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7-07-25 点击:
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篇一
南海问题背后的中美博弈
南海问题背后的中美博弈
杨毅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
课程前言
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南海与中国利益”。近来南海局势又现波澜,菲律宾和越南不约而同地在南海挑起事端,中国企业在南沙海域的钻井作业遭到越南舰船的野蛮骚扰和冲撞的同时,菲律宾也扣抓了中国渔民。而恰恰时间发生在美国总统刚刚结束了亚洲之行,很多国际舆论会认为,奥巴马的亚洲之行给南海某些国家撑腰打气,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中非、中越南海之争的背后,美国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南海局势有着怎样的影响,中国该如何应对?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很荣幸地请到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杨毅将军,他来为我们阐述南海问题背后的中美博弈。
解说:杨毅,海军上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曾任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杨毅少将经常参与中央和国家机关高层重大政策咨询会议及重要国际会议,先后出访过70多个国家,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著有《全球战略稳定论》、《国家安全战略理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等。
主持人:杨将军,我们今天是从南海问题的构成一个切入点来讨论中美之后的博弈,那么,我们也知道,在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访美期间,针对中越在南海问题上表达是非常坚决的,他表明,中国在南海架设钻探油井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那么现在中国的军方,它会采取哪些手段来配合他这样的一种坚定不移的说法?
杨毅:应该说,这也体现了中美之间两国关系,包括两军关系的一种成熟的表现。刚才你谈到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应该做哪些事情。我想,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需要,就立即为保卫国家的利益采取行动。不过我个人来看,在目前来讲,南海的问题还不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拔剑的时候,应该说现在双方,包括三方,中国对菲律宾、对越南,还正在通过外交渠道采取做工作,看他们怎么反应,如果反应不积极和采取更加恶劣的行为,对我们的执法船只或钻井平台进行威胁采取行动,那么等待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强烈的反
应。在此之前,我们要做好准备。
主持人:就从2012年开始,美国宣布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您觉得其实它对于南海的问题上有着怎样的影响?
杨毅:美国的战略再平衡给地区带来的是不稳定,是对稳定的一种冲击。我记得上一次我在新加坡参加亚太地区的安全会议的时候,当时和我同台演讲的是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的空军司令,是一个四星上军,他在吹嘘他的战略再平衡,当时我就驳斥了,我说,你想一想,在你美国没来之前,在2010年以前,你在忙于阿富汗,忙于伊拉克的事,这个地区是什么情况,大家很好,10+1、10+3,合作很好,包括中日韩三方的合作也很好,你来了造成动荡。我说这个地区,中国是个和平的稳定的力量,我说中美之间,军事竞争我肯定比不过你,你军事很厉害,但经济合作方面的竞争我说你就输定了,实际来讲,美国对南海带来的是一种动荡,对中国带来的是压力,对相关国家发送错误的信号,似乎他们可以胡作非为,美国会给它一张空白的支票。
主持人:那现在中国和美国这种军事的沟通制度是怎么样的?
杨毅:沟通机制是非常畅通的,中美之间的沟通机制不下几十个,我们有元首的定期会晤,两国元首有会晤,就重大问题,既有双边的正式访问,还有国际场合的多边会议的双边会谈,当然还有去年这个习主席跟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的一个不戴领带的一种深入的,不计形式,但着重内容的会谈。除此以外,军方方面,也有包括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以及和军兵种司令员这一级的访问,还有一种其他的,还有防务磋商的,应该说沟通渠道还是畅通的。 主持人:这些看起来都是沟通比较畅通的渠道,有没有一些障碍,现在还存在的? 杨毅:障碍在于美国的心态不好,它现在自己对中国有一种疑神疑鬼的,它觉得中国快速发展,它对中国的走向确实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所以就这方面来讲,美国采取了一种不是很正确的,一方面引导中国按照它的规矩做一个“好学生”或者“乖孩子”,另一方面,做好军事力量准备,准备对中国进行压制。实际上中美之间合作的空间很大,如果采取对抗的方式,那就不好。现在关键是美国往往采取,想通过加强地区的多边,甚至三边和双边的军事同盟,对中国形成一个管控的局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主持人:好的,那更多内容有请您给我们带来今天的演讲,杨毅将军给我们带来演讲的题目是《南海问题背后的中美博弈》,有请!
