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对联怎么挂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8-03-31 点击:

中堂对联怎么挂篇一

对联教程(一)

对联教程(一)

一:一字五千金

2001年(蛇年)底,浙江省红豆集团下属赤兔马公司,以10万元人民币向海内外征集2002年(马年)春联。应征联稿多达10万余件。结果张家口市楹联学会会员董志强拔了头筹,获得巨奖,成为联坛佳话。联为:

国喜金蛇,龙腾入世;民欢赤兔,马到成功。

横批:与时俱进

这幅佳作,切事切时,构思奇巧,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意境高远,非常大气,嵌名、用典顺畅自然,不露痕迹。堪称精品。短短二十个字,捧得十万大奖,真可谓:一字五千金。下面就该联做以下分析:

1、背景分析。2001年,中国大地真是喜事连连,上上下下一片欢腾。主要有三件大事:

(1)、中国男子足球队首次进入日韩世界杯决赛圈。(2)、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3)、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2001年12月10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是中国奋斗了15年的成果。三件大事同时发生在同一年,实实在在值得大书一笔。

2、这幅佳作,上下联16个字,共四个分句,都是四言句。上联:“国喜金蛇,龙腾入世”八个字,高度概括了2001年中国几大喜事,这也是春联常用的手法。2001年,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正是“国喜金蛇”的写照。按照时间的推理,赤兔公司向海内外征集2002年春联,时间应是在2002年春节前夕,大概是在2001年11月到2002年元月之间,正好是蛇年与马年交替之际。作者敏锐地捕住了这些喜事,把它们巧妙地联串在一起,引入联内,令人佩服,这是明线。2001年是蛇年,人们习惯称之为“小龙年”。而龙是中国的象征,2001年又几乎可称得上是龙年。从小龙到龙,取象统一,这是暗合。上联的内容全切在2001年(蛇年)的时事中完成。

下联:“民欢赤兔,马到成功”,2002年是马年,马到成功是最贴切的新年祝福语,作者用得很好,预祝2002年全国人民以及赤兔马公司新年如意,事业兴旺发达。民欢赤兔,又是预祝和赞扬赤兔马公司的产品很好,受到人们的欢迎,很有市场。赤兔马是三国名马,关公关云长的坐骑,立了赫赫战功,人人都想得到它。下联的明暗线与上联个的明暗线一样互相交错,从小龙年--龙腾入世,从赤兔马公司—马到成功,双双成对。“赤兔”这个典故用得自然贴切,又与嵌名巧妙地紧扣在一起,真是神来之笔!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幅联作观点鲜明,主题突出,既歌颂了中国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又赞扬了征联企业的不凡业绩。

3、从格律上讲,这幅联作是非常工稳的,生肖、颜色、气氛、情感都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平仄协调。四四句式连用,铿锵有力。这是一幅难得的精品。

二: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由互相关联的对偶句组成的,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又称为“对子”,“楹联”。关于对联的定义,现在还是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称为:“汉字音形一一相反相成的对称文学。”有的称为:“两段体的诗。”有的称为:“挂在竖平面上两侧对仗的日用文体。”说法真是不少。关于对联的名称,有的说叫:楹联,有的说:叫对联。楹联指的是贴挂在楹柱上的对联,原来只是指对联的一种。

语言词义的发展有四种情形。一是词义的扩大,如“响”,最初只指回声,后来发展为指一切声响。二是词义的缩小,如“瓦”,最初指的是一切陶制品,后来发展为仅指盖在房屋上的陶片。三是词义的转移,如“牺牲”,最初指用以祭祀的猪牛羊,后来发展为指为正义一事业而献身。四是词义色彩变化,如“谤”,最初是指一般的批评的议论,无所谓褒义与贬义,后来发展为带有贬义。把对联叫做楹联,显然是“楹联”一词词义的扩大的结果。 三:对联的渊源

