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8-03-19 点击: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篇一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
谚语典故话哲理:唯物论部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4.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5.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6.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7.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
8.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0.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12.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4.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15.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16.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1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18.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谚语典故话哲理:认识论部分
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谚语典故话哲理: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3.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4.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的观点
1.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4.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6.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7.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8.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三、矛盾的观点
1.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3.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4.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6.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7.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9.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0.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11.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12.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3.白璧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谚语典故话哲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3.大公无私;舍生取义——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4.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5.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6.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八字成语中蕴含的哲理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成语、俗语都是古典文化的精华,其都包含着古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政治学习、考试中有着很重要的考察比重,本文集中归纳常见八字成语、俗语中的哲学意义,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遵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同属此类。
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竭泽而鱼,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性部分有时能影响联系的成败。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木桶原理”,“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忘记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
抓好典型,兼顾一般: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篇二
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篇三
政治小题卷
新建一中高二2部政治小题卷
命题人:朱锦 时间:2013年11月28日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90分)
1、中西方文化中有许多相似的真知灼见。下列成语中,与英国民间谚语“只管干活不玩耍,头脑迟钝人变傻”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体现了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
3、2013年3月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德班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本次会晤主题“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发表看法和主张。为促进金砖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从哲学上看,五国都应
①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着眼于金砖国家关系的长远利益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调整五国政策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求同存异
④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五国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名句与漫画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图中字:当你以为自己愈来愈高时,其实你已经开始走下坡了) A.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李宗盛《真心英雄》) B.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
5、当地时间2013年9月20日晚,首次作为中国外长访问美国的王毅在美国演讲: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针对当前中日两国的局势,有网友发表言论说:“中日两国的局势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中日两国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①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②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这句名言体现了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0%,而美国则为30%。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诸多原因中,资金缺乏是制约其创业成功的瓶颈。为此,有人大代表提议建立国家创业基金,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这一提议( )
A. 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B. 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C. 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D. 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自2012年1月1日起,火车票实名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从试行到全面推开,火车票实名制一路坎坷。这体现了(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③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边漫画《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迟早腾出时间生病》的哲学寓意是
A.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B.整体的功能影响部分C.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D.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12、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13、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常回家看看”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舍小家顾大家的人生是残缺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④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因此,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以上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C.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D.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
15、中国的谚语和俗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列谚语和俗语对应哲理表述正确的有 ①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 坚持两分法 , 反对一点论 ② 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 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 入山问樵, 入水问渔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改革是动力”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是向前发展的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7、日本发生了福岛核泄漏事故,就有人对核电全盘否定;中国发生了高铁事故,就有人对我国的高铁研发取得的成就一概否定。这种思维方法
①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 ②没有坚持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肯定了矛盾的特殊性,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 ④是把肯定与否定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8、洞穴鱼类中有些鱼一生都不离开黑暗无光的溶洞,因为对洞穴生活的高度适应,作为摆设的眼睛退化直至消失,它们也被称作“盲鱼”。视觉的消失使得嗅觉器官变得更为重要,洞穴鱼甚至通过嗅觉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洞穴鱼的这些现象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 ③生命物质具有主动选择的特性 ④部分功能的弱化是系统优化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9月20日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和印度等5国进口的冰冻温水虾未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因此否决了美国商务部此前要求对上述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中国商务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国政府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要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贸易摩擦。这是因为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各有其特点 ③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④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右边漫画《不倒翁》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矛盾的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等。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近日,北京公安机关打掉一个在网上蓄意造谣传谣、扰乱网络秩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不乏粉丝和追随者的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这一案例再次警示,网络社会不是无法无天之地,任何人在网络上违法犯罪,都将付出法律代价。下列与材料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B.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C.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 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24、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九尺之台,起于垒土 25、下列选项与右图漫画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从长时间看,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它不是一首 田园诗,它常伴随眼泪和痛苦。”
B.“只有一次次前仆后继,才能铺就从不可能到无限 可能的路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
C.“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D.“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26、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老路”与“不走邪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反对一点论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千篇一律 ④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8、下幅漫画中人的做法,错误在于( )
“保护”珍稀树种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量变,不见质变C.只见共性,不见个性 D.只见运动,不见静止 2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后,各家媒体对这位曾经的“铁娘子”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从哲学上看,正确评价撒切尔夫人,我们应该坚持原则。
①历史的、实事求是②真理的客观性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2013年8月9日,邵东县周祝村村民罗凯运在抗旱时说: “救禾还是保人?肯定是保人!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但也请政府考虑我们种田人的实际困难。”材料表明
A.各类社会实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D.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篇四
哲学谚语
谚语典故话哲理:唯物论部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4.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5.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6.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7.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
8.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0.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12.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4.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15.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16.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1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18.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谚语典故话哲理:认识论部分
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谚语典故话哲理: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3.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4.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的观点
1.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4.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6.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7.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8.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三、矛盾的观点
1.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3.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4.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6.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7.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9.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0.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11.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12.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3.白璧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谚语典故话哲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3.大公无私;舍生取义——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4.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5.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6.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八字成语中蕴含的哲理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成语、俗语都是古典文化的精华,其都包含着古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政治学习、考试中有着很重要的考察比重,本文集中归纳常见八字成语、俗语中的哲学意义,望对学习有所帮助。{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遵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同属此类。
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竭泽而鱼,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性部分有时能影响联系的成败。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木桶原理”,“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忘记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
抓好典型,兼顾一般: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篇五
成都七中高二上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下期 半期考试政治试卷(生活与哲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何静 试卷Ⅰ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8分)
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学习哲学。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哲学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基础
2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人类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③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反映的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其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B.“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 C.“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
D.“实践高于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6.由28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9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了量化和评估。研究人员警告称,一旦9个临界点全部或者大部分被突破,人类生存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变化”。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老子的《道德经》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意思是说,当所有人都知道美是什么样的,也就知道了丑恶是什么样的。以下说法中体现的哲学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吃一堑,长一智
8.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③认识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右图漫画启示我们:
① 事物的发展就是量的积累 ②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谚语}.
③ 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善一批与审批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审批权正确有效行使。上述观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1.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句话表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