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个对联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8-03-15 点击:

二十个对联篇一

二十七小类对联词

二十七小类对联词

二十七小类对联词

王力教授把对联词划分为三十小类:地理、天文、颜色、方位、数字、花木、飞禽、走兽、鱼虫、人伦、文学、感情、人事、文史、形体、宫室、珍宝、军事、饮食、时令、文具、衣饰、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象声词、联绵词。

但是我们在对联中动词、形容词要单对,特有名词要分类单对。实际上是三十三小类。 这三十三小类对联词中花木类也叫植物类。飞禽、走兽、鱼虫、水介统称为动物类,虚词、叹词、助词合并。珍宝、军事、常合并到器物类。连词与助词合并。经过这样合并后就出现了二十七小类对联词。这二十七小类对联词是:

动词类、形容词类、地理类、天文类、颜色类、方位类、数字类、植物类、动物类、人伦类、文学类、感情类、人事类、文史类、形体类、宫室类、器物类,饮食类、时令类、文具类、衣饰类、副词类、连词介词类、虚词助词叹词类、象声词类、联绵词类、特有名词类。

我将这27小类对联词总结如下:

第一类:动词类

仄声词:

打 唱 带 待 得 抵 递 放 纺 访 念 退 塌 踏 写 做 吠 撮 坐 立 派 品 平声词:

吃 搭 耷 当 涤 罚 发 飞 喝 扛 流 留 排 书 推 塌 踢 撮 说 张 扬 嘬

第二类:形容词类

仄声词:

丑 短 大 富 古 好 坏 假 旧 俊 阔 靓 美 丽 浅 少 傻 痛 小 伪 窄 平声词:

长 宽 多 芳 高 寒 滑 干 佳 娇 良 穷 奸 宽 深 湿 疼 新 妖 微 真

第三类:天文对联词类

仄声词:

霭 电 斗 露 气 照 雾 日 雪 土 月 火 雨

平声词:

风 空 虹 霓 雷 气 阳 阴 晖 曛 霜 天 霞 星 霄 烟 云

第四类:时令对联词类

仄声词:

夏 岁 月 日 刻 世 节 午 晚 暮 昼 夜 腊 暑 晦 朔 晓 闰 平声词:春 秋 冬 晨 夕 年 时 节 朝 宵 伏 寒 晴 昏

第五类: 地理对联词类

仄声词:

海 地 浪 塞 戍 市 道 路 径 圃 苑 墓 冈 岭 陇 禁 掖 县 邑 郡 镇 壤 岸 谷 岛 屿 浦 涧 渡 塘 驿 境

平声词:

江 河 川 湖 山 波 涛 潮 冰 池 洲 沼 林 潭 泽 渠 桥 乡 村 关 城 衙 园 坟 岩 崖 峰 石 疆 堤 掖 京 国 郭 郊 州 郡 墟 壤 泥 畦 峡 田 谷 岛 溪 沙 尘 塘 原 家 境 泉 矶

第六类:宫室类对联词

仄声词:

舍 馆 榭 室 阁 闾 塔 壁 牗 户 槛 柱 砌 院 库 井 殿 寺 庙 店 堞瓦 甍

平声词:

宅 庐 楼 台 堂 斋 宫 门 街 墙 檐 垣 仓 窗 坛 篱 扉 井 栏 阙 庙 店 庭 壕 屯 瓦

第七类:器物对联词类

(其中也包括珍宝、军事类)

仄声词:

舫 舰 辇 磬 榻 枕 簟 鼓 角 干 鼓 剑 箭 槊 戟 弩 镜 案 幌 桨 箔 帏 帷 幄 香 棹 桨 桡 珂 策 尺 碗 钥 钻

平声词:

船 舫 车 钟 磬 砧 床 簟 席 茵 旌 旗 戈 刀 弓 枪 槊 弩 帘 屏 香 烛 炉 桅 篷 樯 帆 桡 壶 杯 觞 樽 觥 铃 辔 鞍 鞭 甑 箱 筐 盘 盆 缸 箪 瓢 杓 瓮 瓶 钱 舟 珠

