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山水画对联
来源:经典语录大全 发布时间:2018-10-27 点击:
中堂山水画对联篇一
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
景以境出 情由境发
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
“scenery out of Artistic Conception, Emotion from Scenery”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from Classical Plaque and Couplets Jiangnan Region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题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是集建筑、园林、文学、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更是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类艺术领域,直接记录了造园的一些历史,反映了园中景点设立的文学渊源,有效地深化了人们对古典园林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探讨匾额楹联于情景交融中的美学内涵。
1匾额楹联的构造艺术
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按照阮仪三先生在《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书中对“江南”地理位置的界定,它主要指“长江下游、环太湖和钱塘江两岸”的大片地区。境内的主要城市有“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松江、扬州、泰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等”。自古以来,这一地区造园活动一直很活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园林精品。江南古典苏州园林素重匾额题名和楹联的设置,仅苏州一地其古典园林中“厅堂景点名称共有252处;匾额总计238块;楹联150副;砖额72块”【1】。这些匾额楹联既表现出与北方皇家园林、南方岭南园林相同的共性,又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个性,情调优雅,意境深远,直接体现园主或设计者浪漫的艺术想象和高雅的文化修养。这是“造园家赖以传神的点睛之笔”,成为园林空间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如《红楼梦》中就有“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凭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的论述,由此可见匾额楹联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江南古典园林的匾额楹联大多出自于历代文人学者,又由著名书法家书写镌刻而成,因此不仅属于文学类作品,也是珍贵的书法作品。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是皇家园林、寺庙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匾额与楹联是在其造园意匠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从美学角度看,制作精良的匾额与楹联因其大小、材质、形状等的丰富变化,本身就为古典园林景致增色不少。匾额最早多为实用功能,赋予建筑一个名称,以说明建筑的用途,起到标志作用,常置于建筑上较为醒目的地方故与“额”字涵义相连。楹联最早则多为表达人们的
企求和意愿,形式多样,可以直接雕刻于楹柱和门框两侧。可以雕刻于木板上或竹板上分别挂在对称的两根楹柱上、门窗之两侧、或中堂之两边。匾额用材一般为木制或砖刻,其形式丰富多样,直接参与园林景观的构成。而且匾额与楹联所表达的内容大多以书法或篆刻出现,起到提纲挈领、增加游赏内容的作用,使古典园林的意蕴更为深厚,给游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榭、舫、阁、楼、桥等处的匾额与楹联对景观和环境都起到了衬托和深化的作用。
2 匾额楹联的意境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形制繁复的、以静态为主的综合艺术系统,一个集萃式的综合艺术王国。中国古典园林匾额楹联与其他各艺术门类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融紧紧围绕同一主线发展,最终形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它是创作严谨、制度完备、积淀深厚的艺术形式,不仅成为古典园林的点睛之笔,而且还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园林匾联的首要任务是传情达意、画龙点睛。中国古代造园家大都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人生追求寄情于山水园林之中,以匾额与楹联为媒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品评和鉴赏留存至今的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可以发现他们蕴涵了如下的一些审美文化内涵。
2.1“入世”与“归隐”是矛盾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论语·雍也》记载了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的观念。孔子人格化了大自然,认识到人与自然在广泛的样态上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从而可以相互感应交流的关系。“仁者比德于山,智者比智于水”。“仁者不忧”,宽厚得众,稳健得着,有“静”的特点,故仁者乐山。“智者不惑”,捷于应对,敏于事功,具有“动”的特点,故“乐水”。这里所谓的“乐”是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和感受,是儒家审美思想的一种体现,由此将惊世治国的仁人君子的品行才能与“动静”、“山水”结合起来,确立了“比德山水”的思想。如拙政园小沧浪北步柱的隶书对联“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梧竹幽居的隶书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等皆出于此。
儒家实现其“仁”的价值目标最有效的实践路径就是“入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当“入世”的理想与残酷的政治斗争实现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儒家们则又萌生了“归隐”的念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按“人之常情”的需求理论,他们又不愿真正放弃最终的价值目标而归隐于山林,正如《楚辞·渔夫》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于是在闹市中建起高墙“独善其身”,寄情于咫尺山林,“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如苏州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曲园和同里的退思园等处的匾额题名,都深深地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入世”与“归隐”的矛盾心态。
2.2“有我”与“无我”的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宗白华先生在论述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时将人与世界的接触关系按层次不同划分为五种意境,而“艺术境界”是介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最高的心灵具有体化、肉身化”【2】,它是“主于美”的。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存境中、境生象外而又渗透着主体情致的
