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渠王经典语录
来源:励志语录 发布时间:2018-12-15 点击:
义渠王经典语录篇一
秦灭义渠设北地
秦灭义渠设北地
义渠,就是义渠戎国。提到义渠戎国,必然要说到火葬。
据《墨子·节葬下》记载:“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然后成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之道哉?此所谓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把这段话译为白话文,即是:在秦国的西部有一个名叫仪渠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人们死去了亲属,就收拾柴薪将尸体焚烧掉。在焚烧的过程中,如果烟火向上窜升,那么就认为死者的灵魂登上了天界,他们的子孙被人们视为孝子而加以尊敬。火葬,在这个国家作为一项政令来推行,在民间作为一种风俗普遍实行。他们一直是这样做,做的过程中也不分贵贱。有人问:把自己亲人的尸体用火烧掉的行为,难道是仁义的做法吗?答复是肯定的。火烧亲属的尸体,是这里的风俗习惯,这里的人们认为是仁义之举。
这是我国关于火葬的最早记载。仪渠,又可写做义渠,是氐羌的一支。立国于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地点在今庆阳一带。 《括地志》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及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周先公刘,不宙居之,古西戎也。”
庆城很早就是古代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福地。周族南迁后,这里居住有鬼方、羌人、戎人等部落,其中戎人部落繁多,部族庞大,大致有义渠戎、大原戎、昆戎、彭戎、犬戎、郁郅戎等。他们在广阔的北方草原上,逐水草而居,过着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在诸多戎族部落中,义渠戎最为强大,它不断向周围戎族部落和其他部族发动战争,先后灭掉彭卢、大原、郁郅等戎国,势力大振。到春秋末期,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义渠戎称王,建立了雄居陕甘高原的最有实力的义渠方国,国都即今庆城(众说不一,有待考证)。之后一段时期,其国力不断充实,疆域不断扩大,在南至泾水,北到河套,西接崆峒,东至桥山的广大区域内,筑城数百,割据自守,与强盛的虎狼之秦抗衡了数百年。
公元前770年刚刚立国的秦国为了扩充势力,就把它的视野对准了西戎,但秦襄公几次伐戎都失败了。到秦武公时,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势力迅速扩展,先后征服、吞并了绵诸、邶戎、冀戎、翟和貘等戎族。在周贞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秦与韩、魏剪灭诸戎,中国无寇患,惟余义渠种。” (见《史记》)为何独留义渠种呢?因为义渠比其他戎国强盛,一时难以灭掉。秦惠文王三年(公元前335年),义渠曾在洛地将秦军打败。公元前331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带兵前往平定(《史记·六国年表》)。后四年,义渠王向秦屈服称臣(《史记·秦本纪》)。公元前320年秦伐义渠,攻取郁郅(今甘肃庆阳东,《后汉书·西羌传》)。当时义渠虽然已筑有城邑,但仍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秦国对付义渠的策略,就是公孙衍对义渠君所说的:“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获君之国;中国为有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 (《战国策·秦策二》)就是说,秦没有外来威胁时,就对义渠采取烧荒和掠夺财物的办法;秦有外来威胁时,就送重礼给义渠君加以拉拢。公元前318年东方五国合纵攻秦,秦为了拉拢义渠,送给义渠君“文绣千匹,好女百人”。义渠君想到公孙衍对他讲的话,就乘机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战国策·秦策二》)。后四年,秦就大举向义渠进攻,取得了徒泾(在河西郡)等25个城(《史记·秦本纪》《后汉书·西羌传》),从此秦在西北地区的势力有了很大扩展。 (杨宽《战国史》)
绵延不断的战事,并没有剪除秦国的心腹大患,这不能不说明义渠国的强悍;《史记·匈奴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宜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又称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北),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是说周赧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秦国由宣太后出面,在甘泉宫设宴,招待义渠国王。义渠国王毫无戒备,贸然去赴宴。在饮宴之中,伏兵起;杀义渠王。秦国密杀义渠王之后,乘义渠国中无备,立即派兵攻伐义渠国。义渠国中既无人主事又无必要的准备,很快被秦国灭掉了,义渠戎国疆域归人秦国的版图之中。不久,秦始皇嬴政攻灭六国,统一了全中国,将全国划分36个郡。在义渠戎国的旧地,设北地郡;在北地郡之下,又设立义渠县,统管义渠戎国的旧地。
