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浙江高考作文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2-03-06 点击:
2005浙江高考作文篇一
2005浙江卷高考作文选粹
2005浙江高考作文选粹
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一梦的可贵不仅仅在干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这《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未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造就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里的繁盛,写尽了豆扬年华的热烈,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机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亦曲又亦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是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怨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背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悭怿之音,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素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惨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的“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可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这个世外仙姝寂寞材在大观园里即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赤飘香谢”的热闹在她眼里上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在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风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
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曹雪芹用看尽沧桑的老眼锐利的笔尖在红楼一梦里集洁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到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有限收藏无限
(一)
忽然想起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一颗沙里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出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永恒在那一刹那珍藏。是的,一颗沙,我们可以看到一片沙漠,感叹漫沙飞舞的壮丽,惊叹沙漠生命的坚强;一朵花,我们知道春天的将至,欣赏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烂漫,感悟生命的勃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各追求着各自的生命价值。邰丽华,她拥有一个舞台,但是这个舞台呈现的却不仅仅是动人的舞姿,还有那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相混在一起的泪水与汗水,参杂在一起的伤痛与劳累,留给世人的坚毅与顽强;李素丽,她拥有一个售票台,但那却不仅仅为了售票,从中我们更可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赤诚,风雨无阻地坚持,真诚微笑的善良,默默无闻的质朴。她们人生价值的无限已然收藏于舞台与售票台
上,静观他们工作的有限,体味生命价值的无限。一个工作岗位只是一种承载,承载精神,承载灵魂。
(二)
禅语云:“一花一树一菩提。”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思悟人生真谛,怜悯苍生的苦难,编织扶危济困的梦想,自然佛心心声,以佛孜道义解救困难中的人民,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是啊,自然界的一切无限都表现为有限的个体,从有限的个体中,人们却又可以体味无限人生。心静无欲之人,观一花,欣赏满园春色,世外桃源;意志坚定之人,观一草,领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大生命力;满腔热血之人,观一江,遥想巨浪翻滚,波涛汹涌的豪情。 从崖壁上的枯松中体味人生百味,从孤寂的鸿雁中体会生之不屈,从残荷中聆听秋雨的欢乐,从腊梅中领悟生之坚韧。
视野有限,但精神无限,拥有宽阔豁达的胸怀,一枝一叶便可以是一世界。人生之路漫漫,我们要追求的东西也很多,但毕竟生命短暂,怎能看尽大江大海,观尽花草虫鱼呢?为此,我们惟有升华精神,磨练意志,从平凡中领略非凡,从有限中品尝无限。
红绣鞋 白布里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如诗画的江南时,我却常常梦到冬日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老屋的后院,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了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于一双小小的绣花鞋,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我所知道的绣花鞋,我所想象的绣花鞋,应该是有着鲜艳的红色缎面,折射出令人陶醉的酒红色的光芒。它应该有金色丝线织就的凤凰牡丹并蒂莲开,它应该着在三寸金莲之上,微微地挪开步子,应该伴着宫廷才有的醉香和历史才有的沉醉。
