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怎样写好作文
来源:写作指导 发布时间:2018-10-15 点击:
中考怎样写好作文篇一
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一、 存在的问题
1、 偏题
偏题现象极其严重。有三分之一的作文属于偏题作文,得分在45分以下。
(1)完全脱离材料写作。文章中既没有任何与材料有关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对材料的引用。如:写‚手表‛‚青春‛。有明显的背作文的痕迹。此类作文得分应在30-36分之间。
(2)片面命题作文。由于对材料的把握不够全面,未能将材料所提供的物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象征意义抓住,只从材料中截取某一物象或人物行为进行解读。从而导致作文中所表现的中心与材料本身的命意之间距离较大。如:抓住枯树——表象,新芽——内在这样的象征意义进行命题。出现《看人要看他的内涵,别以貌取人》、《谈主观臆断与深入调查》、《眼见为虚》、《一道关于外表与内在的题》等作文。又如:抓住父亲错砍树后说:‚别在冬天砍树。‛得出父亲在后悔自己的行为,得出《后悔药》、《莫后悔》、《改错》等题目。还有的抓住枯树被后长出新芽这一现象,得到:是父亲的极端行为导致枯树新生这一错误推论。也有的作文由谈树的生命力顽强引出谈大自然的生命力可畏,得出《敬畏自然》、《一棵值得我们尊敬的树》等题目。以上作文如果严格给分,只能在36-42分之间。此次给分还有所抬高,一般在40-45分之间。
2、没有运用好材料
(1)对材料原封不动的全文引用。此类引用大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既无对材料的提炼,也无任何形式的拓展、变动,给人一种十分呆板的感觉。
(2)将材料作为一个论据。以‚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爸爸曾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我曾在书上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或‚有这样一件事‛作为开头,将材料与其他论据放在一起作为事实论据出现在文章中。如此,完全淡化了材料的作用,使材料的有无显得无足轻重,甚至使用了材料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样一来,根本无法高屋建瓴的把握材料命意。此类作文大多得分只能在45分以下了。
(3)将材料作为引言。由材料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而非围绕材料,深入的展开议论。这样造成对材料的把握浮于表面,出现如《成功,需要谨慎》的偏题作文。
3、出现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
由于阅读面狭窄窄,知识积累较少,缺乏想象力,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无法将写作思路拓展开,所以所举事例毫无新意,所讲道理肤浅片面,文章缺少文学的语言和色彩,让老师读来索然无味。此次作文中出现许多相似题目,如《永不放弃》、《雨后彩虹》、《失败源于放弃》等。很多文章所举人物,无非是司马迁、贝多芬、爱因斯坦等,所举事例多为抗震救灾。
二、 考场材料作文得分要诀:形稳意准言新
1、 形稳
指十分规范、严谨的文章结构形式。这好比建筑必定先要有一个结实的框架。平时的作文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加强训练。
(1)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议论性散文:主要以书信体的形式出现(放弃其他体裁格式),其基本结构仍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小说:采用这种体裁写作时,一定注意在文章中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要有突出的矛盾,并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局揭示材料的中心命意。其基本形式是:人物出场、展示问题==人物活动、 分析问题、凸现矛盾==结局、解决问题、揭示主题。
(4)寓言: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将材料所命之意放大或缩小于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之内。通过动物、植物、人物夸张的活动方式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或引导阅读者的思考==解决问题并揭示中心。
2、意准
明确我们考场作文必须以扬善弃恶为唯一目的,材料命意必定基于此。 在作文立意时,大力宣扬真、善、美,从正面立意一定没有错。尽量不要去揭露现实社会中某些小众丑恶,如官腐商奸等。尤其不要涉及一些尚无定论的社会话题,如中国是否该换血了?教师打学生,学生打老师等。所谓正面,无非指:真实、诚信、乐观、坚强、勇毅、宽容、仁爱等美好的品质。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中,都会以物或人来隐喻这些美好的实质。同时,材料也会为这些美好的东西设臵被突显出来的障碍,作文者要学会拨开文字的迷雾,自己提炼出作文的核心内蕴。
千万记住: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材料,其实质都是在讲‚人‛的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或价值取向。切莫以物论物。材料中的物象就是人,物象的变化就是人的精神经历,正面物象的最终结局就是人的最终价值取向。作文时,
首先提取出材料提供的物象,然后理清物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主要物象与次要物象的内涵,最后通过主要物象的结局来抓出材料的命意,即材料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或价值取向。
