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7-09-13 点击: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重庆市两江新区简介

两江新区简介

新华网 2011-10-26 10:39:08 评论(0)

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一)两江新区设立背景及战略定位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1200 km2,其中可建设用地550 km2,新开发用地400 km2,常住人口160万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也是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党中央、国务院对设立重庆两江新区高度关注。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定向导航。2008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时请求国家给予重庆更多支持,温家宝总理责成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专题研究;2008年6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200多人到重庆调研,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想法。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明确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2009年4月,重庆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报告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其间,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3次对设立两江新区作重要指示。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两江新区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

国家对两江新区寄予厚望,赋予了五大功能定位: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二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三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四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五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2011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两江新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并列,并对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委、市政府据此定位和要求,明确了两江新区"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的战略思路,确立了 "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一是到2012年,实现GDP翻1番,达到16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230万人,5大核心板块取得突破性进展,两江工业开发区万亿先进制造业基地坚实起步。二是到2015年,实现GDP翻两番,达到3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两江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万亿级重大工业产业布局完成,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板块。三是到2020年,实现GDP翻3番,达到 64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均占全市1∕4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1∕3以上;常住人口规模400万人左右。两江新区将十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再造一个重庆经济",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两江新区基本情况及比较优势

作为"中国第三区",与广大内陆地区相比,两江新区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

两江新区交通区位优越。重庆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桥头堡",是全国4大直辖市和5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两江新区处在重庆主城区北面的"黄金宝地",山地、水域和生态面积超过1/2,可建设用地面积550 km2,是目前重庆主城建成区面积2/3。两江新区交通方便快捷、四通八达,这里将建成全国第四、西部最大、旅客吞吐量达到7500万人次、拥有4条跑道的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江北国际机场;这里将建成以寸滩港(140万标箱)、果园港(200万标箱)为重点的重庆港,打造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和内河最大的航运中心,常年可通江达海;这里将建成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将形成"三环十射",高速铁路有8条汇集,可1小时到达成都、2小时到达贵阳、3小时到达西安、4小时到达武汉、5小时到达兰州、6小时到达广州、7小时到达北京、8小时到达上海。两江新区对内正在快速完善内循环,对外"一江三路三大洋"大战略格局已基本形成,即:通过长江可达太平洋;通过"西北翼"渝兰铁路-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可达大西洋,重庆到欧洲将比沿海地区海域省时24天;通过"西南翼"渝黔铁路-昆明出境-缅甸中部可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开通了重庆-深圳的铁海联运大通道,重庆及两江新区已由内陆的"三线"变成开放的"一线",由开放发展的"后卫"变成为"前锋"。

两江新区聚辐功能完善。这里有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核心区,有"重庆陆家嘴"之称的江北嘴金融中心,规划面积5 km2,已吸纳了一大批银行和保险机构、基金公司,随着国际国内一流的大型金融机构、世界500强总部和结算中心的集中入驻,将形成较为发达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成为金融创新先行区。这里有中国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8.37 km2,加工配套区近30 km2,是我国唯一的"水港+空

港"双功能保税港区,一期工程已封关运行,100余家境内外企业及项目成功落户;2015年全面建成后,将辐射80万-100万km2西部腹地,带动周边6省20多座城市的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这里有中西部最大的会展中心,综合投资100亿元、会展区总建筑面积60万m2的悦来会展城,集展览、会议、商业、娱乐、酒店、办公楼、高档住宅、景观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2012年建成后将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会展中心。这里有西部地区总部经济高地,将建成以北部新区"星系列"为重点的1500万m2总部经济产业楼宇,成为内陆总部经济最大的集聚区。

