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7-08-21 点击: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篇一
西南大学《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
1、 试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后果。
要点:特点:(1)从分封的布局结构上看,有明显的战略考虑.(2)从分封的对象来看,受封的主体是周王室贵族.(3)从分封的人口结构形式上来看,大多数的分国都采取了周族连同其盟友,被征服的商人和土著三者结合的人口组合方式,因而分封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移民活动,从而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民族重组与融合。结果:首先是周族的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其次是原居住于中部的殷人向周边地区的大扩散。最终的结果是促使新的地方性文化的形成——封建制以政治强力迅速打破当时各民族间的壁垒,使其在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内逐渐融合,终于在数百年后形成了不同于周边野蛮民族的华夏族。
2、 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转型的局限性及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
仅就政治层面来说,转型主要表现在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为中央集权所取代,传统的分封制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郡县制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凝固不变的"世卿世禄"制让位于流动性很强的选官制,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上也都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由于中央集权代替了分封制下的分权体制,为君主个人权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央集权下的君主专制主义使君主个人的垄断利益不仅完全地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还凌驾于君主家族和贵族集体利益之上。上述政治转型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文官制度的成熟等技术角度来看,存在着显著的进展。局限性: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转型是在中国既定传统所允许的范围内的一次重要转变,但它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精神发生根本改变,君主制仍然是基本体制形式,不受限制的专制权力仍然是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
3、 为什么说皇权时典型的全能型权力?
答:要点:首先,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社会各个领域在皇权面前均没有自主性,皇帝一直保持着对社会的超经济强制权力。其次,作为政治性权威,皇帝还被看作是意识形态领袖,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干预。再次,从现代政治学理念上看,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最后,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且不受法律和任何机构制约,属于专制性权力.
4、 怎样分析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原因?
答:要点:作为皇帝制度和后宫制度的派生物,宦官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相始终.尽管历朝政府对宦官参与朝政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有明确的意识,也在制度上作了种种努力,但仍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外朝官一般有家族和师友背景,一些势大权重的朝臣也确实有可能夺取皇帝的权位,因而他们很难赢得皇帝的衷心信任. 其次,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比外朝官更有机会摸透皇帝的禀性,投其所好,易讨得皇帝欢心,也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的联系. 再次,从制度设置上看,随着历史的演变,外朝官的权力逐渐趋向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这就失去了能够于宦官相抗衡的体制力量.
5、 试论隋唐创建的科举制的意义。
答:要点:首先,科举制意味着职官选任已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控制下,中央集权体制各系统间的协调进一步加强。其次,统治者为重整儒学意识形态的权威,除对其本身进行修正与创新外,还需要建立起更加稳定有力的社会激励机制.明经等科的设置已有利于儒学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科举制的实施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准备了制度条件。再次,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任官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响,使得许多出身下层的弟子有可能跻身官僚阶层。最后,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古代职官队伍的成分结构,还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
6、 试述古代赀选制所反映的本质。
:要点:(1)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事实上是十分脆弱的,它尚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政制度,以应付各种突发的自然或社会灾难,不得不以赀选的方式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一种补充手段;(2)专制性皇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国家公共性权力转变为掠夺社会和垄断稀缺资源的工具,这是它的本质所在。
7、从洋务运动出现的思想背景与意义,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在中国影响的扩大,使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僚意识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要求中国应把握变局的时机,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首先不要惧怕与外国人接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外国,只有了解外国才能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其次,他们主张在理解西方国家长处的同时,尽量学习这些长处为己所有.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意识背景下出现的. 意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它将鸦片战争后经世派所提出的"师长论"付诸实践,它的出现和持续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离开了既定轨道,开始了由传统而向现代化的缓慢转型.
8、试述清政府的“新政”的原因及内容?为何“新政”不能也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危亡? 答:20世纪初,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一方面,国内外反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维新派也在海内外为变法而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列强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也极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促其"速行变法"以"革
新"政治.在内外压力的交互作用下,清政府内部逐渐出现了力图通过改革克服危机的努力.
