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的名言

来源:励志名言 发布时间:2018-03-17 点击:

于漪的名言篇一

于漪教育思想

《于漪教育思想》读书心得

——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一位资深教师,“于漪”也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的象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的名言。这体现了于老师的谦逊、执着、负责的精神以及她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

阅读于漪的文章,我们会发现其中最鲜明的一个观点就是“教文育人”。教文,即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育人,即培养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于老师坚决反对把教文和育人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必须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于漪老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对于“人”本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教育方法上,于漪老师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基础决定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进度。于漪老师关注同学对于知识本身的掌握,更注重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于每一个“人”的培养,包括同学的学习兴趣,个人品德、爱国情操,等等。

于漪老师不是用单纯的言语去突出这些情感,她更以满怀激情来演绎她的名言,就是“丹心一片是关键”。她说老师心中要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激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老师一次次超越自我,她不顾自己身体健康,背学生上医院;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支撑她的始终是充满胸膛的师爱。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播撒到孩子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她对于学生的爱撒在学生的心间,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了爱的种子。这样对于身边的人和生活的爱的教育也扩展到对于爱班、爱国的教育中。

于漪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更体现在她愿意深入地“学生“,尊重学生的状况和现有水平,并根据所了解的学生的状况,有的放矢。我从她的言传身教中体会着她对于教育的责任感,对于同学的爱,她践行着“眼中有人”,即眼中有学生,时时想着学生的需要。她是有心人,经常分析学生的各种练习,了解学生现有的读写水平,并有意识的参加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讲话,看他们写的东西,了解他们在看书时遇到的问题,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摸清孩子们的状况,就能依次为依据,决定讲解的取舍详略,才会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

于漪老师不仅认真地指导学生读教科书,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味地认为只要自己讲得系统、完整、生动,学生就一定能理解得透,掌握的牢。她体会学生的状况,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她突破不讲时效的“形式主义”做法,努力把课上得对学生最有益处。她指导学生在新课之前仔细看书,提出要主义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就可以积极思维,打主动仗。于老师还主动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困惑和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练习,使得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角。学生在生活中点滴的进步都给与及时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树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激发兴趣也是于老师教学的艺术特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于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于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有四点经验:一是课要有新鲜感;二是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三是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因素,用学生的智力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老师的这些经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得来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

兴趣一定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寻找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于漪老师看重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内和课外的内容。她积极在教学上钻研,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她让我也深深体会到“胸中有书”是老师不断的追求,着才能更好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服务于学生。胸中有书,要求我们“读懂教材”,根据文道统一的精神去钻研教材,明确每一篇教材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决定讲解的取舍详略。另外,要求我们不断与时俱进,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密切的练习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做相应的准备。

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我们的事业是“栋梁”和“未来”,这激励着我们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兢兢业业,上下求索,在教育中去实践“胸中有书,眼中有人”的教育理念和为人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人才。

于漪的名言篇二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课的第 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 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 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作为人 文性很强的语文课,教师如果能 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或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在每篇课文、每 一堂课导入时不断创新,引导学 生尽快进入文本,进入有效的阅 读状态,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选取部分课 堂教学实例试作说明,以期能对 同行有所启示。

一、 抓准关键词

选人教材的文章基本上都是 主旨鲜明、情感集中的经典范本, 作者在字里行间总是通过各种方 式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教师要精读文本,吃透教材,养 成捕捉关键词的阅读和教学习 惯,并结台教学目标从文本中提 取关键词,然后运用关键词设计 导人语。如教学《短歌行》.我先 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何”字句:人 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 枝可依,然后问道:“何”是疑问 词,作者在诗中为何如此反复地 追问呢?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 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延揽贤 能、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再如 《劝学》一课,我这样设问:苟子 在《劝学》中告诉我们,人的智 慧有三个层次:聪明、知明和神 明。“聪明”是天生的,很好理解, 那么什么是“知明“、什么是“神 明”呢,继而引导学生带着这个 问题深入学习文本,使他们体会 到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由‘聪明’ 上升到“知明”,通过大量的学习 积累和行善修身才能达到“神 明”。又如教学《赤壁赋》,我如此 导八:《赤壁赋》是篇写景抒情 散文,文章感情跌宕起伏,寓情 于景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同 是江风,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 前后被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请 同学们找出作者对江风的不同感 受。学生很快找到了第段第二 句中的”清风”,第三段最后一句 中的‘悲风”:我进而发问:同是 江风.一清一悲,为什么会有这 么大的不同’