两江新区政策优势明显。除享受浦东和滨海所有政策外,还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3号文件、内陆保税港区特惠政策,以及先行先试权等。市政府将2020年前60%的工业用地、40%的商住用地、60%的公共用地都集中用于两江新区,为新区发展留足了巨大空间。同时,两江新区建设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融资成本、公务成本和税费成本较低,治安环境、政务环境和服务环境优良。全国独一无二的优惠政策,开放创新的投资环境,给两江新区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两江新区产业空间巨大。两江新区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初步确定为"一心四带八基地",即: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产业带,以及占地30 km2、产值5000亿元的汽车产业基地,占地20 km2、产值4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占地15 km2、产值3000亿元的现代物流基地,占地10 km2、产值2000亿元的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产业基地,占地10 km2、产值1000亿元的新兴产业基地(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占地5 km2、产值5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占地5 km2、产值500亿元的直升机及航空产业基地,占地5 km2、产值5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等8大基地。将着力打造"6+3"核心产业体系,即:6大先进制造业,包括以轿车和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以轨道交通和电力装备为主导的装备产业,以电脑整机及信息家电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碳纤维及高温超导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以节能产品和环保设备为主导的节能环保产业;3大现代服务业,包括以创新金融为主的金融业,以物流会展为主的商贸业,以资讯研发和服务外包为主的信息业。

两江新区发展基础较好。与浦东和滨海几乎"白手起家"不同,两江新区是"老城+新城"。现有城市建成区面积150 km2,是重庆主城基础条件最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活力最大的区域。全市主要的产业支撑包括汽车工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生物制药,以及现代金融业、物流服务业、高档房地产业等,大都集中于此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2009年GDP约800亿元,分别是浦东和滨海设立之初的13倍和4倍,经济总量占全市的13.5%,工业、财政也占全市1/10左右。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两江新区世界500强企业名单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北碚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年1月18日 在重庆市北碚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北碚区人民政府区长 龙 华

各位代表:{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北碚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连同《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审议。同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向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2.37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人均GDP达到3万元,是“十五”末的2.4倍。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425亿元和126.91亿元,是“十五”末的3.1倍和3.4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2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6.7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20.29亿元,是“十五”末的6.6倍。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6%,比“十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4%,比“十五”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

城市规划取得重大进展。北碚区分区规划和各片区控规编制加快推进,新增控规覆盖面积87平方公里。完成新一轮区级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在全市率先创建“无违社区”。城市更新拓展步伐加快。完成危旧房拆迁48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30万平方米、居住区综合整治466万平方米。北碚新城基本建成,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38平方公里扩大到34.3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9.6万增加到45万;城镇化率达到75.2%,提高了9.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襄渝铁路二线、遂渝铁路一线竣工通车,兰渝铁路、遂渝铁路二线开工。绕城高速全面建成,渝武高速主线收费站外移。北碚嘉陵江大桥、嘉悦大桥投入使用,改造干线公路 143.3公里 ,新建城市道路 74.8公里 。完成 30公里 城区道路和 120公里 供水管网改造。建成公园30个、广场2个。玉合山人防工程主体完工。新建变电站5座,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开始发电。成功开辟天然气第二供气源,相国寺地下储气库、合川至北碚输气管道加快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全市领先。新(改)建公厕41座、垃圾站23座,实现150辆出租车驻碚经营。率先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市容环境明察暗访名列主城前茅,城市管理目标考核连续九年居全市第一。

(三)发展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

全力推进蔡家组团、水土组团、北碚新城、温泉城、农业园区、台农园等发展平台建设,蔡家、水土和北碚组团纳入全市外环时代21个大型聚居区。蔡家、水土组团初步建成19平方公里,进入两江新区范围。累计投入365亿元,建成道路 61公里 、变电站3座、供气站3个,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安置房66. 6万平方米 。成功引进方正集团、力帆集团等企业74家,可形成产能1500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7.5亿元、税收总额5.4亿元。基础、功能和形象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北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

(四)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累计建成花木基地12万亩、蔬菜基地9.7万亩、名优鱼基地

3000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家。大地渔村、多彩园艺等项目已具规模,“一线八点”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改建农村公路 271公里 ,提前两年实现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100%。新建小(二)型水库6座,整治病险水库30座,全市最大的城乡统筹供水工程——江东水厂基本建成。23.6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5个。村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心镇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9个新农村示范村和58个推进村建设卓有成效。新建农民新村10个、巴渝新居(巴渝风貌)272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2154户。统筹城乡改革有序推进。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流转土地5.6万亩。成立村镇银行1家。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质押贷款。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各项补贴足额发放到位。