我常常仰头日落时的天空,一团团白色的云的云朵就像美人踩过蓝绸时的香粉屐痕。听说女子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煜,谁也不曾料到,这一缠竟缠了千年。缠出了多少血泪?
小时候看着曾祖母小心地挪动莲步,觉得很好看。也曾私底下学着走得摇曳多姿。“花狂乱颠”。新鲜感过去之后还是会嫌像被什么缚住了手脚如此不得自由,于是和大家一大帮孩子欢呼着,奔跑着,自由自在,像极了天下的鸟儿,飞得无拘无束。我想,曾祖母一定在用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羡慕的眼光看着我“飞”过巷子。
在那个年代,女孩子都是要缠足的。听曾祖母说她出生于宣统三年。那便是清皇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妇女缠足。不知是新的法令的春风没有惠及此地,还是真如所说丑恶的势力并未彻底死亡,我的曾祖母便缠了足。
我倒没有听她说起缠足的种种痛苦,她尽量在我的面前展示美的一面。老人都是一样的,总像是传说的那样,要把最后的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后代。比如我看到了她留下来的红绣鞋,一双极其美丽的红锈鞋。虽然我只看到他在生前只穿着青面小鞋,由爷爷扶着散步,白发被风吹过。
奶奶说曾祖母年轻时也是美丽的女子。所以我看着这双红绣鞋,总会想象一个美丽的新娘。在那个年代的乡村,美丽是不会属于一个年轻女子的。她有的是什么呢?三日入厨房,洗手作汤,从此脱下美丽的嫁衣和华美的红锈鞋,开始劳作;相夫教子,担起生活的重担,任沧桑爬上脊背,红颜变为白发。只有红锈鞋,在她百年之后依旧美丽如当初。曾祖母教过妈妈打盘钮,一个个精致得像艺术品。但始终不曾再做红绣鞋。
我缓缓摸过红绣鞋的花纹,刹那间依稀看见飞天流转衣纹,关于一个女人承受一切的美丽。 我去看戏文里青衣流转的衣袖,看她美妙的身段,却永远也找不到红袖添香红鞋的神韵。
红绣鞋已成过往,曾祖母承当一切风霜的美丽永在我心中。
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
枯树·世界
窗外那棵枯树已不知挺立了几个春秋。焦黑的树干,扭曲的树枝却无一例外地指着沧茫的天空,我常会想:也许是一场大火烧焦了它的躯干,或许一道闪电夺走了它的青春„„
就在我反反复复的思考中,那些天真无邪的日子已从我身边悄悄地走过。我开始厌恶身边那些一成不变的事物,包括那棵枯树。我厌它那永远不会改变的姿态,厌它从不更换的黑色外套,厌它„„如同我的同龄人们,我开始逃离现实生活的束缚,追求一切新鲜的事物。站在雨季的尾巴上,开始企盼成人纷繁浓重的生活。
羡慕小说中主人公的自由与洒脱,我开始恋上旅行,一有空闲就巴望着背着背包踏上一片新鲜的土地。当然多数是难以成行的。于是,唯一几次的旅行便成了十分珍贵的纪念。当我游荡在江南水乡的柔情之中,我便开始想用百北方原野的广阔;当我盘旋在山间丘陵小路上,我的心早已向着雄壮的青藏高原;当我乘着竹伐在溪间漂游,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险境已使我的心蠢蠢欲动。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难以满足,每一次的期待总比喜悦多一点,厌倦的感觉犹如爬墙虎绕上了我的心头。想要逃离,却无处可躲。生活的网,将我缠绕,越挣脱越难以动弹。 当我再一次抬头看见那棵枯树,又经历了几个春秋的它,树干越加光亮,那件黑色的外套如同上了光的皮衣。一只杜鹃飞过,留下一串:“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浮躁的心开始沉淀。那棵树,它从未逃离,那些指向天空的树干,就是它的坚强。春天,周围的花为它减区芬芳;夏天,火辣的太阳向它挑战;秋天。它不必经历落叶时的衰伤;冬天,洁白的雪为它换上新装。这棵树,它从未想过追求新的事物,却拥有了整个世界。而我们呢?一心追求,到头来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拥有。我想起了林逋,孤山上的那位隐士。以鹤为子,以梅为妻的生活。每日面对美丽的西湖 ,背靠幽静的孤山,咩一口酒轻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座孤山,便已是一个世界。
归去,珍惜你所拥有的,其实就是已是一个世界,一花一草,一哭一笑中已包含了整个世界。
母亲的铁盒
这是在重病房外的过道去,吵闹声充斥着整个走廊,三个亲兄妹在房外争着遗产,而房内侧躺着正在急救的母亲。
母亲没有房产,没有存款,但却留着一个铁盒,里面必定放着不价之宝,三兄妹争的也就是这一铁盒。
心跳测试仪发出“嘀”的长音,母亲终于走了。房外的争吵停止了,医生从病房里出来,告诉他们病人已经不治身亡,医生同时带出了一个铁盒,这就是那珍贵的铁盒。
大哥身手敏捷第一个抢到了铁盒,打开看时,里面并没有金银珠宝。有的只是写有三兄妹名字的信封。
大哥打开了写有自己名字的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发黄的旧照片。那不就是大哥当年戴上红领巾的照片吗?大哥穿着朴素的衣服但很合体,他笑得是那么灿烂。 大哥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起了当年,想起了那晚。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给大哥赶着衣服,手指上已贴了好几个胶布,母亲为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儿子能开心的成为一名少先队员。
二哥也急性打开自己的信封,里面只有个药方。
记得小时候,儿哥身子弱,常常会感冒发烧,母亲常常摸着夜路,背着二哥去医院,每次又拿贵重的药方和背着二哥回来。家里穷,平时三兄妹的开支就已给母亲增加了不少负担,如今又要花那么多钱给二哥治病。
母亲拖着劳累的身体,走街串巷的收购旧东西,捡破烂,为的只是能够有多一点钱给二哥看病。母亲原本乌黑的头发,如今早已花白。母亲原本秀丽的面貌,如今早已布满皱纹。但每次母亲看到吃完药熟睡的二哥,她总是那么开心,嘴角露出难得一见的一丝笑容。
最后一封是小妹的。信封里面是一张汇款单。
三妹很早就下海经商了,早年也赚了很多钱,但年轻就无知付出代价。三妹喜欢上一个男人,而那男人最后骗光了三妹的钱,还留下一大堆的债务。三妹也因还不出钱而被抓进了警察局。
但就在审判的前一天,三妹被释放了,她欠下的十几万的债都还清了。原来母亲将几十年的积蓄和卖房钱一起抵了债。如今母亲只能住在一个木板搭起来的小屋里。
三个人已泣不成声了。他们冲开病房门,跪倒在病床前,他们哭喊着:“妈妈!我错了!你快醒醒,你打我吧,你骂我吧!”
