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8-02-15 点击: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篇一

尔雅通识中西方文化比较课后练习答案(手打)

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三)作业

一.单选题

1、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 .格律诗

B.白话诗

C.古体诗

D.现代诗

2.长期以来,人们对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C)影响

A.事物的外表

B.蕴含的意义

C.接触的频率

D.他人的喜好

3、在(D)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

B.改革开放时期

C.新生活运动时期

D 文革时期

4. 村山节和浅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C)年一转折。

A.300

B.600

C.800

D.1200

5.易经运用的数与(C)的结合。

A.气

B.道

C.象

D规

6、关于人对事物自破需,说法错误的是(C)。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中动

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

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D)

A.天地

B.阴阳

C.男女

D.日月

8、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A)

A.大众

B.精英

C.个人

D.特定人群

9、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D)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二.判徒题

1.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是v

2.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门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外来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否v

3、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是v

4.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否v

5、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是

否v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九)作业

一.单选题

1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C)的形式。

A.以礼规范

C.礼法结合

B.以道规范

D.道法结合

2.不属于中国儒家价值系统的是(D)

A智

B恭

C.廉

D德

3.中式的民主强调(C)

A.以礼为本

B.以德为本

C.以民为本

D.以法为本

4.中华文化中的爱的根源来源是(B)之中。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

A.忠

B.孝

C.仁

D.义

5.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代的肥厚土壤主要受到(C)的影响。

A.太平洋暖显气流

B.副热带高压带

C.西伯利亚冷气流

D.温带季风

6.西方文化中排名首位的因素是(C)

A.理智

B.利益

C.勇敢

D.博爱

7《尚书.禹贡》认为,当时土壤等级最高的地区是(A)

A.陕西甘肃一带

B.山东、江苏、安徽交界区域

C.可南大部及胡北山东一部

D.胡北胡南大部

8西方商业文化倾向较强,促进了西方民族(C)的性格。;

A.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个人主义

B.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人定胜天

C.追求进取精神,提倡帮派主义

D.追求天下太平,提倡家族主义

9.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开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区域是(A)的产生区城: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日耳曼文化

C.希伯来文化

D.基督教文化

10西方的帮派主义不提倡(D),

A.限制王权

B.契约精神

C.党派分立

D.以民为本

二.判断题

1在分析地形三文化的影响时,应该考虑该文化影响到的全部区域的地理环境。() 是

否V

2地形因素不仅仅会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也会对民族共同心理造成影响。() 是V

3选择家族中的家长最重要的是要考量人的智商,这样才能促进家族的发展壮大。() 是

否V

4中国土地肥沃适宜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0)

是V

5辜正坤教授认为,文化先进的民族更容易征服文化落后的民族,这是促进世界文化进步的方法之一()

否V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四)作业

一.单选题(60分)

1.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决定了西方的文学更倾向于(A)的风格。

A.叙事性

B.议论性

C.华丽性

D.平实性

2.在思维方面,受到语言的影响,中国人更倾向于(D)

A.二元对立性思维

B.偏颇极端性思维

C.多向发散性思维

D.整体综合思维

3.日本文字的特殊之处在于(A)

A.既非象形文字又非符

B.象形文字转化为符号文字

C.符号文字转化为象形文字

D.符号化文字和象形文字并行

4.一个民族的思维结构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A)的控制。

A.语言文字结构

B.文化结构

C.文学传统

D.习俗传统

5.中国精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C)

A.平实

B.口语化

C.华丽

D.书面化

6. 语言工学最关键的四个方面不包括(B)

A. 口音

B.语调

C.语法

D.语意

7中国的思维形式映射到传统文化中的体现是(D)思想。

A.仁义

B.礼法

C.和谐

D.中庸

8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C){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

A.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B.西方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C.思想对阴谋诡计持否定态度

D.西方主流思想对阴谋诡计持否定态度

9.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中的党指的是(A)

A.利益为重的群体

B..持有共同政见的群体

C.具有相同背景的群体

D.政台对立中的群体

10汉字的象形特点有助于训练人的(A)

A.形象思维

B.逻辑思维{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

C.线性思维

D.抽象思维

二.判断题40分

1.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会着重培养人的线性思维()