对联的起源,是指对仗句最初从作为一种修辞格的对偶中分离出来独立使用的时间。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无确考。一般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但在桃符上写“神荼”、“郁垒”二神名,其目的只是为了辟邪,直到《淮南子》记述有关二神的神话时,尚无独立使用对仗句的意识,“神荼”与“郁垒”亦非对仗句子。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理由是《宋史?蜀世家》有如下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一种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代,有人在《霞浦县志》和《福鼎县志》上发现了三副唐代的堂室对联。一副为唐乾符(874~879,僖宗年号)进士林嵩所题。联曰: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

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

林嵩,字神降,福建霞浦人。唐咸通(860~873,懿宗年号)中读书于礼岙草堂,此联即题于草堂之上。另两副为陈蓬所题:

一曰: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曰: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

陈蓬,号水仙,唐乾符驾舟从海上来,家于后崎,上两联自题于居所。

还有人发现《江州义门陈氏家谱》载有唐僖宗书赐江州义门陈氏的一副对联: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至今,陈氏宗祠还刻有此联。

四:对联产生的途径

对联产生的途径,除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是律诗。律诗,又称近体诗,分五言和七言。其句数,除排律而外,每首都是八句。它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对联也讲对仗平仄。这说明对联之为对联,其最基本的东西,正是从律诗直接继承发展来的。 常常有这种情形:有的诗人最先得的并非全诗,而只是律诗中比较精彩的一联,全诗是最后才配成的。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一诗就是如此。据《唐才子传》载:(贾岛)逗留长安,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在未入《忆江上吴处士》一诗之前,先相对独立了一段时间,此时就相当于一副对联。只是后来又入了诗,因此才未被视作对联罢了。

没有能够独立下去,便算不得真正的对联,这说明律诗之“联”与对联,有联系又有区别。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的条件。这一点,香港梁羽生先生在《律诗之“联”不同于对联》这篇短文中,以杜甫《蜀相》等两诗为例,说得很清楚。他说:“(《蜀相》)中的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说是囊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抽出来,‘独立’作为武侯祠的楹联;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首联,进而描写祠堂的景物的,它就不如颈联之有独立性了,不过,可以用作表现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联。这类诗联是不大适用于作一般对联的。杜甫另一首《送郑十八》的七律,其中颈联‘仓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写的是两人间的私事,那就不能作为对联了。” 五:对联的发展

1、宋朝对联初步发展

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逐步推广开来。如果说用来替代桃符还只是它向社会迈出决定性一步,那么,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对联是在宋朝时期得到了初步发展。涌现了一批著名楹联家,最重要的是苏轼和朱熹。王安石、黄庭坚、李清照、陆游等也有佳作传世。各类型对联陆续应运而生。对联作品大量存在。春联、胜迹联、题赠联、挽联、寿联、集联、灯联、智巧联、文学作品联都已出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2、明朝对联空前发展

明朝对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皇帝的倡导,全国上下都重视对联起来,使对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初,由于朱元璋的提倡,对联得到一次大的普及。“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提出来的。《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建都金陵(今南京)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为了检查命令执行情况,朱元璋还“微行出观”。据说,他走到一条偏僻小巷,发现有一家门上还是个空白,便问这家何敢违抗圣旨。当得知这一家是阉猪的,外出才回,还未请到人写时,不但赦了这家的罪,还亲笔给题了这样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地;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副对联,朱元璋以阉猪为题,抒发了自己打天下建明朝的惬意之情,写得很不错。过了几天,朱元璋又到这家门首,初见对联还未挂出,很是生气;后听说这家认为系太祖御笔,已将其悬挂中堂,烧香礼拜,这才转怒为喜,并赐这家30两纹银。这个时期涌现了杨慎、

祝允明、唐寅、海瑞、李东阳、王守仁等一大批楹联家。对联出现在官府衙门、寺庙观祠、宫殿楼台、茶亭驿站、厅堂斋室自不必说,乃至厨房、厕所、仓库、畜栏、店铺、货栈、园圃、戏台、坟墓、牌坊,对联无处不在,走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联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3、清朝对联鼎盛时期

