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来源: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7-12-10 点击: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篇一

2013年、2014年历史考纲对比

2013年、2014年考纲对比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2013年: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的历史教学改革。考试对象是2013年上海市应届高中毕业生及符合高考报名要求的其他人员。

2014年: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考试对象是符合2014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且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

四、考试内容

1、基础型课程部分

(一)世界古代史

(三)世界近现代史

(四)中国近现代史

五、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7、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 【正确选项】A

【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 【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原始农耕

8、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

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正确选项】A项1分,B项3分,C项1分,D项0分

【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 【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上海历史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10、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

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有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正确选项】D

【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16、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正确选项】A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知识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

22.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阅读并回答问题。

(1)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2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8分) (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15分)

【评分标准】 (1)

水平1:能准确回答问题。

·甲午战争,或第一次中日战争,或甲午战败。 水平2: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2)

水平1: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完整。

·严复并未忠实翻译赫胥黎的作品,在译文中加上了斯宾塞的观点以及按语,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严复的翻译深深打上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赫胥黎将进化论的使用限定于自然界,严复则将其扩展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相较赫胥黎的观点,严复更倾向于斯宾塞的观点。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充分,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够从不同版本进化论的比较诠释中提出观点。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综合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观点,在时代大潮的刺激下,给西方的进化论打下了中国烙印。

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严复进化论的来源或影响提出观点。

·严复更倾向于斯宾塞,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物竞天择,适则生存。 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 ·指出进化论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思潮。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严复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测量目标】

(1)时空意识/将历史现象置于特定的时间、地点 (2)历史阐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

(3)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历史阐释/对历史作出恰当的评价、运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

【知识内容】

(1)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时务报》与《天演论》 (2)中国近现代史/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进化论的输入

(3)中国近现代史/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篇二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摘要]本文考察了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分析了它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影响。进化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谎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深深地影响了封建社会改良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进化论 中国 传播 历程

人类关于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康德的星云假说为近代进化论思想的发展拉开了序幕,随之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摆脱“自然界绝对不变”的机械论思想的影响,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最终形成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它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 外国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传播

通常认为,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天演论》。事实上,1877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就在其主编的中文杂志《格致汇编》上对进化论作了初步的介绍:“西国人士近年来多稽考人类之原始初生何处,原由何法所成,及地球自生人以来历有几何年岁等事,详考细究,不殚烦劳,或从西教之《旧约》书内溯考人之源流,又有地学家于各层土石内细查人与各动物之骨迹,知地球已有人之时约在若干年间,又云初有之动物皆甚简便,后始逐渐由简而繁也,即初有者为虫类,后渐有鱼与鸟兽,兽中最灵者为大猿,猿渐化为人。盖从贱而贵,从简而繁也。此固理说明通,可以入信也。”[1]傅兰雅此处主要介绍的是近代地质学与考古人类学对进化论的某些贡献,而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在1883年出版中文书籍《西学考略》中说:“法国有赖摩(引者按:即拉马克)者又创新说„„谓动植各物均出于一脉,并非亘古不易。太初之世,天地既分,生物始出,如水之虫蛰,其初或一类或数类,后年代渐远,变形体,分支派,生足而行陆地,生翼而飞青空,又越千万代,兽之直立者如猩猩之类,渐通灵性,化而为人,此说当时鲜有信之者。” “四十年前有英国医生达尔温者,周历四海,查勘各地动植,乃举赖氏之说而重申之,伊云:各类之所变形者,其故有三:一在地势,如北方天寒,物多厚毛,南方气馁,物虽同类而无毛,且地之各层所藏骨迹可以取而证之。盖太古之时,地面多水,其生物水陆皆宜,后水陆分界,陆地禽兽始出,至人则在地之最新一层方有骨迹,可知人生最后也。一在择配各物之形,偶有变异,必求其同形者配合之,如海鸟初不能飞,偶有能飞者,牝牡必相聚而传新类。一在强弱以决存亡,盖天时之寒暑,地势之高下,逐渐改变,惟物类之形体相宜者强而能存。咸丰九年达氏著书以此理,名曰物类推原(引者按:即《物种起源》),意深词达,各国争译而广传之,多宗其说”。[2]这段话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理论要素诸如环境适应、适者生存等都反映出来,并涉及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