(五)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高

累计营造林31.9万亩,栽植米径 8厘米 以上苗木44.76万株。森林覆盖率38.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6%,人均公共绿地 21.2平方米 ,均居主城第一。建成基本无煤区22.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十年居主城第一,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保实绩考核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关闭“四小”企业36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6.8%和11.8%,连续三年被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区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天府采煤沉陷区治理基本完成,连续十年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六)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全部实行绩效工资。一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强投融资改革,出台一系列止滑促增措施,争取上级资金30亿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90多亿元,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累计引进企业11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500强企业12家。利用内资232.75亿元、外资2.65亿美元。新增出口企业81家,实现外贸出口7.2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8倍。“骑龙及图”成为北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歇马曲轴通过“重庆市长质量管理奖”评审。积极参与渝台合作,台农园初步形成框架。基本建成北碚(广东)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支援巫山项目65个、资金3922万元。援助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灾后重建项目4个、资金1000万元。

(七)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通过国家卫生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等称号。新增专利1171件。西南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功诞生,西南地区首个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9.7%、升学率93.65%。新建学校3所,全面消除学校D级危房2.97万平方米。建立了覆盖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累计投入1.73亿元,惠及学生17.5万人次。1.45万农民工子女全部享受同等就学待遇。建成3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化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08‰以内,发放计划生育补助和奖励1.27亿元。终身健康体系基本形成。北碚剪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缙云之声”合唱节成为全国首批“群众文化品牌”,“唱读讲传”深入人心,广播实现“村村响”、电视实现“户户通”。获得市二运会、三运会成人组和市三届、四届残运会区县第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提前完成妇女儿童规划纲要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6.9万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34.7亿元,惠及80万人次。改扩建敬老院7个,4223名孤寡老人受到照顾,3000名80岁以上老人享受分类补贴。发放各种救助金2.1亿元,惠及124.6万人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500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000元和7120元,基本实现翻番。建成保障性住房14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比“十五”末增加 10平方米 和8平方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岁、全市平均水平2岁。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进入相对富裕阶段。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采纳政协意见建议。办理人大建议1138件,政协提案1893件,办结率100%,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均在99%以上。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更加规范。减少行政审批24项。行政效能建设和投诉工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功处置“8.30”森林火灾等重大灾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过去五年,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审计、统计、机关事务、侨务、消防、修志、防震、民族宗教、老龄、气象、档案、保密和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加快建设“一极两区”,着力打造“幸福北碚”,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7.4%,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33.3%,区级税收收入增长6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58亿元、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8%。全面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是“两高一特”产业发展提档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机集团功能材料基地、GE风电齿轮等项目开工建设,北大方正医药基地、力帆集团汽摩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四联LED光电产业园一期竣工,北斗卫星导航、上海超硅、深圳立业精进能源锂电池等重大项目签约。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产品产值达到19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8.4%和24%。继续保持“全市工业十强区县”称号。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发展开始提速。编制了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一系列加快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浩博方山境等21个项目开工,海宇西湖山水等12个项目开盘,龙湖、金科等知名企业入驻。完成房地产投资55.1亿元、增长46.8%,开工商品房131万平方米、增长156%,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31.7亿元、增长15.5%。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成功举办腊梅文化节、消夏休闲节等活动。颐尚温泉创 4A 级旅游景区正式授牌,美丽乡村嘉年华改造完工并恢复营业,金刀峡景区改造加快推进。北温泉柏联SPA建成营业。大众温泉游泳健身中心主体完工。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86亿元。

二是两江新区北碚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蔡家组团建设全面提速。新征土地5655亩,整治土地3513亩。引进资金7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建成道路 10.4公里 、标准厂房14万平方米、各类住房21. 4万平方米 。30个产业项目投产、19个项目开工,引进重大项目14个。水土组团掀起开发热潮。由区政府和两江集团共同组建的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运行良好。60平方公里总规获批,25平方公里启动区控规编制基本完成。方正大道竣工通车,悦复大道、大兴路东段加快建设。思源变电站、云丰配气站投入使用。完成60平方公里土地储备和2.03万亩土地征收。实施场平10平方公里、整治土地3平方公里。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建设,12. 7万平方米 安置房主体完工。融资13.3亿元,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0个。

