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石油策划书
来源:销售口才 发布时间:2018-12-25 点击:
中非石油策划书篇一
中非能源合作
中非能源合作:新时期的双赢之路
2012年2月21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公司与图洛石油公司(“图洛”)已完成此前签署的销售和购买协议(“协议”)的交割。根据协议,公司收购了图洛在乌干达1、2和3A勘探区各1/3的权益。交易总对价约为现金14.67亿美元。
自2011年4月三方传出共同投资约100亿美元于乌干达项目以来,最终在十个月后达成合作协议,比之前预测的时间晚了近半年。
2012年2月22日,乌干达图洛石油总裁,EllyKaruhangu在2012中国非洲投资与风险论坛上透露,图洛与中海油的合作谈判已经持续有两年时间。“我很荣幸地宣布,昨日我们与中国最大石油公司之一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我们将联手共享未来的繁荣。”
交易完成后,中海油将担任原3A区块中新Kanywataba勘探许可证及由原3A区块Kingfisher发现转为生产许可证的作业者。图洛和道达尔将分别担任2和1勘探区的作业者。
这并不是中国能源企业第一次走进非洲。来自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非洲开展招标活动的国家和推出的区块明显增多。2010年前10个月,共有8个非洲国家已举办
或计划举办招标活动,对外招标区块超过150个,招标活动集中在北非和西非地区。
中国能源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年初的苏丹人质事件,之前的突尼斯政变、南苏丹独立、索马里海盗事件等局部地区的政治动荡加剧了中国能源企业在非洲投资的风险。非洲部分资源国家也加大了对本国资源保护力度,提高了合资合作门槛,政府甚至直接干预重要资产交易,但这并不影响中国能源企业进入非洲的大好前景。{中非石油策划书}.
上周,记者采访了多位非洲问题专家,包括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中非工业合作论坛秘书长程志刚、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小峰、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他们普遍认为,中国能源企业投资机遇大于挑战,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的合作,应当着眼于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好关系,在合作模式上有所创新。
中非能源合作简介
非洲地区石油资源量410.6亿吨,占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8.1%;天然气资源量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6.3%。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5国的石油资源占非洲
的85%;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和尼日利亚的天然气资源量占非洲的73%。
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非洲投资不仅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成为中国能源战略不可缺少的板块。从中石化与中国国家海上石油公司联手收购安哥拉一个海上油田20%的权益,到中石油与
AnardarkoLiberiaCompany(美国)联合中标利比里亚一个石油勘探项目;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南非开建一座容量达100MW的太阳能工厂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肯尼亚西部新建一个20兆瓦的水电站;此外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尼日利亚参与数起包括翻修公路、修建学生宿舍在内的大规模项目等等,中国能源企业以购买、参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走进非洲”,着力形成中非双方合力共赢、持续发展的局面。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呈现哪些特点?
程志刚:中国与几乎95%的非洲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悠久的交往历史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相比其他国家,尤其美国、韩国最明显的优势。现在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日用品等方面,未来5—10年,中国企业要加强对非洲技术、信息的投资,比如物联网技术、比如三网融合技术,不可否认,将来谁能在非洲的信息技术领域获得优势谁就能在非洲的发展中获得优势。
贺文萍:和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具有一些优势。比较突出的是人力成本低,效率高,利润期望值较低,这些优势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现在大力提倡进入非洲的中国企业实行“本土化”,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所要实现的,就是要从以劳动成本取胜,到以质量、管理取胜,创造自己的盈利空间。{中非石油策划书}.
如何看待中国和非洲在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
贺文萍:现在,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知识产权转移的做法并不太多,非洲国家和企业更希望中国企业进行技术转移。
宋智晨:在互惠共赢的前提下,中国能源企业向非洲转让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目前,中国能源企业在非洲正面临越来越多指责,其中一点就是指责中国能源企业只关注开采非洲的资源,而没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如果中国企业能够适当地向非洲转让技术和知识产权,势必有利于减少这些指责。同时,非洲政府普遍欢迎外国企业推动当地技术的发展。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必然有利于在非洲的进一步发展。
张小峰:对于向非洲国家转移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问题,我认为没有那么简单。现在的大部分非洲国家,还不太愿意或者是不太有足够{中非石油策划书}.
