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如何讲?

来源:初中作文 发布时间:2018-07-29 点击:

中考作文如何讲?篇一

如何上好初中作文课

如何上好初中作文课

贵州省普定县白岩中学 赵晓艳

[摘要]: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还在于选择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是源于现实生活。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不是目的,作文只是一种形式或手段,目的在于通过作文训练,使学生从中去发现、挖掘、领悟做人的准则,从思想上得到净化,心灵上得到熏陶,情感上得到感染,懂得做人的道理。

[关键词]:选择 拓展思路 素材 作文与做人 提炼

正文:走近中学生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学生作文,空洞乏味、雷同文章占很大的比例,真正能写出好文章的并不多。我们的许多同学在写文章时总没话可说,如果规定了字数,更是东拼西凑,要不然就是记流水帐,写出来的文章文不对题,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关键还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设计好习作指导课。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积累的素材少、没有掌握好写作方法;二是老师的教法死板、单

一。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让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呢?我个人的体会可以从如不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选择、提炼素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还在于选择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是源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接触的事物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少学生提起笔,就感到头脑一片空白,怎么也写不出来。没有办法从接触过的很多事物中提炼一个来写。所以作文

指导时,首先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写的事物很多,动物,植物可以写,玩具用品可以写,一场球赛可以写,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写等等。 但是,由于同学们的思维没有放宽,所以选的事物受到局限。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十分单调。所以选内容要有学生的真情实感。写建筑物,写动物、植物,写一件平凡的事物,都能表现作者的情感。要让学生学会选择一些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丰富新鲜、能够写得深刻的事物来写。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但不是每一事物,都是我们熟悉的,那么在选择时就要选择平时了解得清楚的事物来写。比如城里的学生可选立交桥,高大的建筑来写,生活在农村的学生选择大山,树林,庄稼等植物来写会容易些。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让学生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作文素材,中学生也能写出好文章。

二、作文指导应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让学生从怕写过渡到想写 。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由于中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避免了学生写作的随意性、盲目性。

另外,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典型的文章,很适用于写作的指导。如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地方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作品中筛选出写得好文章,

读给学生听,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醒悟写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 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幸福”,可以自问“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怎样获得幸福”、“有了钱就一定幸福吗?”。从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提取带有典型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非常重要。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在教学生作文前,我们就必须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要明确,作文不是目的,作文只是一种形式或手段,目的在于通过作文训练,使学生从中去发现、挖掘、领悟做人的准则,从思想上得到净化,心灵上得到熏陶,情感上得到感染,从而提高对做人与作文的认识。避免片面地追求作文的词藻华丽,把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把做人的道理体现在作文训练之中。才能更好地写出情感真实,具有内涵的好文章。 总之,教师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想让学生学到写作的方法技与巧,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作文指导课,如果教法不更新,备课不充分,即使上了较多作文课,收到的只能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者必须在作文指导课上恨下功夫。

中考作文如何讲?篇二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那么,如何上好作文课呢?

一、考作文的开头,应以“咫尺见精彩,片言定高分”为追求这一目标,可遵循以下写作原则。

1、切题原则。

中考作文的开头应尽快入题,不宜兜圈子讲题外话。这一步做好了,能有“切题”之誉;做不好,则有“离题”之嫌。请看中考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的开头:“说起我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准确。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这个开头,只有两句话,但每句都扣住题目中的“闲不住的手”来写,不蔓不枝。切题原则除指扣住题目来写外,还指扣住文章的主题来写,即开头点题。

例如《爱心》的开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个开头既扣住了题目“爱心”两个字来写,又点明了本文的主题“爱心使人间变得美好。”可谓一箭双雕。

2、简洁原则。

中考作文,篇幅和字数都有限(600字左右),如果开头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话过多,势必影响中间内容部分的充实,内容就显得单薄,不够具体。反之,开头简洁了,就能给中间部分腾出更多的篇幅,文章就能显得丰满而具体。所以,中考作文的开头应“惜墨如金”。

3、文采原则。{中考作文如何讲?}.