北地郡,既是义渠戎国的旧地,又是防守北部匈奴和屏障国都咸阳的重地,秦始皇十分重视。“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在他巡视了北地郡之后的五年,即三十二年,由公子扶苏监军,派大将蒙恬将兵30万众,北逐戎狄还驻庆阳,监修长城和驰道。现在,庆阳还留有秦长城和秦驰道的遗址。三十七年二月,秦始皇携少子胡亥出游,崩于半路中。胡亥与中军府令赵高、丞相李斯密谋,伪造秦始皇生前书信,赐公子扶苏与蒙恬死。扶苏仁孝,不辨书信真伪自杀;蒙恬不服,进行上诉,不准,蒙恬被杀于阳周县,即现今庆阳市的正宁县罗川。胡女即位,不到两年,便被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所攻灭。
义渠由一个戎人部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方国,最后被强秦吞并,前后绵延五百多年的时间,尤其在与中原王朝的长期并存中,既有政治文化的交流,又有民族精神的碰撞;对庆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在所有能看到的汉文史籍中,对它的记载却少得可怜,而近人的一些考证又众说纷纭,甚至对其国都所在地都无法确定。其治国理政的史料,我们只能从史书上关于“春秋五霸”之千的秦穆公和义渠国使臣由余的一段对话中,见其端倪。义渠王派由余出使于秦,秦穆公向由余问及戎闰治国之道。由余说:戎夷治国,“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政。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这些虽属外交辞令,其中不乏诡辩之道和褒誉之色,但至少可以说明义渠虽属戎国,仍是讲求以德取信于民的。由此可见周人造风对其治国理政的重要影响,这或许就是它能绵延五百多年的原因所在。从社会性质看,义渠戎国属军事民主制向国家形态过渡阶段,其内部保留着浓厚的宗法氏族制度和部落组织制度。所以,由余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国王的主要职责只是主持祭祀和军事。
“千古兴废事,滚滚东逝水”,两千多年前的义渠戎国和北地郡早已不复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已灰飞烟灭,流传下采的仅是火葬制度。火葬,以其卫生、省钱、省事、省地、省木材而为国家所提倡,成为土葬、火葬、水葬、野葬、天葬五种埋葬之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最为普遍的丧葬方式。
义渠王经典语录篇二
宣太后——不羁的烈马
宣太后——不羁的烈马
这个女人简直可谓不羁的烈马!她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宣太后。
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 。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之久,而且大大发展了国力,‚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 芈姓乃楚国的国姓。可想而知,她是当时楚王的姐妹之一。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位芈八子在老公秦惠文王在世的时候,地位并不高,也谈不上多么得宠。至于她连生下三个儿子,那也很有可能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她确实还是比较得老公喜欢的(以她的性格,这种可能更大),所以招得惠文王嫡妻秦惠文后醋劲大发,千方百计要收拾芈八子,以至于老公一死,秦惠文后就和继位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宝贝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眼看这母子俩的人生将要黯淡收场,事情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前途一片光明。
关键问题出在继位的秦武王身上。他是一个草包,非常鲁莽,几乎没有为王的素质。堂堂的一国之君,干什么不好,偏偏喜欢跟人比力气大。当然,秦人尚武,但是这位秦武王未免太过于发扬光大了,不但每天亲近力士莽夫,把他们一个个地封成大官,而且还要他们较劲。任鄙、乌获和孟说等人皆因力大而得高官厚禄。秦武王在位不过四年即与孟说(力士)举鼎绝膑而死。秦武王无子,国人迎为质于燕的芈八子之子稷(则)而立之,是为秦昭王(一作秦昭襄王)。芈八子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号)。秦昭王年少,宣太后主政,以楚人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以樗里疾为相,控制了秦国军政大权。魏冉的将军之职,为秦臵将军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不过,这时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秦武王诸弟争立,武王母(惠文后)、武王后及大臣拥立公子壮(武王弟)即位,称‚季君‛,与宣太后、魏冉对抗,内乱三年不止。秦昭王二年 (公元前三零五年),宣太后、魏冉尽诛公子壮、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魏女)回魏,‚季君之乱‛遂平。宣太后封同父弟戎为华阳君,封子显为高陵君、悝为泾阳君,形成党亲专政的格局,威震天下。秦国原来重用客卿制的传统被打破,这也是宣太后独具胆识之处,以其强有力的政治手腕,维护了国家统治的稳定。
历史记载了宣太后的政绩,同样也记载了她的风流韵事——{义渠王经典语录}.
