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2-03-21 点击:
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篇一
2008届高考作文全程指导
2008届高考作文全程指导 (中)
蓬街私立中学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全程指导之议论文写作之结构
议论文写作之结构指导
导入新课
考纲上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本次作文专门训练议论文结构方式。“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
写作指导
明结构: 开头 —— 一般是先提出问题,交代说明“提出论点的原因、由来。这一部分要说清这篇文章所说的“是什么”。要求短小精悍,点到为止。
中间 —— 主要是“分析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综合运用论证方法论证论点的正确性。这一部分要说清楚本文“为什么”要这样讲。要求内容充实、丰富、理据俱全。
结尾 —— “解决问题”的部分。或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二者兼顾。这一部分主要是告诉人们“怎么办”,要求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经典范文
谈 骨 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范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 :
引论,点明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引孟子的话为论据,释题——大丈夫就是有骨气。
第二部分 :
本论,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应具体分析。然后列举三例:文天祥的《正气歌》;“嗟!来食。”——穷人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对敌人的手抢“拍案而起”,例证法论证清楚。
第三部分 :
结论 —— 解决问题。孟子的话在今天仍有意义。
课堂练习
讨论分析《说“俭”》的结构
说 “俭”
勤劳俭朴,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而有之的美德。早在古代,人们就崇尚节俭,鄙视奢靡。宋朝的李文靖公身为宰相,家中厅堂仅容旋马。司马光身居高位,但生活非常节俭,一生中食取充腹,衣取蔽寒,不仅如此,他还教育自己的儿子继承俭朴的家风,写下了千古佳作—《训俭示廉》。而同时代的寇准,自以为劳苦功高,生活奢华,尽管气派一时,但他死后子孙们却落得个穷困撩倒的下场。他的功绩亦因此显得黯淡无光。
古往今来,历史的时钟走了20纪90年代。在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中国,炎黄子孙是否还有必要继承祖先的那种勤俭的美德呢?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情况吧。当今中国,尽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上富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资源占有量人均耕地面积均居于世界后列。然而她的女儿却大手大脚。很多食堂饭馆几科每天都要倒掉为数可观的剩饭剩菜。大家想过没有,他们扔掉的是数以亿计的外汇啊!照此下去,中华民言辞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向富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当今世界首富之一—日本,尽管经济实力强大,人民收入丰厚,尽管他们再也不是过去的“日本小矮子”,但仍然保持着俭朴节约的古风。以金融大国而著称的日本,竟然是靠日本人民的储蓄支撑起来的,由此可见勤俭节约可以是聚集起全民族的自信心,焕发全民言辞奋发向上的精神。正因如此,日本人才在短短的40年中创造出令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给战后不可一世的经济世人—美国以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俭”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兴邦之道。“俭”可以使穷国走向富裕,使弱国走向强大,使富国头脑清醒,不断进取。
写作训练
题目: A 、《细节决定成败》
B 、《要学会为自己呐喊》
要求:先用三段式图形列出写作本文的结构,再写作。
蓬街私立中学2007年高考作文全程指导
考场作文之选材
教学目标:
(一) 简单了解高考作文优劣的评价点。
(二)引导学生了解考场作文的选材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问题质疑
阅卷老师评价一篇作文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高考作文的评价点
1、内容——文体——结构镅浴樾?/P>
2、审题、立意、观点、材料
几点要求
(1)两耳多听窗外事,一心要读时事书。
(2)汲取既有材料的养分,
借鉴古人留下的资源。
(3)结合文旨,展开联想;
放飞思绪,大胆想象。
高考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
" 1从各人的生活经历中找材料。
" 2从平时的积累中找材料。(书籍、记忆……)
" 3从语文复习内容中的诸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句子仿写、名言名句中找材料。
" 4从各科课本(历史、地理、政治……)中找材料。
" 5从平时的作文习作中找材料。
" 6从眼前的这张试卷中找材料。
" 例如:
" 2000年现代文阅读为《长城》。有一名考生就写了一篇题为《长城,生命的成长》的作文,得了高分。 "
" 2002年现代文阅读为《知音》,一考生的《失去知音之后》也得了高分。
" 注意事项
" ① 材料一定要熟悉,千万不可说外行话。
" ② 想象一定要合理,要为读者所接受。
" ③ 内容一定要同一,前后文不可隔离。
" 巧妙利用教材文本
" 一、演绎课文