三是“幸福北碚”五大工程建设再上台阶。完成投资114.46亿元,五大工程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开工建设公租房108万平方米,建成城市危旧改安置房10万平方米。完成 1.83公里 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新建社区公园3个。UME国际影院、雄风百货等开业迎宾,缙云商圈渐成气候。城乡交通更加便捷。轨道交通6号线北碚段提前开工,进展顺利。改造干线公路15公里,朝阳复建桥桥拱合龙,龙凤大道一期通车、二期开工。12个镇街纳入全市公交改革覆盖范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4条。开工建设 40公里 农村公路,新增25个村通客运。生态品质更加优良。营造林10.63万亩,栽植米径 20厘米 以上的银杏、香樟等大树2.7万株,率先建成市级森林城市,成功申报全国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化示范区。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6天。市民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全面实施中小学生饮用奶计划和营养餐工程,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投入使用,中医院城南住院大楼主体竣工。新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9片,建成缙云山健身梯环道 8.4公里 ,缙云文化体育中心开工。成功承办全国新年群众登高活动。城乡安全更有保障。信访工作实现“四下降一好转”。建成交巡警平台10个,校警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和治安重点整治,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和三类可防性案件分别下降28.4%和28.3%。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四大行动”深入开展,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四是“民生大事”初见成效。财政投向民生14.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4.6%,比2009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面启动农民增收工程,新种植蔬菜6.2万亩。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自愿办理1.48万人。基本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79.4%,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8%。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9所,3700多名留守儿童得到较好培养照顾。发展微型企业325户,解决就业3000人。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18.3万人次。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既是北碚历史上发展得最好最快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共获得联合国奖励1项,国家及国家部委奖励272项,市级奖励775项,各项事业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碚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北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虽然北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232.37亿元,列主城第8位、全市第13位,比第一位少357亿元。人均GDP列主城第9位,全市第11位。二是经济质量不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2.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8.7%,低于主城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8.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0%,与“两高一特”产业定位还不相称。三是财政实力不强。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比全市第一位少31.7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低于主城平均水平1790元;税收收入占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的45%,比主城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四是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发展需要。对外交通连接通道较少,对内交通网络化水平不高,公交系统建设还不能满足老百姓出行需要。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保障能力不强。五是城乡统筹任务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主城平均水平180元,全区还有1.87万贫困人口。六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少数人还存在着消极懈怠和衙门习气。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北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尽管我们将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形势是有利多于不利,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两江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北碚184平方公里纳入两江新区,并被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带,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版图。未来一个时期,北碚必将成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要素聚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与此同时,重庆作为国家五个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发展进入外环时代,正加快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北碚地处主城外环重点开发地带,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必将成为主城拓展和城市建设的关键区域。我们坚信,“十二五”时期,一定是北碚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围绕“一极两区”目标,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北碚建设成为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江新秀。

“十二五”时期,我们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努力打造重庆主城新的重要增长极。全力促进经济发展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重点发展“两高一特”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GDP达到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特色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逐渐成长为主城新的重要增长极。

——全面推进“幸福北碚”五大工程。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升老城区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北碚、蔡家、水土、澄江等区域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62万,城镇化率达到83%,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建成西部一流的宜居之城。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新增高速公路 40公里 ,农村公路里程达到 600公里 ,充分融入主城交通网络,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全面提升城市生态质量,森林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23.5平方米 ,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各项生态指标继续领先主城。进一步增强教育辐射功能,完善终身健康体系,切实彰显独特的人文魅力。积极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深化警务体制改革,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市民安全感。

——加速建成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到2014年,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增长7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比全国提前六年、比全市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尽快形成两江新区北碚片区基本框架。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医药、光电制造(LED)、装备制造等产业,统筹推进高品质生态商住和高端商务产业发展。积极构建功能齐全、水平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高起点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两江新区北碚片区GDP达到230亿元,年均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重庆市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定向导航,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发3号文件,重庆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肩负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全市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创新图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化解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以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生机勃发的新境界。

———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增长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80亿元,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35亿元,年均增长28.2%。工业销售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超过400亿元、增长2.8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9%,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人均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新台阶,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

13.4∶45.1∶41.5调整为8.7∶55.3∶36。“6+1”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以惠普、宏碁和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为龙头的1亿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强势崛起,汽车摩托车产值超过3000亿元,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材料工业、轻纺工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形成百亿级园区20个、百亿级企业15户。内陆地区金融高地加速形成,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成为支柱产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不良贷款率降至0.9%。上市公司总市值翻了三番多,证券化率提高到52%。保费收入翻了两番。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物流中心建设上档升级,形成国际级物流通道3条、国家级5条,年货运总量30%来自市外。会展、购物、美食之都加快建设,建成一批百亿级商圈、百亿级市场。成功申报中国温泉之都,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