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学在中国传播渠道很有限,傅兰雅的《格致汇编》是当时重要的科普杂志,是晚清开明人士获取域外新知的主要窗口之一;丁韪良的《西学考略》是他游历日、美、法、德、瑞士、英国、意大利之后所写的专门考察报告。傅兰雅和丁韪良的介绍

与评论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比较正面的,开当时中国风气之先。

二、严复翻译《天演论》

进化论在中国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事情是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的《天演论》。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确立了进化论在生物学中的地位。赫胥黎等英国生物学家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决拥护者和捍卫者,将进化思想传到全世界。斯宾塞进一步发展进化观念,将之扩展到心理、社会、伦理等诸多学科领域,随着《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社会学研究》和《伦理学原理》等著作的出版,他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严复在留英期间,正值达尔文思想被人们接受、斯宾塞思想全盛时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思想,更成为严复改变中国人哲学观念、倡导变革的锐利武器。

严复选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翻译,作为向国人宣传进化论的工具。他认为,斯宾塞著作“卷帙綦繁,译之功更巨”[3] (P507)“其文繁衍奥博,不可猝译。”完整翻译一部《社会学原理》“至少亦须十年,且非名手不办”[3] (P527),“以其书之深广,而学者之难得其津涯也。”费时费力,与自己急切报国救民的主旨不符。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简洁生动地阐述了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原理,广泛涉及了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严复可以结合自己深切的危机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借题发挥,向中国读者阐述自己的进化论思想,传送新的观念。

更准确地说,严复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了西学名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更重要的是他结合中国国情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版的进化论——《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包括进化论与伦理学两方面内容,严复《天演论》只取其半,而忽略另一半。这体现了严复翻译思想的独创性、敏锐性。鲁迅说,“严又陵究竟是‘做’

[4]过《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严复根据中国

社会需求,对原作进行再创造,从而使《天演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成为适应当时中国需要的宣扬社会进化论的载体。

严复对《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改造和创新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他就是要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反对保守思想,警醒国人,救亡图存,使中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因此,严复的进化思想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首先,确认进化论为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即自然界是普遍进化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普遍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天演”是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天演之事,不独见于动植二品中也。实则一切民物之事,与大宇之内日局诸体,远至于不可计数之恒星,本之未始有始以前,极之莫终有终以往,乃无一焉非天之所演也。”[3](P1326)而“天演公例,自草木虫鱼,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者。”[3](P1352)严复用宇宙普遍进化的思想基批驳守旧派“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思想。“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此观化不审似是实非之言也。夫始于涅菩,今成椭轨;天枢渐徙,斗分岁增;今日逊古日之热,古晷较今晷为短,天果不变乎。”[3](P50)天既然会变,“道”当然也会变化。“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目为不变,去道远矣。”[3](P51)因此,顺应万物普遍进化规律,中国之成法完全可以变。

其次,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也适用于人类。严复通过译著向人们介绍支配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则即“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而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3](P1324)种与种争,群与群斗,其结果是“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3](P16)难以适应生存环境者

为环境淘汰,能够得以生存者皆强悍优良的品种。严复将这一原则引入人类社会,认为“人为天演中一境,且演且进,来者方将,”[3](P1325)而“动植如此,民人亦然。民人者,固动物之类也。”[3](P16)“是故天演之秘,可一言而尽也。天惟赋物以孽乳而贪生,则其种自以日上。万物莫不如是,人其一耳。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5](P1351)当今世界,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不断进化的民族将获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就会“弱者先绝”,如“美洲之红人,澳洲之黑种,何由自交通以来,岁有耗减?”[3](P1333)中国当时危机四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要救国于水火之中,只有变法维新,追求富强。中国要自强图存,必须改革,否则就会在竞争中灭亡。

美国学者史华兹说,“意译有时容易严重歪曲原义。但总的来说,造成这种歪曲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严复所使用的语言,更多的是由于他的先入为主的充满曲解的成见,正因为他的