第八类:衣饰类对联词

仄声词:裾 冠 帽 珮 带 绶 簪 杖 履 屐 襦 扇 冕 甲

平声词:衣 裳 襟 袂 裙 巾 环 钗 珰 绂 簪 缨 杖 靴 袍 衫毡 旒 盔

第九类:饮食类对联词

仄声词

酒 饼 饧 齑 鲙 酒 酿 酷 酎 醪 醢 醯 果 酱 饭 笋 菜 饘 垒 观 座 灯 绳 裘 羹

胙 脯 蜜 肉 米 面 脂 蹄 骨 皮 蛋

平声词

茶 茗 糕 饧 丹 餐 盐 酱 浆 肴 蔬 粥 羹 汤 油 筋

第十类:文具类对联词(包括文人用品)

仄声词:本 典 笔 墨 砚 纸 笺 印 筒 签 剑 瑟 弦 卷 幅 简 策 册 翰 季

平声词:坟 钤 筹 签 书 琴 弦 箫 笛 棋 卷 轴 幛 毫 章

第十一类:文学类对联词

仄声词:赋 句 论 策 字 信 诏 令 符 篆 旨 敕 碣 咏 制 诰 典 籍 礼 画 咏

平声词:诗 书 檄 疏 章 经 集 约 文 缄 篇 编 碑 词 辞 歌 谣 籍 礼 图

第十二类:植物类对联词

仄声词:树 木 草 柳 桂 叶 杏 李 柚 蕙 葛 柏 榆 杉 樗 茎 梗 絮 麦 萼 蕊 藓 苇

平声词:

花 萝 藤 杨 蕉 菊 枝 条 桃 梅 兰 竹 菊 梨 榴 橙 橘 柑 篁 兰 芝 椒 松 榆 杉 椿 萱 楸 根 禾 芜 苔 藓 芦 荻 蔬 莲 荷 菱 菰 蕖

第十三类:动物类对联词(包括鸟兽虫鱼菌毒)

仄声词:

鼠 虎 兔 马 狗 犬 骏 骊 象 鹿 豹 麝 狶 豸 兽 鸟 雀 鹊 鹤 雉 凤 燕 雁 鹘 鹄 隼 鹓 鹭 鹳 凫 蚌 鳖 蟹 蚁 蛹

平声词:

牛 龙 蛇 羊 猴 鸡 猪 驹 骢 犀 狼 狐 猿 貂 狶 猫 禽 鸿 雀 鸥 雉 凤 鸾 莺 雕 鸦 鸠 乌 鹃 鹏 鸳 鸭 鹅 蛇 龙 螭 鱼 虾 虫 蝉 龟 鳖 蟾 蛛 蚕 蛾 蚁 蝇 菌 (细菌) 毒 (病毒)

第十四类:形体对联词类

仄声词:

骨 肉 首 眼 目 面 脸 髯 耳 手 腹 胫 背 影 色 迹 羽 翼 翅 角 齿 口 嘴 爪

平声词:

身 心 肌 肤 头 眉

鼻 额 颜 颊 须 髯 睛 瞳 手 足 肩 腰 脐 膝 胸 魂 声 音 容 翎 蹄 牙 唇 毛 翮

第十五类:人事类对联词

仄声词:

怨 舞 笑 宴 游 妒 论 志 道 感 宠 爱 憎 语 力 势 醉 梦 气 意 事 性 品

平声词:

功 名 恩 愁 闲 才 情

心 灵 德 行

第十六类:感情类对联词

七情

仄声词:喜 怒 恐

平声词:哀 思 悲 惊

六欲

仄声词:见 味 触 意

平声词:听 香

第十七类:人伦类对联词

仄声词:

弟 父 母 友 子 妇 女{二十个对联}.

