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8-05-07 点击: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一

于永正老师看图作文实录

特级教师于永正看图作文课实录

上课伊始,教者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头上有四根毛发的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取名四毛。四毛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人很聪明,学习也呱呱叫,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可他有个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外号叫“小马虎”,特别是做数学题,不是丢这,就是漏那。他还好耍小聪明。这一次的数学考试他得了“66”分,教数学的丁老师要求同学们必须拿试卷回家给家长签字。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教者自演“丁老师”,另请一女同学扮演四毛与教者对演在课堂上发生的剧情——

“丁老师”为班里这次考试成绩差作生气状,特别点名批评了“四毛”,并要四毛拿试卷回家让家长签字,四毛请求丁老师这次就不要让家长签字了,丁老师不允许,四毛作懊丧状。师生表演都很投入,听课的老师们不时发出笑声和报以掌声。

“四毛”在懊恼之时,把试卷倒过来一看,哟!“66”不就变成“99”分了吗?!于是,他灵机一动。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在同学们思考、想像、交流的基础上,于老师又请一男同学演四毛,教者系上围裙扮演四毛妈。

四毛妈嘴里夸赞四毛聪明,手里正操刀做“红烧鱼”准备慰劳四毛。四毛心神不安地走回家,把倒拿的试卷递给妈妈看,妈妈看到“99”分先是一阵高兴,当发现真相后作生气状,边擦眼泪边训斥追打四毛。四毛表示下次一定要细心做题,妈妈最后给四毛的试卷签字。师生表演惟妙惟肖,会场不时发出笑声,特别是对其中几段精彩的对白,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已看到了画图和表演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大胆的扩展,写一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的作文。教师鼓励同学们给所写的故事起个吸引人的题目。学生先后拟出的题目有:《一件惭愧的事》、《一张倒过来的试卷》等,一生拟题为《“66”和“99”》,教师引导该生把“和”改换为“变”,使其更具吸引力。教师强调说,对《“66”变“99”》仍不满意者还可另想其它题目。题目拟定后,作文分两部分由两大组同学写,一组写丁老师在课堂上讲评试卷和批评四毛的情节,这是“上集”。“下集”则从四毛放学回家一直到事情的结束。教者强调,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展开自己的想象,认为怎样合

适就怎样写,怎样有意思就怎样写,给15分钟的写作时间,写完后要读给听课的老师们听,看哪个同学读的作文能得到老师们的掌声。于是,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上是第一节课的教学梗概。以下选取几个同学念读自己所写的作文,我们着重从教师的训导方面看看教师的评价是如何体现出“激励性”这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

师:(15分钟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不少学生举手)。写完的同学把草稿念一念,一念就能发现毛病,读是修改作文的最好方法。

(请一男生上台读“上集”,生“念”师“训”,修改效果很好,台下不时发出赞许的笑声。限于篇幅,略)

(再请一位女生念读“上集”。)

生:(读)《“66”变“99”》。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一定很奇怪,“66”怎么会变成“99”呢?事情就发生在四毛的身上。四毛,你们不认识吗?他就是三毛的弟弟呀。 师:好,你们看,她用的是什么开头方法呢?先提个问题开头,然后结合进行人物介绍,这就好往下接了。

生: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丁老师满脸怒气的夹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

师:既然丁老师心情不好,干脆把天气改为下着小雨,这样的环境使得老师心情更难过。晴朗就不衬了。写景要注意起衬托作用,根据人的心情来写。因为这是想像作文,是允许的。 生:“砰”的一声,丁老师把试卷重重地放在桌子上。

师:“重重地”这个词语用得好,把丁老师的心情表达出来了。如果我改作文的话,一定在“重重地”下面划三个红圈。这句话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就是美。

生:然后严肃地说:“真想不到,这次数学考试我们班竟考得这么差!”

师:这不是“严肃”,你看该怎么改?

生:“难过”。

师:好。

生:说完,丁老师在讲台前来回踱着。他突然转过身,“你看,就连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四毛也只考了66分!”丁老师大吼一声:“四毛,你上来!”

