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7-04-22 点击:

东周列国故事篇一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陈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日照街道第三小学 五年级2班 陈昊

大家一定听说过、在书籍上看到过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故事

吧?可是你们谁知道这

两件事中间的500多年的

历史风云呢??《东周列

国志》就讲述了关于这

500多年的历史风云的故

事。 这本书出自于作家冯梦龙之手。冯梦龙是明代文学家、思

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著名作品有《东

周列国志》、《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多

种。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

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这部小说

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

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

这是古今中外时

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

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这本《东周列国志》中有许多

令我感触很深的故事,比如说:姜

氏挑唆次子段攻打郑庄公之事:姜

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段。

姜氏不喜欢寤生,她喜欢次子段。

多次让郑武公立次子段为世子,可

是当时立世子是按照“立长不立

贤”的礼法,又感到长子寤生又没

有什么错误。他害怕无缘无故破坏

礼法,另立储君日后会引起郑国内乱,所以没有答应。郑武公去世,寤生继位,为郑庄公。尽管如此,姜氏还是不死心,让次子段准备争夺皇位。姜氏要求把京城分给次子段,没办法,郑庄公把京城分给次子段。公子吕见次子段有野心,就对郑庄公说:“段有野心,主公为什么不杀他呢?”郑庄公说:“段的罪行还不明显啊!我怕会落下骨肉相残的罪名啊!”公子吕献策,说:“那不如设计来诱捕他,引诱他犯罪,再光明正大的讨伐他!!”郑庄公说:“就以爱卿的办法!”次子段听说后进行兵变,但最后失败了。段说:“姜氏误我,我还有什么脸面见兄长??”说完就自杀了。郑庄公看见段的尸体,生气的指着姜氏说:“不到黄泉,我再也不与你相见!!”姜氏听见,知道自己做错了,离开国都,到了颍地。颍地有个叫颍考叔的人说:“主公做的太不明

智了!!我要去劝劝他。”说完,抓了几只猫头鹰,以进献野味

来见郑庄公,说:“这是一种坏鸟,小的时候母亲赡养他,长大了却要把母亲残忍的吃掉,是一种不孝的鸟!”郑庄公听了默默无言。便叫厨师上羊肉。颍考叔把好肉都挑出来包起来。郑庄公不解的问:“你干嘛把肉都包起来呢??”郑庄公说:“我在这吃好肉,母亲却吃不着,我怎么忍心呢??”郑庄公流泪的说:“真是孝子!!”郑庄公说:“主公既然发誓‘不到黄泉’不如让下人挖地三尺,一

直挖到有泉水出来,

再建一个密室,你们

就在那里相见。”郑

庄公立刻叫人挖出泉{东周列国故事}.

水,叫母亲来相见。

母子两人涕不成声。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人要有情有意。要学习郑庄公的孝敬母亲、知错就改、大仁大义的精神。不要学姜氏的偏见,因为这样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还有一个故事是晋灵公遭弑:晋襄公死,晋灵公继位,当时晋灵公才七岁。晋灵公成年后荒淫暴虐、大肆搜刮民膏、大兴土木、宠信奸臣。有一次,竟让身边的人用弹弓打农民百姓,有的人都被射死,还有的人都被射成重伤,晋灵公还嘻嘻哈哈。大臣进谏,晋灵公就让灵獒咬大臣,直到咬死为止。丞相赵盾忍无可

忍,多次进谏,却被晋灵公陷害。后来赵盾让赵穿发动兵变杀死

了这个无道、荒淫的国君。而后来的晋国分裂全是因他而起。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人不要荒淫无道,要以晋灵公为耻,多多体谅他人,不要给无辜百姓施加灾难,要明智。老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快乐的不是真正的快乐,大家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更何况是国君,要多体谅百姓,不要学晋灵公的无道。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要多多体谅百姓、尊师重道、勇敢、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为国家付出自己的才智,不要荒淫暴虐、大肆搜刮民膏、大兴土木、宠信奸臣、不要背信弃义、滥杀大臣等......

我非常喜欢《东周列国志》这本书!!!!!!

东周列国故事篇二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列国纷争的时代。《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就完整的记录了这段历史。暑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认识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东周列国故事}.

