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
来源:励志名言 发布时间:2012-03-10 点击:
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篇一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留痕世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等五位名人的“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备受关注。在片中陈冲有句名言:“你是谁?你爱的人是谁,你就是谁;你是什么?你影响了别人什么,你就是什么。”
其实,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这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这则材料由事例和阐述组成,事例部分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说起,
落脚点在陈冲的话上,阐述部分明确表明看法,结合起来,材料指向一个话题:每个人在世间是“过客”而非“做客”,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清楚:怎样在短暂的人生中活出自己,在苍茫的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 角度一:生命不能长久,精神(影响)可以不朽。
角度二:活着的使命在于,认识自我,修炼自我,完成自我。
角度三: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下自身的价值,更在于让自身的价值惠于众人。 “价值”的意义在于传递智慧之真、大爱之善、诗意之美,最终成就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在后人心中刻下永久的印记。泰戈尔说: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歌德说: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高分素材】
1、经典素材: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起义前夜,林觉民挑灯写下两封诀别书,他给父亲林孝颖的《禀父书》写道:“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诀别书写给妻子陈意映:“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素材点拨:林觉民的热血壮举源于他对自由、正义的执着和他对天下人的体念,因此才能割舍对妻子的深爱和对尘世的留恋。他年轻生命的怒放,他舍身就义的光辉精神,在历史的生死关头,激励了整整一代青年,也使我们后人永远缅怀,反思当下的存在和意义。
2、个性素材:莫振高,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莫振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农村的娃仔,好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连续30多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进入大学,被称为“校长爸爸”;他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被称为“化缘校长”。2015年3月9日,莫振高因病逝世,享年58岁。去世当晚,全校4600名学生自动集体熄灯,为他们心中的好校长默哀。他的学生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吊唁、守灵、送别。
素材点拨:莫振高校长多年如一日,对学生爱之深、向社会求之急,并以一己之声望,在贫困生和社会资金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踏踏实实地尽其所能,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天,这是每个教育者应有的修养和自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己所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3、热点素材:“我是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姚贝娜生前在歌曲《心火》中这样唱道。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四位导师全部为她转身,记住她的率性,记住她的声音。姚贝娜29岁时被检查出乳腺癌,她选择切除手术,术后选择最高强度的化疗,《后宫甄嬛传》的主题曲和插曲正是她化疗期间的作品。2015年1月16日,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年仅33岁。这同时,姚贝娜眼角膜捐献手术顺利完成,她的眼角膜已移植给两个人,家人希望她的生命可以得到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素材点拨:姚贝娜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张照片,是灿烂的微笑。她用33年的短暂生命做了一种诠释:活过,爱过,笑过,做了她喜欢做的事,成为了她自己,并为此绽放过。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范文 留痕世间
佛家有言,生生死死犹如旋火轮不停息。人存于世,生命的确是个终极命题,它短暂,它脆弱,它飘忽,它虚妄。有人迷惧于身体发肤的苦痛,只盼这一生平淡,流逝无妨,何曾想过生命的永不停歇恰恰在于创造价值呢。
有那样一些前行者,辗转于艰难困苦间,恪守本心,玉汝于成。肉体的疼痛甚至覆灭,都无法掩去他们留于人世的熠熠光辉、燎原星火。
革命的血与火带来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也带走了铮铮男儿林觉民的性命。林觉民起义被俘前夕,挑灯写就震人心魄的诀别书,诚然他爱父爱母爱妻爱子,然而民族危亡,家国悲啼,他以天下人为念,以一家之痛而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的一腔鲜血洒在祖国河山之上,流淌于一代代年轻人的血脉之中。
生命的价值之花不只盛开在壮烈的殉国之躯上,同样绽放于潜心各领域的大师的一生中。
冯友兰这位一代大哲,终生辛勤耕耘于哲学教育和创造领域,也曾饱受非议,世人诽谤他至积毁销骨的境地,他曾痛心迷惘于“道术迁变”,却始终不曾一蹶不振、自弃消沉,“极难苦寒地,不输一段香”,著成《中国哲学简史》,了却人生大愿。他的哲学结晶福泽后来者,留名青史,他无上的品格让后世关注、敬仰。 程砚秋是四大名旦之一,生于乱世,家境贫寒,教戏的师傅脾气坏打断了他的腿,多年后才好转。七七事变,程砚秋同梅兰芳一般显出了男子气派,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留“官座”。正值梅兰芳退隐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京戏眼见衰落,他受着当局的迫害打斗,仍独撑着舞台到了1942年。多年后他又致力于戏改办教育,被人议论,只掩了内心的悲凉,坚强进取到人生尽头。他走时,报业评论“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他虽已缓缓然退出尘世,却早已成为一个中华文化的符号,赫赫然写入历史。
铁骨男儿身报家国,风采大家滋养后世。他们无不是竭尽所能,发挥所长,胸襟广博,心系大众,在自己有限的肉体生命中开拓出无限的精神世界,使被创造出的宝贵价值燃烧,点亮后世。
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哪怕闻达八方,哪怕富可敌国,最终也免不了草席一裹,黄土一抔。当岁月的大风刮过,当历史的长河流过,我们应当让自己的一生披沙沥金后存有价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
人生本无意义,所以要给人生附加一个意义,成于自己,存于他人,哺于后世,留痕世间。
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篇二
北京市2017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17年数学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2页,第二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 作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正确。
