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07-27 点击:

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一

广东云浮电子政务规划(参考)

广东云浮电子政务规划

一、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加强政府管理和促进公共服务,是建设电子政务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随着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社会分 1

工不断深化,经济成份进一步多元化,人口、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在加大。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传统的管理手段已很难适应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与时俱进,率先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应以加快 “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点,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为了更好的指导和推进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总结我市“十五”政务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和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制定出本规划。

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云浮市在“十五”初期就提出了“建设统一网络平台、统一门户网站”的战略构想,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实施“区域推进、重点项目辐射带动”的发 2

展战略,利用各种契机稳抓应用,以应用促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云浮市电子政务初显雏形:建成了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向上连接省政府和各省直单位,横向连接市直各单位,向下连接各县(市、区)政府;建成云浮市和各县(市、区)公众信息网站,实现全市党政机关都拥有自主维护网站的目标,政务信息发布和网上公众服务有了统一平台和统一窗口;建成全市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为统一平台上承载应用提供成功示范。

“十五”期间,是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期,也是各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发展期。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发展与改革等众多单位建成办公局域网和业务管理系统,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公众服务的质量。

1、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情况。

2002年,云浮市初步建成以行政中心为核心的政务外网平台,并通过光纤(百兆)连接到中心外50多个单位,另有部分单位通过ADSL连入了政务外网。政务外网向上连接省级外网,向下连接到县(市、区),形成一个省——市——县(市、区)三级外网平台。目前外网平台的主要应用有: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公众信息网站、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

3

网络安全建设方面比较欠缺,是今后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目前安装有一个硬件防火墙,另外采取CA认证作为身份认证,可以受理证书申请登记,已经颁发了400多个单位员工证书,用于公众信息网站信息发布身份认证。

2、门户网站建设情况。

门户网站建设有了明显改观。作为我市党委、政府和市直各单位在因特网上的信息门户,“云浮市公众信息网站”经过再次改版后,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发布机制和政府服务功能,其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同时,自主开发了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平台具有“集中管理、分布维护、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特点,为以后的“一站式”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点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情况。

外网平台建成投入后,我市积极展开应用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外网平台在网上应用、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经过两年的组织实施,目前已有十几个部门与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互联互通,电子公文交换、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管理、计划生育信息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公众信息网站及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等应用系统在该平台上稳定运行。其中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依托电子认证、电子印章等安全技术,规范的电子公文标准,成为覆盖所有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五大办的电子公文传输交 4

换平台和数据中心,推进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无纸化的进程,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4、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情况。

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一些重点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如工商局、地税局等,这些部门通过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实施的信息化工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部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另外,政法信息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三防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也已启动建设,其中“金财工程”的“乡镇财政结算管理系统”已在全市各乡镇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

我市政务信息化现状的总体评价是:按照电子政务“两网四库十二金”建设的目标,已经建成政务信息外网平台,为今后政务信息化应用打下了较好的网络基础;外网平台上承载的应用逐步展开,信息技术在党政机关得到广泛应用,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得到较大提高。但是基于统一平台、统一窗口的应用系统还较少,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为公众提供网上服务的意识还不强,整体上还处于电子政务的初级阶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二

云浮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云浮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云浮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对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和《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和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的奋斗目标,实施“集聚优势、特色主导、中心崛起、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服务业发展,顺利完成了全市服务业“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业总量持续上升。“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9%,总量由2005年的65.3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 135.1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7%。

——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正向高层次、多领域拓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特色旅游、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新兴

服务业异军突起,六祖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民俗等成为我市旅游特色品牌,新兴金水台温泉、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一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2225.3万人次,年均增长18.2%,特色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市的新兴产业。加强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启动了云浮新港物流园区建设,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组织家电、汽车、农机、摩托车、建材下乡等活动,有效扩大了农村消费。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商品房施工面积、销售面积和收入大幅增长。“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云浮“三网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为基础,基于“三网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崛起。金融业成长迅速,政银企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全市分别与四大商业银行和国开行签订了授信总额共566.8亿元的融资协议。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住宿餐饮业、商贸流通业等传统服务业的产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正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市现有批发零售贸易企业28397家,餐饮住宿企业2892家。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以“五三二一”工程(即广梧、云岑、江罗、阳罗、汕湛五条高速公路;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都杨通用码头、温氏都杨码头三个码头;南广高铁、罗岑铁路两条铁路;一