师:嗬,够厉害的了!不过你当老师时可千万别学丁老师这个样。(笑声) 生:四毛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

师:“战战兢兢”,说明四毛心里害怕极了。这个词用得好。

生:丁老师立刻拿起试卷给四毛看:“你看看,多少分呀?才66分!唉——你、你……7×3你怎么会等于2呢!这是怎么回事呀?”四毛低着头小声地说:“我……我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就写了个„2‟啰。”

师:“写得好,感情体会多深啊。”

生:丁老师听罢更生气了,“什么?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了?这还像个学生的样子吗?!”四毛听了,胆战心惊地说:“我今后一定改。”丁老师严厉地说:“把试卷拿回家去签

字!”

师:“拿回家去让家长签字”,要加个“家长”。

生:四毛听了,小声说道:“这回就别……”

师:“小声道”应该换个什么词才能把四毛的心情表达出来?我相信你有这个本事。 生:“恳求”。

师:还有比“恳求”更恰当的吗?

生:“请求”。

师:还有比“请求”更恰当的吗?

生:“乞求”。

师:“乞求”重了,还没到那个地步。

生:“哀求”。

师:他还没哭呀,还没难过到那个程度。咱们的汉语词汇可丰富啦,再想想,还可用什么“求”?

生:(沉思,老师略加提示,有所悟,兴奋地——)“央求”。

师:太好了!接着往下念。

生:“丁老师,下回……下回我考好了再让家长签字,行吗?”丁老师听了更生气了,他大声地吼道:“去!回家让家长签字去!”四毛听了,无可奈何地回到座位上,耷拉着脑袋不说话。

(说到此,台下听课的教师热烈地鼓掌)

师:好极了,特别是后半部分写得多具体啊!你看,老师们都给你鼓掌了。就凭你后面一句的描写也该得100分。

(再请一女同学读开头部分。)

生:四毛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长着一个大脑袋,头上长四根毛。

师:“四根毛?该怎么说?”

生:头上长着四根头发,一个大耳朵。

师:“一个大耳朵?是单耳吗?”(笑声)

生:一双大耳朵。身上穿着一件黄色的上衣和一条绿色的裤子;脖子戴着一条红领巾,人人见了都说这孩子一定很聪明。

(教师对该生这种用外貌描写介绍人物的开头方法给予肯定和赞扬。接下请写“下集”

的一女同学读所写的文稿。)

生:放学了,四毛背着书包,拿着那张没考好的试卷,低着头,耸着肩,慢吞吞地往家走。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得多形象啊。

生:突然,他看见路中的一颗小石子,心情烦躁的他,把小石子……

师:你看这话说得多好啊!“心情烦躁的他”,还真有点外国文学味咧。

生:心情烦躁的他把小石子踢了一脚,说“真讨厌!”然后又慢吞吞地走回了家。 师:他还没到家。应说“又慢吞吞地往家里走去”。

生:到了家门口,四毛刚想敲门,但又把手放下了。

师:写得多细腻啊!

生:他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举起了颤抖的手。

师:好啊!我看你的本事不亚于托尔斯泰写《穷人》中的细节描写。

生:最后还是举起了颤抖的手敲响了门。四毛的妈妈正高兴着呢,她说四毛今天肯定会考个高分回来的,至少也会考99分。当她听到敲门声时,就笑盈盈地去开门。 师:“笑盈盈地”这个词用得好。你观察得多细啊!

生:“哟——我的乖宝宝四毛回来了。”妈妈高兴地叫道,“唉,宝贝,妈知道你准考得了好成绩,今天特意给你做了红烧鱼。”这时,四毛强作笑颜地说……

师:“强作笑颜”,好!(此时台下一片掌声)

师:老师们又鼓励你啦,该怎么说?

生:谢谢老师们的鼓励。

师:好,接着往下读。

生:四毛强作笑颜地说:“考得挺好的,看,99分。”四毛把66分的试卷倒了过去给妈妈看,妈妈高兴地说:“我家四毛就是能干!不考100分也考99!”妈妈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过试卷一看,怎么是66分?!

