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小作文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7-10-06 点击:
中考历史小作文篇一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美国篇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美国史”
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进程:(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2)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5)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巩固: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即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华盛顿:大陆军总司令,美国第一任总统。
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统一。
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结束: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3、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条约: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5、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国际组织: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美国未加入,英、法控制。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参与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
3、操纵国:美、英、日
4、目的:调节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5、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1922年签署,主要条约)
6、影响: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爆发: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3、各国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新政
标志: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典型特征(“新”在何处):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主要措施:①对工业进行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②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③农业方面,缩减耕地,屠宰牲畜,政府补贴。④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
意义: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总体过程:繁荣——衰退——复苏——稳定发展
发展阶段: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②20世纪70——80年代的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缓慢回升,受通货膨胀困扰;80年代中期后,调整经济政策,形势好转,债务加重,成最大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制约。③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冷战政策
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所以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时间:开始于1947年,结束于1991年。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表现:①政治:实行“杜鲁门主义”;②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影响:两极格局形成
实质:称霸世界
美苏争霸:①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②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一超多强”
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2、发展方向: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3、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中美关系变化
中考历史小作文篇二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祖国境内的的远古居民
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1) 时间、地点: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元谋县。(2)生产: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 北京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2)生产生活状况:会打造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3)身体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3、 山顶洞人:(1)时间:生活年代距今约18000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3)生产生活状况:会打造石器,己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进入氏族社会。(4)身体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 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
(1) 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2)工具:使
用磨制石器、耒耜。(3)生产:原始农耕,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生活:住干栏式房子,挖掘水井。 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 时间、地点: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2)工具: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3)生产:原始农耕,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懂得纺线、织布、制衣,制造彩陶。(4)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5)文化;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三、华夏之祖
1.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黄帝和炎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联盟首领。(2)蚩尤:我国传说中东方部落的首领。(3)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部落联合战胜蚩尤部落。(4)华夏族:涿鹿之战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 “ 人文始祖”-——黄帝:传说中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黄帝妻子嫘祖,教妇女养蚕、缫丝。
3. 禅让制:尧 、舜、禹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舜、禹采用民主推举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
1. 夏朝
(1)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
产生。
(2) 政治:相传禹将都城建在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 灭亡:夏王桀推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国国君汤战胜桀,
夏亡。
2. 商朝
(1)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 政治:商朝建立后,曾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 ,都城
才稳定下来。此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 灭亡:商王纣推行暴政。公元前1046年,周国国君武王伐纣,
商朝灭亡。
3. 西周
(1) 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牧野野大战,商军倒
戈,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 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
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③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国。
(3) 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711
年西周灭亡。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分期 公元前771年, 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普文公,楚庄王等。
(2)齐桓公称霸;普楚争霸。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候国被消灭,
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3、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战国末期,秦国强大起来。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大战,赵军大败,为秦来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之变革
1.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变革
(1) 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得到推广。
(2) 牛耕:至迟春秋末年己使用,战国时得到进一步推广。牛耕是农
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 水利:秦蜀郡太守李冰兴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
的美称。
2. 政治大变革-——各国变法运动
(1) 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 典型变法——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内容:国家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影响: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 结果: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
1. 文字的演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2. 青铜制造业——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
(1) 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2) 盛行:商朝、西周。
(3) 代表作:司母戊鼎。
3. 活跃的学术思想
(1)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中考历史小作文篇三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
第3课 华夏之祖{中考历史小作文}.
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涿鹿中原),从此,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 3、尧、舜、禹的传说:
1) 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2) 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
造福。
3) 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传启建立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建都阳城。 2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 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的大变革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
⑴建造﹕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⑵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⑶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⑷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4﹑★★典型——商鞅变法{中考历史小作文}.
(1)时间和人物﹕前356年 秦孝公和商鞅 ({中考历史小作文}.
(3)意义(影响)﹕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成功原因: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
3、夏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4、扁鹊和“四珍法”: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叫“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被看作是中医的鼻祖。
5、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体。他的代表作是《离骚》,现今端午节的有关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
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3、孔子的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思想家对许多社会问题展开辩论,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2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3、★★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发动战争,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消极作用: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③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一一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1、原因一一秦的暴政:A繁重的赋税和徭役;B残酷的刑法;C秦二世的暴政。
2、概况:始于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3、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后人,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①原因﹕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②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③表现﹕这段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②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提倡儒学,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③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④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 ⑤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中考历史小作文篇四
中考人教版历史人物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物事迹归纳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是民族英雄。
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在位期间爆发鸦片战争。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领袖。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中考历史小作文}.
