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案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7-02-20 点击:

《对联》教案篇一

对联教案

技巧点拨——轻松对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

2、学会对对联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对对联

教学难点 在给出上联或下联的情况下,能对出下联或上联。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一个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一)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故事二) 纪晓岚9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这时,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教谕大人问好。

先生看着这个小机灵鬼,心中十分喜欢,便把他叫到身边说道:“你这个小顽童,生得倒挺机灵,不知你的书念得如何?”纪晓岚的娃娃脸上,两只大眼晶晶闪亮,看着教谕说道:“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就会晓得了。”他这么一说,把教谕大人逗乐了,说道:“现在未入考场,我倒要先试你一试。”说完,教谕给纪晓岚出了一联,要他来对,这句上联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听了,脸上微微一红,便扑嗤一下笑出声来,想是先生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忙回答了一句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

二、对联的起源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神荼和郁垒)的古老风俗。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三、如何对对联

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

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例: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扬州二十四桥联)

改后下联: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3、结构相对。 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墙 上 芦 苇,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方位 并列 主谓 主谓 方位 │

└————┘ │ │ └——┘

偏 正 │ │ 主谓

└┬┘ └———┴—————┘

│ 并列

└———————————┘

主 谓

例:(北京西城区第三次模拟考试第23题) 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答案: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对联》教案}.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如: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

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5、平仄相合,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往右翻。

对联的禁忌: 1、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相同。

2、忌“同字”。上下联中不可有相同的字。

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可改为:“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可修身”。

读一读《声律启蒙》

{《对联》教案}.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对联》教案}.

第二课时

四、对联的种类

按时间和场合分:①春联②行业联③喜联④寿联⑤挽联

练习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

2、 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 )

生而为何乎?生而却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3、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

4、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

A、春联 B、婚联 C、行业联 D、挽联

五、对联的考题形式

第一种题型:选对联

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此题根据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对应,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的知识,可以得知本题应选A。

第二种题型:改对联

1.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修改答案: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修改答案:

第三种题型:对对联

1、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香菱、黛玉……

上联:拳打脚踢武松勇擒虎

下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提示:答本题时不仅要考虑对联知识,还要紧扣原材料的内容

第四种题型:组对联

(2009.安徽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六、名联欣赏

1、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

2、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北京潭柘寺联 点评:“笑”、“容”二字巧妙,道出了世态人情,写出了人生众相。

3、 来一口去一口,来去无损;哭三声笑三声,哭笑皆非。 —— 清末一婚丧联 点评:用于红白喜事并至之日,精当至极。再有妙联,不妨将来。

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点评:第一、四、六的“朝”字读“cháo”,同“潮”,其他的读 “zhāo”, 作“早晨”讲;第一、四、六的“长”字读“zhǎng”,同“涨”,其他的读“cháng”,作“常常”讲。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义、同音假借的特点,长叠有趣,但怪而难工,非凡夫俗子所能为也。

5、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一秀才联

点评:“月”字六次出现,“年”字六出以对,作联人有真功夫也。“月 圆”逢“月半”,“年尾”接“年头”,时空虽相同,意趣各自异。

6、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西湖岳飞墓联

点评:青山本无意,白铁也无情,皆因忠佞起,称幸或叫屈。何哉?拟人也。

7、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 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蒲松龄座佑铭联

《对联》教案篇二

《奇妙的对联》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

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对联》教案}.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设想

一、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请学生齐读“对联常识”】。

三、对联特点: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1、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

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 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红满门

如何改?(学生讨论后小结)

“红”是形容词,而“娘”是名词,要把形容词“红”改为名词“福”或者“孙”,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才相同。

我们再看,改为同样是名词的“爹”,行不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不行。所以我们在追求词性相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意境。“娘增寿”可以,“爹满门”就不行。

3、大家看这幅对联有没有什么缺陷,如果有,你能迅速的找出来吗?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这副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小结:上联是说荔枝呀,龙眼呀,木瓜呀,都是水果,而且出自岭南;下联是说,牡丹呀,杜鹃呀,芍药呀,都是有名的花,而且都产自长江以北。

有什么缺陷,怎么改?

【小结】:上下联第七第八个字都是“皆是”,读起来没有味道。最好是把下联的“皆是”改为“同为”或者“全是”。所以我们就得出了对联的第三个特点,“用字不重复”(板书),当然这是指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

北京西安上海都为中国名城 长城故宫三峡全为中华风光 芍药黄菊剑兰均为苏杭名花

草原戈壁沙漠全是北国风光 杜仲凤椒香油多为江北香料 玉米高粱土豆都为西北杂粮

西施貂禅昭君同归绝世美人 油条大饼炒面皆为东北小吃.