段西江航道整治)为重点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广东内河最大港口云浮新港建成运营,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城区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围绕做大做优中心城区,积极构建“一江三组团”城市格局。云城、云安同城化工作加快实施,都杨新城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的市政道路改造、教育、卫生、文化公共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城市品位、档次进一步提高。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服务业的发展,为我市扩大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服务业已成为我市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到2010年末,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6.1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9.16%。

“十一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取得了新的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由于服务业基数低,发展速度低于第二产业,致使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二是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较大。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不快,特别是科技和信息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企业规模偏小。全市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四是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制约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跨越赶超、科学崛起”主题和建设幸福云浮目标,大力实施“集聚带动、转型拉动、创新驱动、统筹推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云浮市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大力实施“十大幸福计划”和“十大发展工程”,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美好环境建设为载体、信息技术为支撑、重大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幸福导向型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构建高效的生产服务体系和优质的生活服务体系,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高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云浮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云浮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比“十一五”期末提高2.8个百分点,达到36.5%,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1%,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三、发展任务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三网融合”电子信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50%左右。

——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七三三三一”工程(即广梧、云岑、阳罗、江罗、怀罗、罗信和汕湛清远清新至云浮新兴段七条高速公路;南广高铁、罗岑铁路、肇云轻轨三条铁路;云浮新港码头、都骑通用码头、温氏码头三个码头;新港物流园、都杨物流园、温氏物流园三个物流园区;一条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构建与珠三角和大西南相连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及码头、南广铁路、广梧高速、江罗高速等区域性水陆交通网络及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商贸物流和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发展运输、仓储、货物装卸、中转、配送、加工、代理等物流业务,加快云浮新港物流园、都杨物流园、温氏物流园和云浮市华嘉石材有限公司石材仓储物流园等物流园区以及都城、南江口、都杨三个高铁站场配套项目建设,建成具有仓储、报关、检验检疫、配送、加工贸易等综合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高口岸服

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三

云浮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云浮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资源,对保障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世纪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我们在保障能源供需平衡、提高能源效率和有效节约能源、深化能源领域的改革和扩大开放、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推动能源环保工作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为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结合我市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云浮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以《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和省能源“十二五”规划为依据,综合了电网、小水电等行业规划的主要成果,结合当前能源发展形势,编制了本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是指导我市“十二五”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全市能源发展现状

(一)能源发展“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市抓住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好机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发展方针,在政策和投资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和投资规模显著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能源需求进一步增加,水电、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能源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建设和运行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并明显改善,能源供应基本满足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

1、能源建设成绩显著

(1)电力建设保持较快发展。至2010年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71.32万千瓦,其中火电139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装机12.3万千瓦、小水电20.02万千瓦。

①常规电源建设实现大跨越。云浮电厂C厂2 ×30万千瓦“上大压小”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已于2010年8月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云浮电厂C厂的项目投产使云浮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9万千瓦,成为火电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的地级市之一,云浮电厂迈进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机组企业行列。

华润西江发电厂首期2×60万千瓦燃煤发电厂项目以“上大压小”方式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落实压小机组84万千瓦,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同意开展前期工作。该项目前期工作已具有一定深度,可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核准开工建设的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我市“十二五”期间电力供应能力。

②供电保障明显加强。“十一五”期间,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供电部门克服了电网建设过程中所遇的征地拆迁、青苗赔偿等重重困难,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电网建设任务,各电压等级投资、新增电网规模均创历史最高,云浮电网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彻底消除云浮地区无电村、无电户现象。五年来共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3.84亿元,新建及扩建35千伏以上变电站29座(其中220千伏5座,110千伏19座),建成投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05千米,变电容量166万千伏安。至2010年底,220千伏输电线路和变电容量分别为2005年的2.9倍、3.7倍,110千伏输电线路和变电容量分别为2005年的1.6倍、1.8倍。目前我市每个县(市、区)均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并且主网实现了以220千伏网络为骨架的环网联接,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大大提升,供电能力和稳定性也有了质的飞跃。

③清洁能源开发有序推进。

——内河核电站扎实推进。经过现场踏勘和评审,郁南罗旁核电厂址和郁南古丰核电厂址先后被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评定为优选厂址。郁南罗旁核电厂拟由中广核集团投资建设,郁南古丰核电厂拟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这两个核电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评审通过,并上报了省发展改革委。中广核和中电投都在云浮成立核电筹建

