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30 点击: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篇一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贫贱难移赤子恋——苏步青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威武不屈壮士心——钱三强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伟长的两次“NO” ——钱伟长
1939年7月,钱伟长在昆明考取公费留英,当时由于英德宣战,改去加拿大。1940年1月钱伟长手续办齐后登上英轮,发现护照上竟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因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而船经神户港,没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会有麻烦。“NO,我们不去了!”钱伟长等留学生一起20几本护照扔给了那人英国人。半年后,他们重办护照再登程。
1943年钱伟长获多伦多大学博士,旋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仅又当上了领导600多人的“洋官”。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
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中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他当即写下了大的“NO”。
“我要回国,不要美金”—— 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 钱学森
远在1950年,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已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配备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术设备,享有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如果从追求个人的科研成果来说,那真是“得天独厚”。但他毅然冲破美国的种阻挠,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人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
誓言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
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不卖专利 ——酆云鹤
我国著名麻类纤维专家酆云鹤,8岁时就给人家当佣人,16岁时懂得一些救国道理,便立志学习救国本领。她以惊人的毅力,3年学完了6年的小学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济南女子初师和北京女子高师。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大学二年级时,她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并获得了这所大学第一个她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决心到德国学习爆炸学,希望学习用草类纤维造廉价炸药技术,以打击侵略者。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草类纤维制造出人造丝的发明家。莱比锡大学闻讯后立即提出以高职称换取她的论文,日本资本家也提出用高价和总工程师的条件换取她的发明专利。酆云鹤说:“不卖,我要留给我的祖国。”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篇二
科学家的故事100个(含答案)
《科学家故事100个》检测题
一、填空。
1、鲁班,原名 公输般 ,他是我国 木工 的开山鼻祖,北宋被誉为“活鲁班”的是 喻皓 。
2、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第一次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不像产卵的鱼类”是 亚里士多德 。 3、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 几何之父”。{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5、浮力定律是古希腊大科学家 阿基米德 发现的,他还发现了 杠杆 定律。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 浑象仪(浑天仪) 和测定地震的 地动仪 ;华佗用酒配制了麻醉药——“ 麻沸散 ”,还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 五禽戏 ” ;祖冲之算出了 圆周率 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了 1000 多年。
7、 哥伦布 发现了美洲;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在西方统治1000多年的 地心说 ,建立了 日心说 ; 布鲁诺 因接受并发展哥白尼的学说,宣扬宇宙无限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比利里医生维萨里是近代 解剖学 的奠基人。
8、李时珍花了27年写出了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 所载药物 1518 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发现了 行星运动三定律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曾编著 《农政全书》 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的经验,他译著甚多,以 《几何原本》 最为著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 经典力学 和 实验物理学 的先驱者。
10、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 牛顿 。
11、 哈雷 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万有引力推算出一颗彗星的轨道,并成功预测彗星的出现。 罗蒙索诺夫 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提出了 物质和运动守恒 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
12、英国化学家 普利斯特列 发现了氧气;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利用玻璃制造透镜的技术,发明了 显微镜 ,成为第一个发现 细菌 的人。
13、英国发明家 瓦特 ,他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开启了工业革命。他的一生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艰苦地攀登,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一旦有了坐享其成的念头,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成为绊脚石。
14、 拉瓦锡 证明了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加的氧化作用。英国医生 琴纳 证明患过牛痘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15、李政道和 杨振宁 推翻了“ 宇称守恒定律 ”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童第周是我国 实验胚胎学 的主要开创者。
16、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雅号的是出生在中国的美籍建筑设计师 林同炎 。彭加木是植物病毒学家,在新疆 罗布泊 考察时遇难。
17、第一位华人宇航员是 王赣骏 。茅以升以我国著名的 铁路桥梁专家 ,他主持建造了 钱塘江大桥 。
18、 竺可桢 是我国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 气象事业 的奠基人。冯如被称为 中国的莱特 。 李四光 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运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 地质力学 。
19、被称为“轮船之父”的是美国科学家 富尔顿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发现了倍比定律,
并引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20、年仅19岁德国数学家 高斯 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形。 二、连线题
斯蒂芬逊 孟德尔 莫尔斯火车发明者 巴斯德设立诺贝尔奖 维勒发现镭 门捷列夫 居里夫妇创立盲字 伦琴 布莱叶 诺贝尔 三、问答题。
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研究消化生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概念,他在临终前给献身于科学的青年哪几条建议?(填空并回答)
答:条件反射。建议:1、循序渐进;2、谦虚;3、热情。
2、我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创立了哪些方法减少了工程数量和缩短了工期? 答:修建中运用“人”字形线路,减少工程数量;利用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缩短工期。 3、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最聪明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重要贡献?请列举四条。
答: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的量子概念;统一场论。
4、本书中介绍了100多名科学家生动有趣的事迹,通过这些故事,你发现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共性?