二、 巧用注解设疑

课文注解是学生学习的重 要帮手,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 力助手,教师要充分运用注解引 导学生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 怀古》,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注 解③:[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 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然 后设疑:“周瑜指挥的赤壁大战在 今湖北的嘉鱼县,因此学者余秋 雨说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e同 学们,作为学识渊博的苏东坡,怎 能不知道黄州并非三国赤壁呢? 其实他在词中已作了交代.请大 家找找看,是哪句词?”这样就有 效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 很快找到词中“人道是” 一 句。再 如《师说》,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 注解①后,设置了以下问题:1、韩 愈倡导的唐代“古文运动”是一场 什么运动?2苏轼称韩愈”文起 八代之衰”是指哪八代?3明人 列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另 外七人是谁’4本文是韩愈写给 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目口论说从 师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李蟠是韩 愈推崇的从师的正面典型,还是 韩愈要批评教育的反面形象’

三、 巧用俗语名言

四、 教材中许多课文和一 些俗 语、名言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些 俗语、名言虽然“耳熟“,却往往 未必“能详”。教师若能利用这些 俗语、名言巧设导语,可谓激趣 之最有效的方法。如教学《窦娥娥 冤》,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个导 入语:“在生活中,人们形容受到 很大冤屈时常常说,简直比赛娥 还冤。那么窦娥到底有什么冤情 呢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汉卿的 《窦蛾冤》,看看窦娥到底有哪些 不幸的遭遇和冤屈々”再如教学 《哈姆雷特》,笔者从学生熟知的 “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引人并设问:为什么会说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拇雷特 ? 为什不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贾宝玉?由此引导学生在阅读 中注重理解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 性、丰富性和经典性。 五、巧用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韪在课堂导入中常 常被教师忽视,许多教师认为, 既然是“课后思考题”,当然是让 学生读完课文后来思考。其实, 课后思考题只是附在课后,而运用时却要从课前导入思考、课中 讲授理解、课后总结巩固等环节 来灵活处置。这里仅就课后问题 课前运用例举说明。

如教学《雨 巷》,课后思考题二:《雨巷》是 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 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 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 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 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 “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 么看法?再如教学《过秦论》,课 后思考题一可稍加改造为:同学 们读过历史,知道秦朝是中国封 建社会的第一王朝,也是一个短 命的王朝,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 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再问:秦 朝灭亡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都 各有一定的道理,而汉代文学家 贾谊写的《过秦论》所总结的秦 朝灭亡的原因被认为是最有说服 力的,那么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 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课文,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其实几乎每一篇课文后面都 有一些可以在课前使用的问题, 但不少教师却常常舍弃不用,实 为可惜。当然,在使用课后思考 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直接 让学生打开第几页看第几道思考 题,而应由教师用自己的话说出 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使学生产生 程式化的厌恶之感;二是对课后 思考题应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化用。

总之,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实 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目标。需要 强调的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 为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 务,与学生实际结合,做到巧妙 而自然、生动而有趣、深入而浅 出。

于漪的名言篇三

对于漪老师的学习体会

一辈子学做教师

----学习于漪心得体会:包玉芳 在学习了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有了很多感触,这位81岁高龄的于漪老师成了星”,一颗教书育人的明星。“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老师,是从教学第一线走出来的教育大家,满身都是质朴的气息,谦虚和真实是她的美德,于漪老师平生上过2000余节公开课,但她自认为没有一堂十全十美的课,深表惭愧,她总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年近八旬,却依然在为教育教学而奔波忙碌着。五十年教师生涯,桃李满天下:半个世纪孜孜不倦,心血洒讲坛。这是名师于漪的真实写照。于老师最可贵最值得敬佩的精神是她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

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看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我体会到,于漪老师师德高尚、知行统一,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全社会尊重的人。我们要把于漪老师作为人生的一面镜子,时刻激励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不断增强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全身心讲好每一堂课,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努力做好教师。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在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众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3.遇到“差生”,以耐心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于老师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看看自己的学生,他们不也需要这样的老师吗?于老师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

