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步步高.凤头7法

来源:快速阅读法 发布时间:2018-02-26 点击:

中考作文步步高.凤头7法篇一

中考作文名师讲义大全_7

中考作文名师讲义大全

目 录

作文开篇二十招„„„„„„„„„„„„„„„„„„4

凤头豹尾酿佳作„„„„„„„„„„„„„„„„„„6

好题如好茶„„„„„„„„„„„„„„„„„„„„7

——浅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作文的构思法„„„„„„„„„„„„„„„„„„„9

用好材料 打造精品„„„„„„„„„„„„„„„„10

——记叙文写作中材料运用的策略研究

锁定精彩„„„„„„„„„„„„„„„„„„„„„17

——浅谈中考作文制胜的秘诀

让作文变亮的技巧„„„„„„„„„„„„„„„„„23

满分作文是怎样炼出来的„„„„„„„„„„„„„„24

文采飞扬是语言,点子窍门不可少„„„„„„„„„„27

——话题作文语言创新方法

给语言增添“ 亮丽 ”的色彩„„„„„„„„„„„„32

试析作文语言创新„„„„„„„„„„„„„„„„„34

名句——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36

让整句扮亮你的文章„„„„„„„„„„„„„„„„37

让成语成为璀璨的明珠„„„„„„„„„„„„„„„39

话说排比„„„„„„„„„„„„„„„„„„„„„40

三招出彩„„„„„„„„„„„„„„„„„„„„„42

——文采思维及表达技巧训练分类例说

作文选材技巧例谈„„„„„„„„„„„„„„„„„44

作文创新布局例说„„„„„„„„„„„„„„„„„46

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亮点扫描„„„„„„„„„„„ 76

2005年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欣赏„„„„„„„„„„ 81

2005年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欣赏„„„„„„„„„„ 84

2005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选登„„„„„„„„„„ 87

2005年安徽省中考佳作点评„„„„„„„„„„„„ 89

2005年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 93

山东省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例文„„„„„„„„„„ 97

2005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满分作文„„„„„„„„„ 99

2005年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 102

初中作文辅导

作文开篇二十招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可见。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如何利用开头在浩瀚文海中脱颖而出呢,现简略归纳出以下二十种方法,供参考:

⑪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⑫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同桌》

⑬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⑭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⑮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⑯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⑰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⑱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⑲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⑳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⑴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⑵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⑶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⑷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⑸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⑹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⑺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张老师,您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琐忆》

⑻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琐忆》

⑼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⑽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凤头豹尾酿佳作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又称凤头。中考作文的开头尤其要充满吸引力。这样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

1.起兴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往往充满诗意,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如《人生因忙碌而精彩》的开头是这样的: 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 主旨鲜明,能感染读者。

2.排比式 这种开头体现了流畅的文势,又能起到清晰地提挈下文的作用。《忙的苦与乐》这样开头:

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人们在忙中穿行,慨叹着忙的苦与乐。在我看来,忙的苦与乐渗透在生活的每一角落,忙的苦与乐考验着人们的品格灵性,忙的苦与乐昭示着时代的巨大变迁。

语句节奏明快,立意新颖,文意指向清晰可见。

3.名言警句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如《张弛有度》一文的开

头这样写道: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张弛有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欣赏这样有弹性的人生态度。

简洁明了,气势不同凡响。

4.直奔主题式 如果作者不擅长文采,那就尽量直奔主题。如:

纷繁的社会,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忙”法;我要歌颂的“忙”,是为他人幸福而忙,为社会进步而忙!

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

5.叙事引旨式 这种开头往往用于材料作文。它的特点是,运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集中蕴涵主旨的故事内容,然后自然引出题旨。如:

有两位修行僧在外云游,看见一位姑娘在水塘边踯躅。水塘太大了,她无法越过,一位修行僧默默抱起那位姑娘,跨过了水塘。晚上,另一位修行僧埋怨他说:“你不该抱那位姑娘,这有损佛门形象。”他平静地回答:“哦,是那位姑娘吧?我早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她吗?”