母亲已闭上了眼。眼角留下的只是那一滴含笑的泪珠。
一张照片,一张药房还有一张汇款单,这时已不单单是母亲留下的遗物了,更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对子女们的爱。
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他们的子女,然而他们总是那么默默的关心着我们。
千言万语道不尽对父母的感谢,只能道一句“爸,妈,谢谢你们。”
众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小孔成像”这种现象,一个物体通过小孔后,缩小数倍真实投现在幕布上。
人们就如小丑般在那幕布上舞动着自己的世人的人生。
早晨,我在空寂的大房子里张开眼。耳边只有钟嘀嘀嗒嗒的声音。暗自苦笑,我还有期许什么呢?他们两个人已经名存死亡,不离婚不过是因为名声问题罢了。一起吃早餐的日子连回忆都已经丢弃了它们,桌子上的一叠钱仿佛是在嘲笑我的笑。 天空灰暗的如死去了一般,没有风,也没有云彩。略带严恶地越过躺在地上的民工,他们找不到工作,又不想务农,整天坐在这里慢慢发臭。
我不动声色地将几个硬币放在一个小乞讨者的手中,没有回头。我不想看见身边那些面无表情的路人眼中突现的嘲讽,也不想看见乞讨者讨好的笑容。虽然我知
道那些小孩可能有母有父,那些成年人可能比普通人还有钱,但我仍会给他们钱,我同情他们,一个连尊严都可以丢在地上任人踩踏的人难道不是一个真正让人同情的人吗?
到了学校,生活委员当着我的面在老师问:“谁没来”后大声喊出我的名字,他为得就是博取众人的一笑和抱负我昨天让他擦了黑板。我也对他笑了,面对这种人,我累了,真的累了。人们都说学校是纯洁的天堂,里面只有欢声和笑语,我想我这不是欺骗没上学的,就是欺骗他们自己的。
只要人类还是群居生物,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商品交换,那就不可能会有纯洁的地方,人为利而生,人为欲而活。老祖宗也说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是现在的中学生,那些也即将走出校园面对社会的人群,其实说白了,他们也是学习保护自己,毕竟世人皆如此。
我游荡街上,虽然七点多了,但我仍然不想回家,回去了那里也是一片黑暗,不到午夜,他们是不会回来的。我路过奶奶家,却不敢走进去了,我和她没有话可说,而且我害怕看见她寂寞空间的眼睛。
赶快买点东西填饱我自己,回去后好早点睡。我在肯德基的店里,看着几张熟悉的同学的面孔,我不由地想,我的脸也是和他们一样面无表情麻木不仁的吗?算了,算了,快回来吧,回到我的家,不,我的房子。
睡吧,也许这便只能是我的人生,我的世界。但,这不也是世人的世界和人生吗?众生平等是这个意思吗?也许,人的一生不过如此吧?
晚安,上帝,希望明天会是个好天气。
见微知著
唐诗曰:一叶落,天下秋。宋诗云:春满园,关不住。一红杏,出墙来。古人道:窥一斑,见全豹。若见微,可知著。一枝叶,一世界。一枝花,而见春。细微物,莫轻视。有限中,藏无穷。观天下,即如此。洞庭湖,八百里。湘江壮,岳阳阔。围湖面,造耕田。聚沙塔,集腋裘。日削减,月割忙。观而今,成大害。长江水,滥成灾。毁河堤,冲城镇,人喊苦,道不出。退耕地,还洞庭。广植树,多建坝。事虽小,意重大。美利坚,号民主,今派兵,明制裁。观中东,时局乱。战才平,恐怖起。众人民,无安定。此民主,谁欲得?观一隅,明全局。狼子心,路人知。人立志,亦如此。昭烈嘱(,传千秋):善虽小,必为之;恶虽小,切莫为。惜后主,终未听。蜀国亡,汉室衰。人笑其,不思归。好习惯,点滴养;坏习惯,勿养成。细节事,亦认真。莫学习(改“学习”为“仿效”),刘阿斗。弟子规,圣人训:出则悌,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治天下,平家国。先修身,后齐家。虽一屋,亦当扫。周总理,人之表。衣冠洁,礼教周,亲百姓(,爱人民)。见外宾,人称善。新中国,尊严显。待百姓,如己出,人爱戴,美名传。我凡人,非总理(可改为“尚高风”)。细小事,仍谨守。中学生,须明礼,须诚信,须团结,须友爱(,不乖戾)。不留须,及(“及”可改为“不”,以免歧义)长发。不打扮,穿(此处可改为“不”,以免歧义。后面的“异服”可作动词短语用)异服。见师长,要问好。对父母,恭且孝。一枝叶,一世界。窥一斑,见全豹。人有礼,人才善;人无礼,大多善(“善”字似系笔误,应为“恶”)。好印(似应是“形”)象,极重要。一丝缕,当珍惜。一饭
2005浙江高考作文篇二
2005年浙江高考话题作文简析
瓯海区梧田高中
2005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大意是: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叶一枝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题材诗歌除外。
本题在审题立意上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这个话题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时代同步。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家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这是我们当前社会的主旋律,是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作为高中生,应该关心社会,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怎么去为创建和诣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的社会想要发展,想要安定有序,想各方面都和诣相处,必须建立一个和诣的社会。那么这个话题正透露出这样的立意中心,一片叶,是落是发,却能传达出自然界的春秋讯息,那么我们一个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相处得是否融洽,是否和谐,也可以从一些末枝细节上得以反映。在我们社会向前迅速发展,gdp连年增长的形势下,却有一些民工为讨不到工资而发愁,有学生为上不起学而伤心,有病人为看不起病而痛苦„„从这些一枝一叶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协调之处,这里传达出的信息,就是告诉我们要建立和诣社会的重要。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关系到我们民族生存的问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这既是提示我们一枝一叶和整个世界的内在关系,又是告诉我们一枝一叶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即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关乎着整体。
由此看来,这个话题同去年全国浙江卷的作话题也有相似之处。去年的作文话题是“人文素养和发展”,这个话题涉及到人和社会,而今年这个话题其实也可以谈人和社会的问题,而且涉及的范围更宽泛,除了谈社会和谐之外,还可以谈人生,谈道德。
