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课
来源:记忆力训练 发布时间:2017-01-02 点击:
三年级作文课篇一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如何上好三年级的作文课
第一,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那是教死书、死教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自行组合、设计作文训练内容。至于怎样命题,建议坚持“四结合”原则:
1、结合教材习作训练要求。
2、结合《课标》精神。
3、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
4、结合课文内容。
第二,最大限度地引入编写童话的习作练习。实践早已证明:童话先行,绝对是作文起步训练的成功经验。这种训练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想象能力。
第三,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解决写什么的难题,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三年级上期,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写什么,或者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往往需要教师一对一地指导。事实上,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一对一辅导。写相同材料,就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提供语言,或者引导学生口头描述,使学生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做到有话可写。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语言可以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样,尽管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百花齐放,细节各不相同,内容丰富多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
比如:
小猫走过去,问:“小兔,你怎么了?”小兔说:“我受伤了。”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兔还可能怎样说?”
甲:我踩上了西瓜皮,摔伤了。
乙:瞧,我的腿摔出血了。
丙:我的腿受伤了,疼死我了!
„„
第四,作文指导课要让学生产生轻松感。学生感到作文课轻松有趣,这是作文指导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如果学生感到跟着老师上作文课是件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失败,那还是教师的悲哀。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活跃指导课的气氛,最好在根本不提及写作一事的情况下,尽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进入动笔写作阶段。
第五,作文评价要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习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采取高分刺激、口头表扬、当众朗读习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作文批改一定不要做过高要求,能表达清楚就行,切莫拔高到生动具体的高度去评介。要主意保护学生的童真与童趣,比如尽管有些句子可能已经“跑题”,但是,如果表述清楚,一般也不要删去。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一个句子写得好,都要予以表扬;至少将一半以上学生习作的句子、段落或全文读给全班学生听。
第六,要让学生产生责任感:比如写自我介绍,可以以“老师和所有爱你的人都很想知道你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动机。又比如编童话,可以告诉学生很多人都等着欣赏你的童话故事。总之,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生活的需要”的观念。每次作文前都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谈谈作文教学的指导
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作文的过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和作前的指导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我认为作文的指导,应包括平时的指导和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两种。
一 平时的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仅仅限于作文课上,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主要是没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这不仅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有关,还和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有关。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各种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读书时随时记下所得所感,高年级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时勤动笔,即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又可使读和写的能力同时得到锻炼,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 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学生动笔以前进行指导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
1.激发作文的兴趣。要通过指导,使学生感到些这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便“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激发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写一次活动,先让学生尽情回忆活动中的趣事,然后再把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作文上。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讲个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跃跃欲试地想写好作文,写出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假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例如有位教师想让学生按一定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就对学生说:“许多学生的家里我还没去过,有空的时候我想到同学们家里去看看,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从学校到你们家该怎么走呢?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来的目的进行作文,兴致当然很高了。
2.打开选材的思路。思路开阔,根据教师提出的作文内容的范围,想到生活经历的各个方面,从中选取最合适的作文材料,学生的作文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教师的作前指导,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顾生活中那些观察最细,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景。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第一次——”。学生通过回忆,通过互相交流,想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表演等,而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种种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在此基础上提笔作文,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很有个性,内容几乎没有相同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作文材料。例如练习“我的朋友”的作文,学生一般从同学、邻居的小伙伴方面选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选材范围扩大到不是同龄的民警叔叔,售货员阿姨,传达室的老爷爷......甚至选择了字典、电脑、小花狗等内容。
3.明确训练的要求。每次作文练习都有具体的要求。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都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常规要求,即贯穿于各个年级各次作文的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写完后认真修改等。一层是特定要求,即这次作文与历次作文不同的要求。在中高年级,特定要求一般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你喜欢那些小动物?观察过这些小动物吗?从中选择一种,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就用小动物的名称作为作文题目,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这道题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求,大多是常规要求,“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是特定要求,因为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前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作文题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对于常规要求,要做为良好的作文习惯加以坚持;对于特定要求,要着重下功夫去努力达到。作文指导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把作文课的较多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作文,尽可能做到当堂完成作文任务。作前指导要防止指导过细,统得过死,那种规定统一的提纲、提供开头结尾和词语句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做,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也就必然影响作文训练
