织召开了工商联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彭委发〔2011〕25号),即为工商联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还为我县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提高政治待遇。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待遇,推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社会职务和参与各类评比表彰活动,使他们在经济上有回报、政治上有待遇。五年来,共推荐政治素质好、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入县工商联(总商会)领导班子70 人,推荐担任市人大代表 2人、县人大代表 3人、县政协委员29人,5人被授予“重庆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6家工商联会员企业被荣获“彭水县龙头企业”称号,12人被表彰为彭水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二、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取得新成效
参政议政是工商联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工商联当好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党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桥梁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
1、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县工商联深入实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本县经济发展、政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地探讨研究,及时地收集非公经济社情民意,并提出很好的见解和意见,为县委、政府民主决策奠定了基础。如:2009年,全国各地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会对危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形成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确保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工商联,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充分发挥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组织工商联界别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5年共提交提案128件、意见建议64件,多数意见、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其中,2009年我会提出的关于清理整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的社会团体并引导其依法活动的建议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已正式行文(彭水府〔2009〕99号)授权我会作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强化了工商联的管理职能。
三、努力开拓创新,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服务是工商联的立会之本、兴会之源,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坚持面向企业、面向会员,突出非公有制经济这一重点,增添措施、开拓创新,认真搞好服务工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主动排忧解难。几年来,我们注意把服务工作渗透到促进企业发展之中,努力帮其需、解其难,促进企业长足发展。为帮助企业解决矛盾纠纷问题,我们主动深入企业之中,上门做好协调化解工作。如:2010年宏业药业公司因门面续租而与房东产生分歧,我会得知该情况后提出合理协调方案,妥善解决了矛盾,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行。
2、开展维权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会始终把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作为维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宏江超市等 3 0余家会员企业和 200 多个会员进行了维权服务,挽回经济损失160余万元。如:2009年,长盛电器一员工和市政管理执法人员产生
分歧而被殴打一事,我会在接到通知后迅及派2名工作人员赶往事发现场了解情况、平息事态,协助公安等部门给予了处理,还伤者一个公道,给市民一个交待。
3、开展培训服务。五年来,我会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学习培训,先后组织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赴北大、清华大学等学校进行学习培训,共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43人次。举办非公有制经济形势报告会2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200多人。
4、开展内引外联。利用商会工作平台,积极加强对外联络,对彭水籍在外经商务工成功人士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外出成功人士信息库,并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构筑了对外招商平台,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助推我县经济发展;五年来,工商联3次组织参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活动,引进合作项目 多项,投资金额 亿元;5次赴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商会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介项目10多个,助推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我会成功引进项目2个,协议引资
1.9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00万元,荣获全县二等奖。
四、开展双思教育,推动光彩事业新发展
光彩事业活动是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广大会员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
1、弘扬光彩精神。五年来,我会积极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公益回报思源头”等光彩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我县非公经济人士共为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和受灾户等困难群体捐赠款物200 多万元;为集镇建设、村级活动室、通村通畅等新农村建设捐款400多万元;2010年参与“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捐款80多万元;2011年为我县“扶残助残”活动捐款62万元,得到了县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2、支持就业和助学工程。五年来,通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活动,共为40多家私营企业招聘员工10000 人,同时我县民营企业为社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非公企业已经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主力军,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人士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五年来,双薪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等 10家会员企业共捐赠200余万元解决了 102名困难学生的入学难问题、500 名贫困学生的生活难问题。
五、强化自身建设,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组织是工商联的脉络,会员是工商联的血液,会员的规模与层次直接反映着工商联活动开展的空间与成效。五年来,我会狠抓组织建设,发展非公企业加入工商联,会员队伍得以壮大。
1、壮大非公经济队伍。目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截止2011年6月30日止,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到16000户,其中私营企业2300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安排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工商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信任、团结和发挥企业家主席(会长)、副主席(副会长)作用,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届中,共选举增补工商联常委6人、执委11人,驻会领导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4人,进一步充实了工商联领导班子。
3、积极发展商会会员。五年来,我们在会员发展上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将懂统战、热心工商联工作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吸纳到组织中来,壮大会员队伍。先后组建了联合、棣棠、龙溪、龙塘等乡镇商会,批准成立了彭水总商会东莞会员小组、装饰建材商会、土特产商会、旅游商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协会等。到目前为止,已建立基层商会17个,成立会员小组11个,行业商会3个,行业协会2个,异地商会2个,全县会员总数达到1242个。队伍的壮大为本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六、坚持正确引导,推动各项事业深入开展 1.高度重视“责任渝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和“重信重义、自
东莞市委工作报告篇三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的工作报告
王 福 宏
(2010年11月30日)
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战略机遇,努力克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多重冲击,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目标,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全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和谐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
一、主动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变化和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市委常委会针对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着力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政策机遇,争
