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来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8-05-29 点击: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篇一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期末作业

一、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的大学语文是我上过最有意思的课了。老师的幽默风趣,同学的积极活跃,在课堂上还能学到很多。看了十三个专题以后,我的文化水平有额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就说一说看了《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所了解到和学习到的。

屈原(约前 340 年——约前 278 年)屈原名平,字原,具有“美政”思想,向往贤能政 治,主张建立正确的法度, 使国家富强。被流放后,创作了许多悲愤沉痛、 忧国忧民的诗歌。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 时代。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 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 专著的新纪元。

楚辞渊源于楚国的文化,来源于楚国的民歌。它是战国后期发展起来的楚国诗歌的总称, 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创造而成的一种 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句式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而代 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 而想象丰富、 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又是我国文学浪 漫主义的远祖。 这些都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楚辞多是“书楚语, 作楚声, 纪楚地, 名楚物”的作品,与楚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相一致,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 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 ,以后又称为“骚体”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祭奠所创作的祭歌,并以古 代乐歌为名。 《湘夫人》是《九歌》祭神乐歌中的一篇,和《湘君》是一个整体,分别祭祀 一对配偶神——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 这是两首十分优美动人的恋歌。 此诗题目为 《湘夫人》 , 但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全诗抒发了湘君等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心情。 虽然表现的是神与神 的爱恋,却也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爱情生活,特别是诗中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全 诗以湘君的口吻, 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久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 懊恼心情和一系列的心 理活动, 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 表现了诗人屈原始 终一贯的积极进取精神。

《湘夫人》是湘君的独唱,它以湘君赴约不遇的复杂变化的跌宕起伏的心情为中心线索, 描述了感情变化的流动轨迹: 忧愁→懊恼→追悔→恍惚→幻想→宽解, 这种感情流程像一条 抛物线,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平缓,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既起伏跌宕,又融会贯 通。这种将景物、人、事、现实、追忆、理想、幻想都熔

铸在一时的心理活动之中,既构筑 了一个丰富多彩又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 又渲染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悲凉的环境氛围, 充满了 浓厚的生活气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形象地描绘湘君哀怨、忧愁、爱慕、怀念等复杂 的内心感受,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富有表现力。 “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 以景衬情,衬托出湘君内心的焦急和极度的懊丧。屈原用“香草”“芳椒”等高洁雅致的事 、 物来寄托感情,描摹理想。 一方面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恋仰慕,用心良苦,另一方面 也成为屈原廉洁志行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象征。 “寄情于物”“托物以讽”也是以屈原为代表 、 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诗歌的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幽深。

二、

读《人间失格》有感

人之沉沦常源于自身性情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但却一心想要融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构架于这个世界主流人的性情之上,这个世界主流人群的人格基础是什么样的,这个世界的主流社会就是什么样的。在这个世界,多数人的选择就是“正常”,多数人的追求就是“主流”。

然而这个世界并非都生存着这样一群的主流人类。相对来说,非主流的是少数人群,或者说是非主导人群。非主流人群被主流社会歧视、边缘、精神同化、异类教化也属寻常。主人公叶藏,性情特异,却仍因想被世人认同,想被世人所爱而用作怪的伎俩来取乐、取信众人,更是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掩饰真正的自我。可这常常被戳穿的伎俩,又常常带来局促的不安。而自我否定和自我伪装又不断地使人格被撕裂。

叶藏终未能感到可融入于这个世界,最后选择了过早的离开,这是个他难以归属的世界。这是对内心真实之压抑和对社会真实之恐惧双重导致的。作者太宰治和《罗生门》作者芥川龙之介的自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想必只有未被分裂的、完整的人格方能成为最坚忍的人格。有时候,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能坚强而不堕落的活下来的,并留下其著作、思想和伟绩的人,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改造和净化主流社会的行为认知。当然,太宰治和龙之介用其笔墨和血泪倾吐的自我真实,其对主流社会中伪饰的控诉更是极具震撼的。