完整和谐的空间—它既是“实”的空间,又是“虚”的或“灵”的空间,二者互渗互补,契合而成以不测为量的、令人品赏不尽的空间美的组合【3】。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是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中关于虚实、有无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宋元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减淡,传统的审美趣味和对美的追求已经开始由“具体人事、仕女牛马转到自然对象、山水花鸟”【4】,于是山水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禅宗从中晚唐至北宋也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禅宗的教义一经与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融合,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它们“要求自身和自然合而为一体,希望在自然中允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4】,达到一种“无我之境”。所谓“无我”,是指将个人感情思想蕴藏于对对象的“纯客观描写”之中,不直接外露,甚至并不自觉意识到这种“思想感情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苏州狮子林小方厅匾额“园涉成趣”取意于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传达出一种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着的美,将日常的田园生活情趣与玄学、佛学的“人生解脱”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物欲追求和扰攘纷争,而与无限自由宁静的人格本体相合一”【5】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艺术境界。留园西部景区匾额“小桃坞”,小溪尽头壁额“缘溪行”皆取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怡园鸳鸯厅南半厅匾额“锄月轩”脱化于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意。艺圃“思嗜轩”对联:“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则通过对池畔自然风光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超脱世外的美感。
如果说“无我”是不直接表露或抒发个人思想感情,那么“有我”则是极力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的传达。自元代至明清,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带来了审美趣味的变异,“文人画”正式确立,自然山水景物完全成为了发挥个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手段。“人的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被更为明确地“表现”出来。苏州拙政园之扇形匾额“与谁同坐轩”意取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虞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轼官场失意,寄情山水、追求超脱,孤芳自赏、只愿与清风明月为伍,表现出孤傲自洁的气质。“与谁同坐”的匾额题名与临水小轩相得益彰,触动了游客的审美感受,“人们要去捕捉,去聆听清风明月下的天籁之音,去咀嚼醇美的诗意,去眺望举目入画的景色”【5】,于是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与山水共鸣。艺圃“博雅堂”抱柱对联:“一池碧水,几叶荷花,三代前贤松柏寒;满园春光,盈亭皓月,数朝遗韵芝兰馨”,联文通过描写了自然景观“碧水”、“荷花”、“盈亭”、“皓月”等,直接歌颂了园主高雅的风度和脱俗的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松柏”、“芝兰”自古都是用来歌颂君子高尚品德的,这时的自然景致全都成为作者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段了。怡园“小沧浪”对联之一:“竹月漫当局;松风如在弦”通过对“竹月”、“松风”等自然景致的描写给人无尽的想象,使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2.3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因景现,“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园林是由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自然景物组成,以“物化”的形态存在。然而这种“物化”的自然景物并不同于天然的山水泉石,由人有意识地建造而完成。这些自然景物通过人的加工处理而达成一种和谐,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使人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园林中的匾额楹联作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可以迅速而直接地传递园主或造园者的
思想感情,有助于游览者产生美的感受。
网师园八角小亭匾额“月到风来亭”取自于韩愈《奉和juezhou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诗意。小亭位于池中半岛,池水清澈,于秋夜欣赏月光波影,确为无比惬意恬适之事。亭额“月到风来”,恰到好处点出了人物主体的希冀,使人欣赏之时产生共鸣,情景交融,确为画龙点睛之笔。苏州怡园“画舫斋”楹联:“占一年好景,数朵奇峰,经卷熏炉,谁与赠洞霄仙侣;拟招隐羊求,寻盟欧社,绿衰青箬,人道是烟波钓徒”,以景结情,情由景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乐逸自然的高雅兴致,使人读后产生一种对隐逸山林的清高生活具有无限遐想和追慕之情。
3 匾额楹联的运用前景
江南古典园林,尤其是讲究诗情画意的文人园林特别注重园林意境的创造。“景以境出,情由景发”,意境美是中国美学所特有的审美文化内涵;园林意境美的创造更离不开园林的匾额与楹联。匾额与楹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背后不仅蕴含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特的审美观,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它使园林“不但有美的形式,更有美的内涵,让游人在游览时不但得到身心的放松,还满足游憩娱乐的需求,更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满足精神审美的需要”。
匾额楹联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大有可为。当今中国有些园林工程在权力审美、政绩审美的影响下,和人文化、自然化、生态化意境的追求与创造已经离得很远了。随着中华名族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园林意境的追求与创造将越来越得到普及和认可,对表现和抒发这种意境美的匾额、楹联,及其有关联的诗、词、文、赋等艺术,书法、篆刻艺术,牌匾装潢制作艺术,必将日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从形式到内容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
笑揽双峰入云端,绝地昂然小众山。
奇胜从来生险处,不瞻此景觅其肱?
