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8-07-06 点击: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篇一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管子 禁藏》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管子 七臣七主》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管子《管子 任法》 ●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邓析《邓析子 转辟》

●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慎到《慎子 佚文》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慎到《慎子 君臣》

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国家就将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规矩约束,法

之所以这么重要其根据在于法本身是公平正义的。

2、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

释义:这是对周朝“刑不上大夫”、“刑有等级”制度的巨大挑战,他要求君主和官吏在适用法律上要“不知

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法在根本意义是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的,是统

一天下的最高标准。管仲将法律称为“公法”,认为法具有最高权威,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功能,任何社会成

员都不能置于法外,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使法自君出,但是法律高于意欲,君主也应带头遵守法律,君主不得

随意更改法律,也应有悟守法律的义务,并要求官吏和百姓同样遵守法律。

3、法律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法禁》

释义:君主大臣和百姓平民同样应当遵从法律。

4、“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管子•任法》 释义: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管子•明法解》

释义: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以尚法、重法而著称,他反对西周把“礼治”作为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主张治理

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乱。

6、人主之所以令行禁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

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管子.形势解》

释义:要立治民之刑、法,必先符合民情,为民所乐,才能“令行禁止”,可谓从心理上把握住了“治民”的要

害。

7、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管子.版法解》

释义:在国家的管理过程中,法是一种十分具体的工具。如何正确地使用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

安危。要执法必严,执法公正。

8、法者,定分止争也。

释义:典出《管子•七臣七主》“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定分:

确定名分。止争:止息纷争。法律中常用这个词语表示确定物的权属。

二、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

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

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

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

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1、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离楼上》!

释义: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

令结合起来。

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释义: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

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三、 韩非子是法家创始人,主张依法治国人人平等的原则。后来法家发展成霸道思想,与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演

变出的王道思想,共同用于社会治理之道。韩非子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他口吃,不善

言辞却善著书。

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

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

、《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他的这些论文

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

,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篇二

中国古今法制格言

附件:

中国古今法制格言

00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战国]韩非子

00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00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北宋]苏辙

004、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四库全书.政法类.法令之属按语》

005、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006、有此上士,则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东汉]虞延 007、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北宋]司马光

008、惩其未犯,防其未然。——[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 009、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010、法者,定分止争也。——韩非

011、天理自乍现时充拓,如磨尘镜,光彩渐增,若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便远隔千山。——[清]《增广贤文》

012、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晋]陆机

013、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 014、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015、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资治通鉴〃陈纪》

—1—

016、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01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0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01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020、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021、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孟子》

022、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韩非

023、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禁奸止过,莫如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所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其乱也。——(战国)商秧《商君书〃赏刑篇》

024、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025、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西汉]桓宽

026、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贵良吏者,贵其绝恶于未萌,使之不为非,非贵其拘之囹圄而刑杀之也。——[西汉]桓宽《盐铁论》

—2—

027、大臣为小臣之表率,京官为外吏之观型。大法则小廉,源清则流洁,此从来不易之理。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纪,勤修职业,公而忘私,小臣自有顾畏,不敢妄行。——康熙《清圣祖实录》

028、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管子》 02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030、以法服人,其外若密,以德实疏;以德结人,其外虽疏,其中实密。----[宋]苏辙

031、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战国]韩非

032、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汉] 司马迁

033、罔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汉] 盐铁论

03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宋] 欧阳修

035、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春秋]晏子

036、有法不行,与无法同。——[宋]苏轼

037、刑在禁恶,法本原情。——[宋]欧阳修

038、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宋]曾巩 039、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唐]王勃 040、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春秋]晏子

041、必原情以定罪,不阿意以侮法。——[唐]王维

04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宋]王安石

043、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战国]慎子

044、世有乱人,而无乱法。——[晋]陈寿

—3—

045、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北宋]宋祁

046、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宋]欧阳修

047、以物与人,物尽而止;以法话人,法行无穷。——[宋]苏轼

048、犯法之人,丝毫无贷。——[宋]苏轼

049、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春秋]管子

050、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宋]杨万里

051、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宋]苏轼

052、曲木恶直绳,奸邪恶正法。——(西汉)桓宽《盐铁论》 053、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则,而后乱从之。——[宋]欧阳修

05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055、事断于法。——[春秋]邓析

05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先秦]慎到

057不务德而务法。——[战国]韩非子

058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金朝]完颜褒

059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060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 秋瑾 061、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20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孙中山