[5]译著中贯穿着这种成见,所以使原著的意思发生了偏移。”这种偏移,恰恰是严复的高明

所在。

《天演论》比同时代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大进了一步,它直接在哲学思想这个层面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这是革命性的,意义深远。严复对进化思想的选择与创新,层层推进,回答了中国可变,为何变,如何变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共鸣,在社会上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天演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天演论》宣传的西方进化思想,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却又恰恰深切中国社会之时弊。严复积极宣传“以人持天,与天争胜”,“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剧烈震动。“自达尔文书出后,则进化之学,一旦豁然开朗,大发光明,而世界思想为之一变,从此各种学术皆归于进化矣。”举国志士“渐倾向于西人学说”。毛泽东高度评价严复所做的贡献,将他与洪秀全、康有为、

[6]孙中山并列,称其为“在中国共产党未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进化论思潮还与日本有重要关系。这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一是在进化论通过严复传入中国之前,它已经率先传入日本,并通过日本人的消化和吸收,成为日本思想观念的一部分。二是清末中国仁人志士和大批留学生来到日本,希望通过日本来间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直接学习日本维新之后的新文化,以使它在中国发挥作用。当然,中国进化论思潮决不是通过日本照抄进化论。中国进化论思潮与日本的进化论思潮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中国进化论思潮注重历史发展观、历史革新和进步思想,注意竞争是一种动力,而不注重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强调国家和社会至上论。而日本却发展了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把国家奉为至高无上,日本走向帝国主义的道路,不能说与此理论无关.[7]

由于进化论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冲突,20世纪初年,传教士们对于进化论的批评渐渐多起来,有的在其教义神学著作中设立专章评介进化论,有的则撰写专门性的小册子,究其因,主要是严复所译赫胥黎著作出版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而译本本文及严复案语中均有直接针对基督教教义的地方。为了保证基督教在华的顺利传播,传教士们感到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回应。总体来看,这一时期传教士们对进化论多持否定性的批评态度。[8]

三、 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动因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是进化论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内在基因。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急剧变革,探究事物变易的思想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战国时的思想家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和进化的,只会前进不会倒退,复古是不可能的。他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现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东汉时期王充从“天道自然”观念出发,认为国家的

治乱,王朝的兴替,都是客观的、必然的过程,即人类社会也是发展变易的。唐代的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明代的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他反对退化史观和复古理论,肯定历史是进化的,历史的发展总是后代超过前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总之,变易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思想基础。虽然中国古代的变易进化思想在与历史循环论、常道不变论碰撞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展,韩非、荀况、柳宗元、王夫之等都对此进行过探讨,但是他们终究是处于劣势,不可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也不可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由于中国古代“重技术、轻理论”的等传统对科学发展的束缚,使中国未能发展起近代科学,中国古代的变异思想也就未能发展为以近代科学为基础的进化论。

但是,在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前,近代中国凡主张变革者无不以变易思想为理论依据,厚今薄古为特征。“变”是追求历史进步者的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人们接受进化论的心理障碍,为它在中国的传播并被普遍接受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近代中国人反帝反封建、自强图存的强烈需求是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又一重大原因。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无能,在哲学上引起中国人的反思,守旧还是变革就成为觉醒中的中国人苦苦思索的中心问题,也迫使真正爱国的士大夫不得不摆脱长久蒙蔽其头脑的“圣经贤传”,转而向西方学习。

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他们都对中学与西学的关系的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形成了“中道西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他们认为:以儒家伦常名教为核心的中学是形而上之道;作为富强之术的西学是形而下之器;器可变而道不可变。郑观应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非孔孟之常经也。”[9]“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就给了西学以立足之地。但在思想上,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早期维新派的变易观还没有完全摆脱中国古代循环论和常道不变论的影响,他们的变法思想是不彻底的,具有非常典型的时代局限性。

欧洲的进化论思想以各种方式被传到中国,适应了近代中国人反帝反封建,自强图存的强烈需求。给先进的中国人以极大的启示,悟出社会进化的道理,形成一股变革社会的思潮。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严复的“力今胜古说”、章太炎的“革命进化论”和孙中山的“突驾说”等等,就是当时典型的代表。