据《类聚》记载,魏冉被封侯于穰这个地方,所以称穰侯。穰侯举荐白起担任将军,为秦国打败了韩、魏、楚三国,攻取了魏国在黄河南边的属地,获得大大小小共六十余座城市。穰侯因此而专权独断,出入宫庭,与宣太后幽会。魏冉权倾一时,飞扬拔扈,以致国人只知道有穰侯,而不知道有秦王。由此可见,所谓的爱情具有自私和利他的双重品质。
不过,宣太后找情人很有原则:利国利家利己利民。她看前来朝贡义渠王年轻力壮,桀骜不驯,竟把色迷迷的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秦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就已归附秦国,但因继位的秦昭王年幼无能,义渠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秦国,甚至明目张胆地侵扰边民,蚕食边土。出于无奈,宣太后宽衣解带,主动献媚。义渠王毫不客气地翻身上马,屁颠屁颠地耀武扬威,以为霸占她的阴道就能霸占秦国。宣太后心知肚明,日夜下套义渠王。只要义渠王稍微心不在焉,宣太后就红杏出墙,招蜂惹蝶,令其心无旁骛。不料,宣太后奉承义渠王三十年,直到秦国势力已经强大,直到义渠王无精打采,然后就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杀掉已经被她浪费的义渠王,并切立刻派兵灭掉了戎狄。据说,和义渠王一同死掉的还有她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参见《汉书〃匈奴传》)因此,秦昭王从不干涉宣太后找情人,宣太后就像脱缰的烈马随心所欲地寻欢作乐。
宣太后最让世人瞠目的,并不是她杀情夫夺地盘的事情,而是她论政风格之自由奔放的程度。楚国不顾国际法,悍然出兵,进攻韩国雍氏,围城五个多月,韩国派遣尚靳出使秦国,希望秦国组建自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崤山,打击楚国侵略者。秦宣太后亲切地接见了尚靳。会谈中,尚靳表示:‚秦韩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楚帝国主义,进攻韩国的目的,是为了颠覆新兴的秦国,为了瓦解我刚刚诞生的封建主义阵营。秦国不能坐视不管。‛宣太后对尚靳的发言表示赞赏,同时表示,秦国的国策部门,将会郑重考虑韩国的意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宣太后在发言的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想当年,先王搞我的时候,他把大腿压我身上,我就累得不行;他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时,我却不觉得沉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比较舒服。秦国出于人权考虑,也会帮助韩国抗击楚国这个邪恶轴心,但我国目前景气不好,兵不足,粮不多,解救韩国的军费开支,很成问题。如果我国全力以赴,每一支箭,就是几十两银子,打仗,就是拼经济。请转达贵国国王,出兵是可以的,但至少,先要给点什么,让我国舒服舒服。‛宣太后同时通过尚靳向韩国国王表达了亲切的问候,并邀请韩国国王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访问秦国(参见《左传〃僖公五年》)。两千年后,清朝大文豪王士桢批点宣太后:‚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池北偶谈》)其实,秦国那时也被视作蛮族之邦,根本没有中原文明的种种计较,又因为这样的一种不计较,负累少,才能吞了六国,车同轨、书同文,顺利实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统一。
宣太后曾有过许多的情夫,而最后一位也是最出名的是一位名叫魏丑夫的大臣。她喜爱魏丑夫,常常以共商国事为幌子,宣其入宫,以尽鱼水之欢。宣太后病重将死时传出命令:‚为我下葬时,一定要魏丑夫殉葬。‛魏丑夫闻讯十分恐惧。大臣庸芮帮助魏丑夫向宣太后进言:‚人死了以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回答:‚没有知觉了。‛庸芮进一步说:‚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秦惠文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怒火已经积得够多的了,太后您去了阴间,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做爱?万一让先大王发现了这个小白脸,岂不是更要惹出大麻烦来?先大王可更是要大打出手啦!‛宣太后一想,确有道理,于是应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 (参见《战国策〃秦策》)这才打消了把魏丑夫带去黄泉的主意,转而考虑自己身后的安全问题。
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六五年)十月,宣太后终于去秦惠文王了。至于秦惠文王是不是为宣太后给他戴了四十几年的绿帽子而大打出手,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即使他有这个心,恐怕也斗不过曾经沧海的芈八子了。宣太后下葬在芷阳。据说,秦昭王孝心可嘉,竟然造了大批兵马俑陪葬宣太后——秦昭王是不是考虑到父王可能要跟母后吵架,特意给她安排的帮手?有这一批‚兵马‛帮衬着,秦惠文王定然鞭长莫及这不羁的烈马了。
宣太后芈八子
战国时人。秦昭襄王生母。楚国贵族,芈姓,惠王妃,称芈八子(八子是妃的一个等级)。秦武王举鼎折骨而死,无子,诸弟争立。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拥兵支持姐姐的儿子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为王,即秦昭襄王。昭王年十九即位,她掌权,号宣太后,以魏冉为相邦,封穰侯(穰在今河南邓县),专朝政。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封一子王子悝为高陵君,后又封于邓(今河南孟县西);另一个亲儿子公子芾,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合称‚四贵‛,富于王室。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用范雎为相,她失势,次年十月去世,埋葬在芷阳郦山。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武王四年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宣太后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三年,王冠。四十二年
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雎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雎。范雎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史记卷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战国策秦策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章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死],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义渠王经典语录}.
战国策秦策三〃五国罢成皋章
五国罢成睾,秦王欲为成阳君求相韩、魏,韩、魏弗听。秦太后为魏冉谓秦王曰:‚成阳君以王之故,穷而居于齐,今王见其达收之,亦能翕其心乎?‛王曰:‚未也。‛太后曰:‚穷而不收,达而报之,恐不为王用;且收成阳君,失韩、魏之道也。‛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章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会]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
范雎曰:‚……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秦王跽曰:‚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曰臣居山东章
范雎曰:‚……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高陵],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处不报,泾阳、华阳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义渠王经典语录}.
