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8-05-20 点击: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篇一

高考历史对联类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对联类选择题专项训练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聂荣臻曾为当时一位革命烈士题写挽联:“„„并肩北伐,南昌广

州,共举义旗,„„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痛陷身„„”。挽联中逝去的历史

人物应当是

A.冯玉祥 B.叶挺 C.吉鸿昌 D.项英

2、“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朱德此幅对联是为谁所作

A、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 B、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

C、民众抗日同盟军将领吉鸿昌 D、新四军军长叶挺

3、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

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的“亡羊”

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4、1979 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

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大跃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5、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去世,其中一个网友写的挽联是“一代名帅,

功泽九州,受千秋万代敬仰;百岁寿星,忠心爱国,誊五湖四海恩名”。张将军之所以受人

景仰,是因为

A.冲破“不抵抗政策”,领导了东北抗日斗争

B.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C.促成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D.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合作交流

6、一九七五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

仇雠”的挽幛悼蒋,这幅挽幛坦露了蒋张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关系,对“政见之争”的正

确理解是

A. 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主张“先攘外再安内”

B. 东北易帜后,张没有真心服从中央

C. 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

D. 张发动西安事变,蒋对张施以政治报复

7、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乃民额手寿巨擘;挽狂

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8、“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身畏死勿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办学宗旨

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9、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写的这副对联是在称颂

A、屈原 B、杜牧 C、杜甫 D、李白

10、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

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

“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副对联歌颂的及《史记》里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 B.黄帝创制历法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11、“作民权保障,准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孙中山先生写这个挽联是为了

纪念A.陆皓东 B.邹容 C.陈天华 D.宋教仁

12、孙中山先生曾写一副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

副挽联是为谁而作?

A.黄兴 B.康有为 C.郑观应 D.宋教仁

13、“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结叹

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14、“气备四时,与天地明鬼神合其德,教重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下列各项中与

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主张无关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不阿贵”

15、、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

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

“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6、1924年,孙中山到黄埔军校视察时,看到学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

请走别路”,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对陪同视察的称赞道:“好,

军人应当如此!”黄埔军校把下列哪项内容列为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A、文化教育 B、政治教育 C、传统教育 D、礼仪教育

17.“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烘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

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18、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

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断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

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朱德此幅对联是为谁所作

A.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 B.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

C.民众抗日同盟军将领吉鸿昌 D.新四军军长叶挺

20、“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

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A.郑国 B.苏轼 C.李冰 D.欧阳修“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这是描写江浙胜境的对联。改革开

放以来,江浙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能源瓶颈和生态危机。回答21~22题。

21、龙井茶、虎丘塔是江浙一带丰富物产、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旅游

业能推动江浙经济迅速发展。这告诉我们,发展第三产业可以 ①推进我国的市场化,实现

同步富裕②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③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

量④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22、改革开放以来,江浙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能源瓶颈和生态危机。这表明

A.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是根本对立的

B.正确的或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23、“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

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24、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

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25、“沈酐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西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

论自纵横。”这是一副嵌名联 ,描写的是北宋的科学家沈括,那么,沈括的主要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农书》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参考答案

1-10:BBDDC CDCCD 11-20:DDCDD BDDBC 21-25:DCCDA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篇二

历史人物和对联

历史人物和对联.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历史人物与对联

对联无疑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货真价实的“别无分店,独此一家”。这种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最广大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从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上自风流儒雅之文人骚客,下至引车卖浆之下里巴人,无不对其另眼高看、青睐有加。山河古迹无联则不能言胜,千古人物有联方彰显功过。对联可以寄情,可以寓志;可赞造化伟大,可叹人物是非;或悼或贺,或斥歪,或颂正。既如此,让我们从这奇妙的一方花海里撷取点滴,看对联如何品评人物,睹其芳,品其香,以怡情阅性,游目骋怀。

一、屈原,战国时楚国政治家,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因遭谗害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后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有联曰:“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

二、韩信。大汉名将,得萧何举荐,登坛拜将。萧何有知己之恩,偏后来又因萧何之计夺命无常。漂母救命在前,吕雉诛杀于后。观其一生,功莫大焉,然而憾事亦多也。忍辱胯下,成就千古佳话。舍项羽, 投刘邦, 堪识时务者为俊杰。而后奇兵渡陈仓,以闪电战接连平定了三秦、魏、赵诸地,攻城掠地,成为汉名将之首,一跃手握雄兵的实力人物。“ 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 ” 韩信祠庙上这副对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他坎坷曲折的一生。