办,争先积极推进云浮核电站前期工作。

——风电实现历史性突破。自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风电发展。云浮市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东南沿海省份的内陆山区,地处沿海陆上风资源丰富带中,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开阔。 2007年12月市政府与中广核集团风电公司签署合作开发风力资源协议书后,经过一年多测风,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7亿元在罗定亚婆髻山和新兴天露山建设两个风电项目。这两个风电项目已在2010年底获得省发展改革委核准,并计划近期动工建设。

此外,中国国电集团南方分公司、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等企业已先后在云浮开展风电勘测前期工作,共同开发云浮风力资源。

——沼气应用得到推广。“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大中型沼气21座共0.84万立方米,农村户用沼气16025座共12.82万立方。农村沼气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村综合利用禽畜养殖废弃物,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

——水电有序开发。全市除新兴江和罗定江的集雨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以外,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6条,这些河流落差较大,适宜于小水电开发。根据规划论证,全市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7.05万千瓦,其中规划可开发量为22.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6.94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自建、自管、自用”、“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方针和政策,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十一五”期间共增加新建装机2.71万千瓦(不包括正建的南江口电站1.2万千瓦), 目前全市小水电建成装机容量20.02万千瓦, 2010年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

——其他方面。太阳能热利用日益普及,太阳能热水器遍布城镇和农村建筑。光伏发电、生物质利用和新能源设备制造等新能源领域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

2、能源消费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市能源消费逐年较快增长。

“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从2006年的312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的472万吨标准煤,是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384万吨标准煤的1.23倍,年均增长约4.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36。全社会用电量从2006年的22.63亿千瓦时,增加到2010年的34.89亿千瓦时,是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21.55亿千瓦时的1.62倍,平均年增长率10%,电力弹性系数为0.789。成品油消费量由2006年的25.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1.23万吨,是2005年成品油消费量23万吨的1.36倍,年均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实现从无到有,到2010年底全市消费约22万立方米,向使用清洁能源方向迈出第一步。

表⒈云浮市2005—2010年能源消费表

年度 GDP

(亿元) 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全社会发电量(亿千瓦时) 全社会用电 (亿千瓦时)

2005 201.84 307 1.525 64.38 21.55

2006 230.63 331 1.436 59.35 22.63

2007 275.55 371 1.389 58.39 27.75

2008 324.55 394 1.338 46.41 29.08

2009 344.51 421 1.294 50.56 30.58

2010 400.97 472 1.274 69.92 34.89

3、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五年来,顺利完成罗定、新兴、郁南三个代管县级供电企业接收。农电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云安、新兴等两个县级供电企业达到“南网达标企业”标准,达标率为50%;郁南局通过“省级达标企业”考核,省级达标率为75%。

4、节能效果明显。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云浮市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593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8.5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63.724万千瓦,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目标任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节约用煤约120万吨标准煤。

积极实施国家和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市在水泥、硫化工等工业企业中推广节能技术,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并取得良好实效。全市余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5万千瓦,这些项目的投运,每年可节约16.16万吨标准煤,有效地降低了全市能源单耗的水平。

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2.04万吨和3.77万吨,分别比2009年下降4.7%和14.5%,完成年度目标控制任务,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市区空气优良率达99.7%,市区降尘量连续多年优于省标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产业基础仍较薄弱。“十一五”期间我市仍以燃煤、成品油等传统能源为主,风电、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利用能源的装备制造、科研技术等仍较薄弱。

2、用能水平低,结构不尽合理。我市燃煤装机容量为139万千瓦,其中单机容量为20万千瓦以下燃煤发电机组容量共有79万千瓦,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不断投入使用以及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等措施,这些机组发电量和企业利润将面临更大压力。

3、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274吨标煤/万元,分别是国家和省的1.23倍、1.92倍。(具体比较见表2)

表⒉我市与全国、全省能耗比较表

年度 全国 全省 云浮

2006 1.241 0.771 1.436

2007 1.179 0.747 1.389

2008 1.118 0.715 1.338

2009 1.077 0.684 1.294

2010 1.034 0.664 1.274

二、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是云浮市能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全市能源的需求和产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发展的机遇。

一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我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93亿元(按2010年价测算,下同),年均增长1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8.58亿元,年均增长20%;初步形成了石材、不锈钢制品、水泥、电力、硫化工、纺织服装、电子、电池等一批特色鲜明、颇具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为全市能源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交通环境极大改善。铁路、公路、航道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加快融入珠三角核心经济圈的进程,毗邻珠三角和联接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进一步降低发展能源项目和产业的成本,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

