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形式对联
来源:诗歌 发布时间:2017-09-21 点击:
书法形式对联篇一
对联书法
《诗经》既是诗歌,也是歌曲。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1、风: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包括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
2、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3、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词曲一一相应。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以谱写乐章,一曲专为一词而作,只为一词所用;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
因此,《诗经》不仅是诗歌,也属于歌曲范畴。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很多类别。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历史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
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书法形式对联篇二
书法对联
(高13厘米;宽8厘米)
书法形式对联篇三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字联
一晌销凝帘外晓莺残月;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残阳。(梁启超集宋词句)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
无多事无费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
无私蓄无私器同惜公物;或劳心或劳力勿作游民。(陈垣)
月满西楼独鹤还自空碧;日烘晴昼流莺唤起春酲。(梁启超集宋词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宋词句)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释弘一)
汲水浇花亦思于物有济;扫窗设几要在予心以安。(汪退谷)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忽相思更添了几声啼鴂;屡回头最可惜一泛江山。(梁启超集宋词句)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梁启超集宋词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梁启超集宋词句)
信古不迁也是昔贤知己;流阴若寄无为今世贤人。(集兰亭序字)
独上西楼天淡银河垂地;高斟北斗酒酣鼻息如雷。(梁启超集宋词句)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宿鹭圆沙又是一般闲暇;乱鸭斜日古今无此荒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笑索红梅香乱石桥南北;醉眠芳草梦随蝴蝶西东。(梁启超集宋词句)
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鸾境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梁启超集宋词句)
满地横斜梅花正自不恶;一春憔悴杜鹃欲劝谁归。(梁启超集宋词句)
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集文选句)
磨古墨石碑初榻新牛橛;临野渡竹室小如老鹤巢。
十一字联
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词曲句) 千里归艎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声长笛雁横南浦月当楼。(梁启超集宋词句) 小楼吹彻玉笙寒自怜幽独;水殿风来暗香满无限思量。(梁启超集宋词句) 小院春寒燕子飞来窥画栋;空江岁晚柳花无数送舟归。(梁启超集宋词句) 云锁奇峰倚石好观沧海日;山登绝顶披襟堪挹洞庭风。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梁章钜)
日暮更移舟望江国渺何处;明朝又寒食见梅枝忽相思。(梁启超集宋词句) 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轻阴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兰。
玉宇无尘时见疏星度河汉;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梁启超集宋词句) 丘壑怡神烟外青峦添画意;江山入韵天边白鸟助诗情。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八大山人