—4—

062、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25页。

063、执政党要实行依法管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邓小平

06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

065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邓小平

066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

067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

068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069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江泽民

070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胡锦涛

—5—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篇三

法治格言(中国古代)

法治格言、警句 (古代篇)

一、法律:治乱安国的凭据

1、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

2、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管子、心术上》

3、法者,天下之仪也。 《管子、禁藏》

4、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

5、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管子、七臣七主》

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

7、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

8、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羲冠子、度一》

9、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

10、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12、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

13、法者,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之》

14、如平直必以准绳。 《吕氏春秋、分职》

1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黄帝经、经法、君正》

1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史记、循吏列传》

1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8、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19、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20、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

21、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22、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2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

24、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

25、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柳宗元《断刑论》)

26、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致君》)

二、重法:公正执法的基石

1、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2、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管子、法法》

3、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

4、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

5、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 法法》

7、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

8、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

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

10、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

11、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

12、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13、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14、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

1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8、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孝经、卿大夫章》

19、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20、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汉王符《潜夫论、断讼》)

21、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汉、刘安《淮南子、生术训》)

22、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汉书、王尊传》

23、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2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25、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晋、葛洪《抱朴子、判子》)

26、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唐、马总《意林、淮南子》)

27、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周公》)

28、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29、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

30、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

31、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苏辙

32、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苏辙

33、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宋、陈亮

34、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

35、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张居正

36、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明、庄元臣)

37、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

38、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三、执法:法治公平的关键

1、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

4、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

5、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管子、法法》。

6、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7、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管子、牧民》

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战国策、秦策》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11、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

12、不以私害法,则治。 《商君书、修权》

13、法平则吏无奸。 《商君书、勒令》

14、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1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

16、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7、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18、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

19、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20、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21、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2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2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三国、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2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出师表》

25、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诸葛亮《论斩马谡》{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26、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27、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28、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三国志》

29、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30、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刘禹锡)

32、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33、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

34、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

35、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王安石《范镇加修撰》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36、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苏轼《策别第六》

37、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

38、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明、薛宣

39、法不殉情。 《三国演义》

40、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清、李绿园《歧路灯》

41、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4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43、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清、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篇四

中外经典法律格言

中外经典法律格言

农民之子——中国农村促进发展会

前言:何谓之经典法律格言?仅仅是些支离破碎的片段,理想化的口号吗?我们不这样认为,它蕴含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明,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明。它映射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于法治的呼喊,它也反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法律状况。现今是一个倡导法治的社会,我们急需在西方的法律格言中寻求法的内涵,寻求正义、平等、自由与人权。同时,穿过层层的历史迷雾,凝视中国古代的法治状况。再将眼光放在中华民族求富强求发展的清末民初时代,进而走到我们的新中国,看到我们现今的法律话语。也许我们也能够于其中寻到一条法治的脉络,进而说是我们能够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来期待中国的法治未来。我们一直在期待和追求法治的路上。

1. 国外篇:

1. 法的内涵:

 法是一种理性存在。 ——孟德斯鸠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麦克莱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 肯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古希腊】柏拉图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

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

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

尔曼

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背谬,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

——[法]孟德斯鸠

 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菲力普斯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 ——[法]罗伯斯比尔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意]贝卡利亚 法律应对人有权威,而不是人对法律有权威。 ——波萨尼亚(希腊)《斯帕特王》

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 好的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只有在人民中活着的法才是唯一合理的法。 ——【德】萨维尼 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马克思 执政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无声的执政官。 ——【古罗马】西塞罗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

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 如果我们不维持公正,公正将不维持我们。----培根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法谚

1. 正义论

 在一个正义的社会,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绝不受制于政

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均衡。 ——约翰.罗尔斯

 法,也包括实在法,只能定义为这样一种制度和规定,即依其本义,它们注定是要为正

义服务的。——拉德布鲁赫

 法是关于人世和神世的学问,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科学。——《法学阶梯》 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古罗马格言 约定必须遵守。 ——法谚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英国作家:丁尼生

1. 平等与人权

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孟德斯鸠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

弗利

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

差别。 ——法国《人权宣言》第一条

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

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国《人权宣言》第二条

 法津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

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法国《人权宣言》第五条

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

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美国《独立宣言》

 由社会公约而得出的第一条法律,也是唯一真正根本的法律,就是每个人在一切事物上

都应该以全体最大幸福为依归。——卢梭《社会契约论》

 法律按其真正的含义而言,与其说是限制还不若说是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他的真正利益。——洛克《政府论》