其次,对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从人生这个角度来思考。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走好每一步,一步失误,就能影响整个人生。我们不能做到一生辉煌,但我们不能使自己的人生留有污点。这里也启示我们应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怎样去安排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难免有挫折和逆境,但我们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想到整个人生,想一想自己的每一阶段所走的路对我们的一生会产生什么影响。“一枝一叶一世界”嘛,我们的每一步都给我们的人生打下印记,都是我们人生的缩影。我们为了使自己的人生变得辉煌,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创造辉煌,一生中只要曾经辉煌过,那就会一生无悔,尽管我们这辉煌只是一枝一叶,只是一种曾经的辉煌,但它毕竟可以说明我们的人生是辉煌的呀。
再其次,这个话题也可以从怎样做人这个角度来立意。一粒沙里看世界,一叶一枝看出整个世界,这是告诉我们怎样学做人,怎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怎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立身处世最重的是道德品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显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养。并且我们每人的一言一行,不单是反映出个人的思想素质,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整体的思想素质,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乃至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这里就涉及到个人和整体,小事和大事的关系。我们做事要为整体考虑,要为一生考虑。
这个话题也反映出很多人生哲理。我们可以谈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谈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谈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谈以小见大的问题,谈自然环境的问题,谈社会发展问题等等。总之,题目很宽泛,要谈的问题很多。而且这题目的审题难度也不大,只要中心明确,话题集中,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2005浙江高考作文篇三
历年高考05年浙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写作全程导航
。。
. . 。。 . .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写作全程导航
在高考作文中如何取得高分乃至全取60分,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在此文中,我们力图以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试题为例,从四个方面为如何搏取高分作一点指津,给正在努力备战的高三学生以有效的帮助。
一、力求审题的准确度
就话题作文而言,所谓审题主要是通过对材料和话题的审读,来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写作的方向、范围和要求。高考作文中要获得高分,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审题的准确、透彻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成败。审题不准或者完全错误,作文就会被判“死刑”。就像一艘航船,方向不对,即使行驶得如何出众,又怎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话题作文发展到今日,审题的难度在降低,但是降低难度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审题,相反更要重视审题,试想,对于一则把握题意并不难的作文命题,如果因为忽视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岂不可惜?但是每年这种悲剧发生却绝不在少数。一言以蔽之:审题决不可以等闲视之。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先用唐诗“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和宋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具体的感性的自然现象发端,然后顺势作思维的第一级跳跃: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第一级跳后紧接着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第二级跳: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最后顺势导出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试题表述简洁明了,一气呵成。和去年的“人文素养与发展”一样,“一枝一叶一世界”仍是关系型的,反映“一枝一叶”与“一世界”之间的关系,正如题目提示的那样,“有限”与“无限”,“寻常细微事物”与“大千世界”之间的关系。然而与一般的关系型话题不同,此题关系单一,而内涵丰富。对由“A与B”组成的话题,考生通常要思考A与B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们不仅只有一种关系,可以有多种复杂的关系;而这个话题则只能根据材料明确指出的“寻常细微的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这样的观点来做“一枝一叶一世界”的文章。考题其实和英国诗人布莱克诗“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无限握在你手中,永恒存在一瞬间”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生必须把握住“有限”(“一枝一叶”)和“无限”(“世界”)间的辨证关系来展开。应当说在审题上并无多大障碍,因为审题的“度”,命题者在第二跳中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了考生。但是,遗憾的是不少考生还是在准确把握题意上栽了跟头。
仔细品味上述两跳,它体现了思维的两个流程:感性(特殊)——理性(普遍)。这就预示着考生在具体行文时,只要另用其它的有限的具体现象来揭示某个世界、某种无限就切题了。如果对“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两句话再作深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一叶知秋”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高度科学概括,它的全部哲学意义在于让人从一片树叶的凋落而知秋天的到来,从事物的细微处看到它整体的面貌和发展趋势。由自然法则下的“一叶知秋”我们还可以将这个比喻性的话题进一步拓展为社会法则下的“一叶知秋”:小中见大,现象中有本质,特殊中寓普遍,微观中见宏观,平凡中见伟大,局部中有整体,有限中蕴无限,个人与集体,个性与共性,
瞬间中藏永恒„„所有这些类比拓展当属“一枝一叶一世界”这个话题之列,因此也可以说这个有限的话题包蕴了无限的哲理。面对这样的话题,有二十年左右人生阅历的高中生定会产生共鸣,也一定有话可写。
二、力求立意的高新度