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其实,要学习于老师的地方太多了,我想以后的日子还很长,要慢慢的学、慢慢的体会才有收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老师的名言。早已名满天下的于漪老师都以这样的话来鞭策自己,更何况我们普通教师。她以这样的信念要求自己,其实更是对我们普通教师的鞭策和勉励。除了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对孩子不仅要重言教,更重要的还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力量,应该更侧重于从教师活的人格中挖掘,这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力量!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要多学习,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可以作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座右铭。我们教师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学生一直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应该随着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外,还需要在实际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学生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多向学生学习,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能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知识的,这样可以使我们更接近学生,也可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

通过对于漪老师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于漪老师指出:我们办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素质良好、有中国心的人。做人要有基本准则,“德”要放在第一位。通过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知识这一载体,将理想和信念种在学生心中,让学生拥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有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会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哪个班的学生像哪个班的班主任,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行为方式,甚至是穿着打扮。所以,一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勤奋扎实、不

于漪的名言篇四

从国家级语文教学名师于漪老师身上所学到的

从国家级语文教学名师于漪老师身上所学到的―― 于漪老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她的人生名言,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莫名的被感动着。读过很多人教学的座右铭,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有“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的,还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再比如我吧,我总爱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就是很少见到这么普通的一句话,字字平凡,却又字字珠玑。真的,我无法言说我内心的感受,感觉有如鸿毛般轻,又感觉有如泰山般重,更如重锤敲击,督促我学做一名老师。于漪老师一辈子践行着她的诺言,从年轻到年老,从稚嫩到成熟,耕耘在讲坛,她热爱学生, 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使命来完成,在教中学,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的主体,捧得高,看得重,纯粹如此。

不仅如此,于漪老师还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师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老师,老师就是榜样,是模范。老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要做老师,你的智慧就像泉水—样喷涌而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够做别人榜样。这个分量很重。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才兼备。

另外,她还说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和发展,在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无法不感激于漪老师的文字,在当下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中,在当下老师难为的处境中,这真如甘霖洒在久旱的土地上,让我在纷纷扰扰的教育中稳住阵脚。懂得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为今天的

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当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对每一个孩子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尊重。当然,我还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永不枯竭的清泉,用清冽和甘甜滋润孩子的心。

这不由使我想到我的另一个身份—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女儿,我感觉自己有亏欠之处,学校工作是繁琐、细致、正能量的。回到家,我总感觉累,脾气也不大好,我会因一件小事情莫名的对女儿发脾气,不管不顾的把消极情绪带给她,虽然我有时会拥抱女儿,表达爱,但感觉生活中的女儿依然冷漠了点,女儿似乎也不够宽容,我想这和我爱挑剔的毛病有很大的关系。于漪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浅谈》中谈到,教育就是培养人,是茹苦含辛的,当下社会,独生子女多,王子,公主,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强,应当培养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爱人的心,讲诚信。语文教育应承担着改造国民素质,重塑人文精神的重任。对学生,对女儿,我都需要用丰富性,多样性,来教育他们。以良好的忍耐力影响他们。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就是说:做老师一定要德才兼备,自己的言行要给孩子做榜样。于漪老师就很喜欢这句话,她不是中文系的,曾经教过心理学、中国历史课,后来,改教语文,她拼命的学习,每天没有超过12点是不睡觉的,她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虚心的向他人请教,老师,同辈,学生,博采众人之长。平时,我虽然也爱看书,但大多看的是小说,

杂志之类的,很少接触一些纯文学的书籍,这使得我自己没有多少语文素养,没有什么国学基础,在课堂上无法延展,有时候在没有教参的时候,我会有点手足无措。虽然,有时候,就课文中的某些难点、疑点,我会与同事一起讨论,但讨论的时候是不多的,而且也不够深入,而于漪老师呢,她会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东西变成她自己的东西,上课的时候做到如吐自己之心,如出自己之口,和作家的心灵有交流。对于公开课,不管是哪一级的,一般来说,我都会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我觉得选课很重要,所以选课时,我会集中精神,将语文书上的课文全部通读一遍,通读的好处就是,会感知到哪篇课文走入自己的心灵了,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有了初步对话,我就会很好地抓住这一契机,继续朗读好几遍,并在心中质疑,逐步明晰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个时候,我再参阅教参,拓宽视野,并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在撰写教案时,我会充分考虑自己所教的学生,因为教的是普通班,所以所预设的问题不宜难,梯度不宜大。于漪老师所说的“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就是告诉我,要研究书本,研究学生。上公开课的时候,我还是两相都做了,非公开课的时候,由于当了班主任,再因为一些其它的家庭事情,每每只是按照教参备完课,草草收场,有时,甚至临时抱佛脚,完全没有去深入地研究文本,考虑学生。真的,如于漪老师说:这样的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我想这应该是我热爱教育还不够,有位哲人说过:快乐不是你所经历的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态度。由于工作的琐碎,学生所造成的负压,来自社会的舆论,同行的竞争,我常常感觉身体疲累,没有以高度的热情参与