四、进化论对中国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作用

以《天演论》为代表的进化论思想,为改良派与革命派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作为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极力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却苦于不能找到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严复《天演论》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启超既略述所闻,作《变法通议》,又思发明群义„„苦不克达。既乃得侯官严君复之治功《天演论》,浏阳谭嗣同之《仁学》,读之犁然有当于其心。”而康有为更是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并且据《天演论》增补了《孔子改制考》,以论证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祖宗之法必须随时代而变化的历史必然,从而使《天演论》成为变法运动的催化剂。20世纪初期,随着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进化论进一步成为革命民主派的思想武器。许多革命志士在严复《天演论》的影响下,思想骤变,走上革命道路的。即“所谓言合群言排满者,固为风潮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当时著名的民主主义者和革命先驱也深受进化论影响。

康有为认为,自然界的进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道理是相通的。他把公羊三世说加以现代化的解释,并描绘了“大同”世界的理想蓝图。梁启超则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

下之公理,是变亦变,不变亦变。” 章太炎运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在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斗争。章太炎还将“用进废退”说加以引申,把进化动力归结为意志和思想。他说:“物苟有志,强力以与天地竞,此古今万物之所以变。”“夫自诸异物而渐化为人者,此亦以思自造者也。”他认为,物种的进化要靠生物在竞争中发挥主观力量,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动物,主要是靠智力。[10]

孙中山以进化论为依据,宣传民权和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思想。“世界万物皆由进化而成”,实行民权和民主共和制是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的。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写道:“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 陈独秀把达尔文进化论看作是近世三大文明之一,“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

[11]会划然一新”的理论武器;李大钊早年也十分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天演之迹,进化之

理,穷变通久之道,国于天地,莫或可逃,莫或能抗者”。他认为宇宙进化以创造意志为动力,人类历史也是由人的意志所造成:“吾尝远翻历史之陈案,近窥世局之潮流,见乎兴亡倏忽,文运变迁,世主倾颓,宗教改革,而知凡百事件之因缘,罔弗基于人类思想之变化。思想之酝酿,遂为一时之势力。表示此势力者,无问其为一人物为一制度,均不过一时民众思想之代表而已。”[12]

进化论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普通民众,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中回忆:1905年,他在上海澄衷学堂学习时,国文教员杨千里教他们买严译《天演论》作读本,而且有一次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题目。“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小孩能发挥的,但读《天演论》做‘物竞天择’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还有许多人爱用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名词作子女的名字,“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由此可以看出进化论影响之广泛及对社会风气转变所发挥的作用。

进化论还通过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中国革命。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甚至在19世纪时,达尔文的进步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限于生物学领域了。所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从他们那个时代的种种富有价值的源泉中,来汲取他们的科学思想的。因此,看到马克思及其同时代的社会学家,在进化和进步的问题上接受了达尔文的观点,这就不足为奇了。”马克思、恩格斯吸取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衡与转化原理等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明确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论断;提出了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统一起来;提出了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主体、发展动力等等。[13]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其中也是有进化论的功劳的。

需要指出的是,进化论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拉马克认为,由于生物自身具有向上发展的欲望和倾向,使简单的低等动物逐渐进化为复杂的高级动物,形成了一个生物进化的连续系列,“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两条著名的进化法则。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在其世代相传中发生变化的进化理论和生物进化机制的自然选择理论,从而使进化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成为当时人们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而恰恰在这一点上,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是有不足之处的。严复的《天演论》事实上是一个再创作的版本,而不是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本身,更不是原版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使得中国人对《进化论》这一人类自然科学的里程碑式成果的认识处于一种扭曲状态,即对其自然科学属性的把握很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篇三

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

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

摘要: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传入中国之后,由严复、维新派加以宣传后,对传统主义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对近代中国的新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进化论中所表现出的竞争思想——“优胜劣汰”和它所带来的全新的价值观——平等、自由。

关键词:中国 进化论 思想

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人。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成果就是提出了“进化论”,而进化论也被称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三个自然科学发现之

