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对联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8-05-14 点击:
乡愁对联篇一
乡愁
1
2
乡愁对联篇二
对联
对联
一、起源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二、基本特征
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
三、怎样确定上下联
首先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平声为第一、第二声,仄声为第三、第四声),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风吹绿门前柳,康泰一家生百福”,“柳”是仄音, “福”是平声。 其次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因为只有“百花争艳”这个“因”,才会有“万物生辉”这个“果”。 再次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最后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四、相关趣事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而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丁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随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随后,解缙举杯祝酒道:“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五、各种对联
1、有关除夕的对联:爆竹声中催腊去 寒梅香里送春来 2、有关春节的对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3、有关元宵的对联:灯月千家晓 笙歌万户春 4、有关端午的对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5、有关中秋的对联: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1、有关桃花源的对联: 窃怪当日仙人,独思渔夫 遍寻此中村落,不见桃花 2、有关岳阳楼的对联: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3、有关醉翁亭的对联: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4、有关洞庭湖的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 5、有关西湖的对联: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1、有关乡愁的对联:抱影无眠,唯落魄时,梦归何地 凭栏不语,最伤心处,人在天涯 2、有关亲情的对联: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3、有关求学的对联: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一) (二) (三)
乡愁对联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乡愁对联}.
喜庆联:
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
道贺乔迁、庆祝节日时,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表达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又可表达书写者的庆贺祝福之意;既能为事增加喜庆气氛,双能令人蓬荜生辉,使喜庆环境更显得优美宜人。
以春联为例,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出些上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下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2011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5副对联,总是缺少其中一半,向观众征集上联或下联。把最好的发布在元宵晚会。用斜体标注的是观众所对的。
第一幅;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
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
第三幅;上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下联: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
第四幅;上联: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第五副;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下联:岁寒守岁岁无寒。
婚联也是喜庆联的一种,是专贴在新房门上及两厢、厅堂、门台上的。这种婚联饱含浓郁的乡土风情,寓意隽永,具吉瑞喜庆的气氛,其内容也不乏夫妇燕尔新婚,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之意。例如下面这幅,上联:“牵天上牛,截角雕梭,织
就鸾绢迎淑女”,“捉月中兔,拔毫扎笔,写成凤贴配才郎”,用夸张的手法,写得气势恢宏。
趣巧联:
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名人互相诘难答对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佳联,他们或是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或是创作技巧出奇。
例如一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并未出房,亏得个白头发秀才; 何尝中试,倒做了黑耳朵举人。”上联说多年寒窗苦读都没有考中举人,满头白发了,还是个秀才;下联讲,秋闱又不中,皇帝老子可怜见地,赐给一个举人名额,岂不知已经是两耳昏昏的人了。传说该联为安徽无为县某钦赐举人所写,发泄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抗议。此联文字通达,中间的停顿利于抒发情感。
再如一副言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该联采用比兴手法。上联以鱼、虾、泥依次相欺的事实说明在生物界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下联直写社会现状,朝廷搜刮州府,州府搜刮县衙,县衙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国家危急,朝廷自然朝不虑夕。全联警示当局者不要挥霍无度、搜刮无限,同时也在哀叹百姓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它是封建社会官府盘剥百姓的极好写照。下面再欣赏几副:
