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来源:励志文章 发布时间:2017-10-19 点击:

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篇一

中考记叙文专项复习开头

中考记叙文专项复习----开头句段的作用

(2012-03-30 19:27:19)

标签: 分类: 奋斗的历程 教育

开头句段的作用

一、思考角度

1、结构

2、内容

二、作用

结构方面的作用:

1、总领全文

{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2、引起下文

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方面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提示文章中心

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

{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

5、为下文买下伏笔或者铺垫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三、答法示例:

此段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题型示例:

1《像向日葵一样灿烂》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我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2《陌生的拥抱》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交代时间发生的原因,为下文做铺垫。

3《像一棵树鞠躬》开头几段多出描写专垛,有何表达作用

具体形象地表现榆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反衬榆树固执顽强的生命力。

4《白苍鹭》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两次口哨声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5《美丽的谎言》开头两段似乎与“谎言”无关,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不能删除,因为这两段交代了妻子患病住院和他们家境不好的情况,为下文写丈夫不得不编织美丽的谎言和我见证他们深沉的爱做铺垫。

6、《我看到了一条河》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这个题目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也意在说明“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看似直白,实则含义深刻。

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篇二

记叙文开头结尾{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记叙文的开头技法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情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不少同学尽管有习作的材料,可往往被文章的第一句话难住,有的冥思苦想无从下笔,有的七改八改耽误时间。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待要素开头法(或开门见山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直接入题。 如:放学的铃声早已在凄风冷雨中飘远,校园里空荡荡的,我孤独地在校大路上徘徊。突然,院墙边一株瘦弱却开着花的小桃树锁住了我的目光。——《就这样被打动》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2、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如: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里,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心中筑起一堵墙》)

运用时要注意几点: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2、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用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走出黑夜》)

4、抒发感情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如:有一个身影时常在我脑海浮现,有一种声音总是在我耳边回响,有一份思念和祝福长久地驻在我的心里。你还好吗,我的鸟儿? ——(《那一次,我曾与你邂逅》){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5、揭示中心开头法: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如:爱劳动,其乐无穷! ——《劳动的滋味》 又如:做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这个道理让我终生难忘。

——《现实改变了我》

6、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

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如: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整的家。 ——《我想有个完整的家》

7、运用修辞方法开头(生动形象或增强气势):{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如:风雪,折断了大树的枝叶,却折不断大树的精神;暴雨,淋湿了苍鹰的翅膀,却淋不湿苍鹰的勇气;苦难,遮挡了我前进的视线,却挡不住我前进的信念。

——《生活因迎战苦难而精彩》

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懂得宽容,你便拥有了一份心灵的晴空,你的生活将春暖花开。《我懂得了宽容》

8、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歌词俗语、名篇美句等开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

如:拿破伦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登上领奖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我终于站到了领奖台上》

又如:盼望着,盼望着,铃声响了,本周的班会课到了。这节课的不计名投票活动将会评出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十大人物…… ——《那一课让我低下了头》 总之,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嗦重复。“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如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或借助修辞,或引用诗文。

记叙文的结尾技法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技法:

1、自然结尾法: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如:《月光曲》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2、首尾呼应式: 如:《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 ,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一举两得。{中考作文记叙文开头}.

3、卒章显旨法:即在文章的结尾巧妙揭示文章的主旨。

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结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这种结尾在文章收束处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4、联想想象法或梦境法:

如: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象深深的潭水……" 这是《唯一的听众》的结尾,它象一幅清幽而又美丽,感人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令人陶醉、回味、品味……

5、直抒胸臆:

如:《父亲》的结尾:“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则,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此种结尾在全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强烈的感情,不但感染了读者,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6、引名言警句深化中心式:

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隔那刚刚萌芽的种子。

——《我的“成功”之路》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读者同学们能认真阅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结尾的方法,让结尾既切合主题,又不落俗套。

开头示例:

1、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2、“行百里者半九十”,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格言时,我怎么也不懂,心想:走一百里路已经走了九十里,为何说才一半呢?后来一次体育测试,让我从中得到了启迪。 ——《这件事启发了我》

3、“妈妈的吻,甜蜜的吻,让我思念到如今。”每当我听到《妈妈的吻》这首歌曲,我的心总是荡起无限忧伤,同时又漾起幸福的甜蜜。 ——《妈妈的吻》

4、“她自荐当班长?真有她的”

“哼,泼辣到这种地步,真叫人恶心。”

“她当班长,有这能耐吗?” ——《班级风波》

比较《有家真好》的开头

1、我的家不宽敞,也不富裕;但他却能为我正风挡雨。有家真好

2、家是什么?家是夕阳西下可供飞倦的鸟儿歇息的地方,是风雨狂泻时可供怜弱的鱼儿躲避的地方,是游子日思梦想、有母亲温柔笑容的地方。哦,有家真好。

结尾示例:1、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

2、原来妈妈早已为我做好了这双鞋,故意推说:“明天有新鞋”,目的想教育我:今天的事今天做。 ——《今天穿新鞋》

3、这一幕幕情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老师,您真不愧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的老师》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500字习作说明性文章
下一篇:中学励志作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