根据以上理论,此次作文,首先最容易被提取的物象为:冬天、父亲、枯树。再理清他们的关系为:在冬天里父亲砍了枯树,到了春天,枯树桩上却长出了新绿。其主要物象应是树。如果以树喻人,那么‚冬天‛和‚父亲的砍伐‛就当指人所处的困境或人的生命低谷。‚长出新绿‛即喻人生走出低谷或摆脱了困境。树是如何走出困境和低谷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揭示中心的临门一脚。前面说过了,肯定是扬善。但美好的精神品质也分很多种,到底是什么让树走出了困境。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坚强、坚持、不屈等答案。这些答案已经十分接近核心谜底了(也有很多同学在此设臵了中心)。但是,再读材料,父亲最后说:‚记住,不要在冬天砍树。‛为什么不要在冬天砍树?仅仅是因为感到了树的坚强、坚持、不屈吗?那么可以在什么时候砍树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物象被忽略了,那就是‚春天‛。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当时‛是什么时候?冬天。父亲为什么认定这棵树死了?因为树枯了。‚冬日里‛‚树枯了‛的表象让父亲以为树死了。(有同学也就从‚表象==实质‛这一层面命题,其实这只是我们追寻材料中心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所以,以此命题者是片面命题了。)树的干枯让父亲对树的活着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所以父亲砍了树。对树而言,面对严冬,面对父亲的砍伐,它无力反抗和改变,它唯有等待,唯有坚持。它在苦难中坚持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就是树的希望,是它能坚强、坚持、不屈的理由,是树坚信会到来的光明。父亲最后说:‚不要在冬天砍树‛,恰恰是父亲顿悟:没有经历春天,谁也不能肯定枯树死去了,自己就是忘了枯木逢春的
希望还在而鲁莽行事,由此,我们已经能水到渠成的得出中心——人世间,只要希望还在,黑暗就会过去的。
3、 言新
(1) 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言新‛
形象、生动、充满诗意的语言。如《给花儿悄悄绽放的时间》(原为《给花绽放的时间》)
严谨、深刻、充满力量感的语言。(张俊杰、郑杰夫的作文)
真实、感人、充满挚情的语言(王靖晓)
幽默,却令人回味无穷的语言。如《潜力股出没,请注意发掘》
(2) 论据的运用体现‚言新‛
其一 所举事例必须正确。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列举必须准确无误。如不能准确举证,宁可不用或换用。此次作文中,有一前40名的同学的作文中出现:‚勾践为了向齐国复仇‛‚这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错误论据。同时必须注意,不要举反面人物来证明正面观点,如:举希特勒来证明潜力巨大就不妥。 其二 论据要有说服力又要避免陈词滥调、拾人牙慧。建议近期之内做好如下积累:首先,将教材中已学过的重要作家及其生平和重要作品进行整理记忆,以作论据之用。其次,读一两个非文学领域(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医学等)的传奇人物的传记,准确的记住一些重要的史实。如:巴顿将军、洛
中考怎样写好作文篇二
中考作文如何写好开头
如何写好开头?
导语:作文怎么开头,是让不少孩子头疼的事情。“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作文上,一个好的作文开头,不仅能吸引人的眼光让其通读全文,而且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事实也证明,一篇有一个精彩开头的文章即使后面再怎么普通,得分一定不会低!要说写作文的捷径,学习一个好的开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下面是作文开头的十二种妙法,让孩子学会了,您还担心写不出好文章吗?
1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 “ 开门见山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2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 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 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 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 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3精辟修辞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4借物联想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如一学生这样写《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
5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 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6名人作答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 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7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请看《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 嚓、嚓 " 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8交代要素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 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
9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10概括内容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
色吧!”
