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8-01-04 点击: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篇一

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例文)

1.六要素,交代清

《我和书的故事》片段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我一大早醒来就走到书房“啃”书去了。我在书房的书架上扫视了一遍,忽然发现了一个“珍宝”——《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我乐了,一把拿下它,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妈妈也起床了,她在我的房间、客厅等地方找了一遍,最终总算在书房看见了我的身影。她见我拿了一本《哈利波特》的书,便气了:“叫你不要看野书,你偏要看!学习不好了怎么办?”我急了:“这不是野书,这是J·K·罗琳写的好书!”妈妈发火了:“你这臭丫头,给我看语文书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走到了书桌前,极不情愿地读起语文书来。

我心不在焉地读着,忽然听见“砰”的一声,便向外一张望,心中不禁一喜,啊!妈妈出去了!我又可以看书了。想到这里,我不禁乐了起来。我偷偷摸摸地

走到书房,迅速拿起《哈利.波特》,飞快地奔到书桌前,蹑手蹑脚地看了起来,生怕老妈回来。渐渐的,我越看越入迷,不再提防妈妈,大胆地看起来。我越看越有味,仿佛自己也进入了情景,在同哈利,赫敏一起战斗,与马力福斗嘴……这时,我觉得背后阴森森的,以为伏地魔来了,便拿起“棍子”(其实是衣架)朝“它”打去。“杜一鸣!”我一下子反应过来,是妈妈!我笑眯眯地对着她傻笑:“呵呵,呵……”妈妈一把拿起我心爱的书,撕了几道大口子,我“哇”地哭了出来,仿佛她撕的不是书,而是我的心!

过了一会儿,妈妈停止撕书,将它扔在地上,转身走了。我一下子跪下去,捡起书,一边用胶带补好,一边想,刚才为什么没有听见开门声……我心疼地摸着它的“伤口”,简直比自己摔伤了还难过。

插叙例文:

雕像

教室里很静,窗外的风声和雨声,使老师的讲话听起来有些凄然。门响了两次,都以为是雨在敲。许久,才觉得是人,老师把门打开。

一个头发蓬乱、瘦削的脑袋随着渐开的门缝伸了进来。我一愣,忙站起来:“父亲!”父亲见我,嘴一咧,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打扰了!打扰了!”

三月的雨天,冷得让人打哆嗦,看见父亲打湿的衣服,我又怜又怨:“你下雨天来做什么!”

“下雨天不耽搁工,搭个便车,不要钱……嘿嘿。”父亲羞涩地笑着。他还是放心不下他的菜园。

我有些讨厌他斤斤计较。一次,我和他进馆子,他死活只买两个极便宜的菜。吃完,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津津

有味地吃着同桌剩下的一盘鱼。我只觉得无地自容。

来到寝室,父亲拿出一件老式的棉衣。我的天!我两件毛衣,一件绒衣,加上皮茄克,已足够了。“我前夜做梦,梦见你的手烧伤了。你妈说怕你要凉着。嘿嘿。”

我无言。已退休的父母亲天天在家为我算这算那。门前一棵树死了,一只乌鸦叫,都要来看我一次。一次我说:“万一我考不上呢?”父亲的眼神突然黯淡了:“那也没得办法,只怕你将来受人欺。”望着他在几十年贫困与挨批斗中变得佝偻的腰背,我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他的手还在那个自制的帆布袋里掏着。掏了会儿,他拿出一塑料袋的柑橘:“嘿嘿,一共23个,你数数吧。

我立即明白,这是他在水果摊前,不知与人讨价还价了多久才买来的。我数了两次都没数清,就懒得再数。

考试临近,父亲知我寸阴如金。父亲把佝偻的身子缩在雨夜里,一步一步地向风雨中走去。一阵狂风吹来,他那瘦弱,弯曲的身影颤动着,宛如一尊枯树根刻成的雕像,凝固在我眼前这条风风雨雨的小路上。

我的心不禁猛然微微一颤,哦,这就是我的父亲,在经历了67年风雨剥蚀[bō shí]后的雕像!