故事的简叙与主旨的引出衔连自然。

显然,以上几种开头能鲜明集中地亮出中心,能激起阅读者的兴趣,对阅读全文有着明显的引导功能。要写好这样的开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构思成熟,全文内容已了然于胸;第二,有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准确、简洁、生动,富有节奏感。

优美的乐章要有好的尾声,或余音袅袅,或震人心魄。议论文的结尾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又称豹尾。

这样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名言归纳式 例如一位考生以“忙宜有度”为题,表达出“忙也应‘内紧外松’,切勿忙得疲于奔命,才能使合理的忙持之以恒”的主旨,颇有新意。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古人云:“引而不发,跃如也。”让忙碌的人们在忙中反思,忙中积累,忙中锤炼,从而持久高效地忙,忙出一片璀璨夺目的天地!

作者以一句颇具哲理的古训,归纳全文,并拓展了文章的意蕴。

2.总结升华式 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作者这样结尾:

综上所述,忙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但是我们的忙应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保证生活的质量,人人都能忙出效率,忙出成果,从而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作者将张弛之道的效果,由个人而延及国家、人民,使文意丰富深化,自然升华了主旨。

3.铺陈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如:

忙碌的身影,也已为现代化建设加瓦添砖;

忙碌的身影,也曾让世界为你感动呐喊;

忙碌的身影,也向关怀你的人倾诉爱的呼唤!

作者有意将三个排比句独立成行,强化了结尾的意图,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三种结尾形式常常互相兼容,使结尾的形式更为丰富。显然,要写好结尾,作者必须有着全文脉络的强烈的整体感,有着深化中心、升华主旨的强烈意识,遣词造句要抒发饱满的激情,从而使结尾蕴含震撼力。

好题如好茶

——浅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人的精神面貌。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同学们把话题当题目,这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怎样教学生拟一个好的标题呢?如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附加法

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没有错》《体味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在哪里》《为了幸福而努力》等题目。

二、修辞法

1. 比喻式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的心灵”。《凤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中考落榜后的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又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等,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人生之网》,题目带给人深思。

再如:《别抱怨手上的牌》(“挫折”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环保”话题),《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关注生活”话题),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比拟式

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

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品味初三》,把初三当做能咀嚼、品味的食物,显得意味深长。《“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等,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又如《我是网,我怕谁》《你听见冰川的脚步声吗?》《香烟的自白》《我是电》《树的“叹息”》《地球就诊记》,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别有韵味。

3.双关式

语义双关,如《灯》《药》,言在此而意在彼。《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

4.借代式

如《周庄,那一抹绿》,用—抹绿来借指周庄绿的天、绿的水、绿的房屋,显示“中国第一水乡”被一片绿色所笼罩的特点;《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5.引用式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少年心事当拿云》《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救救孩子》(“素质教育”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百年孤独》(“友谊”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亲情”话题),《潇潇雨歇》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

如引用流行歌词:《一笑而过》(“宽容”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素质教育”话题),《我要的幸福》(“家庭”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心愿”话题)等。

6、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又如《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再如《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效率”话题)《我是谁?》(“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等。

7、对偶式

如《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一头白发,满山青葱》《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环保”话题),《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生感悟”话题),《斩断亲情,昭显正义》(“人与我”话题)等。

8、夸张式

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挫折”话题)等。

9、呼告式

如《别了,漫画书!》(“书”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关注生活”话题),《回来吧,妈妈!》(“亲情”话题)等。

三、反常法(矛盾法)

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竞争”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话题)。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用形贬实褒手法,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反而能比正面选题更吸引人。

四、悬念法

如《让脑袋作360度转动》,脑袋怎能360度转动,让人大生好奇之心,作者有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符号法