半岭斜阳冉冉隔离杨柳岸;一湖碧水悠悠荡尽古今愁。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老屋将倾只管淹流何日去;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时来。(释小颠)
有约不来空怅望兰舟客舆;劝春且住几回凭双燕叮咛。(梁启超集宋词句)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袁枚
曲岸持觞记当时送君南浦;朱门映柳想如今绿到西湖。(梁启超集宋词句) 亦爱吾庐买波塘旋栽杨柳;顿成轻别问后约空指蔷薇。(梁启超集宋词句) 灯下翻书青史问谁留政绩;窗前望月白头愧我老风尘。
花坞春长烟火千家都入画;桃源路近桑麻十里尽成荫。(集词句)
芳草接天涯几重山几重水;坠叶飘香澈一番雨一番风。(梁启超集宋词句)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彭元瑞)
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书能益智劝儿孙多读数行。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软语商量海燕飞来窥画栋;冷香摇动绿荷相倚满横塘。(梁启超集宋词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春色无边两岸青山遮不住;高朋满座一壶浊酒喜相逢。
莲界分明清净光中观自在;兰修咫尺伦常乐处悟菩提。
临泉画岫十里松风生笔底;把酒吟诗半帘花影舞樽前。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高处不胜寒见姮娥瘦如束;无情应笑我搂虚空睡到明。(梁启超集宋词句) 海晏河清漫江碧水垂丝钓;风和日丽千树红花点绛唇。
梅雪争春雪花飞舞梅花喜;水天竞秀天色澄清水色明。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欲寄此情鸿雁在云鱼在水;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丝。(梁启超集宋词句) 晴空一色满月新松收眼底;气象万千全堂翠柏作屏栏。
遥夜相思更漏残不如休去;群芳过后西湖好曾有诗无。(梁启超集宋词句) 寒雁先还为我南飞传我意;江梅有约爱他风雪耐他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瑞雪飘飘点绽红梅枝裹玉;春风霭霭剪裁绿柳叶镶金。
群峰耸翠一道彩虹一道伞;绝壁飞亭半边晴雨半边云。
燕子不归几日行云何处去;海棠依旧去年春恨却来时。(梁启超集宋词句) 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梁启超集宋词句) 澹泊人生琪花瑶草常留意;浮沈世际浊水污泥不染身。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二字联
一二亩瘦田雨笠蓑衣朝起早;两三间破房青灯黄卷夜眠迟。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敏学问者终生无所为满足时。(集圣教序字) 小楼昨夜东风吹皱一池春水;梧桐更兼细雨能消几个黄昏。(梁启超集宋词句) 书卷透梅香白雪青松多雅韵;友人聆曲意高山流水尽知音。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左宗棠)
此古文在商周若鼎彝若龟甲;有正气盈天地为河岳为日星。
此处可留春四季人间春不老;何枝堪寄意群芳国里意无穷。
论家世如阁帖古窑可谓旧矣;问文章似谈笺顾绣换得钱无?
花草旧香溪卜兆千年如待我;湖山新画障卧游终古定何年。(毕沅)
细草和烟尚绿遥山高晚更碧;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梁启超集宋词句) 胡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梁启超集词曲句) 看梅子熟时个中人酸甜自得;闻木犀香否门外汉坐卧由他。(宋镕)
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梁启超集宋词句)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书法形式对联}.
十三字联
无处觅残红试问东风春愁怎画;浮生等萍迹不知江左燕入谁家。(集词句) 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申涵光)
试凭他流水寄情却道海棠依旧;但镇日绣帘高卷妨它双燕归来。(梁启超集宋词句)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梁启超集词曲句) 酒醒帘幕低垂烛影摇红夜将半;雨过园林如绣东风吹柳日初长。(梁启超集宋词句)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集词句)
满身花影倩人扶我欲醉眠芳草;几日行云何处去除非问取黄鹂。(梁启超集词曲句) 楼上几日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西窗又吹暗雨红藕香残玉簟秋。(梁启超集宋词句) 十四字联
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曾国藩) 大江东去平楚南来一带江山如画;高柳垂阴老鱼吹浪依稀风韵生秋。(集词句) 门多桃李案少薄书别宦恐无此乐;前列生徒后盈丝竹今时复有其人。(李渔)
冷照西斜正极目空寒故国渺天北;大江东去问苍波无语流恨入秦淮。(梁启超集宋词句 )