例文赏析

我和书的恩怨情仇

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话一点儿不错,读书时间长了,便感觉书就像一位朋友----它有时会帮助你,有时也会跟你大吵一架,对你爱理不理。唉,真是 让人头痛啊!(名言开头,引人入胜)

先说“恩”吧。上学期的一次单元考试,前面所有的同学都是一帆风顺,可到了后面,一个叫“赦免”的词成了拦路鲨鱼,有些同学甚至走上了绝路----蒙!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篇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分析

一、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课文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本册教材由8个专题组成。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说明文,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进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组导语部分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为一个栏目。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两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外一个栏目穿插安排“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

二、知识、技能

1.认识200个生字,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有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有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重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作文,书写规范、整洁。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10.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总之,整册教材知识点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

2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篇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全册作文教案

课题:习作二X X 的 变 化

教学内容

围绕“变化”反应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风貌的可惜进步,写一篇习作。

教学目标

1、作文内容要具体,有一定的顺序。

2、心明确,运用对比,写出今昔变化。

教学重点:

1、运用对比,体现变化。

2、写真话,吐真情。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对比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范文

《家乡的变化》

1、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写作方法。

3、体会表达的感情。

二、习作指导

1叙述做到清晰有序,详略得当,突出变化,以小见大。

2运用对比体现变化,对比的是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

3写真话,吐真情。

三、写法小结

写作体现变化,要选取典型事例,要求同学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把最能体现变化的事例写进作文,做到语言生动,言之有物。

四、完成初稿

五、誊写作文。

例文

以前我总回老家,今年由于爸爸妈妈生意繁忙,我有好长时间没回去了,不久前,一个亲戚告诉我说,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有些半信半疑,整天缠着妈妈,要她带我回老家看看。妈妈实在拗不过我,答应了。

汽车走过一段宽阔的柏油马路,很快就到了我们的乡镇街道,路也开始变得窄起来。那熟悉的街道一点没变,是不是我家的亲戚骗我呀,我正胡思乱想着,汽车开始拐弯向我们村里驶去,我这才发现了我们家乡的变化。

首先是以前随处可见的荒地不见了,换成了一排排的树苗,就像一列列的小卫兵,频频对我们点头,欢迎我们的到来。离家越近,我发现我们村的新楼房越来越多,过去的那些土窑基本不见了,偶尔有那么一两家,也都是大门紧闭,大概都上外地打工去了吧。

到了家门口,奶奶早就等着我们了,进了家门,眼前的情景简直让我怀疑自己的眼睛:原来黑乎乎的墙壁不见了,换成了白白的石灰墙,那白白的墙,真的是白的透亮,白的清爽。我奶奶的卧室里,还铺着 绿色的地毯。卧室里摆放着电视机,电脑。我走进厨房,啊,奶奶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大桌好吃的,有鸡肉、鱼肉'、猪肉„„太多了,看得我眼花缭乱,要知道,这些东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的,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打开了冰箱给我看,呵,满满一冰箱吃的,比我家的冰箱里还丰富呢。奶奶笑着告诉我,这几年,国家鼓励农民致富,发放低利息贷款,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人们不但把地种的好好的,闲下来还做小买卖 ,个个手里都有了钱。大家都快变成城里人啦。

在奶奶家吃了美味佳肴,我和妈妈又坐上了回城的汽车,当汽车离开村子的时候,我又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我的家乡,心潮起伏„。.

第二课时 习作点评

教学过程:

一朗读佳作,共同欣赏,推荐一名学生朗读作文,师生共同赏评。

二、指出学生作文写得出色的地方和待改进的地方。

教师小结本次习作:

(1)、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提出亮点。

(2)、鼓励个别学生效仿,提高习作水平。

三、互评。

1、学生互读作文,进行点评。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2、找出其他学生作文的优点与不足,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学习提高。

四、课堂小结

整理并搜集资料进行积累。

课题: 习作三

习作要求:

1.时代在发展,家乡在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呈现在表面,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之中.内容很多,如楼房高,电视大,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等等.