经过唐、宋、元、明几个朝代有发展,对联在清代全面成熟,进入黄金时代。内容上,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述史记事,宣传鼓动,哲理格言,歌颂评赞,批判讽刺,斗智赛巧,应有尽有。艺术手法达到了高度成熟,前人未有。表现在:1、对联越写越多。2、越写越长。

3、越写越巧。4、声律臻于完善。5、对联专著越写越多。

4、近代对联有所发展

近代对联在清朝的基础上再攀高峰,思想、内容更加深广,艺术水准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空前扩大。洪秀全、石达开、冯云山李秀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蔡锷都留下大量名作。

5、文革时期,对联凋零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文艺百花全都被扼杀,对联自然不能幸免。大量的名胜古迹楹联惨遭破坏。大量的对联书籍被烧毁!

6、当代对联有待振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联也出现了一个新的春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对联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热潮,各地各类征联此起彼伏,联坛热闹非凡,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表现在某些方面在:

①、对联在中央电视台频频亮相。

②、各地征联活动此起彼伏,有的省市连年举行征联比赛。

如河北省楹联学会自从1985年到现在,连续成功举行了20届春联大赛。又如张家口市楹联学会从1998年5月15日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各类征联30余次。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征联活动至今年已是连续第四年,被认为是春节晚会的姊妹篇。

③、楹联之市,楹联之县、楹联之乡、楹联教育基地争先恐后地涌现。

④、每年春节,楹联下乡为民服务遍及祖国各地,楹联写红中华大江南北。

⑤、到目前为止,中楹会会员已达3000人左右,加上在地方各级楹联学会注册的会员,楹联创作队伍已达10万人,号称十万联军,蔚为壮观,历史空前。

⑥、《中国楹联集成》各地卷本的出版,各类楹联大典、书籍纷纷出版,应有尽有。

⑦、全国各地成立了数以百计的楹联学会或者协会,连香港、澳门乃至美国等海外华人区也成立了。

⑧、中国楹联学会会歌--《楹联之歌》诞生,中楹会会徽制作完成使用。

六:对联的特性

第一节 对联的民族性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所特有,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其他国家还没有听说有对联这一文学体裁。对联非常鲜明地体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俗的特色。

我们说对联是国粹,主要是就其鲜明的民族性来说的。说对联是独特的,因为它是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陈立夫老先生说过:“中国文字之美为是世界之冠,以之成为对联,则美上加美,为中国所独有。”中国特有的文字----汉字的特点,是以方块、形音义结合、一字表一音,一音表一义,字形复杂,字意丰富,声形俱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其它国家的文字都是无法比拟的。

汉字又是单音表意文字。一个汉字不仅是一个音节,而且一般也能表示一个概念。例如:国、家、诗、歌、联、字、词、句、书、画、琴、棋、人、物、地、理、春、夏、秋、冬、江、山、江、河、海、花、草、虫、鱼-------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念。因此,汉字应用起来比较方便灵活,便于遣词造句,而且组句起来又可以弄得方方正正,齐齐整整,音节分明,声调匀称,一字对一字,一音对一音,利落清楚,容易构成对称美,如:

九曲清河穿市吼;一坡醉叶脱枝飞。(赵世吉题张垣秋色)

人依画栋弹流水;风卷雨帘窥卧云。(董汝河题水母宫卧云亭)

对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之一;对联,则是其审美观在文学中的体现形式。

第二节 对联的政治性

对联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对联是一定社会的历史产物,不仅可避免地带有它的历史属性,而且各作者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生活条件不同,也都各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世界观,所写的对联就自然地带有其特点和局限,其政治性也都比较明显。如:旧社会里的一副春联:

富贵豪华门第;诗书礼乐人家。

此联绝非是一般普通老百姓家的春联。又如: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坻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中堂对联怎么挂篇二

对联句子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

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

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

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

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

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 如 门第春常在 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 人家庆有余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 福星高照 其贴法有三: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

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

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

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

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 浮舟沧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 立马昆仑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意境。 例: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

四、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

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

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3.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

容词

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

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 :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4.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

(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

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又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

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六、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

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

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

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

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

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

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

密切

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

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

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

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

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七、对联和作官道德

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长篇文章不

方便,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等。一副对

联言简意深,不但醒目,还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的故

事了。 南宋有个余某,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

对联: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门楣是“靠实功夫”。对联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安全蜀的决心和

意志。他还设招贤馆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但因事务繁忙,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

写了这样的对联:老子亦常来侍候;诸公聊复忍斯须。 联语诙谐亲昵。“老子”是谑称,非自傲之词。 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写过如下的对联: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

清,曰勤敏;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表示了自己重职守、勤政事、兴群言、慎举措的作风。 古人的作官道德就其要者来说,大约有5项内容。 一曰不贪不贿。

《七修类稿》载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为: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

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嘉靖年间有位叫钱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上

联直刺那些爱钻钱眼的贪官污吏;下联则说明官爱民与民爱官的关系。 二曰爱民如子。

清代作诗有些名望的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期寸心无

愧,不鄙斯民。

他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也很有名: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我无私谒,盟心只凛

一条冰。

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 三曰法严法慎。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立意是:我不

判错案,你也别错告人: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

看终久害了自家。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权益极大,他的道署对联就是要表明

自己官心似水。对联写得也很艺术: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从

心上过;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四曰克己奉公。{中堂对联怎么挂}.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这

是清代赵慎珍桂林府衙对联。 五曰政绩昭然。

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先任浙江督学时,门联为: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国家期得士,

桃李无言。

是表示要多培养人才。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是: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

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以端正社会风气,选拔才识之士为己任。 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对联也很值得介绍。古代地方酷吏有被老百姓赶走或杀死的,群众

会说他们损阴德,咒骂他们无后或子女残疾。有的对联就以此为内容作为对自己的警戒。有

{中堂对联怎么挂}.

个叫汪辉祖的就撰写了如下一联:官名父母须慈爱;家有儿孙望久长。 清代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这样提醒自己: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

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这种用对联权做施政纲领,对建立威信、贯彻政令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清代武承谟

任无锡县令,在接印前一日就悬挂了4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其中衙前照壁上的是:罔违道,

罔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大堂联为: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

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些对联语露冷锋,话带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觉着无情,联语一贴出,“四乡人皆

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

八、对联的创作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

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

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

清某种道理。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

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

领会,又易懂易记。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

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 藏字法:在民间文学中,谜语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有个藏字法。

九、对联趣话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

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

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

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

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

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

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

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最长的对联

1.号称[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

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

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2.不过更长的联在这里 (210字)... ... 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

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

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

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

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

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注解:见于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210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的对联180字

还要多30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但若论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顶多排第三,且看

下面的两面副吧。篇三:对联句子样本

1.3米花边款对联

喜迎四季平安福 吉祥如意事事成 笑纳八方富贵财 荣华富贵年

年顺

迎新春事事如意 事业兴旺时时顺 接鸿福步步高升 家庭和睦年年好

1.3米金鱼对联

天顺地顺一切顺 门迎春夏秋冬福 人和家和万事和 户纳东南西北财 平安富贵福星照 新年新景新富贵 如意吉祥好运来 进福进财进荣华

中堂对联怎么挂篇三

实用农村对联

已解决

求农村婚用对联。 悬赏分:0- 解决时间: 2012年01月20日 08时11分

{中堂对联怎么挂}.