否V

2.相较于西方学者,中国学者缺少的是理性的逻辑梳理能力()

是V

3.西方语言更为抽象,所以文字的产生和变化就有了必然性。()

否V

4.古代史书因为受到当政者意志的影响,主要记录大量有利于社会安宁稳定的事件() 是

否V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篇二

中西文化比较 笔记

中西地理与文化比较

环境三要素(地形 、气候、资源)的影响

循环与生灭

挑战与迎战

开放与封闭

邪恶与善良

率直与温婉

宏大与玲珑

朴拙与精巧

好战与厌战

宇宙天体循环运行与地球气候循环

一、地球自循环(地球自传1周)

昼夜(24小时)温差变化太极模式

早、中、晚 -晚、中、早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

二、小循环

地-日小循环

三、中循环

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团

四、大循环

本星系团-银河系

地球相应的生物变化

简单生物 植物

恐龙时代

哺乳类灵长类动物

人类 500-400万年前

北京人 50万年时 第四纪初冰川时期

中华人种 (最近10万年内)

中国近10万年来气候变化

每3万年海水大进退300米,沧海桑田现象出现

随冷暖而产生结冰、融雪现象

洪水现象出现

移民现象出现:冷则向东、低处;暖则向西、高处;或向东向南向北,依情况而定

文化本身的生灭、迁徙、融合、发展与此同步

间冰期 距今10-7万年

全球气候变暖

大理冰期 距今7-4 万年

全球气候变冷

最近一次冰期 距今3-1.2万年

全球变冷

冰期结束 距今1.2万年

全球迅速变暖

黄海上升约50米

中国进入母系氏族时期

到1万年时 海平面又上升30米

第一次大洪水期

第二次大洪水

第三次伏羲氏后期

第四次小洪峰

后期洪水高峰期 尧舜禹治水期

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变迁

距今5000-4000年前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黄河流域中国文明、地中海古希腊文明几乎同时或相继发展壮大

古代中国气候与文化

为什么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距今8000年到3000年间,气候最适宜时期

文化大循环

世界文化循环

东西文化循环

中国文化循环

地方文化循环

个体文化循环

人体生理心理循环

血液循环 气行经络循环 体温循环(时间原因、年龄原因等) 中医原理(黄帝内经)

易经原理

易经的基本原理与上述原理完全吻合。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易经原理即天地万物(人体生命)循环衍化之最简公式与图示化。 象数之学即根于此:足数则生、增数则长、减数则衰、尽数则亡 列宁:否定之否定与螺旋上升模式

全球气候处于大转型期

科学家估计,全球气候环境存在一个以10-12万年为周期的冷暖循环期。

1. 坏事有可能会变为有利的因素 2.中国文化的历史远不止5000年,

我的推测是7000-9000年左右,至少8500年左右。

中国的天文地理预测科学

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月亮

交相影响 互互互互

中国阴历与天文地理现象的契合

中国纪年文化(阴历)与天文地理现象具有惊人的契合,是世界上最科学的纪年方式。

而近日流行的所谓公元日其实不是公元,而是私人(个人)的诞辰,是宗教迷信的产物。生的元年,缩写为AD,误译作公元。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西历与西化。

黄帝纪年、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日本为什么那么霸悍?民族主义精神、儒家精神、武士道精神、纪年亦可见一斑。日本第一个公元纪年是从1868年1月1日开始(明治纪年),第二个纪年是从1912年7月30日开始(大正纪年),第三个纪年是从1926年12月26日开始(昭和纪年),第四纪年是从1989年1月8日开始(平成元年)平成23年即西历2011年

1903年,经学大师、北大教授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论》,正式举起了黄帝纪年的大旗,得到章太炎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响应。

今年2011年,若按照黄帝纪年,应该是中华纪年4701年!!而不是2011年!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篇三

尔雅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 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 A、五四时期 B、改革开放时期 C、新生活运动时期 D、文革时期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 75.0分

1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 A、大众 B、精英 C、个人 D、特定人群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2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 A、事物的外表

 B、蕴含的意义 C、接触的频率 D、他人的喜好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我的答案:C得分: 0.0分 D