师:这里加个“可是”,“可是,妈妈接过试卷一看”。

生:妈妈伤心地说:“四毛啊四毛,妈妈和爸爸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师:这个“都”字强调得好。

生: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看见妈妈掉下了难过的眼泪,

师:这个句子描写得很真实。

生:四毛坚决地说:“妈妈,你别哭了。”

师:“四毛安慰妈妈说”就可以了,不要“坚决”,现在还“坚决”不起来。

生:四毛安慰妈妈说:“妈妈,你别哭了。”

师:读的声音太大了,写得好,还要读得好。读的时候要考虑四毛心里也难过啊。 生:四毛安慰妈妈说:“妈妈,你别哭了,今后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

师:多有灵气的孩子,我一说她就知道该怎么读了。

生:妈妈擦干眼泪说:“你把错题改好了,我再帮你签字。”

师:是“给你签字”,不是“帮你签字”。

生:以后四毛粗心大意的毛病改了没有呢?我不说你也会知道的了。

师:妙啊!妙啊!!(此时台下又响起一片掌声)你看,老师们又给你鼓掌了。 生:谢谢老师们的鼓励。

(教者再请一男生念“下集”,该生的叙写亦有多处独到的地方。如四毛拿着试卷往家走,一阵风吹来,试卷落到地上,四毛看见地面上倒向自己的试卷上“66”变成“99”,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倒拿试卷给妈妈看;写妈妈做“红烧鱼”时自言自语地说道:“咱们家的四毛就是聪明,每次考试不是100分就是99分。人人都说吃鱼补脑,我今天特意从集市里买了一条大鲤鱼,四毛吃了一定更聪明,说不定能超过爱因斯坦呢。”教师亦调侃式地说“咱们中国要出个爱因斯坦了”。再如写妈妈发现真相后大吼道:“怎么?只考了66分!你给我过来,今天我非打烂你的屁股不可!”说着拿着尺子追着四毛就要打。在学生念读中,教师不时引导学生修正,精采处,台下听课教师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就上到这里了。回去后写“上集”的同学接着写“下集”,写下集的同学补写“上集”,把它抄写在作文本上,然后交给你们的老师改。写得好的作文请寄几篇给我,我谢谢大家了。就要下课了,你们有什么话要给于老师说吗?

(同学们有的说“于老师上课很幽默很风趣”,有的说“于老师上课就跟玩一样,我们一点也不紧张”。于老师感谢同学们的鼓励,表示下次还要跟同学们“玩”,还要更“幽默”,更“风趣”。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二

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特级教师——于永正

基本简历: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

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主要著作:

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

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本特点:

座右铭:“以人为镜。”——唐太宗

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

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称呼我啊?

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师:握握手。叫我于爷爷,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亲人。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2 :于伯伯。

师:于伯伯,我一下子年轻了,降一辈,由爷爷变成伯伯了。(笑声)

生3 :那我就再叫亲切一点? 永正叔。(生笑)

师:握握手!啊哟,多像我的侄女呀!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几秒钟后)

生4 :于永正好!师:我是说谁敢叫我于永正。生5 :于永正!

师:到!在下便是子永正!(笑声)同学们,他叫我于永正,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朋友。名字就是由人来叫的,是个符号。叫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叫我于爷爷、于伯伯,是把我当作他的亲人。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齐声):可以!

师:据我所知温岭天平小学特别强调读书,同学们读了大量的课外书,背了好多古诗。最近呀,我搞了一张试卷,据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出的,而且是专门给六年级的小学生出的。专家说,这张卷子可以测试你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如果你做得很好,就说明你的知识很渊博。(板书:知识渊博)我认真地把这张卷子看了一下,发现这张卷子并不难,特别是对你们太平小学的六年级同学来说,那是张飞吃豆芽? 小莱一碟。我看在座的都可以做出来,都可以证明自己是知识渊博型的小学生,不知道同学们对考试有什么看法?你们愿不愿意测试?

生:愿意。

师:有不愿意的吗?

生1 :老师,我不想考试,考试太多了不好的!

师:嗯!她讨厌考试,考试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问另一名举手的学生)你呢? 生2 :说实话,每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参加考试的。可是仔细想想,考试好像对我们也有益,所以我有点愿意,有点不愿意。

师:握握手,说了真话。她对考试作了认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我就猜想你们当中肯定有又想考试,又不想考试的。你呢?