《1+1=?》、《金钱≠幸福》《爸爸+妈妈<我?=《成绩≠素质》《生活——???》。又如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六、移用点染法

运用或模仿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如《道德苦旅》(模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诚信无价》(模仿电视剧《情义无价》),《苏东坡的选择》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课后笔者让学生以“病”为话题做练习,结果题目丰富多彩,拟出的题目有《为生病而欢呼》《战争》《有病?》《无形的杀手》《心灵被腐蚀》《渴望生病的女孩》《病魔的咒语》《善变的意志》《享受病痛》《颤抖的瞬间》《坚持就是胜利》《思念也是一种病》等。

作文的构思法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以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不达意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

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2、片断组合构思法

片断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运用片断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B、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C、片断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横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的排列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3、悬念设置构思法

悬念设置,是指在选材构思时,把情节安排得含而不露,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构思方法。

4、纵横对比构思法

纵横对比,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或冬夏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

5、欲扬先抑构思法

欲扬先抑,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6、时空推(转)移构思法

时空推(转)移,是指在选择材料后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行文的一种构思法。

以上几种构思法,在一篇文章中常常结合起来使用,希望在作文时细心体会。

用好材料 打造精品{中考作文步步高.凤头7法}.

——记叙文写作中材料运用的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文围绕记叙文的材料,试着从选择材料、挖掘材料和叙写材料三个层面来研究记叙文写作中的材料运用策略。一、精心选择材料,展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个性的世界。选择真实的现实生活材料;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材料;选择能够体现时代特征、个性特征的材料。二、深入挖掘材料,实现作文立意的激情飞越。放开视野,寻求广度;纵向拓展,追求深度;正面拓进,主题升华;逆向思维,主题求异。三、生动叙写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变空泛为具体,加强细节描写;拨动情感触发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巧用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思考背景: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作文教学向来是重头戏。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分值所占比重不小。《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各自的课程目标,同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不过,就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比较欠缺。他们搜索枯肠之后,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材料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选择材料,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许多学生写作文就是在做“无米之炊”。要么 “移花接木”,将平时看到的一些优秀作文照抄照搬,或稍加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同一个材料反复使用,不论作文题目有无变化,生搬硬套。要么胡编乱造。时下的话题作文对学生的思维限制不多,允许学生编写故事。于是有些学生便依托花鸟草虫等动植物,编写童话故事,可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文章往往不着边际,不知所云。更有同学假借某甲某乙拼凑一些离奇故事,人物性格缺乏生活基础,不符合生活逻辑,漏洞百出。其次,有些学生就算有了一些好的材料,可由于对材料挖掘不深,或叙写不够生动,也不能写出比较优秀的记叙文来。许多学生感受不到作文的乐趣,觉得写作文枯燥无味。也正因此,许多语文教师觉得作文教学之路十分崎岖。鉴于此,本文围绕作文的材料,试着从选择材料、挖掘材料和叙写材料三个层面来研究记叙文写作中的材料运用策略。

一、精心选择材料,展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个性的世界。

学生选择什么材料比较好呢?笔者以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选材:

(一)、引导学生选择真实的现实生活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作文材料时,应放眼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胡编乱造故事。

那么,学生们如何发现身边的生活材料呢?用明亮的双眼去观察生活,用智慧的大脑去思考生活。比如关注别人讲述的事情、自己寻找资料得来的事情、亲身经历的事情等等。我曾让学生以“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位学生选择了本班一位同学被推荐保送“杭州高级中学”失败后重新振作的真实事件写了一篇记叙文,结果赢得了我和其余学生们的肯定。像这样以身边的真实事件为材料的文章自然就会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与情感共鸣。从身边的事件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也就是学生参与写作的最真实的、最有效的行为。这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是不谋而合的。

中考作文步步高.凤头7法篇二

创新作文案例之一打造简洁靓丽的凤头(汪明)

创新作文案例之一:打造简洁靓丽的“凤头”(汪明)