11巧用倒叙暗渡陈仓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请看一学生如何写《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12抒发感情先声夺人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
如一学生在《诚信》开头写道:" 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
常言道:"文无定法 "。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们学生朋友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才能写出好的开篇。
中考怎样写好作文篇三
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作文
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是重头戏,是教师倍受关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往往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作方面的书,可到头来,除少数学生过关外,大部分学生仍进步不大。主要表现为:不是主旨不明确,就是结构混乱;不是语言平淡,就是材料馈乏。其实,作文教学伴随课程改革而变革着,教师也在不断变革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意识在引领学生扩大写作空间,用以培养学生自由创造的能力。
我在语文教学中摸索了近二十年,也常与同事们谈论此话题,语文教师总是说,学生读的东西不多,懂得太少,缺乏写作材料,把不住作文主旨,结构。还有的教师说自己学生写作语言怎么怎么差,都读初中了,怎么连话也写不通,如此等等。我听后虽有些困惑,但认真回想,自己在作文教学中也有违作文指导规律,没有解决好学生作文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未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去写贴近生活的作文。
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几种文体。在短短的三年学习时间里,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学会学好各种文体的写作。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能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就已不错了。至于说明文、议论文等其它文体兼学就行。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大多时间用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就好。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呢?一篇好作文就得具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文章主旨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告知学生什么是文章主旨。主旨即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看法,文章就是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易犯主旨不明的毛病,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自己写作意图,以至于作文大打折扣。中心明确,就是要使读者一看便知,不能像艺术作品那样讲求曲折与含蓄。为使文章主旨明确,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中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片言居要”。那就是直截了当把主旨写明,直接告诉读者。标题告知,如《伟大友谊》文章标题就告诉读者,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写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文旨开头告知,如《桂林山水》,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文旨结尾告知,如《草虫的村落》,这些主旨句都是在文章最显眼的位置。二是采用组织规范段写出段中的主旨句的方式,表明文章中心所在。规范段是指段意明确、统一、定意的段落,段旨是文章主旨的构成要素,如果每一段落的意思都写得明明白白,都能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就会一目了然的。
第二是材料问题。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写作时能做到从材料出发,用材料说话,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文章才充实,富有说服力。
材料把握有两大来源。一是来源于生活,要知道,生活中材料无处不在,只要留心观察,留心记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作材料就会处处存在,如走路行车,上课下课,劳动卫生,吃饭喝水,随处都会碰到自己写作的材料。二是来源于书中的理论学习,这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或调查去获取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都离不开细心观察与记录。要求作者不能随意编造,不能有任何虚构和夸张。要求作者要取之有当,作文中更不要信手拈来、胡说捏造。只有把握住写作的好材料,有代表性的材料,将其用于作文中,文章才会充实、丰富,才会感染读者。 第三就是作文构思问题。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它是为文章主旨表述需要而服
务的。初中阶段,学生基本掌握了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的结构方式,这为学生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毕竟写作没定式之规,学生难免犯糊涂,不能将材料和主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不能将材料有序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师生要知道,文章结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外化形式,文章的结构合理才符合文章构成的发展规律。如此,文章结构才严谨,有条理,不松散。
第四是语言问题。语言是作文的载体,也是精彩作文的凭借。语言的准确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语言的好坏,关系到作文质量的好坏。初中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把握问题,不是语言不恰当,就是用语不贴切。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就得用好语言,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明白白地传递给读者,精心锤炼词句。做到用词精当,语句凝练。其次,语言平易自然。这就要求学生做到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明白白将事告诉读者。再就是语言要庄重,这就要求作者写作中从造句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握用词分寸和界限,让文章语言充满庄重感,切忌方言,土语之类的口语色彩浓烈的词语在文中频繁出现,以至文章不伦不类。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中只有从作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功夫,作文教学才会有实在的效益,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作文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 写什么,从何写起”。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要想让他们写好作文。我认为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学生有了写作欲望,就不怕学生写不出好的文章。
(一)听、读结合,激趣贵在简单。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朗读磁带;可以是教师泛读;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怎么听、读?可以是专题的欣赏课;可以是语文早自习;可以是班团活动的文艺表演;可以是聊天室里的朗诵屋。总之,听、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原来文章还有那么美,让学生产生“向文性”。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初始阶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基础性的训练
(二) 评、写结合,发表重于写作。评改是学生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提高手段。语文老师每学期可只书面精评每个学生一两篇文章,其他的咋办?学生互相评,老师评作文的方法可供参考。每周一节语文自习课就是作文评改课,评改时先是小组内互评,要求有评语,日期,签名。然后是友好小组交流。选出好文章推荐到校广播站乃至公开刊物发表。其实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习作的最主要形式还是“读”。青少年学生的“三自”意识都很强烈,写了“好东西”没人知道,没人欣赏,哪还有什么兴趣。所以可以把每周两节作文课化整为零,一般不要集中上。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的十分钟,定为奇文共赏时间,让每个学生轮流上来发表(读)自己认同的自己的美文。语文老师或特约评论员(写作尖子)当场点评。这样学生的习作及时得到了传播与评价,情绪自是不错。大家都这样,
一部分怕写之人被逼得不得不写,而且要尽量写好才有面子。逼着逼着,作文就成了习惯。{中考怎样写好作文}.