考生在审准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便是为文章立意,立意即确定中心。一篇文章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它是灵魂是心脏。立意首先求“稳”,在此基础上再求“高”求“新”求“深”,忌庸俗肤浅。所谓“稳”,即要切合命题者的意图、原材料的主旨。据此,考生应当跳出材料,多角度联想、想像,将话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尝试多元立意,最后比较,优化选择,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正如2004年江苏卷作文题一样,“一枝一叶一世界”的话题同样可以唤起考生的广博联想,立意的要点同样是要将“一枝一叶一世界”具体化,从而将立意具体化。因为这一话题包蕴了无限的哲理,适应于任何领域,故而考生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联想,都应该而且一定能找到能说明“一枝一叶一世界”的具体事例或现象。聊举几例:
由一个个小小的生活故事,揭示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观某人琐行碎言,而推知其人格之高下、精神之优劣、胸怀之广窄;
由父母师长友人点点滴滴的关爱,而感知爱的世界至情无声、朴实无华、博大温暖; 由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一份意外的感动,而感知生活的美好;
由人生有限而事业无限,而感知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追求无限事业的辉煌中去,方能流芳百世;
由某地某些并不起眼的变化,而折射当今改革开放的成就;
„„
再来看几篇考场佳作的立意角度:
《茶•琴•菊》一文,仅从茶、琴、菊三个文化视窗,让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风起风落间》以孔子、苏轼、李白、贝多芬、凡·高等中外名人事例,小中见大,呼唤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歌唱的心》仅以船长、骑士、艺人的追求表现人类灵魂的精华——坚强、执着、忠诚; 《指间的世界》也仅以几个人几本书,启示人们去读书,去感受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 《是尘埃,也是宇宙》则以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引导人们去关注无限的宇宙;
《尝鼎一脔》则从艺术、哲学、思想的高度鼓励人们去挖掘、升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样一个话题,绝大多数考生是从正面入手,因此如果能从反向立意的话,就显得新奇而与众不同,更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既然一片好叶、一枝好花能让人感知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么,一片败叶、一枝丑花折射一个并不美好的世界又有何不可呢?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差之毫里,谬以千里”不也同样能够诠释“一枝一叶一世界”的寓意吗?比如:
由楼价飙升、房地产商的暴利可显民本式微,揭示贫富的急剧分化;
由股市违规、劣质奶粉可见诚信缺失,呼唤公德回归;{2005浙江高考作文}.
由贪官污吏的层出不穷,揭示反腐败斗争的任重而道远;
由艺人假唱、拒演、打架、炒作、贿评,揭示其异化的人格;
由几个民工的城市遭际,而反映世态炎凉,提请关注弱势群体;
由环境的日益遭毁,窥见利欲熏心下地球母亲的累累伤痕,吁请环保意识;
由贫寒学生上不起大学、穷苦病人看不起病等一枝一叶,揭示当今社会的诸多不和谐之处,呼唤建立和诣社会的重要与迫切性。„„
如能这样的“反弹琵琶”,文章在立意上自然胜人一筹。这就意味着考生面对话题不仅要广博联想,更要善于勇于绽开广博联想中的一支奇葩——相反联想。
三、确定文体的新适度
有了不俗的立意,还得有反映这立意的最佳文体。文体虽然只是文章的形式载体,但其对作文得分的高下也是不容忽视的。历年来高考话题作文中产生的满分佳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文体的创新。文体之于内容,正如瓶之于酒,美酒装新瓶更能沁人心脾。从心理学上讲,人们的审美心理总是“喜新厌旧”的,在每天大批量的批阅后,阅卷老师更喜欢“新面孔”而对千人一面的作文心生厌烦。因此好内容如果能出之以好形式,更是相得益彰。这里所说的文体的“新适度”,“新”指的是与众不同,“适”指的是既适合话题内容,又适应自己的最佳发挥。本题作文规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因此考生在审题、立意准确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写,然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写出来的作文就得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要求,写什么文体得像什么文体,否则便会被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得分可想而知。
就“一枝一叶一世界”这一话题而言,可供选择的文体大有余地,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纵览今年浙江优秀作文乃至满分作文较去年的“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一话题在文体的“新颖度”“丰富度”上未能体现异彩纷呈。考生大多选择的是议论性散文的笔法,如附文《风起风落间》,鲜见小说、短剧、童话、寓言等文学性体裁,至于日记体、书信体、新闻体、问卷调查等应用文类的体裁更是难得一见。不知是这个比较空灵的话题束缚了考生的文体定位能力,还是考生在求新不能之下退而求其稳使然。
试选择上述“由几个民工的城市遭际,而反映世态炎凉,提请关注弱势群体”这一角度,如若出之以“调查报告”,则不妨作如下构思。先以“民工潮”和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提出调查目的;然后以一句诸如“那么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遇了怎样的待遇呢”设问,提起下文;紧接着主体部分则从“就业”“劳保”“子女入学”三个角度,虚拟或采访三位民工的遭遇;最后以“大贡献”和“低回报”这一对比性议论,揭示民工整体的生活状况,进而画龙点睛昭示主题:关注弱势群体。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同样也能得高分。
四、追求语言的彩色度
语言是作文唯一的也是最终的载体,再高新的立意,再新适的文体,再新巧的构思,再丰富的材料最后全都要借助于语言来完成传达。语言最能体现一个考生的才情,《考试说明》将对语言的要求列入了“发展等级”中,足见重视有加。《考试说明》中关于语言要有文采的具体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为此考生在落笔时须树立强烈的追求语言美的意识,发挥自己的语言个性,尽量做到让自己的语言出彩。
“一枝一叶一世界”这一话题本身就具有诗意的外壳和哲理的内核,这给那些擅长议论或抒情的考生展示才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试看如下几篇优秀作文的语言:{2005浙江高考作文}.