三是国内能源资源供应渠道更宽广。国家、省和市政府将更加重视能源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成品油和天然气管网将延伸到云浮市。

四是政府重视能源发展。云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实施了《云浮市打造百亿电力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和《云浮市千亿工业大会战行动方案》,为发展能源产业指明了方向。

五是环境资源相对充足。我市已有罗旁、古丰两个适合发展内河核电的优选厂址,为今后发展核电提供优质的地理条件。全市风资源相对丰富,有多个适合发展内陆风力发电项目的地方。

土地资源、环保容量相对充足、水泥和硫化工产业发达,有利于发展燃煤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能源供应安全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能源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云浮市是广东省欠发达山区市,也是一个一次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对外依存度高,能源供应容易受到资源短缺、运力紧张、价格波动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同时地区供应能力不足和储备体系不完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我市单位GDP能耗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我市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模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延续,随着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三、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幸福云浮”这个核心,深入实施“集聚优势、特色主导、中心崛起、城乡统筹、绿色生态”战略,增加能源供应总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为原则,以优先发展火电和风电,水、火、核、风电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快应用清洁能源,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兼顾近期开发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积极协调电网与电源发展。

(三)发展目标。

{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计划到2015年底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183.96万千瓦,其中:燃煤火电120万千瓦,风电44.69万千瓦,小水电2.27万千瓦,余热发电17万千瓦。到2015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55.28万千瓦。

省成品油和天然气管网延伸到云浮市城区,争取各县市城区和产业转移园区使用天然气。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综合考虑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产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预测到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量为829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为10.5%,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5%,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8%。

全市能源行业“十二五”期间共计划投资199亿元,其中:常规电源56亿元(华润西江发电厂50亿元、粤泷电厂二期1亿元、云浮电厂D厂5亿元),电网34.3亿元,清洁能源87.7亿元(风电45.7亿元、云浮核电厂5亿元、天然气管网及应用30亿元、抽水蓄能2亿元、沼气及小水电5亿元),成品油管网及应用10亿元,余热发电及资源综合利用11亿元。

四、能源发展重点

(一)继续加强电网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云浮“十二五”电网规划》,贯彻“分层分区”原则,进一步强化220千伏主网结构,优化110千伏及以下网络结构,对配网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电网特别是配网的投资效益,稳步开展绿色电网、智能化电网试点工作。投资34.3亿元进行电网建设改造,新增变电容量17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658千米。积极做好电源项目输出线路工作,以华润西江发电厂建设为契机,推动50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提升云浮电网电能质量,努力构筑一个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合理,并具有一定应变能力的坚强电网。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电网公司要求,云浮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13亿元对全市农网进行升级改造,重点解决危及电网安全运行及低电压问题,优先对农村电网中电能损耗严重的

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主干线等进行更新和改造。

(二)优化发展火电项目。

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继续充分灵活利用通过“上大压小”政策,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占地少、用水省、环保好、效率高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替代燃煤小火电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上大压小”建成华润西江发电厂首期2×60万千瓦燃煤火电项目,力争云浮电厂D厂2×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项目和粤泷电厂二期得到明显推进。

(三)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1、全面开发风力资源。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市内陆上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开发,积极协助中广核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和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云浮市开展风电开发工作,建成投产罗定、新兴、郁南风电项目。

2、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加快推广光伏发电应用,实施“金太阳”计划,在条件较好的城市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工程。在农村及偏远地区逐步推广光伏、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发电。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在医院、学校、宾馆、工厂宿舍等城镇集体用户的应用比例,提高农村地区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逐步推广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工业、农业等生产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罗定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大型建筑太阳能热利用项目。

3、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沼气、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新能源技术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和现代化。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灶、生物质能炉具等清洁能源设施。扶持山区种植生物质能源作物,培育生物柴油原料基地,推进生物质液体燃料加工产业化发展。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绿色能源县、绿色能源乡建设。

4、合理开发小水电。新建小水电装机2.27万千瓦。积极推进郁南抽水蓄能发电站规划论证工作,争取列入广东省抽水蓄能发展规划。积极进行西江郁南龙湾(大历)梯级水利枢纽前期研究。

5、加快应用天然气。积极协调推进西气东输二线郁南段工程,争取在2011年底建成。加快建设云浮市城区天然气管网二期、新兴县城区天然气管网、罗定市城区天然气管网和郁南县城区天然气管网工程,推进建设四大产业转移园区管道天然气工程,探索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提高天然气使用率。