一。进化论在戊戌前后进入中国,主宰了一直到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潮。近代中国的进化论是把理论提升为世界观,这就表明了它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所结合,它的意义也就有了新的理解。世界观的改变无非是新的世界观取代了旧的,这个取代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沟通的统一。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就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沟通。

1. 进化论的简要概述

想要正确地讨论达尔文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那么首先就要先正确地理解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的生物进化论,和后期在《人类的由来》里的道德进化论。

1.1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常被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准确的概括应是“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内容:生物的进化不是由其内部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外在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因;在生物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在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这就是说,是自然选择最终影响了生物演变的历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一种自然进化论。在这里,所谓“自然”是指,不借助外来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外来智慧的设计,乃是借助自然选择。

1.2达尔文的“道德进化论”思想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不仅人具有道德感、良心,一切具有社会性的动物都存在道德感、良心。正如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所说:“不论何种动物,只要在天赋上有一些显著的社会性本能,包括父慈子孝的感情内,而同时,又只要一些理智的能力有了足够的发展,或接近于足够的发展,就会取得一种道德感,也就是良心。”[1]为什么社会性动物都会具有一定的道德感或

良心呢?原因就在于具有社会性本能的动物有一种原始的乐群感,会对同类感觉到一定的同情心,愿意为同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达尔文认为,人类处于生物物种较高发展的谱系,逃脱不了自然选择的客观力量的作用。尽管低等动物的思维、道德品格与人相比差距非常巨大,但在一些感觉和直觉方面没有根本的差别。在动物感觉与直觉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演化,人类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得以产生,并通过社会认同最终形成道德行为规范,经过自然选择机制的筛选而保留下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必然反过来服务于人类,从而有利于人类个体对社会的适应。

2. 进化论思潮——世纪末的新世界观

19世纪,是晚清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主义专制政权,因此也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世纪末。因此进化论进入中国并且家喻户晓,是在近代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正是进化论在支配着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潮。

2.1保守的中庸之道被竞争观念所取代

我们都知道,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儒家思想都一直占着一席之地。而在传统的儒家学说里,中庸之道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毋庸置疑,中庸之道一定是有价值的,它可以防止人们思想的片面化和绝对化,但是同样不可以忽视的是,在中庸思想中,有着保守主义的思想因素,保守的观念会阻滞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进步,所以自从丝绸之路之后,中国的发展会与欧洲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因此,当时的保守派一直用防止思想的片面化和绝对化为理由,把中庸之道作为反对革命的一个理由借口。维新派思想家是要以“变易”思想和“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中庸之道”,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是要以资本主义的竞争观念来取代封建主义的中庸观念。而当时的顽固派在对抗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维新派的时候,一直都是拿中庸之道为挡箭牌的。因此,在这个传统价值观的变革中,我认为严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

讲到严复,最要提到的就是他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成《天演论》,在翻译时,严复不仅根据“自强保种”的需要对原文进行损益,而且还撰写了大量“按语”,对原文的思想加以评论,杂糅了达尔文、斯宾塞和赫胥黎的思想。而当中他反复宣传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最重要的就是振兴中华,救亡全民。而救亡图存的进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进化论。他热情宣传了进化论思想,特别是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推演出的“自强保种”之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还大力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极力宣传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来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胡适曾经说过:“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

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和儿女的名字。„„我自己的名字(胡适之——引者注)也是这种风旨底下的幻念品”[2]可见,通过进化论的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新的思想价值观很快的深入人心了,并且影响了好几代人。严复在他的译著中,处处用进化论的观点来批判当时中国社会僵化的封建制度,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来驳斥反对变法的各种保守主义,他用尖锐的话语指出,如果恪守“祖宗之法不能改”不思变法,中国将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同时,他坚信进化论,相信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所以,只要自强、独立,中国仍有希望。因此,严复提出了“自强保种”的爱国主义主张,以进化论来取代传统的儒家中庸思想,这是在近代价值观转变过程中一个有启蒙意义的重要阶段。

