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领导口才 发布时间:2012-03-01 点击:
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二〇一五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这份成绩单的确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奋勇前行的决心和信心。
过去一年,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我们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抓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
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三农”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4.2和0.7个百分点。同时,完善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
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制定并实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算管理制度和税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得到加强。存款利率和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沪港通”试点启动,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交通、环保、通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快。启动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
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核准范围。着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形成新的创业热潮。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中国与冰岛、瑞士自贸区启动实施,中韩、中澳自贸区完成实质性谈判。铁路、电力、油气、通信等领域对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装备正大步走向世界。
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作为,有扶有控,多办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事,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45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进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2万公里,水路、民航、管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稳步进行。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经过多年努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线亿万群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扩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推进科
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
四是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推出创业引领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
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1954年5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各位代表:{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听了刘少奇同志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并进行了三天的讨论以后,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一件历史性的工作,通过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接着,又通过了几个重要的法律。现在,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间,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先后完成了全国大陆的统一,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广泛的和深入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各种民主改革运动,恢复了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着重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和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经济,初步地调整了公私营工商业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随后,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着手有系统地逐步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部工作现在还没有最后完成,对于计划的许多细节还在进行补充和修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是大家已经知道的,这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第一个五年计划所以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即冶金工业、燃料工业、动力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化学工业,这是因为只有依靠重工业,才能保证整个工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现代化国防力量的发展,并且归根结底,也只有依靠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当然,重工业需要的资金比较多,建设时间比较长,赢利比较慢,产品大部分不能直接供给人民的消费,因此在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期间,虽然轻工业和农业也将有相应的发展,人民还是不能不暂时忍受生活上的某些困难和不便。但是我们究竟是忍受某些暂时的困难和不便,换取长远的繁荣幸福好呢,还是因为贪图眼前的
小利,结果永远不能摆脱贫困和落后好呢?我们相信,大家一定会认为第一个主意好,第二个主意不好。
我国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迅速地完成了工业恢复的任务,在恢复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六点九。在建设期间,工业发展的速度当然要低些,但是一九五三年工业总产值仍然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三。一九五四年预计现代工业的总产值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四点二倍,如果再加上农业和手工业,那么今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二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旧中国是不能够设想的。 拿几项最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一九五四年预计产量来同一九四九年产量比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动人的数字:电力一百零八亿度,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五倍;原煤八千一百九十九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六倍;生铁三百零三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十二点四倍;钢二百十七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十三点七倍;金属切削机床一万三千五百十三台,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八点五倍;水泥四百七十三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七点二倍;棉纱四百六十万件,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六倍;机制纸四十八万吨,等于一九四九年的四点五倍。当然这些产量还是很少的,但是它们的增长状况表明,只要坚持努力,我们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在工业的发展中应当指出三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第一是现代工业的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在一九四九年,这个比重大约是百分之十七,而在一九五四年预计将近百分之三十三。第二是生产资料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一九五四年消费资料的生产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三点一倍左右,而生产资料的生产却将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五点七倍左右。生产资料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一九五四年将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二十八点八上升为百分之四十二点三。第三是国营、合作社营和公私合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由于国营工业和合作社营工业一年一年壮大,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成批地转为公私合营工业,这一比重在一九五四年预计将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三十七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一左右。这就是说,没有转为公私合营的资本主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只占百分之二十九左右了。