取发展主动,提出了“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一主基调,作出了以推进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快投资步伐,以推动“六个转变”为切入点加快旅游经济发展,以打造精品工程为载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建设九大园区为平台加快新型工业发展,以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以实施简政放权为契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培植经济增长点为关键加快财税金融工作上台阶,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落实维稳三大任务为重点加快“平安和谐优秀区”建设等“十个加快”的工作部署。7月份以后,我们又按照省委张宝顺书记来黄山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要求,重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市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回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将实现生产总值305亿元、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40亿元、增长28.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800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6360元、增长11.5%,全年目标任务和“十一五”规划都将圆满完成。
工作中,我们坚持把中央和省里的精神与黄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按照项目建设“五个一批”和“七项机制”的要求,召开了16次项目建设推进会和调度会,开展项目督查30余次。“三条高铁”、两条高速公路、
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500千伏徽州输变电工程等605个年度投资超千万元的“十大工程”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增长34%;240个省“861”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00亿元、增长32%,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投资任务;76个市领导联系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40亿元,占“十大工程”完成投资额的47%。加大国债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国债项目371个、到位资金5.41亿元,是近年来争取最多的一年。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完成450亿元、增长31.8%。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组织专门力量初步谋划了包括黄山至铜陵铁路、黄山至金华铁路、祁门钨矿开发等在内的“十二五”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84个、总投资3882亿元。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修编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中心城区和区县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面貌在过去的基础上又有较大变化。预计完成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30%,城镇化率达到43.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旅游经济快速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一步深化文旅结合,加快推进“六个转变”,紧紧抓住上海世博会机遇,狠抓旅游营销“三进”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自驾车游以及摄影、温泉等新型旅游业态。预计全年共接待游客2550万人次、增长
20.1%,其中入境游客102万人次、增长16.3%,接待世博游客532.37万人次,超出预期目标;旅游总收入202亿元、增长20.1%,其中创汇2.9亿美元、增长18.9%。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黄山风景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接待人次、营业收入、税前利润、上缴税收等主要指标有望再创新高。黄山风景区作为全国首家单位荣获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奖,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亚洲唯一单位加入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黄山旅游集团入选世界旅游旅行理事会成员并跻身全国旅游集团20强。工业经济增势强劲。继续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首次设立工业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工业运行调度,不断深化银企合作,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狠抓节能减排。预计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5户、累计达590户,全社会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80亿元、增加值达21亿元。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开展“园区建设发展推进年”活动,预计全市九大园区共完成投资85亿元、新增开发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新增入园企业200户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税收7.5亿元,其中黄山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20亿元、新增入园企业43户。歙县北岸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筹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黄山市循环经济园和屯溪九龙低碳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徽州区被列为全省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全面落
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扩大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实施“八个一批”和农业产业化“1122”计划,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增50个村、累计202个村达到市级“十有”标准。大力振兴茶产业,预计全市茶叶总产值达13.5亿元,综合产值达46亿元,产量、产值在全省继续保持第一。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4家、产值59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累计达550家。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80亿元,增长10.7%。
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年市委常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年初,市委常委会就对这项工作作出部署,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着手规划谋划和建议的起草工作。市委先后多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常委会议、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以及各种形式的专题汇报会和座谈会,深入研究“十二五”发展思路和规划建议等工作,要求把规划编制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变成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变成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过程,变成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过程。通过集思广益,科学谋划,明确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在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共黄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提交这次全会审议通过。
东莞市委工作报告篇四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丰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金三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市县乡班子换届之年,更是全市各级班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和丰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担当领头羊,领先中西部,百强再进位”的战略目标,正确处理换届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紧中求进与紧中求稳的关系,保持了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广大干部群众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生产总值完成288亿元,增长19.5%。财政总收入33.98亿元,增长23.3%,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2.13亿元,增长23.9%,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均列全省县市第二位;曲江、尚庄、河洲、洛市、剑光、泉港6个乡镇(街道)财政收入超亿元,其中曲江、尚庄、河洲超两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增长2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2.6亿元,增长25.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136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3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亿元,增长18.4%。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二五”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工业主导型、投资拉动型和结构转型的发展路径,在拓展产业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