既想取悦于主流社会,然其本性自我又是非主流的人格基础,那么这种冲突必然导致人格的分裂,导致最终人无法承受这种分裂而选择的生命之终结。药方可能也很

简单,对主流社会的种种异于自我人格基础的行为和表现给予包容和理解,然又不深陷其中,不出卖自我的真实人格,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在现实的精神和行为世界中践诺自我的真实,践诺自我的人格完整和独特之美。这其实就是你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一缕光芒。

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这种包容和坚忍,放弃了对自我真实人格的一种认同。这是对主流社会的否定和舍弃,更是对自身人格的否定和舍弃。

对自我的真实否定,就会沉迷于伪饰,就会失去真实,造成自我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对他人的防备,最终就会把悲戚、懦弱、卑微、颓废留存于这个世界!自杀者,因不融于世或不忍于世而选择离开。

尼采属于 “强”的虚无主义者,表现是强者,但是太宰治是“弱”的虚无主义,表现是懦夫——这里的强与弱,只是一种浮在存在之上的姿态,本质上到底还是一致。叶藏悲在无法消除内心的巨大恐惧。这个巨大的恐惧源于对人类复杂的恐惧,源于对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自我否定的恐惧。因为恐惧而成为胆小鬼,“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这句话真实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但又因为恐惧而没有爱的能力的痛苦。主人公因为渴望爱而未能择善而友,因为恐惧爱的失去而搞笑取乐于众,因为恐惧而没有爱的能力,更因为没有爱的能力而恐惧被他人爱的太深,这着实是循环不止的悲痛。其实主人公彻底否定了自己真诚和善良的真性情,反去夸大了因为掩盖自身真实而产生的恐惧。世上,也从没哪个否定自我真实的人会具备包容和坚忍的品质。

人应该活的真实,活在不真实的面具下的灵魂,终究是含泪带笑的恐惧和悲苦。真实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

三、

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一、词作刻画了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

与“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及大多数前人和同时代词作的抒情者在词外(即代闺中女性抒情或借词作的叙写抒词家之情)相比,李清照词的抒情者则既抒词中之情,又抒自家之情;既在词外,又在词内。在李清照为数不多的存留下来的词作中,

几乎每一首词作,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的女主人公形象。李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随作家年龄身份、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衍变而显示出鲜明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李清照早年生活比较平静安适,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她的早期词作中的表年女性形象,就带有这一鲜明的品格特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几个细节、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就塑造了一个轻盈活泼,妩媚羞涩,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诗酒相洽,感情深笃,少了几分少女的欢快和娇羞,而多了几分少妇的率直和大胆。其笔下的抒情女主人主形象则更具备了感情真挚浓烈,才华超拔不群,志趣高洁开阔,格调清新明净,境界清丽自然的特征。这些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既深溺于夫妻姊妹的爱情亲情,更追求自我精神的广阔发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是李清照为怀念结婚不久即因故离家远行的丈夫而作的一首抒情小令,它强烈地抒发了对丈夫的深情至爱,和各处一方的相思之苦,感情深沉热烈,格调自然人性,表达率性大胆。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靖康之难被迫难渡,和丈夫病故家破人亡,成为李词前后期的分界。一连串变故和打击,以及生活的困顿,使后期李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由前期的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变成了一个饱经忧患、愁寂哀婉的中老年嫠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

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是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哀痛伤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哀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大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

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正是凭借她独具的才华,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婆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集中展现高智商高情商而又高洁哀婉的知识女性的画廊。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二、描写了情景交融,连贯流动的日常生活化场景

易安词的第二个显著特色,就在于常常选取日常的闺阁物事、庭院景色、生活场景,并以情入景,以情统景,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她善于把感情作为一种发展、流动的过程来表现和抒发”。

在个人际遇发生重大变故之前,作为封建时代的贵族女子,李清照的主要生活自然离不开闺阁和庭院,因此易安词大都选取日常的闺阁物事和庭院景色,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贵之处在于她既能寄情于物、移情于景,真正做到意物相随、情景交融,又能做到以情率物、情胜于景:而远不仅仅是托物表意、借景抒情。“