这些统计表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向着工业化的目标前进,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
我们原有工业的基础虽然薄弱,却是目前我国工业产品、工业利润和工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忽视这个基础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企业,发挥它们的潜在力量,增加生产品的产量和品种,使它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培养人才和供应设备,并且供应人民的需要。但是我国原有的工业究竟是非常落后的、零散的、不平衡的,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就必须主要地依靠新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建设。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和改建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约有六百个,大家所知道的苏联协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个项目就是其中的骨干。在这些项目中,有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有色冶金企业、煤矿企业、石油企业、各类重型机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电力站、化学工厂等。这些建设项目的完成将使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大地提高一步,使我们可以自己生产冶金设备、发电设备、采油设备、锻压设备,自己生产汽车、火车头、拖拉机、飞机,并且将使我们有新的工业区域和工业基地,使我国目前工业分布上的不合理状态开始发生变化。这些项目的大部分将在一九五八年完成,少数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九五三年全国完
成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较一九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九十六,一九五四年计划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又比一九五三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八。一九五四年新建、改建和续建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有三百个,预计在本年内可以有五十一个重大项目完成建设。在苏联协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个项目中,已全部或者部分完工并投入生产的有十七项,包括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薄板厂,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等;正在施工的有三十四项;其余都正在设计,不久就可以开始施工。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规定,关于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规定,关于优先发展国营经济、鼓励和指导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定,并不是空谈,而是我们正在实现着的活生生的事实。全国的劳动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英勇奋斗,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祖国的面貌。我们一定可以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有计划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建设对于我们是一个完全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从最近几年的事实看来,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是有进步的。我们的工业管理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各工业部门在实行计划管理、建立责任制度、改进技术领导、扩大地质勘探力量和基本建设力量等方面都得到了许多成绩和经验。广大的职工群众开展了蓬蓬勃勃的增产节约运动和劳动竞赛运动,在技术上也有了不少的发明和创造。依靠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一九五三年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三,同年中央五个工业部的产品成本比一九五二年平均降低了百分之三点二。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自满。我们既然是在开始学习,必然要遇到许多困难,而且已经遇到不少困难。我们还必须克服许多工作上的缺点。我们的年度计划并不是都完成了。例如一九五三年中央六个工业部的基本建设计划就只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四点
三。水力涡轮、原盐和糖的生产计划没有完成。没有完成计划的建设单位和生产企业更多。例如根据重工业部的检查,重工业部一九五三年总的产值计划是超额完成了,但是它所属的生产企业却有百分之二十五没有完成计划;并且,如果从生产总值、成本、利润、劳动生产率四种指标来检查,全面完成四种计划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三十。此外,有些企业的计划定得过于保守,很容易超额完成,失掉了指导生产的意义。最突出的如沈阳染料厂一九五三年竟完成了利润计划的百分之五百以上。这些严重的情形在其他的工业部也同样存在,有的甚至更严重。我们必须用极大的努力来改变这些情形。 目前工业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计划性不足。我们现在还有许多计划不够准确,不够完整,常常互相脱节,并且常常变动。很明显,这里有很多客观的困难不容易在短时期内克服。但是毕竟有不少供应、生产、销售之间的不平衡,不少产品的品种、规格的不合需要,不少建设工作中的勘探、设计、施工的不能衔接,不少交通运输、工业城市规划和工业建设的不相配合,是由于主观努力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而来的。这方面的状况必须尽可能改善,以减少国家的损失。各个企业、各个主管部门和国家的计划统计机关必须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生产和需要的情况,研究建设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周密的平衡和计算,加强各有关部门相互的配合和协作,并充分地吸收广大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规定各种指标,订出先进的确实的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深入检查,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保证国家计划的全面的完成。
工业方面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许多部门和企业不重视节约资金、不重视管理财务成本而形成的巨大的浪费。人民日报最近发表过太原热电站建设工程中的浪费情况,就是一个惊人的例子。这个工程因为盲目采购材料而积压资金一百四十四亿余元,因为没有及时向国家申请调拨物资损失二十五亿七千多万元,因为材料使用的浪费损失十八亿余元,因为劳动效率过低损失二十三亿五千多万元,因为工地临时建筑标准过高浪费二十三亿元,而因为工地物资散失和购置家具的浪费所造成的损失还不在内。这种情形在目前的基本建设工程中还远不是少数。不少的基本建设工程还没有规定适当的建设标准,而不少城市、机关、学校、企业又常常进行一些不急需的或者过于豪华的建筑,任意耗费国家有限的资金。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中由于管理机构庞大、管理不善、原材料使用不当、劳动组织不好、劳动纪律松懈、产品质量低劣、对生产安全注意不够等项原因也造成国家的浩大损失。按一九五四年的计划指标计算,单是中央的六个工业部加上地质、建筑工程、铁道、交通、邮电、林业六个部,只要降低基本建设的建筑安装成本的百分之一,就可以每年为国家节约二千八百亿元;中央和地方的国营工业的生产成本只要降低百分之一,就可以每年为国家节约八千四百亿元;中央和地方的国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要提高百分之一,就可以每年为国家增产一万六千亿元。因此,为了增加国家资金的积累,为了消灭浪费,一切国营企业和建设单位必须全面地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贯彻经济核算制,建立严格的节约制度,力求降低成本。
技术力量的不足和技术管理的不善,也是工业方面的重要问题。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我国工业中原有的技术力量很弱,我们现有的高等学校所能培养出来的技术干部,在数量上、门类上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在短时期内满足工业和基本建设的需要。在这个情况下必须更加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和提高现有的技术人才,加强技术组织工作和在企业中培养技术人才的工作,以便提高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并保证完成现代化的新企业的建设和掌握这些新建企业的生产技术。但是恰恰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严重的缺点。许多工业企业和工业管理机关没有正确地分配技术人才,没有把他们组织起来合理使用,没有在技术工作中建立必要的制度,没有严格地贯彻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规程。许多企业虽然注意了一般技工的培养,但是还很少注意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培养,对于技术试验和研究工作也注意不够。这样就使有许多本来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变得不能解决或不能正确地解决了。这些混乱状况必须迅速克服。各个企业应当用大力开办技术训练班和各级业余技术学校,组织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认真学习技术,研究和推广苏联的先进经验,特别是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个项目从设计、施工、安装直到开工生产的技术经验,并且在广大职工中有领导地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加强计划工作,加强节约,加强技术管理,这些就是工业部门的迫切任务,也是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水利、林业和各个进行基本建设的部门的迫切任务。这些任务,大部分也是商业部门和国营农业的管理机关所必须注意实现的。