解说:2010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公开宣称,南海问题关系美国利益,希望维持南海的航行自由,而且南海争议的谈判应该是多边的。而在此前,美国历届政府对南海问题都是保持中立,为什么美国要改变以前的中立政策,高调介入南海呢?《世纪大讲堂—南海
问题背后的中美博弈》正在播出。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前景
(一)南海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杨毅:第一个问题,南海问题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前景。说到南海问题,也可以从另外两个侧面来讲,第一个,南海和南海问题这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来看南海,南海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整个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地区有很多岛屿,大体有三个岛屿群,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战略意义尤其重要,由于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基本所有的空中和海上航线都要经过南沙群岛,所以在这方面,从传统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的视角,谁如果控制了南沙群岛,就等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东亚到西亚的、非洲到欧洲的大多数海上通道,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就体现了它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二)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
其次来讲,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现状和前景是什么?南海问题,第一个,围绕南海相关国家的或者叫声索国的争端,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这叫声索国,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第二大部分,大国围绕南海问题进行的战略博弈。
我想首先讲一讲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目前围绕南海的海域存在争端的,或者叫声索国,有一个叫六国七方,所谓六国是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加一方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即六国七方,有争议。按照国际上关于领土主权断定的惯例和方法和通行做法,最先的原则,谁最先发现,最先开发,最先有活动和最先管理,那你就拥有主权。从这几方面来讲,中国毫无疑问地是拥有对南海的我们所主张的海域的主权,在曾母暗沙以北的广大海域。
说到南海主张,我们就不能不谈一谈九段线以及九段线的前身十一段线,最早来讲应追溯到秦汉时期,我们国家的渔民已经在这个海域有活动,而且有文字记载,特别是在元明清时代活动就更多,而且进行有效的管辖。到了194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它的内政部的方域司,它编辑出版了一个地图册,其中叫《南海诸岛的位置图》,它就勾出了一条由十一道断续线构成的一条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定的地图在同一个位置也划出这样一条线,只不过原来是十一段线,我们改成了九段线路,而且中国正式的地图出版物上,而得到了广大的国家的认可,我们可以讲,在1975年以前,或者更
早的,包括50年代,美国、英国、法国,它们出版的地图都是这样说的,包括日本的地图也表明南海是属于中国的。1975年以前,任何的国家,包括南海的相关国家都没有对南海的主权提出异议,只是在1975年越南提出,1978年马来西亚在通过法律立法把它相关岛屿划在它的内部当中去。
所以,我们正确地解读这九段线的法律含义非常重要,目前大概来讲,国内的学术界对这九段线有不同的四种说法。第一种,它是国界线,该线的划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范围,九段线以内的岛屿、礁石、沙滩以及海域属于中国的领土,这里包括陆地领土和海洋领土,我们对它享有主权。线外的区域则属于其他国家或者公海,这种说法是最具有排他性的,即九段线以内的都是中国的,跟别的国家没关系。
第二种说法,历史性水域的说话。中国对于九段线以内的岛礁滩沙以及海域享有历史性的权利,线内的整个海域是中国的历史性水域,这种说法我们看到比第一种说法排他性稍微弱了一点,次了一些。
第三点,历史的权利线,该线标志着中国历史性所有权,这个权利包括线内的所有岛礁滩沙的主权以及线内的水域和海底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承认其他国家在这海域内的航行、飞越、铺设,包括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等。这种观点在主张的线内的岛礁沙滩属于中国领土的同时,对于内水以外的,就是我们这个12海里以内的海域视为同中国的经济专属区和大陆架延伸,我们看这种说法比前两种排他性就更低一些。
第四种,即岛屿的归属线(岛屿的范围线),认为线内的岛屿及其附近的海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受主权管理和控制,这种说法排他性最小,但我们看一看这四种说法,无论有什么区别,但有一点是非常共同的,即九段线以内的岛礁滩沙属于中国的领土,相关水域分别是中国的领海。所以说,我们对南海的主权的声索,有历史的依据,有法律的依据和国际惯例的依据。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目前围绕南海海域争端的情况。由于现实利益和历史原因,南海的问题目前确实非常复杂,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周边国家,即相关的南海国家,纷纷利用一些时空方面的优势,不断地蚕食南沙群岛,攫取了大量的油气资源,造成了中国的海洋权益的严重受损这样一种局面。我们的渔船、渔民被抓被扣,甚至受到一些非常惨不人道的对待,有些国家甚至进行抓扣、关押、罚款,甚至射杀,甚至还有动用开炮,使用燃烧弹,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菲律宾来说,据一项不太完整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后,菲律宾已经抓我们国家的渔民约380人,杀害25名。相关的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它一个是采取一种,利用所谓的国际法和军事斗争双管齐下,而且{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
挟美自重,而周边国家,它开始加强对海上军事力量的投入,拿出资金买常规潜艇,买远程战斗机,买先进的水面舰艇,包括潜艇等,越南这个更加突出了。
(三)大国围绕南海问题的战略博弈
第三个方面,我们来看一看,大国围绕南海问题的战略博弈。从目前来讲,跟南海海域博弈有关,参与的大国或主要的大国,主要的,除了中国之外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大国。
1、美国
当然,在各个大国的互动当中,最主要的是中美两国围绕南海的两大高手的过招,现在实际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博弈的一个新竞技场。美国对于南海的重视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战略的考虑,美国是一个海上的强国,它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美国控制着世界上16个最主要的战略通道,它不允许这个通道落入其他国家的手里,冷战时期它是全球治海,全球跟前苏联这个争霸,实行对海上的一种控制,而冷战结束之后,它成为单极的,它要在军事上,特别在海洋上确保美国的独一无二的无人难以挑战的绝对优势,而中国的海军正在快速发展,美国感到很担忧,特别是将来海军的远洋投送能力,power projection capability,增长之后,美国是很担忧的。当然,这个对我们来讲有一个度的问题,包括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基辛格就讲,他说,如果中国拥有5艘以下(含5艘)的航空母舰,我美国无所谓,如果你像美国一样追求11艘更多的航空母舰,那美国就要担忧了。美国的一些战略学者曾经跟我说过,你们中国无论如何加强陆军力量,我们美国不是特别在意,而如果你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甚至跟美国平起平坐的海军,我们美国必然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遏制,这是美国对于海上力量的一种重视。