2.事物有没有变化,要从对比中才能看得出来.写出以前的模样,采用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出变化.家乡的变化一定是多层次的.突出典型,中心明确.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

习作目的:

1、通过了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3、学习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习作课时:{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试打初稿)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审题.

生活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深切地体会了什么叫突飞猛进,万象更新.你愿意用

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吗?

(1)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2)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二、看变化—创设情景,引发真情.

出示:新旧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播放奥委会宣布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录像.

2.说一说为什么回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呢?

(以此让学生感受祖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

3.那么你身边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4.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5.指导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说明,增加说服力.

四、写变化—引导写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变化,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出示”写一写”及要求

3.学生构思选择后,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问题习作学生:

二、教师具体讲评

1、分析问题所在。

(1)结构混乱,语句不通。

(2)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内容不在一个方面。

(3)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特别是逗号的正确使用。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篇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九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此次修订,对课文 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保留了原教材21篇课文,新选了11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其中《夕照》《迷人的张家界》《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 子》《三峡之秋〉〉《军神》《一件运动衫》《海豚救人》《珍珠鸟》《大瀑布的葬礼》《北京的四合院》及古诗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本册教材对课文 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 习”,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 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分别安排在二、五组中。

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课文。所选课文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适和学生阅读和老师教学,每组中的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预习。预习的要求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出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

阅读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减少了总量,简化了头绪,使重点更为合理、更为实用。这些训练项目,体现了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本册例话,就读的某一点说明了训练什么和怎么训练。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的安排了“实践活动”。本册的“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三、七两组中。

原教材中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这样做,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教材中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而是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 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和原来的“基础训练”相比,“积累、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第一项“读读背背”,侧重引 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第二项“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第三项 “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第四项“习作”,适当降低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目的是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积累•运用”中安排的阅读短文,习作与课文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也有一定的的联系,这样编排,有利于发挥整合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30个,其中要求学会的16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70个。要求学会的生字只安排在精读课文中,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 中标明。会认的生字分别安排在部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用横条标明。课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30个生字,其中16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提示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思考•练习的教学: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 法。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删掉了原来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从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朗读、背 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 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 要作统一要求。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内容比较简单,文字比较浅显,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加以运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借助“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来教。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以理解;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会,最后引导学生

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四)“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部分:“读读背背”

在“读读背背”中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的朗读和背诵。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要能做到熟读成诵。教师不做具体的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做适当的引导。

第二部分:“阅读”

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可借助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交流、讨论,读懂课文。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本册的“积累•运用”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分别是“小小导游员”“说说我的梦想”“介绍健康小常识”“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购物讲价” “家乡的变化”。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创设情景、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扭转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训练的倾向。

第四部分:“习作”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写校园的一处景物、写自己尊敬佩服的一个人、写读后感、自由写作、缩写、写未来的变化、写自己的一项 本领、写家乡的变化。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 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不说空话、假话,表达真情实感。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甚至是 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作文。

第五部分:“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本册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为“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和延伸,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不必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各地教师在使用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告诉我们,以便在修订时加以改进。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篇五

五年级上期末作文质量分析

2015-2016上学期五年级作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为真正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三重功能,现将2015-2016上学期五年级作文期末考试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上册)作文期末测试的题目与要求: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你会唱吗?她唱出了孩子在(父)母亲的关爱下幸福、健康地成长,也唱出了孩子多么需要(爸爸)妈妈的疼爱。回想一下,妈妈(爸爸)有哪些方面特别爱你,使你感到幸福和高兴的。选择其中一两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纵观本次的作文题目及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以往作文的命题往往拘囿在一个框架内,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常常搜肠刮肚也挤不出一滴“墨水”来。这次作文的命题一反常态,写最熟悉的人和事,绝大部分“学困生”也能信手拈来,有话可说。

2.贴近生活实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最多关心爱护的就是父母,给我们最多快乐记忆的也是父母。这个命题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

3.易于情感的抒发。“细微之处见真情”。写与父母相处的故事,能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而发,于事件中明白道理,表达对父母的感

激之情。

二、考试总体情况

1.数据统计

从上表上看,58%的学生在平均分之上。得23分~18分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3%;其次是得26分~24分,占总人数的31%;得18分以下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9%。