我国的农业在土地改革以后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五二年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农业在一九五三年因为有较重的自然灾害没有完成计划,但是粮食的产量仍比一九五二年略高,棉花的产量也超过解放以前。今年因为长江和淮河流域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农业生产计划也不能完成,但是今年夏季麦子丰收,大部地区秋季也可望丰收,全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仍可超过一九五三年。预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可以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一点五倍,棉花产量可以等于一九四九年的二点八倍。
农业的发展对工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许多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是由农业供给的。工业人口和其他城市人口所需要的粮食、油类和其他副食品都依靠
农业。工业所需要进口的机器大部分需要用出口农产品去交换。许多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是农村。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历年都用很大的力量在经济方面、水利方面和技术方面帮助农业的发展,而农民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互助合作,努力增产粮食和各种技术作物,并且踊跃地把他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我国在过去两年内不但战胜了灾害,而且农业生产能继续有所发展,市场能继续保持稳定,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向全国五万万农民表示感谢。
但是农业的发展显然还赶不上人民和国家对于农产品的需要。为了使农业能够更快地和更有计划地发展,必须逐步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逐步改变农业中的落后的个体经营,按自愿的原则用互助组和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的生产。农民的互助合作运动在过去一年内已有空前的发展,参加互助组和合作社的农户已经达到全体农户的百分之六十。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今年八月已经发展到十万个,预计明年春耕时将达五十万个以上,参加的农户将达一千万户以上。我们希望,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末,全国可以有半数以上的农户和土地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了保证增加农业的产量以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发展合作化的同时有系统地推广新式农具,推广抽水机和水车,推广良种,改进农作技术,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并且尽可能扩大耕地面积。必须适当地增加棉花和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使棉花的生产能够赶上工业需要,油料的生产能够迅速达到和超过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 为了解决耕畜役畜不足、肉食供应不足和肥料不足的困难,并且为了扩大皮毛的生产,必须努力发展养畜业。对捕鱼养鱼事业,也应当注意发展。
在水利方面,国家在过去几年内修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对减轻水旱灾害、保障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今年的防汛斗争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尚未全部完成的治淮工程超额地负担了防洪的任务。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和独流减河入海工程,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防洪的效能。今年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洪水是近百年少有的,比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九三一年大得多,但是人民的受害却少得多。依靠汛区人民的奋斗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我们保持了武汉、南京、蚌埠、天津等重要城市、苏北平原、淮北平原和荆江大堤的安全,减轻了广大农田的受灾程度。全国被淹的农田约占全国农田十分之一即一亿六千余万亩,经过排水、救苗和补种,成灾面积已经缩小一半。在成灾的八千余万亩农田中,有三千万亩在短期内尚难排出积水。现在政府在灾区正继续用大力进行救灾、排涝和抢种工作,在非灾区正组织超额增产运动以弥补灾区减产的损失。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我们在水利方面必须作更多更大的努力。今年的洪水也暴露了过去治水工作的不少缺点,例如防洪设计标准一般地偏低,个别工程修得不够安全,有一个时期比较忽视治理内涝和农田水利的工作。今后必须积极从流域规划入手,采取治标治本结合、防洪排涝并重的方针,继续治理为害严重的河流,同时积极兴办农田水利,以逐渐减免各种水旱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的增长。 林业对供应建设事业所需木材和防止水旱风沙灾害都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森林资源是不足的,除了必须加强国家的造林事业和森林工业、有计划有节制地采伐木材和使用木材以外,还必须在全国有效地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护林造林运动。
手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作用。同农民一样,手工业者也正在迅速地组织生产合作社。据一九五三年底的统计,已经有三十万手工业者组织在四千八百多个生产合作社中。这样的合作社今后应当更有计划地积极发展。
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人民网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特别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1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成绩,是在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这些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3.2万亿元,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多次降息降准,改革存贷比管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水利、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铁路和公路等薄弱环节建设。实施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城乡居民旅游、网购、信息消费等快速增长。去年还积极应对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是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
2
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营改增稳步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价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稳定对外贸易,调整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针对工业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我们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公布自主减排行动目标,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四是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实施促
3{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五是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推出新的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六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1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部。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建立重大政策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数量继续下降。推进食品安全创建示范行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
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
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中宣示了我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共护和平、共守正义的坚定信念!