资金去购买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所以,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应增强非洲国家的学习能力,帮助非洲国家培养成熟的技术型人才。
对非合作:中国企业需要进一步重视哪些问题?
张小峰:若要实现中非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应从如下方面进行考量和着手:
第一,无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企业角度而言,都应加强对非经济合作的整体战略规划,并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体系。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无序及恶性竞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国家形象,不利于双边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商务部虽然联手国内某些非洲研究机构制定了对非经贸合作的战略规划,但似乎并不足以指导中非经贸合作的具体操作。
第二,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非洲政治风险防范意识较差,这是北非政局动荡给中国企业上了教训深刻的一课。诚然,这也和中资金融机构,尤其是保险机构“走出去”严重滞后有较大关系。目前,国内保险机构走出去做得较好的只有中信保。与此同时,对政治风险担保门槛高、成本高也是制约企业投保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推进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金融机构“走入非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非石油策划书篇二
非洲石油
不是石油大国就是人口大国,希拉里选择性的访问可谓对非洲的全方位接触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璟贝发自北京 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上旬对加纳的访问还没有在当地“降温”,三周之后,国务卿希拉里的专机也抵达了非洲大陆。从8月5日开始,希拉里将陆续访问包括肯尼亚、南非、安哥拉,刚果(金)等在内的非洲7国,为期11天。这是希拉里就任国务卿以来时间最长的访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直言:“这显示了奥巴马当局将非洲置于美国外交策略的优先位置。”
到访路线有玄机
按照行程安排,希拉里会先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美国与非洲国家第八届《非洲增长与机遇法》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紧接着,在与肯尼亚及索马里临时政府领导人举行会谈后,她将前往其他6国访问。
“事实上,从访问路线来看,这7个国家都是被精心挑选的。”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德怀特·帕金斯教授向《国际先驱导报》一一细数,“美国向东直指最富裕的、具战略意义的肯尼亚;向南直击的在非洲核心地位的南非和发展最快的安哥拉;向西直指人口最多、美国重要石油供给国尼日利亚;中部直攻处非洲心脏地理位置的石油大国刚果。”
“再照顾号称‘美国的第51个州’的利比里亚和非洲最小国佛得角,以示美国对非洲各国无论大小一律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著名非洲问题专家刘乃亚补充道。
“不是石油大国就是人口大国,希拉里选择性的访问可谓对非洲进行全方位接触,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些国家对美国经济和能源的重要战略意义更加凸现。” 刘乃亚分析说。
美国对非洲“又拉又打”
长期以来,非洲特别是几内亚湾地区巨大的石油资源潜力和较高的勘探成功率,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觊觎的对象。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预测,到2015年美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超过从海湾国家进口的石油总和。
不过,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宗主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相比,美国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力稍逊一筹。而据此前美国国务院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约翰尼·卡森透露,希拉里之行的重要目的就是继续打“软实力”牌,加强美国和非洲民主政体的合作。她此次到访的非洲7国,正是美国眼中“较民主的政体”。
刘乃亚认为,美国目前对非洲的政策可以用“又拉又打”来形容:“一方面拉拢其认为的‘民主’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则通过此举向其他被认为是‘非民主’的国家敲响警钟——美国有可能对这些国家采取打压政策。”
而在希拉里前往非洲之前,不少美国媒体和分析人士也道出了这一点。路透社援引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布朗顿的话称,美国和非洲是在自说自话,“非洲渴望得到投资,美国却在那里说教,或称要助其发展”。
“所以,我们要问,希拉里能真正给非洲带来些什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弗雷泽说。
中非关系不受影响
与此同时,不少外媒也在揣测美国加强对非政策后,带给中非关系的影响。
“最近几年,非洲一直劲吹中国风。”《纽约时报》早前发表的评论《美国重拾非洲问题话语权》说,“当美国和欧洲忙于其他地区事务时,中国已悄然在非洲大展宏图。现在美国对非洲似乎刚从长期的休眠中醒来,将重新回到竞争中。”
路透社8月1日发表分析文章认为,中非外交和贸易关系不断加深,中国在当地的投资以矿产和石油为主,美国也希望在此分一杯羹。马来西亚《中国报》也称,奥巴马的真正的目的是跟中国“抢地盘”。
“这是一种冷战思维方式,并不反映我们的现状。”在上周四白宫对希拉里非洲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助理国务卿卡森对此坚决否认。卡森强调,希拉里访非是因为美国在那里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能源利益,是要促进美国的利益并加强双边关系,和其他国家在那里的利益无关,并非要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竞争。
但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孙哲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不管美国是否有此考虑,在客观上中美在非洲的确存在着利益竞争的态势。
“不过中非关系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刘乃亚表示,中国与非洲是不针对第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平等互利互信,交往深厚。“对于美国能向非洲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中国乐见其成,但希望美国可以说到做到,而不像之前那样‘口惠而实不至’。”刘乃亚说。
在大批资金涌入非洲油气领域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定位?中非合作的“安哥拉模式”能否持续?{中非石油策划书}.