选一个宁静的午后,挑一个阳光四射的地点,舒展着筋骨,捧一杯香茗,透过晶莹剔透的茶杯,看茶叶舒展姿态,你会蓦然感慨:你拥有了一个世界。不是吗?晶莹的杯皿仿如人类置身的宇宙,流动着的液体仿如周围清新的空气,而那水中时而舒展,时而闭合,时而上浮,时而下沉的茶叶又与那人生百态有何等相似。
——《茶•琴•菊》
晨风抚起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
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
蝶翅轻拍芳朵,轻舞飞扬,那是新生的涌动;绿叶滴下晨露,折射阳光,那是盛夏的生机。 ——《风起风落间》
无论是船长、骑士,还是艺人,哪怕他们有着不凡的业绩,在这无限的时空中,他们都只能是一瓣鲜花甚至是一段残枝。然而一滴水足以让阳光展现它的全部光辉,一瓣花朵足以让世界的芬芳在上面停留。这些普通、卑微甚至已经不存在的职业也足让人类灵魂的精华——坚强、执着、忠诚……在上面流淌着光辉。他们是人类,是世界的缩影,他们和千千万万同样平凡的人一起,让自己歌唱的心,汇成一曲人类灵魂的大合唱。
——《歌唱的心》
月明星稀的夜星,你把酒望天,你从那一轮明月里看到了阴晴圆缺,看到了悲欢离合;你从门前流水里看到了乐观豁达,看到竹杖芒鞋的潇洒。
——《雨夜读书有感》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这寻常的谒语,使他们免受六道轮回的苦楚。这如同树叶在“一岁一枯荣”的谶言里悄悄生长,悄悄凋落,如同石头在阳光中慢慢承受风雨,如同牛羊在晨曦暮霭中一声又一声的问侯。这一片轻灵的诵念之声,伴着收藏在有限中的永恒,轻轻漫过我的心田。
——《一叶一菩提》
在书里,我看见了任长霞扫恶打黑时的铁面无私,扶危济困时的柔肠百转;我看见十里长街,百花满地,晚幢如云;我看见这个弱女子成了百姓心中流动的丰碑,赢得了百姓最虔诚的尊敬的爱戴。——我看见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
——《指间的世界》
窗外的花谢了:易安居士伤感着“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后主踌躇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而李商隐则豪情澎湃,“蓉落花若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悟有限》
请给我和我的灵魂一个纯净的空间,细观尘世间的一切寻常之物;请给我和我的生命一次蝴蝶的飞翔,寻找有限中的无限;请让我用歌声打造一张渔网,用网捞起那沉甸甸的话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
——《心香三瓣》
这几段文字或整齐排比,或长短相间、整散错落;或设问或感叹;或比喻或对偶,有韵律有节奏,或如汪汪恣肆或如小溪潺潺,既含蓄又凝炼,既生动又形象,在语言的诗意美背后又让人体会到一种哲理的意蕴。这样的语言水平让这些文章在发展等级上获得10分的满分是当之无愧的。
为使语言亮眼,考生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语言修炼中把握住这样几个关键。其一,要注重炼字推敲,选择“最有表现力的那个动词或形容词”;其二,至少炼成一种自己最擅长的语言风格,或生动活泼,或庄重凝练,或明快热烈,或幽默机智,或犀利冷峻,或辛辣讽刺,或朴素清新;其三,擅长运用多种句式表意,比如多用排比、对偶句,设问、反问、感叹句,倒装、省略句,力求长短相间、整散结合,气势流畅;其四要有自觉的修辞意识,比如比喻(尤其博喻)、借代、通感、排比、层递、对偶、对比、反语、比拟、呼告、设问、反问、夸张、反复、引用(化用)等;以此来增加文采。
以上四个方面是考场出佳作的必备关键,但是具备了这四方面的能力,并不等于高分作文即可胜券稳操,因为高考作文是一项综合测试,除了要关注这四个方面,考生还应当关注其他作文能力的提高,例如:别致新颖地拟题的能力,恰到好处地选材、组材的能力等等。当然除了技巧上的关键外,最根本的是我们要自觉主动地关注生活,积累生活,因为高考作文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度。唯厚积方能薄发,为此,在求学生涯中,我们就要做一个广博的读者,一个勤耕的作者,一个生活着体验着的思想者,从而为自己累积起一座丰富的文史哲宝库,那么,无论面对哪一类话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也一定能思如泉涌,意走笔随,挥洒自如,写出令人击节之作。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考场佳作选萃
考场佳作一:茶·琴·菊
时常仰望苍穹,奢望凭自己的有限之识解读自然的奥秘;时常俯首叹息,妄想凭自己有限的生命解读生命的真谛,终究无奈,摇头。望着大千世界,置身于芸芸众生之中,忽瞥见三物,心中触然有感。
(一) 茶叹
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置身于钢筋水泥筑就的世界之中,常常会为生活的逼迫痛苦得无法自拔。时常感慨“世界之无穷,人生之渺小”的你,何不静下心来,喝一杯茶呢?选一个宁静的午后,挑一个阳光四射的地点,舒展着筋骨,捧一杯香茗,透过晶莹剔透的茶杯,看茶叶舒展姿态,你会蓦然感慨:你拥有了一个世界。不是吗?晶莹的杯皿仿如人类置身的宇宙,流动着的液体仿如周围清新的空气,而那水中时而舒展,时而闭合,时而上浮,时而下沉的茶叶又与那人生百态有何等相似。
茶,以它特有气质诉说着大千世界的娴静与坦然。
(二) 琴心
琴以其特有的魅力被中国文人钟爱。小小的琴声,如丝的琴弦,流动的旋律,时而如怨如慕,时而如泣如诉,说着弹琴者无限的心事,唱着世间永恒的主题。还记得东晋朝的稽康吗?还记的他那曲雄浑的《广陵散》吗?那首刑场上千百年来最震撼的呐喊,那首千百年来文化错综的交汇点,那首横跨了几千年的绝唱,用琴诉说着一代文人,一个朝代,一种永恒的文化。{2005浙江高考作文}.