2. 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asinb2sin
abab
cos
22abab
cos
22
sinasinb2cos
abab
sin
22abab
sin
22
cosacosb2coscosacosb2sin
若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由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knk
Pn(k)Cknp(1p)
一组数据x1,x2,,xn的方差S2其中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
1(x1)2(x2)2(xn)2 n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函数y21x3(xR)的反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为
(A)ylog2
2
x3
(B)ylog2
x3
2
(C)ylog2
3x
2
(D)ylog2
2 3x
2.设集合A1,2,B1,2,3,C2,3,4,则(AB)C
(A)1,2,3
(B)1,2,4
(C)2,3,4
(D)1,2,3,4
3.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2,AA11,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
(A
(B
(C
(D
4.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首项a13,前三项的和为21,则a3a4a5
(A) 33
(B) 72
(C) 84
(D) 189
5.抛物线y4x2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
(A)
17 16
(B)
15 16
(C)
7 8
(D) 0
6.△ABC中,A
p
,BC3,则△ABC的周长为 3pp
(A
)B)3 (B
)B)3
36pp
(C)6sin(B)3 (D)6sin(B)3
36
7.设a、b、g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若ag,bg,则a//b;
② 若ma,na,m//b,n//b,则a//b;
③ 若a//b,la,则l//b;
④ 若abl,bgm,gan,l//g,则m//n.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
9.4
9.7
(B) 9.4,0.016
(C) 9.5,0.04
(D) 9.5,0.016
(B) 2
8.4
(C) 3 9.4
9.9
(D) 4
9.6
9.4
8.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 9.4,0.484 9.若sin(a)
(A)
p6
7 9
12p,则cos(2a) 33
1(B)
3{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
(C)
1 3
(D)
7 9
10.设k1,2,3,4,5,则(x2)5的展开式中xk的系数不可能是 ...
(A) 10 (B) 40 (C) 50 (D) 80
11.四棱锥的8条棱分别代表8种不同的化工产品,有公共点的两条棱所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一仓库是危险的,没有公共点的两条棱所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一仓库是安全的.现打算用编号为①、②、③、④的4个仓库存放这8种化工产品,那么安全存放的不同方法种数为
(A) 96 (B) 48 (C) 24 (D) 0
x2y2
12.点P(3,1)在椭圆221(ab0)的左准线上.过点P且方向为a(2,5)的光线,经过直线y2
ab
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13
(C
(D)
1 2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曲线yx3x1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是. 14.命题“若ab,则2a2b1”的否命题为. 15.若3a0.618,a[k,k1),kZ,则k. 16.
函数y.
17.在△ABC中,O为中线AM上的一个动点,若AM2,则OA(OBOC)的最小值是 ▲ . 18.已知a、b为常数,若f(x)x24x3,f(axb)x210x24,则5a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小题满分12分,每小问满分4分) 甲、乙各两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
23
和.假设两人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34
响;每人各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也没有影响. (Ⅰ) 求甲射击4次,至少有1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 ...
(Ⅱ) 求两人各射击4次,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3次的概率;
(Ⅲ) 假设某人连续2次未击中目标,则中止其射击.问:乙恰好射击5次后,被中止射击的概率是多...
少?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等于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
,使得PM.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6分,第二、第三小问满分各4分)
如图,在五棱锥SABCDE中,SA底面ABCDE,SAABAE
2,BCDEBAEBCDCDE120.
(Ⅰ) 求异面直线CD与SB所成的角(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 求证BC平面SAB;
(Ⅲ) 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二面角BSCD的大 小(本小问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22.(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4分,第二小问满分10分)
已知aR,函数f(x)x2|xa|.
(Ⅰ) 当a2时,求使f(x)x成立的x的集合; (Ⅱ) 求函数yf(x)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
(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2分,第二、第三小问满分各6分){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
2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a26,a311,且
B
C
A
E
S
(5n8)Sn1(5n2)SnAnBn1,2,3,,
其中A、B为常数. (Ⅰ) 求A与B的值;
(Ⅱ) 证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
(Ⅲ)
1对任何正整数m、n都成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3) 4xy10. (14) 若a„b,则
2a„2b1.
(15)-1. (16) [,0)(,1]. (17)-2. (18) 2. 三.解答题:
(19)本小题主要考查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及基本运算能力.满分12分.本小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
事件同时发生或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的计算方法,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解:(Ⅰ)设事件A{甲射击4次,至少1次未击中目标},
则{甲射击4次,全部击中目标}.