关于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批改训练,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的境地。
作文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之“写作”部分这样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之“写作”部分中又这样写道:“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着重号乃笔者所加)因此,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才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的,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批改的弊病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上,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叶圣陶《序跋集》第200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受领者”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乎,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教师的“精批细改”纯属无效劳动,“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从小学到初中,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知其数,但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有几个呢?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在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
那么,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从教师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给教师“减负”,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批改效率。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末过于批改作文,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工作量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把两个班级的作文本比作“两座大山”(魏书生《语文教学》第212页)。后来他进行教学改革,终于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不是感动了玉皇大帝,而是发动他的“上帝”——学生!第二、有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和指导。教师一旦从传统的繁重的低效率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有关资料,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并最终取得实效。
从学生的角度讲: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对别人的作文评头品足,学生当然是很开心的。他们对同学的批评相当关心和在意。如果“批评”正确,就此修改,并在下次作文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如果“建议”有误,或有不同意见,他会对评语再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兴趣很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作文还愁写不好吗?第二、有利于学生促进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对方作文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自己就会自觉地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批改的标准,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作文批改的要求,其实就是作文要求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映。学生在不断的批改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作文的具体要求;他们在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写、不该这样写的同时,更加明确“怎样写”的问题,在修改或重写时,有一种“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魏书生谈作文批改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
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三年级作文课}.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引用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发挥主体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所以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了。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
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要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让学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就很有必要。
三、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作文评讲课就应是“沙龙”式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教师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教师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也可以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教师应该都觉得效果不错。
四、发挥主体潜能 提高批改效益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发挥主体潜能,授之以法,使其“实学”就成了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现实中,教师认认真真的作眉批,总结,试图通过评语分数等方式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实际上学生却往往只看重分数,根本不关心作文好或差在何处,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精批细改”是需要的,但不是必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由此看来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后半段的如何“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教”的效果和检查“学”的效果。总之,教师 批改要针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师生在“做”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一) 面批面改 励优促差
如果说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面”上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事多数学生带共性的问题。那面批面改作文要算是作文教学“点”上的工作,面对的是个别学生,解决的是个性问题。它可以弥补“两课”之不足。对优生,即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面改能切实地帮助他找出弱点,指点方法,纠正偏差,更上一层楼;对差生,通过面改,指出其主要问题,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激发其自信心。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以面带点、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 自改互改 共同进步
吕先生指出:“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把作文交给他们自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修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得多,改得多,便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作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可养成修改文章的的习惯。当然这种自改互改也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必要的点拨、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运用符号法进行批改。如:错别字用方框□,病句用横线--,精彩语句用波浪线~~,字词残缺用“∨”层次不清用“丨”。然后对照不同文体,不同要求分别作出细致的条款式的评语,而后给出合理的分值。符合训练要求的给70分以上,违反训练要求或缺漏要求1-2条的给60-70分,通过师生互动地教学,同学们在做中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改正了错误,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正如梁靖云同志所说:“教师帮助学生提高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能力,乃是交给学生一把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
(三) 范文例文 学做楷模
在互动中求真知。正如陶先生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了实践的真做,才会积累理论的真知灼见,进而才有美文的收获。笔者发现,教师的下水作文和学生美文佳作在某种意义是作文讲评指导的催化剂。在每一次作
三年级作文课篇二
小学三年级作文公开课
理想与童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
想拥有珍贵品质或者美好才华等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想要学好阅读和写作,就要不断的积累,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好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在一起共同积累,一起训练。好不好?