生3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考试,是尊敬您,为了给您面子,所以我们才说愿意考试。(生笑)

师:是为了给我面子才说愿意考试。真好!有时候,是要给别人面子的。有愿意考试的吗?

生4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觉得平时自己在班级里是读书比较多的,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渊博。

师:噢!她想证明一下自己,很自信。你呢?

生5 :我是愿意考试的,虽然说我是打灯笼上茅房? 找死,(生笑)但我家是开书店的,我阅读的也比较多。人们常说,重要的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参与,所以我愿意!

师:握握手!虽然你引用的这个歇后语不好听,但是这个歇后语能说明问题,有意思!而且,我赞同你说的观点,过程比结论更重要。你呢?

生6 :我也是比较愿意考试的,虽然我的知识不是特别渊博,但是我觉得考试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如果现在知识已经比较渊博,也要继续学习;如果不渊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学习。

师:这种态度好。听见没有?证明一下,如果真的知识渊博,那时自己是一个鼓励,增强自信心。你呢?

生7 :我既喜欢考试,也不喜欢考试,喜欢的是那种另类的考试。

师:另类的?什么意思?

生7 :比如说考的是课外知识而不是课内知识。因为课内知识要死记硬背,比如默写什么的,而课外知识只要你掌握了就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考课内的。

师:这位同学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作为老师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见。但是课内的知识该记的还是要记。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读课外书。这一点我很赞同。好的,最后一个。

生8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

种手段。”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得到一些启发,从中知道哪些知识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师:多会分析问题,头脑多冷静!我听了你们的发言,觉得你们都很好。你们对考试的看法,对考试的分析,对于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我可以断定,你们会考好,你们的知识都是渊博的。咱们下面考一考好不好?即使不愿意考的,不妨试一试,行吗?

生(全体):行。

师: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板书:细心要求)记住一定要按要求做。细心到什么程度?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时间5 分钟。

(发试卷,生赶做)

师:好,时间到。(收试卷)成绩马上就可以公布了。(师边翻着试卷,边自言自语:怎么回事?坏了!真坏了!糟糕,糟糕!发现一个,终于发现一个!)咱们班谁姓赵?叫赵一帆,请站起来。

师:赵一帆,请把卷子读一读。(投影仪投出试卷内容)

生:(读)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要求:先填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姓名,再读读每道题,读后再做。一、写出你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二、默写一首诗,不写题目和作者。(三至九题略? 编者)十、读完以上各题,

只做一、二两题。

(全场哄堂大笑)

师: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赵一帆你请坐。全班只有赵一帆按要求做了。老师不是说了,第一要细心,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楚;第二,要按要求做。要求多明确啊!要求是先读每一道题然后再做。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我想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谁想说? 生1 :我觉得出试卷的教授简直神了!他想到我们心里去了。一般我们拿到试卷就写名字,然后就接下去做,他一开始就让我们读一遍,然后再做。但我没按要求做,其他题目有诱惑人的感觉。

师:诱惑?你被诱惑了?是吗?你呢?

生2 :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生笑)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为什么后面还要写,多浪费字啊!前面两题写出来不就行了吗?多简单,一下子就写完了!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我以为下面还有,已经翻过去看了,可是最后一题没仔细看就开始写了,害得我白写了很多字。

师:那你现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2 :我好像被人给耍了。

师:哈哈!被人给“耍”了!用北京话说就是被人给测了!这话很深刻呀!如果这个“耍”加上引号的话,你就会思考得更多!你呢?

生3 :我觉得出这张卷子的专家就是您? 于老师。

师:没错,我故意说是专家出的,您真有眼光!

生3 :您本来就是一个专家。我是说,您设下的这个陷阱是够深的。(笑声) 师:听见吗?他认为我设了一个“陷阱”,而且是很深的。(笑声)

生3 :首先,您说要细心,要按要求做。一般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不会注意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这就是我们的弱点,而您在最后写上只做前面的一、二两题,而且您要求是在5 分钟之内做完。这就让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就只能“哗哗哗”地做,5 分钟时间做不完怎么办?当听到您在阅卷时说“糟糕、楷糕”时,同学们以为名字忘记写了,这就说明您太聪明了!(生笑)师:我太聪明了!哈哈哈,感受很深刻。你呢?