2.试卷得分分析

(1)好的方面

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出卷老师的命题意图,抓住母爱或父爱这一主题来写,内容质朴,情感真挚。

②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懂得灵活地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在写妈妈时,有同学在文章的开头就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天空,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大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又比如,写父爱时,有学生这样写:“父爱是人类一切情感中的至情,也是人类得以存活的摇篮。”

(2)不足之处

①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写“妈妈或爸爸有哪些方面特别爱你的事”,有的同学两者都写;题目要求“写一两件事”,有

的同学写了三四件事。

②作文选材不够新颖,无法从平常小事写出新意。

③作文中还存在着病句、错字、漏字的现象。

④个别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通篇无标点”的情况仍然存在。

⑤有一小部分同学的作文“记流水账”,虎头蛇尾,毫无章法可循。

⑥绝大多数学生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

三、今后教学思路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2.习作教学要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基础上,在创新上下功夫,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同时,要多引导学生写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勿矫揉造作

3.在教学上,应更加重视字词教学,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尤其是“学困生”更应加强基础练习,让其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

4.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好词好句好段,丰富语言材料,注重语文的教学实践,提高写作水平。

5.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书写的端正、规范,卷面的干净、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篇六

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分析和建议

 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教材简介及教学建议

 五年级是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把握新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在三个维度上的变化是促进学生发展,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细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习作部分,比较前两个学段的习作要求,可以发现第三学段习作目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习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一、二学段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明确了习作的目的: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将兴趣转化、提升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习作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热情。

2. 习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

第二学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书信和便条。第三学段提出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 在“观察和积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 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二学年段为了降低习作难度,培养自信心,在表达上除了“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冒号、引号”之外,没有提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另外,在习作速度上提出要求: 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一、 习作教材内容简介

1. 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2. 认真观察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与动作写下来。

3. 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五年级上册作文全解的}.

4. (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

5.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6. 观察图画,想象事情结果,再写下来。

7. 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篇作文。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把握学段要求,体现循序渐进,实现稳步提高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教材的编写宗旨。为此,编者做出了以下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 情境化——培养良好心境,激发表达欲望

习作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乐于表达。苏教版习作教材的编写尤为关注儿童的情感,通过各种途径为习作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愉悦和谐的心境,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均处于兴奋积极状态,主动投入其间,将习作过程转化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在驱动,为学生的真情表达奠定基础。教材习作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语言情境。

如习作1:“《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写了田老师上课的情景。田老师把课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作者至今难忘。田老师讲得生动,作者写得具体。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一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吧,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再看习作3:“同学们看了上面这些树叶的照片,一定会认为秋天

的树叶很美。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这些洋溢着激情,充满了感召力的语言,谁读了能不怦然心动,引起无限遐思呢?谁不想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呢?

2. 图画情境。

习作1配有一幅生动的图画:笑盈盈的女教师和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边走边聊,孩子们用充满敬意与爱戴的目光望着老师,老师满怀爱意地注视着学生,配以学生熟悉的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这样的画面极易触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引起相关的联想,帮助学生跨越选材的难关。习作5那表现喜、怒、哀、乐的夸张生动的面孔,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正如导语中所说:“四幅图神情各异,看了后,你一定会回到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 你会因为满足了愿望而开心,因为遇到不平而气愤,因为受到委屈而伤心……”当然学生想到的会远远超越这些,思绪飞扬,欲罢不能,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二) 写实性——贴近儿童生活,关注经验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五年级开始写简单的纪实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材的编写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习作内容的编写努力贴近儿童生活,关注经验世界,让学生写印象深刻的人,写亲身经历的事,写发自内心的话。教材的编写着眼一个“小”字,用小学生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写身边的“小”事: 一项喜爱的体育活动,一次印象深刻的实验,一个乐此不疲的游戏;写身边的“小”物: 几片绚丽多彩的落叶,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本受益匪浅的好书,一道美味可口的好菜,一个好玩的地方;写身边的真人: 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这些人、事、物都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他们在时时感受、处处经历,提起这些,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 人文性——关注内心世界,倡导释放真情

