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对联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8-03-07 点击:
书法与对联篇一
对联欣赏与写作
金清中学校本选修教材
第一讲 概述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楹帖”。是由两行对偶语句构成的文体,是两行在声律、文义相互照应、对仗成文的汉字组成的文字联合体。一般是书写在纸或布上,也可刻在竹子、木板和柱子上。是我们民族一项非常传统、较为常见的民间综合性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汉文学特有的产物。
对联属综合性文字艺术,它集书法、文学等于一体,既独立于诗、词、曲、赋、骈文、谜语、俚语等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之外,但又包容了这些艺术形式之长。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民俗性、传统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普及性等特点,应用比较广泛,雅俗共赏。它与骈文、格律诗词相媲美,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的实用性文体形式。
对联在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完整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按用途和内容(简称为“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按修辞格式和技巧手法(简称为“联格”),分为复字叠字格、顶针格、拆字格、回文格、同旁格、讽喻格、嵌字格、无情对、白话格、谐趣格、音韵格,等等。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至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第二讲 对联的功能作用
对联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类,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对联艺术的探求,它从最早开始的春联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悼亡、行业招牌、文苑抒情、友朋酬答等诸多品类;从爱好层面看,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层面讲,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对联之所以这样被广泛应用,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艺术性、实用性、价值性所决定的。
不论任何事情和场合,有没有对联,对人们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有了它,人们会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有了它,人们会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乔迁时有了它,会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到它,会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优美;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它的装饰点缀作用,衬托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有着比诗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更大。
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的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联应用范围的扩大,它的生命力会更强大,壮丽的前景不可限量。
就对联的功能作用而言,它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点缀环境、启迪世人、传递感情、祈祥祝福、陶冶情操、鞭挞邪恶、广告宣传、征答交际等。另外,对联还有普及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启蒙性的文学形式。学习写对联,对于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特别是有关字音、韵律、词性、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欣赏与写作对联,是学习汉语的好形式。
第三讲 对联四要素(一)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平仄相谐,词性相当,内容相关。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是基本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内容相关”是章法要素。
一、字数相等——基本要素
“字数相等”的含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例: 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上下联第一分句为四个字,第二分句为七个字,上下联各十一个字;“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对联按字数分类时,上下联各3字称为“三言联”或“三字联”,各4字为“四言联”或“四字联”,依此类推。通常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归入“长联”(根据周渊龙、赵梦昭合编《古今长联辑注》中的观点),十五言以下归入“短联”(尚无权威观点),十五至三十言权且称为“中长联”,一至三言也可称为“超短联”。一至三言联很少,一至二言更少,大多在特殊环境下才能称其为对联。另外还有多至上千言的“超长联”。
二、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平仄”的概念:“平”在普通话中指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在普通话中指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含义: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春来眼际: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详细规则在第二讲作介绍。 病例:
养猪能致富
放鹤可延寿——联脚“富、寿”同仄,不符合声律规则。下联“寿”改“年”即可——“延年、延寿”同义。
【参考浏览】
楹联仓库-春联:/ylck/p_dl2/ch.asp
(建议专门留意4-7字春联的联脚平仄和其他字位的平仄情况)
书法与对联篇二
书法尺寸与规格
书法作品的形式
书法作品形式多样,一般有竖式(中堂、条幅、对联)、横式(横幅、横披、长卷)、正形(斗方、镜片)及扇面(折扇、团扇扇面)等几大类。
中堂一般用四尺整宣书写,竖式,因其悬挂于堂屋(或客厅)的正中而得名。作品幅面大而方整,其长宽比一般为2:1或3:2,也有用三尺整宣书写的,则称为小中堂。