以产业转型为核心,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企业家、科技专家和金融资本运作行家为依托,促进产业类型由传统性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产业属性由资源型产业向城市经济产业转型、产业性质由产业节点向产业链转型、产业结构由一元主导结构向多元主导结构转型。一是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基地。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一个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拉通了总投资1亿元的丰源四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启动总面积11平方公里的三期规划。中国生态硒谷荣获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总部经济基地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亿元。二是抢抓时机拓展发展空间。我们传承和发扬抢政策、抢机遇、抢空间的“三抢”精神,采取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的“三集中”办法,充分依靠群众、依靠政策、依靠干部,年度内征地近3万亩,为未来发展赢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中,商贸物流园区征地
11000亩,工业园区征地4300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征地6000亩,龙津洲新区征地6000亩。三是启动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在丰洛铁路以东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已编制控制性详规,有5个商贸物流项目签约落地。四是启动建设中国养生硒谷富硒温泉现代服务业基地。引进江西新中美公司投资20亿元,开发建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中国养生硒谷,培育发展富硒温泉现代服务业,已完成前期投资1300万元。
(二)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新一轮发展的后劲支撑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入的主要载体,作为做大总量的主要途径,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是园区项目集中开工。12月份,开展“项目开工月”活动,开工建设21个重点项目,合同资金53.5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40个,合同资金70.9亿元。二是重大项目有突破性进展。总投资6.3亿元的城西防洪大堤工程12月2日正式开工,年内完成工程投资2200万元;总投资7.3亿元的丰厚一级公路完成前期工作;总投资40亿元的龙头山水电站项目已经省政府同意核准;总投资80亿元的丰电三期项目初步达成投资框架协议。三是竣工投产项目增多。日产5000吨的南方水泥熟料项目、年处理2万吨的格林美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循环利用项目、年产1.6万吨的金环铜业项目等17个
项目相继投产,其中8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四是城市建设项目有效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加大老城区供水供气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改扩建力度,垃圾处理场一期、城市排水涵管改造和二水厂扩建工程基本完工。新城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87亿元,三期部分路网、玉龙河湿地公园后期工程、丰水湖公园二期、心广堂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6.7%。
(三)坚持巩固“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粮食生产突破20亿斤。全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0亿斤,比上年增加近2亿斤,成为全省第二个粮食总产超20亿斤的县市,受到国务院表彰。二是富硒产业实现新突破。富硒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泉硒牌富硒产品集体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可使用“TM”商标。富硒产业产值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20.3%,辐射带动农民增收2.2亿元。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项目超历史,重点实施50个水利项目建设,总投资5.7亿元;在12月份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座谈会上,丰城作为基层单位作经验介绍。全面启动丰抚线、丰乐线和丰高线大中修,完成新梅一级公路中修,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83.8公里。四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210个新农村试点村
建设,共改水、改厕9021户,修建进村公路173公里,硬化巷道128公里,修建排水沟13000米,普及沼气池2100个。
(四)坚持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的内生活力
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开放型经济势头强劲,全年实际引进内资32.2亿元、外资5240万美元,签约项目138个,签约资金近300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三多”特点。一是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多。唯美陶瓷集团与东莞两家企业联合组建新中美公司,新增投资20亿元开发中国养生硒谷。格林美公司新增投资4亿元,新上报废汽车及废旧钢铁综合利用项目、废旧塑料深加工项目。二是丰城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多。丰城籍老乡创办的全国知名企业武汉欧亚达集团和云南盛世同创控股集团,分别投资50亿元和30亿元,新上商贸物流项目。三是引进城市经济项目多。赣州银行、九江银行、中科剑邑股权投资基金和洪源小额贷款公司4家金融机构先后落户丰城,香港五洲城市综合体等5个商贸物流项目总投资120多亿元。金融项目、商贸物流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将成为拉动全市产业转型的龙头项目,成为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的支撑项目。
(五)坚持在偏紧的宏观环境中营造加快发展的小气
东莞市委工作报告篇五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有关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东北京津合作区域
01 沈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2 大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3 抚顺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4 济南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5 青岛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6 烟台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7 威海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8 长春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09 哈尔滨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0 大庆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1 石家庄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2 唐山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3 霸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4 太原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5 呼和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6 包头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东部合作区域
17 杭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8 金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9 宁波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 嘉兴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1 湖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2 台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3 余姚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4 福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5 厦门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6 南京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7 无锡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8 苏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9 常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0 连云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1 扬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2 泰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3 南昌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4 合肥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东莞市委工作报告}.
35 郑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6 义马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南部合作区域
37 广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8 深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39 东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0 海口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1 南宁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东莞市委工作报告}.