课型:技法例谈课

一.导语: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该书的开头竟让他前后修改了十二次之多。即使伟大如托翁者也会为开头煞费苦心,可见给文章一个好的开头是多么不容易。

我们先辈同样重视文章的开头,元人乔梦符就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标准。“凤头”,意谓文章开头应如凤凰的头一样。而凤凰,这种传说中的神鸟,它的头有什么特点呢?一曰小巧,那么文章开头应简洁小巧,不应冗长臃肿;二曰美丽,凤头上有凤冠,仪态万方,凤头一露,则百鸟来朝。那么,文章的开头要尽量写得美一些。美不见得指词藻的华美,而更多的是指能吸引人,有魅力;三曰灵动,凤头是灵动的,是能带动凤身、凤尾的。所以,文章开头要便于开启下文,契领全文。不要把开头写得僵硬、孤耸,与下文衔接勉强,甚至脱节。怎样写出小巧、美丽、灵动的“凤头”,使阅卷老师一见而惊,不忍弃去呢?

二.常见误区举隅:

1.啰嗦:

开头“迂回曲折”,弯来绕去,啰啰嗦嗦是不少中考作文的通病。一篇五六百字的中考作文,有的学生开头就用了二三百字,这样的开头无论多么精彩,都是很失败的。还有写议论文的材料引述,如拉拉杂杂,定然是吃亏不讨好。因此,一定要把开头写得精炼些。

2.空泛:

空洞无物,语言杂质多,水分多是不少中考习作开篇的典型问题。如写“友谊”,围绕着“友谊”进行“题解”,用“友谊是……”之类的句子铺展出一大堆空话、废话,看不到一点实质性的内容,这样的开头应该坚决摒弃。记叙文应迅速抓住主体内容,议论文应迅速接融中心论题,说明文应迅速抓住说明中心,这样的开头就会具体多了。

3.平淡:

不少中考作文的开头,陈旧老套,平淡呆板,如回忆性的文章多是用“这件事过去好多年了,我至今仍久久不忘”拉开序幕,议论性文章总是从“形势”开笔,一看就让人发烦。因此,必须改变八股文方式的开头,运用鲜活的语言,采用别致的方式 ,让文章的开头就成为迷人的风景。

三.谨记“凤头三字决”:

精,精中见奇

巧,巧中生俏

变,变中出新

四.忆课文,练身手:

1.“凤头”宜精,精中见奇。

板块1——点击智慧网:

运用精炼的语句开篇,入题快捷,不蔓不枝,“凤头”显得短小精悍,给人以奇句夺目、凝炼明快之感。最常见的手法是独句开篇,开篇一句话是名家写作的高招,

可以独句写景,如《七根火柴》中“天亮的时候,雨停了。”,《甜甜的泥土》中“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天还是很冷。”;

可以独句写物,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

可以独句写人,如《我的老师》中“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可以独句摹声,如《羚羊木雕》中“„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可以独句叙事,如《故乡》中“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老山界》中“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更简洁:“明天要封阳台”,制造矛盾,吸引读者,莫怀戚的《散步》中“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可以独句抒情,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空山鸟语》中“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冯骥才的《珍珠鸟》中“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可以独句破题,如《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刘心武的《错过》中“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李森祥的《台阶》中“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郑文光的《宇宙里有些什么》中“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穷无尽的宇宙。”;

可以独句介绍缘由,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中“为了纪念一位古代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了一个石像。”

板块2——进入操练场:

以“初中生活”为话题作文,尝试用简短的句子开个“凤头”:

1.望着黑板边倒计时牌上那两个阿拉伯数字与日俱减,平时不肯刻苦的我忽然意识到该抱佛脚了。于是乎,本人针对自身的情况,想出了以下几种对策:

——《中考行动》

2.进入中学以来的感觉,就像赛场上快似流星的冲刺,芭蕾舞中无与伦比的快旋。

——《中学现场录音》

3.窗外,秋风扭着细雨,织成一张无边的网。操场上一排默默的梧桐树,寂寂地落下叶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我的心像这冷雨一样,凉透了。

——《秋雨潇潇》

4.生活犹如电影,丰富多彩而又摇曳多姿!“咔嚓”,初三生活开拍口罗!

