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热门资讯 发布时间:2012-01-30 点击: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一
《1975年周恩来对人民大会堂的最后诀别》
《1975年周恩来对人民大会堂的最后诀别》 □文/孟兰英 时间:2013年02月06日08: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党和国家政治外交活动的中心,是周恩来经常处理国务和外事的地方,这里发生和处理过的事情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从大会堂的每一个办公场所,到每一个厅室都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倾注了周恩来太多太多的心血。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永远地镌刻在了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的心里,引起了人们众多的难以忘怀的思念和回忆„„
主持1974年国庆招待会
三、 手术后不久,主持1974年国庆招待会
1974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的日子。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到会的人们心情显得异常沉重,沉默之中人们翘首以待——周恩来还能来吗?他重病在身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人们频频低头看表,然后目光又一齐投向宴会厅的入口处。这时不知谁先说了一句:“周总理来了!” 当党和国家领导人随着迎宾曲的节奏步入宴会厅时,大家一眼就看到了
周恩来,上千人的宴会厅顷刻间沸腾起来了,大家为周恩来的到来而激动的欢呼。坐在前排的中外宾客,争先涌向周恩来身旁,激动地和他握手,向他问好。是啊,几个月了,一直没见周恩来在公开场合露面,大家都十分惦记。今天,终于看见了盼望已久的周恩来,怎能不激动呢?只见周恩来走到自己的坐席前,伸出双手反复向大家示意,但掌声依然久久不息。
乐队奏过《国歌》之后,周恩来在热烈的掌声中致祝酒辞。
他那清晰、洪亮的声音,传向宴会厅的各个角落,人们用殷切的目光凝望着,每个熟悉这声音的来宾再次感受到了周恩来那特有的讲话魅力。短短5分钟的祝酒辞,竟然被十多次掌声打断。
对周恩来出席并主持这次招待会,医护人员本来是不赞成的。但他们的意见被周恩来断然拒绝了。他坚决地说:“我要出席这次招待会。”他不仅出席了招待会,而且讲了话,并且一直到讲完最后一句话。
周恩来的最后祝辞将招待会热烈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周恩来致祝酒辞后,象征性地在主宾桌上吃了点食物,因重病在身又刚做过手术不久,他是不能喝酒的,工作人员便事先用空茅台酒瓶装上白开水并做上记号由专人为他斟酒,而周恩来依旧如过去那样,兴趣高昂的举杯祝酒。
祝酒完毕,周恩来遵照医生的叮咛,没有再入座就席,他歉意地向临近的宾客握手告别后便提前退场了。在场的许多人见此情景,都情不自禁地簇拥了过来和他握手,想和他说一些告别的话,更想找点什么借口,让他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哪怕是一秒钟也好。当时很多人只知道周恩来健康状况不佳,根本不知道他是患了不治之症。更没有人会料到,从此一别,竟再也见不到敬爱的周恩来了。 就这样,周恩来结束了他主持的最后一次国庆节招待会的活动,离开了人民大会堂。
二、与文艺工作者合影引来的一段故事
在周恩来致祝酒辞时,粤剧名家邝健廉(艺名红线女)久久注视着周恩来,她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到周恩来了,病中的周恩来可能不会久留人世了。于是便拉着身边京剧演员杨春霞的手说:“春霞,走,咱们去给总理敬杯酒去!”在这么盛大而隆重的场合中去给周恩来敬酒,杨春霞从来没敢想过。况且,与周恩来同桌的,左边是西哈努克亲王,右边是其他中央领导人。不过,既然有红线女牵头,杨春霞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所以她也没想那么多,赶紧跟红线女快步来到周恩来面前。
她们看到,身着深色中山装周恩来,显得清癯瘦削,似乎也有些苍老,但举止言谈仍那么潇洒儒雅,音容笑貌依旧那么和蔼可亲。周恩来见她们向他走来,便扶案起身,向她们举杯致意。看得出来,他的身体很虚弱,动作也略显迟缓,但见她们前来敬酒,也高兴地举起了杯。红线女一见周恩来,第一句话就说:“总理,我们非常惦念您的身体。”周恩来随即回答:“我也惦记你们„„”周恩来后来又说了些什么,可惜由于当时她们太激动,竟没记住,只有周恩来那苍白而睿智的面容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中。周恩来非常愉快地和她们碰杯,饮了这杯饱含大家美好祝愿的酒。摄影师杜修贤在她们对面抢拍下这幅感人的镜头。没有想到这张照片竟在20年以后引来了一段小故事。1993年,《中华儿女》杂志上刊登了几幅周恩来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周恩来和杨春霞、红线女碰杯时的照片。杨春霞在翻看杂志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张合影,感到万分惊喜,因为过去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向周恩来敬酒时还留下了照片,于是几经周折她终于找到了摄影师杜修贤。如今这张有着特别纪念意义的照片一直挂在她的卧室里。