以上这三个特点是对联在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那么,对联在音律方面又有什么要求呢?4、请看: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相对” (板书)就是对联的第四个特点。

比如:“云”是平声,对――雨,“雪”是仄声,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 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是《声律启蒙》中的一小段。我们一起齐读一遍。{《对联》教案}.

一副对联在音律上做到了平仄相对的话,读起来就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有?贴错过对联没有?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5、我曾经过高三年级的某个班级,门上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上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下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横联:天不负人

假如要你张贴,你该怎么改?

调换为上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下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为什么这样改?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遵循对联的第五个要求“仄起平收”(板书)。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上联在看联者的右边,下联在左边。

6、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下棋

它有没有问题,错在哪里啊?错在上下联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容相关”(板书),这就是对联的第六个特点。如果改为: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射击

这样,上下联就有了目的关系。要“反对侵略”,就要“学习射击”;“学习射击”的目的是为了“反对侵略”。内容在逻辑上就有必然的关联了。

到现在,我们就了解了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能记住这六个基本特点吗?

我们一起齐背一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课本练习一1、2、3】

四、欣赏对联

对联分类:-------、----------、---------、--------、---------、---------、---------等。

《对联》教案篇三

高中对联教案

我喜欢,我对联

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础知识

2.在了解的基础之上能创作对联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联的平仄规律并能创作对联

教学课时:4课时

导语: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听起来朗朗上口、声韵协调,这其实是学写对联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中的句子。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有关对联的知识。先说两个故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棵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清朝纪晓岚给朋友母亲做寿,挥笔写下一副对联: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个儿子去做贼,偷得蟠桃寿母亲。

众人由惊到怒再到喜。

有一次,纪晓岚非常想家,情不自禁吟了一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皇上知道后,便恩准他回家探亲,纪晓岚非常感谢,叩头

谢恩,由是便对出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尽孝心有时也是需要智慧的。那到底什么才是对联呢?该怎样定义呢?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宋元时期称作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那对联起源于哪里?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 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相传在东海桃都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郁垒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到唐朝,门将换成秦琼和尉迟恭。五代换成钟馗,宋代又换成温峤和岳飞。

对联的发展又是怎样?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

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自明太祖朱元璋始。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虽然多数是"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作,由于 "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且大量制作,要求严格,因此必然有利于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这一点似乎尚未被人们重视。 有清一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

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我们认为,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成为一时风尚。以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等为形式的对联文化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流风之盛,不因辛亥革命而衰落。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题"孙行者"求对,周祖谟对以"胡适之",至今传为美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特点又有哪些?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例:袁世凯死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

袁 世 凯千 古

中 国 人 民 万 岁

2.词性相对

上联和下联相应位置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

例如:白-黑 来-去

蓝天-碧海 风萧萧-雨茫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又如:张之洞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 树已千寻难纵斧;

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对“果”,乃物名;“千寻”对“一点”,皆量词,古八尺为寻;“斧”对“干”,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可谓字字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料。张之洞出对:陶然亭

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一客却以人名为对:张之洞。 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

3.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联》教案篇四

《对联》教案

对联复习教案

段村一中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一般规则

2、学会对简单的对联,能准确解答对联考试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三月质检,四月质检和模拟考试都考到对联题导入

二.知识指导

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头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

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的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不多不少,尽量避免字面重复。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联》教案}.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屋后 松竹 添 秀色,

门前 梅兰 吐 幽香

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庭春雨飘儿菜

满架秋风扁豆花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从不同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内容相反,对比鲜明,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一个道理,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

5.形式上, 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分类

按使用范围:装饰联 应用联

装饰联主要指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如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的对联,装饰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一般富有哲理,回味无穷。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西湖湖心亭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题书斋)

应用联指有较强针对性的对联,如:春联,挽联,,婚联,喜联, 行业联,交际联等。

长天欢翔比翼鸟 大地喜结连理枝 (婚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寿联)

剪下功夫年轻几许 指头技艺貌美十分 (行业联)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挽联)

三.考点分析

1. 对联的对偶性

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 )

A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B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C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D 竹菊梅兰可养性 琴棋书香养耐性

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 __ __ ,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滴滴都香甜,量力而行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_