画上荷花和尚画;
摩临汉书翰林摩。 (此联可倒读)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草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春秋香。
千帆竞发,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笛青)怎比箫和(萧何)。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尽,割地求和。 (慈禧六十大寿的讽刺写照)
对联习俗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婚联习俗、挽联习俗,等。
对联的发展前景 对脸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乡愁对联篇四
对联仿写
1、书林漫步 2、江山如画 3、胸藏锦绣 4、延年益寿 5、天涯游子 6、高朋满座 7、春回大地 8、山月含情 9、一门瑞气 10、富国强兵 11、惜墨如金 学海泛舟 喜气盈门 口吐珠玑 健体强身 秋水伊人 四时美景 日暖神州 雪梅有意 万里春风 守边御敌 爱书若命 47、熟视无睹 有口难言 48、田园万顷 兄弟三人 49、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50、桂蕊飘香 湖光增色 51、牛耕绿野 虎啸青山 52、家家纳福 户户迎春 53、观海胸襟阔 登山志向高 54、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 55、桃花笑春风 美人送秋波 56、一夜春风至 千树梨花开 57、江山添秀色 桃李发春华 12、百花齐放 13、风调雨顺 14、风和日丽 15、愚公移山 16、闻鸡起舞 17、春佛嫩柳 18、江山不老 19、玉兔东升 20、冬去秋来 21、陶冶性灵 22、年年如意 23、人和政美 24、冬梅报喜 25、读古人书 26、身无分文 27、暮雨朝文 28、丰江渔火 29、春满万户 30、以文会友 31、山河永固 32、白日放歌 33、白马秋风 34、大江东去 35、英名盖世 36、出门一笑 37、春蚕吐丝 38、千树梅花 39、百花凋谢 40、知千古事 41、银花火树 42、松间明月 43、一缕风月 44、春风得意 45、朔雪飞空 46、万里河山
四海同春 国泰民安 鸟语花香 精卫填海 跃马争春 雪点寒梅 华夏长春 红日西坠 冰消雪化 砥砺学问 岁岁平安 国富民强 瑞雪迎春 论天下事 心忧天下 苍烟落照 一桃清霜 喜迎千家 与德为邻 日月更新 青春作伴 杏花春雨 爽气西来 杰作惊天 下笔千言 红烛垂泪 万家灯火 万木峥嵘 读五车书 玉液琼浆 石上清泉 半壁江山 幸福无边 晚霞映水 千秋事业 58、苍松崖畔立 59、青山披锦绣 60、鸟飞花影乱 61、夕阳无限好 62、胸中养浩气 63、轻烟芳草地 64、万事公为先 65、梅花透雪香 66、江山多秀美 67、黄河天山来 68、风前生铁骨 69、铁骨抗严寒 70、满地月如霜 71、挥笔走龙蛇 72、松涛传月色 73、严霜百草白 74、读书为明理 75、云烟入画图 76、清泉绕碧石 77、知己一人足 78、满园春色好 79、春风传捷报 80、开户见春来 81、春光回大地 82、浮舟于沧海 83、春归柳色新 84、春草年年绿 85、华日照乾坤 86、白眼观天下 87、寒雪梅中尽 88、岁岁庆平安 89、抱琴看鹤去 90、风云三尺剑 91、独留千古恨 92、户外春风暖 白瀑日边流绿水泛柔波鱼没浪痕圆荷花别样红笔下展风云微雨杏花天一年春作首枫叶经霜艳人物倍风流白日地中出雪里吐奇香千枝吐淡馥一天秋似水开窗纳宇宙瀑布壮山威峻岭一松青做文即做人松月多诗兴红日照青松好书千卷少大地气象新瑞雪兆丰年举头闻鹊喜丽日暖神州立马在昆仑雪压梅花白神州代代红春风滋雨露丹心报国家春风柳上归年年逢如意枕石待云归花鸟一床书更上一层楼堂前午日长{乡愁对联}.
93、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23、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94、鸟鸣山更幽 风定花犹落 95、喜鹊登枝唱 银蛇降幅来 96、养天地正气 去世间邪恶 97、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98、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 99、上下数千年 纵横几万里 00、入世不求名 读书能见道 01、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02、绿柳吐春意 碧桃含诗情 03、建千秋功业 歌一代英雄 04、白发催人老 春风满面生 05、十里杏花红 一年芳草绿 06、饮水须思源 翻身勿忘本 07、礼炮声声响 鲜花朵朵开 08、播种新希望 叙说旧友情 09、龙腾旧年去 蛇舞新春来 10、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11、迎新岁举金杯 贺丰年传笑语 12、心灵美行为佳 情意投志趣合 13、楼台月满云开 庭院花香鸟语 14、沐浴千载风雨 历经百年沧桑 15、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人 16、风景这边独好 江山如此多娇 17、无丝竹之乱耳 乐琴书以消忧 18、龙自万丈潭中起 雨从九重天上来19、悬崖万丈风中立 俏景一枝雪里香20、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21、得见奇书心自喜 常吟妙语口生香22、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点点迎新春 5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53、出出进进,说演谈唱 54、里里外外,喜气洋洋 55、敢问今宵酒醒何处 56、天下大事尽收眼底 57、春雨谱就辉煌篇章 58、不惜汗水桃李满天下 59、炎黄赤子祈盼大团圆 60、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61、辞旧岁芬芳美酒溢心头 62、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4、眼底沧浪宇宙宽 胸中云梦波澜阔 25、立定脚跟树起脊 展开眼界放平心 26、西出阳关多故人 漠西前路无知己 27、壮士腰间三尺剑 男儿腹内五车书 28、万紫千红总是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 29、气清愈觉山川近 星辰更知宇宙宽 30、青山不语花含笑 流水无声鸟做歌 31、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骨无辜铸佞臣 32、偏多热血偏多骨 不悔情真不悔痴 33、春花遍地香四海 红日当空照九州 34、年年春节年年过 岁岁风俗岁岁迁 35、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西南北财 36、思旧事旧事曾新 过新年新年依旧 37、水仙子扶碧玉箫 虞美人穿红绣鞋 38、退一步海阔天空 让三分气和心平 39、青山笑我头已白 泉水照人心自清 40、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41、三更灯火五更唱 二月杏花八月桂 42、阵阵春风阵阵歌 声声爆竹声声喜 43、双飞黄鹂鸣翠柳 并蒂红莲迎碧波 44、人在春风和气中 家居绿水青山畔 45、四时烟雨半山云 二束梅花一潭水 46、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47、瑞雪纷飞喜万家 春花竞放香千里 48、平安二字值千金 和顺一门添万福 49、新年新事新气象 好人好运好风光 50 、好花好景交好运 新年新岁绘新图 51、穷而有志思壮举 学而不满求创新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真真假假,生死离合 家家户户,热气腾腾 试看明朝仗剑天涯 日月生辉洒满人间 瑞雪绘制锦绣画卷 干洒热血栋梁遍神州 华夏古国喜迎新世纪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迎新春鸿鹄壮志冲云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仿句