呼酒上琴台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明朝又寒食正海棠开后燕子来时。(梁启超集宋词句 )
垂杨还袅万丝金又恐被西风吹绿;断红尚有相思字试凭他流水寄情。(梁启超集宋词句 )
泣残红谁分扫地春空十日九风雨;举大白为问旧时月色今夕是何年。(梁启超集宋词句 )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张之洞) 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插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曾国藩) 握笔写兰要识得凤眼鼠尾螳螂肚;出门行李无非是金石书画断纹琴。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五字联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罗衣特地春寒细雨梦回犹自听鹦鹉;殊乡又逢秋晚江上望极休去采芙蓉。(梁启超集宋 词句)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碧环;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梁启超集宋 词句)
笑倦游犹是天涯万里乾坤不如归去;惊客里又过寒食一桩心事曾有诗无。(梁启超集词 曲句)
酒酣鼻息如雷叠鼓清笳迤逦度沙漠;万里夕阳垂地落花飞絮随意绕天涯。(梁启超集宋 词句)
最有味是无能但醉来还醒醒来还醉;本不住怎生去笑归处如客客处如归。(梁启超集词 曲句)
十六字联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财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林则徐
)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蒋士铨 )
室所尚在志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业必精于勤博文强时三余蛾术惜光阴。(朱兰坡 )
十七字联
个中小寄闲情待移来五岳精灵供之几席;此处已非故国且分取南冠涕泪洒向花枝。(邓 散木)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 松龄)
歌扇轻约飞花高柳垂荫春渐远汀洲自绿;画桡不点明镜芳莲坠粉波心荡冷月无声。(梁启超集宋词句)
戏抛莲菂种横塘新绿生时水佩风裳无数;猛拍阑干呼鸥鹭五湖旧约烟蓑雨笠相过。(梁启超集宋词句)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八字联
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
回首春风上苑剩一只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严问樵)
茅屋八 九间钓鱼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 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邓石如)
二十字以上联
庭余嘉荫室有藏书天下事随处而安既此是雕梁画栋;
卜得芳邻居成美境田舍翁问心以足漫言应列鼎名钟。(林青圃)
九成宫集联:
皎月怀光如满璧;清风和美作冰人。
立言元在成名后;品物常于穷理时。
胜地常年如满月,可心无景不微风;
登台得贶能观月,临水凄清莫尤风。
清新可持同龟寿,养性常膺与鹿龄。
炎景流金无蒸郁,微风动碧感凄清
登台可赏涤山雨,出海能观澈水天。
参差台榭成佳景,杂杳云霞乱远山。
临武始知书有味,观心斯怡道生华。
乾坤戒满非人力,舜禹怀茅正圣心。
舜德千年书典策,禹功万物勒龙图。
循经有典观前圣,颂道无言训后昆。
室列图书觉清遂,家成文史足风流。
功成书契流葳(wei)蕤(rui),学至谦和始吉祥。{书法形式对联}.
言肯声犹成续响,礼成品更遂前怀。
无欲方能成六道,忘机差可得三玄。
岩前雨后云相续,槛上泉流月和声。
文心皎若月中庭,书品清于雨后山。
能于大显犹蹈矩,信可深居善握机。
风月波光动台榭,紫华淑气接长廊。
人品能扶书品正,文心应胜壮心高。
龙阁涂金成显赫,凤台凝碧足峥嵘。
一念忘言含玄远,三阳凝泰挹清澄。
明月一轮悬宝鉴,清风万度肃云天。
名令身洁唯性克,德晖文显欲心诚。
运笔成文润五色,耕田凿井利千年。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雙字吉祥語
歡暢、昌盛、興隆、鴻喜、壽祺、百福、步雲、寶源、寶和、存德、誠信、暢春、大發 、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鳳和、福安、福壽、福和、廣遠、廣雅、廣 益、觀仁、觀文、合盛、華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鴻運、鴻福、鴻源、 金福、聚興、駿興、謙益、勤和、瑞隆、天發、天福、通順、萬順、馨德、永盛、誌成 、致遠
四字吉祥語:
祝福語:百福具臻、福壽康寧、瑞啟德門、鴻喜雲集、福至心靈、門潭贈慶、恭喜發財 、五谷豐登、福齊南山、福壽雙全、福壽年高、福惠雙修、德門積慶、升祺駢福、潭祉 迎祥、福祉駢蕃、五福齊全、三陽開泰、祥瑞福輳、福祿長久、潭祺迪吉、華星凝輝。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祝壽語:萬壽無疆、百齡眉壽、返老還童、壽如南嶽、千歲之桃、松鶴舞鳳、美意富貴 、麻姑酒滿、天保九如、期頤之壽、南山獻頌、算衍春齡、福海壽山、榮躋七秩、年登 大耋、