《东周列国志》是用41个精彩的小故事来讲述这段历史的。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楚庄公一鸣惊人、献地图荆轲刺秦王〃〃〃〃〃〃这些故事都脍炙人口,里面的人物也个个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将相和廉蔺兴赵》。 这个故事主要是说:蔺相如因为保全了赵国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宝玉立了功,被赵王破格提拔为相国。赵国将军廉颇很不服气,因为他认为蔺相如只是说几句话,而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地位还不如他,所以他决定要羞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不和他见面,也没有因此而憎恨廉颇,反而处处让着他。廉颇很感动,上门请罪。结果他们和好,共同为赵国效力。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班级。有些同学因为一些小事就闹别扭,有的还拳脚相加,甚至被学校点名批评,破坏了班级名誉。我觉得同学们一起应该互相谦让、宽容,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同时也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

东周列国故事篇三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曹杨小学 三(3)班 鲁文琦{东周列国故事}.

我非常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很小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常常给我讲我国的历史故事和小典故,我从父母的那里了解我们国家有好多了不起英雄。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古代名人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古代的人怎么这么的厉害,那么的棒,他们是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哪?今年的寒假,我仔细的阅读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渐渐打开了古代名人智慧奥秘的大门。

春秋时期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混乱的一段时期,我们中国被分割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国,每个小国里故事都是很多很多。古话说乱世出英豪,真的是这样的。这本书给我展开了一幅英雄们的历史画卷-----千古知音的管鲍之交,使我感到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什么是朋友间的谦让和信赖,这种友情成为千古佳话!另外一篇蔺相如和廉颇的《将相和》更使我感动,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之间的私利,蔺相如的智慧和大气的胸怀使我很崇拜他,深深的教育了我如果我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间及大臣间的矛盾。可恶愚蠢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为了一个美女笑一下而丢失了国家,我看了觉得这个皇帝很昏庸和无用。一个国家要有明君统治才能强大,齐桓公谦恭有礼、重用贤能的管仲等人,成就了霸主的功业,那个周幽王真是失败的皇帝呀!英勇而军纪严谨的孙武杀了吴王阖闾最喜欢的美姬,把一群本来嘻嘻哈哈的宫女训练成为赴汤蹈火的勇士,展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 ,在实战中一下就打败了楚昭王,使我感到一个有才华的人也要勇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要勇敢地承担国家的历史使命。

最让我喜欢的是一些有智慧的人,我喜欢管仲的智慧、也喜欢那个齐国的小矮人晏子的巧言善辩、学鸡叫的孟尝君的门客的机敏、魏国的信陵君偷窃一半军符的智商、更喜欢毛遂自荐的勇气。鬼谷子先生的两个聪明学生张仪的连横与苏秦的合纵的智慧、有赏有罚的智慧的商鞅、勇于献图而刺杀秦王的荆轲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嵌入了我的脑海。当然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赵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智慧。

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长长的历史河流里有多少英雄人物让我感到他们的不平凡,我希望长大了也成为一个英雄,或者至少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东周列国故事篇四

东周列国志读书心得

《东周列国志》读书心得

淮阳中学语文组:闫汝凯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主要描写了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本书内容庞杂,头绪纷繁,但作者叙述脉络清晰,精彩纷呈,令人叹而观止。

读本书,引我思考的,不是宫廷政变、权力更迭;不是战争烽火、血腥厮杀,而是秦国因何以周朝偏僻的西陲小国,而一跃成为群雄霸主,又一举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我以为,秦国得以君临天下,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善抓机遇,迅速崛起。众所周知,周朝分封诸侯时并没有秦,秦只是大国的附属国。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让各诸侯甚感委屈,故犬戎真正攻打西周时,各诸侯很少进京勤王,而秦嬴开率兵护卫京师,并护送周平王迁都至洛阳。秦嬴开勤王有功,周平王封其为公,此为秦襄公,并许其以后讨伐犬戎所得之地,皆纳入秦之版图。从此,秦得以忝居诸侯之列,并不断拓展疆土,国势日盛,迅速崛起。

二、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秦历代君王处逸思变,目光远大。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经济政治军事不断增强。虽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并没止步。秦变法为其以后争霸中原,剪灭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三、求贤若渴,人才济济。秦为实现霸业,积极吸纳人才,重用奖励人才。政治上有张仪、李斯,经济上有百里奚、商鞅,军事上有白起、王翦、蒙恬,外交上有范雎等。秦国的重用人才措施,为秦国荡平中原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以上种种,可见出秦一统天下所凭借的是实力,实力包括软实力和硬实力,秦两者均具备。由此我想到我们国家的现状。我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完成领土统一的国家,我国周边和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都存在领土争端,尤其是菲律宾越南,气馅嚣张,不可一世,何哉?我国实力不足之故。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发展教育,培养重用人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夯实国力,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解决周边领土纠纷奠定雄厚的资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爱国报国;二是要让学生脚踏实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未来尽忠报国的本领。

