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

来源:快速阅读题目 发布时间:2017-06-15 点击: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篇一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历史试卷

河北望都中学高三年级8月月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 刘志敏 审题人 孟爱红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2.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3.新华网《从“市管县”到“省管县”: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一文指出:„我国宪法确定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县乡三级体制,而目前实行的却是四级体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迄今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4.《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5.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世官制阶段 ②察举制阶段前期 ③九品中正制时期 ④科举制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7.在中国史中会经常避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8.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方式规定,不到开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有人知道谁将受到审判,在原告、被告及证人发言之后陪审员互不商量,陪审员只依法对案件本身负责,凭自己的良心和判断办事,不受任何外来权威的压迫。这说明雅典司法

A.审判过程缺乏逻辑性 B.审判具有相对的公正性C.审判方式缺乏透明性D.审判结果具有偶然性

9.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作战失败。芬利坦言:“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伯利克里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这意味着

A.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重要议题B.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

C.民主政治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D.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雅典民主制评价道:“这是一种有趣的统治形式,充满多样性

和混乱性,把平等不加区别地给予了平等者和不平等者。”他批判的主要是雅典民主中的

①妇女没有民主权力 ②抽签选举 ③解负令 ④轮流执政

A. ①② B.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1.法律的发展和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据下图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的起点B.《十二铜表法》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较完善,因此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12.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包括( )

①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重视法律程序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 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 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B.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

C.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15.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16. 李小明课堂笔记里关于某条约认识的整理表明,该条约所反映的突出时代特征是

A.国内阶级矛盾服从中外民族矛盾 B.中外民族矛盾服从国内阶级矛盾

C.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D.中外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17.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18.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共向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应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 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

19.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20.五色旗是辛亥革命中江浙地区首先使用的旗帜,设计者的理念是:“(五色旗)既可表明革命行为系为整治改造而起,非专为种族革命;又能缓和

满蒙回藏各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国旗的

设计理念体现了革命者的

①大汉民族观念 ②民主共和观念

③国家统一观念 ④平等团结观念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21.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表明( )

A.对《临时约法》的失望 B.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不满

C.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D.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22.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3.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4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

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26.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主义者

2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28.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29. 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0. 《陕甘宁边区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正确的( )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1. “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2.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

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政治报告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篇二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

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C.分散的自然经济 D.王室日益腐败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

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

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设立三省 B.宋朝设参知政事 C.明朝设置内阁 D.清朝设置军机处

3.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

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

A. 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

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

4.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

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

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

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

了。”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

6.《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

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

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7.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

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8.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

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9.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

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10.《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

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该规

定的实质是:

A.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 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习惯法影响巨大 D.法律至上

11.“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

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

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13.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

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

应的事件应该是:

A.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B.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C.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14.“‘人民委员’(部长)命令将土地划分给农民,不给原主人任何赔偿;对银行国有化,在

此过程中没收私人账户的存款;将工厂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并开始与德国谈判有关结束战争

的条约问题。”上述举措实施的背景是:

A.巴黎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二战中法国即将战败

C.俄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

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重视农业的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发展情况的是

:

17.“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

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

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

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18.“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

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

正确的是: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19.依据下列政府排列在一起的标准,再找出一个类似的政府是:

①肯尼迪政府 ②艾森豪威尔政府 ③约翰逊政府

A.里根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杜鲁门政府 D.布什政府

20.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打

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④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该政策能引起百姓就业、私人收人和消费支出的一轮又一轮

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人的成倍增加„„也必然会出现高通胀„„。与“该政策”体现的

思想不一致的是:

A.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 B.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C.奥巴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D.罗斯福新政

22. 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

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

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

实质问题是:

A.新兴国家开始崛起 B.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形成

23.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

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

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 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24.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

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

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25.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

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

26.“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

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

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27.“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

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

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28.“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

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

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 卢梭 D.普罗塔戈拉

29.导致现代科学空前大发展,使一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基本原理受到怀疑和重新审查的科学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30. “这是一种纯文学的写作手法。它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在作品中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等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下列人物名作符合这一艺术风格的是:

A. 拜伦 B. 巴尔扎克 C. 雨果 D. 贝克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34题为选做题12分,共计40分。)

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罗斯福关注“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中除了以工代赈、兴办工程外还有哪些?(4分)

(3)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6分)

(4)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2分)

32.(12分)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考生在第33、34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

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做法各是什么?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结果悬殊的原因? (4分)

(3)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悬殊的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

34.【历史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篇三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 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

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C.分散的自然经济 D.王室日益腐败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

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

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设立三省 B.宋朝设参知政事 C.明朝设置内阁 D.清朝设置军机处

3.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

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

A. 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

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

4.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

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

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

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

了。”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

6.《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

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

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7.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

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8.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

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9.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

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10.《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

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该规

定的实质是:

A.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 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习惯法影响巨大 D.法律至上

11.“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

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

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13.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

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

应的事件应该是:

A.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B.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C.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14.“‘人民委员’(部长)命令将土地划分给农民,不给原主人任何赔偿;对银行国有化,在

此过程中没收私人账户的存款;将工厂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并开始与德国谈判有关结束战争

的条约问题。”上述举措实施的背景是:

A.巴黎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二战中法国即将战败

C.俄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

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重视农业的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发展情况的是

:

17.“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

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

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

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18.“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

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

正确的是: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中考话题作文
下一篇:二年级期末作文题目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