再从南海来讲南海也是重要的战略通道,它是通向印度洋,包括马六甲海峡,这是美国必须要控制的,美国要控制,所以它担心中国强大起来之后会控制这通道,如果我们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控制了南海,控制了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战略通道,那将对美国的利益,包括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它会感到受到了灭顶之灾,所以美国无论如何,它要确保南海在美国这里它能控制住。
美国主张建立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美国之所以强调多边机制,无非它自己要强行进来,而且要把水搞浑,把地区整个的都搞乱。这两年很清楚,无论哪个国家跟中国有矛盾、有冲突,美国就跟它搞联合军事演习,所以这一点非常清楚,把地区搞得很乱,很动荡,恰恰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动荡,它可以找出借口,这个地方乱,需要我美
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篇二
关于中美博弈最中肯最精辟的一篇雄文(Ni)
关于中美博弈最中肯最精辟的一篇雄文
2015-05-09 超华软件
一、中国周边形势与美元指数周期
1史上第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
这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搞经济搞金融的同志比我更适合谈论它,有所不同的是我把它和战略问题结合起来谈。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这艘大船就摘掉了它的锚,这个锚就是黄金。让我们向前追溯一下,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
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大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也不要美元,我们要黄金。这样就逼得美国人无路可走。
于是,在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当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清楚头绪。原来我们相信美元是因为美元背后有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已经实行了20多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美元。现在美元突然刹车,它的背后不再有黄金,从理论上讲,它变成了一张纯粹的绿纸,这个时候我们还要使用它吗?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国际间结算时用什么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衡量?因为货币是价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难道还能信任别的货币?比如人民币和卢布之间,俄罗斯人(当时的苏联人)如果不认人民币,我们不认卢布的话,就只能继续拿美元做为我们之间的交换介质。
所以,美国人就利用世人的惯性和无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但是从1973年10月以后,一切改变了,欧佩克宣布,必须用美元对全球的石油交易进行结算。这样,美国人在使美元与黄金贵金属脱钩之后又与大宗商品石油挂钩。为什么?因为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欢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欢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国家要发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国家都需要石油,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石油就等于需要美元,这是美国人非常高
明的一招。从1973年开始美元与石油挂钩以后,其实是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就伴随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整个世界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们不能够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别的,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的解体,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从此之后,人类真正看到了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而这个金融帝国把整个人类纳入到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实际上所谓美元霸权的建立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到今天大约40年的时间。而从这一天之后,我们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纸币时代,在美元的背后不再有贵金属,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并从全世界获利。简单地说:美国人可以用印刷一张绿纸的方式从全世界获得实物财富。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人类历史上获得财富的方式很多,要么用货币交换,你要么黄金或者白银;要么用战争的方式去掠夺,但是战争的成本非常巨大。而当美元变成一张绿纸出现后,美国获利的成本可以说极其的低廉。
因为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拖美元的后腿,美国可以随意印刷美元,这时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国国内,将造成美国的通胀;如果美元输出去,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替美国消化通胀,这就是美元通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美国向全球输出美元,也就稀释了它的通胀。但是美元向全球输出之后,美国人手里就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如果美
国人继续印刷货币,美元就不断贬值,这对美国没有好处。所以说美联储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得那样,是一个滥印货币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实际上懂得什么叫克制。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联储一共发行了多少美元?大约10万亿。