三、关羽。关帝庙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尽寒心 ” 。

四、 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 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其一(南阳武侯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了诸葛亮出山后 27 年的戎马政治生涯, 综合 了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其二(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诸葛亮可以不是军事家、不是政 治家。但就凭其鞠其躬,尽其瘁,出师未捷而身先死,就可名垂华夏。后人吊曰“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据魏,常怀谨慎励臣功 。”“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

五、韩愈,唐宪宗时,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宋,历八百年而香火不断。祠联曰“ 天意启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 。

六、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好入名山游”,尤其是晚年,在“天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的彷徨苦闷中,更常借采石山水以自娱,歌咏采石风物、抒发逸兴豪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后人便在采石构筑了一座太白楼,即当涂采石矶太白楼。人们登楼纵目,可见天门双黛妩媚,青山云岚浮拂,江天一色,风月无边,确有 “ 风月江天贮一楼 ” 之感。 相传李白醉酒跳江捉月而死,衣冠落入江中,初葬当涂,后移到此。楼内楹联颇多。 其一黄琴士(清)题 “ 侍金銮,谪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甚么仙,说甚么狂,说甚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平,汉曼倩,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其二“ 谗起七言,千古人才千古恨 ;快登百尺 , 一楼风景一楼诗 ”;其三“ 青山

埋忠骨,岂肯折腰事权贵 ;白发怀丹心,甘愿低头为庶民 ”; 其四 “ 如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只可以诗下酒 ,懒开醉眼看人忙 ”;其五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黄山太白楼有联曰 :“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

七 、 杜甫, 唐诗人,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 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吴丈蜀题怀甫亭联:“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 , 人间改换已无诗 ”;杜甫可谓“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

八、 三苏。苏洵,他青少年时,独爱交游,二十七岁始 发愤读书作文,他胸怀炽烈的报国热忱,闭门刻苦攻读,不仅精通 “ 六经 ” 百家之说,而且下笔能 写出 秘千字的好文章。成了宋代的著名文学家。病逝后,英宗赠其为光禄寺丞,后追赠为 “ 文安公 ” 。 苏轼,苏洵之子。苏轼文章名扬天下,病逝后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追谥为 “ 文忠公 ” 。苏轼 一生 , 道路坎坷 , 但他胸怀宽广 , 爱国爱民 , 倔强豪放 , 至死不衰 . 他既善于诗、记、文、赋;又长于书法、绘画,而且造诣很高,成绩卓著,誉贯古今。苏辙,苏轼之弟。他的仕途崎岖 曲折,逝世后与兄同葬一地,追谥 “ 文定公 ” 。他学识渊博, “ 汪洋澹泊 ” 是其文风特色。眉山三苏祠联曰: “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

九、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 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 “ 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 ” ,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秦桧以 “ 莫须有 ” 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 千秋冤狱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 岳飞墓联 “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

十、 秦桧。阮元讽秦桧夫妻跪像:“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此?啐!妾虽长舌 , 非老贼不到如今 !”秦涧泉(清)题 “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至墓前愧姓秦 ”。

十一 、 辛弃疾,从小生长在金兵 占领 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 岁那年,率领 2000 多人起义抗金。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词中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辛弃疾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十二、文天祥,南宋状元。 临安被围,以右丞相兼枢密使之职,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谱写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歌。 广州文天祥祠 “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 温州文天祥祠 “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

十三、史可法,少时家境清寒,但他苦学不懈,很有抱负。顺天督学左光斗收他为弟子。在左光斗忠孝节义思想的熏陶下,立志以身忠君报国。为保卫江南门户的繁华城市扬州,阻遏清兵南下,被俘遇害。后来嗣子设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 史可法“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花冠有淮南掊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 十四、蒲松龄。郭沫若挽蒲松龄: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蒲松 龄曾作 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

十五、郑成功。厦门郑成功祠 “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十六、和绅, “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

十七、翁同龢,江苏常熟人,曾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古称司农。而相当于宰相的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当时曾有人依此做了幅对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以讽议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

十八、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挽联 :“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奋舌问成王安在;汉廷党锢,晋代清流,振古如斯,于今为烈,好似子胥相国,悬眸看越寇飞来”