6、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积极做好核电厂址保护工作,有效保护好我市两个优选核电厂址。加快推进核电项目建设,争取中广核郁南罗旁核电项目和中电投郁南古丰核电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核电规划”,并动工建设罗旁核电项目或郁南古丰核电项目。

7、其他方面。积极探索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推广汽车应用LNG或CNG工作。探索适合云浮市发展的分布式能源发电、生物质发电的道路。

(四)积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适时开展热电联产项目前期研究,在有充足、稳定的工业热负荷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热电联产电源项目;鼓励和支持有余热、余气、余压的企业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

(五)加强能源形势监测分析。

加强与能源生产重点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消费统计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大力推进节能工作。

不断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和能耗信息发布制度,制定和实施长期性节能预警调控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节能工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大力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广新型节能产品、材料和技术。科学规划电力工业布局,统筹各类电源及电网规划建设,提高电网输、供电效率。在工业领域实施重点耗能企业

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四

云浮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规划文本

文 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加强“十二五”近

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近期建设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云浮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

合云浮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云城区的云城街道、高峰街道、河口街道、都杨镇和云安县六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年-2015年。 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与文中黑体字表示的部分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都镇,总面积692.23平方公里。 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屋

第二章 目标与策略

第一节 发展目标

第六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5%。{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 %。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

——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七条

第八条

交通服务。

对外交通:落实“七三三三一”交通工程建设计划,全力拓展大西关交通网络,以加快促进融入珠三角1.5小时核心经济圈的步伐,加快汕湛高速建设。

城市交通:在增强三个组团之间交通联系的前提下,优化与完善各等级道路网结构,加强各街道(镇)内部交通以及之间联系通道的打通,以适应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合理引导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建成都杨西江大桥、新城快线、站前路、G324线安塘至河口段改线工程等快速路;并利用云浮的自然人文环境,加大建设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的力度。

第九条 配套设施建设目标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均衡布局、功能完善、市级片区级社区级纵深发展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水电等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配建各类设施,满足产业的发展要求。

第十条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全面、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生态建设向纵深推进,循环经济得到

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 道路交通建设目标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持续增长的压力,提供安全、畅达、经济、舒适的城市

长足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5年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

第十一条 人口规模{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至2015年城区总人口为50万,城镇常住人口为34万人,暂住人口16万。

第十二条 用地规模

至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6平方米/人。

第二节 发展策略

第十三条 策略一:拉开框架,突出重点,打造城北新城区

一方面,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云城与云安县城之间的联系,加快“云城—云安”同城化进度;另一方面,加大城北新城区建设力度,完善其空间与功能分区结构,合理安排有限的资金,推动地区滚动发展,着重加强与核心城区的联系,开发建设产业转移园区。

第十四条 策略二:改善核心城区,保护山水,提升品位

改善核心城区环境面貌,以道路交通和环境美化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建设。调整和疏解其产业和人口,尤其是沿路的石材产业;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加强南山河的环境整治,以空间换绿地,彰显云浮的山水自然景观风貌。

第十五条 策略三:拓展云城组团,培育东部商圈和南部教育园区,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云城组团主要向东、西南发展,加强东西向的交通联系,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健全公共设施配套,提高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完善中心城市职能。{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第十六条 策略四:强化云安组团产业集聚,发挥港口带动功能

加快云安组团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入园集聚,以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云安组团城市形象,发挥云安六都港的带动功能,以港口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第十七条 策略五:大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营造宜居宜业之城

空间紧凑、精明增长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开放性的分级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居住生活服务、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功能,提高城市的可居住性。

第三章 近期重点地区建设规划

第十八条 重点地区是近期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关键性的区域。重点地区分为四类:重点开发地区、重点改善地区、生态保护控制地区和储备控制地区。规划确定8个重点地区。

第十九条 重点开发地区

是对中心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开发建设为主的地区。规划确定6个重点开发地区,包括云城组团西片区、金山片区、高铁启动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城配套服务区、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

{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第二十条 重点改善地区

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主导功能需要继续强化,建成部分需要进行疏理和改善的地区。规划确定1个重点改善地区:云城组团东片区。

第二十一条 生态保护控制地区 规划确定生态保护控制区:都杨湿地公园。{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第四章 近期土地供应计划