琴,以它特有的灵巧记载着漫漫历史的辉煌,圈点着无限空间中那段永恒。
(三) 菊忆
2005浙江高考作文篇四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一枝一叶一世界,看上去很美
张秋达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一枝一叶一世界”,看上去很美:
命题者说,今年的作文话题力求于“小气”中见“大气”。作文题“世界”很大,体现了它的开放度、普遍可考性和美学色彩。(详见《青年时报》2005.6.10 28版)
然而,众多考生拿到作文题,就皱起眉头,一时难以下笔。考后感叹,作文题看上去很美,其实有很多无奈。事实亦证明,高分作文远比想像中要少得多,好多考生只得一个平庸分。这是由于考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缘故吗?我想不仅是吧。客观地说,今年作文题的命制比去年的“人文素养与发展”的话题有很大的改进。命题者有了更多的自觉意识和反省意识,改变了去年所谓“大气”实乃“空洞”的风格。但瑕不掩瑜,多几分理性的思考,便可发现考题仍有诸多讨论之处。
其一是对“为文造情”的张扬。2003年来《考纲》将“感情真挚”移至“思想健康”前面,强调说真话,抒真情;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强调“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正如著名作家柳青所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爱憎。此种毫不掩饰、真实不讳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亮出自己不囿于世俗而勇于独立思考的真实观点,充分施展自个的个性的率直,是十分可贵的”。然而从浙江卷的话题材料看,命题者精心添加了两句话“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意在引导考生从哲学角度来思考,从事物的有限性、无限性来写。许多考生见之,心里发怵,不知从何下笔,正如刘洪波先生在《高考作文要把人逼成哲学家》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一看这些题目,我知道,一副比百岁人还要有历练的样子,一个比哲学家还要懂辨证法的姿态,在高考作文中绝对必要。”“高考作文成了假把式的人生思考,正确到了废话程度的‘辨证高腔’”。这些说法,虽貌似刻薄,但实在不乏几分深刻。前几年的“诚信”、“心灵的选择”,过分强调了“道德的教化和警示作用”,无法检测考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思想才能,正如有人开玩笑道“《心灵的选择》是追求完美的,应是一份共产党员所做的答案”;从2003年的“感情亲疏与认知”到“人文素养与发展”,到“一枝一叶一世界”,十分强调一个人的哲学素养,发掘哲理美。然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皆是从书本到考试,从家庭到学校,要他谈上述话题显得力不从心,心力不济;无奈之下,只有硬写,于是废话、套话一连串,自然谈不上体验人生。其实,作文题没有必要如此高深,让学生望题却步。朴素平实话题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明白什么意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去年上海卷的“忙”,今年江西题的“脸”,虽很平实,但仍可区分高下。
2005浙江高考作文篇五
2005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花一世界)
2005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
“一花一世界”这是佛静菩提树下悟证宇宙人生的般若指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绝”古人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就像天、地一样永恒的存在于人世之间,古人的爱情是有限的但他们却以此于无限的天地相比,爱情的力量的确是伟大的,甚至可以让人们放弃生命。
美国有一对夫妇热爱攀岩运动。一次两人共同攀岩一座极其危险的绝壁,当他们快要登顶时,脚下千万观众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丈夫在这时于齐头并进的妻子分开,快速向上攀登为的是摸索两人陌生的崖顶,保证妻子的安全,但是丈夫一脚踩空,惨叫着从崖上摔落下来,就在这时,妻子伸开双手准确无误的抱住丈夫,两人一起拥抱着跃向了万丈深渊。平常恋人简单地相拥,却成了这对夫妻最后的诀别,成了留在人们心目中最挥之不去的一幕,这气煤的一瞬是多么的有限,却收藏了两人对爱情的无限忠贞,饱含了人们无限的敬意,伟大的爱情,无限的爱情就凝结在了一瞬间!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二战为题材的影片,讲述了8名士兵为营救一名士兵,并将他安全带回的故事,因为士兵的母亲在战场上失去了3个儿子,因此必须把赖詹斯救出,来安慰这位无私奉献的母亲。
战争是残酷,生与死只在一瞬间,8个人,性格怪异,恰恰是战场上许多战士的缩影,许多镜头都极其经线,战士们在面对死亡的不同表现引发人们对死亡的思考。
有人痛苦的倒在地上叫着“我想回家,我想妈妈!”这是人在弥留之际最悲惨的呼唤,人类在面对死亡时表现了人类最原始的本性,有人面对死亡时从容不迫,有人面对死亡时惊恐万状,一个个短暂的镜头引起了人们对死亡无限的遐想,特别是他们8个人为了营救一个人的生命,随时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有人会想8个人救一个人,大家都是命,凭什么要我们去冒危险救一个不相干的人。他们之间也思考过,挣扎过,但他们还是义无返顾的踏上了营救的征程,虽然他们面对的是死亡也在所不惜,但是在死亡对他们还是显露了恐惧,单位想可能每个人都会是这样的吧。对死亡的思考导演把他们都蕴含在了一个个的镜头中,感人至深,也让人们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一叶落而知天下”有限往往能体现无限,我们应该努力思考去找寻寻常之中的不寻常。
2005浙江高考作文篇六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优卷8篇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优卷8篇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 自定立意,角度自选。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1、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悭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2、见微知著
唐诗曰:一叶落,天下秋。
宋诗云:春满园,关不住。一红杏,出墙来。{2005浙江高考作文}.