条幅一般为整宣竖向对开,竖式,形长面窄,为长条形因而自负盈亏条幅。其长宽比一般为3:1或4:1。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形式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的两长条形竖式作品。其大小、长宽比例均根据对联的字数而定,无一定限制。对联分为两幅,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下联左右对自负盈亏,天地平齐,字字对正。落款在上下两联的外侧,上款在上右侧,靠上;下款在下联左侧,居中偏上,略低于上款。 横幅横式,大型方整的横幅也称横中堂。其长宽多为1:2与2:3之间。若长宽比超过1:5时,也称横披;若长度有几米甚至十几米、几十米的则称为长卷。
斗方其外开基本接近正方形的作品。其大小不定,多为小型作品,将四尺整宣横向对开(即2尺×2尺)后书写。
扇面有折扇、团扇扇面两种。折扇扇面根据折扇的特征,其章法有所变化,纵行之间并不互相平行,而是向上呈放射开,每行数字可等(一般每行仅一或二字),也可不等则长短相间。
一般家居作为一种装饰,采用斗方、横幅、扇面一类的小品比较合适,不过也要和装修的风格相协调,中式传统的就宜用中堂、条幅一类的,如果是比较现代些的装修,就该采用镜框。
对开就是二开,对折而开,二分之一。大小规格不同的宣纸有: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一丈二尺、一丈六尺等。
1、一般说几尺宣,是指宣纸的长度为几尺,实际上这个“几尺”是个约数,不是精确的数。如四尺宣的长度为约四市尺(宽度一般为长度的约二分之一),因为现在宣纸的精确尺寸是以公制的厘米为单位的,四尺宣的精确尺寸为 138厘米×69厘米,长度138厘米等于4.14市尺,约等于4尺。中国传统按市制计算长度单位,所以称这种规格的宣纸为四尺宣。
2、说“几开”,就是指把一张纸分为几等份,其中一份的大小。四开就是把一张纸分为四等份,取其一份。这样就有两种裁法:一是把一张纸的两条宽边重叠对齐进行对折为对开,按此方法再对折一次便是四开,这种四开的尺寸是
34.5×69厘米。另一种裁法是先把一张纸的两条宽边重叠对齐进行对折为对开,再将原来的两条长边对齐折一次便是,这种四开的尺寸与上法相同,但纸张呈现的纹路不同。
3、不同大小规格的宣纸的尺寸一般有:
四尺宣:138厘米×69厘米
五尺宣:153厘米×84厘米
六尺宣:180厘米×97厘米
八尺宣:248.4厘米×124.2厘米
丈二宣:367.9厘米×144.9厘
书法尺寸与规格
书画尺寸对照与换算自古以来在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一般都是按书画的大小尺寸来谈论价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而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以下单位为厘米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书法与对联}.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 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 尺 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书画尺寸对照表 :
宣纸规格 八尺 六尺 五尺 四尺 三尺
对应面积(平方尺) 26 16 11 8 5
应规格(cm) 120x240 95x180 84x148 8x136 55x100
厘米与平方尺换算公式 :
(长cm X 宽cm)X 0.0009 = 平方尺
书法落款基本常识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一、落款的格式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二、上(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 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刻作、刻石、刊石、治石、篆刻、记、制
三、称谓
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在书画或某方面有专长者)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贤)弟
老师对学生:学(贤)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 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四、落款时间的写法
落款用农历(阴历),则全是农历;用阳历则全用阳历 。传统内容不宜用阳历。从左开始书写,落款在右;从右开始书写,落款在左。
落款时时季的雅称:
【农历一月】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
【农历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 朝
【农历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农历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农历五月】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农历六月】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农历七月】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农历八月】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
【农历九月】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农历十月】
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农历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
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农历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一、称谓
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⒈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⒉绘画题款用: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⒊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四、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⒈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春阳、首阳、肇春;
⒉二月:仲春、仲阳、仲钟;
⒊三月;季春、暮春、契月、花月、晚春、嘉月、蚕月;
⒋四月:孟夏、初夏、首夏、维夏、槐夏、余月、清和月;
⒌五月;仲夏、超夏、榴月、蒲月;
⒍六月:季夏、晚夏、杪夏、暑月、荷月、、极暑、且月;
⒎七月:孟秋、初秋、少秋、新秋、肇秋、初商、兰月、凉月、相月;
⒏八月:仲秋、仲商、桂月、壮月;
⒐九月:季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季商、季白、菊月、咏月、玄月、穷秋; ⒑十月:孟冬、初冬、上冬、阳月、坤月、吉月、良月;
⒒十一月:仲冬、子月、葭月、畅月;
⒓十二月:季冬、暮冬、杪冬、穷冬、严冬、严月、嘉平月、腊月、除
书法与对联篇三
春禾:《笠翁对韵》与书法
国学之美,笔来描绘
——也谈书法课上的国学启蒙
很多人在问,为什么书法课上要学习《笠翁对韵》等国学启蒙教材。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韵律美感,也许是因为我们想培养的是未来的书法家,而不是简单的书匠„„“国学之美,笔来描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书法课上的国学启蒙,感受国学之美,书法之美!