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已。‛
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
战国策秦策三〃应侯谓昭王章
今秦国,华阳用之,穰侯用之,太后用之,王亦用之。……今太后使者分裂诸侯,而符布天下,操大国之势,强征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竟内之利,分移华阳。
战国策魏策一〃秦败东周章
王不若与窦屡关内侯,而令赵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扬言曰:‚闻周、魏令窦屡以割魏于奉阳君,而听秦矣。‛夫周君、窦屡、奉阳君之与穰侯,贸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窦屡也;制割者,奉阳君也。太后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败之,必以少割请合于王,而和于东周与魏也。
战国策魏策三〃魏将与秦攻韩章
魏将与秦攻韩,朱己谓魏王曰:‚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同知也,非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其亲戚兄弟若此,而又况于仇雠之敌国也。‛
战国策魏策四〃芮宋欲绝秦赵之交章
芮宋欲绝秦、赵之交,故令魏氏收秦太后之养地秦王于秦。
芮宋谓秦王曰:‚魏委国于王,而王不受,故委国于赵也。李郝谓臣曰:‘子言无秦,而养秦太后以地,是欺我也。’故敝邑收之。‛秦王怒,遂绝赵也。
战国策韩策二〃楚围雍氏五月章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肴。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肴。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支]也;尽臵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战国策燕策二〃秦召燕王章
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则(则为秦昭王的名)兼欺舅与母。适燕者曰:‘以胶东。’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鄳隘。’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义渠王经典语录篇三
秦昭王灭义渠与秦统一的关系
秦昭王灭义渠与秦统一的关系
战国时期,义渠是秦国西北边境最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秦与义渠战和百年,仍只能以蚕食策略,逐渐削弱其势力。这威胁到秦后方的稳定,阻碍了统一中原战略的实施。到昭王时代,秦国强盛,民族融合加强。秦昭王与宣太后亲自设计刺杀了义渠王,最终出兵灭掉了义渠。这一重大军事举措,使得秦占领了义渠的领地,并对其进行开发,获取了经济利益。秦国建立起了完整的西北防卫体系,实现了稳定。这不仅是秦统一西北的关键一步,更为东进统一全中国提供了条件。
秦与义渠的百年战合,体现了民族融合趋势下中华民族一体化的进程
秦国地处西陲,常与周边少数民族争战,义渠正是秦统一西北、划定边界必须收服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国家。
义渠历史悠久,《今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泾阳出土青铜器上的义渠国族徽更可佐证其至少在殷末已建国的历史。《逸周书·史记解》云:“昔者义渠氏有两子,异母,皆重。君疾,大臣分党而争,义渠以亡。”《王会解》又载周成王时,“正北方义渠以兹白,兹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虽然《逸周书》中有战国人编撰的内容,但基本反映了义渠归附西周与纳贡的情况。此后周穆王伐犬戎,“迁戎于太原”,太原即固原、平凉一带,周即以此备边,“荒服不至”,未再见义渠与西周往来的记载。周衰,犬戎等趁虚而入,义渠也随之东进,在渭北不断发展,开始了与秦的百年战和。
秦秉持着“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的宗旨不断征伐周边少数民族。春秋时,“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故自陇以西有緜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公元前461年,秦灭大荔,赵灭代戎。韩、魏灭伊洛、阴戎,“其遗脱者皆逃走,西越汧陇。自是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义渠此时势力极强,其活动区东到洛河东岸魏长城外,北达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包括鄂托克旗及鄂托克旗前旗诸地,西到贺兰山以东,六盘山、陇山以东一带,南与秦相邻于泾河上游止于旬邑、彬县,其以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4省交界广大区域为活动范围并筑城自守,抗衡中原诸侯国。义渠的强大无疑成为秦西北大患。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虏其王”,但到公元前430年,“义渠来伐,至渭南”,深入到了秦国中心区。秦与义渠多在洛水流域交战,但此时秦在与义渠交战中仍处下风,直至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331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公元前327年,义渠称臣,但仍有强大实力。
义渠势力强大,只因内乱才臣服于秦,后又反叛,秦只能蚕食其国。最终,秦昭王在甘泉宫诈杀义渠王,并伐其残部,完全占有了义渠泾北之地。横跨4省的义渠国灭亡了,秦将西北边界推至了内蒙古、甘肃一线,直接与匈奴相对。昭王在此筑长城备边,闭合疆域而成“四塞之国”: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义渠王经典语录}.