不仅如此,李清照在词作中,还善于随感情心绪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捕捉描绘连贯的、而非零散的,流动发展的、而非静止拼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片断。在李词中,总有一个与外在的抒情者——词人相一致的内在的抒情女主人公,在看在听、在乐在愁,活动其间,并贯串始终;而不象别的词家的词作,其中的人事、物景,往往全部或仅仅听凭于外在的抒情者的安排拼接、调动摆布。如果我们把许多其他词家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场景,比作儿张拼接在一起的幻灯片,那么,易安居士笔下的场景,则是一段反映日常生活起居往来的电影,既不乏蒙太奇的手段,又具有连贯流动的段落特点,两相比较,两者带给读者的视听效果、艺术感受,无疑高下立判,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三、语言清新自然,纯净优美,具有大众化和口语化的特色,广为人们传颂。

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义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易安词浅近自然,明白如话,家常易懂。从今天来看,仍然是大众家常口语,甚至比某些让中学生痴迷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还要浅俗易懂,没有一点“掉书袋”的文人的酸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易安词还既剔除了下层民众口语中的但语鄙词,又远离了流行当时词坛的咆词丽语,仿佛雨后莲花,纯净清新如洗,真正做到了化俗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篇二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作业

一、课后的思考练习题

专题十二 外国文学概述

一、 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强调人、宇宙以及其中的万物都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并且完全是由於非人为化的偶然因素而演变成为现今的样式。

否认人类是由一位有位格的神所造的事实,坚称人只是偶然性自然进化的产物。

拒绝相信一位有位格并且大有能力的神,也拒绝承认圣经是神给人类的神圣启示。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坚持认为人类的研究发现是产生知识的唯一途径,人类用自己的理智定规了社会的合宜道德标准,因此,人类有著至高无上的权柄。

企图通过教育、经济调控、现代心理学和其他人为智慧改进或提高人的外在行为。

视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为相对而非绝对;提倡依据人的快乐满足原则,以及有益於当权者所设定的政治经济目标,设立相对符合大众利益的道德标准,从而彻底弃绝圣经所启示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把人性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和快乐享受当作人生终极目标。

提倡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勇敢地面对死亡的痛苦和生活中的磨难,反对人相信或依靠神

二、 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联系时代和他的性格发展过程分析,他

是什么样的典型以及导致他悲剧的各种因素)

答:《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性格人物。通过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上演了一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有几次很好的复仇机会都因为他的犹豫而错失。最后在比剑中,随同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的死,自己也因中剑负毒死去。悲惨的气氛笼罩着丹麦的王宫,阴森的风吹出血腥的气息,四具王公贵胄尸体躺在横流的血泊中。悲剧的产生不仅仅在于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性格或者某种外在的必然性,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对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在于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但是即使这样,主人公仍怀有希望 这就是我们从悲剧中所感受到的悲剧精神和力量,即为崇高。

悲剧冲突的结局走向了敌对双方的失败和毁灭。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这种正义力量与敌对势力的抗争,抗争演化的具体形态——行动和对抗主体的最终毁灭构成了悲剧哲学的主容。

1.他是一位孤军奋斗,忧郁跌宕,最后征服一切困难,萌芽和上升时期资产

阶级精神面王子

2.他又是一个代表先进人们为了把人类从压迫中解放出来,热烈的寻求人生的理想和精神成为解放人类的光荣战斗中的一员杰出战士

3. 他还是为了人类美好的理想,反抗社会罪恶的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

4.他更是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人,甚至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和封建意识

二、学习心得

读《诗经》有感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我慕名阅读了《诗经》。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而《相鼠》中的劳动者则是冷嘲统治阶层连鼠都不如!毕竟鼠有齿有皮,而他们连基本的礼仪廉耻尚不知,“不死何俟”!