大门联、中堂联、洞房联、父母门联、兄弟门联、厨房联 各一副

要求每幅联的上联首字用“双”、下联首字用“情”。 难度比较大,但是酬劳会很高哦

腊月24清晨之前要。

追加350分。

提问者: 像鱼一样安静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最佳答案 大门联:双花同绽龙岁喜迎国色天香女 情意共融妙春乐贺白马王子郎 喜气盈门 中堂联:双福到来满堂喜庆满堂喜 情意即至门庭欢乐门庭欢 老少同乐 洞房联:双梅傲雪争相艳 情深意浓爱永恒

燕尔新婚

父母门联:双亲如愿今朝喜盼贤媳到

情友祝福此时乐意儿成梁

喜出望外

兄弟门联:双喜连门连门幸福

情系兄弟兄弟开心

喜沁兄弟

厨房门联:双杯双饮举杯同贺

情酒情茶宾朋共祝

开怀畅饮

{中堂对联怎么挂}.

回答者: 搜狐网友30963629 - 魔法师 五级 01-20 08:11{中堂对联怎么挂}.

相关内容

跪求新婚对联~! 闹洞房是啥意思? 古代结婚都要走那些步骤?? {question.title}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搜狐推广服务

相关搜索 {hint} 其他回答 共 4 条 大门联

亲朋齐聚满院生辉 迎春娶亲双喜临门

中堂联

珠联璧合天牵线, 幸福姻缘月做媒

洞房联

情投意合花并蒂, 鸳鸯成双比翼飞。

父母联

喜看新人成双对, 乐待余力抱儿孙。

兄弟联

有福同享兄弟谊, 寸草春晖手足情。

厨房联

新人入厨饭味美, 全家欢笑酒更香。 大门联:祥云满院 双门大开因贵客, 情意相携在良辰。

中堂联:富贵人家 双犁创业世代勤俭, 情怀传家厚道为人。

洞房联:新婚燕尔 双飞远志共创家业, 情深蜜意相携百年。

父母门联:喜笑颜开 - 魔法师 五级01-20 08:11 回答者:

双亲功业创福祉, 情融家和享天伦。

兄弟门联:和睦生财 双肩担家携兄带弟, 情寄兴旺奋力同心。

厨房联:大喜同贺 双手举杯乡邻同喜, 情份深厚齐奔小康。 大门

双喜喜迎报春鸟 情牵牵握白头翁 中堂

双飞燕踏白龙马 情中意属鸳鸯颈 洞房

双蝶飞花花易醉 情丝缠绵绵难收 父母

双拜高堂启蒙师 情对子女血脉亲 兄弟

双盏举杯话桑麻 情绕手足同安乐 厨房

双鲤干涸相濡沫 情鸽沸腾共入腹 洞房联

横批:天作之合 双莲并蒂绽开幸福花 情意双浓绣出百合图 回答者:- 中级魔法师 六级 - 魔法师 五级01-20 08:11 01-20 08:11 回答者:

中堂对联怎么挂篇四

谈谈对联

谈谈对联

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民族性、历史性、文学性、思想性、时代性,以及规范性、实用性、广泛群众性和强大生命力的独特文学体,今天我就对联的相关知识,以白描的形式向在座的各位作一番简述。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 对联的历史

对联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的考证,有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的;有认为对联起源于唐代的;有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的(即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也有认为对联起源于先秦诗歌的。总之,因各人的参照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对联起源说。我认为对联这种语言形式在《诗经》中就已经形成,如《小雅〃采薇》篇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即是对偶的句式了。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出现,我则认同为唐朝。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德泉先生的对联专著中,列举了产生于唐朝的多副对联,如:唐僖宗朝进士林嵩题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这已是非常工整的对联了。宋朝、元朝、明朝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寿联和挽联在宋朝时就已出现,对联开始用于文学作品,也在宋代。元末明初,又发展到章回小说标题也用对联。如《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等都是如此。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对联已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出现了如孙髯翁、郑板桥、纪晓岚、曾国藩、王闿运等等,鼎鼎有名的联家高手。同时还出现了多种对联著作。以嘉庆进士梁章钜于道光年间所著《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影响最大。对联是清代的一个文学标志,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齐名。如今,对联已成为文学大观园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和时代乐曲,正与美好的时代踏歌而进,当代是楹联文化的繁荣时期。我们国家从上到下都建立了诗词楹联组织,全国的有“中国楹联学会”,各省市县都有相应的组织。各级诗词组织并都创办有自己的刊物。