东周列国故事篇五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第七十回:楚灵王在冬天裹着厚厚的衣物,在大帐中依旧感觉寒冷。做人要学会为他人着想,连他自己都觉得寒冷,更不要说外面打仗的士兵了,最后落的自缢的下场,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第七十一回: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广为流传,在赞美晏婴智慧的同时,我也对三士深深惋惜和不值,妒忌产生怨恨,退一步海阔天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七十二回:伍奢的两个儿子,一个捐躯奔父难,一个奔吴,最终报以大仇,我觉得正如谭嗣同说的一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留下的和跑了的都是英雄。

第七十三回:伍子胥为报大仇,为了一展抱负,忍辱投身,闹事乞讨,这大概就是英雄行径吧,大丈夫能屈能伸,应当如此。

第七十四回:吴王阖闾为求王位,不惜兄弟相残,比起他的父辈,四位公子为王位互相退让,阖闾是不是应该感觉汗颜呢?

{东周列国故事}.

第七十五回:孙武在训练时候,杀了阖闾的爱妃,三令五申的典故应该就是出自这里吧,阖闾的大度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第七十六回:伍子胥亲自带军攻破楚都,大仇得报,也不枉忍辱偷生多年,然而平王已死,掘墓鞭尸,似乎过了,也可以看出仇恨的怒火在伍子胥心中多重。

第七十七回:国乱思忠臣,申包胥借兵之事,看出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正如鲁迅先生而言,这应该就是国家的脊梁吧。

第七十八回:鲁国季、梦、叔三臣弄权,连大圣人孔子也得避祸于齐,古往今来的圣人似乎仕途都不如意,只能用思想流传后世,青史留名。

第七十九回:越王勾践兵败,只得议和,然而作为帝王,他的忍辱偷生比之伍子胥的忍辱偷生其性质不能同日而语,人生道路挫折太多,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第八十回: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里,读到这里,为勾践的勇气而赞美,而敬佩,为夫差的愚昧而叹息,而深思!

第八十一回:美人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一,屡试不爽,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帝王为美人国破身死的故事不可胜数,古人说万恶淫为首,恐怕也有对英雄的鞭策之意。

第八十二回:孙武在功成后果断急流勇退,留下千古美名,成就了他兵圣的大名,而伍子胥最终落着身首异处的下场,是他眷顾的太多吗?

第八十三回: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勾践灭了吴国,卧薪尝胆的美名也因为勾践的成功流传,不知道夫差当时想到伍子胥和自己的父亲时候是什么感觉,恐怕

只有无尽的悔恨了。{东周列国故事}.

第八十四回:晋国智伯弄权,最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天下大乱,周公定下的礼法已经乱了多时了是吧,孔子身于当时,以礼法自居,想恢复礼法,难。

第八十五回:西门豹的故事在课本上学过,读到这里,我为西门豹叫好,这些愚昧的陋习早该废止了,可笑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我国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某些陋习,科教兴国,一点不假。

第八十六回:吴起作为战国名将,杀妻成就了功名,相比于邹忌鼓琴劝谏,也成就了功名,两人不可同日而语。今天仍有许多人,为了荣华富贵,不择手段,难道还不如古人吗?

第八十七回:卫鞅变法,孙膑下山,两人的本事都不小,起初遇到的都不是明主,可见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第八十八回:孙膑装疯卖傻才躲过被杀的命运,人的一声要遭遇很多挫折,和这些古人相比,我们经历的挫折简直不能相提并论,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

第八十九回:庞涓的死让人感觉是咎由自取,卫鞅的死也不会让人痛惜,这些都使他们刻薄,让人厌恶的原因吧,害人者终害己。

第九十回:苏秦张仪的出现把战国推向了高潮,从两人的遭遇来看,想到了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第九十一回:张仪苏秦的计谋几乎全都是阴谋诡计,很多让人不耻,做大事真的要这样吗,真的如此,还不如平淡一生,幸福一生的生活。

第九十二回:秦武王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力气最大的君王了,楚怀王也应该是最让人纠结的帝王,不听忠言,狂妄自大,不值得同情。

{东周列国故事}.

第九十三回:赵主父和孟尝君的故事听的很多,佩服孟尝君的胆识和智慧,叹息同情赵主父的遭遇,居安思危,人不可以盲目自大。

第九十四回:人走茶凉,孟尝君落魄时身边只有一个人,我们要试着去看淡,学着去理解,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痛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

第九十五回:燕国凭乐毅一人之力差点灭了齐国,而齐国又凭借着田单一人之力挽大厦于将倾,有时候人的作用真的不可估量。

第九十六回:蔺相如完璧归赵,将相和的故事千古流传,纵观春秋战国,难得有君子形象从一而终的,蔺相如应该是第一个吧,做人应当如蔺相如。{东周列国故事}.{东周列国故事}.