翩跹烟昱层云起,绝笔神工赛画仙。
参考文献:
[1]李衍德,胡玲凤. 苏州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艺术 [J].中国园林,1994(4):1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0.
[3]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17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282,288
[5]曹林娣.苏州古典园林匾额楹联鉴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79,163.
[6]满慧.试论匾额与楹联对园林意境美的营造[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5.
中堂山水画对联篇二
王箴行书“唐贤…”中堂及“古琴…名帖…”七言联
王箴行书“唐贤…”中堂及“古琴…名帖…”七言联
杜 维
王箴(1886—1961),字竹溪,别号陇右布衣、铁笔等。甘肃临夏人,著名书法家、教育家。临夏州博物馆藏王箴行书“唐贤„”中堂及“古琴„名帖„”七言对联较为罕见。
中堂释文:唐贤真书,以渤海为最整,河南为最暇,然其飞翔跳荡,不殊草势,筋摇骨转,牵掣玲珑,实有不草而使转纵横之妙。凡以其用笔,较江左为直,而视后来则犹甚曲之故也。款识:铁笔。钤印:王箴之章。竹溪。介质:纸本,装裱。尺寸:长235厘米,宽90厘米。
中堂文字出自清代包世臣书法理论著作《艺舟双楫》。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官江西新喻知县,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论书提倡北碑,理论立足与方法论都与前人有所不同,对改变清代的书法风气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书坛影响很大,至今为书界称颂。王箴在世之时,书写包世臣书道之章句,是熟读领悟、融会贯通书法精神内容与形式技法之关系,加之勤于习练魏碑,常年以铁笔练字于沙盘,二十余年持之以恒,入于耽迷境界,最终“形质当于目而有据”的结果。此幅中堂点画奇古,拙而多姿,骨力险劲,用笔放率浑厚,字字独立,神凝笔腴,给人以含筋裹骨之感,布局分行疏朗匀称,墨色滋润,行间呼应密切,全篇首尾贯通,气满,酣
足,显出刚健奇伟的气概,令人赞叹:王箴此幅书法与包世臣书法理论一脉相承!
对联释文:古琴百衲弹清散;名帖双钩榻硬黄。款识:铁笔。介质:纸本,装裱。尺寸:长178厘米,宽43厘米。
此联文字出自宋代陆游(1125—1210)《北窗闲咏》一诗,上联谓用百衲琴弹奏清越散淡的乐曲。百衲指百衲琴,以桐木和漆胶制成,传为唐人所制,制度古雅,音韵曲调清越散淡。下联谓以硬黄纸双钩或拓片名帖,为历代书家所钟爱。此联起笔浑重有力,一笔之中显出轻重粗细,转折、接笔之际,提按笔势显露,或笔断而势连,特别是款识率性放达,擒纵自如,无适不可。王箴以陆游诗联配中堂包世臣论书道文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中堂及对联款识无署年,但以笔力推断,当是王箴壮年书作。王箴书法艺术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书法的艺术精髓,又符合书法美学直抒胸臆、心手合一的创造规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中堂山水画对联篇三
6.1一幅对联
一幅对联
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六年级一班 李梦帆
我的爷爷是一名教师,从我咿呀学语,爷爷便教我吟诵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当我开始识字的时候,我家的中堂上就悬挂着这幅对联,据爸爸讲,每当对联旧了破了,爷爷就重写一幅,很虔诚而庄重地再悬挂上去,一直到现在。
每到春节之时,看着别人家中挂着各色各样购买的精致对联时,我便缠着爷爷问个不休,可爷爷总是扯三道四,避开这个话题,而脸上也好像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惆怅。
记得有一次,我考得成绩不理想,妈妈在饭桌上唠叨个不停,我一气之下将手中的馒头扔在了地上,谁料想一向慈祥和善的爷爷横眉冷目,大声斥责我,随即愤然离去。而当时的我,如同受到惊吓的小猫咪,扑在妈妈的怀里大气不敢出,泪眼朦胧。{中堂山水画对联}.