答:爱国的热忱;勤奋好学,废寝忘食的精神。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篇三
科学家的小故事(精选)
煮手表的科学家
牛顿有一次想问题,后来感觉饿了,想吃早饭,于是想到要煮鸡蛋来吃。但煮鸡蛋时还不忘学习,于是过了几分钟后,掀开锅盖,看到的竟是他的手表在锅里。再一看,鸡蛋怎么在自己手里!
这体现了一个人何等的专注精神!牛顿无论对学习还是研究都很专心,也正因为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才造就出来一位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人类解开大自然之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锲而不舍的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利坚合众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 Port Huron )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 Detroit )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 —— 《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爱迪生被列车员打了一耳光,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这样的挫折,
没有使爱迪生退缩,他依旧执著于发明创造。他发明了电报、电灯、电话,在物理学史中,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不一样的王选
〈大师王选〉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
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要善于“延迟满足”。
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名人是过时的人。”这是王选给名人下的定义。“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
〈凡人王选〉
北京大学东门对面,方正大厦巍然而立,“这是王选一手带大的„孩子'。”方正集团的一名高层人士说。
2003 年,王选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办公室并未搬出方正集团。
在方正集团内部,能明显感觉到王选身后留下的恢弘事业和集团上下对他的敬重。
王选助手丛中笑哽咽着说,“他很谦虚,在同学同事面前都没有架子。”王选很少用汽车,甚至在方正集团给他配备了汽车后,他也不在家门口坐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到方正。
北大教授金东瀚印象中的王选,最爱穿的就是白衬衫和卡其布的裤子,膝盖那里经常磨得发白。“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他穿西服都有些不习惯。”他说,王选去参加外面的活动,总是随身带着西服,到方正集团里面把西服穿上,活动完了,再脱下来,换上平日装束。
我在采访中多次接触王选,他一点架子也没有,总是一副谦虚的笑容,大家都亲切地叫他“ 王 老师”。他从来不居功、不诿过,如果继续{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炒作,损害的不仅是王选的声誉,也是方正集团乃至整个北大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声誉。
勤奋学习的陈景润
1953 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留校当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 6 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1957 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作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 10 多年的推算,在 1965 年 5 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 2 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迷,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
于被陈景润所摘取。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神五回收惊心400秒
每个人都深深知道,作为“远望”三号的船员,历史性的时刻就要来临。
因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经进入绕地球飞行的最后一圈 —— 第 14 圈,回家的时候到了,在飞船飞过南大西洋上空的时候,“远望”三号只有 400 秒左右的时间,去完成对飞船的一系列高难度控制动作:“抓住”飞船并稳定跟踪、发送进站链、第一次调姿、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第二次调姿、变轨发动机点火、实施飞船制动控制并实时结束制动。
这是惊心动魄的 400 秒!!“远望”三号自 9 月 8 日 驶出长江,南下太平洋,跨越爪哇海,横穿印度洋,抢渡好望角,挺进大西洋,全体参试人员与风暴和巨浪战斗了整整 38 天, 30 %的船员在晕船呕吐的状态中坚持工作,为的就是这 400 秒。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篇四
科学家的故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的一生发明有1328种,电灯、电报、电话、复印机、留声机都是他发明的。我给大家价格“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电视的发明者──贝尔德