中考作文开头的语言应刻意追求有文采,这就像人要特别注意化装自己的脸面一样,因为这个位置人们特别注意。要使开头语言有文采,就要用诗化的语言去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于激情的语言去写。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用排比句。

如《美,在我们中间》的开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花,美的景,美的服饰,美的心灵……美,在我们中间。”这个开头用了排比句,且各分句的语言也很对称,既有节奏感,又有美感,很好地突出了“美无处不在”的主题,可谓是语言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

2)用对偶句。

如“在前进的道路上,我经受过失败,也获得过成功。失败使我警醒,成功使我欢乐。”(《记我的一次成功》)这个开头两句话用了两组对偶句,对比鲜明,言辞斐然。

3)引用诗句歌词。

著名的古今中外的美好的诗词歌句,其语言富于文采,如能恰到好处地给予运用,就能使文章开头的语言呈现出光彩来。如《陶醉》的开头“„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吟咏这诗句,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便真正展现出一幅画来:”诗句内容与文章的内容融为一体,诗句的语言也为文章的语言添光争采。

4)用比喻句。

因为比喻句形象生动。如《守住一颗平静的心》的开头“人生如广阔的大海,

人便是大海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有欢乐与忧愁。当心急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守住一颗平静的心。”把人生比喻成大海,人比喻成小舟,语言形象生动。

4、悬念原则。 中考作文开头如能制造悬念,引人读文,也能显得精彩动人。如《失恋》的开头“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很惊讶,小小年纪就干起了这事,这还了得,别顾着生气,听我慢慢道来。”引人入胜。

二、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学生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而无兴趣的根源在于写作不入门。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自由命题,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三、贯穿一条主线

教师的教学都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观念如果不改变,一切都是空谈。所以,作文教学要求中,我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树立生活教育思想,让学生享受抒真情之乐。 坚持两个“自由”:内容自由,解放思想,鼓励多写随笔,不限字数,让他们实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的愿望,写不出来不硬写;思想自由,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花草树木,人情世故,心有所动,一吐为快,一事一议,一文一得。

打造作文教学的“活力课堂”只是一种课堂教学理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只要我们不断地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着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理想状态——收放有度,收放自如

既要还写作用来畅所欲言的本质,又要让学生的作文符合一定的规范,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有“收”有“放”。“放”的应是写作的内容,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放心大胆地随意写作,写出真实的自己;“收”的应是必要的字词、文章结构等方面的规范。教师应在这“收”与“放”之间做到自然有度,游刃有余。

五、教学有趣一点

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功力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乐于写作提供便利的条件。比如:题目亲近一些,出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情感兴奋点上,让学生感受“自由”;目标亲近一些,把作文目标巧妙地与学生需要相结合,与学生的快乐生活经验相结合,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方法亲近一些,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寻找、发现、积累、表达自然美、思维美、人性美,不断领略成功的乐趣。

此外,建立积极的学习团队,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曾尝试“合作作文”,受到了学生欢迎。作文前,学习小组先进行讨论和构思,自由选择本组喜欢的作文方式,或小组成员习作接龙,或一个执笔,其他成员口述,成文后在小组内轻声细读,从作文的字、词、句、段、标点等方面进行自悟自查。小组合作学习,使作文困难的学生受到了启发,得到了锻炼,作文水平优良的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也取得了进步,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了发展。

六、讲评自主一点

让学生参与到习作的评改中,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

文讲评课上,我经常请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作文,并与学生一起从习作中找到作文的可取之处,然后再指出不足,而且采用“我觉得这样修改会更好”的语言来提出建议。朗读的同学既锻炼了自己的朗诵能力,又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听读的同学,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和修改的方法,彼此都可使习作日臻完善。

在作文教学中,相对而言,我是更注重“改”的,始终坚持把作文批改贯穿作文全过程,并尝试运用多种说法、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作文批改,做批改的主人。如巡视批改、朗读批改、学生互批、他人评议、集体评议、精剖麻雀、只评不改、注重反思等,经常性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交互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走向完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中考作文如何讲?篇三

多篇整理的中考话题作文题解析及如何写好的讲解

2011年漳州中考语文作文题解析

【试题】

{中考作文如何讲?}.

1.题目:___在飞扬(将题目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寓言故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孔雀向天后诉苦,说夜莺用它悦耳的歌声取悦每个人的耳朵,自己却只要一开口,就受到所有听见它歌声人的嘲笑,天后安慰她说:“但是你的美丽和身高远远胜过它,你的脖子闪耀绿宝石的光彩,你有五颜六色的尾巴,孔雀开屏,更是受人们喜爱。”但是孔雀说:“只要有一天我在歌声上比不过夜莺,却只有这无声的美,我仍然觉得不快乐......