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懒惰的狐狸
森林里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老实的熊。他们生活在一起。
春天来了,他们要播种玉米。狐狸说:“熊兄弟,去播种,我去把树上的小鸟赶走。要不然,它们把我们的种子给吃了怎么办。”狐狸说完,就走了。它来到一棵大树下睡觉。熊播完了种子,狐狸刚好也睡醒了,他揉着眼睛对熊说:“我赶走了好多小鸟,它们都想来吃们的种子的。”熊相信他的话。
熊种的玉米发芽了,并渐渐越长越高,还结出了玉米棒子。到了该收获的季节,狐狸说:“兄弟,去收玉米,我到山上去打野兔来改善改善们的生活。”老实的熊同意了。狐狸出去了,他又找了一棵树躲在下面美美地睡上一觉。他回家的时候,熊把玉米收完了。狐狸摊开手说:“兄弟,抱歉!今天运气不好,一只野兔也没打着。”熊还是相信他的话。
秋天到了,他们种的稻子熟了。狐狸又说:“兄弟,去收稻子。我在家看着玉米,要不然让小偷把玉米偷了。”熊走后,狐狸在家里又睡了一觉。他睡完觉,熊也收完稻子回来了。“有小偷来偷我们的玉米,被我赶跑了。”狐狸对熊说。熊依然相信他的话。
到了分东西的时候,他们请邻居狼作证人。狐狸说:“熊老弟,干活这么辛苦,我也没闲着。这样吧,分九份,你分一份,怎么样?”老实的熊爽快地答应了。邻居狼对熊说:“狐狸是骗你的,其实每次干活的时候,他都在睡大觉。”熊听了抢过东西,把狐狸赶走了。 冬天到了,到处冰雪覆盖,狐狸找不到吃的,就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每个人都来说说你的感受。
鼓励、
下面我给大家出个谜语:
没吃的时候是绿的,吃进去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
接下来我们做个体验,好不好?
拿出西瓜
观其外貌,让每个学生都说一下。
圆滚滚
深浅相间 海草般的波纹
触摸西瓜,感受西瓜的重量,光滑,微凉的感觉,
沉甸甸,滑溜溜 微凉
切开西瓜,
红色的果肉,镶嵌着许多黑色的瓜子,犹如一颗颗黑珍珠
嗅其香气,观其瓜瓤的颜色,黑色的瓜子
香甜的味道,
分成小块,让学生分吃,说出是怎样的感觉。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我们把刚才吃西瓜的过程写下来好不好?
给出下列词语句子
垂涎三尺 津津有味 红黑相间 生津止渴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
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 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
点评作文。
鼓励。
大家做的非常好,老师很高兴。
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这句话我和同学们共勉。
最后给大家留个谜语。谜面是“吃西瓜”谜底在下节课的时候公布。
三年级作文课篇三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
《我学会了xx》教学设计
北门小学 文中岳
教学目标:
1、 在自己会做的事中,选一项最拿手的本领写一篇习作。
2、 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
3、 表达出真情实感。
4、 用词恰当、准确。
教学重点:
把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
教学难点:表达真情实感,用词恰当、准确。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示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整理了一些同学学习本领时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观看照片)看了照片,老师相信,你一定还有许多其他的本领吧,那就请你大声地、自豪地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说本领)你们学会的本领可真多,太让老师羡慕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作文《我学会了——》。
二、 出示习作要求,审题
1、 学生自由读习作。
2、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三、 指导习作 出示两盆清水、一块香皂、一条手绢
1、 先观察,老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板书:准备
2、 第一步:(浸湿)老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谁来说一说,老师刚才做了什么动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浸湿——揉——捞——拧)
第二步:(打香皂)请一名学生示范,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提问: 请把你们刚才看到的打香皂的过程说一说?学生回答 再问示范的同学: 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打香皂的?拿着香皂,你有什么感觉?
打香皂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会这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第三步:(搓洗)学生演示,老师提问: 你在干什么?(搓)你打算怎样搓?(演示搓)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搓的? 向其他同学提问:通过你的观察,说说你的发现?(提示学生可以从双手、手绢、肥皂等方面进行观察) 演示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觉如何?(手、胳膊、心理等方面)
第四步:(漂洗)学生示范,教师引导 仔细观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练说漂洗的过程。 向示范的同学提问:洗完手绢了,你的感受是什么?