这样一比较,有人开始指责中国的央行。为什么呢?我们的央行从1954年发行新货币——新人民币到现在,已经发行了120多万亿人民币。如果按汇率6.2跟美元折算的话,我们大概发行了20万亿美元。但是这同样并不意味着中国乱印货币,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挣到了大量美元,同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美元做为境外投资进入中国。但由于外汇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须发行与进入中国的美元及其他外币相应的人民币,然后以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可是国外的投资在中国挣到了钱以后,可能就撤走了;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拿出大量外汇,从境外够买资源、能源、产品和技术,如此一来,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币留了下来,你又不可能将相应数额的人民币销毁,只能让人民币留在中国继续流通,所以我国人民币的存量必然大于美元。这也反过来佐证了这30多年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中国央行承认近年来大概超发了20多万亿人民币。巨量的超发最后全都留在了中国,这就牵扯到我后面将要谈到的问题——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2美元指数周期律与全球经济的关系
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篇三
新形势下的中美博弈
“天安舰”事件背后的中美博弈
摘要:天安舰事件的发生将处于地缘区域本身就不稳定的朝鲜半岛推向了更为严峻的形势。在此次事件中暗中角逐的两股力量更是斗得不可开交,美国这个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为了巩固自身霸权,充当世界警察,极力地想控制亚太地区,就难免会与亚太大国的中国进行暗中较量。在与中国的较量中,借助天安舰事件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造成威胁或动荡是美国真实目的,并指望能在动荡中削弱对方实力。
关键词:地缘政治 天安舰事件 冲突与合作 博弈
从表面上看起来,天安舰事件是韩国和朝鲜之间的事情,但其实这一事件背后真正的角力者是中、美两国。在当今国际战略力量的大格局当中,韩国和朝鲜都是小国,小国终究只不过是充当大国博弈的棋子而已。
对于朝鲜这块区域来说,随着20世纪地缘政治学说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块弹丸之地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美国想控制亚太的计划而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半岛必须同时面对两种异质性的压力。当然,这两股异质性的压力自然来自中美两方,然而在中、美博弈的棋局中,朝鲜半岛若稳定,则有利于中方,朝鲜半岛若不稳定,则有利于美国。天安舰事件无疑将打破朝鲜半岛稳定的局面,会引发朝鲜半岛的动荡。我们来看看动荡之时对谁有利,对谁不利,谁会因此而获得对弈的主动、游刃有余,谁会因此处处掣肘、如履薄冰····就很清楚得明白为什么美国希望半岛动荡了。
“天安舰”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明确的表明了中美矛盾冲突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该事件是美国为了把军事力量留在亚洲(具体说,是留在中国周边), 而与韩日导演的一出双簧戏,明指朝鲜,暗射中国。美国保持在韩日的军事基地,是美国从海上遏制中国的一个方面,也为美国今后与中国博弈的筹码。近日来闹的沸沸扬扬的美日韩军演演习,其实就是做给中国看的,就是想把周边区域形势搞得紧张,看看中国会有什么反映。之所以会称中美之间的较量为博弈,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者不得不相互交往,同时他们的社会制度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代表着各自的国家利益,也有不同的国家发展方式和战略目标。在发展道路上的思想政治矛盾斗争和利益冲突不可避免时,就要使用一切手段打击对手。由于双方都无法一时完全击败对手,而且在发展中都需要彼此,互相依赖,就要控制矛盾冲突升级,不得不在利益平衡中暂时求同存异,在合作中存在冲突,在冲突中进行合作。 中美博弈,中国同样需要两手都要硬,要以斗争求共存,求发展。中美都是巨大的经济实体,双方都存在巨大的市场,都需要对方。美国的经济危机是无法避免的,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美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萎缩,美国的经济危机只会进一步扩大,他的经济衰退就是必然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在这时,美国就急需一股外援力量帮助自己摆脱现状。而目前世界上可有此能力者非中国莫属。所以在经济上,美国若想摆脱危机,除了在国内积极地施行改革,在国外也要多听听中国的声音。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当前美国国内形势的必然走向,不过综观近几年的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来看,中国的国企已然在国际舞台上占领了一定的分量。2004年,国企对外资的收购突破了20亿美元,以后逐年的增加,拥有政府直接参股的国企在与外资竞争中展示了强劲的实力。②
从历史来看,中美两国的关系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很复杂,尤其是其中的30来年的断交,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才重新建交。而且当时还是采用了周恩来总理的乒乓外交才得以成功。③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美国又多次的找中国麻烦,中美关系一而再,再而三的面对挑战,尤其在台湾、朝核问题上,中国多次得处在被动的局面。诚然,美国是想做世界头号强国,他不容忍有竞争对手的出现,一直以来都把中国视为自己的挑战,其实这又何止是杞人忧天,这根本就是两种价值文化不同所导致的产物观念。稳定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也是美国关注的焦点。虽然近年来针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轮胎特保案、对台军售甚至干涉中国内政——会见达赖······这些都是美国处心积虑搞出来干涉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手段。不过面对如此些手段,中国政府表示抗议的同时,只能抓紧时间发展,利用和平的政治环境努力的把国计民生给调上来。
然而,在客观条件下,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双方都已充分认识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两国共同的利益上更为有利,中美关系将沿着稳定的路线发展下去。
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篇四
中美博弈
中美战略选择—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摘 要:回顾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中美关系也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问题上既具有共同的利益,同时也存在着争端和对立。因此,中美关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据此,本文以中美战略选择为题,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对此进行分析,进而探求中美发展之路的纳什均衡方案。
关 键 词:动态模型 分析 纳什均衡
从2010年到2011年,中美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从奥巴马上台以来的微风扑面的蜜月期,到现如今暴风骤雨的冰冻期。自从美国高调的向世界宣布:“美国要重返亚洲”的那一刻起,中美两国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敏感,并在一定时期内变得更加脆弱,仿佛整个世界都处于一触即发的军事对抗中。
一.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
此动态博弈模型是关于中美战略选择的模型,由图(1—1)可以看出,美国可采取的战略为合作、遏制、对抗。中国现在是在知道美国的决策以后才行动的,所以要把这个信息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中国崛起的策略有六个:
1.美国对中国运用顺应战略,中国可以硬实力即诉诸武力崛起;