4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 A、天地 B、阴阳 C、男女 D、日月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 A、气 B、道 C、象 D、规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 25.0

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

 A、2 B、3 C、4 D、5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是()。

 A、环境、语文、社会 B、环境、传统、社会 C、语文、传统、社会 D、语文、环境、传统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3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 A、互根律 B、互抗律 C、互助律 D、互证律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4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拼合互补。()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概述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迁移。

 A、东方 B、西方

 C、南方 D、北方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2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

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奴隶制 D、封建制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3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资源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4地理环境可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对于其生灭的影响不大。(){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变迁已完成成绩: 75.0分

1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年前。

 A、9000 B、8000 C、7000 D、6000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近5000年中,中国第三个暖期是在()时期。

 A、夏商 B、魏晋 C、唐朝 D、元朝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商末的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亡。()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元朝前期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有助于农业发展。() 我的答案:√得分: 0.0分 错

中西气侯变化与文化关系比较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

 A、足数则生 B、增数则长 C、减数则衰 D、极数则亡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

 A、不断循环的 B、横向发展的 C、纵向发展的 D、相互融合的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3《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中西纪年方式与文化关系比较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

 A、民族血统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篇四

尔雅《中西方文化比较》作业2015.11.28版本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b)。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资源

2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a)的循环。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3地理环境可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对于其生灭的影响不大。(f)

4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a)时期。

A 母系氏族

B 父系氏族

C 奴隶制

D 封建制

5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a)迁移。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1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b)年前。{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

A 9000

B 8000

C 7000

D 6000

2商末的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亡。(t)

3元朝前期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有助于农业发展。(f)

4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c)。

A 第二冰期结束

B 第三冰期结束

C 第四冰期结束

D 第五冰期结束

5近5000年中,中国第三个暖期是在(c)时期。

A 夏商

B 魏晋

C 唐朝

D 元朝

1《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

A 足数则生

B 增数则长

C 减数则衰

D 极数则亡

2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DUI)

3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D)之后。

A 明朝建立

B 清朝建立

C 闭关锁国政策确立

D 鸦片战争

4《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DUI)

5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A)。

A 不断循环的

B 横向发展的

C 纵向发展的

D 相互融合的

1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c)。

A 民族血统

B 地域特征

C 民族精神

D 国家领土

2日本的历法中,第二个公元纪年是(d)。

A 明治纪年

B 昭和纪年

C 平成纪年

D 大正纪年

3中国的阴历主要契合的是中国传统思想。()

4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c)左右。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5在朔日,地球处于月亮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引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可能影响到人的自身状况。(dui)

1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区域是(a)的产生区域。

A 古希腊罗马文化

B 日耳曼文化

C 希伯来文化{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

D 基督教文化

2在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考虑该文化影响到的全部区域的地理环境。(f)

3关于中西方文化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是(c)。

A 中国东方和南方较为开放

B 西方的北部开放而南方屏障较大

C 中国整体地理环境较为封闭

D 西方北部屏障较多而南方较为开放

4西方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造成这个区域的民族难以互相交流,进而形成了很多比较小的民族群体。(f)

5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a)之间。

A 北纬30°-40°

B 南纬30°-40°

C 北纬40°-50°

D 南纬40°-50°

1中国土地肥沃适宜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f)

2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c)的影响。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作业篇五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

一 第九定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

1神秘的五:五指、五行、五德、五蕴、五运六气、五音、五味、五方、五肢……

2五音:有人说七音,其中有两个是借音,只要还是五音:do re mi sol la(si fa是借音) 3五这个数字是非常神秘的,似乎达到了美学的平衡,往往事物从五个方面发展的概率比较高,很多事情在宏观发展上,不知不觉地趋向于五阶段。

4经济体制:私有制、公有制、公私并行制,小私大公制、小公大私制

5社会“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6五行的属性归类:

7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人类文化这种演进,它是由内在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主根、副根、尽根、远根、纵向、横向、初始因、后发因、多因论、单因论。

8百年之谜以千年之悟:现代人看政治问题,往往是你与近代百年来的政治纠结、价值观、习惯认识,所以容易片面;但是如果是以千年为单位来看,比方来说以至少三千年的历史来看,有时你就看的比较清楚。