教学,因此,有那么一些课成了摆设,为完成任务的课堂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浮士德说:停住把,你是多么美好,这时,就敲响了我的丧钟。是的,教育不能裹足不前,必须不断学习,学知识,学教育的方法,于漪老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几乎是她的整个生命,她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否定中,不断的超越她自己,使她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使命结伴同行。我想,在我接下来的教师生涯中,我需要像于漪老师那样,积极求知,不断积累,增加见识,使学生在我这块沃土上,开出理想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于漪的名言篇五

语文名师名言

语文名师名言

1、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于永正

2、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靳家彦

3、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王崧舟

4、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翩跹 ——刘云生

5、对新课文应一见钟情;对旧课文应旧情复燃,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盛新凤

6、语文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日常语言水平,把学生初步掌握的老百姓日常语言提升成一种比较精致的“规范语言”——王晓春

7、把全部都聚焦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或运用语言文字上,这就是把功夫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的语文课——王尚文

8、我呼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理性思维,让理性之光照耀语文——马国山

9、“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余映潮

{于漪的名言}.

10、工具论也好,文化论也好,都不能忘记语文既是交往的工具,又是文化载体,同时还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顾明远

11、语文学科需要强化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但切莫弱化文章教育——曾祥芹

12、讲讲文法,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建议——刘富道

13、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其实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

14、学习知识,剖析事理,品评欣赏——邵 俊

15、语文教育中的“情”是何物?我说,是忧患意识、人文精神、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虞晔如

16、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说”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朱永新

17、工具性与人文性从来就不该对立,如果把它们分为两张皮,那么每张皮都是单薄的——洪宗礼

18、解决他们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还有一般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功能——温儒敏

19、为了语文知识的“实用”而进行的教学,才是货真价实的语文教学——王荣生

20、要以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为主,重视优秀言语作品的教学,特别是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从言语形势通向语感——王尚文

21、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

22、苦、得、趣,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出发点是学生实际,目的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满感情地去学,切实提高语文能力——于 漪

23、首先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再教给方法,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魏书生

24、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韩 军

25、空谈人文将使语文教育走向死胡同——张大文

26、语文人格教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程红兵

27、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像语文课。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目的——黄厚江

28、在语文教学中,将听、读、说、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安排,那样语文课的效率会高得多——方仁工

29、语文教学的第一位应当占有言语本身——沈江峰

30、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老师就不能跪着教书——王栋生

31、有的语文老师的课是一堵墙,而我们老师的课是一扇窗。我很害怕自己是前者,所以提醒自己要时时反思——郭初阳

32、留住了诗意,就是留住了语文教育的生命——袁卫星

33、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郑桂华

34、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邓 彤

35、不要把语文课上得太像语文课——毛荣富

36、语文教学有了活水、活力、活气,就有了活效,为此,我主张语文活动式教学——肖家芸

37、文本解读要“回到常识”——孙绍振

38、语文教育的价值维度,即人的生命的同一维度,其终极意义都是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潘新和

39、什么是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好,上得让学生入迷,就是最大的人文精神——程少堂

40、不管采用什么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凡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无不体现着民主、科学与个性的教育精神——李镇西

41、语文教得好的标志是使学生有思想,会表达,懂审美——王泽钊

42、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余映

43、汉民族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上,主要是凭借对范文的阅读进行的,因此,阅读教学便成了学习民族语的必由之路、主渠道——钱梦龙

44、语文教学的魅力来自教师对文本个性的感悟和教学风采的展示——金志浩

45、语文教育的唯一宗旨,在于为年轻的生命提供明丽而充沛的阳光,使学生把人文的阳光溶化为自我的肌肉和血脉——皋玉蒂

{于漪的名言}.