二 学会积累
(一)加强材料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二)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三 经常练笔
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比如,去年我接了刚 入学的两个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 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从随笔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不少人因此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千里之台,起于垒土。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要写好就得从这些基础性的方面抓起,这样才能为以后更好的写作打下基础。
浅谈初三学生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日益更新,作文教学是重头戏,尤其中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这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中考复习时间紧,而作文涉及的面又广,如何为中考作文作准备,努力提高考生的作文成绩,成为每位初中语文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往往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作方面的书,加大写作的分量,可到头来,除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仍进步不大。主要表现为:不是主旨不明确,就是结构混乱;不是语言平淡,就是材料馈乏。
我在语文教学中摸索了十多年,也常与同事们谈论此话题,语文教师总是说,现在的学生读的东西不多,懂得太少,生活面狭窄,缺乏写作素材,把不住作文主旨、结构。还有的教师说自己学生写作语言怎么怎么差,都读初三了,怎么连一段话也写不通,如此等等。我听后虽有些困惑,但认真回想,自己在作文教学
中也有违作文指导规律,没有解决好学生作文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未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去写贴近生活的作文。
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几种文体,在短短的三年学习时间里,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学会学好各种文体的写作。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能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就已不错了。而纵观2007到2010年近几年江门市的中考作文,连续四年都要求写记叙文,目的就是明确要求初中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有效巩固和检验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成果。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从命题内容上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教师在初三学生作文指导中,应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
那么要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观察感知的能力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无论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来
自生活,观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和形象。观察在文章写作中,尤其是在记叙文写作和文学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认为观察是“基本要项”;老舍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且要善于观察生活,会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这就是积累素
材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例如,上学路上就有看不尽的风景,公交车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世态众生相,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就是社会的缩影,城市农村的发展变化仿佛是社会的晴雨表,而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甘苦得失更是对人生最直接、最具体的体验。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之树长青,生活永远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会观察,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
二、培养体验积累的能力
鲁迅 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
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强调了积累的重要。“言之有物“,物从哪
儿来,主要取决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源于生活,另一个是来源于读书,书读得多,就可以从书中得更多的知识。
1、指导学生有的放矢读好书。
除了课文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对名言警句、优美句段、佳节
名篇要反复诵读,予以积累,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语言。除此之外,多进行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交流阅读后摘录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诗句或文章,开辟读书专栏,张贴学生习作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抄边写”。
在课外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做到::①边读边思,
勤谈多思。如读到优美词句,精采片断,读读背背,动笔划一划,想一想,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②边读,边抄,边写的。如抄一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精彩片断,写一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等。
阅读数量增加,获得的语言知识材料也大大增加,为写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多写作多思考的能力
作文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既要讲究遣词造句,又要有一点谋篇布局的技能技
巧。为什么要多写多练?因为只有多写多练,才能学会作文,并使写作的技能技巧逐步熟练起来。因此,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学生的练笔机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才能以“量”
来促进“质”的飞跃。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得以提高。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
法或独到的见解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下笔才能一挥而就。
四、培养说真话诉真情的能力{中考怎样写好作文}.
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也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不虚假,不矫饰,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培养写作能力。
一篇文章能感染读者,往往是通过真挚情感的表达,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
亲身生活的经历外,更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用了
中考怎样写好作文篇四
中考作文怎样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2012年中考作文怎样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距中考只剩不足一月的时间了,你是否已调整好心态呢?就像我参加大的比赛前一样,我觉得积极认真的准备是一方面,调整好心态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这种时候,我一般是在心里默默地与自己对话,一遍遍地构思、打腹稿,将情绪、心理都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往往上场有良好甚至超水平的发挥。越到最后关头,越要不被书本文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静下心来,闭目冥思,调节心态。
初三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水平都已基本定型,作文又是慢工,想要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提高不太可能。那是否就因此而不复习作文呢?当然不能。那么,最后的时间里如何提高作文成绩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立意方面快速构思,语言方面多加斟酌,书写方面提高等级。
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专门练习快速构思立意。具体做法是:拿一本往届的中考满分作文书,看各省市的作文题目,仔细审题,合上书,自己构思。第一个跳入脑海的念头不要,你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很容易人云亦云。第二个跳入脑海的念头也不要,撞车的机会依然很大。再想,第三个、第四个念头,也许就是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了。有了好的想法,再构思选材组材,基本上要在心里想好一篇完整的文章,胸有成文。如果一个题目能有两三个构思当然更好。然后打开书,看看发表的考生的满分高分作文,你会豁然开朗。“哦,还可以这样写。”“咦,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这样,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相比照,别人的想法激发你产生更多的想法,你构思作文就会思路开阔又迅速了。{中考怎样写好作文}.