古人道:窥一斑,见全豹。若见微,可知著。一枝叶,一世界。一枝花,而见春。细微物,莫轻视。有限中,藏无穷。
观天下,即如此。洞庭湖,八百里。湘江壮,岳阳阔。围湖面,造耕田。聚沙塔,集腋裘。曰削减,月割忙。观而今,成大害。长江水,滥成灾。毁河堤,冲城镇,人喊苦,道不出。退耕地,还洞庭。广植树,多建坝。事虽小,意重大。
美利坚,号民主,今派兵,明制裁。观中东,时局乱。战才平,恐怖起。众人民,无安定。此民主,谁欲得?观一隅,明全局。狼子心,路人知。 人立志,亦如此。昭烈嘱:善虽小,必为之;恶虽小,切莫为。惜后主,终未听。蜀国亡,汉室衰。人笑其,不思归。好习惯,点滴养;坏习惯,勿养成。细节事,亦认真。莫学习,刘阿斗。
弟子规,圣人训:出则悌,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治天下,平家国。先修身,后齐家。虽一屋,亦当扫。
周总理,人之表。衣冠洁,礼教周,亲百姓。见外宾,人称善。新中国,尊严显。待百姓,如己出,人爱戴,美名传。
我凡人,非总理。细小事,仍谨守。中学生,须明礼,须诚信,须团结,须友爱。不留须,及长发。不打扮,穿异服。见师长,要问好。对父母,恭且孝。
一枝叶,一世界。窥一斑,见全豹。人有礼,人才善;人无礼,大多善。好印象,极重要。一丝缕,当珍惜。一饭粒,不轻弃。办事情,须认真,须仔细。虽一屋,必要扫,虽衣冠,必整洁。
(评53分)
【简述】
这篇考场作文不就是一首诗吗?这是一首“顺口溜”,这是一篇“三字经”。“顺口溜”也好,“三字经”也好,不都是“诗”?今年高考浙江语文卷的命题者,继2004年之后,仍然蛮横无理地规定考生写作的文体“除诗歌外”,但这位顽强的考生,仍然坚持用诗歌体裁写作,阅卷者经过比较激烈的“争论”,最后仍旧判了很高的分数,这是不是对刚愎自用的命题者的极大嘲讽呢?
3、心香三瓣
赤足走在水边,历史的潮汐荡涤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拾起一片落花,那里存着一个绝美的世界。 一曲歌,一个英雄的背影
当她将沉重的利刃举到颈边,当她消逝在滚滚东去的浪花声中,当鲜血涂红了半天的云彩,英雄哀喊,乌骓悲鸣。他要完成千秋伟业,他要把“项羽”两个字刻在历史的帝王册上,然而,四面楚歌涌过脑海,曾经拔剑举鼎的豪迈一下子化成了无奈。
一曲楚歌,使他回忆起一生的每一次征战,每一次庆功,每一次意气风发。他的世界在粉细雨如丝中黯淡了色彩。
原来,一首歌便可以解读一场命运。
像鹰一般飞翔的自由
秋天到了,王在写诗。他是王,一个忧郁的王——用灵动的文字诠释着他要的自由,用伤感的语言染红整个秋天的枫叶——他灵魂的高处,鹰在飞翔。直至,他把自己尊贵的头颅放到了铁轨上,“面朝在海,
春暖花开”的自由他才真正找到。他用轰轰烈烈的死来成全一生的追求。
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都不敢直面残酷的现实,他要像鹰一样自由,便把灵魂升华到天空的高度。 也许,天空中那鹰展开翅膀,便已承载了一个诗人全部的理想。
走失的葵花{2005浙江高考作文}.
一个天才,一个疯子,一颗陨落的星,一颗闪耀的金子。他是画家,一个狂热的艺术家,一个无法理解的精神病患者。他醮着浓烟的颜料,在灰白的画布上涂抹生命的色彩;他用炽热的黄色勾勒着在风中飘摇的向曰葵;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嘴巴,用响亮的枪声回答世人的不可理喻——他是谁?
他给世人带来太多的惊奇与迷惑,但他却在世人杂乱的语言和鄙夷的目光中,逃离人海,于山坡上的一株向曰葵寻回了思想的星光。
是否,一朵花里,便可容纳生命的内涵?
奔腾的江水打湿了我的脚,一阵轻风,吹落了手中的落花,在波涛中时隐时现„„
请给我和我的灵魂一个纯净的空间,细观尘世间的一切寻常之物;请给我和我的生命一次蝴蝶般的飞翔,寻找有限中的无限;请让我用歌声打动某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