42 武汉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3 长沙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西部合作区域
44 成都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5 绵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6 宜宾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7 昆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8 贵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49 西安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50 兰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51 白银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
[注]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与中科院合作内容的城市:沈阳、大连、青岛、烟台、威
海、石家庄、霸州、包头、金华、宁波、嘉兴、台州、余姚、厦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连云港、义马、深圳、东莞、绵阳、宜宾(共24个)。
2007年为沈阳、大连、抚顺、青岛、烟台、秦皇岛、杭州、嘉兴、台州、厦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连云港、深圳(共17个)。
--------------------------------------------------------------------------------
沈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9日在沈阳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市长 李英杰{东莞市委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沈阳老工业基地由调整改造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大幅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幅为近15年来最高水平,比2002年增长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比2002年增长4.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比2002年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50.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66%,比2002年增长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比2002年增长2.6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00元,比上年增长25.3%,是近12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比2002年增长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比上年增长24%,比2002年增长1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是近7年来最低点,首次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3%。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
工业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比2002年增长3.6倍。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95.1%。通过一手抓项目、一手抓空间建设,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及重点工业园区发展迅猛,"东汽、西重、南高、北农"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7.5%。远大、北方重工等6户骨干企业和铁西汽车零部件等4大产业集群实现百亿产出。沈阳机床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大型盾构机、燃气轮机等重大装备国产化实现突破。全市工业由举
步维艰到生机勃发、重新崛起,沈阳正在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5%。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动漫等现代服务业成长壮大,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区域服务能力增强,商业银行成功重组为盛京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外资银行分行及代表处达到9家。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7.8%,会展交易额比2002年增长近2倍。恒隆市府广场、华润万象城等78个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都市中央走廊初见形象。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比2002年增长2.4倍。浑南新区示范和聚集作用不断增强,建设了富士康科技园、中科院沈阳科技创新园、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不断扩展,IC装备、软件等产业初具规模,数字医疗、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高端产品已实现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45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02年增长2.6倍;研发、生产了百万伏特高压电抗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产品。
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2007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60.2%,比2002年增长4倍。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8%,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高效特色农业种植面积比2002年翻一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9%,沈北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调整、促改造、促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全市加快推进债务重组,实现企业减债137.7亿元。24户国有重点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国有中小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成功实现国际并购。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户。铁西区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全面完成,全区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被国家发改委和振兴东北办授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产权、土地、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逐渐完善,市场秩序走向规范。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110项,‚即办件‛比率达到9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4%,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对外开放实现战略升级。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果,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8.6亿美元,调入内资1754亿元。引进超千万美元重大外资项目279个,51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沈投资兴业。对外经贸稳步发展,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265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3个。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法国、爱尔兰等10个{东莞市委工作报告}.
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来沈访问。新开通国际航线34条,进出空港人数增长1.2倍,接待入境游客162.4万人次。世园会、制博会、世遗会、世界生产力大会、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合作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取得巨大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沈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五年来,旧城综合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市建设和管理进入到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2007年城建投资完成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五年累计投资662亿元,年均增长28.5%。
规划建设了大浑南地区、西部工业走廊、沈北地区和棋盘山风景区四大发展空间,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地铁1、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城区路桥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了较为快速、便捷的市区交通网络。新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构建起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公路网。城市道路建设开始向四大发展空间和沈阳经济区拓展,沈彰高速公路和沈抚、沈铁、苏桃等一级公路竣工通车,沈康、铁阜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奥体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金廊建设全面展开,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供水、燃气、电网、通讯和防灾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
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浑河、蒲河、细河、满堂河、丁香湖等重点水系得到进一步治理,三环内水面积率达到7.7%。通过开展大规模绿化活动,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38%。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100%。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地源热泵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连续4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沈阳经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沈抚同城化重点项目陆续启动。近海经济区建设,增强了沈阳作为连接沿海与腹地枢纽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五年间,全市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沈阳实现了从工业污染城市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跨越,碧水蓝天、绿树通衢已经从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投入民生工程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五年来,全市对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532亿元,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1年来新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4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7.3平方米,家庭财产增多。
实施了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实名制就业27万人。五年共开发就业岗位56.5万个,积极稳妥地解决了国有企业27.6万‚并轨‛职工再就业问题,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基本实现经济发展
东莞市委工作报告篇六
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东莞市委工作报告}.
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作者: 浏览次数:1629 发布日期:2006-04-30
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郑荣文
(2006年4月29日)
各位会员:
大家好!