" 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概念、主题重新加以演绎,使其具有新的内涵、新的发展。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是对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重新解读。现摘录其中两个段落:
"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扣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 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堆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 二、拓展课文
" 通过想象和联想,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拓展,从而使文本故事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
"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项王项王奈若何》,将《乌江自刎》中的某些语句进行想象性描写,使虞姬和项王的形象变得更为丰满。
"
" 三、填补空白
" 根据文本逻辑,将课文中没有但可能发生的内容补写出来。它与拓展课文的相同之处是通过想象的手段和大胆的假设,对文本予以补充;不同之处是它经常无中生有,即在课文中找不到类似的情节。填补空白的方法,实际上是将文本跳跃性较大的地方,当作作文写作的想象性空间来处理。
"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作者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如此为文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
" 四、故事接龙
" 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据展开想象,从文本结束段开始写起,创造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接龙是从能体现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写作形式之一。
" 例如200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桃花源祭——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写渔人受高价诱惑,将桃花源出卖给电视台,导致桃花源过度开发,最终给当地人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故事,切合环保主题。文章虽多夸张之语,但总体上是符合逻辑的。 " 五、旧事新论
" 主要出现在议论文中,即作者不盲目认同课文中的某些观点、评价、情感和态度等,而是作出自己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一文,是对《红楼梦》中黛玉与宝钗的评述,而作者的评述与常论相异,既紧扣话题,又突出自己的独到之见,显得新颖生动,能激起读者的兴趣。现摘录其中一段:
" 宝钗则不然,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她待人接物亲厚,无论谁她都一视同仁。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是一种境界一一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
" 六、描写作者
" 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要对课文作者进行或简单或详细的介绍,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多数学生都没有将这些材料利用起来,白白浪费了许多作文资源。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多数作家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在他们的一生中,曾经拥有过许许多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将这些故事整理深化就是一篇篇很好的文章。 "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用朴素平实的笔触,阐释了沈从文先生性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灵动与沉稳,突出了湘西的山水对先生性情的孕育、熏陶与同构。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但简单的叙述,足以使人看到了一个性情中人,一个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作家。
" 巧妙利用名人、名著
" 答案是丰富多采的
" 问世间情为何物
" 古代四大美女围绕“爱情是什么”展开对话
" 貂婵:爱情是工具。
" 王昭君:爱情是手段。
" 西施:爱情是计谋。
" 杨贵妃:爱就是恨。
" 巧妙利用新鲜材料
" 举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1998年试题“坚韧”:袁隆平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地进行水稻研究。
" 1999年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年很多考生都在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假如我们也移植一下袁隆平教授的记忆又会怎样呢?那里一定有他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
" 2000年试题“答案是丰富多才彩的”:从上面的分析看,同一材料可以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样的答案不是丰富多彩的吗?
" 2001年试题“诚信”:袁隆平教授之所以能这样矢志不渝地从事水稻研究不正是他诚信品格的体现吗?
" 2002年试题“心灵的选择”:别人在忙着出国、花天酒地时,袁隆平能默默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他作出了他“心灵的选择”吗?