生4 :我觉得像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快要到终.点,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而到不了终点;也像一群乌龟面对着火锅,一直在纳闷儿,该怎么吃呀?所以我觉得于教授出的这张试

卷就像谢张天(生3 )所说,陷阱太深了,每一个同学不细心按要求做的话,真的会考不好。 师:不仅考试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规则。好!你说!

生5 :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招聘公司也出过这样的试卷,结果许多人落聘了。当时我觉得那些人好笨呀!为什么他们会没看清呢?现在自己也这么做,我也觉得自己好笨呀!而您于教授好聪明!您很会利用人之常情来给我们编这样的试卷,所以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利用了多数人的思维习惯。

生6 :刚才同学们几乎把我的想法都说完了,可是我还是有话要说。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的话。他说,明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师。现在我才知道,您这位老师有名在哪里啦!您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而且您刚才说有两点要求。一是要细心,二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您说的这几句话完全是在引诱我们走进那个很大很大的陷阶。

师:不!我是真的在提醒你们要按要求做,恐怕你们上当,怎么反而说我的陷阱越来越深呢?(生笑)

生6 :也许您于老师没有注意到,您刚才说5 分钟内做完。我们就在想,既然只有这5 分钟,那就只能快点做,根本没有想过要看后面。如果说是以前考试的话,我都会去看后面,因为平时考试时间多。可是现在只有5分钟,谁还会去管下面的题目?谁知道您说的要细心、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在后面?所以我觉得于老师您真的好聪明!利用了我们的心理。怪不得别人说您书教得好,出题都出得这么妙!

师:是吗?我题目出得不够妙,是你的话说得妙!出口成章,如果把你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赞叹声)

生7 :我现在觉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没有发现您于老师这么阴险狡作?(生笑) 师:听见吗?他说我“阴险狡作”。

生7 :您于老师设下的陷阱是环环相扣,因为您先是说要细心,然后说按要求做,后来又说在5 分钟内做完。原来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看见后面第十题“只做一、二两题”,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师:你既然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

生7 :因为我看题目有十题,又说只做一、二两题,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了,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下来。

师:哈哈!搞不大清楚就稀里糊涂做下来!要说的同学太多了,这样吧,下面我请赵一帆来说一说。

生8 :我和大家一样地觉得老师的陷阱挖得比较深。也许有人想我比较聪明,其实不是我比较聪明,我只是记清老师的话,要细心而且要看清每个字的要求,我当时就想老师肯定是有陷阱的。

师:噢!警惕性变高的。(生笑)

生8 :还有,我以前做试卷一般先把整张试卷中每题看一下。师:噢,你有一个好习惯! 生8 :我觉得我们班同学一般比较聪明的,为什么这次都没有看到最后一题?为什么除了我一个,其余都没看最后一题呢?很奇怪唤!(生笑)

师:大家很有感受,考试以前有想法,考试当中也有想法,考试以后感受更多,刚才都是有感而发。想不想写下来?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发,把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很有感触的事和现象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实感。这件事你确实感受很深,那你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数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如果你想写这次所谓考试的过程那是记叙文;如先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惑受,那就是议论文。请你们拿起笔来,就今天

这次考试,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你准备先出个什么题目?

生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师:好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2 :都是您这个“老孤狸”惹的祸。(生大笑)

师:哇!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孤狸”!我相信这个老孤狸是加引号的。对吗? 生2 :是的。

师: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生2 :加!

师:加引号,第一,我不是老孤狸。第二,我不是在骗你。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一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谁呢?

生2 :怪我这支笔!

师: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 用《 到底怪谁?》 作为题目好不好?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你们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吧!(生习作,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写完了的同学,我送给你们一句话:“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语)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什么叫念呢?出声音读作文。这样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不要理解为只读三次,而是反复念。如果你写好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可以轻声念,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写好的同学请按叶老的方法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因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听了,都会对你有帮助、有启发。学会倾听,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谁来读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指定。(一女生走到讲台前)

师:(师在该生耳边嘀咕了几句)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读。(生犹豫) 师:指定一位平时跟你过不去的男同学。(笑声)

生:平时跟我过不去的男同学多着呢!