受第八届理事会的委托,现在我向大会作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第八届理事会自2004年7月就职以来,在市台办和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遵循本会的章程,充分发挥各功能委员会和联谊会的作用,认真加强会务建设,积极沟通政府,服务会员,完善功能,支持公益,推动两岸交流,取得了新的成绩。我会荣获2005年广东省“先进民间组织”称号,连续获得2004年、2005年深圳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奖。
(一)组织好协会各种会议和活动,充分调动理监事干部和会员参加会务的积极性 1、协会每月例会正常、有序召开。每次会议,秘书处提前十天以上下发通知,整理好会议材料,做好会前准备和会议的签到工作。会上,理监事本着集思广益、集体协商的原则,对协会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做出决议。会后秘书处按时印发会议纪要,使协会的工作部署能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各联谊会和会员企业中。截止4月底,协会这两年共召开理监事会议7次、常务理监事会议5次、会长工作联席会议6次,以上例会共18次,讨论并通过各项决议共计75项。本届理监事158人,普遍积极参与会务活动,累计参加例会和其他会务活动3174人次。其中参加例会全勤的有:会长郑荣文、秘书长叶松芳,常务监事徐明灯,理事刘文周、黄淑凤、简清泉等6人;出勤达到16次以上的“长字辈”干部有监事长耿忠吉,常务副会长郑光铭、蔡正富、黄明智、吴永樵,常务副监事长彭成泰,副会长李锦江、黄明泰、余胜元、洪嘉生、庄世良、许峻铭、蔡守政,副监事长何石竣,副秘书长吴彦、郭育成、何清华、黄俊杰、卢英明,常务理事陈忠和、胡盛国等21人,参加其他会务活动超过50次以上的长字辈干部有会长郑荣文,监事长耿忠吉,常务副会长郑光铭、蔡正富、吴永樵、黄明智、叶俊晖,副会长庄世良、蔡守政、赖志明,秘书长叶松芳,副秘书长黄俊杰等13
人。其中,郑荣文会长参加例会和其他会务活动202次,叶松芳秘书长参加例会和其他会务活动146次,蔡正富常务副会长参加例会和其他会务活动137次,黄明智常务副会长参加例会和其他会务活动100次。实际上,理监事干部的贡献,不仅是参加会务活动的次数,更多的是平时为会务的操心,有时为协会的一件事情,就要打几个甚至十几个电话,进行沟通和协商,或者为会员企业的一个投诉,奔走几个部门,去说情、拜托。这就是广大理监事干部的“义工”精神、“傻瓜”精神,他们为协会出钱出力,为协会的发展和获得各项荣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我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组织开好八届一次会员大会和首届“台商杯”慢速垒球锦标赛。去年6月26日协会在深圳世界之窗隆重举办八届一次会员大会。会前协会干部和秘书处认真做好会场布置,议程安排,后勤保障等准备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届理监事会第一年度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参加会员1000多人,邀请市领导到会指导,并举行了文艺演出,新闻媒体现场采访报道,整个活动圆满成功。2005年6月11、12日两天,我会在公明楼村运动场举办了首届“台商杯”慢速垒球锦标赛,来自台湾台北、台南和祖国大陆深圳、东莞、成都、厦门、昆山台协的12支慢速垒球队,共2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广东省台办甘兆胜主任、深圳市政府卓钦锐副市长、市台办林洁主任,以及我会100多位理监事干部和200多名参赛选手参加了开幕式。这次比赛达到了以球会友、促进交流、增进情谊的目的。
3、加强与友会的联谊。两年来,第八届理监事干部按照轮值制度安排150多人出席了东莞、惠州、大连、昆山等兄弟友会的成立或周年庆典活动40余次,接待来访友会、团体组织25批,加深了与兄弟友会的沟通交流,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
4、认真组织好会员旅游和文体比赛联谊活动。两年来,协会会员事务委员会共组织20多批会员赴成都、九寨沟和长春、大连等地旅行,参观了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基地,举办高尔夫球赛10场次,保龄球、网球、慢速垒球比赛各2次,参加以上活动的会员近1000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使会员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友谊,并有益于身体健康。
(二)沟通政府、服务会员,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1、本着“沟通政府、服务台商”的宗旨,两年来,协会公共关系委员会和相关委员会,先后组织会员企业与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深圳海关,宝安和龙岗政府举行了18场座谈会或联谊会,参加座谈的会员累计有1000多人次;针对涉及会员企业、社保、出入境、招工、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治安、用电紧张等问题进行了反映,引起了市、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去年7月,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台商座谈会,我会有20名会员参加,许宗衡市长、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