义渠被灭正表明昭王统治下的秦国具备强大实力,加之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统一已成必然之势。
昭王统治下的秦国实力日强,为灭义渠创造了条件。如昭王平定巴蜀,保证了秦国军需供应和战略计划实行;昭王在灭义渠前夺取了许多重要城市,如宛(今河南南阳)是著名的冶铁和商业中心,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北)是中原水陆交通中心,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以盐业著名。秦昭王夺取这些地区正为消灭义渠,乃至东进奠定了经济基础。
秦昭王灭义渠还体现了民族融合趋势下中华民族一体化的进程。义渠在与中原文明接触中受到熏陶,战国初即筑城自守,现今遗留的古义渠城址范围大,地势险,文化层堆积很厚,这正是其打破游牧常规,采取长期定居生活方式的反映。不仅如此,在西起甘肃永登、南至宁南、北达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广大区域中,自发产生的青铜文化,即义渠与秦长久接触和交往所创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当成熟,既有游牧民风,又有与关中完全相同的秦文化遗存。义渠国君则早就和中原诸侯相似,参与朝会了。《西羌传》载:“及平王之末,泾北有义渠之戎„„间在中国,与诸夏盟会”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秦昭王时义渠王便“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昭王母子用计牵制义渠,确保后方稳定的同时,与其建立了血缘关系,两国有了进一步的交融,也正因此义渠甘心臣服于秦而放松了警惕。义渠被灭后,残部西迁到居延等地继续生活,大部分的义渠人留在原地与汉族融合在一起。秦律对少数民族上层的拉拢有明文规定,这更为实现共同统治构建了法制平台。《法律答问》云:“可(何)谓赎鬼薪鋈足?可(何)谓赎宫?臣邦真戎君长,爵当上造以上,有罪当赎者,其为群盗,令赎鬼薪鋈足,其有府(腐)罪,赎宫。”即当判处鬼薪鋈足的人如果是少数民族首领,应许赎免。又:“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赎。”即犯了耐罪以上的也可赎。可见秦的少数民族政策是优待首领、团结统治者的。不仅如此,秦还推出变羌遗为华裔的政策。《法律答问》载:“可(何)谓真?臣邦父母产子及产地邦而是谓‘真’。可(何)谓‘夏子’?臣邦父、秦母谓殹(也)”。“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可(何)谓‘夏’?欲去秦属是谓‘夏’。”核心内容就是只要父母一方为秦人,其子女就是秦人。秦采取了积极的融合政策,推进了与义渠的交融,使义渠在秦的控制下融入了华夏民族中。
秦灭义渠为其经济注入了新营养,为秦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秦昭王灭义渠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其对统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与军事两方面。
经济上促进了国力发展。秦对义渠土地进行开垦,加上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首先,秦进一步扩大了义渠原有农耕区。陕西彬县、旬邑地区被设为畿辅,已完全成为农业区。而庆阳宁县的义渠都城,地属古雍州,乃西周的豳国之地。义渠正以古豳国为中心进行一定的农业生产,其考古遗存中就有铁制农具被发现。《毛诗·豳风》中描述了当地农业状况:“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一派兴旺景象。其次,是对草原的
开垦。秦设北地郡也意在开发其为耕地。泾水上游大片草原可农可牧,土壤肥沃,利于提高产量。这片草场原为义渠人放牧而用,土壤受侵蚀少,秦占此地后,大量拓耕,造成水土流失,使泾水泥沙大增。郑国渠和白渠正利用泾水淤泥为肥料改良盐碱地土质,促进了农业生产。秦开发义渠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但仍能变害为利,可见农耕文明的先进。
秦获得了义渠国内大片林地牧场,更多林牧业资源为其所用。秦灭义渠后近乎拥有了整个黄土高原。古代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比今天优越。《毛诗·秦风》是春秋时作品,文曰“有条有梅”。大量花粉与古环境研究结果都表明陕北川地、宁南丘陵地区及泾河河谷有大片森林分布。子午岭被秦开发成了伐木区,以满足拓耕、定居及各工程的需要。
秦掠义渠人为奴获得了更多劳力。秦自变法后虽以军功入仕、升迁,但在伐义渠过程中却未见屠杀记录。且《秦律》明文规定:“寇降,以为隶臣”,即迫使降兵为奴。秦灭义渠后设郡、县、道,掠夺义渠人为奴。《周礼·司隶》掌五隶之法就是用少数民族为奴,而《秦律·属邦》也有“道官相输隶臣妾”,即道级官要向秦中央输送奴隶的条文。按律道官也要掠夺当地义渠人为奴,甚至奴隶子女也要继续为奴,称“奴产子”。从《秦律》中还可看出官奴要从事耕作、纺织、筑城、饲养等各种生产劳动。此外,隶臣妾可做工匠头目,“城旦司寇不足以将令隶臣妾将”。总之,秦对新占地区进行开垦、修长城等,无疑用到了这些人。义渠人成为强制劳力为秦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秦灭义渠掌控了北边交通要道,扫除了贸易障碍,扩大了经贸范围,秦还有在新占地区推行其铸币的传统,这将西北地区也纳入秦商品经济体系之中,成为秦构建完整经贸圈的纽带。秦灭义渠获得的各种资源,为其经济注入了新营养,为统一提供了部分物质基础。
纳义渠于郡县制下,稳固西北,倾力东进