——邓丽媚的《初三生活,让我欢喜让我忧》

5.“呜……”眼看列车马上就要离开月台,“通往初三的乘客请注意:列车将要发车,请未上车的旅客迅速到站登记……”

——陈肖云的《初三早班车》

6.初三终于在不情愿中姗姗来迟,带来了黑色的阳光,吸收了灿烂的光芒。

——张宜君的《“黑色”的初三》

7.“初三了,不抓紧时间学习还在外面玩……”一溜烟儿,我们开始正襟危坐,“寒窗苦读”。

——王敏的《初三了……》

8.朋友,想尝尝初三生活的滋味吗?来,俺免费陪你逛一回:

——许洋子的《没事偷着乐》

2.“凤头”贵巧,巧中生俏。

板块1——点击智慧网:

巧借辞格,含而不露,生动活泼而又令人耳目一新,富于感染力,增添了“凤头”的含蓄美。

可以巧设比喻,如《我的“长生果”》中“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海燕》中“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张洁的《我的四季》中“生命如四季。”

可以巧借引用,如《说“勤”》中“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就引用了名句,辛炳元的《鸟飞鱼跃的联想》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诗句是从唐僧玄览„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化来的。人们常用来比喻自由的境界。”,陈朴的《人脑中的河》中“„青山环绿野,白水绕城郭‟在人体最高司令部——脑及脊髓这座城堡的周围,也环绕着一条小小的河流,河中滚动着脑脊液。”;

可以引用歌词,如学生习作《掌声》中“„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的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喜,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借用歌词点化拓展,情趣盎然,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中开头引用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就有了“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

可以巧置对比,如《榆钱饭》中“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

可以巧用设问,如《从三到万》中“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呢?就是许多初学的人时常提出的问题。……” 板块2——进入操练场:

以“成长”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这样来个“凤头”:

1.吾本布衣,出生于包头,苟全性命于产房,不求闻达于世人。爷爷不以吾卑鄙,猥自枉屈,数次与吾漫步乡间,咨吾以学习之事,由是感激,遂许爷爷以尽力为之。后赴海瑞,受任于初中之际,学习于教室之内,尔来两年有数月矣。

——齐霁的《成长的脚印》

戏编《出师表》,巧仿古文言,新人视角,趣意盎然。

2.“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听着《童年》舒缓轻柔的音乐,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池塘、知了、操场、秋千、蝴蝶……童年真让我难忘。

——杨舒婷的《童年忆趣》

巧借歌词传心意,妙用定格展画面。

3.“妈,老师让我们重照张相,做校卡……”“不是还有几张吗?”“啊?妈,您总不是想让我长不大吧?” ——张慧的《相册》

在简洁的对话中揭寓意,在真实的生活中入话题。

4.“好高兴噢,又吃„成长快乐‟了……每天都是星期六!”电视里又传来鼓动人心的广告词。我真不明白,那个男孩怎么这么高兴,难道成长真的快乐吗?

——李媛的《成长不快乐》

实录电视广告,逆向构思自然。

5.羊角辫变成了潇洒短发,小不点变成了高挑少女。哈,我长大了!长大的感觉?!长大的感觉如风,像茶,似酒。

——题记

——荆州一考生

简洁的对比,鲜活的比喻,多变的标点,妙!