其次则是“雅”,取自贵族在宴会的奏乐,体现了当时的风气和贵族的生活交际。

《诗经》中有不少宴饮之乐。其中《常棣》赞扬了他们宜室之乐,妻儿和睦的场景。这种话语能够很容易通过奏乐使宴会感染到欢快和睦的氛围。也还有借机抒发朋友之间的不舍之情,《白驹》中“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表现主人家的再三挽留,依依不舍。《南山有台》则是借宴会之际宣扬求贤若渴,歌颂先王的主题,“乐只君子,邦家有光”则表现贤才先王的李

国邦家之能,高度赞扬求贤的行为。

当时人们喜欢通过宴乐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阅读《国语》之中,较为典型的则是晋公子子重与秦王襄公的宴会对答。还有则是歌颂诸侯的德行功苦,如《桑邑》、《大田》、《甫田》之类。

不同于“风”、“雅”,“颂”则是收录于诸侯的祭祀之曲,以追颂先祖之德,警戒自我以及后来子孙,展现了周朝都有的宗族制度和错综的宗族关系。

《诗经》收录了不少祭祀藉农劝桑的诗歌,如《臣工》,便是典型的藉农祭祀曲,“嗟嗟臣工,敬尔在工”则是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生产。古代不仅重农,更是重视鬼神宗祀,借此宣传先祖之德,来彰显家族的尊贵,以提升家族的声望和长治久安,以《雍》为典例,“宣哲维人,文武为后”便是对文王的赞美之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自家的宗族祭祀尤为注重。一系列的繁重礼仪,充分体现了“颂”在于周朝生活的重要,《雍》便是撤去祭品时所唱。

《诗经》中所采录的“风”、“雅”、“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无比的画卷。

三、赏析论文

《春江花月夜》赏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这首诗从月亮升起写到月亮降落,情随景迁,结构鸿大,涵盖的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给人以情真,景美,意境高远的感受。

(1)情真

皓月当空,纤尘无染,月华如水,一泻而下,在江海相连处,水波荡漾,泛起点点金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如此良辰美景,无人共赏,孤独寂寞中,思妇登楼远望,一种相思,两处离愁,纯洁真挚的离情渐明渐远渐深。“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亮依然,可游子不归,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挥之不去,无法排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于是寄别情于明月,托相思于江水,但愿满怀的思念化作月华溶进多情的江水,流进游子的心间。在这里,思妇、游子的心中对团聚的渴望,是那样强烈,那样浓酽。美好的情

意使人产生共鸣,富有生活意义。人世间还有什么比真情更可贵的呢?

(2)景美

抒情的最好方式是找准依托物。诗人张若虚为此选择了一个大背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读罢诗歌,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美景:明月从地平线上升起,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浩浩长江的浪潮中涌出一样,月华如练的春夜,鲜花烂漫,草色清新,月色融融。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令人迷醉的氛围,给人以阴柔之美,令人不禁触景生情,要是能与佳人一起共享这良辰美景,共叙思念的话儿,倾听潮涨潮落的絮语,那该多么好啊!可是偏偏是别离,愁绪顿生,百转愁肠如曲折东流的一江春水,何时才是相聚之时啊!在这里,如果诗人不选取好寄情的意象——一江春水、皎皎明月、原野鲜花„„那么,离情别绪就难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就难以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3)意境高远

这首诗中,诗人除了倾诉离情别绪之外,字里行间还流露出文人沉沦失意的感伤,带有人生短暂的苦闷。不过,透过这些,我们还读出了诗人对人生问题的注目,读出了诗人对人类起于何时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短短几句诗中,诗人把人类与大自然进行对比,寓深刻的哲理于其中,反映出前人对自然、人类的探求。大自然是永恒的,而人生易变,人不过是宇宙间一个匆匆过客。逝者如斯,明月常在,江水依然滔滔,月光依然融融,可是物是人非,世事多变,心中的至爱在哪里?心中的情向谁倾诉?月亮渐渐西沉,而思念之情却越发的深沉、浓烈。“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路迢迢,情无限,何时距离缩成零?唯有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此时此景此情,有谁不为之动容?有谁不为之深思?有谁不为之遐想?