军政实力增强利于秦倾力东进。秦纳义渠于郡县体制下,对其实现了完全的控制,稳固了西北。此前,义渠臣服于秦,却军政独立。秦对义渠的政策是:中国无事秦,则烧焫获其国,有事于秦,则使重币事之。五国伐秦时,义渠王受公孙衍挑拨拒收秦贿,直攻入李伯,使秦后方不稳,阻碍了东线作战。因此秦夺得义渠后即划入郡县中加强控制。姚鼐《郡县考》曰:“郡之称,盖始于秦、晋,以其所得戎翟地远,使守之,为戎翟见居长,故名曰郡。”秦灭义渠,在其中心区设北地郡,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统治制度,免除了后顾之忧。
义渠是半农半牧民族,考古发掘随葬品中马具数量众多,其养马用马程度可想而知。秦灭义渠后保留了其游牧方式。秦始皇时,边郡就有牧师苑。昭王发展西北牧业,正为大规模马场落成奠定了基础。《秦律》对养马有众多规定,如“蓦马(上等马)五尺八寸以上。„„先赋蓦马,马备,乃粼从军者,到军课之”,可见秦国对马及骑兵的重视。而且车骑是战国时期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马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
秦灭义渠后势力直达鄂尔多斯,与匈奴相接。昭王“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秦靠这道屏障将西北边境紧紧圈住,与郡县制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卫机制,稳固了后方,为东进奠定了政治基础。
修筑长城也保护了域内交通线。除萧关要道,秦还控制了子午岭两侧著名的延川道和马莲河道。这本是义渠南下主道,秦灭义渠后完全掌控了子午岭河谷交通网,为筑城戒边提供了运输保障。秦也因此加强了与上郡的联系,使北地与上郡互助,巩固了河西要塞,作为东进前沿对赵国形成了更强有力的军事威慑。
秦采用了蚕食与诈杀义渠王的特殊手段,历时百年,终在昭王时代灭掉了义渠,这体现了昭王统治下秦国的强大实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融合的趋势,这说明中国统一之始就是多民族融合的过程。秦灭义渠也得到了更多经济、军事利益,秦由此构建起完整的防卫体系,稳固了后方,这都为东进奠定了基础。
秦全力东进后,开拓了统一战争新局面,通过吞韩、魏,灭楚平赵,伐燕攻齐,逐步完成了统一大业。
义渠王经典语录篇四
历史上真实的芈八子
历史上真实的芈八子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李凯
摘要
秦宣太后不愧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以太后身份执掌朝纲,灭了秦人眼中钉义渠,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秦人本来就崇尚武功,说开疆拓土最盛之时,就是秦宣太后与秦昭襄王主持国政的三四十年,应非虚语。
谭嗣同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秦朝给中国留下了太多东西,似乎我们想到“秦制”就想到了秦始皇。其实,秦制是秦始皇的祖先们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其中秦始皇曾祖父的妈妈秦宣太后就开创了“太后临朝”这个制度,2015年11月30日开播的《芈月传》里,孙俪饰演的秦宣太后芈月把这段历史给演绎了,演绎得相杀相爱,演绎出爱恨情仇。
在历史上,说到秦国发迹史,宣太后绝对是绕不过的人物,她手腕强硬,作风放浪,留下许多段子,令后人瞠目结舌,史家大加挞伐。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的现象,甚至“太后”一词自她开始,这可能说得过于绝对。但是,秦宣太后不愧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以太后身份执掌朝纲,灭了秦人眼中钉义渠,养精蓄锐,积蓄力量。秦人本来就崇尚武功,说开疆拓土最盛之时,就是秦宣太后与秦昭襄王主持国政的三四十年,应非虚语。《史记》说她在位30多年“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秦人压倒六强,雄武有力。
党羽遍布控制朝廷
说起这位秦宣太后,竟然是生年不详,姓芈,又称芈八子。芈姓是楚人之姓,她是秦惠文王驷的妾,秦昭襄王稷的生母。秦惠文王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君主,病故于公元前311年,原本传位于惠文王后之子武王荡,芈八子自然得退出历史舞台。但是,4年之后,秦武王因为逞能,和力士孟说举鼎为戏,胫骨折断,伤势过重,一命呜呼。武王无子,他诸多子弟争夺君位。芈八子的亲生儿子公子稷在燕国当人质,她看准时机,在同母异父弟弟魏冉的帮助下,将公子稷召回,立为国君,也就是秦昭襄王,芈八子即秦宣太后。《史记·穰侯列传》载,昭王即位,以魏冉为将军戍守咸阳。魏冉平定了公子壮等势力的叛乱,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
昭王那些兄弟中意欲谋逆的一概诛杀,魏冉的威名震动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冉)为政。”历史进入到宣太后和魏冉擅权的时代。
太后主政,在中国古代史上,这是很早的记载。女人走上政坛,如何应对政治上的腥风血雨,是很棘手的问题。除了手腕之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亲属。由于秦宣太后自己出身于楚,和楚国联姻势在必行。在这一时期,秦楚的关系一度密切,甚至经楚怀王推荐,秦宣太后任命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相。同时为相,且掌控兵权的,是自己异父弟弟、有拥立昭王有功的魏冉,被封为穰侯,封穰(今河南邓州),后又增封地陶邑(今山东定陶)。至于秦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封华阳君(今陕西高陵),后改封新城君(今河南密县)。除秦昭襄王外,秦宣太后对另外两个亲生儿子更要依仗,公子市封为泾阳君(今陕西泾阳),后改封地宛(今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今西安高陵)。秦宣太后的羽翼势力,遍布朝野,成为太后主政的班底,也是秦昭襄王亲政的掣肘因素。