一年来,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气候变化大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世界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欧领导人会晤,启动中拉论坛。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国家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同发展中国家
4
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关系全面加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
5
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198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2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
1980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
——1980年8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姚依林
各位代表: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请予审议。{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副主任李人俊同志,于今年4月8日向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了报告。1980年计划正在顺利执行,预计工农业总产值可以超额完成。这个报告已经印发大会,请审议,我在这里不再说明了。鉴于过去年度计划制定得比较晚,不利于各地区、各部门早日安排工作,国务院确定,今年提前制定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提请这次大会审议。经大会批准后,再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编制各项具体计划。
现在,我着重报告1979年以来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情况和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
一、国民经济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决实现工作着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转移,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过一年多来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张努力,团结奋斗,在调整国民经济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一,重大的比例关系正在朝着协调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在农村落实了一系列政策,国家在资金和物资上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援,大幅度地提高了
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免了贫困社队的粮食征购任务,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79年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8.6%。粮食产量33,212万吨,比上年增加2,737万吨,这是在1978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实现的,1978、1979两年共增产粮食4,900多万吨。两年这样大幅度的连续增产,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1979年油料产量644万吨,比上年增加122万吨;肉类产量1,062万吨,比上年增加206万吨。增产的幅度都很大。棉、麻、丝、茶等经济作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多年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状况开始有了变化。
由于采取了在原料、燃料和动力供应等方面优先保证轻工业生产的措施,1979年轻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4.2%,都超过了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轻工业主要产品,如棉纱、棉布、化纤、纸、合成洗涤剂、自行车、缝纫机、表等的产量,都有较大的增长,许多产品的质量和花色品种有显著改进。今年上半年,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3.6%。
在重工业方面,对长线产品的生产进行了控制,增产了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关停并转了一批消耗高、质量差、货不对路、长期亏损的企业,在调整中继续前进。1979年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7%,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6%。煤炭、石油工业,由于调整采掘、采储比例关系,生产增长速度减慢。电力工业,在发电量增长的同时,加强了管理,改变了多年严重低周波、低电压运行的状况。钢铁工业,1979年钢产量比上年增加270万吨,而能源消耗总量(按每公斤发热量7,000大卡的标准煤计算),比上年降低了100万吨。每吨钢的综合能耗,由上年的2.51吨煤,降低到2.28吨煤。机械工业,在调整服务方向、改变产品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仅一机部系统就试制成功了重要的新产品945种,是近十年来新产品品种增加最多的一年。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的许多重要产品,如化肥、塑料、水泥、平板玻璃等的产量都有较大的增长。国防工业在整顿提高军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成绩,同时在军民结合方面有所前进,1979年生产的民用产品已占国防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交通邮电、地质勘探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1979年国民收入比上年增长7%。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为1,120亿元,用于消费的部分为2,211亿元。积累率由1978年的36.5%,降为33.6%。根据1980年计划,积累率可能进一步降到30%左右。积累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提高了城乡人民消费基金,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和节约流动资金。这对正确处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提高投资效果方面,取得初步成效。1979年国家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完成500亿元,停建、缓建了大中型项目295个。计划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118个,实际建成128个,改变了多年来投产项目完不成计划的状况。1980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控制在500亿元,进一步停建、缓建大中型项目238个。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提高了职工住宅、科学文教卫生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比重。这个比重,1978年为17.4%,1979年达到27%,1980年将达到29%。
第二,在经济上开始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开始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某些改革,整个经济比较活了。
农村在放宽政策、发挥优势方面,开辟了一些新的路子。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各地区在尊重社队自主权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进一步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开放集市贸易,使农村经济大大活跃起来。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许多地区对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开始进行了调整。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注意了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在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1979、1980两年都有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开始有些变化。