1. 摘下了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你化
作寥廓的星空,让我的心灵宁静而奔放;摘下了我的翅膀,你化作深邃的星海,让我的人生热情而辉煌。
2.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
的潇洒;“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3.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她绽放的美丽舒
展,绚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委婉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4.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 零是一面镜子,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零是一张白纸,让我描绘最美的画卷;零是一道十字路口,让我重新确定人生的坐标;零是一盒空白磁带,让我重新录制生命的乐章。
6. 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我们驱散心头
的愁云;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帮我们洗涤心灵的杂质。
7. 知识是春风,能吹化心潮的冰层;知
识是清泉,能滋润心田的禾苗;知识是火花,能映红心头的昏暗。
8. 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
的翅膀、生活的方向盘。
9.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验算
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常于思辨。 10.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学习的人;理想
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11.生命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
的夏荷,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在黑暗中飞舞的萤火虫,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12.高山收容每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
以雄壮无比;大海汇聚每一条小溪,不论其清浊,所以浩瀚无边。
13.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舞,我们感受到生
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觉到友谊的可贵。 14.成熟的麦子垂着头,那是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教我们勤劳。
15.如果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骤然泛起的一个浪花;如果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诗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16.友谊源于爱心,跌倒时伸出扶持的双手;忧伤时送上一缕安慰;孤独时捎去一瓣馨香。
17.友谊之火温暖了朋友受伤的心,照亮了迷途者前进的方向,驱散了孤独者心中的阴云,点燃了失败者新的希望。 18.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9.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绿。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你一片希望的原野。
20.时间是掌缝里的沙,一不小心就漏完了;时间是山谷里的溪水,不引人注目就一去不回了。
21.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头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22.一朵花里,绽放出一个春天;一支草里,展现出一片绿洲;一滴露珠里,折射出一片蓝天。
23.一花一草一春天,一枝一叶一天空,
寻常细微之物,成了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之中。请给我和我的灵魂一个纯净的空间,细观尘世间一切寻常之物;请给我和我的生命一次蝴蝶般的飞翔,寻找有限中的无限;请让我用歌声打动某个渔夫,网网捞起那沉甸甸的咒语:一花一世界,在你迷惘时给你帮助。
32.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绿荷感激细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洁;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33.没有阳光普照,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露滋润,就没有五谷丰登;没一叶一菩提。
24.从崖壁的枯松中,体味人生百味;从
孤寂的鸿雁中,体会生之不屈;从残荷中,聆听秋雨的欢乐;从腊梅中,领悟人生之坚韧。
25.回首历史的长河,有无数的文人墨客,
就像李白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中,蕴含着浪漫的气息;陶渊明一枝一叶一世界中,蕴含着洒脱的氛围,而昭君一枝一叶一世界中,蕴含着深沉的爱。他们的世界,都让我们感动着、震撼着,难以忘怀。
26.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蓝天,我是
白云,在您宽阔的胸怀中畅游;您是港湾,我是小船,在您碧波中荡漾;您是太阳,我是小树,在您照耀下成长。
27.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
个大海;如果一颗树代表快乐,我送你一片森林;如果一颗星代表思念,我送你一个星空。
28.勤奋是攀登大厦的阶梯,勤奋是遨游{乡愁对联}.