师:女同学也行!生:还是男同学吧!让我看看!师:看看谁不顺眼。(笑声)(被指定的一男生走上讲台)师:平时得罪她了吗?

生:我没有得罪她,是她乱讲。(生笑)

师:等会儿,你要感谢她的,因为她给了你很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喜欢作文吗? 生:还成。

师:还成,说话很有分寸。这一次作文写完了没有?生:写完了。

师:来!读一下。生:题目:《 智力陷阱》 。师:听见了吗?是智力陷阱,不是一般的陷阱。多好的题目哇!读!

生:一张试卷,一个智力陷阱。这就是于老师出的试卷。于老师出的试卷主要是出其不意,就像“耍猴”。我们这群“猴子”,当然除赵一帆外,以为很安全,所以放心地被于老师引进他挖的不浅的陷阱。

师:同学们,很安全、很放心地掉进我挖的不浅的陷阱,这句话多富有诗意。这句话写得好,就这句话该加5 分。继续读。

生:谁知他这是害我们!

师:“害”字加引号吗?

生:没有。(生笑)

师:大家说要不要加引号?生(全体):要。

生: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太轻“敌”。以为陷阱很浅,走过去没关系,所以放心大胆地跟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三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出示文段(一)(描写景物片断)

“细雨刷刷的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师:谁喜欢朗读?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带头鼓掌)这段话中作家都写了哪些事物? 生:雨、房屋、山、树、燕子„„

师:那同学们又听到了什么?

生:刷刷、唧唧

师:“刷刷”模拟什么声音?

生:雨声。

师:“唧唧”模拟什么声音?

生:小鸟的声音。

师:学习象声词。(板书:象声词)所谓象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语。

再出示文段(二)(小英雄雨来片断)

“雨来刚来到弄堂,见十几把雪亮的„„嗖嗖地飞来”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是象声词?

生1:嗖嗖、咔啦

师:“咔啦”是模拟枪上膛的声音,那么“嗖嗖”是模拟什么声音呢? 生:子弹飞过的声音。

师:这四个词都是象声词。有了象声词的运用,就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习作中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还要适当的写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作文才会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师:大自然里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看都有哪些声音。 生踊跃回答。

师总结: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中,大自然有风“呼呼”的吹着的声音。有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工厂里有机器“轰隆”的声音;大街上有汽车“嘀嘀”的声音;课堂上,老师布置好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做作业时还有写作的“沙沙“声;晚上当夜深人静时还可以听到打鼾声。

谁来学一学。(几位学生学得惟妙惟肖,大家都乐了!)

师:所以我们写作文,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当然写声音要恰当要适可而止。

师领大家去游公园

出示录像(无声的公园美景片断)

师:你们看到什么?

生:游人、花、树、草、蝴蝶、小鸟、泉水„„

师:老师刚才让大家带着眼睛和耳朵去游公园,可是只有画面却没有声音,我们现在再去看看。(放映配上声音后的同一片断)

师: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公园,哪一次逛公园更有意思?第一次去有意思还是第二次去有意思?为什么?

生:第二次有意思,我听到了泉水、小鸟、蝉的声音。

师,谁来学一学鸟叫声。蜜蜂飞的声音。

师:是呀,第二次逛公园多么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啊。若能把第二次逛公园的感受写下来,那真是如临其境。老师就会给你“有声有色”的批语。想得到这样的评语吗?那就把你的感受有选择地写下来,写一个片段即可。或者自己发挥写一个童话、写一个场景。若有困难,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词语:

出示三组象声词,师读。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啪 呜呜 噗哧

师:当老师读了这些词语后,大家脑海里一定会产生一种画面,因为我们会“想象”。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板书:想象)

师:大家先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题目,一定要选一个好题目。“好题文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了一半。(板书:好题文一半)

师:所以你一定要起一个好的题目。如果想不好那就先起草作文,起草要一气呵成,不要打断思路。

(强调写字姿势)

师:如果你写好了,要反复念。改作文就要:再念,再念,再念,念是改作文的最好方法。(板书: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

作文讲评

1、师:写公园的有哪几个?(约5、6个学生举手)

先报题目我们再决定听谁的。

生1:公园的美景、人间天堂公园、人间仙境„„

师:想听谁的?