十九、徐锡麟。黄兴挽联:“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 抔 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孙中山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二十、 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后曾大江南北,奔走呼号,反对袁世凯专制,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发表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使民主宪政射出第一缕晨曦。然而血染宪法,被袁世凯刺杀于上海。孙中山哀挽:“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二十一、黄兴,这位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和孙中山一道创立中国同盟会,回国指挥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功高而名斐,黄兴后来在上海病逝,孙中山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湘人杨度写挽联悼念他:“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纷驰,肝胆至今称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 蔡锷挽联:“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章炳麟挽联:“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二十二、蔡锷, 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家。 1898 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 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 . 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共和逆转之际,为维护中华民国的成果,在云南通电全国,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打响护国战争,迅速形 成全国 性反袁高潮,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倒袁后,由于积劳成疾,在日本不治逝世。孙中山致送挽联把他比作东汉的班超和马援:“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二十三、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逝世后,天津 国民 会议促成会追悼大会会场,四壁满悬挽联,其中会场悬挂的三副挽联最为哀恳动人。“反帝国主义大同盟”挽:“ 先生去矣,非我族类多狞笑;吾辈哀哉,为他压迫尽悲鸣 ”;国民党直隶省党部挽:“ 同居在惨雨愁云世界中,与弱小民族共申哀悼;齐集到青天白日旗帜下,向帝国主义联合进攻 ”;“青年会”挽:“ 剑气归天,星茫堕地;江河涌浪,华夏埋云 ”。蔡元培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李烈钧挽联:“ 才逾汤武,功盖桓文,九万里震威名,天授如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持节疆场,运筹帷幄,二十年共患难,山颓安仰,上为国痛,下为私哀 ”。李大钊的长联最为著名: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 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陵,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

二十四、袁世凯, 一代 奸雄,复辟称帝,不得人心。死后,对联纷仍:其一“ 假冒共和虚

名,别具肺肠同路易;倘讲君臣大义,有何面目见德宗 ?”其二“ 曹操云勿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能体斯意;桓温谓不能流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 其三“ 公生则人民死,公死则人民生,死生相关,互为因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视听洞彻,不爽毫厘 ”袁世凯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他”指的是谁?曾为袁世凯策划称帝的“筹安会六君子”之首的杨度,自我多情,觉得指的是自己,便写了一幅引人注目的挽联“ 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二十五、瞿秋白。鲁迅赠联曰:“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挽曰:“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

二十六、李大钊,中共的缔造者,英勇牺牲后,北平青年挽 :“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王麓水挽李大钊曰:“ 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 杨铨挽李大钊:“ 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犹在,哪用我辈哭先生 ”。这里的南陈、北李指陈独秀、李立三

二十七、鲁迅。蔡元培挽鲁迅“ 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 陈毅挽鲁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二十八、 张自忠。朱德、彭德怀挽联:“ 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 吴玉章挽张自忠:“ 降志图存,岂让汉奸轻借口;盖棺论定,只须殉国便成仁”。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篇三

09届高考历史科中国史对联单选精选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中国史对联单选精选

1.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副对联歌颂的及《史记》里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 B.黄帝创制历法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2.“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楹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3.“气备四时,与天地明鬼神合其德,教重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下列各项中与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主张无关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不阿贵”

4.“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A.郑国 B.苏轼 C.李冰 D.欧阳修

5.“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对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文天祥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

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该对联反映了我国古代:

A.道教文化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发展

C.基督教文化的发展 D.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

7.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谁的伟大成就?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8.“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下列选项中与此联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围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土木之变

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A.魏征、杨国忠 B.岳飞、秦桧 C.周恩来、江青 D.孙中山、袁世凯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其出现的背景是

A.宦官刘瑾专权 B.权臣严嵩当道

C.崇祯帝时,宦官魏忠贤专权 D.明朝后期,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

11.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之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

A.玄奘西行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12.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此联称颂的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刘铭传 D.左宝贵

1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是对何人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

A.罗贯中 B.吴承恩 C.吴敬梓 D.蒲松龄

14.“沈酐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西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这是一副嵌名联,描写的是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其主要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农书》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5.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16.“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17.(2003·上海卷第13题)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8.章太炎1904年为某人70大寿所作的讽刺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

A.光绪皇帝 B.慈禧太后 C.李鸿章 D.袁世凯

19.1895年有人题联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A.割九龙司给英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 D.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0.以理学自命的大学士徐桐送给义和团的对联曰:“攻异端以正人心,仗神威以寒夷胆”。由此可见,徐桐是一位

A.爱国者、顽固派 B.叛国者、维新派

C.叛国者、洋务派 D.爱国者、革命派

21.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副对联反映的是中国什么时期的历史状况?