知识海洋的小船。
29.妈妈那慈祥的眼神,是春风对碧水的
轻抚;是阳光对白雪的亲吻;是明月对清泉的细雨。
30.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塑造个性;阅读
化育气质;阅读陶冶情操。
31.朋友在你委屈时给你安慰;在你烦恼
时给你排忧;在你困顿时给你解难;
有风雨洗礼,就没有彩虹的绚丽;没有礁石的阻碍,就没有浪花的飞溅。
34.谅解是春风,拂去心头的阴影;是细雨,洗去心底灰尘;是阳光,融化心头薄冰。
35.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光明,谁还需要星星?如果人间每个地方都充满爱,谁还渴望温暖?
36.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黑暗;如果我是春风,我将吹绿田野的庄稼;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
37.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38.阅读名著让我受益无穷;阅读名著让我拓宽视野,提高能力;阅读名著让我积累知识,提高素养;阅读名著让我积累语言,严密思维;阅读名著让我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39.A是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颗连接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是缺憾;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O是太阳,是朝气;S是曲线,是优美。
40. 因为紧张,他发抖了;因为高兴,他跳起来了;因为悲痛,他失声痛哭;因为后悔,他流泪了;因为慌张,他手脚乱成一团。
41.我们有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有博大
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有传承闻名的蔡伦纸;有云雾飘缈的黄山;有辨别方向的指南针;有闻名中外的印刷术。 42.没有泥石的聚集,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江流的聚集,就没有海洋的博大。 43.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晶莹的露珠;如果你是小鸟,那快乐就是一方湛蓝的天空。 52.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荫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点一分秋色;如果你是一颗星,就点缀一角夜空;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一滴甘霖;我赞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我敬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
44.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乡愁对联}.
季节的内涵;一只小鸟,以它柔弱的翅膀,展现着蓝天的广阔;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45.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46.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了金黄
的麦穗;时间在学生笔墨的流淌中绘出了美丽的画卷;时间在冰山悄悄的融化中,汇成了浩瀚的江海。 47.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
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48.信仰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它装点了
我们飞扬的青春;信仰如同一片盛开的鲜花,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信仰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它点燃了我们澎湃的激情;信仰如同一束明亮的灯光,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49.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
次阅读,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每次阅读,犹如品尝香醇的美酒,使你陶醉其中;每次阅读,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是你茅塞顿开。50.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
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51.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
如果你是一块煤,就奉献一份光和热。 53.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咖啡,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荫,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微笑是一个关爱的电话。
54.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色彩;那是一张灿烂的脸,让我懂得了生活的喜悦。 55.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欣赏是一抹阳光,推开含苞的花蕾;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56.不要慨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苦把人生的足迹连接起来;苦把人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苦把人生的情感窖藏起来,也是一壶香醇的酒。这是一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人生课题。
57.人生是一幅画,一百个人看它就有一百种感受。我说,人生如道路,有崎岖也有平坦。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从容走过,才能到达理想终点;人生如茶,有清香也有苦涩,用心品味,才明白生活的真谛。
58.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大漠,更震慑心灵;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深邃之美。选择走过去,就是选择奋斗不息。
乡愁对联篇五
乡愁2
《乡愁》教学设计
翁源县坝仔中学 刘玲
【设计理念】:
文学评论家唐建新说“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
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书写诗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
歌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待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 :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1、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七年级学生基本具备较好处理朗读节奏、重音,想像诗歌意境,
说出自己情感体验,并初步进行语言品味的能力。
2、 在生活阅历上,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乡愁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3、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又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新生事物很敏感,正
确引导后,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够得以表现,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 在欣赏诗歌比较阅读这部分,学生接触较少,所以应多引导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具
体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
【教法、学法】:
教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法: 朗读——品味——想象——迁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3、以《乡愁》为例,仿写诗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2、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
累思乡的对联。
情感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2、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2、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2、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角度】:品味欣赏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同学们都有过离家的经历吧?说说离家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借用诗
词名句来表达。(学生自由的说,教师小结)回想以前学过的古代诗句或者现在诗歌,有哪些是表达思乡爱国情怀的?离家的感受有几多惆怅也有几多美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去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回想以前诗句: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愁对联}.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现居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余光中在文章中写道:“在我离开故乡的那一天,我的乡愁便开始了。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一湾浅浅的海峡,我足足等了40年,160多海里的距离我等了足足40年!”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余光中的《乡愁》,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放朗读录音)
三、朗读诗歌
一枚小小的邮票传递着浓浓的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无尽的相思。同学们,请拿起你的书,齐读课文,在诵读中去体会那千百年来传唱的旋律。
1、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聆听。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
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朗诵技巧
2、全班齐读课文,教师评价,并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①语速——稍慢
②感情——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的呢?