"新政"的内容包括:(1)政权机构方面的改革.(2)军事方面的改革.(3)文化教育方面.(4)法律方面.
上述各项改革,无论是其涉及的范围,还是实施的力度,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的内容,但这些改革并没有阻止辛亥革命的爆发,当然也没能延长清政府的统治寿命."新政"事实上根本就缺乏改革所必须凭借的政府权威性,其最终的流产自然是难以避免的.满清政府极不明智地扼杀了维新运动,不仅使中国失去了通过改革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也就此宣告了他自身死期的到来.
9、试述中国古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的变化。
(1)三代时期,以王为核心的国家组织主要分为两个系统:政务官系统,神?官系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国君之下普遍设立总领全国军政事务的长官,或为相,或相、将并立,协助国君治国。(3)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体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4)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组织突出变化是三省制的初步形成,三省诸部制逐渐取代三公九卿制。(5)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是"三省六部制”。(6)宋元国家组织的核心由"二府制”变成一省制。(7)明代国家组织的核心是内阁――六部制度与宦官制度。清朝国家组织的中枢是军机处、内阁。
10、明清地方政府与元朝地方政府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
(1)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实行行省、路、府、州、县多级制,但各行省之下层级并不完全不统一。行省具有很大的权力,行省的权力集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2)明代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县三级制,层级规范统一。省下有道,为监察区。二、省一级权力分散,由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司法、军事行政。明中叶以后,地方设巡抚、总督,巡抚、总督的性质、职责当时还不确定,主要是监察地方官吏,但必要时也可以集中一省或数省的权力以处理地方事务,显示分散的权力又开始集中。但省级又形成三司、总督、巡抚的分权与牵制,并受到中央的严格监督。三、地方自主权比元代减小。(3)清朝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省、道、府(州、厅)、县四级制。
二、省一级实行总督、巡抚二元化的领导体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成为督抚下属。三、省级督抚的权力集中,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督、抚互相牵制、监督,又受中央的控制。
11.为什么说秦汉时期奠定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基础?
(一)秦朝全面建立起了御史监察制度。中央监察机关称御史府,各郡设置监御史,隶属于御史府,简称郡监。在军队里设有军监。(二)汉代在秦朝基础上,奠定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基础。 (1)汉代建立了多元化的中央监察机构。分两个系统,三大组织机构:御史府(台),丞相司直,司隶校尉。(2)监察机构独立性增强 。西汉后期,御史中丞为台长,御史台实际上从行政系统分离出来。司隶校尉名义属司空,行使监察权却是独立的,与司空没有关系(3)建立完整的地方监察制度。十三州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表明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基本形成。郡以下的监察由郡守负责,具体执行监察职能的官员是督邮 。(4)制订了监察法规。汉初有"察辞诏凡九条” ;汉武帝制定《刺史六条》 。是汉代监察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 (5)形成监察组织之间的相互监察制度。
12、试析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
从1928年10月到1948年5月,是国民政府所谓"训政”时期,在"训政”时期军机处
清朝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一个中枢机构。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直到清末宣统三年"责任内阁”成立才最后被撤销。军机处的职能是"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主要有:负责下达谕旨的撰拟;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提供咨询,参议政事。军机处在清朝政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是绝对君主制的工具。,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
五院的构成„„起初,五院之上设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会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 五院制渊源于孙中山的"权能分治”和"五权分立”学说。从政治体制上讲,五院制有其一定合理性。
但实际上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工具。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转入战时体制。蒋介石任国民党总裁,兼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形成了军事独裁体制。"权能分治”和"五权分立”名存实亡。
从1948年5月到1949年,是国民政府所谓的"宪政”时期。五院之上设立总统和副总统。总统权力广大,可提名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各院院长人选,对行政院重要政策进行"核可”,实际上不受宪法的约束。故政体的实质依旧是个人独裁与专制。
13、试述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
抗日民主政权,是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因而它除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第一,"三三制”原则。"三三制”主要是指:在抗日根据地的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的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员占1/3,他
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1/3,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占1/3,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政权建设上的一个创造,这样配备政权机关人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具体表现,它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坚持抗日战争,促进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二,抗日民主政权是"地方性的联合政府”。抗日民主政权的地方性,是指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之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处于平行地位,而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之上没有再高一级的革命政权机关。这时,国民党所掌握的中华民国政权,还是对外代表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而抗日民主政权,则是共产党领导的在中华民国领土内的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地方政权。抗日民主政权是联合政府,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人民选举的共产党人和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由于各革命阶级、阶层、党派,参加到抗日战争的行列,因而在政权中亦有相应的地位,共产党必须与他们合作。这种合作是以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权为前提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抗日民主政权方针路线的正确实施,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这个联合政府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形式。
14、古代国体经历了哪些演化阶段?