二、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是一种对称美与韵律美相偕的规整的文学体,它是我们民族“中和”文化的文学形式的具象表现。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亦有它自身的规则和要求。中国楹联学会制定了《联律通则》,从基本规则方面讲,有以下六个要求:

1.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要求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合符传统的对仗种类。

3.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符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中堂对联怎么挂}.

4.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5.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6.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我们在创作对联时,必须遵守这六条基本规则。现举例解说一下。

教学楼大门联:

教则有诚,春风桃李三千树;

┃┃╋— ——╋┃——┃

学之无怠,云路鲲鹏九万程。

——╋┃ ╋┃——┃┃—

贵州省铜仁“大明边城”城门楼联:

六百载峥嵘岁月,筑就苗风汉韵边城,何言化外?俨然化境! ┃┃┃——┃┃ ┃┃——┃┃—— ——┃┃ ——┃┃ 三千重翡翠山川,镶成土府明廷故事,时讲归流,却是归心。

———┃┃—— ——┃┃——┃┃ ╋┃—— ┃┃——

三、对联的表现手法

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规则是基础,要写好和能鉴赏好对联,还应该熟悉并掌握对联的表现手法。对联的表现手法很多,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数、谐音双关、重字叠字、同旁拆字、回文、歇后、幽默等。今天,我们选择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简单讲一讲。

1.比喻法。{中堂对联怎么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巧,形象鲜明的佳联,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又形象。{中堂对联怎么挂}.

2.拟人法。

因怕扰清幽,夜雨轻声游湿地;

只缘求雅丽,朝霞素面见花溪。

这是我去年在重庆园博园全国征联大赛,为其景区“湿地花溪”创作的获一等奖的联。联中把“夜雨”和“朝霞”都拟人化、人格化,用它们的形象和神态来突出“湿地花溪”的景色和内涵。比直接描写要形象而且深刻些。

3.对比法。

往岁何人凌北斗?如吞万里风云,长空不尽扬龙翼;

来年此地耀南邦,试看千山桃李,秀色无边夺日华。 这是我们永兴一中百年校庆征联大赛的三等奖联,作者是甘肃兰州的张齐。该联用的就是对比法。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这是郭沫若少时的对联,一天私塾先生在庙里发现桃子被人偷吃了,心生不快,便出一联让学子们对,对上了免予责罚。郭沫若才思敏捷,随口对出,先生一听,见联语气势不凡,理想远大,即去怒为喜。

4.问答法。

老魁星,三香九叩能登龙虎榜?

龟小子,一曝十寒怎上凤凰台!

这是我在陕西合阳洽川福山景区全国征联题文昌殿的优秀奖联。以一个读书人的问,及魁星的答来构架此联,在问答中还含有几分幽默,使联语轻松中见厚重。

5.夸张法。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时,朱元璋指着棋盘出对说: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即对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这就是典型的夸张。这副联的联语与朱刘二人的身份很切合,用词也绝妙。

中堂对联怎么挂篇五

过年了,教你如何贴对联

过年了,教你如何贴对联

转载

标签: 书

书法艺术

杂谈 ▼ 分类: 书法作品

快过年了,你贴对联吗?请看如何贴对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本质上说,讲的是大年初一的事而非除夕的事,可它里头提到的几个小物件,则是宋代除夕夜必不可少的。

中国人自打有了火药,过年的时候赶走“年”这个凶兽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作文300
下一篇:义务周边清洁活动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