勾引敌国君主 差点殉葬男宠
秦宣太后情人有多少,史书阙如。但从《战国策》等文献可见,秦宣太后风流成性,毫无母仪天下的检点,不仅为了寻求刺激,甚至把情爱当作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战国策》由于带有不少战国纵横家出于游说目的的夸大、虚构成分,屡屡受学者质疑。但是秦国地处西北,与戎狄杂处,文化习俗多受戎狄侵染,就这个角度看,《战国策》等文献反映的故事应并非空穴来风。秦人本来就对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淡漠,加上复杂的社会环境,其文化面貌势必要与中原产生很大差别。
秦宣太后诱灭义渠就是其作风放浪的典型例子。义渠古族在周代活跃西北,勇武雄健,所向披靡,以战死为吉,以病卒为凶。《后汉书·西羌传》载,秦惠文王时,义渠国内乱,秦人助其定乱,义渠王也曾向秦称臣。但好景不长,战事又起。秦惠文王对义渠予以严厉打击,但义渠势力尚存。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立,秦宣太后摄政。她改弦更张,不再征讨义渠,而采用阴柔的态度,对顽敌拉拢、腐蚀,将秦人的势力进行渗透,以削弱义渠王的雄心壮志。她主动色诱义渠王,邀之于甘泉宫,待之优厚,两人长期同居,并且生有二子,这样义渠王完全丧失了对秦人的警惕。30多年后(公元前272年),秦宣太后突发制人,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攻义渠,义渠人在温柔乡中猝不及防,其土并入秦,秦人在义渠故地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由秦王直接管辖。义渠族汉化,融入华夏族。马非百先生在《秦集史》中认为,秦宣太后以太后之尊,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设
计除之,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其功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的确,秦宣太后为了秦国利益,不惜以美色为饵,阳奉阴违,笑里藏刀,经营谋划30余年,一朝成功。这样的事件在典籍中极其罕见,其心机胆识令后人惊叹。但也就是在男女之防、贞操观念不森严的战国,地处西北、与戎族接壤的秦地,这样的惊人政治谋划才能得以实施。 秦宣太后和情夫魏丑夫的故事很著名。魏丑夫的其他信息,史籍无载,可能就是职业男宠,“丑夫”如同昵称。《战国策·秦策》载,他深得秦宣太后之爱,秦宣太后病笃,自知来日无多,居然令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阴间还可以享受床笫之欢。事实上,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的秦献公时代,秦国人就已经废止了“从死”——也就是殉葬的陋习。这时秦宣太后令魏丑夫殉葬,足见对这一男人爱之切。魏丑夫得知,害怕至极,无奈之下请善辩的庸芮,在秦宣太后面前给自己说情。庸芮先问秦宣太后,人死后,还否能够感知到人间之事?秦宣太后回答,不能啊!庸芮进一步强调,既然如此,死后无知,那太后又何必要将自己心爱的魏丑夫置于死地?退一步说,如果死人果真有知,那么秦惠文王早就因您的不贞对您恨之入骨,您补过都来不及,又哪儿能和魏丑夫有男女之欢呢?这么讲,让魏丑夫陪葬岂不荒谬绝伦?秦宣太后明白过味儿来,对庸芮所说深以为然。公元前265年10月,秦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并没有让情夫魏丑夫陪葬。从此事可见,魏丑夫和秦宣太后的私情,举国皆知,秦宣太后毫不遮掩,说殉葬就殉葬,只是对先王之灵有所顾忌。她对魏丑夫的喜爱,到了明火执仗、我行我素的地步。
言语泼辣 外交场合谈性爱
秦宣太后面对朝臣,处理国政,言语泼辣。《战国策·韩策》载,前307年,楚怀王包围韩国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韩国吃紧,求助于秦,秦人爱答不理。韩襄王心急如焚,派尚靳使秦,力陈唇亡齿寒之理。说韩国守则为秦国的屏障,攻则为秦国的先锋。“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对这一套说辞兴趣不大,因为她本身就是楚人,楚国也是她主政依靠的力量,自然不同意派兵。但她反驳的话特别露骨,就今天看也让人诧异:“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她说,昔日我和秦惠文王行男女之欢,大王的大腿压我的身上,我承受不住;但他整个身体都压我身上,我并不感
觉重,这是因为比较舒服。秦国助韩,开支巨大,补给耗费数以千计,但这样于秦国何利?秦宣太后就用这样的比喻打发了韩使。
与秦宣太后不同,秦相甘茂认为,“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崤,是无韩也。”“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韩一旦支撑不住,投靠楚国,楚、韩再裹胁上魏国,于秦危害甚大,建议秦昭襄王立即救韩。秦昭襄王赞同甘茂,出兵救韩,楚国撤兵。这一事件中,秦宣太后出于成见,有着自己联楚的政治盘算,不能说其政治目光远不如自己儿子,但按兵不动也不失为一步好棋。让后人指摘的是,在外交辞令中,她居然用秦惠文王和自己的房中之事打比方。清人王士祯的《池北偶谈》大肆批评秦宣太后:“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但放在战国时代的秦国,男女大防不严,她的作风也不算什么。
结局 终被儿子踢出局{义渠王经典语录}.