3.“凤头”求变,变中出新。

板块1——点击智慧网:

手法多变,出人意外,耐人寻味,“凤头更显灵动,使人体味到一股浓浓的新意。”

可以变换人称,如《失败是个未知数》中“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 犹如面对面的交流,给人一种亲切认同之感;

可以设置悬念,或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或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或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或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激发读者的兴趣,如《枣核》中“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紫藤萝瀑布》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可以倒叙开篇,如《记一辆纺车》中“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

可以活用句式,如《秋魂》中“秋天了,成熟的果实都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板块2——进入操练场:

以“爱”为话题作文,你将如何开头?

创新作文案例之二:描摹以形传神的肖像(汪明)

描摹以形传神的肖像

同学们大多知道,肖像描写就是要抓住最能表现“这一个”人的身份、经历、素养等特征,通过服饰、体态、容貌、表情和风度等外在特征的描绘,以形传神,让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可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自己在描绘细心观察的肖像特征时却总感觉刻画呆板,无法活灵活现,难道说还有什么妙招不成?下面就针对同学们的这种困惑,结合语文教材谈谈几种实用的肖像描写技巧。

一、动静结合,巧绘鲜活的形象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肖像描写常常满足于细致具体的静态容貌描写,而忽略了对人物肖像的动态描绘,导致描摹的人物形象呆板,无法给人活灵活现之感。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抓住人物转瞬变化的情态,在神情的动态变化中展现人物的鲜活形象。最实用的是神态描写,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就成功地对菲利普进行了动态的肖像描写:在确认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的过程中,菲利普神色由“不安”到“张皇”,再到“狼狈”;脸色从“苍白”到“煞白”;两只眼睛从“不寻常”到“呆直”……既活现了菲利普从热望到失望的狼狈相,又充分暴露了他虚伪可鄙的丑恶嘴脸。又如《孔乙己》中先让我们目睹了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静态孔乙己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脸上笼上一层灰色” ……这些动态的神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他遭人戏弄时由强硬到困窘的复杂心境,让一个穷酸迂腐、自欺欺人的悲剧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二、侧面烘托,诱人无尽的遐思

众多的肖像表现手法中,运用文中其他人物的所见所闻去表现人物的肖像特征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展开无尽的遐想,更鲜明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陌上桑》中通过“行者”、“耕者”、“少年”见到罗敷后的动作和他们“相怨怒”的风趣情态,让罗敷的俊丽美貌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给读者留下了极度美好的想象空间。又如《第二次考试》中陈伊玲在舞台上刚亮相时,作者没有急于描绘陈伊玲的肖像,而是集中笔力写她那悦耳动听的歌声给专家和教授带来的情绪反应,待到两曲唱罢、歌惊四座时,再运笔绘其动人的姿容,就更加突出了陈伊玲音乐成绩的优异,使人物形象更富蓬勃的朝气,更显青春的活力,利于后文的情节铺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三、妙用修辞,尽显语言的魅力

要想让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就离不开巧妙地借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常用的是比喻,《麦琪的礼物》中在写女主人公德拉准备卖去心爱金发时,极喻头发的美丽:“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仿佛给她披上一件衣服”,为的就是更形象传神地表现她为了爱情舍弃自己最心爱之物时的复杂心理;夸张手法的运用会让人感觉妙趣横生,如“他呀,只要一开心,就满脸都是牙齿……”风趣幽默了不是?来点词语移植也不错,“他

那身寒伧的衣服,夹杂在五颜六色的时装中间很是醒目,在班里这些时髦同学中间,他简直像一只晦气的黑乌鸦。一天下来,已经有人把他叫做„出土文物‟了。”描写中对比当然更少不了,《故乡》中写中年闰土头戴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与少年闰土在脸色、毡帽、手、衣服等等变化的对比描绘,更形象地表现出闰土在境遇、性格、思想上的巨变,主题更显形象鲜明。此外,来点假设效果也不错呢,如“只见他拳头捏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牯牛眼瞪得圆圆的,眼睛里喷出两条火龙。假如手中有一支枪,他一定会毙了那个家伙。”你是不是也有身临其境,眼见其人的感觉了?