賀喜語:天倫之樂、鸞鳳和鳴、比翼齊飛、珠連璧合、芝蘭千載、洞房花燭、秦晉之好 、琴瑟永偕、紫氣東來、吉星高照、新婚燕爾、喬遷之喜
賀祿語:金玉滿堂、日轉千階、魚躍龍門、甲第星羅、光輝燦爛、登峰造極、富貴榮華 、雁塔題名、飲至策勛、雲程發韌、紆朱懷金、魚躍龍門、
賀德語:厚德載物、德隆望重、冰清玉潔、積愛成福、為善最樂、鞠躬盡瘁、至誠高節 、盡忠報國
賀安語:國泰民安、室雅人和、風順家興、四海升平、民殷國富、萬事如意、風和日暖 、和諧社會、竹報平安、
勸學語:讀書萬卷、勵精圖誌、業精於勤、耕雲種月、天道酬勤、開卷有益、學而不厭 、聞雞起舞
養心語:胸懷灑落、溫恭自虛、慎靜尚寬、澄心清神、知足常樂、百忍成金、氣若幽蘭 、豁達大度、怡然自樂、冰壺秋月、
藝術語:神融筆暢、會通古今、筆啟自然、辭富山海、遷想秒得、思逸神超、法貴天真 、言為心聲、珠圓玉潤、珠光寶氣、
迎春語:春回大地、三陽開泰、滿園春色、梅花數點、瑞氣盈門、普天同慶、萬物登明 、物華煥彩、春和貽蕩、春日喧和、綠靜春深、
風景語:啼鶯舞燕、高柳垂陰、松竹含韻、百川歸海、驚浪奔雷、蘭蕙桂馥、風調雨順 、龍飛鳳舞、寧靜致遠、擇如時雨、雲興霞蔚、百卉含英、蘭秀菊芳、浮翠流丹、花意 竹情、
商業語:匯川納海、斂福生財、興隆大業、宏圖大展、裕業有孚
书法形式对联篇四
书法对联
书法形式对联篇五
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一、总叙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书法形式对联}.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
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
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
二、对联书法的基本章法
对联书法的对称性可称为“双边对称”,因为它不同于人或动物(或一栋对称建筑),后者每一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左右对称统一体。对联则由上、下两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合的单联组成。书法对联的传统形式,要求竖排,上、下联左右分列,两行(或两片、两幅)字体相同,字数、字径、幅面尺寸相等,黑白空间分布基本均衡。
基于字数及尺幅,书写形式可分为两行对与“龙门对”两类。两行对单边一行,一般用于中、短联,上联排列在右,下联在左。长联文字多,单联需竖排两行或更多,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此视书体、风格而定,下文将谈及)。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
上述两种形式为对联的基本形式,也可称基本章法。然而书体及联文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也会影响对联书法的章法布局,使其在规整、单调的形式中产生一定变化,创作出一些新的格局,这也是繁荣发展联艺、书艺所应了解和追求的。玆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探讨。
三、不同书体的章法
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1、楷书
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2、隶书
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3、行书
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唐书论家张怀瓘对其作了划分:“兼真者谓之真行”,即现在所称的“行楷”,趋于静态;“带草者谓之行草”,趋于流动。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还
可横、竖间距同时适当放宽,章法疏朗萧散,别具一格。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4、草书
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今草承章草遗绪,通过对笔画的简省、连结、形变、偏旁部首符号化等手法变化今楷的体势,略具其形而不失其字。晋代二王父子为行书及今草宗师。今草可每字独立,也可连绵牵带,一笔而贯数字。各种书体中,今草最为简捷流动,最富体势变化。按其书写速度、体势腾挪开合的变化程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谓。前文谈到书法对联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称性,故而一般不宜用放纵不羁的狂草书联。小草(包括于右任先生创造的标准草书)每字独立,动中寓静,用以书联,则可参照章草章法为之。若以连绵流贯、起伏迭宕的草书为联,则可参照行草章法,在保持上、下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发挥草书艺术特色,以求体势的错落开合、节奏的疾徐起伏等变化。
5、篆书
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
四、款识、题跋、钤印{书法形式对联}.