2.2进化论带来的全新价值观

前面提到,中国近代,燃眉之急的民族危机,必然会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然而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外夷狄”的,而中国近代民族救亡的历史逻辑是:师夷狄。于是就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近代民族主义推倒“外夷狄”的重要论据,就是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人类是有共同起源的,都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本来就是没有中国人外国人之分的,所以夷夏就被不攻自破了。进化论让近代民族主义有能力去打破传统思想的封闭。因为夷夏之辨,所以闭关锁国来抵抗侵犯。严复说过,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3]

如果说进化论使民族主义在从传统改变到了现代,那么,对于自由主义,进化论也是功不可没。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民族意识是一直都有的,但是自由意识确实一直缺失的。中国的等级制度一直都是很严苛的,不可以越雷池一步。进化论确立了关于个体自由的价值观。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一直提倡天赋人权,但中国从春秋时期到现在都一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来都没有自由的意识。严复认为,自由是人类智、德、力进化的产物。介于上帝和动物之间的人类,我们的进化过程就是要不断地摆脱束缚奔向自由,进化的程度越高,自由的程度也多高。只有让个体在自由的竞争中优胜劣汰,才能到达理想社会。其次,进化论提供了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竞争观。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清朝鼎盛

时期,文字狱的时间屡见不鲜,这也是思想言论不自由的一个真实写照。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是相关联的,一个人如果思想都不自由的话,那根本没有自由可谈,因此言论自由是实现个体自由的重要表现。生物是以优胜劣汰的方式来实现进化的,这同样也适合于思想学术的发展,想要有竞争,就一定要有自由。中国一直都是君命不可违的社会,根本就没有什么思想学术竞争可言。就此而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方面的价值观的影响,刚好可以体现进化论世界观对中国近代新思潮的影响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 商务印刷馆 1983年版

2. 胡适:《四十自述》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 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149.30.148.166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篇四

进化论与唯物史观

生物进化论的自然观与唯物的历史观

(创新实验学院生物工程 2012015208)

生物进化论的自然观与唯物的历史观 ........................................................................ 1

1.生物进化论大事记 ....................................................................................................................... 1

2.达尔文进化论 .............................................................................................................................. 2

3.历史观 ......................................................................................................................................... 4

4.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4

5.进化论与中国历史观 ................................................................................................................... 5

6.达尔文进化论对唯物史观的影响 ................................................................................................. 6

1.进化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 6

2.唯物史观在借鉴的基础上超越了进化论 ...................................................................................... 7

7.总结 ............................................................................................................................................ 9

参考文献 ........................................................................................................................................ 9

1.生物进化论大事记

18世纪末—19世纪后期,大多数动植物学家都没有认真地研究生物进化,而且偏离了古希腊唯物主义传统,坠入唯心主义。

1809年,拉马克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转变论观点,并且始终没有动摇。

1859年,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①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达尔文自己把《物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

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1882年,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在论述之前,先让我们对“达尔文进化论”,“唯物史观”相关概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2.达尔文进化论

1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2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3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①《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 – 1882)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进化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生物经常所发生的细微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比较适合于当时外界环境条件的个体可以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实现生物进化;比较不适合的就不能生存或不能传种。自然选择包括三个始终综合发生作用的因素——变异性、遗传性和由繁殖过剩引起的生存斗争。生物具有高度的繁殖率,有按几何级数繁殖后代的趋势,但实际上生物又只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数量,而这种制约着生物的实际成活率的力量,则是生存斗争的结果。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和环境的斗争实现的,异种生物之间、同种生物之间为了争取生存条件普遍地进行着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生存斗争不仅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促进生物界进化发展的动力。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物种进化的思想,即“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可变的,现今存在的一切生物物种都是在历史上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不断变化的产物,而渐变式的质变则是生物界发展的特点。它论述了物种进化的客观辩证法,把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带进自然界,以一种崭新的自然观解释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用新的物种概念代替了旧的物种概念,把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论”和神学的“突变论”、“灾变论”从生物学领域中驱逐出去,推动了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发展而来,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轻微的、有益的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缓慢地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种类由少到多。论证了各种生物彼此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揭示生物进化的机制,即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的基础,从