2.美国对中国运用顺应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3.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4.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5.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6.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运用软实力崛起;
二.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SOFT 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在清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对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的赋值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和对比。
(一)美国决策的战略为顺应,中国战略的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当前摆在中国和美国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和发展。发展需要稳定的局面,因此稳定是必备的条件。首先就是要稳定国内形势,而稳定国内形势最重要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了国内才能稳定。所以对中国来说稳定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其次就是要稳定周边,周边的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保证。因此中国一定要稳定周边的局势。
对于美国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摆脱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虽然美国也强调一些非传统的安全问题,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对美国来说不构成重大威胁,这实际上是美
国为了介入全球事务而自造的一个借口。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际上中美两国目前最为主要的任务都是发展,只是美国的国内稳定和国家安全要弱一些,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且,目前中美之间关系的矛盾点为“3T”,即台湾,西藏和贸易问题。美国无视中国主权,侵犯中国领土完整的权力,支持“台独”,唆使西藏部分群体搞分裂的行为,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安全和稳定。所以,试想如果美国采取“顺应”战略,那么就可以解决中国周边地区及中国大陆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于中国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中美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适应,相互调整,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变化和各自国内结构调整。这种策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的国内稳定和国家发展。所以当美国采取“合作”决策时,于中美两国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对中国的硬实力更为明显。所以,美国支付值为7,中国为8.
然而,中国甘为一直做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吗?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处在世界第二,全球影响力迅速提升,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规则制订中,由之前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参与,有了质的飞跃。虽然,美国依然还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中国却是在不久的将来唯一有可能成立一个新的超级大国的国家。美国是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其匹敌的对手,进而威胁其霸主地位,使其对世界的控制和影响能力削弱。尽管目前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变化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威胁。而且,如果美国真能做到对中国的百依百顺,虽然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丧失了树立“国际形象大使”的机会,然而,更多的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壮大,增强其凝聚力。所以,当美国采取“顺应”决策,中国使用软实力时,美国支付值为5,中国支付值为9。
(二)美国决策的战略为遏制,中国战略的选择。
“遏制”即是在共同协作与发展的基础上,必要的施予压力,制裁,设臵障碍等。 就中美两国而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到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另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出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已因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底还可能上升到第三位,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
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息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地密切磋商和对话,在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协调与合作。中美发展经贸往来是一种“双赢”,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然而,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已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整合配臵,以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改变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的不平衡。“U”型产业分工结构,处于曲线两边高端的欧美两国控制科研和营销,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通过廉价的劳动力和出口初级产品来赚取微薄利润。除此之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加强对华出口管制等贸易方面的遏制手段,虽然美国自身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中国所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有可能发展为与美国抗衡的三大国家之一,美国采取“遏制”策略,可以防患于末然,避免对其霸权地位造成太大的威胁。对于中国而言,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对手,就可以成就什么样的国家。面对美国的“遏制”,中国绝对不可能无动于衷,天基武器的研制,J20试飞成功,激光武器核心技术的掌握等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以,总而言之,美国对中国实施“遏制”的策略,就硬实力而言,利大于弊,而对美国的优势更为明显,所以美国的支付值为7.5,中国是8.5.