生:„„

师:那就听《人间天堂公园》

生:(高兴地上台展示并朗读)

师:教师对于学生朗读优秀,字写得好,想象丰富,象声词用的恰当,题目好等方面都予以加分。

(每位学生都得到100多分的奖励高高兴兴的跑了下去。)

师总结:我们刚上课时大家都希望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快乐的课堂,现在你们觉得这节课学得快乐吗?

生:快乐!

(课堂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四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课堂实录

执教者:于永正 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

第一课时

师:咱们是四年级几班的? 生:一班!{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师:哦,咱们是四(1)班的学生。(板书“于永正”)这就是我的名字,我叫什么名字。 生:于永正!

师:怎么称呼我? 生:于老师!

师:真有礼貌,喜欢我吗? 生:喜欢!

师:一见我就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生:你“和蔼”。

师:我脸上写着两个字:“和”、“蔼”? 生:不是

师:(笑)是——又不是?我也喜欢你们。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连上两节作文课。中间如果想那个了,那个的门就在教室后边,自己去,不用向我请假,你想你如果向我请假:“老师,我想那个了!”那多难为情呀!自己去,完了自己再回来,好吧!

[一句“我也喜欢你们。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不用请假就可以自由上厕所,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了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有了真正的民主教学,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小朋友好,请坐。今天给小朋友上两节作文课。请同学们看两幅画,谁来读图上的句子?

生:(一个同学读,感情一般但很流利。)

师:读的不错。听老师读(师很有感情地朗读),在这幅画中,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看到的事物?想好再说。你第一个举手,你来。 生1:细雨

师:想好再说。 生2:细雨、山、天空

师:说完了吗?没有说完?要不要说完呢?不用说完了,但后面要加一个字。

生2:等

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 生:省略号

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省略号,看来要学好语文真不容易。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写了作者听到的声音? 生:“唰唰”“叽叽” 师:看老师写字“唰唰”,是什么声音? 生:细雨飘落的声音。 师:“叽叽”是什么声音,谁来学一学小燕子的叫声?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生1:“叽叽”(模仿的声音厚而低沉)

师:老燕子。 生2:叽叽(比前者好一点)

师:年轻了一点点。 生3:叽叽

师:太老了,谁能学得更小一些? 生4:叽叽

师:都没有我学的好,听我的“叽叽”(于老师学得很像小燕子的鸣叫声)

生:齐笑(台下一片掌声。)

[模仿得惟妙惟肖,真不愧为大师啊!]

师:再看下面一个。这是《小英雄雨来》中的一段,来听我读它,(教师很有感情地朗读)“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背后咔啦一声„„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

(全班静听。)

师:哪些是听到的声音? 生:咔啦、嗖嗖

师:我来写咔啦、嗖嗖,注意“嗖”字的笔顺,一齐来读读。

[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作文教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生:读“嗖嗖”

师:“唰唰、叽叽、咔啦、嗖嗖”这四个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谁知道?

生:形声词

师:把第一个字换一换。 生:(一脸茫然。)

师:不知道?那老师来告诉你们。 生:象声词。

师:象声词也叫拟声词,它是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象声词多得很,如“啾啾„„”,文章运用象声词有什么好处呢?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字形容,这就叫“有声有色”, “有声有色”读! 生:有声有色

师:为什么要写得有声有色?走进大自然会听到风声、雨声、鸟叫声,

走进工厂会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滴滴声,现在教室多静啊,如果哪个学生把文具盒掉到地上„„{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生:会发出“啪”的声音。

师:晚上静不静? 生:静

师:静就能听到爸爸打呼噜的声音,谁来模仿?

生1:(模仿爸爸打呼噜)。“噜噜噜”

师:一般一般,世界第三,还有谁学得像的?