贝尔德出生在英国,从小体弱多病,然而,身体的脆弱磨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毕业后,他在电气公司工作。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很短时间就修好了几台几乎淘汰的机器,深受公司器重。
无情的病魔缠住了他,只好辞职养病。但他决心要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最后,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
要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样机,不是容易的事。一间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虽然疾病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着,常常是日以继夜,连夜战斗,饿了吃面包,困了和衣睡一会儿,没有钱买实验器材就以旧茶叶箱、旧帽子盒盖、编织针等代替。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电视机诞生了。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
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
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却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已经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轮椅上的科学家──霍金
霍金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
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小时候的霍金与一般的孩子一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但不是全才。例如,他相当晚才学会阅读,但他对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别感兴趣,他曾计算过进自家屋子的各种方法,发现共有11种。
霍金一旦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例如,他可以花整个晚上玩某种复杂的游戏,这也许是导致霍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还喜欢和擅长设计复杂游戏,这种创造一个“世界”并赋予它规则的游戏让他感到非常惬意。
霍金21岁,被诊断患卢伽雷症,霍金患此病的年龄大大低于大多数病人,因此,人们认为他会更早而不是更晚地死去,医生曾宣布他只能活两年半。
受此影响,那时,霍金对生活非常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做的事情。但是,出院后的霍金有一次梦到自己被处以极刑,他突然意识到活下去是值得的,如果被缓刑的话,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从那时起,他开始进行研究,大约18个月后,皇家学会发表了他的一篇最新引力理论论文。在研究的道路上经过几十年的跋涉后,终成一代大师,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扁鹊 中国医学家,创立中医
张衡 中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地动仪
蔡伦 中国发明家,发明纸
华佗 中国医学家,发明麻醉药
毕升 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印刷术
沈括 中国化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发现石油。 郭守敬 中国天文学家,发明许多天文仪器
袁隆平 中国生物学家,发明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李四光 著名地质学家 发现第四纪冰川地质,指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藏着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李政道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他们提出的“不守恒”理论,1957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钱永健 美籍华裔科学家 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 瑞典发明家、社会活动家,发明炸药,创建诺贝尔奖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提出许多不同学科的理论
阿基米德 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提出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爱迪生 美国发明家,被喻为发明大王
牛顿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发现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
富兰克林 美国物理学家、政治家,提出正负电理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 法籍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推动放射性研究发展 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创建相对论