3、总结全诗

月生始,月落止,写景始,写情结。在春、江、花、月、夜的阔远静谧中,既以良辰美景反衬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又在问天问月中展示了初唐后期上升时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珍惜生命,珍惜感情,尽管也有困惑、焦灼和莫名的忧虑,但却充溢着青春年少的气息:希望、憧憬、思考,绝无矫揉造作的浮艳和欲说还休的苍老。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篇三

大学语文C在线作业

1.在艺术上,《史记》取得很大的成就。叙述历史人物,不仅有感人的故事情节,而且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塑造了很多不同阶层的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语言丰富而生动,笔致跌宕。因而,两千年来一直被视作散文的典范。它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 A 纪年体 B 纪传体 C 章回体 D 演义体{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也是拉丁美洲( )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 A 魔幻现实主义 B 批判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民族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3.《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一种鄙弃世俗、蔑视( )的傲岸精神。但由于内心的矛盾无法排遣解决,因而诗中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以河水急下、直泻入海的气魄,和笔酣墨饱、豪迈狂放的风格,着力表现了此时的豪纵心情。《唐诗别裁》云:“读李(白)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 A 权威 B 官场 C 陈见 D 富贵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巴金《爱尔克的灯光》文中“灯光”是全文的核心意象。作者写了几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分别象征了昏昏欲睡、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和作者追求新的生活、新的理想的心理动力。整篇文章始终以( )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整体。

 A 行踪 B 灯光 C 情感 D 家事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在车厢门口他突然停住脚步,给一位正走下车来的夫人让路。凭着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了一瞥这位夫人的风姿,弗龙斯基就辨别出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声歉,就走进车厢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的整个姿态上所显露出来的优美文雅的风度,而是因为在她走过他身边时她那迷人的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着他的脸,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这一段精彩笔触出自( )之手。

 A 莎士比亚 B 普希金 C 列夫·托尔斯泰 D 别林斯基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6.《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和《喜宴》)中的最后一部。和前两部一样,李安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仍然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撞击中的( )家庭生活细节。李安对家庭剧有着明显的偏爱,这大概源于他自己独特的对于家庭

的感受,很善于从小处见大,从看似简单的家庭情节剧中挖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在《饮食男女》这部影片里,李安没有把三个女儿简单地设置老朱的对立面,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将三个女儿的个性都表现出来了。每个女儿都有自己的问题,她们在内心都有一种逃离家庭建立新家庭的欲望,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桎梏下,人人对性的问题都讳莫如深,但这个传统家庭却最后喜剧性地毁于这种人人心中都存在的儿女私情。

 A 台湾高雄 B 台湾乡村 C 台湾城市 D 台湾台北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7.下文突岀运用了( )修辞手法,语言洗炼,容量大,含义深,耐人寻味。如: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 A 拟人 B 比喻 C 白描 D 特写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8.钱钟书《论快乐》阐述快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 ),它是短暂的,无法永远,却是人生永远的诱惑与希望。

 A 追求 B 信念 C 感情 D 愿望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沈从文《鸭窠围的夜》中“原汁”“原味”“原生态”——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段与美学追求,通过对平凡的人生现象的描写中流溢着生命的诗意。以( )作叙写线索,文中插入小说式的情节、细节与对话。

 A “我” B 第三人称 C 第二人称 D 翠翠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10.1889年,23岁的( )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并对她一见钟情。尽管这段爱情最终夭折,但强烈的爱慕之情却给诗人带来了无穷的灵感,此后诗人创作了许多有关爱情的诗歌。《当你老了》就是其中一首。

 A 拜伦 B 普希金 C 雪莱 D 叶紫(芝)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艾青诗中抒发的是对祖国的深情: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表

达了诗人自己深深地( )“悲哀的北国”。

 A 理解与领悟 B 不舍不弃 C 热爱和崇敬 D 眷恋与同胞共存

正确答案:C

单选题{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1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县)。韩氏自称郡望昌黎,每自称韩昌黎,故后世称他为韩昌黎。他倡导了古文运动,其文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各体兼长,为古代杰出散文家,位列“唐宋( )”之首。 

 A 名家名人 B 散文家 C 八大家 D 古文家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3.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这一段话是( )说的。 

 A 奥巴马 B 马丁·路德·金 C 林肯 D 华盛顿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4.《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是一篇宏观性质的科普作品,不像科学小品,可从科学现象点滴生发开去;也不能如科幻作品,展开幻想翅膀高飞。它既有严格的科学性,用准确、通俗的文字高度概括地介绍系统工程的知识;又深入浅出,( ),寓繁于简,以鲜明的观点、丰富的内容、醒目的标题豁人耳目,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篇四