9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环境、语文、社会。

10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互根律、互构律、互补律、互彰律、互抗律、互证律、阴阳循环互进律

科学有个很大的功能:它具有预测性,假如你可以预测,那么说明这类知识你掌握了。 预言也是具有阻碍预言实现的作用,但它只是一时的阻碍,不会永远的阻碍下去 11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

12中西文化发展的出路:合而不融——因时选择——循坏取用——阴阳互泽——二元标准

——此生彼克

13世界文化:东西文化拼合互补论

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

二、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

从若干的地理环境入手,来找出跟文化息息相关的因素

1

2环境三要素的影响:循环与生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样在经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

不断地生,不断地灭

挑战与迎战-环境如果是太残酷了,它给出的挑战因素非常的严峻,

那么人类要适应它,就得把自己迎战方面的因素也得提高

到能够匹配这种挑战因素的这种程度

开放与封闭、邪恶与善良、率真与温婉、宏大与玲珑、朴拙与精巧、

好战与厌战

3人类文化发展至少有九大因素

4宇宙天体循环运行与地球气候循环

地球自循环(地球自转1周)

○昼夜(24小时)温差变化太极模式

当旋转的速度到了每秒钟24圈的时候,太极图就出来了,它就是个非常规则的太极图。如果每秒钟转了34圈,你就会看见一个大的十字架、十字型

○早、中、晚----晚、中、早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一个时辰两小时,一分分成12个时辰 5小循环

地——日小循环(地球绕太阳一周)

周年(约365天)温差变化模式:春、夏、秋、冬

中循坏

太阳系——银行系本星系团

中循环导致温差变化: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

大循环

本星系团——银河系

星系相对运动导致温差变化:导致地球2.5亿年左右的周期性气候变化,星云对太阳光有吸收作用。

太循环

银河系——河外星系团

银河系——河外星系团相互运动

6地球相应的生物变化:简单生物植物、恐龙时代、哺乳类灵长类动物、人类(500-400万年前)、北京人(50万年时,第四纪初冰川时期)、中华人种(最近10万年内)

7中国近10万年来气候变化

每3万年海水大进退300米,沧海桑田现象出现

随冷暖而产生结冰、融雪现象

洪水现象的出现

移民现象出现:冷则向东、暖则向西;或者向东向南向北,依情况而定

文化本身生灭、迁移、融合、发展与此同步

8间冰期(距今10-7万年)

全球气候变暖;冰盖融化、高山雪线下移、海水回升:苏北平原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一带被淹没。黄海之滨为亚热带气候

大理冰期(距今7-4万年)

全球气候变冷,冰川向南推进,大洋水位下降一百米,黄海大平原出现

最近一次冰期(距今3-1。2万年)

全球变冷、世界海平面下降值最高时达150米左右、黄海成大平原;东海大部分裸露、黄海气温比今天低7.5度,大理冰期结束、间冰期(距今4-3万年)

冰期结束(距今1.2万年)

全球迅速变暖、黄海上升约50米、中国进入母系氏族时期、到1万年时,海平面又上升30米、第一次大洪水期(距今1.2-1万年)、第二次大洪水期(距今约9200年)第三次大洪水期(距今约8500年),伏羲氏后期、第四次小洪峰(距今约5500-5200年)、后期洪水高峰期(4100-4200年),尧舜禹治水期

9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的变迁(同步,相呼应)

距今一万年前:进入全新世,气候逐渐上升,第四冰期结束,人类走向冲击平原,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

距今5000-4000年前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黄河流域中国文明,地中海古希腊文明几乎同时或相继发展壮大。

(1) 古代中国文化与气候

中国文化为什么起源于黄河流域?

因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距今8000到3000年间,“气候最适宜时期”(地形,什么的也是有影响的,只是影响的文化后果不一样)

商朝文化是中华文化最辉煌的时期,现在很多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就是商朝,周朝是继承它

盛唐时期遥遥领先与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

《全球1500年文化》说蒙古为什么老打胜仗,是因为他将汉族发明的一样东西借鉴过去了—马镫

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和中华文化

上一篇:二年级小学生逛花灯作文
下一篇:争做文明小学生作文二年级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