" 2003年试题“情感与认知”: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正是因为他对水稻有着深厚的感情,从而加深了他对事物的认知。
" 2004年试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他能成为“杂交水稻之父”,需要的除了坚定的目标,还需要灵活的思维。 " 举例:《三国演义》
" 2001年试题“诚信”:桃圆结义、关云长千里单骑寻刘备……
" 2002年试题“心灵的选择” :关羽降曹还是归汉……
" 2005年全国卷Ⅰ试题”位置与价值”:诸葛亮辅佐刘禅治蜀……
" 2005年全国卷Ⅱ试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 举例:《红楼梦》
" 1999年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我们移植了曹雪芹的记忆……
" 2000年试题“答案是丰富多才彩的”:红楼中的女子们各有各的美好……
" 2002年试题“心灵的选择”:林黛玉还是薛宝钗?贾宝玉作出了心灵的选择。
" 2004年试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林黛玉的美如灵动的水,薛宝钗的美似沉稳的山。
" 2005年全国卷Ⅱ试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贾宝玉心仪林妹妹,但家人却让他娶薛宝钗
" 课堂总结
" 总之,要挑选健康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要从新的角度来使用旧材料。选材时可先用发散思维,在草稿纸上列出你认为切合题意的材料(为节省时间,每则材料可用三五字作提示),然后分析、鉴别,选定要使用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
议论文“六步作文法”
一、 由事件、材料入题(50---100字)
二、 提出论点(50字)
三、 分析事件材料,初步论证(100——200字)
四、 展开论证(反面)
1、 摆出观点(50字)
2、 列举事例2-3个(150—250字)
五、 联系论证(正面)
1、 提出观点(50字)
2、 列举事例2—3个(150—250字)
3、 分析总结(50字)
六:结论:正反(50—100字)
蓬街私立中学2007年高考作文全程指导
第七课时: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训练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写作指导]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就要充实内容,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翻来复去地空谈抽象的大道理。充实议论文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确立了论点并给文章拟好了提纲后,要运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而这些论证方法都离不开事例、原理、名言等材料,所以要使内容充实,文中一定要有丰富的材料。请看下面一篇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
[例文评析]
创新中个性的凸现
湖南某考生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想,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咏梅,陆游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的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跃,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既叹“千里无鸡鸣”,而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我们究竟在考什么》,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高材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方法予以解答。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有多高?”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一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曰《光明》,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曰《地球的颜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曰《灰尘满天的可怜的太阳》,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雅气未脱的字迹,我惊叹于那无限的想象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不难想象,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毛饮血、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评析]本文开头由对“一个圆”的多种看法下笔,引出“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的话题。第二段以古人与毛泽东的诗词为例,同是写送别、惜时、梅花、黄昏日落、战争残酷,“不同的人”展示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因此,“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第三、四段分别以《我们究竟在考什么》中的故事与看画展时看到小朋友眼中的各种太阳为例,表明作者观点:我们应该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与无限的想象力。第五段就此稍加阐述后,第六段发出呼吁:“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照应全文。文章行文思路层层递进,首尾呼应,结构严密。材料丰富,引用古典诗词多,并联系一文一画深化中心,内容相当充实。
[作文训练题]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学会弹钢琴就好了”……;或者“如果当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么了不起”等等。总之,“如果”后的话是一种假设,想象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请你以《生命不相信如果……》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蓬街私立中学2007年高考作文全程指导之材料作文观点的提炼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课堂训练1、