大学语文第一次作业

考生答题情况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篇五

大学语文作业4答案

作业名称:14秋《大学语文》作业4 客观题预算成绩:100 分

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社会剖析派”的领军人物是( )。 A、沈从文 B、叶灵凤 C、茅盾 D、卢新华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曹禺的戏剧中曾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的是( )。 A、《日出》 B、《北京人》 C、《蜕变》 D、《家》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下面属于30年代“左联”代表作家的是( )。 A、叶圣陶 B、郁达夫 C、台静农 D、丁玲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鲁迅追忆旧事的散文集为( )。 A、《野草》 B、《朝花夕拾》 C、《湘行散记》 D、《萍踪忆语》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下列作家中,青年时代为投身反帝爱国运动而弃医从文的是( )。 A、艾青 B、闻一多 C、郁达夫 D、鲁迅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下面不是郭沫若的历史剧的是( )。 A、《屈原》 B、《虎符》 C、《高渐离》 D、《女神之再生》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下列作品中为巴金处女作的是( )。 A、《灭亡》 B、《寒夜》 C、《憩园》 D、《雾》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海派”小说代表作家有( )。 A、沈从文 B、叶灵凤 C、茅盾 D、卢新华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诗歌的“三美”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闻一多 B、郭沫若 C、朱自清 D、艾青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曹禺的戏剧中属于“抗战十大名剧”的是( )。 A、《雷雨》 B、《日出》 C、《蜕变》 D、《家》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长宜子孙”出现于作品( )。 A、《爱尔克的灯光》 B、《狂人日记》 C、《日出》 D、《茶馆》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下面属于“乡土文学”作家群的是( )。 A、叶圣陶 B、郁达夫 C、台静农 D、丁玲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曹禺的戏剧由“戏剧化的戏剧”向“生活化的戏剧”成功转变的代表戏剧作品是( )。 A、《雷雨》 B、《北京人》 C、《蜕变》 D、《家》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死水》作者是( )。 A、闻一多 B、郭沫若 C、朱自清 D、艾青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朱自清的絮语散文名篇( )是书信体散文。 A、《匆匆》 B、《踪迹》 C、《给亡妇》 D、《荷塘月色》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1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内容:

“寻根小说”出现于( )。 A、20年代 B、30年代 C、50年代 D、80年代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本题分数:4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1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艾青”这一笔名第一次使用于( )。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吹号者》 C、《北方》 D、《归来的歌》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1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京派”小说的领衔作家是( )。 A、沈从文 B、叶灵凤 C、茅盾 D、卢新华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1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

将杂文的文学风格与社会功用发挥到极致从而成为现代散文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是( )。 A、林语堂 B、何其芳 C、鲁迅 D、巴金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2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自叙传”抒情小说一派影响最大的是( )。 A、叶圣陶 B、郁达夫 C、台静农 D、丁玲

云大大学语文第一套作业篇六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

第1题 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改善大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通过在学校网络自主平台对大学语文十三个专题的学习,让我在课堂外又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让我获益匪浅。

专题一介绍了清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的:清朝前期的诗文、戏剧的代表作品、作者、主要特点及其艺术特色赏析。如: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清朝初期的白话小说,以著名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红楼梦》的一一讲解,阐述其精妙的写作手法生动地表达各种思想和揭露各种社会现实。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有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语文,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与哀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语文,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与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

专题十一的学习让我能更进一步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进一步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各阶段的形成背景及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现当代作家用现代语言形式表达现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包括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两个阶段,其中现代文学由五四文学、左翼时期的文学和战争时期的文学组成,当代文学则由新中国时期的文学、“文革”时期的文学、新时期文学和后新时期文学组成。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北岛《一切》是我非常喜欢的两篇诗,在看了它的赏析后更是越发喜爱。我更加开始迷恋起诗歌,开始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和成长,她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有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语文,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与哀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语文,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与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

第2题 《围城》文学评论

《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美籍

华人学者夏志清推崇小说无处不在的幽默和讽刺,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钱钟书善用比喻.《围城》中的妙喻有两种:

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

二是抽象的

上一篇:两会闭幕政府工作报告政府评论2017
下一篇:严明党的纪律教育活动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