第九十七回:范睢装死逃到秦国,帮助秦王成就功名,读到这里,想到了人才流

失问题,六国人才大多因为本国的重大失误而流到了秦国,六国应该自我检查了,相比于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检讨呢。

第九十八回:很多人说白起是中国的战神,他的一生没有任何败绩,而且他也是杀人最多的将领,他最后的结局也应该是报应吧。

第九十九回:吕不韦不愧是生意人,他用财富买了自己荣华富贵一生,如果嬴政真的是他儿子,那他就用财富买到了秦国,胆子真大啊,后世对他的评论应该是功大于过吧。

第一百回:六国危亡,其实六国关系应该是存亡齿寒的关系,信陵君胆大心思的行为让人敬佩,我们做人做事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第一百零一回:周的灭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战国已经进入尾声,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面暗含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真让人摸不透。

第一百零二回:落叶归根,信陵君最后还是为了国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恍如隔世,一个人不关如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国家,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第一百零三回:春申君作为战国四公子,他的事迹只让人读出了愚昧,真是害人终害己,做人不要心生歹意,应该学会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第一百零四回:很多时候大人办不了的事情,小孩子却能办到,甘罗作为一个少年,后世称为天才,我想只不过他的想法是少年的想法,所有的问题从最简单出发,反而能找到答案

第一百零五回:母子天伦,不应该断绝,嬴政的行为让人感到过分,好在最后结局皆大欢喜。作母亲的要洁身自爱,做儿子的要对父母常怀感恩之情。

第一百零六回:荆柯刺秦,功败垂成,但古人的“义”却让人佩服,他们的“义”是金钱地位买不到了,士为知己者死就应该说的是荆轲这样的人吧。

第一百零七回:就算荆轲杀了秦王,秦国还是会统一六国,历史的车轮又怎么会因为人而改变呢,统一已经是历史的潮流了。

第一百零八回:秦的统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郡县的建立开启了封建历史,但暴政终会被人抛弃,不管任何朝代,仁政才是王道。

东周列国故事篇六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我读的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我认为,在同类题材的小说中,《东周列国志》并不属于上乘之作,《三国演义》成为了所有历史小说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本书对人物的描写非常苍白。使读者无法对书中人物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我认为,这是该书的一大败笔。可是,该书能够客观 公正 忠于正史,不存在尊谁贬谁的问题,这一点非常好,至少不会向《三国演义》那样有误导读者之嫌。 其实,就像林语堂说的那样,古人写文章,不为名也不为利,弄不好还有杀身之祸,作为今天的读者,我们又何必苛求太多呢 中国明、清时期小说。作者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余邵鱼,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以作了一番改编。小说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描写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内容宏富、复杂,书中的人物、情节均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中汲取而来。这样就把分散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按史实发生的先后串联起来,融为一体,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但此书中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有其局限性绝对值得一看,因为里面讲了很多春秋战国时各大诸侯、能臣、大将的故事,现在有很多典故都是从那里来的包括负荆请罪、晏子使楚、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等等,里面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现代人借鉴!很不错的一本书,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厚,但是仔细看下去的话,你会被真实的历史所感动。有的时候,对于中国来说,太漫长的历史,也许也是一种伤害。细数历史风烟,那段历史没有刀光剑影,那段历史没有血流成河,白骨成堆。中国历史长河的两岸,多的是爱情的悲剧、家庭的血泪。 死神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挥舞着幽蓝的诡异的弯刀,大肆掠夺着无辜的生命。 东周中心王权没落,群雄逐鹿中原,就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上层统治者到中上阶层,都是一种变化。 我的感觉是,中国的历史,还是太沉重了一点。看了,心里很闷,因为这么王侯将相的功成名就,莫不是建立在无辜平民的血肉之上。不过,各人意见不同,也许你有更好的意见也说不定小说描写了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为大夫所瓜分,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频繁的兼并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小说谴责和揭露了那些昏聩、残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诸侯以及贪婪、□诈、阴险的佞臣。小说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勇敢、有才干的将相,也颂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小说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写得条分缕析。小说故事性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相当生动,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晋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鲜明。小说用语简洁、通畅,但因汲取了多种史书的内容,文字繁简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上一篇:五个手指的谚语
下一篇:乾隆纪晓岚对联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