———“五个重庆”建设全面推进。主城进入“二环时代”,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提速发展,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三年拆迁主城危旧房120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76万平方米。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五干线”铁路网,在西部率先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基本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建成主城快速干道11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铺开。新增跨江大桥39座。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200万标箱。江北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强,年旅客吞吐量增长2

倍、货邮吞吐量翻了一番。黔江舟白机场建成通航。完成森林工程129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0%提高到37%,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66天增加到311天。卫生和体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7.6%,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7岁。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切实加强,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1%,重特大事故件数下降75%。大走访、大下访深入开展,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五”普法圆满完成。打黑除恶取得重大胜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及时有效,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定在95%以上。

———内陆开放高地快速崛起。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强力开局。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从建设到封关运行一年完成,实现贸易服务与沿海同样便利。推动中、俄、哈签署边境口岸高效便捷通关协议,开通渝新欧铁路集装箱班列和渝深铁海联运,重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进出口总额达到124亿美元,增长2倍多。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外商投资额翻了三番多,达到63亿美元。“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50亿美元对外投资项目获得批准并付诸实施。渝台合作更趋紧密,台资利用累计超过20亿美元。承接沿海、联动周边成效明显,引进内资达到2638亿元。重庆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正成为海内外投资者抢滩的热土。

———综合配套改革攻坚破冰。积极稳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转户居民同等享有城镇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待遇,建立农村土地自愿、有偿、弹性退出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制度性探索。构建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实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举措,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创设农村土地交易所,组建农畜产品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药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和上市路演中心,联合产权交易所运行良好。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达到1.2万亿元、增长2倍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趋完善、改革重组深入推进、经济布局逐步优化。民营经济支持体系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到62%。

———“三农”工作和区域统筹力度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五年累计超过1300亿元,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100万吨,蔬菜、水果持续增产。实现乡乡通畅、村村通达,农村客运覆盖到72%的行政村。完成水利投资382亿元,建设大中型水库24座,完成22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又有1100万人喝上安全水,建成城镇达标防洪堤300公里,极大改善了工程性缺水和下雨即涝的局面。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32%的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起“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市属国有企业融资100亿元支持“两翼”工业园区建设,“两翼”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百万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历经十七年的艰辛努力,搬迁安置移民113.8万人,复建房屋3725万平方米,调整搬迁工矿企业1397户,库区面貌焕然一新。成功保障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至175米。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库区水质保持稳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下降1个百分

点。8个重点移民区县发展提速,年均增速比全市快2个百分点。库区发展全面转入后续工作新阶段。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全面实现“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大学城基本建成,解决了“普九”债务、农村代课教师等遗留问题。各类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基础研究水平明显提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了三番。三甲医院创建计划进展良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超过40%,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到26个区县。重庆大剧院、科技馆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080个、登山步道86条,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国防动员能力明显增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年均分别增长11.3%、13.1%。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征地农转非人员等社保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建立起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和节假日送温暖长效机制,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4万人。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按照中央宏观调控要求,扩内需、调结构、控通胀、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7%,外商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均增长50%以上。成渝客运专线等11条铁路同时在建,火车北站、西站改扩建工程和兴隆场编组站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掀起了重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铁路建设高潮。2000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建成、路网密度位居西部第一,又有1000公里地方高速公路相继开工。200万标箱规模的果园港加快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成主城干道建筑立面及居住区综合整治5600万平方米,建成巴渝新居5.3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1.6万户。全面启动户籍制度、住房制度、“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微型企业发展等重大改革,农民转户进城145万人,开建公租房1300万平方米,实现“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万户、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农村商业银行、水务集团、力帆、乡村基等7户企业成功上市,直接融资700亿元。大力落实“民生十条”,城镇新增就业31.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到30个区县、250万老人享受到养老待遇,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80所,130万留守儿童得到关爱,交巡警合一改革和新型校园警务制度全面推开。采取加强产销衔接、规范市场秩序、增加困难群众临时补贴等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2%。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一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人民幸福为追求,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充分体现“加快”“率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新路子。{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突出发展要务,把中央要求与重庆实际紧密结合,审时度势谋跨越,抢抓机遇促发展。我们创造性地放大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等机遇效应,全面落实国发3号文件,一揽子政策措施和一大批项目相继落地,把重庆发展推上了快车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提振经济举措,推出一系列适应性措施,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庆经济逆势而进,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三。实践证明,只有把抓住机遇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用好机遇,争得主动、创造优势,开辟出重庆发展的新天地,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赶超升位。