生2:(在第一个同学的基础上再模仿。)“噜——噜——噜——” 师:你爸爸打呼噜很有特色。

生3:(再模仿,模仿得惟妙惟肖。)“噜——噜噜—噜——噜噜—” (台下的听课老师被这位学生的呼噜声逗得爆笑。)

师:(师笑)有意思吧!我们就是生活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同学们,你们还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生:蛐蛐的声音。“蛐、蛐”

师:不是很像,还有人听过别的声音吗? 生:打雷的声音。 师:你学学。 生:“轰隆隆” 师:你呢?生:狗叫声。 师:学学。 生1:汪汪! 师:谁听过凶的小狗的叫声? 生2:汪!汪! 师:有点变异

生3:汪汪汪!

师:下面你来跟我一起学,学狗打架,讲好啊,“君子动口不动手”,看谁凶? 生:汪!汪汪汪! 师:汪汪汪! 汪汪汪! 生:汪!汪!汪! 师:不是我的对手,看谁凶? 生:汪!汪!汪! 师:

一般一般

生:汪!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 师: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

[师生学狗打架声,此起彼伏。这哪里是课堂,这是活生生的生活场景的再现。]

师:谁厉害?咱俩并列第一好吧!

师:接下来,我们去美丽的公园瞧瞧,请看大屏幕,师一边引导学生观看一边解说。

师:这次跟老师逛公园满意吗? 生:满意。 师:有不满意的吗? 生:公园里没有声音。 师:再次去这座公园逛逛!(这次听到了各种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知了声、蛙鸣声、泉水叮咚声互相交织着。) 师:这次逛公园满意吗? 生:满意,有声音了!

师:我们写作文要像第二次逛公园一样,如临其境、有声有色。不能像第一次逛公园那样,光写看到的,不写听到的。适当地写一写听到的声音,这样老师会在你的作文本上写下四个大字“有声有色”。你愿意把第二次逛公园的感受写下来吗?不要把所有看到的都写下来,就选你最喜欢的景物写那么个两三处就行了。选你最喜欢的声音,就写那么个一两处就行了。第一,如果你的作文里出现了象声词就是“合格”了。第二,如果你写的具体,而且通顺就是“优秀”了,难不难? 生:不难!

师:不难,愿不愿意? 生:愿意!

师:如果你对第二次逛公园不感兴趣的话,于老师还有个办法,这里还有三组象声词:(1)轰隆隆、呼呼、哗啦哗啦(2)咯咯、嘿嘿、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五

于永正作文教学

于永正作文教学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综观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思想及其小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我国新世纪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于老师认为:善于激发兴趣,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确实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古人云:“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坚持兴趣先导,把激发兴趣贯彻到作文教学的始终。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没有兴趣,就很难主动做好这件事,如果对某件事有强烈的兴趣,他就会想法把这件事做好。问题是如何激起和不断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什么事情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从理论上大致有三点:(1)和孩子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能引起兴趣;(2)能激起孩子情感活动和联想想象的事情,能引起兴趣;(3)能使孩子自我表现并得到肯定的事情,能引起兴趣。我们应该从这三个角度考虑,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抓写作的具体的内容入手,而不能从讲解这次作文的形式和规则入手,因为抽象的形式和规则,是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作文教学不但要“兴趣先导”,还应该把激发和保持写作兴趣贯彻始终。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应循序渐进,从写话、写片断到写故事,从模仿续写到独立创作。台阶不要一下上得太高。如果一开始要求太高,孩子达不到,就会打击他写作的积极性,如果每一步他经过努力都能做到,就容易保持兴趣。其次,评改也是重要的环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小组同学发现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教师更是要以表扬为主,哪怕有一点长处,也要指出来,对那些有个性特点的作文,更要鼓励。在热情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修改得更好。最好一定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把自己的作文在同学、家长、教师面前展示出来。并保存起来,增强他的成就感,以此激发孩子主动写,继续写的兴趣。

二、激发情感

于永正认为:“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现在有很多孩子,对人对事缺乏一定的情感,因而写作时感到很困难。

儿童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叶老曾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所以情感的培养离不开充实的生活,对于思维能力并未充分发展的小学生;情感非常容易被激发起来,容易兴奋,激动。一旦儿童的认知伴随着情感,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表达语言。

作文教学如果从作文的情感交流功能入手,在课堂上激发情感的“火花”,就能让学生体会到与人交流的快乐。

小学生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写人作文
下一篇:互相关爱作文250字四年级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