而揭示了自然界中现存的千差万别的生物之间的历史联系——它们都有共同的祖先,而且也为追溯人类精神的史前时代提供了可能,揭示了从原生质起到能够思维的人脑为止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秘密。这就“极其有力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和动物,因而也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延续了几百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0页)”

3.历史观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4.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先了解一下统治思想界长达千年的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叫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这是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种科学的历史观,主要内容为: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基本途径;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进化论与中国历史观

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到京津后,出身海军的严复投书天津《直报》,连续发表文章。这些文章中提到了一个此后一百年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说法──物竞天择。此时,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天演论》原本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于1893年发表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赫胥黎坚定地维护生物达尔文主义、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伦理学”所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不适用进化竞争规则。因“国难”,严复只翻译了《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断然把后半部分删掉。

而《天演论》在中国掀起惊涛骇浪之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却命运多舛。直到1920年,马君武的译本《达尔文物种原始》才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可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到中国,经过误读与蜕变,真正产生影响的其实是“社会进化论”,也就是达尔文从未提倡赫胥黎明确反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首先从中吸取影响的是康有为,他将社会进化论与中国儒家学说结合起来。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范文篇五

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缘起与发展的历程

摘要:在近代史上,我国不少有识之士为救国图存前仆后继向西方列强学习。其中,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与中国人的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救亡图存”的强烈意识。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大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等四个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达尔文主义的进化史观转变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而进化论则是他们完成这种伟大转变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传播进化论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进化论,缘起,发展历程

1859 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整个世界为之震惊。这本书根据极为翔实丰富的资料,详细阐述了进化的实际方式和过程,指出进化是“凭借自然选择,或者说凭借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的方式”进行的。整个 19 世纪 50 年代,全世界都在谈论着进化论。赫胥黎的 Evolution and Ethics 主要传达的是达尔文的生物领域的进化论,结合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严复将此书译为《天演论》,将进化论的思想带入了中国。

一、“社会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缘起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哲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发现,进化论或许不仅适用于生物学,也许也适用于一切学科中 ;它不但可以用于解释物种和属类的发展变化,而且可用以解释天体和底层、社会史和政治史、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严复将斯宾塞的观念也著入《天演论》中,自此,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而此时的中国,刚经历过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之辱,中国在外国入侵中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危机、文化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同时爆发,正迫切需要这样一股“激励之锤”,以冲击和动摇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天不变 ,道亦不变”的陈旧政治观和历史观,来唤醒这“百年沉睡的雄狮”。《天演论》与中国人的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救亡图存”的强烈意识,这样,进化论顺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求顺势崛起。

二、“社会进化论”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

从总体上看,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过程大致可分为4 个时期。

(一)前期:从太平天国革命到甲午战争(1864——1894)

这一时期,伴随着洋务等西学先后被传入到中国。其中,就包含着对进化论的传播。

1、我国学者与传教士共同传播进化论。1871年,我国学者华衡芳与玛高温合作将英国地质学家赖尔(C.Lyell)的《地质学纲要》译为《地学浅释》,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赖尔的地质进化均变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能各择所宜之地而生焉,其性情亦时变等生物进化论学说,拓展了赖尔地质渐变论的范围,使国人能够全面了解物质进化发展的思想,也反映出中西双方学者对进化论的重视。

2、专题报道进化论。1872年,达尔文出版了 《人类起源和性选择》一书。

翌年,上海《申报》就向报道了该书的出版消息。该报把达尔文称为西博士,把达尔文的上述著作简称为《人本》。这可能是有关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的最早报道。

3、在华传教士创刊著书译介进化论。1877年,英国在华传教士傅兰雅主办了《格致汇编》,并在其上刊载了混浊说一文,阐述了动物由虫、鱼、鸟、兽、猿到人的进化路线,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进化思想。1881 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撰著出版了《西方考略 》一书。1884年,北京同文馆学员将该书翻译并出版。该书介绍了拉马克、达尔说,阐述了物种起源一元论的进化思想。1891年,《格致汇编》又介绍了《物种起源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作文童年的游戏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