【解析】

漳州三中语文高级教师、教务处主任蔡垂川认为,“半命题作文,考生一看到题目以为什么都可以往里填,但实际上,这个半命题作文受飞扬这个词的限制,只有跟情感比较有关的才适合飞扬。比如《热情在飞扬》、《激情在飞扬》、《梦想在飞扬》等为题则比较贴切,体现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向往,但要拿高分必须 写抒情类的题材,但抒情类的学生比较不擅长。因为学生年龄还太小,还没有丰富的阅历,体会不到其中的含义,即使有这种感觉,要把这感觉用文字表达出来也不容易;表达不出来,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来得丰满,文章就变得空洞而乏味。但文采好,社会阅历较丰富的学生,就比较容易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

材料作文要拿高分很难

{中考作文如何讲?}.

蔡老师说,第二个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中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不必在别人的长处面前自惭形秽”,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只要把握这个中心思想,写这类的作文一般是比较稳妥。{中考作文如何讲?}.

比如以“每棵小草都可以开花”为题,意思是不管你的生命是高贵还是卑微的,它都有这个生命的价值;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题,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人生道路上都要有自信,提倡这种自信向上的人生观。

但考生选择材料作文题要出彩很难,好的学生也体现不出他的水平,因为材料作文限制多,不能离开材料来创作。

有思想能表达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蔡垂川认为,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人生。作文要写得好,首先学生在按照写作规律的前提下,自己要善于观察,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提炼独特性的主题。

当然这个主题要站得住脚,要言之有理,要提炼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仅靠平时的积累,还要靠社会阅历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这要求老师经常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不要让学生养成随大流的人云亦云的状况。

其次,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把心里的想法用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个长期积累过程,平时学 生要勤练笔,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细节和变化,经常把自己生活经历中有意思的人和事,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漳州实验中学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市直中学教研组长陈晓农表示,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收放自如,导向鲜明,是2011年漳州市中考语文学科一大亮点!

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矛盾统一,是语文界审视与评价中考作文命题的标准之一。今年漳州市中考作文第一题为半命题作文《___在飞扬》,乍一看,取材广泛,但仔细审题,却暗藏玄机。

“在”有时间之限,表明现在,不是过去或将来;“飞扬”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可理解为客观物象的向上飘起,也可形容精神兴奋得意。当 然,如果构思、立意能一语双关,就更自然、深刻了。第二题为材料作文,据考生反映,大致援引《伊索寓言》中的《孔雀和天后赫拉》,故事浅显易懂,虽未附寓意提示,但提供了多向立意的思维 空间,确保考生能自选角度,言之有物。这样,在开放的同时给予必要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考生天马行空、胡搅蛮缠的现象。

作文雄踞于漳州中考单题赋分之巅,是教育、文化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因而其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1.精神导向,高度可嘉。就考试选拔而言,今年作文题也代表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一方面与党的90华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契合,另一方面贴近学生实际,提升乐观志趣,张扬个性风采,告别“字里行间总带着淡淡哀愁”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风。

2.文化导向,广度可鉴。作文题取材于“大语文”的框架,既可以是市质检考“草根明星”的娱乐话题,也可以是名著学习的必读范畴,自然不排除漳州地域文化,或者像高考题一样的时政要闻等,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3.教学导向,力度可行。漳州市语文教学历来都是站在课改潮头浪尖的,中考的几次转身: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稳中求进,切实可行。

今年不仅沿用最具人文关怀的“二选一”的方式,而且创新特色彰显,即实现重大突破,材料作文走上前台闪亮登场。其实,参照市普教室统一印发的《新探索》和市质检考的指南,毋庸置疑,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命题策略也是经过多方讨论并试水考证的。

2011年厦门中考语文作文题解析

【试题】

1.命题作文:《远山的呼唤》

2.半命题作文:《_______让我回味无穷》(划线部分可以用短语等补足),500字;体裁自选(诗歌除外)。

【解析】

厦门二中语文高级教师朱丽冰:

《远山的呼唤》、《_______让我回味无穷》,两道作文题二选一。一看到这两个作文题,语文老师都说“学生会开心”,因为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体验。而且几乎没有审题障碍,如果能够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会更有深度。

“两道题各有侧重,前者更重愿景式,有对未来的向往;后者是回顾式的,对美好事物的印象。”两道题能照顾各层次学生,让大家都有话说,是今年命题最大的优点。

这两题的共性是:感性。“从孩子认知特点出发,现在初中生偏感性,偶重叙事和抒情,但同时也有表达思想和议论的因素在其中,尤其是第一道题,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两道题都带有比喻和拟人,启迪考生用更深的层次去理解。