夏商:奴隶制国家阶段;
西周东周:封建领主制阶段;
秦汉――明清:地主封建制阶段:其中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其发展阶段;隋唐宋元是成熟阶段;明清是最后阶段。
15、先秦贵族君主制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个特征,是中国君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君主制度诞生以来,自夏代就形成了王位在王室家族内部世代传袭的制度,并且在不断的强化和神化君权、君主的过程中,使这种世袭君主制披上合法及越来越神秘的外衣。这与古代西欧有些国家君主由诸侯选举产生确实大不相同。
第二个特征,君权受到贵族,主要是宗法贵族的限制。这种限制又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君权受到来自贵族长老的制约。第二个层面,是分封制对君权的分割。
16、隋唐时期国家组织模式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影响?
(1)国家中枢机构分权制衡的原则、观念,对以后各代产生很大影响,分权的目的主要是加强皇权。(2)国家组织机构多被后代继承。三省制在宋代有一段时间仍然实行;中书门下、枢密院(枢密使)被五代宋代继承;自隋开始的政事堂宰相议政制度延及宋代,六部是以后各朝国家主要行政职能部门。
17、中国古代郡县制与采邑制有何区别?
(1)郡守县令(或大夫、长)由诸侯国君直接任免。(2)郡县长官不享有世袭的封邑,按职务领取俸禄,为中央尽守土之责。
(3)郡县长官虽有独立处理军、政、财事务的大权,但要接受中央统一指挥,接受中央的监督、考核。
18、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唐朝历史可以安史之乱为界,此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内重外轻,之后演变为内轻外重。
唐前期在行政和军事方面都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州县政府长官及其僚属,都由中央直接任免。军事方面通过府兵制的实行,有效地控制了四方。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以使中央的各项政策能顺利地贯彻到地方。这使得唐朝前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表现为内重外轻的情况。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节度使又兼观察使,使藩镇成为凌驾于州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这些节度使,与地方上的豪强地主相互勾结,各自割据一方。他们既有兵权,又掌握其割据地区内的政权,在割据地区内,练兵修城,自收租税,自定法令,自用文武官吏。节度使死后,子孙世袭,兵将拥立,唐中央政府不得不予以承认。这些说明唐朝后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内轻外重。
19、明清时期绝对君主制的特点是什么?
明清时期,中国专制君主制度发展到第三个时期,即绝对君主制时期。绝对君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1)君主最大限度的总揽了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绝对君主制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历史,君主不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成为国家行政首脑,直接处理行政事务。 (2)丞相制废除后出现的内阁、军机处,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参谋与助手,但从制度上看,其本身没有决策权,与汉唐宰相对一定范围内的政务拥有决策权不一样。 (3)绝对君主制虽然极大地加强了皇权,但也极大地暴露了君主制的弊端:自我调节的功能严重削弱。
20、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隋朝创立、唐朝确立的科举制,在清末以前,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1)打破了
世袭贵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拔制度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考试机会,以及进入国家官员队伍的可能性。(2)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科举制的消极影响: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明清时期考试答卷的形式规定必须用八股文,这种标准化、程式化的考试形式与禁锢思想的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淹没了人的个性,销蚀了人的创造力。它也浪费了大量人才,消磨了众多人的时光,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1、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组织机关有何调整?