郑县人卜子叫他的妻子给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裤子一样。”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裤子一样。
──据《韩非子"外储说》译
根据上述故事,可提炼出的观点是:
A 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B 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 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D 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答案,并分析为什么要选取这个答案。答案:C
课堂训练2、宋国有个卖酒的,买卖很公平,对待客人很恭谨,酿的酒味道很醇美,酒幌子也挂得高高的,但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变酸了,主人很奇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去问他的好朋友──村中的长者杨倩。杨倩说:“是你家的狗太厉害了!”卖酒的不解,问:“狗厉害,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说了:“人家怕他呗。人家有时叫一个小孩揣着钱,提着壶,到你这儿买酒,可是你的狗却迎出来咬人家。──这就是你的酒都坏了还卖不出去的原因。”
──据《韩非子"外储说》译
根据上述故事,可提炼出的观点是:
A 做事情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
B 客观条件能影响主观条件,不容忽视。
C 客观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 主观条件决定事物发展方向,不应看重客观条件。
答案:B
课堂训练3、
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篇二
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
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 年代 题目或有关材料
1952年 我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1953年 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我的母亲 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当社会主义建设路线公布的时候 记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为了幸福的明天,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大跃进中的新事物 我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 一位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 说不怕鬼 雨后 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 读报有感——从《干菜的故事》想起 谈革命与学习 北京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新疆 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 浙江 路 上海 “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湖南 心中有话向党说 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改写《第二次考试》为:陈伊玲的故事 读《画蛋》有感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五一”国际劳动节日记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看漫画写文) 关于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 就环境污染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 树木、森林、气候——谈———————————————————— 材料: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写简讯:议论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习惯 就填写报考志愿给同学写一封信 材料:孪生姐妹褒贬玫瑰园 想象圆为何物 辩论,两题选一: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材料:候车亭前地面被弄脏谁清除 材料:梧桐树下一家三口谈新老树皮 上海卷:小作文:以主持人身份预告并介绍“上海之夏”节目 大作文:机遇 尝试 上海卷 小作文: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 大作文:父辈 材料:寓言诗《鸟的评说》 上海卷 小作文: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写一则短消息大作文:责任 《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命题:我更喜欢漫画《 ——————》上海卷 小作文:初夏的时令特征 大作文:我的财富 材料:小新背小牧,“助人为乐”和“悄悄走开”两则调查 上海卷 小作文: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 大作文:读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坚韧——我追求的
品格/战胜脆弱
上海卷 小作文:将冰心《<春水>之一》改写成一片短文
大作文:阅读材料写一篇“读报有感”
1999年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上海卷 小作文:以“开考时刻”为题
大作文:阅读材料,以《“回声”的启示》为题 2000年
2001年
2002年{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
2003年
2004年
2
3