“《远山的呼唤》可以是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对愿景的向往,也可以表达对远方的一段情愫牵挂,或者对大自然的一份特殊感受,还是有一定宽度的,但最主流的可能还是第一类。”这道题源自一部日本影片的名字,如果考生熟悉这部片子,也许会开拓出更多的内涵。

不过,即使不了解电影,也不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借用这个题目讲述自己的追求,《远山的呼唤》有很多想像空间。初一课文《在山的那边》,其实是个很好的借鉴。

这篇被选入初一课文的虽然是诗歌形式,但讲述内容丰富,其中坚持理想的追求是主线,与今年的这道中考作文题有很高的契合度。

厦门一中语文高级教师黄小娟:

《远山的呼唤》是很浪漫的题,有诗意、文学味重。她觉得这道题应该是典型的虚题实作,关键词是呼唤、远山。“呼 唤有召唤、引领、怀想、向往甚至沉迷的意味,远山则是心中美好的事物,比如故乡、故土,亲情、友情,梦想、信念等。这是个虚化的题,但学生有生活体验,比 如生活中常常感念、怀想、追寻的人、事、物、景、情,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只要把这些生活体验写实就可以。

“《 让我回味无穷》几乎不会产生误读,更平实,学生容易把握,而且都能有所发{中考作文如何讲?}.

挥。”但朱丽冰说,这也不是简单的回忆,如果能选择印象深刻、对成长有意义的事更好,“无论是人或事,一定是美好的,才会值得回味无穷”。

这道题可选择的角度比前一题更多,“感觉会更浅,似乎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会接触到类似的题目了”。

2011年四川内江中考语文作文题解析

【试题】

《华西都市报》 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人说:“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或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给材料作文题。写好这篇作文,仔细阅读材料是基础,从材料中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观点是前提,论证好观点是关键。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些信息:时间:年关将近,地点:内江县某柠檬加工厂,人物:许多工人。事件:为报老板卖房付薪之义举,为老板赶工。原因:老板非常仁厚,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及时兑现工资。

理清了上述信息,需要找关键信息,从而提炼观点。仔细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信守承诺”是核心信息。我们可以根据核心信息进行横向发散、纵向发散、逆向发散来提炼观点。

横向发散,就是联想哪些事物和材料中的“核心信息”类似或相关。从材料中的老板“信守承诺”,联想生活中有些人不信守承诺,农民工去打工,有些老板拖欠民工的工资,民工讨要工资,铤而走险;还可以联想某些商家不信守承诺,欺骗顾客。上述的联想都是从反面去联想,当然还可以从正面联想,联想现实生活中信守承诺的例子,退休女工刘桂花替已逝丈夫还债八十万,人死债不烂,信守承诺传美名;马国林信守承诺,替兄还债60万。

纵向发散,就是从历史上寻找信守承诺的例子,陆元方信守承诺卖房,不为高价所动。曾子杀猪。不信守承诺的如烽火戏诸侯。

逆向发散,即由正及反,从事物的对立面来思考。这就是消息中倡导信守承诺,我们可以举生活不信守承诺的例子。通过不信守承诺,最后得到的是恶报。不言而喻地证明了信守承诺的重要。

假如我们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感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的是善良,收获的仍然善良。

假如我们站在工人的角度,来表现工人知恩图报的主题,也未尝不可。内江某柠檬加工厂的工人有感恩之心,仅仅因为老板卖房兑现他们应得的工资,就甘愿年关将近之际迟回家或不回家,为老板干。而社会上有些人,父母生养他们,却不孝顺。不赡养父母或虐待父母。

假如从工人和老板两方面来考虑。相互理解非常重要。老板理解工人打工不易,宁可卖房也要为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工人也理解老板不易,误了工期就要经济受损。因此,临近年关,也要为老板赶工。相互理解,从深处说就是和谐,这幅感人的场面,展现的就是和谐之美。以此类推:工人和老板需要和谐,学生和老师、孩子和父母、人民和政府同样需要和谐

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解析

【试题】

以"悄悄地提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中考作文如何讲?}.