2对联的情境运用

生活处处有语文。小强同学搜集的语文素材,有一则与括号中著名的地点不符,其序号是( )

A 虽是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

B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书店】

C 运动奏响生命 锻炼点燃激情 【教室】

D 节约用水一点一滴 珍惜粮食一课一粒 【餐厅】

3.区分上下联

.邻居王阿姨家过年贴对联:

把“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贴在了面对门时的左边,

把“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贴在了右边。她贴得对吗?如果不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四.总结:

对联题并不难,解题的一般步骤是:先根据语法划分节奏,,再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等特点去选择,修改,补全。若遇到语境题,先仔细读题,弄清楚具体的语境,再去选择。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对联》教案篇五

对联课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 1~2 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 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 导语(5)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看 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入门尽是弹冠客 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去后应无搔首人 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 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 二、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 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 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 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 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 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 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 己的才华。 下面我们看一段看短片, 结合自己的经验, 思考一个问题: 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播 放周星驰主演《唐伯虎点秋香》片断) 对联常识知多少(10 分)

2、对联的特点和特殊对联的欣赏 幻灯片 1)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师:这上联出得妙吗?妙在何处?——数字联,贯穿了 1~10 幻灯片 2)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 一等下流 师:下联对得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其巧妙之处和不足之处——字数不等,断句不一致) (幻灯片 3)普通对联第一个基本要求: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 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幻灯片 4)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师:这副对联符合第一个要求吗?(引导学生从上下联的字数、断句去考虑——符合要求)除了普通对联这个 特点外,它还有其他独特之处吗? (引导学生认识拆字联,十口心构成思,八目尚构成赏,繁体) (幻灯片 5)普通对联第二个基本要求: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 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师:上面这副对联符合第二个要求吗?它什么地方又有别于其他对联? (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联尾字的平仄和认识叠字联) (幻灯片 6)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 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孙行者——祖冲之(引导学生理解上联名词——动词——虚词的结构) (幻灯片 7)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正对)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反对) • • • (幻灯片 8)总结:普通对联共有的特点 1、字数相等 3、平仄协调 • • 2、对仗整齐 4、内容相关 板书:数字联、叠字联、拆字联 师:而上面的特殊对联又各有自己的巧妙之处。 三、 活动 活动形式:分组抢答,一题 10 分, 热身:学对歌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 • 天文 地理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 • • 时令 国号 食馔 朝对暮 ,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今对古 ,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茶对酒 ,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1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3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 芰荷风. 4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5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7 茶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8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9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试一试(考察学生对对联特点的把握) 1、 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 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两组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①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五岳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②难报恩来 何堪魂去 青史千秋 寸草春晖 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赏对联(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副来欣赏) 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板书:同字异音联 2、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板书:回文倒顺联 2、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是一副内含数字运算的对联,上下联不仅词句对仗,而且运算的方式相同,结果相等。上联 中“花甲”,指六十岁;重开者,乘二,则是一百二十岁;外加三七二十一,合起来,岂不正是一百四十一岁。 下联中“古稀”,指七十岁;双庆者,两倍,再加一个春秋,则加上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 板书:数字 四、对联趣谈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 下面先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有趣的对联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1、教师举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 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 是续写了下联: ?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 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 ‟必有„兽‟,有„砖‟必有„石‟, 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 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 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扔下教鞭, 拂袖而去。 粗 毛野兽石先生 2、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纪晓岚,有一次,他非常想家,情不自禁吟了这么一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你们也来读读这个上联,看看有什么发现?(这里心口十打一字就是思字,上联中一共用了四个思字, 真是思家心切)那你们想想,下联什么有什么特点?好,恰恰这个时候,皇帝听到了,皇帝看纪晓岚愁 眉苦脸的,于是,呵呵笑了两声,右手一挥,说:“爱卿,朕恩准你回家探亲”。同学们,你们想想,纪 晓岚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说什么样的话?可以做做看。那你想,下联是什么样的呢?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谢字可以让生猜一猜) 六、小结 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流水般淌过去了,中国的对联是古老的,是传奇的,我们今天所领略到 的只是汪洋中一朵小小的花,还有更多更多的花等着你们去乘风破浪去寻觅,去捕捉,但愿不久的将来, 看到你们的收获。送大家一幅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教案篇六

对联专题教案《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联》教案}.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3.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

相关对联的照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幻灯片1)课题《对联》

一.导入:

(幻灯片2)花絮:对联与高考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

上一篇:与顽强有关的作文人物
下一篇:三个小金人的故事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