工业在组织联合、按需生产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各地在不改变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开始试行兼顾各方面经济利益的多种形式的联合,有的成立专业化协作总厂,有的打破行业界限实行联合投资,有的加工企业和原料产地实行跨地区联合经营,等等。通过联合,发挥了潜力,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开辟了原料来源,提高了经济效果。许多地方和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开展各种形式的展销、自销、代销等活动,促进了工商结合、产需衔接,使适销对路的产品逐步增加。钢铁工业根据市场需要,增产小型材、线材、薄板、焊管等短线钢材200多万吨。机械工业1979年计划任务不足,实行按需生产,自找门路,打开了销路,全年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1%,出口额增长30.8%。
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积极稳重的方针进行了试点。实行扩大自主权试点的工业企业,到今年上半年有6,600个左右,产值约占全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5%左右。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对于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加经营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和竞争观念,改善经营管理,发展生产,提高质量,增加盈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试点企业的产量、产值和上缴利润的增长幅度,一般都超过试点前的水平,也高于尚未试点的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据四川省试点的84个地方企业的统计,1979年比上年产值增长14.9%,利润增长33%,上缴国家的利润增长24.2%。今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实行了全行业利润留成的试点,上半年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4.1%,上缴国家的利润增长16.3%,都高于全市总产值和上缴利润的增长幅度。在农村,在一百多个国营农场和一些县试办了农工商联合企业,情况一般也是好的。财政体制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管理办法,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外贸体制开始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适当扩大了地方和一部分工业部门的进出口经营权,实行了外汇留成办法。所有这些改革的试点,都是为了体现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利益统筹兼顾的原则,体现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同企业经营的好坏密切联系起来的原则,激发企业和劳动者改善经营管理、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说来,这些试点的效果是好的。试点中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解决。
第三,随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整顿的进展,各方面的经济效果提高了。
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基本建设中,瞎指挥和无效劳动有所减少,不计工本的情况开始有了改变。1979年全国农业生产各项费用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长期亏损的国营农场,1979年有了盈利,由上年亏损9,000万元转为盈利3亿多元。在工业生产中,节约能源的工作开始取得成效。1979年在能源增长不到3%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8.5%。今年上半年,在能源增长较少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6%。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新增加的产值中,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产值占6
2%。每百元工业固定资产净值提供的税收利润,1977年为31.5元,1978年为35.5元,1979年进一步提高到36.3元。流动资金周转加快,去年国营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水平比上年减少64亿元,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减少160亿元。基本建设1979年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占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74.3%提高到83.7%。
第四,党和政府尽了很大努力,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改善广大群众生活。
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1979年农民增加收入108亿元。由于减免农业和社队企业税收,减轻农民负担20亿元。1979年农民从集体分得的收入,每人平均达到83.4元,比1978年增加了9.4元,而1965年到1976年11年中,农民每人平均从集体分得的收入总共只增加了10.5元。这些数字都没有包括农民家庭副业收入在内。1979年全国在城镇安置了903万人就业,开始提升40%职工的工资级别,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工资类别,发给了职工副食品价格补贴,企业普遍实行了奖励制度。1979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全年工资总额(包括奖金在内)比上年增加60亿元;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705元,比上年增加61元。1979年新建职工住宅6,2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这是建国以来新建职工住宅最多的一年。1980年上半年职工住宅施工面积7,3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又有所增长。
第五,商品购销两旺,城乡零售市场活跃,对外贸易有较大发展。
1979年商业部门收购商品总额1,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今年上半年,收购商品总额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7.9%。由于多数职工和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社会购买力大幅度增长,197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53亿元,比上年增加225亿元,增长14.7%,这是多年来增加最快的一年。今年上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8.5%。去年以来,城乡居民主要消费品的消费水平都有提高。长期供不应求的猪肉已经敞开供应。针棉织品、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电视机、录音机等的销售量,也有较多增加。
197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28%,1980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0.2%。旅游、侨汇、港口服务等非贸易外汇收入,也有较快的增长。
第六,科学、文教、卫生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1979年国家已批准的发明103项,全国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3,000多项。在杂交水稻和沼气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和区域规划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成绩。工业部门试制成功上千种重要的新产品,攀枝花、包头和金川三大共生矿的综合利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国防科研方面,运载火箭、核武器、人造卫星等研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的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