审题

从标题所赋予的情调而言,适宜于写记叙性文体,可以写事,可以写人。

叙述的角度可以是第一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易于发掘生活中积累的材料,唤起自己的记忆、情感,使抒写的内容真切、具体、细致,便于在叙述过程中交错穿插议论、抒情,或者变化叙述的顺序、手法,使行文灵活多姿,不至呆板、空洞、乏味。

"悄悄",是一种情态,也可以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安静的,没有其他人或者根本不见倾诉对象的情况下诉说的内心世界,是至诚至真。这样的文章应该是直抒性灵的文字,不带任何矫饰、虚伪、夸耀成分。

"提醒"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提醒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有声的,可以是无声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场景,一场对白„„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是"提醒"。

如果以设问法来审题,在什么情境下需要悄悄地提醒呢?文章要具体回答的是"谁悄悄地提

中考作文如何讲?篇四

中考作文十讲

专家指导秘籍:中考作文复习第一讲之审题和立意

第一讲:审题和立意

一:训练目的

凡文皆有题,命题作文必须切合题意。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谨慎立意。这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第一件大事,容不得丝毫粗心大意。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要看到“标题”对文章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这两个方面考虑的周密、细致,就不至于出现思路阻塞和文不对题的现象。这是审题的关键。

审题要点:

1: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2: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

3:在把握标题重心的基础上,作细致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标题的含义。

此外,如果碰上“给文字材料作文”(含自拟文题的“话题作文”)之类的题型,则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的意图,不要想到一点就匆忙下笔。

再说立意。

立意,指的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过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也由它特殊讲究。

1: 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事物作一点分析。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的意愿办事。“立意”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要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必须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立意深刻,才能发人深思;发人深省,才能给人教育。

2:立意要新颖。

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点创新。表现的主题与众不同,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品味的文章,没有品位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3:立意要真实。

要在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的主题来写才最有表现力。照抄别人的思想、因循守旧都不能写出好文章。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情”和“意”密不可分。写作时自觉地把“情”和“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文章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定时间的考场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就应当及时加以修正。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题目:我家附近

提示:本题只有空间限制、内容不限,可以自找话题,如本社区的居民生活概况、特有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等。要有创意,如果将文章写成一幅风景画或风俗画,就要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时代的新鲜事。新风貌,使读者觉得立意新,有余味可寻。

2:作文题目:观剧有感

提示:此题只限制写作内容,必须写观剧的感受。但剧种不限,话剧、电视剧、地方戏剧等都可以写。戏剧,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面面俱到,只能就剧中某个人物的个性或某一段情节的内容抒写感想,表达看法。如果自由把握,也可以谈谈剧的意义或演员的表演艺术。可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切忌叙事过多。

【例文】秘密

我有许多秘密,每个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其中,我一直精心珍藏着我和妈妈的一个秘密。 1

去年暑假,六年级升学考试后,我参加了到北京去的夏今营。我没考好,三科考完后我粗略估算一下,我最多只能得280分。我在拿通知书之前就知道了分数,我只考了278分,我没对妈妈说,怕她伤心。我是班上的尖子生,一直是妈妈的骄傲,而如今„„我想让妈妈多高兴几天,哪怕一分钟也好。

准备就绪,我该启程去北京了,走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叫我和她一起睡,她对我说:“你走后的第二天才拿通知书,你去放心玩,我帮你去拿通知书,我会打电话给你的,啊!”

我转过身去,悄悄地流泪,我不敢想象妈妈拿通知书时的样子,因为我曾对她说我考得很好。{中考作文如何讲?}.

要启程了,公共汽车外面围着一群爸爸妈妈,他们远远地看着我们。妈妈挤在人堆里,只是远远地看着我,可我仍然强烈地感觉到她对我有多少的不舍、多少的怜惜、多少的不放心。想起妈妈平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自己不理想的成绩„„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第二天,也就是拿通知书这天晚上,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妈妈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我试探地问,我考得好吗?过了一些时候,妈妈才回答:“嗯,挺好的。”此时我已泪流满面:“妈,我在这边挺好的,你也别担心。”“你放心玩儿,别去想分数,知道了吗?”妈妈的声音分明有些哽咽。我快哭出声了!我放下了电话,妈妈呀妈妈,您为什么要对我隐瞒?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实情?妈妈呀!