有一次我们年级用《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大部分学生在诉苦:学习任务重了,父母不理解自己了,同学闹矛盾了等等,是很真实,但重复多了就没意思了。外班有一位学生差一分满分。我将此文读给自己的学生听,刚读题目《爆米花》,许多原本低着的头抬起来了,可见好题目能一下子吸引人的注意力,引起阅读兴趣。原来他写的是自己面临升学压力,烦躁压抑,朋友说“我们都是玉米粒”,令他不解,朋友带他看路边的爆米花摊,老人将干硬的玉米粒放入一个圆筒内,加糖,加压,在火上烤呀转呀,最后“砰”的一声,变成了一个个松脆香甜的爆米花。随即,飘香。这样别致的构思、巧妙的故事、哲理的启迪,当然比诉苦要受人欢迎了。
语言方面多加斟酌。我们不能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可以将现有的话说得更好。如你写“生活单调,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可以斟酌改成“生活平平淡淡,学习忙忙碌碌,心情起起伏伏”。也可以写成“平平淡淡的生活,忙忙碌碌的学习,起起伏伏的心情”。细小的句式变化,却给人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书写方面提高等级。我们不能短时间内将字写得很漂亮,但我们可以考虑周全,落笔慎重,不涂抹,少修改。修改分为积极修改和消极修改。老师阅卷常见到有考生将写好的一句甚至一段话用笔划掉重写,或者将一两个字用墨笔涂成黑疙瘩,或者用长长的修改符号做标记。这样的修改非常显眼,会对分数等级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实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你想好了再写,写了能不改就尽量不改,更何况有的考生修改后的并不见得比原来写得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但有的错必须修改,如错别字,是硬伤,不改会扣分,必须改,改时用一条斜线划掉错别字,再在后面一格写上正确的字形。这样只有阅卷老师看到此处,会发现改过了,但从全卷看不出改动涂抹的痕迹。
希望你在最后的时间里,立意、语言、书写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个台阶,调整好心态,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希望听到你说:“今年的高分作文里有我。”
2012年中考作文大猜想——
命题作文:采撷成长的花絮
山西阳泉城区教研室 胡涛海
这是《疯狂作文》龚维亚编辑预约的一篇稿件,发在《疯狂作文》2012年5、6期合刊上,只供考生参考。
预测题目
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天天的琐碎连缀而成的, 我们的成长也是由一朵朵的花絮绽开而结的果实。采撷成长的花絮,就是采撷生活中的一缕温馨,一种感动,一份真情。有时候,拔动我们成长时钟的,不一定都是什么豪言壮语,而仅仅是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激励我们一路走来的,不一定都是什么惊世之举,而常常是一朵花絮,一抹朝霞,一句叮咛。可以说,发现生活的花絮,就是挖掘生活中的亮点,感受成长中的花絮,就是品味人生的美丽。
请你以“采撷成长的花絮”为题,写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
1.文体不限。
2.字数600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命题理由{中考怎样写好作文}.