儿子秦昭襄王要亲政,势必和秦宣太后及其羽翼发生摩擦。秦宣太后的主张,许多时候都和儿子碰撞。《战国策·秦策》载前287年,五国齐、赵、韩、魏、楚合纵不成,停战于成皋,秦昭襄王插手其间,扶植亲秦势力,欲让韩国公子成阳君为韩魏两国之相,韩、魏不听。秦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说:成阳君曾经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他穷困之时,秦昭襄王置之不用,如今成阳君今非昔比,飞黄腾达,秦任用他,他也不会买账。“穷而不收,达而报之,恐不为王用;且收成阳君,失韩、魏之道也。”用成阳君,违背韩、魏两国意愿,得罪两国,得不偿失,所以还是算了吧。秦宣太后审时度势,鞭辟入里,此事作罢。但母子二人的障碍,远比共识要多。
《史记·范雎列传》记载,范雎在魏国受魏齐、须贾迫害,受尽奇耻大辱,差点丢掉性命,在友人郑安平的帮助下,范雎更名张禄,暗地里被秦国使者王稽带到秦国。此时,楚怀王客死他乡,并且楚国在鄢郢大战中败北,几乎亡国;齐泯王称东帝之后成为众矢之的,身死人手;秦昭襄王已经继位三十余年,秦人开疆拓土,如日出之阳,求贤若渴。范雎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视。秦昭襄王正急需获得真正权力,但受制于秦宣太后及其母家。公元前266年,待获得秦昭襄王的信任之后,范雎趁机指出秦国弊政所在:“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以此言激怒秦昭襄王。王大惊失色,范雎进言:“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这些制约秦昭襄王的人,心怀谋逆之心,就如同杀掉赵武灵王的李兑,杀掉齐泯
王的淖齿一样。“昭王闻之大惧,曰:„善。‟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秦宣太后以及她的党羽势力,被羽翼丰满的秦昭襄王打击殆尽。这一年,秦昭襄王任范雎为丞相,封应侯,推行远交近攻的正确战略。母子彻底翻脸一年后,秦宣太后病卒。但《古本竹书纪年·魏纪》载,“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记载与此不同,似乎秦宣太后早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就死于政变。
2015年,就在《芈月传》紧锣密鼓拍摄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公布秦东陵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秦东陵为秦始皇的祖坟,秦东陵一号陵园两座“亚”字形大墓可能为秦昭襄王和其王后的合葬陵园,四号陵园中的“亚”字形大墓,可能为昭襄王之母秦宣太后墓。有趣的是,在四号陵园内还发现了一座“中”字形陪葬墓,专家根据该墓的礼制建筑推断,墓主应该与秦宣太后关系密切。这个贵族是谁呢?由于没有文字资料,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义渠王经典语录篇五
芈月,一个历史上最会讲黄段子的太后
撕逼大剧《芈月传》昨晚上映了,这部剧比起《甄嬛传》更加烧脑,不仅有后宫女人撕逼还涉及大量政治军事
的历史内容,如果没有对战国历史有一定了解很可能第一集就看不懂
...你怕了吗?没关系,为了关爱历史盲,这一次我决定严肃地扒一扒那段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真实的芈月是啥样?(请保持严肃)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首先你得了解一下战国时期各国地理位置:
好的,现在主角出场了!!!
说到秦国你是不是只记得秦国只有一个秦始皇?那芈月和秦始皇啥关系?
剧中由方中信饰演的秦惠文王你可能不熟悉,但他干的事儿你一定熟悉。商鞅你认识吗
?对,车裂了商鞅的人奏是他:
话说这个惠文王是个识人善任的国君,像张仪、公孙衍、魏章、司马错等人都为他所重用并立下很多汗马功劳。商鞅那么倒霉是因为君主制下法的象征只能有一人(是谁你们都清楚)。
说完了芈月的老公,我们来说一说芈月:
芈月出生在楚国,后来嫁到秦国给秦惠文王做姬妾。她爸是楚威王,(傲娇美男子屈原就生活在她爸的地盘上,后来与他爸的儿子楚怀王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嫁给了秦惠文王后,芈月生下了公子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但惠文王去世后,公子稷就被送去燕国做人质。不过公元前306年他就又回来了,因为蠢哭了的国君秦武王(芈姝之子)因为举鼎而死。
义渠王经典语录篇六
宣太后
早年经历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1]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2]
主掌朝政
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因为自己的故乡是楚国,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见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韩襄王于是又派张翠出使秦国,甘茂。甘茂认为韩国一旦投靠楚国,楚、韩两国就会挟持魏国来危害秦国,他主张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韩国。秦昭襄王于是下令出兵,楚国闻讯后撤军。 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昭襄王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韩、魏两国不同意。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建议不要任用成阳君。因为成阳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在他穷困的时候,秦昭襄王没有任用他,而成阳君受宠,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会使他满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阳君而韩、魏两国不同意,会有损于秦国与这两国的关系。秦昭襄王听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诱灭义渠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作为报复,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义渠趁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之机,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失去权势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以免造成淖齿、李兑那样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
人物去世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用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 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 2 人物陵墓 编辑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可能就葬在位于西安临潼的秦始皇祖坟——秦东陵,为秦始皇的“祖坟”,保护面积在20多平方公里。
秦东陵是1986年村民修渠时发现的,共有4座陵园,每座陵园以人工环壕或自然沟壑为界。在这4个陵园中,共发现亚字形墓3座、中字形2座、甲字形墓葬5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孙伟刚介绍,根据史籍记载,可以确定葬于秦东陵的王公贵族有昭襄王与唐太后,庄襄王与帝太后、悼太子、宣太后。至于孝文王与华阳太后是否葬在秦东陵范围内尚有争议,他推测4号陵园的亚字形大墓为宣太后芈八子之墓。[3]
4号陵园位于小峪河南岸,整个陵区位于山前冲击扇面上,在一片麦田里,竖立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碑。在4号陵园亚字形大墓的位置早已没有了封土,如果不是专家介绍,很难相信麦田下埋葬着一位先秦太后。
3 轶事典故 编辑
始称太后
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