在以后的六天内,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妈妈的良苦用心,母女俩共同苦心经营着这个迟早要被揭穿的秘密。

六天后,成都双流机场,我回来了。一眼看到前来接我的妈妈,我的泪再次流了下来,我跑过去,妈妈抱住了我,谁也没说话。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回家吧。”我靠在妈妈的肩上,回忆着过去,畅想着将来。将来,我也许不能做第二个刘亦婷,可我能够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一个最好的女儿。我会用行动去向他们证明: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评语】从审题来看,“秘密”只规定了文章的写作范围,不限定内容。本文选择了母女之间的秘密。妈妈为了让女儿在夏令营玩得开心,珍藏了女儿考得不好的秘密;女儿为了让妈妈能多高兴几天,也珍藏了这个秘密。习作表现母女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亲情,立意上有创意,颇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专家指导秘籍:中考作文复习第二讲之选材与剪裁

第二讲:选材与剪裁

经过审题、立意,明确了“任务”、确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应当考虑的就是“行动路线”——文章结构的问题了: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写什么、不写什么”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选材与剪裁。

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剪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作中材料的取舍。

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主题思想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和品位,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中、从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主题,文章才能写得好。 一:怎样选材和剪裁呢?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人民的勤务员》一文,记叙的是雷锋的事迹,六个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中考作文如何讲?}.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2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那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决不鹦鹉学舌;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义气”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件(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那么,好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这不是我们辅导的主要问题,所以不做过多的讨论。

[例文]:美好生活的剪影

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场景被摄入镜头,多彩的生活场景被浓缩在方寸之间。摄影,是我课余生活的爱好。

星期天,我提着相机漫步街头。“闲庭信步”的老人、青春焕发的少女、天真活泼的儿童„„构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我照些什么呢?雄伟的建筑,鲜艳的花朵?这些东西的确美好,但构思并不新颖。 啊!有了,“咔嚓”一声脆响。你猜我摄下了什么?——手,新华书店科技书柜前,那一双又一双拿着书、抱着书、举着书的手。纤细的、粗壮的、粉嫩的、被阳光晒成古铜色的„„当这个情景出现在眼前时,我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这些手仅仅是在拿着书吗?不,它们是在摘取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看到这无数双手,你就能自然联想到手的主人那一张张含着微笑的脸了,那是多么愉快的微笑!

“咔嚓”,又摄下了什么?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许许多多双脚。穿球鞋的、穿布鞋的、穿皮鞋的、穿凉鞋的,还有拄着手杖和双拐的„„。看着他们,我热血沸腾!这不是在踌躇、在徘徊的脚,而是在奔跑、在攀登的脚,在人类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坚实印迹的脚。多么令人振奋!看到它们,你就能联想到它的主人那一张张含着谦逊的微笑的脸。那微笑,也一定饱含奋进者令人陶醉的满足。

“咔嚓”,这次摄下的就是一张张笑脸了。下班职工舒心的微笑,接待友人真诚的微笑,看到成果欣慰的微笑,父亲母亲亲密的微笑„„ 。

拍下这一组照片,我也满意地笑了。生活多么美好啊!我的作品中,那含蓄的微笑,那开心的微笑,那粗犷的微笑,那羞涩的微笑。时时激励着我: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美丽的世界,它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你想看看这些精彩的镜头吗?你的身边就有。

[评析]这是一篇中考作文。考试的总题是“微笑”,考生可围绕总题目自拟标题。此文以“美好生活的剪影”为题,展示了三幅剪影:手——书店科技柜台前购书的各具特色的手;脚——图书馆前等待开门的人的形形色色的脚;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笑脸。这三幅剪影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文章的选材能扣住题目中心,又能不落俗套,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生动、流畅、简洁,堪称佳文。

3

专家指导秘籍:中考作文复习第三讲之构思和创新

一:训练目的

构思是文章孕育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构思是贯穿写作全过程的。构思包括材料的选择、主旨的确立、框架的构建等。构思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指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写作思路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分析、综合、加工,形成印象,态度、情感,思路的形成就是使之条理化的过程。思路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严密,直接影响到文章主旨的表达。

二:如何进行构思呢?