46、戴着镣铐也要跳好舞——钱梦龙

于漪的名言篇六

教育教学名言集锦

中外名家教育教学名言集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教育家第斯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请

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于漪的名言}.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

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记》中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

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

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即是死教育。”

时代的活水”(于漪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

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展开、发现、交流、生成与评

价,都必须经由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和完成,正所谓“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其中的分角色表演,则能让学生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以我口、我身、我心去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

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

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曾提出:“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该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

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的那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

爱默生在《论自然》中说:“对于成人来说,太阳照亮的只是他们的眼睛,但对孩子们来说,太阳却能透

过他们的眼睛照进他们的心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康德说:“想像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于漪的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

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

的重要标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

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亘古不变的真

理。

”叶圣陶先生也曾深刻的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五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拿破仑说:“如果你想挖开那口井,就再向下挖一尺。”

一根粉笔,一支教鞭,一篇课文讲两天”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

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的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表明,对男女青年谈什么是爱情,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鲁迅所言:“人只有活着,爱才有所附依。”

伯特兰•罗素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

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潘瑞金先生在《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

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

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学生

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敏锐的,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强烈

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核心”,因此,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

重要标志。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语言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

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或异同等的敏感;当然{于漪的名言}.

还包括语言感。”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中所言: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

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

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的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

观。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冰心老人曾说过,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

我国先哲孟子强调 " 心之官则思 " ,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 " 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

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

早在 15 世纪的苏格兰德拉蒙德说过: " 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

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 "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书指出,“心灵解放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专注、自由中思考,去

肩负责任,去完成‘善的绽放’,去达到学习勤奋,这种勤奋(包括责任心)不是源于利益驱动,而是源

于内心。”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干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否则,就抑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

能力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服务,就不强迫学生适

应自己,而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要

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同时也要坚信每位学生都不仅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

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指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老舍言:“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

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

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

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

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

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清华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把那种假、大、空、套话等

的作文斥为“灰色作文”;而把敢说真话、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称之为“绿色作文”。自从在郑州听了赵老师

的报告之后,这十几年来,我始终按照“绿色作文”的思路在耕耘。受赵老师的启发,我想把那些“抄袭

范文,拼凑网文”的中学生作文叫做“白色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

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的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

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

叶老师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

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

导,该怎样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自己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政从正出,财自才来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愿望

和情感的生活,是远离粗俗、愚钝,走向精致、聪慧的生活,是崇尚高尚、向往崇高,是在生活中随处都

能感到意趣和美的存在,是对生命的领悟、肯定与热爱。叶圣陶也告诉我们:“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

用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记得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过:“语言有温度,文字知冷暖”。温度的冷暖其实就是语言散发出的情感。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英国人喜欢说——书籍是伟大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美国人习惯说——优秀书籍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

法国人经常说——宇宙加上书籍才有了科学的雏形

培根——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魏书生语)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首先要正确认识略读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一文中所说:“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

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唯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略读课就是以略读课文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阅读,把握课文内容,由学生把精读课中学

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并能举一反三,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真正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架起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

一个重要特征。”皮亚杰也曾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

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来

掌控,所有的生物都有自我意识,都会自我控制,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

时候,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换句话说,威廉•格拉瑟创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论——选择理论,人的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以最好的方式来满足根植于自身基因结构的五大基本需求,即生存和繁殖、归属感和

爱、权力、自由、乐趣。无论简单如吞咽食物以维生,还是复杂如孤独时的挣扎求爱,人们总是选择那些

当下最能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行为。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其真正的理由是,

学生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

如果你信奉控制理论,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就会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规

则,逼迫学生去完成。如果你信奉选择理论,就会深入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设法给学生创设能够满

足其内在需求的学习环境,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

“简简单单地教,轻轻松松地学”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

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的学习。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

进步。”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

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中说:“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

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把逻辑空白揭示出来。”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

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

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

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

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于漪的名言}.

“苦坐苦学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不展愁断肝肠。”

{于漪的名言}.

“千古文章意为本”,“意”是文章的灵魂、核心。“意犹帅也”,文章中的一切都是为“意”服务的,“意”

立的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文章的成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

千古文章意为本。意胜则文胜,意顺则文顺。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

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的学习。”

如一位老师在上《狼》一课时这样总结到:“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前方的路上也许

会狼烟四起,也许会豺狼

上一篇:乔巴的名言
下一篇:个性说说心情短语简短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