一、生活导入
即将迎来一个传统节日——春节
家家户户都将做什么事?——贴春联
知道怎么贴吗?出示春联(PPT图)
冬去堂前迎紫燕 春来枝上舞黄莺 (辞旧迎新)
1、贴春联常识:
A、顺序:从右到左——
观察书法作品,体会书法作品的布局讲究。(图示1、2)
写字,从硬笔到毛笔,书法作品的布局讲究。
B、规则:仄起平收——平仄常识补充。
学生字的时候不可缺少的就是学拼音。
互动:学生拼出“书法”二字的拼音。
一个完整的拼音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称为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称为平生,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仄起平收的意思就是春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一二声的就是下联。
互动:一起贴春联
提问:认真观察对联,两联之间有什么特点?
2、对联常识——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
你见过几个字的对联呢?
常见七字联,还有一字联,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联等。
比如“天对地”、“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对联的这些特点使语言音韵和谐,读起来郎朗上口,增强了节奏感(高低升降、轻重快慢)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其实,我讲的这些常识,国学启蒙教材《笠翁对韵》给我们带来更真切的体验:
二、《笠翁对韵》与书法学习的关联
1、齐背“一东”篇第一段,感受节奏的轻重快慢,温习感知上面提到的对
联常识:字数、平仄等。
2、趣味对联你来对:
一个秀才对面的富裕人家在花园里种了许多竹子,于是他在门前写了一幅对联。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书法与对联}.
富人很生气,就让人把那些竹子砍短了。于是那个秀才在上下联后各加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联系:“一东”六鱼篇开头——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
富人更生气了,于是下令让下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于是那个秀才又在对联下加了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联系:“一东”七虞篇开头——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鹈鹕)
学完《笠翁对韵》,大家都会对对联了。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春联是这样写,不要只是不知所以埋头写字的书匠噢。
3、朗朗上口——韵律感:“押韵”常识补充
《笠翁对韵》里面的押韵感知:诵读“一东”第二段第一节
我们刚才又诵读了一段,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知道为什么读起来这么舒服吗?
大家试着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标出来,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标出后就会说:每句的韵母都有ong。
其实,这就叫押韵,押的是ong韵,这句末这一个字就是韵脚。
《笠翁对韵》是依照几个韵母的顺序来编写的。比如“一东、二冬”都押ong韵,“三江”押什么韵呢?
再读“三江”第一段,押ang韵;“五微”押ei韵;“七虞”押u韵„„ 押韵的作用就是让我们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了。
押韵和平仄就是这样带给我们韵律感、节奏感。
小孩子的韵律感是天生的,诵读《笠翁对韵》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书法学习——
4、书法的律动
握笔姿势口诀:手心空,手指弓,笔斜靠,拇指食指对对齐,手腕要放松。 (押韵的韵律与节奏)
轻重快慢的节奏感用于书写过程——
长横写法:起走„„收
悬针竖:顿,悬针竖,放
三、《笠翁对韵》国学启蒙对于孩子素养的全方面提升
书匠还是书法家的区别!