1: 结构要作到凤头。猪肚、豹尾(元?乔梦符)

古代学者陶宗仪对这六个字的解释是“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尾要响亮。”

头要像“凤头”——漂亮、俊秀;主干要像“猪肚”——饱满、充实; 结尾要像“豹尾”——飞扬、有力。这是对一般文章的要求。

2:行文上要有“钢筋铁骨”,也就是文章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要有巧妙的伏笔和照应。如现代建筑在水泥浇注中必须内含一定粗细规格的钢筋,才能使建筑物坚固。

3:段落间要有“桥梁”、“针线”。也就是要有恰当的过渡和照应。许多文章之所以出现松散、隔断、硬接、硬转的毛病,与疏于过渡照应有很大关系。

构思要注意:

(1):要反复斟酌材料跟中心意思之间的切合点。(2):要用心感受材料,对材料作细致的分析。

(3):要养成锻炼思路的习惯。

总之,构思要做到“有物”、“有序”、“有情”,文章才能做到有血有肉。创新就是指在作文中有自己新的构思、新的材料、新的立意、新的表达。

首先是内容上的创新。内容新,有两点意思:往大处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事物,要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往小处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于个性特征的东西,它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能够打动读者的。

(1)角度要新。能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来反映一个集体、一个人物的精神风貌,效果更好。角度新,同样可以使人耳目一新。

(2)写法要新。一是要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如运用对比手法、误会——发现手法;悬念手法;一波三折手法等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积累自己的经验,凡写过的文章都要认真思考,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有兴趣,不妨尝试着换一种写法,再作比较。这就是创新的起点。

(3)细节上创新。如:作文的开头加一个恰如其分的“题记”;给主标题拟一个合适的标题;每一个段落拟一个精彩的小标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运用;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对比映衬和象征的表现方法。

二:作文提示

1:作文题目:在新的起点上

提示:从审题来看,本文的题眼是“起点”,起点是相对走过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相对某个阶段,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个人是这样,每个集体,每个家庭,每个国家也都如此。从构思来看,新的起点不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为实现这规划而付诸的努力。从创新角度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规划,不要人云亦云。从文体来看没有限制,因此,你可以根据所选材料拟一个副标题,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

2:作文题目:春雨

4

提示:此题有虚、实两重意义:实指春季的雨;虚指春雨的象征意义,如造福人类的精神。(及时雨——亲切教诲的风范。突出表现“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题目比较空灵,可以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联想。文体不限,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把春雨作为背景,写一篇记叙文;既可以写春雨中所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恰似“春雨”一般的人,还可以写父母师长“春雨”般亲切是教诲„„当然也可以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性文章。

[例文]良 师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人。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做我的朋友。每次排座位,老师总让我坐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大都是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跟他们无话可说。想看看黑板,抄抄笔记,又无能为力。谁叫我从小喜欢课外读物,又不注意看书姿势,成了近视眼呢!所以每节课只能呆呆地看着黑板,愣愣地看着书,或做一点小动作。

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原班主任“跳槽”了,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她年纪轻轻,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齐耳短发。一笑,两个酒窝就露了出来,模样甜甜的。

“我叫 XXX ,我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会了解得清清楚楚的。”她微笑着自我们做自我介绍。

我不屑地看了她一眼: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又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真的注意到了我。那是一次语文自习课,大家都做着作业,我也摊开作业本,假装做起来。其实,除了造句之类的可以让我自由发挥的题目外。其余的我根本不会做。突然,她走到我身边问:“你在写什么?”说着拿起了我的作业本。

从未受过如此“礼遇”的我,心头不禁一暖,但仍趴在桌子上,等待着早已习惯的雷霆风暴。不料她微微一笑,问我道:“这些都是你做的吗?”

“嗯!”。“真不错。花骨朵们在树枝上倾听着春天,多有灵气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轻风飘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我不假思索地说。

老师拿着我的作业本走到讲台前,讲起了造句——以我的作业为范本。我只记得,那半小时是我最难忘的。

后来,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我竟然得了第一名。她把第一排的三个同学叫起来,指着中间的一个座位对我说:“以后你就坐在这里。

我懵懵懂懂地走了过去。她又说:“希望大家都向XXX同学学习。要知道,这世界上永远都有最后一排座位,但没有一直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我的热泪顿时夺眶而出。

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即将初中毕业,其间许多人和事,我都已经忘却,但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却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忘不了她——一个曾经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良师。

【简评】这是一篇情真意切、文质并茂的佳作。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动情地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生动地描写出一位美丽、善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善于帮助学生的良师形象。因为选取了能够使“我的热泪顿时夺眶而出”的一段亲身经历,因而在选材上避开了平庸与重复,显示出独到的慧眼:老师注意发现“差生”的每一点闪光的火花,从而激起“我”上进的信心,“我”在一次语文测验中得了第一,终于走出了“差生”的行列。这位老师不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吗?

5

上一篇:中考作文满分400字
下一篇:中考作文全辅导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