农 叟 僧 尼 伎(妓)

平声词:

兄 君 臣 夫 妻 师 翁

士 农 渔 樵 僧 尼

第十八类:代名词类对联词

仄声类:吾 我 予 汝 尔

平声类:余 君 他 谁 何

第十九类:方位对联词类

仄声类:北 外 里 后 左

平声类:东 南 西 中 边

第二十类:数目对联词类 歌 妆 吟 谈 游 羞 言 思 荣 宠 辞婿 伯 伴 侣 圣 贤 鬼 将 相 侯 士 姑 儿 叔 伯 贤 仙 佛 侯 王 军 兵 子 或 自 己 相 者 孰 人 右 上 下 怀

仄声字:二 四 五 六 九 百 万 亿 两 数 几 半 再 诸 众 对 平声字:一 三 七 八 十 千 双 孤 独 群 单

第二十一类:颜色类对联词

仄声类:绿 赤 紫 翠 碧 赭 玉(白) 粉(白) 皓 素 彩

平声类:橙 红 黄 白 黑 青 苍 蓝 朱 丹 绯 金(黄) 银(白) 玄 黔 缁

第二十二类:干支类对联词

仄声词:甲 乙 丙 戊 己 癸 子 丑 寅 卯 巳 午 未 酉 亥

平声词:丁 庚 辛 壬 辰 巳 申 戌

第二十三类:副词类对联词

仄声类:

渐 乍 已 欲 拟 即 俱 怎 岂 屡 每 亦 却 莫 不 未 只 但 尚 又 宜 且 更 可 甚 最 竟 顿 漫 转

平声类:

忽 才 将 欲 皆 空 徒 枉 频 休 不 未 惟 复 曾 尝 须 应 宜 合 犹 还 虽 更 能 殊 颇 稍 堪 浑 翻

第二十四类:连介词类对联词

仄声词:与 共 同 并 且 而

平声词:和 同 还 于 则 因 为 之

第二十五类:虚词叹词助词类对联词

仄声词:的 地 得 也 矣 欤 尔 耳 止

平声词:焉 哉 乎 兮 然 止 之

第二十六类 常用连绵词类对联词

常用连绵词平仄谱

生物类

仄仄

茉莉 芙蓉 萑苇 橄榄 苣荬 蘡薁 豆蔻 蚂蚁 骆驼 蛤蜊 猞猁 玳瑁 獬豸 魍魉 魑魅 傀儡

二十个对联篇二

对联分类

对联分类

2007-01-18 23:36

1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二十个对联}.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

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2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二十个对联}.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3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对联的一些创作手法以及对联格律的一些补充

作者:达之 文章来源:网络

(一)对联的写作与欣赏,除了一些基本格律要求(如六要素、六禁忌等)外,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带变通性质的格律,以及一些比较独特的修辞要求和创作方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强弱相当、概念相当、嵌字格、回文格、顶针格、集句格、以及对联的横批、对联的标点、对联的书写格式和对联的张贴格式,等等。下面对以上提到的问题逐一做个简单的介绍。

1.自对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

二十个对联篇三

二十四节气对联集锦

二十四节气对联集锦

【立春】

1. 北陆辞寒暑;东皇告协风。

2.柳条漏泄传春早;梅萼芳菲得气先。

3.太昊司权,寒收北陆;勾芒布令,春迓东郊。

4.月动游尘,风消积雪;寒收北陆,气转东郊。

【春分】

1. 三春过半;百刻平分。

2.采云母石;奉延寿斋。

{二十个对联}.

【立夏】

1.衔杯倾绿蚁;煮豆爱青蚕。

2.晨钟报晓春方去;佳节称人夏始临。

3.厨备笋樱倾蚁酿;陇收豆麦类蚕花。

4.樱笋厨开,春光饯别;酴醿香送,花事阑珊。

【夏至】

1.日已长至;夏正当中。

2.菊灰止蠹;荔熟设厨。

3.禁举大火;令献雷车。

4.城真开不夜;月自号长赢。

5.数符阳至九;候待伏交三。

6.夏田密列青锋剑;至日闲抛金匾书。

7.钱浮莲沼形犹小;日映花砖影最长。{二十个对联}.