近年来,中考作文越来越重视以“学生的成长生活”为题的写作。这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相关联。因此,注重体验真实生活,书写成长经历的题目,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占较高的比例。中考命题作文有: “成长回眸”(江苏徐州);“成长的脚印”(山东济宁);“脚步”(广东),“在告别中成长” ( 湖北黄石):“想飞就能飞起来”(浙江丽水)等。“成长”半命题类作文: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请将“我 ,因为我 ”(北京门头沟) “在 中学到 ” (山东省)等。“成长”话题类作文。如请以“成长”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片文章(四川安岳);请以“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四川达州)等。“成长类”作文涵盖各类题型。
“成长生活类”作文命题以写实生活为着力点,要如实发掘自己的成长经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往的“成长生活类”作文,命题较宽泛。2012年可能要有所变化,可能要向写具体的点收缩,以“小”的经历体现“大”主旨。因而笔者命制了“采撷成长的花絮”,作为应试的练笔之题。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挖掘成长经历,颂扬成长生活的作文题。要写好这类作文,须慧眼寻觅成长中的细节。我们的成长生活常常会被一些细小的事物或情景所触动。晨光中一滴晶莹的露珠,秋风里一片飘零的落叶,家门口父母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讲台上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这些都是我们要捕捉和开掘的花絮。在写文章时,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花絮的细节进行描写。要达到具体、细腻、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成长生活中存在有无数的花絮,这就需要我们去斟酌与取舍,所选择的花絮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能够服务于表达的主题思想。选择的花絮还应是是独特新颖的,拥有自己的特色,如此才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成长”类作文主题大,范围宽,不好驾驭。有的同学天马行空,大而无当,为此我们要有“化大为小”的意识,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从而达到“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5. 立意角度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1.正面叙述,历练图强。
初一是一只浅浅的脚印:改变写学习肤浅;初二是一只歪歪的脚印,调整解题思路的偏差;初三是深深地脚印逐步成熟。揭示努力就有收获,奋斗就能成功。
2.遭遇挫折,反面激励。
在家水龙头跑水,导致家里水漫金山,汲取不操心的教训;在学校没好好听课,导致成绩一段落后,汲取不用心的教训;课外玩不小心误伤同学,导致赔偿损失,汲取不经心的教训。在一次次教训中成长。
3.托物言志,揭示寓意。
成长就做一粒种子,把埋在身边的泥土做土壤让自己的梦想生根发芽;成长就是滴水穿石的过程选定目标心无旁骛的坚持,日积月累的进去,最终穿透石板;成长就是压在砖下的小草,黑暗中寻找光明,在重压下破土而出。揭示成长的蕴涵。
精彩范文
采撷成长的花絮
陆路
一日日,一年年,看着李家的孩子渐渐长大,却天真的认为自己不曾长大,十五岁,一个洋溢欢笑的年龄里,一片纷纷扬扬的细雨中,蓦然回首,用心思索流逝的生活,试着从模糊的记忆里捕捉到一一朵朵成长的花絮来。
堆满玩具的幼儿园里,坐着一个“万事皆通”的我。老师问:“太阳在哪里?”我答:“我知道!”“那么在哪里?”“在这儿!”指着幼儿识字课本上的月亮,我告诉老师和同学。老师微笑,并让我坐下。我纳闷地想:她为什么不表扬我呢?我是知道的呀!——那年我三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三年(1)班的角落里,有个一问三不知的我。老师问:“你知道周恩来的故事吗?”“不知道!”“那么你能复述课文里的故事吗?”“不能!”“这样吧!你先回答一下课后第三题。”“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答!”——那年我九岁,“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年(1)班的教室里,坐着一个怀疑自己的我,老师问:“那位同学能概括藤野先生的特点?”我想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一只小手刚刚上抬,却又对自己说:“算了,听老师的正确答案吧,要不答错了怎么办?同学们会笑我的!”角落里刚刚上抬的小手又安安稳稳的摆在了桌上。可老师公布答案时,我才恍然,原来自己没有错。但一次又一次,角落里的小手始终没有举起!——那年我十二岁,“不知道自己知道。”
初一(1)班的集体里,坐一个“积极发言的我”。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总认真思考。一旦有了自己的答案,便迫不及待的举手,——不再“怀疑自己”,无论是举手、回答,都觉得是一种尝试,一次挑战,而答对后收获的则是一份难以描述的欣喜!——那年我十三岁,逐渐“知道自己知道。”
如梦如烟的往事中,欣喜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在演进,欣喜地发现这些花絮不仅映在闪光的奖状上,也深深浅浅地映在自己的生命里。
点评: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要独特,就要别具一格,须在选材组材上出彩,须“精”、“巧”、“趣”上着力,才能出奇制胜。《采撷成长的花絮》这篇习作在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个范例。