文|本刊记者 范珊珊
目前,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油气资源越来越匮乏,但非洲却是个例外。2010年全球新增探明石油储量为80亿桶,其中70亿桶是来自非洲的几内亚湾。
2010年12月初,在由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组织的2010非洲能源矿产研讨会上,来自尼日利亚、尼日尔、刚果(金)的大使们不厌其烦地向中国企业介绍他们国家丰富的石油储量、相关的投资法规、优惠政策,他们表示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而就在之前的十多天,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南非、安哥拉和博茨瓦纳等三个南部非洲国家进行正式访问。在与驻安哥拉中资企业代表座谈中,习近平说,安哥拉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当之无愧的“非洲聚宝盆”。在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之后,安哥拉进入国家重建和发展新阶段,各项建设蒸蒸日上,中安合作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大有作为。
2010年上半年,非洲产油大国安哥拉向我国出口原油达2170万吨,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进口原油最大供应国。的确,在中国石油[11.03 -1.34% 股吧]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的情况下,这个结束内战不久的国家,成为了中国能源公司寻求原油的新大陆[16.23 -3.28% 股吧]。
而在非洲,除了安哥拉和非洲其它几个老牌的大产油国外,一些新发现油气的国家也在蠢蠢欲动。非洲在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除了那些已经被西方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占领的黑金之地,中国的石油公司还有哪些机会?如何才能从和西方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的竞技场
资金正在疯狂地涌入非洲!
近年来,国际油价上涨,号称“世界油库”的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西方国家纷纷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非洲。非洲是全球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油气风险勘探主要依靠外国公司,目前有400多家外国公司在非洲持有勘探合同区块面积,外国公司持有的勘探区块面积占非洲合同区块面积的近80%。
对非洲的新一轮争夺又在上演,这片大陆不再仅仅是美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大国进行战略和地缘政治角逐的生死竞技场,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巴西等新兴国家正在加入竞争的行列,越南也开始进入非洲市场。{中非石油策划书}.