8.长日如年,无烦量线;寸阴应惜,好记移砖。

【立秋】

1.气盛时逢酉;风凉伏当庚。

2.去影催归燕;残声送暮蝉。

3.律从夷则应;神以蓐收名。

4.问时已流七月火;得信先通一叶桐。

5.溽暑已阑蝉尚噪;清商才到雁同来。

6.风动桂林,气澄兰沼;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7.桐叶飞时,桂花香候;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白露】

1.白云片片朝霞彩;露水涟涟夜雾辉。

【秋分】

1.月端正;秋平分。

2.秋判日;老人星。

【立冬】

1.塞北寒方至;江南气尚和。

2.篱菊已残孟冬月;岭梅初放小春天。

3.报道秋归,朗风未劲;休言春小,阳气先回。

【冬至】

1.亚岁;融风。

2.一阳复始;六律初调。

3.才添弱线;竞着新衣。

4.履长纳庆;合璧呈祥。

5.一阳启葭琯;七政会玑衡。

6.一阳初动日;六律始调时。

7.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8.寒图消九九;春信缓三三。

9.登台仁寿宇;吹律太平年。

10.日丽凤毛延世泽;春回龙绾复天心。

11.且喜一阳今始复;方知大造本无私。

12.阳历残年逢圣诞;礼仪薄物送亲朋。

13.岸容待腊将舒柳;驿使探春为赠梅。

14.缇室葭灰微动候;唐宫绣线始添时。

15.飞动葭灰,围炉饮酒;数残莲漏,击钵催诗。

16.终始循环,四时有祖;乾坤交泰,八方皆春。

17.春逗南枝,梅花破腊;日行北陆,葭琯飞灰。

18.葭琯飘灰,土圭测日;书云备物,候雪占年。

二十个对联篇四

对联欣赏

楹 联 欣 赏

对联是立足于我们汉字之上,特有的文化现象。 对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传说是西蜀孟昶[chang]创造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对句的原始概念应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

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语意相关。这是对句一般概念必需遵守的东西。

第一,对联的对仗特点

对联特别强调的是:工、稳、贴、切、新、奇。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

5、所谓新,就是立意、遣词要新颖,思想要具有时代性,不落俗套。

6、所谓奇,应是新到极致。就是要求联语、意境新奇高妙,出乎常人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对句的基本要求。这里从词性方面重点谈谈工对和宽对:一般认为,一副联中,上下联相同位置上平仄协调的同类词作对语,就是工对,如

银湖赋曲,沐晨曦歌唱

方山着秀,披霞彩抒情

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形成对仗。 当然,对联的工与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慢慢体会。很多楹联作品,都选择宽对,因为刻意地求工,容易因词害意、因律害意。

留份真情,爱侣勤勉长相伴;

学门手艺,走遍天下都不怕。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如上下联的主题大小、思想的深浅程度、抽象与具象,感情浓淡等。一般来说,上下联强弱要相当, 也可以上弱下强。如果对句是上联的话,要注意为出句(下联)做好铺垫,使上下联语气一贯;如果是下联,要对出句进行适当的延展、补充、提高,所谓宕开。

见鸾凤和鸣,成双成对各竞奋;

虽风雨不易,是坎是坷仍拼争。

诗情画意蕴智慧,月移院影画中画

鸟语花香谱华章,风透园香天外天 韶华似锦 此联下联气势重于上联。一副联的上下句具有条件、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时,若使用了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得当。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马子华先生在《对联漫谈》一文中说:“歌颂英雄的要„沉雄‟,品评

人事的要„端庄‟,室 内悬挂的要„清雅‟,赠送友人的要„精巧‟,表示意见的要„婉曲‟,追念死者的要„悱恻‟,描景状物的要„藻丽‟” 凡夸大其词、用词浮泛,出句和对句立意不一致的对句,都不是好的对句。 彩门:斗拱飞叠,挑檐腾云诉功苦

彩条化蝶,琉脊映辉示祥瑞

亲兄弟携手并肩

好妯娌琴和瑟鸣 人生随缘

小庭院难盛冲天喜气

好夫妻尽享盖世福音 皆大欢喜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对句要切地切人,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句。比方说,眼前是一座楼阁,你就得从楼阁方面去考虑,并对它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及其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一番了解;你若题殿宇,就要弄清里面供奉的是英雄还是神道,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腹藏诗书气,世间男儿当自强;

花开富贵红,林中连理任纵横。

洞房花烛夜,金兰结契忠诚好;