1434
265
P(A)1P()1()4.
381
答:甲射击4次,至少1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65
. 81
(Ⅱ)事件B{甲射击4次,恰好2次击中目标},C{乙射击4次,恰好3次击中目标},
2233
则P(BC)P(B)P(C)C24()()C4()()
2
31334141. 8
1. 8
答:两人各射击4次,甲恰好2次击中目标且乙恰好3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Ⅲ)事件D{乙恰好射击5次后,被中止射击}={乙射击5次,前2次至少1次击中目
标,第3次击中目标,后2次未击中目标}.
13145
. P(D)[1()2]()2
4441024
答:乙恰好射击5次后,被中止射击的概率为
(20) 解:如图,以直线O1O2为x轴,线段O1O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两圆心分别为O1(2,0),O2(2,0).设
P(x,y),
则PMO1PO1M(x2)y1, 同理PN2(x2)2y21.
2
2
2
2
2
45
. 1024
S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篇三
2017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7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
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命题材料的不同,我们也应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材料的中心。如果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审题分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
第二段以“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二)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
例2: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审题分析: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三)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
例3: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1+1=?”这
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审题分析:科学家罗素的话是值得推敲的关键。“面对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概括成一个正确的主张(观点)是:要能于坚持真理。当然,如果从“高材生”们角度出发,分析一下“面面相觑”的原因,也可以得出另一观点:先入为主往往影响人的判断力。
(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本质。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
例4:2002年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一起“人伤熊”事件曾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思考,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害了五只狗熊和棕熊,他说:“我觉得好奇,因为是兑在饮料里,看它能不能辨别出里面有东西。”
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五)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例5: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例6:材料一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二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三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一,自由决定。
审题分析: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示了材料的对比特性,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作对比分析,即求异,找出二者的对立点:言行不一,律己与律人标准不一。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正确的主张:高尚的品质绝不体现在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材料一中的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上学,且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小新助人为乐,靠的不是如何说,而是靠的实际行动,可作为品质高尚的典型事例。
五、审题立意练习:
1、根据下面先哲的话,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的详细提纲。
一位先哲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审题导引:通过审度材料,我们发现,话题“沙子”是比喻型,材料“远方{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
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的缺点和前进路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沙子”比喻“随时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因此,题旨是: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小困难和自身的小缺点,那么我们就要随时改正这些缺点和克服这些困难。
2、根据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提炼观点,写出文章详细提纲。
蝴蝶和蜻蜓忙着游玩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炫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
审题导引:这则寓言,我们不难看出关键句是蝴蝶、蜻蜓、蜘蛛的话语,而其中最关键的句子则是“要怪只能怪自己”。由此我们可得出寓意:决定一件事结局的固然是有外因,但更主要的是内因。由材料向现实、由蝴蝶、蜻蜓到人。我们就可明确所给话题范围应是“主、客观因素对一个人成败的影响。”
六、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总结:
作文占60分,是高考六科中独一无二的影响上线的“高分题”。作文失误,影响高考全局,影响上线,录取。要把作文作为高考的第七科来对待。
第一、第一构思。阅读材料或话题时首先“冒”出来的“第一构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为大家所普遍认知、一再提起的,也是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就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因此,应当注意避免“第一构思”。
第二、运用发散思维提炼观点。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话题的不同侧面来立意;
——寻找与话题相关的人或事;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第三、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写作角度。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2017北京春季高考作文题篇四
2016—2017年高考作文训练材料
2016—2017高三作文
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考。
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
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
“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草稿与其它人的生活草稿是不同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多一些个性化的抒写与思考,多一些顺其自然的发现与表达。硬性涂改,强求一致与完美,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的时候,也就是抱憾的时候。②生活,就算有差错,也没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我们要爱生活的这份底色——草稿。要把“草稿”里的喜怒哀乐,幻变成自己人生的财富,就算是一种错误,也能创造出美丽的色彩。③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错误,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曾经的错误,让我们无法找出“原稿”,让我们也无法“一笔抹去”,所以,我们才更会去为曾经的拥有或者曾经身不由己的错误,写下动人的篇章。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文题解析】
在这则材料中,写了两种树:野地里的树和公园里的树。对比有何异同:野地里的树有活力却没有约束,公园里的树有美感却没有个性和活力。为何产生差别:野地里的树由它自由生长,公园里的树多次修剪。
作者的态度:批评,否定。作者立意思考:缺乏约束的树成为一堆劈柴,多次修剪的树缺少个性和活力,都不可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见,约束与自由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是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本意。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即认可材料中的意思还是不认可,或有其他看法。可以说,材料中表述的是存在的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由自然现象推向人类社会,不难想到,人的世界里也是如此。因此,最为常见的立意是认可材料中的本意。且看一篇范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