从软实力的角度而言,近年来,美国先是反恐战争中滥用硬实力,导致其影响力和声望下降,也就是软实力的下降;其次,美国目前遭受金融风暴重创,曾经风行全球的“华尔街文化”宣告破产,美国金融信誉和道德备受打击,“美国发展模式”遭到质疑;再次,美国践踏国际秩序,公然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国一向贯彻的利己主义,严重影响其凝聚力和形象。
较之美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使其对发展中国家更具吸引力,而吸引力,正是软实力的关键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积极倡议,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启发和鼓舞,影响力明显增强;再次,中国的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且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的平稳,而且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的一员,在国际上有一定的控制力。
综合以上分析,从软实力角度而言,中国的软实力明显优于美国。所以,美国赋值为6,中国为7。
(三)美国决策的战略为对抗,中国战略的选择。
如上图的分析,当美国的决策为对抗,中国的决策为硬实力时,支付值为(4,2);当
美国的决策为对抗,中国的决策为软实力时,支付值为(6,8)。之所以这样支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美国军事霸权的主要战略目标有三,即俄罗斯,欧盟,中国。
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在世界军火贸易竞争中长期名列第三,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民族早就参加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之间的大国争霸,不仅具有其他民族极为少见的敢于硬碰硬的战争意志,而且在世界舞台上俄罗斯的大国博弈手腕也极为老辣,经常使欧美各国猝不及防。
其次,美国金融霸权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欧盟,欧元取代美元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致命威胁。同样应该强调的是,欧盟是资本主义金融、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的老玩家,有以欧元取代美元的公开主张、强烈愿望和鲜明意志。尽管欧美是亲兄弟,是西方意识形态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但是欧盟同时又是美国金融霸权最有资格的直接挑战国家,只要涉及到美元金融霸权的命根子,美国一样会毫不留情痛下杀手。
第三,美国经济霸权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中国,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持续快速增长及其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是美国开始视为畏途的长期挑战和终极威胁。 比较而言,俄罗斯的军事挑战缺乏经济实力提供的物质基础,欧盟的金融挑战缺乏真正统一而独立自主的国家集团意志和行为能力,从长远来看,中国最有可能成为对美国综合国力的终极挑战,哪怕是和平取代美国世界综合国力第一的地位,美国也必须竭力避免。这已经成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一致共识。
那么,试想如果中美两国对抗,俄罗斯和欧盟会做什么反映。如图(1-2)所示: 俄罗斯采取的战略选择:
A:俄罗斯选择站到中国一边
B:俄罗斯选择站到美国一边
C:俄罗斯选择保持中立
欧盟的战略选择:
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篇五
中美博弈( xzren)
中美博弈 地缘篇(1)中东
说地缘必说中东,因为中东地理位置重要,因为中东有黑金。
二战时,纳粹德国通过阿尔及利亚进入非洲,就是通过“南进事略”欲将英国法国势力彻底挤出非洲,逐步向东占领,彻底打通欧非亚,从而东与日本会师,完成对世界利益的重新分配。 人算不如天算,虽法国被德国战败了,英国被打残废了,但随二德,意日的战败,中东的控制权易主,到了美国人的手里。欧洲虽以旧宗主的身份对非洲仍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不说,二战后欧洲的式微,已经是事实了,到现在只能搞些小手段掣肘一下美国,全面对抗上还是没有叫板的实力。形势比人强。
70年代的石油危机,美借机摆脱布雷顿体系,改成美元与石油挂钩,这样一来,美通过乾坤大挪移,中东的石油彻底绑到美国的战车上时,美国的在中东的地缘绝续优势就确定了。 冷战时,前苏联欲通过自己的实力,通过军售与军援助阿拉伯们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埃及,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来完成对中东---世界岛的浸袭,进而直指中东。美则实行援助油太,将油太彻底从欧洲中抢夺过来为自己控制,强化其军事能力,大力扶持其军事发展,使油太的军事科技占在优势,将油太打造中东钢钉,随时可对中东的阿拉伯们痛击,使阿拉伯们按美设定的方向前进,因此,几次中东战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通过连续三次中东战争,将阿拉伯们削弱到极致而不倒下,对美没有叫板的勇气,只能言听计从。阿拉大爷们虽怨气冲天,但只能打破牙向肚皮里咽。