外出打工的爸爸回家后,得知原委,才向我道出了一个秘密:那是1961年的冬天,在一座破旧的土坯房里,爷爷一家人围在土炕上,一条污渍斑斑的薄被里躺着我奄奄一息的老奶奶。因饥饿而骨瘦如柴的双手指向外边,微微张开的嘴巴喃喃自语,深陷的双眼在期盼着在外乡教书的爷爷回家来。(爷爷在学校里每天都会从牙缝里挤出一个掺着有杂粮的馒头带回家,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等呀,盼呀,可那一天爷爷却因公事未能回家。第二天傍晚,当爷爷赶回家的时候,老奶奶已经活活饿死。爷爷手捧着馒头,放声痛苦,摇着老奶奶的遗体,声言自己不孝,并几次昏死过去。
此那以后,爷爷就在家中挂上了这幅对联。每每看到它,我仿佛
懂得了爷爷心中的那份苦涩、无奈和悲哀;也似乎看到了半个世纪前的岁月沧桑,更好像明白了珍爱粮食就是珍爱生命的真谛.
指导教师:李同军
中堂山水画对联篇四
实用农村对联
已解决
求农村婚用对联。 悬赏分:0- 解决时间: 2012年01月20日 08时11分
大门联、中堂联、洞房联、父母门联、兄弟门联、厨房联 各一副
要求每幅联的上联首字用“双”、下联首字用“情”。 难度比较大,但是酬劳会很高哦
腊月24清晨之前要。
追加350分。
提问者: 像鱼一样安静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最佳答案 大门联:双花同绽龙岁喜迎国色天香女 情意共融妙春乐贺白马王子郎 喜气盈门 中堂联:双福到来满堂喜庆满堂喜 情意即至门庭欢乐门庭欢 老少同乐 洞房联:双梅傲雪争相艳 情深意浓爱永恒
燕尔新婚
父母门联:双亲如愿今朝喜盼贤媳到
情友祝福此时乐意儿成梁
喜出望外
兄弟门联:双喜连门连门幸福{中堂山水画对联}.
情系兄弟兄弟开心
喜沁兄弟
厨房门联:双杯双饮举杯同贺
情酒情茶宾朋共祝
开怀畅饮
回答者: 搜狐网友30963629 - 魔法师 五级 01-20 08:11
相关内容
跪求新婚对联~! 闹洞房是啥意思? 古代结婚都要走那些步骤?? {question.title}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搜狐推广服务
相关搜索 {hint} 其他回答 共 4 条 大门联
亲朋齐聚满院生辉 迎春娶亲双喜临门
中堂联
珠联璧合天牵线, 幸福姻缘月做媒
洞房联
情投意合花并蒂, 鸳鸯成双比翼飞。
父母联
喜看新人成双对, 乐待余力抱儿孙。
兄弟联
有福同享兄弟谊, 寸草春晖手足情。
厨房联
新人入厨饭味美, 全家欢笑酒更香。 大门联:祥云满院 双门大开因贵客, 情意相携在良辰。
中堂联:富贵人家 双犁创业世代勤俭, 情怀传家厚道为人。
洞房联:新婚燕尔 双飞远志共创家业, 情深蜜意相携百年。
父母门联:喜笑颜开 - 魔法师 五级01-20 08:11 回答者:
双亲功业创福祉, 情融家和享天伦。
兄弟门联:和睦生财 双肩担家携兄带弟, 情寄兴旺奋力同心。
厨房联:大喜同贺 双手举杯乡邻同喜, 情份深厚齐奔小康。 大门
双喜喜迎报春鸟 情牵牵握白头翁 中堂
双飞燕踏白龙马 情中意属鸳鸯颈 洞房
双蝶飞花花易醉 情丝缠绵绵难收 父母
双拜高堂启蒙师 情对子女血脉亲 兄弟
双盏举杯话桑麻 情绕手足同安乐 厨房
双鲤干涸相濡沫 情鸽沸腾共入腹 洞房联
横批:天作之合 双莲并蒂绽开幸福花 情意双浓绣出百合图 回答者:- 中级魔法师 六级 - 魔法师 五级01-20 08:11 01-20 08:11 回答者:
中堂山水画对联篇五
对联句子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
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
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
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
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
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 如 门第春常在 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 人家庆有余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 福星高照 其贴法有三: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
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
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
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
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意境。 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
四、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
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
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3.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中堂山水画对联}.