四、反复点染,凸现人物的个性

为了让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我们还可以捕捉足以反映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一典型部位,在不同场合反复点染,细致刻画,以收到突出个性的艺术效果。如《七根火柴》对无名战士眼睛的描写就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出场时,无名战士“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忍受痛苦,等待战友);卢进勇给他青稞面吃,“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对能使自己摆脱死神的食品无甚反应,唯一关心的是把火柴交给组织);卢进勇要扶他走,“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好大一会儿,他突然睁开了眼……”(睁开眼的巨大驱动力正是来自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在卢进勇接过火柴的“一瞬间”,“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郑重的托付,无言的欣慰,思想感情完全融化在革命利益、革命前途之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看到了何等崇高的内心世界;正是通过这扇窗户,无名战士那忠于革命事业的感情激流不断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令人肃然起敬!值得注意的是,反复不同于机械的重复,它应以强化人物形象为目的,在不同的场合巧妙地适时点染,突出特征。

当然,个性化的肖像描写技法绝不仅此而已,还有诸多的创新描写技法需要我们去揣摩借鉴,希望同学们多阅读名家作品,细心观察身边的人物,抓住他们的独特之处,写出个性来,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

创新作文案例之三:揭示内心世界的奥秘 (汪明)

揭示内心世界的奥秘

考场作文时,同学们常为生活中缺少新奇的素材而叹惋抱怨,为文章不能波澜起伏而黯然神伤。素不知素心慧眼的同学却能将短暂而平淡的瞬间铺叙成令人心悸的精彩一幕,塑造出真实丰满的个性形象。其成功的奥秘就是巧妙地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表露情感变化,自然得体而又令人信服。下面就介绍常见的四种创新技法。

一. 察言观色绘细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善于从人物外露的脸部表情、言行举止中分析其变化,洞察其内心,然后借助于细节描写折射出人物的思想情绪,凸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如《麦琪的礼物》中德拉“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她飘然走出房门”,在细腻的表情动作之间,我们已不难揣摩出她虽然害怕失去珍爱的秀发,但为了给心爱的丈夫一个惊喜,仍毅然决定卖掉自己的长发的复杂心绪。《口技》中捕捉满座宾客的“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等细节进行了精要的刻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听众由赞许到惊恐的一系列神情变化,烘托了表演者技艺的精湛。学生习作《哦,原来如此》中“我凝视着执于掌心的纸条,一会儿又轻轻闭上眼睛,最后还是决定打开它……手颤巍巍,动作缓缓的,心里总想着:千万别是写着一些神秘字眼的东西,我是没有时间去招架的。”这是收到女生传递的纸条后情绪上的种种异常波动,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少男少女们那种特有的情感世界,远胜于单只“激动”“惊恐”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 托情于梦生幻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之越切,梦之越真。为了更迫切明白地表露自己的潜在意识及情绪波动,我们不妨利用梦幻的形式来折射真实的心态,寄托自己的情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四次划火柴后产生的诸多幻觉,火炉、烤鹅、圣诞树以及死去的深爱她的奶奶逐一出现,恰恰真切地反映了她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绝境和对幸福生活的急切憧憬。又如《背影》中“我”读着父亲的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父之情在幻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写,且紧扣“背影”这一典型细节特征,实乃一石二鸟的高明之举。再如描写“我”在课堂上为午饭而苦苦等待的情景时,“老师仍旧在讲台边,津津有味地

谈论着写作,还做着相应的动作。看他那黑黝黝的皮肤,那下蹲的动作,使我想到一只烤鸡,身上还叉着一副刀叉,摇摇摆摆地朝我走过来走过来。我几乎要向它伸出手去,却碰翻了我的铅笔盒。”这一幻觉与现实相契合,虚实相生,风趣新奇地突出了“我”艰苦窘迫的处境及饥渴难耐的心情。

三. 以景传情显灵性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七单元作文
下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