(1)建立集中党、政、军权的国防最高委员会。(2)国民政府主席职权的变化及各部、院的调整。(3)设立国民参政会。
22、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为什么不能遏止腐败?
(1)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监察院,在监察制度上做了一些些改革,形式上完善了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但实际上形同虚设,监察组织却未能承担起监察的责任,惩治贪污和腐败。(2)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不能遏止腐败,这其中有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的腐败,因为制度是由人制定并执行的,一个腐败的群体与政府难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纠正,监察制度并不能解决国民政府的腐败问题,问题的解决,与国体和政体的解决一样,最终只能由中国人民的革命胜利来实现。
23、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政权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放区政权发生了变化,逐步完成了由抗日民主政府向人民民主政府的转变。(1) 专政对象和政府任务的变化。(2) 参加政府的成分发生变化。(3) 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转化。(4)针对管辖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
2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是代表工农革命人民的工农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1931年11月7日至20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组成了领导全国苏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主席,朱德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建立全国性政权的一种尝试,为后来人民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25、领主封建制
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封建生产关系的一种发展形式。周人灭商以后,建立了领主封建制。领主制是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通过不完全占有劳动者人身而占有劳动者的成果;农奴在社会生产以及阶级关系中的地位,高于奴隶,低于地主制下的农民。
26、政事堂
唐初三省议事的地方。唐初,为了协调三省的关系,三省长官或宰相在门下省议政,议政之所谓之政事堂,后迁至中书省。政事堂事实上成为唐代的中枢,即决策中心。开元间,改为中书门下,成为中枢决策机构,标志三省制解体。宋代亦有政事堂,为宰相执政议政之所。
27、宗法制度
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它产生于商代,完善于西周。内容包含家族血缘关系的传续、经济与政治地位的承继规则以及祭祀制度等。宗法制度维护了贵族的权力与利益。
26、军机处
清朝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一个中枢机构。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直到清末宣统三年"责任内阁”成立才最后被撤销。军机处的职能是"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主要有:负责下达谕旨的撰拟;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提供咨询,参议政事。军机处是维护绝对君主制的工具。
27、行省制
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的行省是仿照金朝的模式而建的,到元仁宗时,共设立了11个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明清时期,继续实行省制。行省制的建立,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8、世官制度
夏商周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官爵世及”。国家的官爵由贵族充任,并在这些家族内部世代相袭。这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配政治权利的国家制度的体现。
29、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的专门办理洋务、涉外事务的机构。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任务是办理外交,同时经管海防、军务、关税及其他与"洋”有关的事务。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晚清国家组织机构走向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
30、皇族内阁
清末成立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关。1911年,清政府为应付"立宪”运动,正式成立了责任内阁,作为国家最高政府机关。但是, 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名,汉族4人,其中皇族7人,因此被讥讽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成立显示了清政府借"立宪”集权于皇室的目的。
31、城市军事管制军管会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一些城市成立的管理机构。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城市,设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由人民解放军领导机关委任人员组成。负责镇压反革命活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帮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等。军管会是临时性、过渡性的措施,任务完成后,将一切权力移交当地人民政府和警备司令部,即宣布撤消。军管会对稳定新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一些城市成立的管理机构。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城市,设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由人民解放军领导机关委任人员组成。负责镇压反革命活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帮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等。军管会是临时性、过渡性的措施,任务完成后,将一切权力移交当地人民政府和警备司令部,即宣布撤消。军管会对稳定新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32、嫡子继承制P127
第二段,择立太子的标准是。。。。而不考虑其是否年长
33、三省六部
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
34、票拟
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35、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36、外戚政治
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37、简述中国政治制度萌芽期的特点。
中国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体现在有形的记录中,并凝结到各种制度和风俗习惯中。五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进入了部落联盟,或者酋帮制阶段。他们以强权为基础,依靠宗教和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强权,让神权和强权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社会进行了新规范,固有的习惯逐渐被改造,有些习惯在强权的认可下,开始具有了制度的效用。政治制度在旧的习惯上发展起来的,起着调整社会的作用,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