A.19世纪早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早期

23.“江左识丹忱,多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流碧血,恨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先生写的挽联是纪念谁?

A.徐锡麟 B.秋瑾 C.陆皓东 D.宋教仁

2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兴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25.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非常有趣地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26.“作民权保障,谁非死后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谁而作的挽联?

A.徐锡麟 B.秋瑾 C.陆皓东 D.宋教仁

27. “或在圜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话前途。”与这幅对联直接相关的

背景是

A.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8.“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2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30.“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1.1924年,孙中山到黄埔军校视察时,看到学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对陪同视察的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黄埔军校把下列哪项内容列为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A.文化教育 B.政治教育 C.传统教育 D.礼仪教育

32.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身畏死勿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办学宗旨

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聂荣臻曾为当时一位革命烈士题写挽联:“„„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痛陷身„„”。挽联中逝去的历史人物应当是:

A.冯玉祥 B.叶挺 C.吉鸿昌 D.项英

34.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称颂的回族抗日英雄是

A.马本斋母子 C.谢晋元母子 B.杨靖宇母子 D.左宝贵母子 35.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挽幛悼蒋,这幅挽幛坦露了蒋张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关系,对“政见之争”的正确理解是:

A.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主张“先攘外再安内”

B.东北易帜后,张没有真心服从中央

C.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

D.张发动西安事变,蒋对张施以政治报复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

36.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去世,其中一个网友写的挽联是“一代名帅,功泽九州,受千秋万代敬仰;百岁寿星,忠心爱国,誊五湖四海恩名”。张将军之所以受人景仰,是因为:

A.冲破“不抵抗政策”,领导了东北抗日斗争

B.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C.促成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D.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合作交流

37.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

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A.袁世凯洪宪帝国 B.伪满洲国 C.汪伪政权 D.重庆国民政府

38.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某君”指的是:

A.张学良 B.溥仪 C.汪精卫 D.蒋介石

39.“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羞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此联是对谁的高度评价?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巴金

40.“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针对建国初期社会上某些人一度出现的这种惶恐心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A.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开展"五反"运动 D.进行三大改造

4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2.“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这两副对联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3. 1976年“四·五运动”中,人民群众写下了大量的悼文、挽联。“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荣死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张复同志写的这副挽联表达了对谁的讴歌、哀思?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董必武

44.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45.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大跃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46.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

4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48.有一副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

天人合一。下列对节气和对联内涵的阐述正确的是①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了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②二十四节气是农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少数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源于我国二十四节气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9.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50“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 50年代末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

1—5:DBDCA 6—10:BBCBD 11—15:CBDAD 16—20:DBBCA 21—

25:DCBCC 26—30:DDCDB 31—35:BCBAC 36—40:CCCAB 41—45:DDBDA 46—50:DBCDC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篇四

2010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史对联(2)

2010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史对联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聂荣臻曾为当时一位革命烈士题写挽联:“„„并肩北伐,南昌广{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及创作}.

州,共举义旗,„„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痛陷身„„”。挽联中逝去的历史人

物应当是

A.冯玉祥 B.叶挺 C.吉鸿昌 D.项英

2、“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朱德此幅对联是为谁所作

A、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 B、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

C、民众抗日同盟军将领吉鸿昌 D、新四军军长叶挺

3、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

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的“亡羊”

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4、1979 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

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大跃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5、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去世,其中一个网友写的挽联是“一代名帅,功

泽九州,受千秋万代敬仰;百岁寿星,忠心爱国,誊五湖四海恩名”。张将军之所以受人景仰,

是因为

A.冲破“不抵抗政策”,领导了东北抗日斗争

B.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C.促成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D.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合作交流

6、一九七五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

雠”的挽幛悼蒋,这幅挽幛坦露了蒋张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关系,对“政见之争”的正确

理解是

A. 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主张“先攘外再安内”

B. 东北易帜后,张没有真心服从中央

C. 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

D. 张发动西安事变,蒋对张施以政治报复

7、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乃民额手寿巨擘;挽狂

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8、“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身畏死勿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办学宗旨

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上一篇:中考作文游记
下一篇:中考作文复习方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