容词
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
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 :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4.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
(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
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又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中堂山水画对联}.
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六、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
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
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
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
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
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
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
密切
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
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
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
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
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七、对联和作官道德
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长篇文章不
方便,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等。一副对
联言简意深,不但醒目,还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的故
事了。 南宋有个余某,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
对联: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门楣是“靠实功夫”。对联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安全蜀的决心和
意志。他还设招贤馆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但因事务繁忙,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
写了这样的对联:老子亦常来侍候;诸公聊复忍斯须。 联语诙谐亲昵。“老子”是谑称,非自傲之词。 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写过如下的对联: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
清,曰勤敏;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表示了自己重职守、勤政事、兴群言、慎举措的作风。 古人的作官道德就其要者来说,大约有5项内容。 一曰不贪不贿。
《七修类稿》载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为: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
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嘉靖年间有位叫钱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上
联直刺那些爱钻钱眼的贪官污吏;下联则说明官爱民与民爱官的关系。 二曰爱民如子。
清代作诗有些名望的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期寸心无
愧,不鄙斯民。
他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也很有名: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我无私谒,盟心只凛
一条冰。
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 三曰法严法慎。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立意是:我不
判错案,你也别错告人: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
看终久害了自家。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权益极大,他的道署对联就是要表明
自己官心似水。对联写得也很艺术: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从
心上过;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四曰克己奉公。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这
是清代赵慎珍桂林府衙对联。 五曰政绩昭然。
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先任浙江督学时,门联为: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国家期得士,
桃李无言。
是表示要多培养人才。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是: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
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以端正社会风气,选拔才识之士为己任。 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对联也很值得介绍。古代地方酷吏有被老百姓赶走或杀死的,群众
会说他们损阴德,咒骂他们无后或子女残疾。有的对联就以此为内容作为对自己的警戒。有
个叫汪辉祖的就撰写了如下一联:官名父母须慈爱;家有儿孙望久长。 清代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这样提醒自己: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
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这种用对联权做施政纲领,对建立威信、贯彻政令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清代武承谟
任无锡县令,在接印前一日就悬挂了4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其中衙前照壁上的是:罔违道,
罔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大堂联为: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
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些对联语露冷锋,话带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觉着无情,联语一贴出,“四乡人皆
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
八、对联的创作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
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
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
清某种道理。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
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
领会,又易懂易记。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
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 藏字法:在民间文学中,谜语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有个藏字法。
九、对联趣话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
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
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中堂山水画对联}.