4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上海卷 请为2010年世博会确定一个主题 诚信 年轻人抛弃诚信背囊寓言故事 上海卷 说出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心灵的选择 北京卷 规则 上海卷 面对大海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 北京卷 转折 上海卷 杂 全国卷 Ⅰ、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北京 包容 上海 忙 江苏 水的灵魂 山的沉稳 浙江 小作文:谈谈免疫系统的四个话题 大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 天津 材与非材 福建 十个人物与文学形象 辽宁 平凡与自豪 重庆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湖北 买镜子
广东 语言与沟通
湖南 家庭教育
2005年 全国卷 1、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价值与位置
3、忘记与铭记
2006年
2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东 江苏 浙江 湖南 湖北 山东 福建 辽宁 江西 全国卷 1北京 天津 浙江 江苏 湖南 安徽 上海 山东 说“安” 材料: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留给明天 筷子 自嘲 纪念 凤头、猪肚、豹尾 一枝一叶一世界 跑的体验 材料: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则文字双赢的智慧 读图写联想或感悟 今年花胜去年红 脸 、材料:乌鸦模仿老鹰抓羊 、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 北京的符号 愿景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人与路 谈意气 读 我想握住你的手 材料:谈《星星》作文
湖北 材料:用带“三”的词语联想思考
福建 材料:1、诸葛亮草船借箭未满十万支
2、戈多今天已经回来了
3、留一点空白
广东 雕琢心中的天使
江西 材料:以“雨燕减肥”为话题作文
2007年
四川 重庆 辽宁 全国卷北京 天津 重庆 湖北 湖南 浙江 江西 辽宁 福建 四川 安徽 江苏 上海 材料:以“问”为话题 东站一瞥(片段作文) 材料:以“走与停”为话题作文(大作文) 肩膀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西等省区用) 给图画材料《摔了一跤》 2、(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用) 根据与丛飞有关的材料自拟题目 给材料:“细雨湿衣看不见” 《有句话常挂嘴边》 《酸甜苦辣说高考》 给材料“母语” 《诗意地生活》 给材料《行走在消逝中》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能 《季节》 《一步与一生》 《提篮春光看妈妈》 《怀想天空》 《必须跨过这道坎》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任选一题)
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篇三
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质疑指瑕
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质疑指瑕{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
第6题
要求考生从四个句子中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答案是D句:“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
在一起才340元,
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此句要陈述的意思是一批货物不同卖法(零、趸)的两种不同( 所得)的结果。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卖方看待交易的结果是“可获、可得”多少收入,而原句用的却是“共
要”,这无疑是暗中更换了施动者,原句的“价钱便宜”也应改为“收入减少”为宜。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认
为此题无答案。如果试卷的“卖”为“买”之误,那也不该在高考卷中发生。
(江苏/柳有华
河南/杨俊华)
第7题
选项B句:“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被判定为错误句,据
称理由是句子发生岐义:
(1)是“他”“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2)是“他”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
两家银行”。
这一理由值得推敲。
首先,从语句的陈述关系上讲,“把钱存入银行”这个行为结果是不能变更的。因为“把字句”的特点之
一就是特别强调它对宾语的处置性。这样它对主语的单一性就要求得比较明确;因而它只可能有一个陈述主体
(主语)。这个主体(主语)或者是单一性名词(代词),或者是词组,或者是各种类型的短语;而且主语的
语意地位决定这个语意主体(主语)绝不可能分在同一个语句的两个不同的位置。无论是从理论上或实际上我
们都绝不可能把该句进行这样的切分: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而只可能是如下的形式:
{主[或(主1+主2)]+[状语结构]+把字句[(谓语+宾)]}
(被陈述对象)
(情
态)
(
谓
语
)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违背强调陈述对象的原则。而现在“他”、“副总经理”显然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自然
不能当成同一个陈述对象来理解。因而此句的陈述主体只能是“他”。
其次,从词性功能看,“和”只连接显性语意性质和隐性语意性质都相当的词或者短语。换句话说,这个
句子中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属于同一个语意级别层次,它们的语意连接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绝不能
分割。这样,主语“背着”才有依属:“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是用来对“他”的行为加以制约的。
第三,从此句的潜在表意功能看,句子的目的在于陈述主语“他”在整个事件中的“突出”表现,需要把
无论是功绩还是罪错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并没有把“副总经理”牵涉进去的意思,否则优先叙事的原则就
被破坏了。
单纯地、孤立地、抽象地看待语法问题常常是我们语法教学所犯的毛病之一。把一个本身不是问题的语句
曲解成病句,这种做法显然不切合实际。
(北京/金传富)
第四大题