第二,突出民生导向,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家园,使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保持一般预算的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滚动实施年度民心工程,全面落实“民生十条”,不仅解决了大量突出的民生问题,而且激活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以“五个重庆”为载体,倾力打造和谐安康、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得到广大市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实践证明,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持久的动力。只有处处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辩证统一,两者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突出改革创新,把解决突出矛盾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先行先试、敢破善立,以制度创新增活力、聚财富。我们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构建起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通道。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公租房建设管理新机制,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首创地票交易制度,开辟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渠道。改革林权制度和农村流通融通体系,助推“两翼”农户增收。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用改革创新思维,集中破解大面积、长周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肩负起探新路、作示范的历史重任,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

第四,突出内陆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善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开放促跨越、图振兴。我们加快构筑开放大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把重庆推向了大开放的最前沿。改变以港资为主、工业为主、增量为主的外资利用单一模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新格局。配合国家开放战略,实施面向国内市场和重庆发展的海外投资,实现国内发展与跨境投资、利用国际资源、掌握先进技术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只有善用世界眼光和双向思维谋划内陆开放,才能分享到全球化带来的更多机遇,在更高起点、更大舞台上实现跨越发展。

第五,突出人文塑造,把培育正气与张扬法治紧密结合,弘扬主旋律,惩治黑恶丑,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行动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干部群众受到熏陶、获得教益。扎实开展“三项活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照中央要求,顺应人民愿望,依法开展打黑除恶,维护了公平正义,净化了社会环境。实践证明,只有以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引领,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和衷共济促跨越的生动局面,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进步和变化,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方向引领,得益于中共重庆市委的科学谋划和统揽指挥,凝聚着重庆3200万人民的丰富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作出奉献的全市各族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以及港澳台同胞、广大侨

二、确保“十二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重要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国际分工调整蕴藏新的机遇,国际环境总体有利。当今中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为重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当前重庆,多重机遇汇集,“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政策效应加快释放,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三峡后续工作全面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和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又添新动力,大发展的气势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重庆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抢抓机遇,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奋力开创重庆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314”总体部署为核心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果为人民共享,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坚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其主要标志是: ———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左右,达到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

———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形成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特色中心镇联动发展的大都市连绵带,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0%、60%。工业销售值翻一番,达到2.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金融、物流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0%和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金融、商贸物流、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建设与国内外经济广泛融合的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经开区、高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贸易大通道全方位形成。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一般贸易一体化发展,

两江新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新丝绸经济带对重庆的影响--------最终版

新丝绸经济带对重庆的影响

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推进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上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014年2月索契冬奥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就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问题达成了战略共识。 2014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未来中国区域振兴的重点。

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含义、范围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3.“新经济丝绸带”对重庆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重庆向西北,通过“渝新欧”—【重庆-新疆-欧洲】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有效平台,重庆由此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积极合作,拉动了重庆对外贸易出口;再加上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以及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对外开放平台,重庆周边西部内陆地区,甚至长江三角、珠三角等地商品出口更为快捷,有利于重庆周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也有利于加强西部内陆地区与中东中亚、欧洲的联系,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未来,来自欧洲的汽车零部件、服装、红酒等将大量通过“渝新欧”进入重庆,在这个过程中,依托重庆口岸优势的跨境贸易,转口贸易将蓬勃发展,商贸物流业将由于商品的丰富而兴旺;会展业也将迎来爆发,届时,估计可直接辐射本地及周边省份1亿人的市场。

重庆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贯通长江经济带,凭借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航运中心, 加强了长江中上游城市与上海等下游地区的经济联系,继续搞好产业分工,扩大产品出口,增强产业链条的衔接,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扩大外向型经济。

重庆向西南通过云南和滇缅公路直达中印孟缅经济走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使长江经济带通过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实现西部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印度和东南亚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重庆由此可实现进一步对外市场的扩大、出口多元化。

上一篇:于洪区政府工作报告2017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周作业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