 法律的首要和主要目的是公共幸福的安排。——阿奎那 为权利而斗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 ——【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我的房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法彦

1. 自由

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西塞罗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

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法国《人权宣言》第四条

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

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孟德斯鸠

 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 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伏尔泰

 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 婚姻的

结合要求夫妻双方都要忠实,忠实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 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法】卢梭

2. 中国古代篇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法家《慎子.佚文》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法家《慎子.君臣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家《韩非子》 夫人君所与天下共者,法也。——《晋书》西晋司法官刘颂语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须务存宽简。——唐太宗李世民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包拯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法者天下之大公。——朱熹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

3. 清末民国篇

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为要,能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洪

仁玕

 我们要有良好的宪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家。 ——孙中山

 有了民权,平等自由才能存在,如果没有民权,平等自由只不过是一句空名词。 ——

孙中山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梁启超 “中国欲举富国强兵之实,惟法治为能致之。”——梁启超 “有示国斯有法,无法斯无国。”——梁启超 “法也者,非将以为装饰品也。而实践之为贵。”——梁启超 “守法观念如何而始能普及?必人人知法律之可恃,油然生信仰之心,则自懔然而莫之

犯也。”——梁启超

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4. 新中国篇{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 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毛泽东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毛泽东 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毛泽东

 说到文明,法制要算一项。——董必武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没有可以不守法的任何特权 ——彭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

的主要奠基人

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

面。——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 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邓小平 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 ——邓

小平

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强调发扬民主,我们有最好的民主,人民民主,就是最广大的

人民的民主。民主观、自由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讲,要进行教育。——江泽民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篇五

法律谚语大全

[下载]【法谚】名言智慧集锦

法谚是千百年来法学家的智慧结晶,简洁、精确,一般富有震撼力,而且也是体现一个法学人士水平的重要标志。

罗马古谚

货币属于其占有者

所有权不得未确定

不幸事件只能落在被击中者头上

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Nemocogitationis poenam patitur ; Cogitationis poenamnemo patitur)。

古希腊

公正不是德性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邪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古希腊)柏拉图

西方法谚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警察是法庭的仆人。——英美法谚(就主要是指警察必须根据法庭传召出庭作证)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西方法谚

程序先于权利。——英国法谚

无犯意则无犯人(Non reu nisi mens sitrea)——英国法谚(即不能对不具有犯意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如意外事件、精神错乱、年幼无知等均不能归责于行为人)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中)《四库全书·政法类·法令之属按语》

贝卡里亚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说,刑罚应该使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马克思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卡尔.马克思

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马克思

史尚宽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谓之国家社会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谓为社会国家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之一般道德。

谢怀栻

什么是民法精神或私法精神?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国家通过法律去承认这一点,维护这一点,这就是私法的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才有个人的人格权,特别是隐私权、自由权;才有个人的意思自治,才有个人在法律行为中的责任;才有个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制度。 王泽鉴

民法典的制定乃基于法典化的理念,即将涉及民众生活的私法关系,在一定原则之下作通盘完整的规范。[1]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是以经验去克服逻辑上的不可能”——Holmes,The Common Law,1981,转引自王泽鉴《民法总则》P498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官)霍姆斯《普通法》

“普通法之父”布莱克斯通

没有任何东西像财产所有权那样如此普遍地唤起人类的想像力,并煽动起人类的激情;或者说,财产权是一个人能够在完全排斥任何他人权利的情况下,对世间的外部事物所主张并行使的那种专有的和独断的支配权。

李永军

私法精神的三大基石:民主政治、人文主义和市民社会

徐国栋

民法典收藏座右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天下智慧,皆为我用!

耶林(R•VonJhering)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军队,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第三次是和平的,不流血的。"

为权利而斗争!

耶林曾对过失或过错责任作出过这样的表述:“不是损害而是过错使侵害者负有赔偿义务。

《罗马法的精神》:“外国法律制度的接受问题并不是一个„国格‟问题,而是一个单纯的适合使用和需要的问题……只有傻子才会因为金鸡纳树皮并不是在他自己的菜园里生长出来的为其理由而拒绝接受。(转引自潘汉典为K•茨威格特和H•克茨所著《比较法总论》所写的中译者序,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页。)

梁彗星

“一个毫无财产、一文不名的人,连生存都难以维持,能算是真正的人吗?”(《当前关于民法典编纂的三条思路》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王利明

“当生命、健康、自由都无法得到充分保护的

上一篇:书法语录
下一篇:书法会策划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