为完善这种结构,通过背后挑唆傻大姆占领科威特,然后借第一次海湾战争将傻大彻底打残,削弱,然后进一步在科威特,沙特,阿曼,阿联建立军事基地,这样一来,就将中东实际通过军事管制的方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90年代克林顿通过网络但虚拟经济,将美国国力玩到如日中天的地步,美国的经济形式就是通过制造“经济增长点”,吸引世界资金向美转移,然后通过美元扩张完成对世界资金的控制与利用的模式,如60年代-80年代的半导体,集成电路,70年代--90年代的汽车,80年代到00年的网络,基本上是十年二十年一个周期。这与美国发动主要战争的周期是基本一致的,如50年代的朝鲜战争,70年代的越南战争,90年代的海湾战争,00年的二次海湾战争与阿战争。美通过战争,拉动本国的经济外,就是军事科技永远在科学应用的最高端,通过战争,使一批新科技得到验证,然后再应用到民用上,通过科技展示实力外,主要目的就是推广其实就是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说到这里,朋友们不少嘲笑美在伊拉克,阿进展不“顺利”,这样非常不必要,这是美长期策略的一部分。美这种手法象狮子对付野牛的路子,二者是一至的,通过小步移动,让对手心慌而移动,就会暴露出自己的弱点空档,然后完成一击,美控制下的北约有点象狮子群的多猎杀手段。如果不是美国内的那帮油太利令智昏,将虚拟经济骗到自己的国民与精英头上,将美国的金融与经济掏空,美这两场战争还是值得肯定的,但但油太们将美国人的巢--本土给鼓捣的一塌糊涂后,就为美在外的用兵埋藏了巨大风险,要知道,当狮子的巢被捣毁的后果就是狮子狩猎的能力下降。所以,我们说虚拟的经济必然会有肾亏的时候,美目前就是肾亏最严重的阶段,美需要重新制造“增长点”,目前的“碳经济”就是美与西方想出{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
来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但由于美的肾亏造成张力不够,才导致这个骗人的“新经济增长点”没达到目的,然后将怒气撒到中国头上,鼓噪RMB升值,贸易战争之类的东西。
在中东地缘上,中美对比,美占据绝对的优势,但中国经济几十年的经营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欧洲与美在油太与阿拉大爷之间的会谈中,就是不给中国一张办公桌,就是担心中国的影响会随之加剧,让那帮阿拉大爷对中国眉来眼去,从而对冲美在中东的优势。而波斯核会谈给中国一张办公桌,目的就明显了,俄在中东问题上是不会与美尿一条裤子的,而欧洲因旧宗主的身份,想重新恢复对中东的影响,在中东问题上基本上与美貌合神离,而美将中国拉入,就是拉入一个新变量,可掣肘俄与欧洲的影响,同时,认为中国因能源需要,在中东广泛问题上,不会与美作对,而是配合,以取得能源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中国在中东的石油广泛进入中国期间,美的“负责任的大国”“利益悠关法”“G2”就是不二法门,以哄得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支持。事实上,中国以前也基本做到了,包括二次海湾战争,中国基本上只是口头喊“谴责”而没有大的动作。作为中国一方,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稳定的中东能源,帮助中国的发展。{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
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成份占据优势,近几年发展还是相当顺利的,利用美因在中东难以脱身,同时因油太在美国搞的一团糟,中国这几年经济有了很大成就,口袋有了货就底气壮,在中东问题上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想法。 80年代初,中国石油还基本 是自济的状况,但老一辈的眼光还是蛮毒辣的,当时卖给沙特60枚东风中程导弹,从而在地缘政治军事上打开了一道缺口,而三次印巴战争,中国又彻底站在巴的立场上,而几次中东战争都是站在阿拉伯
们一边,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时,中国当时还要展开“国际救援”,派遣“志愿军”去参加战斗,虽没成行,还是让中东阿拉伯们感激啼零,使沙特等中东国家认识到中国虽穷,但还是有一定实力,同进还是讲信用的国家,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中国通过沙特,在地缘政治上逐步浸袭美国西方的地盘,让美等西方国家感觉有必要对付中国的时候到了。
目前,中国的石油,大部分来到中东,而主要是来源于沙特,波斯。90年代,海湾战争的硝烟,让中东阿拉伯们认识到被美一国控制的危险性在增大,所以,当时沙特提出在中国建立石油储备的想法,不知道何原因,到现在才开始动手。中东阿拉伯们的想法并不奇怪,就是将一个实力增长的中国,一个讲信用的中国拉进来平衡美的控制,这也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中国出于能源需要,也必须有所行动,从而有所斩获。
强调一遍,在中东地缘上,美还是绝对优势,无论俄,欧洲,还是我们,都远远不如美的控制,因为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中东广泛的军事,对对手在能源问题上随时可制造麻烦,严重的时候可能掐断中东能源来源。这不是灭自己志气,而是真实写照。只所以没到这一步,原因在于对美来说,也有非常大的风险,对美的利益也会造成重大伤害,尤其是现在,美二次金融危机暴发在即,如果再收紧能源链条,造成石油资本的断链,美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对手完成一次完美的金融攻击,美元倒塌,并不是天方夜谭,只所以没走这一步,就是因为世界处于一个“恐怖的平衡”状态。这种心理,美在利用,我们也在利用,这就是目前的情况。
目前,在波斯核问题上,俄,欧洲,中国各有心事,中国通过对波斯的扶持,将波斯打造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的想法已经列入议事日程,而美国的目的是彻底控制波斯,如果到这种地步,中国在波斯十年经营就化为泡影,同时还会影响到其它中东国家,如果中国忍让过度,让中东国家看出中国的软弱,如果中东国家看到中国不是可能作为可依靠的国家,以后中国的能源来源更会出现麻烦,一旦到这种地步,中国的能源就完全被美控制,真到这地步,就欲哭无泪了。
虽地缘弱势,但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还是会给美造成大麻烦,一方面通过金融杠杆,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扶持波斯,工作可悄悄的做。利用美投鼠忌器的心态,不时的放风债券杠杆,让美夜不能寐,通过中国的近地相对优势,以点击面,打击链条,只要其链条出现一点断裂,整个战略崩盘是有可能的,这就是威慑。人家天天威慑我们,我们不要在这种事上太犹豫,显得多高风亮节似的。这点要学毛子。