一直以来,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习作教学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紧扣一个“情”字,编者俯下身来,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力求在学生情感与写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感而发,表露真情,真正体现习作的本质“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如习作4:“当你想对别人倾诉,却又不便当面说的时候,请拿起笔把心里话写下来……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别人(亲人、老师或朋友)说?可以传达问候,可以表示歉意,可以诉说委屈,也可以提些建议。”将习作融入学生的情感生活,成为与人交流、对话的途径。习作7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情趣爱好出发:“春节快到了。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春节?”这些内容的编写很好地抓住了学生情感的触动点,激活了思维的兴奋点,为实现习作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奠定了基础,同时体现了编者对学生倾注的深厚的人文关怀。

(四) 示范性——融入习作要求,引导观察积累

习作的要求是由教师(教材)提出,学生听命执行;还是由学生通过体验,自己总结悟出?这是新旧教学思想的分野。事实证明,后者得出的方法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是活的方法、有用的方法。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将习作要求和观察积累的方法融于例文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主探究,总结发现。如习作1的例文: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原来是冯老师。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我不好意思地一笑,立刻把身子挺直。

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

从此,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 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我们要求学生写作要真实具体。可是怎样取材?怎样才算具体?如何去写具体呢?这是学生遇到的诸多难题。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把要求、方法不露声色地融化在例文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发现、领悟: 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感动人,而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照样动人心弦,我们就是要多观察,多思考,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提炼出它的意义,写在习作里;我们只有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话语进行细致的描绘才能具体;把自己的

心情、感触表达出来才能感人。这些方法不是教材直接呈现的,而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内化在学生的能力之中,引导他在习作中自觉应用。

例文的编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使我们准确把握尺度,不任意拔高要求;也利于学生的学,形象直观地使学生领会要求,领悟写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探究提供了条件。

(五) 综合性——开展实践活动,重视过程体验

语文观提倡联系课堂内外,打破学科界限,沟通学校社会,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打破了语文教学僵死局面,为语文教学注入一泓活水,也为习作教学注入了生机。教材编者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习作的重要意义,在习作3中安排了一次秋游活动: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植物的叶子,建议学生收集各种落叶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学生在大自然中聆听、观察、发现、感受,丰富了积累,开阔了视野,启迪了灵性,培植了情趣,陶冶了情感,此时下笔不愁无话可说。习作6让学生观察图画,想象故事的发展、结果,再写故事。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看、编、讲、写的系列实践活动,轻松完成习作。

(六) 开放性——拓展习作空间,体现习作个性

教材的编写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每一次习作都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鼓励个性化习作上花费了很多心思,既有引导,又具开放性,较好地处理了教和学的矛盾。

三、 教学建议

(一) 学段目标适度提升、循序渐进

进入第三学段,教师首先要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上的变化和提高,以免使教学停滞不前,制约学生的发展。但是也应认识到,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需要两年时间逐步达成的,作为起始年级不能一下将目标定得太高,使学生望而却步,削减对习作的兴趣。应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其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并逐步稳定成良好的习惯是重点,要求学生作文内容真实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关键,保持学生对习作的恒久兴趣是核心。此外应结合“习惯篇”的教材内容,教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常抓不懈,养成良好习惯。

(二) 用好教材,体现编者意图;用教材教,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教学首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同时又不能囿于教材,要将教材作为一种凭借,作为自己设计教学的思路,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扩展延伸甚至适度的改编。应该看到教材不仅为学生的学、也为教师的教拓展了较大的空间,这为教师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应在习作教学中加以体现。

(三) 将自主合作探究用于习作教学中

应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习作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好在哪里?哪里写得具体?是怎样写的?”通过切身体验,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建构起自己的思路。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作文的修改也要体现合作互助,将自改、他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

还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超越学科和校园的范围,让学生去发现全新的、未知的世界;让他们从注重师生、同学间的合作,到关注更广泛的人际交往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小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与分析”、“金鱼尾巴的作用和再生能力的实验记录”、“学校电视台收视情况与改进办法”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习作能力。

上一篇:中国童话故事大全
下一篇:二年级小作文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