活泼生动、简单好理解,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和词汇量及各种知识素材的积累。比如——
“一东”篇典故分享:星星的故事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A、牛郎织女的传说
传说: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 ,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从前有个孤儿叫牛郎,他虽然勤劳,但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谁知织女下凡在人间与牛郎尽享天伦之乐,荒废了布耘织霞,王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滔滔的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很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传说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泪水。
B、参商吵架——对古诗文的帮助理解
参和商是二十八宿中的两宿。商居东方,参宿在西方。斗,指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不是北斗。两曜,古人把日、月、五星称七曜,曜就是星。
故事:参星和商星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
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学笠翁对韵也能有助于我们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和理解。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四、互动小结:最后节选一段让家长和孩子互背
下卷“一先”第三段
补充资料:押韵探究
三 江 · 其 一
jī duì ǒu zhī duì shuāng dà hǎi duì cháng jiāng 奇 对 偶 只 对 双 大 海 对 长 江 jīn pán duì yù zhǎn bǎo zhú duì yín gāng
金 盘 对 玉 盏 宝 烛 对 银 缸
五 微
xián duì shâng shì duì fēi juã ào duì cān wēi 贤 对 圣 是 对 非 觉 奥 对 参 yú shū duì yàn zì cǎo shâ duì chái fēi
鱼 书 对 雁 字 草 舍 对 柴 扉
静夜思_古诗文网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微
书法与对联篇四
对联与古诗词
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对联与古诗词
1、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使用的场合:
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的主阶段: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4、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
我 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6、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物:
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7、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
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8、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特点:
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9、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特点: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书法与对联}.
10、喜联的含义与特点: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11、寿联的含义与特点: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12、挽联的含义与特点: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内容大多
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操,寄托生者之哀思。盛情深挚,文辞恳切。
13、交际联的含义与特点: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作酬赠交谊的一类饰联。多应用于社会名流以及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14、堂联的含义与特点: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15、名胜古迹的含义与特点:
悬挂、嵌缀或雕刻在山水名胜和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16、文艺作品(含题画)联的含义:
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对联。
17、可以归入杂类的对联:
可以归入对联杂类的有灯联、谜联、宣传联等。
18、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19、正对的含义:
正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20、反对的含义: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1、串对的含义: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22、横额的含义与特点:
横额又叫横批、横幅、横联等,贴(悬)于对联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四字者为多。
23、横额与对联的关系:
横额是对联重要的组成部分,横额与对联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联写意,横额题名。许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对联写名胜,横额点出景物名称。
B、对联画龙,横额点睛。通常是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额点出实质和意义。
C、联额互补,相辅相成。对联与横额在内容与意义上互相补充。
24、龙门写法:
如果是长联,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25、对联除正文外的组成部分:
对联有时在正文之外还有题跋、落款等,说明作者、撰写时间,缘起与背景等。
26、横额的写法:
横额的写法,旧时都是自右向左横书,现在也有自左向右写的。
27、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28、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感慨 。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D、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奏相似,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29、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30、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
古代诗歌经历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变过程。
31、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
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32、《诗经》的诗歌形式:
《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33、属于杂言诗的著名诗歌:
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34、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体裁的年代:
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35、七言古诗的特点:
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36、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37、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逐渐受到注意。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著名的纯七言诗。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从梁代起,已开始出现七言近体诗的雏形,发展至唐代,终于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8、古体诗的含义: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别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
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39、古体诗的所指范围: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40、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
第三、不讲究平仄。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对仗也不避重字。
41、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42、近体诗在形式与句式上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多句式上看,近全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43、律诗的含义:
所谓律诗,就是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近全诗。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44、近全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