李秀成:太平天国将领。指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战役有:青浦大捷、慈禧战役。 华尔: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组织洋枪队进攻太平军。在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打死。 左宗棠:从俄国手里收复新疆,是民族英雄。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创办福州船政局。 光绪帝:清朝皇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支持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政变囚禁光绪帝。在位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来领其出逃。
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壮烈牺牲,是民族英雄。
李鸿章: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伊藤博文:日本首相。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西摩尔:八国联军侵华时,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
曾国藩: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张之洞: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栾:恭亲王。洋务运动中央代表。
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康、梁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康、梁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参与戊戌变法。后被杀害。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慈禧太后:甲午战争失败后派李鸿章与日本议和。发动戊戌政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带领光绪帝出逃。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家。1894年组织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1905年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还创办了《民报》。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创办《新青年》。五四运动时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中共一大期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代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
胡适:新文化运动代表。
鲁迅:新文化运动代表。
曹汝霖:五四运动去的初步胜利时罢免了他的职务。
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粉碎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遵义会议确立核心领导地位。在中共七大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签署“双十协定”。1947年转战陕北。1949年下达渡江战役的命令。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主席。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1976年逝世。
董必武:参加中共一大。
李达:参加中共一大。
周恩来:创建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参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担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
针。在粉碎林彪集团中起了重要作用。文革中主持工作使经济有所好转。1976年逝世。
29.贺龙:领导南昌起义。解放战争中率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
30.朱德:领导南昌起义。解放战争中率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1949年下达渡江战役的命令。
31.杨虎城、张学良安事变。逼蒋抗日。
32.佟麟阁、赵登禹:1937年保卫平津战役为国家捐躯。是抗日将领。
33.李宗仁:抗日战争中指挥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将领,是民族英雄。
34.彭德怀:抗日战争中指挥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司令员。
35.蒋介石:创建黄埔军校任校长。北伐战争任总司令。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叛变革命。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1936年西安事变被扣押,后同意联共抗日。抗战后提议重庆谈判,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
36.刘伯承: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
37.邓小平: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文革中主持中央工作使经济有所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还有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1992年南巡讲话。成就详见八下P48~50
38.林彪:指挥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文革中形成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23日被粉碎。
39.衬衣、粟裕、谭震林: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
40.傅作义:由于中共的争取,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时,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物事迹归纳
阿沛阿旺晋美: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出现以他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决。
黄继光:是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的一位战斗英雄。(用身躯堵住枪口)
邱少云:是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
王进喜:铁人(大庆油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邓稼先:两弹元勋,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江泽民: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5年他提出针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2001年参加上海APEC会议。
汪道涵:大陆海协会会长。1993年进行了汪辜会谈。
辜振甫:台湾海基会会长。1993年进行了汪辜会谈。
蒋道平:抗美援朝中的空军战斗英雄。
尼赫鲁:印度总理。1954年倡导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吴努:缅甸总理。1954年倡导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辛格: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田中角荣: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布什:美国总统,参加2001年上海APEC会议。
普京:俄罗斯总统,参加2001年上海APEC会议。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物实际归纳
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长诗《神曲》。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人文主义思想。
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代表作《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1492,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今天的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发现美洲大陆。
麦哲伦:葡萄牙著名航海家。1519年-1522年,率领船队首次完成环航旅行。
查理一世:英国国王,鼓吹“君权神授”,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位新贵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共和国时期,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查理二世: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复辟。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并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颁布1787年美国宪法,领导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评价: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路易十六:1792,法国国王被送上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代表人物。掌权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败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拿破仑:法国人。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的很多地区。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拿破仑呗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争狂人)。
哈格里夫斯:英国发明家。18世纪60年代发明了“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瓦特:英国机械师,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史蒂芬孙:英国工程师,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被称为“旅行者号”在英国试车成功。 马克思:德意志人。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恩格斯:德意志人。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和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世界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欧仁•鲍狄埃:法国巴黎公社领导之一。公社失败后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
林肯:美国总统。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美国统一而战。
亚历山大二世:俄国沙皇。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明治天皇:推翻幕府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称明治维新。 爱迪生:美国科学家。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卡尔•本茨:德国人,19世纪80年代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莱特兄弟:美国人。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伏尔泰:法国思想启蒙代表人物。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运动的领袖。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
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评价: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牛顿: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祭奠人之一。数学、天文学、力学、等。牛顿的主要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的创建,建立完整的力学体系,力学三定律,称“牛顿三定律”。
达尔文:英国科学家。1959年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提出进化论思想。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物种起源》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沉重的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德国伟大的科学家。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为拿破仑写的,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与拿破仑有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向日葵》。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圆舞曲之王。代表作:《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物实际归纳
列宁:领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8——1920年取得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1921年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22年苏联建立。1924年逝世。
斯大林:1928——1937年领导苏联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实现农业集体化。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施行“斯大林模式”。二战期间,领到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等重要战役。1942年参加26国华盛顿会议。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
罗斯福: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其政绩有:罗斯福新政,领导美国人民参加犯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参加雅尔塔会议。
张伯伦:英国首相。任职期间执行绥靖政策,参加慕尼黑会议。
丘吉尔:英国著名首相。指挥不列颠之战,参加雅尔塔会议和26国华盛顿会议。实施抵抗法西斯的政策。二战后有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铁幕”演说。(1945年英国首相) 杜鲁门:美国总统。1947年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冷战)
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20世纪50年代上台后执行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1962年,美苏争霸期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美国总统。任职期间与苏联争霸并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尼克松:美国总统。1969年上台。美苏争霸期间实行了战略收缩。1972年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戈尔巴乔夫:苏联领导人。美苏争霸期间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
希特勒:在经济大危机打击下,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趋势发展。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迫害犹太人,还吞并奥地利,通过慕尼黑阴谋,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挑起二战。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自杀身亡。
中考历史小作文篇五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2015年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答题策略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因此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因此坐在考场答题时面对政史试卷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中考历史小作文}.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两份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3、答题规范。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开卷不用记忆: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3、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开卷考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认识、把握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历史中考成绩是很有必要并大有帮助的。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要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选项。因此在复习时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要掌握的准确、扎实、到位。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步骤:审---忆---选---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