3、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两个结尾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表达
四、 总结完善
1、写文章不能只写过程,还要有一个开头和结尾 开头:可写时
间、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结尾:可写体会
2、 结合板书,指出详写与略写,分出自然段
五、 例文欣赏
1、 指名朗读
2、 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动作、心理描写的词语{三年级作文课}.
六、 自由写作
1、 出示好词好句、动作、心理描写的词语
2、 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学生写作
板书:
一、 开头:时间、原因 略写
二、 过程:先——浸湿
接着——打香皂 详写 然后——搓洗
最后——漂洗
三、结尾:劳动后的体会 略写
三年级作文课篇四
三年级作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作文教案
[ 2008-3-11 14:22:00 | By: 颦儿 ]
三下作文教案
习作 1
教学内容
学会看图写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
1. 仔细观察四幅图,说说他的四要素。
2. 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
(1)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
(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3)小建和小华为小树捆稻草。
(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
3.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也请大家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面,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四幅图,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说说小明这时的样子。
3.观察二、三两幅图。
这时小猴和小熊到了什么地方?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注意二、三幅图之间的语言连贯。(提示难点)
4.观察第四幅图。
5.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观察另4幅图,练习说说。
三、明确要求
1、 读习作要求。
2、 讨论,任选一组写一篇作文,也可以自己找几幅连贯的图写。
四、打草稿。
五、多读修改。
六、认真誊写。
教后记:
习作2
教学目标
1、 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 2、 介绍画中的人物,用文字为别人画张像,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 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重点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2、 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己准备水彩笔和白纸。
2、 投影仪。
教学过程
1、 课前请一位同学离开教室。{三年级作文课}.
2、 找一找,我们班级少了谁?
3、 如果让你通过报纸来寻找他,你应该怎么办?(画像,把他的外貌描述出来)
二.画像指导
1、你们看,这是武建设的画像,谁来说说他的外貌?
2、根据这幅画像,你能知道武建设有什么爱好吗?(这 也是他的特点)
3、我们在画像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 4、 学生画像。
三.例文引路
1、 小作者怎么介绍武建设的这些特征的?我们看看这位同学的作文。 2、 指名译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小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武建设同学的特点?
3、 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介绍画像中的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和爱好,但是,必须够抓住任务的特点。
5、学生分别练习说自己画像中的人物。
6、集体交流
7、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介绍他的性格和爱好是,可以举一两个例子。 一. 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人物是,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
2.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 ,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条理要清楚。
3.练习写稿子,修改,誊写。
习作三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例文”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借助例文,让学生领会写发现不但要新、细,还要注意按顺序抓住重点观察所见到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 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小草中的发现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小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的发现的?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 启发谈话:
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同学们都是有心人,在生活中,你们曾有过哪些发现呢?想一想你的发现,把它有重点地回忆回忆。
2、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为作文配图。
五、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 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 添词句。
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六、誊写习作{三年级作文课}.
教后记:
习作4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
3、听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读懂例文,讨论明法。
一、激趣导入
1、(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
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妈妈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
(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
(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2)讨论交流。
(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②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4)①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我”和妈妈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②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
③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④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
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教后记:
第二课时
目标:迁移仿作,练习说、写。
一迁移仿作
1、辅助练习。
(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句子。要
三年级作文课篇五
三年级作文教案
九、作文。
要求:向别人介绍自己,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方面来介绍。题目自定。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与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三年级作文课}.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⑴ 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⑵ 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指导写作技法:
⑴回忆生活确定材料。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打球、踢毽、看书、画画„„在校外野炊、登山、郊游、放风筝„„在家做家务、养小动物„„这些事情中,那件事给你印象最深,哪件事你最感兴趣,那件事你最觉得高兴,你都可以写写。
⑵交代原因,写出想法
我们喜欢做一件事总是原因的。是什么激发了你对它的特别兴趣?是由于同学视的介绍,还是你自己的独特发现?还是爱上它的丰富多彩„„这部分,我们要写出自己的想法。
⑶抓住重点,记叙具体
做任何事,往往会遇到一些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