霍金 英国物理学家,著有《时间简史》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近代日心说
布鲁诺 意大利天文学家、思想家,发展日心说
伽利略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被喻为近代物理之父 阿格里科拉 德国化学家,被誉为“矿物学之父”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篇五
科学家故事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1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为学问而献身的科学家 ——舍勒
舍勒(K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瑞典化学家。出生于波美拉尼亚的斯特拉尔松市的商人家庭,有兄弟10人,无力上学。1756年14岁时,到哥德堡一家药房当学徒,受到著名药剂师包煦的感染,酷爱化学,特别爱做化学实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读完哥德堡图书馆所有的化学书籍。1762年以全优成绩考得药剂师证书。此后曾在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哥尔逊等地任药剂师。1775年在雪平市自己开药房,1775年2月4日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舍乐一生成就甚巨。在无机化学方面,他发现了氧、氮、氯和锰等4种元素,同时还制备了磷酸、钼酸、氰化氢等数十种无机化合物,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氧气并测定了空气成分。在有机化学方面,他发现和提纯了乙醚、甘油等百余种有机化合物。他所发明的绿色颜料至今仍被称为舍勒绿而得到应用。
舍勒的代表作为《论空气与火》。1942年瑞典化学会为纪念舍勒诞生200周年,整理了舍勒一生的实验记录,共有8卷之多。舍勒的所做的许多工作引人注目,如用实验证明火不是元素、用软锰矿和盐酸作用得到氯气并证明氯气有漂白作用、在动物骨灰中提取磷等。
可惜的是舍勒只活了短短的44年,而他在化学上的卓越贡献,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为纪念这位卓越的化学家,后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广场上为他塑了一尊雕像——舍勒正在深思中……
勤奋的小学徒
1742年12月19日,舍勒生于斯特拉尔松市一个商人家中。虽然舍勒自小喜爱读书,但沉重的家庭负担,迫使父亲不得不将年仅14岁的他送到哥德堡一家药店做学徒,拜著名的药剂师包煦为师。
舍勒十分勤奋,白天洗刷肮脏器皿,帮助师傅制药,晚上则挑灯夜读,不到深更半夜决不罢休,休息日也总泡在图书馆里。因此,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舍勒以惊人的速度读完了哥德堡图书馆里全部的化学书籍。对化学界前辈诺伊曼、勒梅尔、施塔尔的著作作了大量笔记。他特别喜爱孔克尔著的《实验指南》一书,不仅精读,还时时做实验去验证它。由于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寒冷的房间里苦读和做实验,他年轻时就得了气喘病。
舍勒不怕脏,不怕累,努力工作,认真读书,学以致用。因此,人人都称赞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小学徒。他的师傅包煦也尽心地指导他,培养他。6年后,舍勒以全优成绩考得药剂师证书,他的老师包煦深感舍勒青出于蓝,快胜于蓝了。
健康换来累累硕果
1765年舍勒经老师推荐,来到首都一家药房任药剂师。店主沙伦贝先生十分喜欢这位年轻的药剂师。在沙伦贝的帮助下,舍勒得到了可以到皇家科学院图书馆查资料和在科学院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权利。这不仅开阔了舍勒的视野,而且一流的化学实验设备,对舍勒来说无疑于如虎添翼。舍勒珍惜这一机遇并发奋工作。
说来也巧,在皇家图书馆看书时,舍勒结识了著名分析化学家贝格曼。贝格曼邀请舍勒到乌普萨拉去工作,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实验室供舍勒做实验。
舍勒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废寝忘食地工作,在实验室里他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用自己的健康换来了累累硕果。
从1770年到1775年,短短5年内舍勒发现了氧、氮、氯、锰等4种元素,特别是氧气的发现和对空气成分的测定,是化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为今后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773年,他分别用两种方法制得氧气:一种是将硝酸钾、硝酸媄、硝酸汞等硝酸盐加热;另一种是用黑锰矿和浓硫酸共热。他还把氧气取名为“火空气”,并用实验证明它占空气体积的1/5,只可惜囿于他的墨守成规的燃素说,岁自己的伟大发现作了错误的解释。舍勒还用燃烧硫黄粉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了氮气,并称之为“浊气”,占空气体积的4/5。另外,舍勒还制备了磷酸、钼酸、锡酸、氟化氢、磷化氢、亚砷酸铜、氰化氢等数十种无机化合物。他还发现和提纯了酒化酸、乙醛、乙醚、甘油、乳酸、苹果酸、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等100多种有机化合物。
限于当时的条件,舍勒无法知晓一些化合物的毒性,他制备和研究毒物氯气、氟化氢、氰化氢等,加上经常熬夜,不仅使他的哮喘病常常发作,而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痛风病等也一起来折磨他,使这位天天和药打交道的药剂师,对自己的竟束手无策。
学识超过在座的教授和院士