38、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39、试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结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谈借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要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推进:(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合理划分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3)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增强法制观念;(4)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5)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6)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7)推进电子政务;(8)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服务型政府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的基本权利,重点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篇二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2013)
中国政治制度史
平时作业一
一、单选题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
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
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
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
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
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A.宋 B.元 C.明 D.清
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
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A.夏 B.商 C.西周 D.秦
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
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 B、廷尉 C、典客 D、奉常
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
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18.“秀才”是指通过( A )的称谓。
A.童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19.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20.官吏主管部门在西汉是( D )。
A.尚书台 B.尚书吏部 C.文官归吏部 D.丞相御吏二府
二、多选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期至1949年历代( ABC )。
A.国家政权性质 B.政体构成形式 C.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 D.领导制度
2.在政体上中国政权存在( BD )。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
3.西周早期是由( DE )执掌国家各项任务。
A.御史察 B.廷尉 C.司徒 D.卿事寮 E.太史寮
4.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 BCDE )等级。
A.省 B.路 C.府 D.州 E.县
5.夏、商、周地方管理体制的核心( AB )。
A.封诸侯 B.建藩地 C.设郡县 D.设省
6.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 ABCDE )。
A.十六国时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7.唐律有( ACDE )。
A.开元律 B.开皇律 C.武德律 D.贞观律 E.永徽律
8.明清的“三法司”制度,以( BCD )主管司法事务。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E.御史台
9.我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征收制度的改革有( ABCDE )。
A.均田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E.摊丁入亩
10.官吏选拔制度的途径有( ABCD )。
A.荐举制度 B.科举制度 C.征辟制度 D.荫袭制度
三、名词解释
1、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
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
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
偷安。
2、嫡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王权制度的体现形式,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
幼,嫡长子继承制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
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
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使政治上一人独尊的专
制制度更加巩固。
3、三省六部: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官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
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所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
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尚书省综理全国政务。六部即吏、
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户部
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兵部掌管军事
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司法狱讼和司法行政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
工程及工匠事务。
4、票拟: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
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
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5、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
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
帮助丞相处理政务。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九卿
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6、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
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问答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萌芽期的特点?
答:中国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体现在有形的记录中,并凝结到各种制度和风俗习惯中。
五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进入了部落联盟,或者酋帮制阶段。他们以强
权为基础,依靠宗教和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强权,让神权和强权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社会
进行了新规范,固有的习惯逐渐被改造,有些习惯在强权的认可下,开始具有了制度的效用。
政治制度在旧的习惯上发展起来的,起着调整社会的作用,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
特征。
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五、论述题
请叙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答: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七,
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九,以一省制为
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
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