在国内,尽量挖掘潜力,而可广泛的利用核能(这个周期太长,不可能一下达到),同时,能源多渠道,能规避多大风险就规避多大风险,你的风险越小,美的心理压力就重,军事实施就能达成。一旦到这种地步,中东是安全的,我们的能源也随之安全了。 目前看,波斯核问题好象美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但一定要修改到这种制裁方案面目全非的地步,虽美现在自信满满,自以为中国必定妥协,我们就给他个“惊喜”,就是不大原则妥协,只要不实质性的制裁波斯就达到目的了。从布局看,中国是有这个能力达到的。
中美博弈内幕:说说最悲剧的一个国家篇六
《大外交》中美博弈中的道与术
《大外交》:中美博弈中的"道"与"术"
《大外交》 [美]亨利·基辛格著 顾淑馨译 海南出版社 1998年1
月第一版
说起来,许多人也许不会相信,美国人常常说自己是“难以驾驭的人民”(unruly people)。其实,这不难理解。美国最初是由来自欧洲各地的移民构成的。他们不看重出身和背景,自主意识强,无论是权利,还是义务,都和政府、他人分得清清楚楚,即使是争得面红耳赤、大动干戈,亦在所不惜。而且,他们又大多自视甚高,即使投票选总统,也喜欢投看上去不如自己聪明的人一票。所以,小布什这个综合素质中等偏下的人在2000年击败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戈尔,显然不是偶然的,很能反映美国人“集体意识”的重要一面,即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达特(Richard Hofstadter)所说的“反智主义”。不过,我们也不要小看了美国人。美国的历史也表明,美国人在追求个人自由和财富(即“美国梦”)的同时,也善于与人妥协,搞“平衡”,以求利益最大化。这可以说是美国人“集体意识”的另一面。为此,他们不惜抑制自己“反智主义”的冲动,网罗全世界的人才为其国家利益服务。远的不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亨利·基辛格就是最好的例证。
基辛格最擅长的是外交。即便是在美国,像他这样既有理论涵养和世界眼光,又有丰富“实战经验”和“不俗战绩”的外交家,也是凤毛麟角。不过,让我感慨不已的是,已八十六岁高龄的他,仍然为近来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出谋划策,在《华盛顿邮报》(8月19日)上撰文“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关系”。他敏锐地发现,一旦美国为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而且中国经济把重点从出口转向扩大内需,那么随着双方市场规模的此消彼长,两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力,特别是在形成中的世界新秩序中的地位,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为此,中美两国都必须为自己在世界新秩序中寻找恰当的定位。不过,在他看来,近来出现的“新冷战说”、“中国挑战霸权说”和“G2说”,都不符合双方、乃至世界的利益。他认为,最现实的做法是,中美两国要顺应全球事务的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趋向,在中美紧密合作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太平洋体系,而且这一体系必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让太平洋沿岸国家实现各自的抱负。为此,他还特别提醒美国,应该追求一种新的、既有别于霸权主义,又与其领导力相符的角色。 不难发现,在该文中,基辛格仍然秉承其“维持世界均势”的思路,可以视为其主要代表作《大外交》一书论点的自然延伸。《大外交》虽然正式发表于1994年,但却是基辛格一生思想的总结。今天重读此书时,我还特地把它与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福山的《历
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做了比较,说句不客气的话,后两人虽然不乏洞见,但是著作中充斥着“哲学大话”(也即“形而上学的假定”),看似搔到痒处,实则无法落到实处。前不久,格林斯潘终于说了一句大实话,小布什发起的“反恐战争”其实与“文明的冲突”无关,而是美国要牢牢掌控中东的石油。而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清楚地表明,“历史”并未终结,美国的自由模式也非历史的终点。最近,戈尔巴乔夫说美国需要“重建”,话虽然有点刻薄,但是,以我在美国的考察经验来看,却也一针见血。且不说美国人的生活用品和许多中、低端商品都依靠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就是连接各地的长途汽车和铁路系统,误点也几成家常便饭,而且基础设施比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如。还有,仅根据我从美国报刊上收集的统计数据,在2008年6月我回国之前,美国因次贷危机而失去房屋的家庭就达四百多万户。那些失去房屋的人家,我亦曾访问过,他们大多搬到郊外很远的地方,临时搭建的住所,和我十多年前在国内见到的“工棚”有得一比。
相比较而言,基辛格的《大外交》实在是一本杰作,其渊博的历史知识几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该书从十七世纪初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说起,一一评点黎塞留、拿破仑、俾斯麦、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欧美各大国的外交策略,历数现实政治和理想政治的得失,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世界外交史“教战手册”。不过,这本书却未能改变美国政界和学界对基辛格的成见。在美国,基辛格一直被视为“现实政治”的信徒,为了利益可以牺牲原则的人,因此口碑不是太好。用美国自由派的话来说,“他是从不谈民主和自由的”。而且,在尼克松当政时,他也确实与拉美的一些独裁者有过“接触”,至于是否参与过智利和阿根廷的军事政变,至今仍是个谜。但是,“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