金榜题名时,少年聊发率真情。

一看就知道是长辈对孩子寄予厚望的。

5、所谓新,就是立意、遣词要新颖,思想要具有时代性,不落俗套。人家讲过千百遍的东西,用得旧了的话语,你再去重复,毫无自己的创新见解,就叫落俗套。要避免落俗套,就要在确定了所写的对象并对它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再研究一下,别人对此是否讲过话,讲了些什么,是从哪个方面讲的,再从人家没有讲的地方、用人家没有用过的话去写。比如

书翰乾坤大,洞穿人事,一任莺 燕起舞;

杏坛宇宙新,参悟世味,但得鸢(yuān)鱼跃飞。

心地起波涛,翰墨传家承先志;

性天有化育,情境赏心贻今人。

同样是对一对小夫妻的寄语。如此立意,则不但“新”,而且内涵上也高人一等了。想象力强不强,写出的对联有时高下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6、所谓奇,应是新到极致。就是要求联语、意境新奇高妙,出乎常人。“奇”需要作者的观察、阅历、胸怀,并且有对文字技巧的把握能力。有势之“奇”,运用 夸张的手法夺人耳目,如:

忙中抽闲,办一宗大事心舒畅;

春始话长,斟三杯美酒意盎然。 志在腾飞

春光满眼,胸中丘壑成真迹

香气熏人,眼底山川胜画图

小巷小院开小宴

乡厨乡味待乡邻

第二讲 对联的对仗句式 对联同其他文艺一样,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文心雕龙·丽辞》所谓“句句相衔”,“字字相丽”

《史通·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虽然都是就诗文的对偶说的,由于对联主要是由诗的对仗句发展而来的,因而实际上也道出了对联句式的特点。具体说来,共有四个。

其一,对联的句式一般是长短句,这一点颇类似于词。每联两句或两句以上而每句又字数相等的对联并不多。

堪叹苦命人,三秩托病,爱子罹难,为扶幼持家,强挺精神曲背指;

怎奈老花眼,七旬享寿,娇孙待课,竟撒手辞世,痛恨病魔老泪涌。

饱经悲喜强做事,只盼孙儿快长成

遍尝甘苦匆辞世,每令邻里频叹息 不是滋味

二十个对联篇五

25专题二十五:拟写对联

第四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二十五 拟写对联

主备教师:周芝连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对联的仿写、拟写。

2、解析:对联是汉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撰写对联需要综合运用词法、句法、修辞、音韵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对联又是近体诗学习和鉴赏的基础。撰写对联要求做到语言准确、生动、简明。对联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学生掌握、应用难度比较大。学好它关键是在掌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多练,多改,多琢磨,同时还要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对联的兴趣和能力。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⑴、掌握相关的对联知识。

⑵、学会仿写和独立创作对联。

2、目标解析:

⑴、所谓“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要掌握有关对联平仄、对仗、音律等方面的规定。

⑵、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间或性出现。所谓“仿写”就是题目给出上联,要求考生写出下联,如2004年的全国高考题;所谓“独立创作”就是题目给你一个语言环境,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独立的拟写对联,如2008年给奥运会火炬传递写对联题;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喜庆、婚丧等场合要写写对联,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同学们只要掌握了对联的相关知识及基本特点,又适当的掌握了对联写作基本技巧和方法,平时勤练习,多交流,那么写对联也就举手不难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对联写作的时候,学生往往注意了上下联字数上、结构上的对应,而忽视了对联在音律和意义上深层次的要求。这是学生平时训练少,方法技巧掌握不到位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等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就是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总结、提高。

{二十个对联}.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

因为要举的例子多,所以要制作幻灯片,使用投影仪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检测: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严格按题目“语意逐步加强”的要求进行,要注意使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

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2、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答:下联:

【解析】这道题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特点的,继承了中国传统语文学习与考试的优点。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上联是个判断句式。要注意分析清楚各句子成分的词性与内在的结构,尤其合成词的要注意其内在的组合特点。主语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名词短语“爱国诚信”,这离的“爱国”是个支配式合成词,“诚信”是个并列式合成词。谓动词是“乃”。宾语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做人根本”,“做人”是个支配式合成词,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作业批改记录
下一篇:中秋节日语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