③重音
④节奏(重音和节奏以第一节为例,引导学生把握。)
朗读提示: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3、教师范读
强调: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教师总结:感情:真挚;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4、再次听录音,心里轻声跟读。
5、学生自由诵读、体会,然后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四、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随这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我感觉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
1、在诗人漫长的一生历程中,那对故乡的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这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也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
3、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邮票——思母亲(母子别)
长大后——船票——思爱人(夫妻别)
后来啊(中年时)——坟墓——怀母亲(生死别)
而现在——海峡——思故土(故国别)
4、想一想,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
明确: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 (意象) ,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5、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6、《乡愁》这首诗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形式美令人瞩目。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
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句的外形整齐中
参差之美。
2) 音乐美令人心动。《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
3) 意象美令人赞叹。乡愁本来是人所共有的普通情感,诗人却加以提炼,从广远的时空中
截取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 情感美令人感怀。少年时是一枚邮票,青年时是一张船票,中年时是一方坟墓,现在是
一湾海峡,这四个方面寄寓了诗人绵长深远的思乡情。
7、拓展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1)、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五、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1、齐声朗读本诗。
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
一、二、三、四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2、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想象诗人此刻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呢? 画面一:乡愁自那时才开始积聚在我心中。炎黄子孙不管到了哪里,无论距离“圆心”的行程有多遥远,他的心总是怀念故乡,难忘故土,乡思乡恋乡情乡愁绵延不绝。(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画面二: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画面三:30岁那一年,母亲去世。
画面四: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湾浅浅的海峡,我足足等了40多年。160多海里的距离我等了40多 年。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海峡两岸虽为种种因素所阻隔,骨肉亲情、血脉流传却是无法阻隔的。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
3、思考想象:假如今年春节,你的台湾亲人将乘春节包机回乡,那是他(她)离开大陆后的第一次返乡,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你要说的话告诉大家。
六、迁移运用
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同学们,你们也曾背起行囊,离开故乡,来到这里。此刻,是否也有乡愁在你们心中滋长、蔓延?
1、扩展阅读,请同学们读一读。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乡愁四韵》)
2、赏析与对比席慕蓉的《乡愁》
A.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
B. 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C.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生共同完成画面创设:
清幽的月光洒进窗棂,诗人独坐窗前凝思。远处好像有人在吹竹笛,那声音清悠、渺远、若有若无。诗人的思绪不经意又回忆起遥远的故乡,可故乡的面貌,在脑中却总是模模糊糊、似隐似现,就好像那大雾里别离时挥动的双手,心中有而眼前无。可是,在心灵深处,这种思绪和情感却一直模糊不了,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记忆里永远苗壮、永远繁茂、永远清晰!
3、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你所体会到的乡愁。
例句: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园
4、用“我思念故乡,因为 „„”写一段话来说说你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领悟了诗歌之美。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多写。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板书设计】:
乡愁
托物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 普遍家国之思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时本人借助了多媒体,由于画面和声音的直观效果马上就能带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名家做示范朗读,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划重音,注意诗人的情感,并让学生跟着试读,可以说经过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之后,通过理解诗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另外,引导学生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并加以运用。但在比较阅读环节,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对席慕容的《乡愁》说的上一二,在引导上还得下功夫。总的说来,本人认为这节课上的还是很成功的。
乡愁对联篇六
对联
岁月无情风刻意光阴已逝雨寒心
岁月无情风刻意红尘有爱墨留心 从此葬花成故事何来谎话变真传 一帘幽梦莺啼乱满耳笙歌燕奏齐 三弄梅花香绕指千拂翠柳梦颦眉 雾里看花别笑我山中论剑勿说人 平湖秋月一轮冷银浪碧涛万舸欢 难忘今宵难忘你苦思旧日苦思君 阅卷清风能识字思情明月也读书 月栖水里问鱼好雨躲云中笑日痴 唯有读书窗下笔尤其墨画案中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