第二十二条 土地供应策略

1. 总量控制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58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5平方公里。

2. 政策倾斜

根据城市发展实际需要,对于重点地区、重点发展项目,土地供应应适度政策倾斜,优先安排。

3. 依据规划

只有依据规划供应土地,才能保障城市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以及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应当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除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手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手续。依据这一条例,近期发展地区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才能进行土地开发建设。

4. 土地盘活

盘活中心城区土地有利于减少城市土地的供应压力、有利于高效使用城市土地、有利于筹集城市发展资金、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近期重点对中心城区土地进行盘活、整理、再开发利用,包括置换现状工业用地、改造旧区(城中村)、利用闲置土地等。

第二十三条 近期土地供应总体原则 近期土地供应应坚持“促进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结构、节约土地资源”的总方针,并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公益性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供给的原则;

(3)对于工业用地、物流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只要项目符合云浮产业发展,与规划布局相符,满足交通、环保等各项要求,原则上都予以支持;

(4)对于经营性土地(如房地产)执行土地招标拍卖;

(5)对于具体项目的土地供应额度,按审定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十四条 用地供应规模

1、工业用地总量控制约10.47平方公里,新增1.04平方公里。

2、居住用地总量控制约14.54平方公里,新增5.64平方公里。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量控制约7.21平方公里,新增2.73平方公里。

4、仓储用地总量控制约1.40平方公里,新增0.42平方公里。

5、道路交通设施用地供应总量控制约6.75平方公里,新增2.08平方公里。

6、市政用地供应总量控制约1.08平方公里。

7、绿地总量控制约6.42平方公里,新增3.09平方公里。

8、发展备用地总量控制约10.13平方公里。

第五章 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第一节 产业建设

第二十五条 近期产业发展目标

云浮市产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将进入一个转型阶段,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各功能组团各具重点,以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实施“提(退)二进三、重质重量” 的总体发展策略,促进土地置换与产业重组、积极发展房地产开发、商业旅游服务业、银行信贷咨询等现代服务产业。

第二十六条 近期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主要包括:重要工业园区、重要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以及重要房地产开发片区等。

1、重要工业园区

积极引导、大力促进工业的发展,产业方向以石材加工,服装加工、石材机械工业为主,鼓励发展“工业房地产”新模式,工业发展和商业房地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让厂房投资商、企业、政府实现多方受益。

2、重要物流园区与专业市场

结合云浮中心城区的产业(石材业、水泥业、商贸服务业等)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交融的交通条件,遵从经济合理性、环境合理性、统一规划和充分利用原有仓储设施等原则,确定云浮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建设的物流基地与专业市场。

重要物流基地:

都杨组团:都骑港物流园(邻近云浮都骑通用码头)及高铁物流园(位于高铁货运站出口北侧)。

3、重要房地产业开发片区

居住区开发贯彻“以人为本,环境至上”的指导思想,重点为云浮的城市化和产业发展配套服务,杜绝无控制的零散居住用地的开发,适度控制单位自建零星居住用地的供应。针对中心城区中低收入阶层的困难,统筹规划建设适量的经济适用房。此外,还应加强城中村改造的引导和控制。

第二节 住房建设

第二十七条 住房建设发展策略

消费,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第二十八条 住房建设目标{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

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 25平方米以上,规划期内住房总需求面积约为167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商品住房159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 23万平方米。

第二十九条 重点发展住区

规划确定9个居住片区,包括金山商住片区、浩林西商住片区、新世纪大道居住片区、府前路居住片区、旧城居住综合片区、云浮工业园配套居住片区、安塘居住片区。都杨组团:都杨工业区配套居住片区。云安组团:云安居住片区。

第三十条 住房用地供应与开发政策

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各类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含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年度土地供应要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的建设,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第三十一条 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规划期内住房总需求面积约为167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商品住房159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 23万平方米。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6575套。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297户,其中原址重建58户,异地新建43户,翻修加固规模196户。

利用房地产业的市场优势开发居住小区,通过经济适用房的推行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刺激住房

第三节 道路交通系统建设

第三十二条 对外交通

1、公路

构建中心城区东部“十字形”的快速公路网格局,加强云浮中心城区到珠三角、广西与粤西的交通联系,巩固云浮作为粤桂两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广东西面门户的战略地位。

云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五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云府办„2010‟24号

关于印发云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发展改革局《云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O年四月十九日

—1—

云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上一篇:中班春季工作计划
下一篇: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