一、以“精”制胜。小作者写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成长经历,作者没有铺开来写,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采撷到了不同时期的几朵花絮,处理得精当独到,选材以精当取胜,仅用700字就把从“懵懂幼稚”“积极向上”成长的经历反映出来,令人称赞。
二、以“巧”制胜。习作是顺着成长这一条主线,巧妙设计了“课堂发言”这个习以为常的细节,“不知道——知道”的往复的花絮中,小作者演绎着自己的生活,充分反映了渐渐地成长轨迹。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揭示了成长这一主旨,表现出不凡的才气与灵性。
三、以“趣”制胜。小作者写幼儿园是写的是太阳在书本里趣事,并纳闷“为什么不表扬我”一个天真可爱的一个幼儿活灵活现的凸显在我们面前,给习作添加了情趣性,形象而生动。
【作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退一步”而得以“海阔天空”是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一种人生大智慧。但有时,我们不妨“进一步”,或可以领略“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
请以“进一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1.审清题目,理解内涵。文题中的“进”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采取、运用、产生、执行、表达、做出等;“一步”是数量词,具有泛化的意义,它可以是一个步骤、一种计划、一个方案;也可以是一个行动、一个句子、一个表情;还可以是一个推断、一个演算、一个决策等等;“进一步”指继续向前,更进一步。题目的关键点在于“进”,要显示其原有基础之上的继承性和连贯性。要将“进”与“一步”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既不能只写“一步”而无“进”,也不能只写“进”而无“一步”,否则两者均属离题、偏题。
2.明确文体,精心选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选择除诗歌以外的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如写记叙文,可以叙写自己或他人“进一步”的经历或过程、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可以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进一步”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进一步”的体验和感悟;也可以以“进一步”为主体,叙述生动故事情节,表达作者对“进步”、“追求”、“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等生活状态的体验或感悟。如写议论文,既可以正面论述“进一步”的种种好处、作用;也可以批判错误的“进一步”导致的人生、社会悲剧现象;还可以探究“进一步”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深层原因„„
【作文试题2】
请以“时间的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既然是“见证”,这里就有这么一层意思:某种事物之前不被认可,但随着形势的酝酿或发展,它最后在时间的见证下取得了辉煌。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可将着眼点放在父母亲情上,把背景放在日常生活中,写出对父母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选材上也可更巧妙,比如关注安徽小岗村的改革,通过小岗村的人们冒险签下生死契约,最后在实践中使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走向成功的故事,来表现“时间的见证”,既大气而又韵味十足。由此可见,“见证”的对象可大可小,小至个人情感,大至国家前途,无不可谈,只要言之成理,写出前后的转折,即可获得成功。
【作文试题3】
请以“向你说说悄悄话”为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1.审题题意,把握内涵。首先,要明确“你”是指谁?除了人物之外,有形的、无形的“物”都可以选作“你”,如熊猫、足球、名著、小草、月光、春风等,都可以是“悄悄话”诉说的对象。其次是“说说”,其意是表达、介绍或责备。由于是“悄悄话”,所以“说说”在形式上是需要委婉的,尽管内容上可以是和风细雨,可以是剑拔弩张,也可以兼而有之。第三,“悄悄”是个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话”,虽然很轻但并非可有可无,它往往是考生审题时容易忽略的陷阱。“说说”时不是高嗓门、大音量,它源于一种情景,或出于一种心境。这一点你必须在文章中有所提及,不一定大段地写,点到即可。比如可以写自己在寂静的考场上用笔向你说话,只能是“悄悄地”,如此点出“悄悄”,不失为一种简明机智的选择。
2.确立新意,以真动人。文题“向你说说悄悄话”本身就营造了诉说真事、倾诉真情的氛围,敬重、感激、关爱、担忧、希望、祈求等心理情感,还有种种事理、哲思都能成为亮点,前提是一个字——真。有了“真”,即使是“悄悄”地“说”,它对读者的震撼也是重重的。具有新意的“真”当然是更高的境界。比如把自己定位为“教育者”,把“你”定位为“被提醒者”,将目光投向“90后”学子的种种不良心态和习惯,如此立意,当然使人耳目一新。
3.精心选材,丰富多彩。“说说”的内容选什么?可以理解得宽泛一些。既可以偏于理性的体悟,也可以是偏于感性的情意。可以说说个人的内心世界,如青春期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幸福的追求等;可以说说人与外在世界的其它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幸福、快乐、烦恼、纠葛以及希望和追求等。明乎此,“说说”的内涵就显得丰富多彩了。
【作文试题4】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著名诗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幸福”的追求和努力。那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