1774年秋,普鲁士亲王菲律普访问瑞典,指名要到乌普萨拉大学化学实验室来参观有关化学实验的表演。乌普萨拉大学化学系负责人贝格曼教授特地请舍勒来完成这个任务。
当亲王殿下光临实验室时,全系的师生都去热烈欢迎。贝格曼特别将舍勒介绍给亲王说:“只有舍勒先生能完成亲王殿下交给我们的任务,因为舍勒的学识超过今天在座的教授和院士。”
果然名不虚传,舍勒精湛的化学实验技能表现得十分出色,亲王和所有在座的教授都报以热烈掌声。
虽然舍勒的实验为瑞典争了光,但他又累倒了,不得不卧床休息人们都说,又是舍勒的健康换来了瑞典的声誉。
所幸的是1775年2月4日,瑞典科学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对这位出身学徒、无学历、靠自学成才的化学家真是莫大的安慰。
最后的遗言
多年的哮喘病和化学实验中的中毒,使刚过40岁的舍勒遍体鳞伤,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1780年后,舍勒陷入健康困境,哮喘病折磨得他成天气喘,痛风病则像针刺那样令他昼夜不安。这一切使得他常常卧床几天,再工作几天,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由于潜心从事化学研究,40多岁了,舍勒也没结婚。一名叫玛格丽塔的妇人,情有独钟地爱慕这位杰出的化学家。她主动来照料舍勒,关心舍勒的健康。
一天清晨,舍勒自感还了一些,便对坐在床沿的玛格丽塔说:“亲爱的玛格丽塔,实在对不起。过去,我为了了解和解释新现象,忘却了一切。因为我认为达到目的才是最大的愉快,这种愉快不时在我心中涌现,使我忘了爱情和健康。现在,我们订婚吧!”玛格丽塔噙着泪点头同意了。
1786年3月舍勒和玛格丽塔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舍勒勉强地接待来道贺的亲友。不久他的病情又恶化了。但舍勒对玛格丽塔说:“看来我活不成了,我们赶快结婚吧!”1786年5月19日舍勒抱病和玛格丽塔举行了婚礼,两天后口述了遗嘱,遗言中有:“追求尊重的
学问是我一生的最终目的。”几小时后,这个当年药房的小学徒、如今瑞典人民伟大的儿子,闭上了眼睛。舍勒的名字像耀眼的明星,在科学的天堂中永远闪闪发光。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篇六
科学家的故事
龙源期刊网 .cn
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刘洁民
来源:《中国教师》2015年第06期
刘洁民,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史、数学教育、科学教育。
开 篇 词
我从事数学史、科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已有30多年,读了不少数学史、科学史方面的书,其中当然有历史上的科学论著,更多的则是对数学家、科学家及其业绩的研究和介绍,包括科学发现、实验和创造,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思想和方法,科学观念和精神,以及那些伟大人物所处的时代,他们的成长和探索、成就和挫折。在努力弄清历史上科学工作的来龙去脉并对其做出有足够证据的解释的同时,我也经常为做出这些业绩的人们的经历和探索所吸引,为他们的情感和心灵所感动,为他们的执着和坚韧所震撼,为他们的雄心和业绩所鼓舞,为蕴含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人类智慧而骄傲。今天的教科书,往往只是给出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而渗透在这些知识和方法中的科学智慧却往往被忽视,那些探索中的思考与尝试,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更是绝大多数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的,而这些对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生动形象地感受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思想,形成较为全面的科学素养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丝毫也不亚于通常的教科书。承担理科课程教学的教师,更需要对此有起码的了解,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使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思想和灵性。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正在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感觉,那么我愿意与你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共同走近那些伟大的心灵、超卓的智慧和天才的业绩。让我们现在就开始这科学的心灵之旅吧。
他们的故事之一 — 他们的老师
在读过很多科学家的故事之后,也许你偶尔会想知道,他们的老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老师对他们的成长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讲几段这样的故事。
开普勒的老师第谷·布拉赫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17世纪科学革命的关键人物,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者。
很多人都知道开普勒是17世纪杰出的天文学家,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还有人知道开普勒的工作对牛顿后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但只有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