款识、题跋不属对联正文,但对联书法作品中少不了落款。从内容看,下款落书联者或撰者名,上款一般题受联者或撰者、联文出处、年月等内容。题跋文字内容往往包含联文简要背景材料或必要的说明补充,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会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属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尽管如此,款题毕竟不属正文,书写对联应主次分明:一是款题字径应明显小于联文;二是书体不能与联文冲突。如联文是楷、隶、篆等静态庄重的书体,则款题除用同书体外,欲追求书意的丰富、变化,最好选用流便的行草书;如联文为行草,则款题一般不宜用篆、隶、楷书。当然,艺事“法无定法”,有时少字的草书联文题以楷、隶小字为款跋,形成大小、疏密、动静对比,亦可达到主次分明,美观醒目的艺术效果。
款题视文字多少而布局。字少者,上款题于上联右侧上部,下款落于下联左侧下部,当代书法家追求作品虚灵与动感,喜将书者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为追求简洁,可不落上款,只于下联落书者名即可(名款可简至1-2字,称为“寒款”)。题跋文字少者可照上述落款位置书之,字多者可题于上、下联文左右两侧;联文字少而幅长者,为避免字距过大章法松散,可题款于上、下联联文下部进行补救。书写龙门对应在上、下联末行下部留足空白,以便落款或题跋,并视字数多少,跋语可一行至数行不等。若空白不够,也可题跋于上联左侧及下联右侧。 篆刻艺术同属国粹,钤印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形式。对联书法作品中的铃印也属整体章法的组成部分,常常起到调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一般说来,下款钤书者姓名印,还可加盖闲章,可一方、两方,多至三方,首方钤在下款尾部空一字的位置。如下款位置较低,可钤于紧靠款字的左侧。上联右上侧钤引首闲章,如已题上款,则不宜再钤印于款字上方,而可钤于联文右侧下部,位置宜低,不宜与下款姓名左右齐平。印章直径不应大于款字。
五、对联书作章法举异
前面简单分析介绍了各种书体对联的不同章法,据所闻所见及自身创作实践,也有采用特殊款式、章法书写联文的尝试。举例如下:
有龙门对,下联同于上联,从右往左竖行书写,排列一顺风,相互不尽对称; 有名胜联改竖行为横排,上、下联反向书写,如双横匾式左右悬挂,呈横向对称;
笔者自撰警世趣联:“天下为公,切勿睁只眼闭只眼;眼前是福,岂能过一天算一天。”因非实用联,便采用环式特异章法为之,使联文的顶针、回环修辞趋于形式感、形象化;
另撰《〈义勇军进行曲〉赞》联,摘引国歌词语,因系白话,便按新诗竖排,每句一行,构成新章法。
以上属章法变格的探索之作,能否成立让读者认可,自待物议。另有以条幅、斗方、扇面等款式按诗文章法(即竖排从右至左,从头到尾连续书写,不分上、下联)书录对联全文或节录者,以其失去上下联相互对称的基本要求,只能称之“联文条幅”、“联句斗方”、“联语扇面”之类,而非对联书法也。
六、联书合璧相映生辉
中国书法艺术在三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宝贵的艺术法则和审鉴标准,它们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这些法则、标准一方面促进和维护了书法艺术的规范化、精准化,但同时也给书法家的艺术创造和个性发挥以制约。因而人们将书法创作比喻为“带着镣铐跳舞”。而对联书
法形式上所要求的整齐与对称,造成了书写章法上的重重局限,这不啻给书者又加上了一副沉重的“镣铐”。这就要求书法家在尊重对联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机动把握对联书写章法规定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性,文体的规定性就是体现文体本质属性的格式和规则。对联如果不成对仗,不讲声律,就成了散文句;对联书法失去形式上的“双边对称”,就成了条幅、斗方……上文所谓“度”,就是指对联书写章法体现“双边对称”所容许的伸缩范围。因而,既不能因墨守对联章法而扼杀书法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不能为发挥书法的艺术性而破坏对联的基本章法,而应当在求得对联双边总体对称的前提下,积极调动书法艺术手段,于严整单调的形式中求变化,在矛盾对立中求和谐统一,力求使联文内容与书艺表现形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联书合璧,相得益彰。此外,实用对联的不同用场、联文内容及感情色彩、语言风格等因素,为书体的选择,章法的调整提供了创作构思的余地,也为化解“联、书矛盾”,扩大局限空间创造了条件。这一切有待于书法家的不断探索、实践、创造,为对联书法苑结出更多鲜美的硕果而共同努力!
书法形式对联篇六
书法作品的常用格式
书法作品的常用格式、称谓、钤印、日期及尺幅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书法形式对联}.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
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⒍对联:又称楹联。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嘱书”等字样。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⒎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
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最后盖章。
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用印的忌讳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匚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