第二,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第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在政府和部门间合理配置政府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
第五,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依法规定各类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决策责任制度,优化行政决策信息系统,健全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事项的听证和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第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推行行政问责制。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范围,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
一。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行政问责程序,规范行政问责行为。
第七,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全面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八,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相配套,科学确定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与工作重点,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平时作业二
一、单选题
1.晚清时期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 B.地主封建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处于( B )。
A.贵族君主制 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过渡 C.君主丞相制 D.君主宰辅制
3.官吏主管部门在西汉是( D )。
A.尚书台 B.尚书吏部 C.文官归吏部 D.丞相、御史二府
4.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 B、廷尉 C、典客 D、奉常
5.尚书由君主办公机构变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在( A )时期。
A、东汉 B、魏晋南北朝 C、曹魏 D、西晋
6.隋炀帝改革国家组织,增设谒者台和( A ),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A、司隶台 B、都水台 C、殿内省 D、少府监
7.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 D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C )。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国子监
9.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 B )
A、都察院 B、通政司 C、大理寺 D、六部
10.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 A )。
A、设五口通商大臣 B、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C、设总税务司署 D、设外务部
11.清代省一级主管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布政使 B、学政 C、提督 D、按察使
12.宋代为分割转运使权力的而在路一级设立的官员是( A )。
A、提点刑狱 B、提举常平 C、安抚使 D、通判
13.中国古代君主宰辅制的萌芽时期是( B )。
A、 东汉 B、两晋 C、隋唐 D、宋
14.清末改制首先从( B )。
A.军事制度 B.行政机构 C.教育制度 D.法律制度
15.在清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C )。
A、分权 B、集权 C、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D、地方军政权力一分为三
16.周代层层考核、推荐人才的制度是( C )。
A、军功、事功选拔制 B、乡举里选制 C、推荐与自荐制 D、简选制
17.我国出现“私学”教育是在( B )时期。
A.夏 B.春秋 C.战国 D.秦考试
18.明代将台院与察院合并而建立( C )。
A.御史台 B.大理院 C.都察院 D.十三道
19.在北洋政府中央监查机构平政院中,负责对平政院内部官员的监督的组织是( A )。
A、肃政厅 B、惩戒委员会 C、审察决算委员会 D、审计院
20.初创于南朝,后发展为南北朝时对州一级行政长官刺史行使监查的主要官员是( B )。
A、中书舍人 B、典签 C、司隶校尉 D、御史中丞
二、多选题
1.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有( ABCD )。
A、帝 B、天子 C、王 D、皇帝
2.晚清时期实行“新政”时期所增设的国家机构有( ACD )。
A、商部 B、外务部 C、巡警部 D、学部
3.西周国家组织包括( ACD )。
A、周王 B、三正 C、保傅 D、太史僚
4.属唐代国家组织中的五监有( ABC )。
A、国子监 B、军器监 C、将作监 D、司天监
5.元朝总揽全国政务的中书省真正的宰辅有( BC )。
A、丞相 B、左丞相 C、右丞相 D、枢密使
6.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 BCDE )等级。
A.省 B.路 C.府 D.州 E.县
7.秦汉时期的监查官员有( ACD )。
A、御史大夫 B、左都御史 C、郡监御史 D、司隶校尉
8.宋代地方官员有( ABCD )。
A、安抚使 B、知府 C、知州 D、通判
9.明清正规的三级科举考试包括( BCD )。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10.明清的“三法司”制度,以( BCD )主管司法事务。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E.御史台
三、名词解释
1.三司推事:隋唐以后,形成以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为主的三大司法机关,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分工,遇有大案,有三个部门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2. 郡县兵役制:郡县兵役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立在郡县在籍男子都必须为国家承担徭役的基础上,普遍征发丁役充当军兵。另一种是以郡县为单位强行征发兵役的制度。
3.二十四司:隋朝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系统中分掌国家行政的六部职能机构。它被唐、宋所沿袭,影响到明清。隋唐宋时代,中央六部各辖四个职能司,其中都有一个与本部同名的司,其余三个职能司因六部职能不同而名称有别,共计二十四个职能司,每司各设郎中、员外郎分掌各种职权。六部二十四司是国家行政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国家主要行政职能。直到明代才打破每部各辖四司的体制。
4.三司会审制: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5.分封制:西周灭商,推行”封建”制度,即分封制。就是“封诸侯、建藩卫”。
6.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土”即土司制度,“流”指朝廷随时任命的流官。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四、问答题
1. 简述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及其内容。
答:夏、商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实行分封制,各分封诸侯称为国。战国时期除少数保留分封采邑之外,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两汉在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设郡,分封地区设王国,归属地区设属国,边疆地区设都护府、校尉、中郎将。二级行政区划是县、国(诸侯封地)、邑(公主封地和皇陵区、祭祀地)、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武帝时期曾设立13州为监察区。东汉后期,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承袭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和唐初实行郡、县两级制,唐后期实行道、郡、县三
级行政区划。两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明初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使司的州)——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