据报道,2010年12月份,印度向非洲大陆派遣了两个高级代表团,石油部长迪奥拉率领一个由能源高管组成的代表团访问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和乌干达。印度与尼日利亚签署价值达3.59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与安哥拉签署联合开采和冶炼工程协议,这被看作是将来签署更大协议的前奏。
而在苏丹石油市场上,活跃着35家国外石油大公司。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GNPOC)负责1/2/4区的勘探开发及铺设苏丹境内的主要石油管道;3/7区由苏丹PDOC负责;6区由中石油(CN-PC)独资开发,苏丹国家石油公司(Sudapet)享有5%的股份。
在尼日利亚,与壳牌等公司在此地长达半个世纪的石油开采历程相比,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合作其实是刚刚起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汪巍说,在尼日利亚,好的区块大部分都是欧美石油公司控制着的。中国石油公司比西方石油公司晚进入几十年,目前主要进行的是一些勘探条件艰苦、油产量不会大幅增长的边际油田的开发。
我国石油企业进军非洲由来已久,但在非洲最重要的油气产区——西非几内亚湾斩获甚少,更没有获得代表该区域未来油气勘探潜力的深海油田开采权。对于中国油企来说,必须寻找新的机会。2007年左右,加纳发现了大量海洋石油油藏,储量不断扩大,汪巍认为这是中国油企的机会,中海油近日在加纳Jubilee油田的股权争夺战也表明了中国油企在非洲投资的新一轮布局。
据刚果(金)一等秘书安卡库奇•米隆高介绍,刚果(金)的石油主要分布在下刚果省的沿海部分,当前的产量预计为16360桶/天,在东部和中部已探明储量估计为180亿桶。
“中资企业除了深化与五大产油国合作外,可进一步拓展在乍得、赤道几内亚、加纳、刚果(金)这些新型产油国的商机。东非海岸的乌干达,虽然地质复杂,国家动荡,但是丰富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资源正吸引着一批勘探者。”汪巍说。
到目前为止,非洲共有20个产油国,其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利比亚5国产量约占非洲石油产量的85%。非洲现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980亿桶,占世界已经探明储量的8%。
安哥拉模式
尽管非洲油气资源丰富,但各大国际石油公司在这片土地上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 尼日尔河从西北流向东南,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附近转向,向南直奔几内亚湾而去。在这块涌动着黑色财富的丰腴之地,石油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壳牌、埃克森美孚早已在此站稳了脚跟。然而,他们的进程并不顺利,石油管道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监管,甚至
缺少维护,石油泄漏事故几乎每周都会发生,紧张的劳资关系、本地反政府武装力量的袭击已经让石油巨头们有点焦头烂额。国际石油巨头在这片热土上的劣势正在逐渐显现,中国似乎有了更好的机会。
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刚从非洲回来,他告诉《能源》记者,“非洲国家大多缺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非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中国政府去非洲做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资金的援助和人员的培训,使得中国油企更容易获得非洲国家以及能源部门的支持。”
安哥拉内战期间,西方援助国纷纷撤离,中国积极进入。西方对安哥拉援助附加了很多条件,中国给安哥拉提供了两期共40亿美元贷款,在其没有抵押品和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约定用未来开采出来的石油偿付,帮助安哥拉战后重建。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告诉记者此模式也被称为 “安哥拉模式”,中国政府的能源外交为中国企业加分甚多。
针对安哥拉油气下游产业加工、生产能力弱等特点,中国还要帮助安哥拉投资兴建炼厂,发展原油下游产业,尤其是加强炼油业的技术、人才、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和安哥拉一样,非洲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很难想象,在尼日利亚有一半民众用不上电。尼日利亚大使阿米努•巴希尔•瓦利在2010非洲能源矿产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政府基础设施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有足够的电力供应,从而确保尼日利亚到2020年的时候,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不但如此,尼日利亚作为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会遭遇油荒,落后的炼油设备和输油管道让这个石油大国深受“石油的诅咒”,西方石油公司多年在上游勘探,忽略下游,导致其石油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非洲国家对于石油开发的下游设施需求是如此迫切。据程志刚介绍,阿尔及利亚近来两度修改石油法,实行开放炼化、运输、贮藏、配售等下游油气领域的政策。为鼓励外商在尼日利亚兴建炼油厂,尼日利亚出台三项优惠措施,包括:外国投资者可从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获得炼油所需的所有原油;可享受与尼日利亚国内炼油厂同样价格的原油;可自由撤回资本。
“现在,一些非洲国家对石油采取‘捆绑式’招标的形式,政府要求投标上游的国外石油公司必须承担下游一定的项目。比如,尼日利亚政府充分利用新一轮石油区块勘探开采权竞标的机会来推动炼油工业的升级换代,规定参加一些区块招标的公司应具有投资下游且投资额不小于20亿美元的意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西方石油公司不愿意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为我国油企进入非洲石油市场提供机遇。”汪巍告诉《能源》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