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
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
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
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
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最长的对联
1.号称[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
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
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2.不过更长的联在这里 (210字)... ... 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
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
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
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
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
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注解:见于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210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的对联180字
还要多30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但若论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顶多排第三,且看
下面的两面副吧。篇三:对联句子样本
1.3米花边款对联
喜迎四季平安福 吉祥如意事事成 笑纳八方富贵财 荣华富贵年
年顺
迎新春事事如意 事业兴旺时时顺 接鸿福步步高升 家庭和睦年年好
1.3米金鱼对联
天顺地顺一切顺 门迎春夏秋冬福 人和家和万事和 户纳东南西北财 平安富贵福星照 新年新景新富贵 如意吉祥好运来 进福进财进荣华
中堂山水画对联篇六
古代传统春联
堂门春联
太平真富贵 春色大文章 梅花开五福 竹叶报三多 富贵三春景 平安两字金 五云迎晓日 万福集新春 平安即是福 太平天下福 青陽呈麗色 日月思光照 竹报平安日 旭日芝兰茂 红梅多结子 太乙临朱户 东阁春光满 啓户登黄阁 鱼水千年和 春信梅花报 满门增吉庆 庆堂迎五福 寿同山岳永 寿高风亦古 春风先及第 和乐便为春 仁让里中春 黄道集家祥 乾坤喜气通 花開富贵時 春风琴瑟和 绿竹广生孙 长庚绕画堂 西京瑞气盈 开门见紫微 芝兰百世昌 秋芳桂子登 四序纳祯祥 华阁祝三多 福共海天长 福寿德尤新 旭日正当朝
三阳从地起 五福自天来 福禄同春至 祯祥共岁来 旭日临门早 春风及第先 天赐平安福 人迎富贵春 福如东海水 寿比南山松 阳春千里到 桃献三千岁 福如东海大 四时多吉庆 彩衣迎五福 梅传春信早 人随春意泰 为从宽养福 四序开新律 满门天赐平安福 天上四时春做首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禄寿三星共照 春入华堂添喜色 吉人永享平安福 世间好事忠合孝 尽人伦曰忠曰孝 光景一时新 榴开百子图 寿比南山高 八节永平安 春酒祝三多 竹报日平安 年共晓光新 务积善留芳 三阳应庆期 举室人迎富贵春人间五福寿为先福如东海水长流天地人一气同春花飞玉座有清香华堂深藏富贵春天下良图读与耕家业以俭以勤
守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绵世泽莫如为善 振家声还是读书 修厥德自求多福 慎乃俭微怀永固 心田种德心长泰 福地安居福自多 平安竹报千科綠 富贵花开一品红 欲高门第须为善 臈去好花开富贵 入世须才更须节 传家有训惟存厚 平安即是满堂福 元鹤苍松双献寿 紫荆花下兄宜弟 四时和气春常在 欢心绕膝芝兰茂 元日共登仁寿域 天开美景春光好积善堂中无限乐 传家万事皆宜忍松柏年年茂 绣户香风暖 琴瑟调和正 苍松多秀色 要好儿孙在读书 春来喜鹊报平安 传家积德还积书 行事无奇但守真 和乐便为长寿春 玉麟丹桂两呈祥 彩服堂前子悦亲 一家安乐庆有余 如意齐眉日月长 新春同庆孙子堂 人庆丰年节气和 长春花下有余香 教子千方莫若勤
椿萱世世荣 兰房喜气新 麒麟化育多 丹桂有清香
春风来绣阁 和气满香闺 百福尽随新节至 千祥俱自早春来 天上庆雪呈瑞采 堂前旭日丽春光 南山献寿春光满 北厥迎门喜气多 户临太乙春光远 门对长庚瑞气多
大门春联
善门福厚 吉地春多 大门福到 吉地祥生 三阳开泰 五福临门 天清地泰 家吉人和 春安夏泰 秋吉冬祥 诗书事业 忍让家风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百禄是总 万福攸同 诗书继世 忠厚传家 厚德载福 和气致祥 阳春烟景 大块文章 文逢泰运 耕遇丰年 梅传春信 雪兆丰年 尧天舜日 甘雨和风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升平世界 耕读人家
平安世界 富贵人家 平安是福 和乐为春 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和平处事 忠厚传家 国恩家庆 人寿年丰 皇恩浩荡 人其永寿 花开富贵 乐唐虞盛世物我皆逢泰物华天宝日皇恩春浩荡帝德乾坤大忠厚传家远喜时和世泰善气钟仁里十分春色从天降天开奎壁文明日爆竹一声除旧岁大块文章还假我有足春随惠风至天泰地泰三阳泰文治光华 天亦降祥 竹报平安 庆天地长春 乾坤总是春 人杰地灵时 文治日光华 皇恩雨露深 和平处事长 庆人寿年丰 春风聚德邻 三锡鸿恩指日来人乐山河大地春梅花几点送新春十分春色总宜人无怀人合盛时中家和人和万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