尽管此题的选文加强了文学性,但选文本身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情感跨度太大,不便于学生把握。“吃惊”到“怅然”的情感转换非常明晰且易于把握,可最后的
“悠然”却来得太突兀,缺乏足够的铺垫,作者似乎是在对《西江月》的顿悟中完成这一情感转换的。可是,
学生对《西江月》这首词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障碍,而作者抒发自己感情的文句又显得较隐晦,再加上学生对“
吃惊”到“怅然”的情感历程感受强烈,因而,最后“悠然”的情感变化便无法理解。从而无法从整体上把握
全文的主旨,导致29小题的第二个问题得分率极低。
第二,“悠然”的心境不切合中学生的心态实际,且不利于正面导向。《报秋》一文中的“秋”
应是人生
之秋与自然之秋的有机融合,最后的感悟是作者历经沧桑后的达观与淡泊。逍遥式的悠然是中年后开始的心境
,是中年人待人处事的较高境界,具有“秋”一般的旷味与深沉。而中学生却正走进人生的春天,经历的正是
生机盎然的播种季节,充满着希望和进取精神,又哪来饱经沧桑后的顿悟与旷达?选文所表达的理念与绝大多
数中学生的心态不相吻合。
第三,个别地方前后矛盾,给人晦涩难懂之感。文末“领取自己那一份”中的“那一份”到底指什么?是
自己“获得”的东西吗?可前文却写道:“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既然“两手空空”,又怎能
“获得”?由于前后矛盾导致晦涩难懂,给主题的把握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所以30题的D选项也就有不少同学认
为是正确的。
第四,个别文句语言不够规范。高考语文试卷的选文在语言运用上应特别严谨和规范,因为高考试卷是语
文科学性的最高体现,是语文学习的蓝本之一,试卷本身语言的不够规范将会埋下一系列的隐患,也和前后文
的病句修改自相矛盾。但《报秋》这一选文中的个别文句还有不规范之处。如:“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
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从文意上看“算得”前边应省略了“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
,而在前文中,这只是“说”的宾语的一个成分而已,不符合省略习惯,导致句式的生硬和不规范。
(四川/李立
张伟)
第30题
题干的陈述欠妥当,答案的准确性可疑,评分标准不公。
30小题的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笔者认为这个说法与下面选项中的个别项
不符,如A、C两项是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而不是分析,更不是鉴赏。
答案A的正确性可疑。原文第5段说:“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
,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仔细推敲这个句子,它由两部
分组成,一谈其香的醒脑作用,二谈其花其香让人减少懒洋洋,心里警惕着秋的到来。而答案却牵强附会地把
它们连接成一体,且把“警惕”理解为“提醒”,“懒洋洋”解释为“惰性”,似乎有失准确,且令人警惕着
“秋来了”的,我觉得不仅是玉簪花的香气,还有“水盆中”的玉簪花本身。
评分标准说“对一个1分,超3个按前3个评分,答错不倒扣分”,那么不加思索全部答上,有可能比认真分
析、细心选择得分多。
(山东/董宝礼)
第32题
试题是这样的: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luō@①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
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
①
②
③
④外,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
受了坏
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
⑤
⑥
⑦的
;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
多方面的各种坏的影响,那么
⑧
⑨
⑩
(11)
(12),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的答案是①(或②)、⑥、⑨(或⑩)。我们认为,这一答案是不完整、不严密的。如果⑦(即“才
逐渐变坏的”一句)不删,那么即使照答案作删除,分号前“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
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才逐渐变坏的”,仍为病句。在“„„之所以A,是(因为){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
B”这种因果倒置
句式中,A表示结果,B表示原因或条件,B中不应再出现A表述的内容。例如我们只能说“他今天之所以走上成
功之路,除了同事的帮助外,更重要的是他长期的不懈努力”,而不能说“他今天之所以能走上成功之路,除
了同事的帮助外,更重要的是他长期的不懈努力,才逐渐走上成功之路的”。因为表原因的B中又出现了“逐渐
走上成功之路”这一只能在表结果的A中才出现的内容,构成了“„„之所以A,是(因为)B,才A”这一杂糅
型病句。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⑦必须删除,该题“必须删除的”应为4处而不是3处。删除4处后原句才能成为正
确的句子,
即:“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如果这个人
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各种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江苏/曹津源
柳有华
浙江/马洪寿
天
津/谢发宝湖南/莫运海)
第32题
命题方式有待改进。此题设置在主观卷的第五大题之中,至少应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此题却成
了纯粹性的客观题,这与试题分卷设置的精神不相吻合。同时,在Ⅰ卷6、7题中已经设置了病句的客观选择,
而此处又以选择题出现,能力层级无法区分,因此不够科学。
(四川/李立
张伟)
第33题
要仿照的两个比喻句的句式是: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
窗。
其中“钥匙”是用来打开锁子的工具。锁子是安在门、箱子、抽屉等的开合处或铁链的环孔中,使人不能
随便打开的金属器具。人们不会把锁子安在窗子上,钥匙是不能“开启”“窗”的。原句可改为:“„„书籍
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的门扉。”
1998年江苏高考作文篇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