三、在四届人大会议上,把完成“四个现代化”的接力棒交给了邓小平 1975年1月13日晚8时,人民大会堂大厅内灯火辉煌,庄严肃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了。此时,77岁的周恩来已经是重病缠身,面对2 864名代表的期待,他流露出特殊的神情。对这位共同走过半个世纪革命历程的战友与兄长的身体情况,邓小平心里十分清楚,周恩来今天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是由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主持起草的。代表们发现,眼前的周恩来同10年前相比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因过度操劳,他消瘦得几乎变了形;脸上、手上都布满了皱纹和老年斑;动作和声音也显得那样苍老、疲惫„„人民大会堂万人大厅内,又再次响起周恩来坚定、清晰的苏北口音:“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届人大的政治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3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份报告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召。这是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2月1日下午,周恩来再次抱病从医院出来,到人民大会堂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一开始,周恩来便开门见山地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医院是不想放我出来,但我还是想争取每星期来和大家见一次面„„”接着,周恩来用郑重的语气说道:“毛主席讲,小平同志‘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现国务院新班子以小平同志为首,以后这样的会议请小平同志主持。我希望新的国务院能出现新的气象,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第4个五年计划!”周恩来的讲话,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出席四届人大,是周恩来在他生命最后岁月里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
四、“我是来看你们的,跟你们谈心,听你们唱歌。”
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又是一位以爱民如子的情怀和平易近人的作风而著称的领导。作为一位大国的总理,他日理万机,要处理的大事之多可想而知,可他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关怀却无微不至,令人感动。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1974年“五一”节的前夕,也就是周恩来再次动手术之前,在接待一位外国元首时,他点名让凡是过去为他服务过的老服务员都要来为这次宴会服务。多数老服务员已得知周恩来病重,但并不知道他患的是绝症及可能后果。宴会结束后,大家送周恩来出北门,从二楼宴会厅到一楼北大厅,看着他的背影和日渐消瘦的面容,不觉心里涌上一阵酸痛。大家明白周恩来的意思,周恩来也理解这些多年在他身边工作的服务员的心情,亲切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并和大家一一握手并像往常一样问长问短。大家由衷地祝愿周恩来早日康复后再来。但这共同的心里话却因咽喉的梗塞谁也没说出来,只有一个服务员轻轻地说了一句:“请总理多保重”。顿时早已噙在大家眼角的泪水夺眶而出。
人们常说,眼泪是最真挚感情的表露。大家对周恩来的真挚感情,来源于他对人民大会堂和工作人员的悉心关怀与教导,来源于对他那崇高品格的敬仰。 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时间,无限留恋人民大会堂这个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为他服务过的工作人员。1975年7月,周恩来自感来日不多了,他最后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要看看自己过去工作过的厅室和熟悉的老同志。服务员在门口迎接,周恩来一见他们就说:“多日不见了,真想你们啊!我是来看你们的,跟你们谈心,听你们唱歌的”。人们感觉到,这一次不像以往那样,或接见外宾或参加其他的会议和活动,好像是专程来巡视人民大会堂,又并非那样。事后,大家
才感悟到了周恩来的病情,他已知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实际上是来人民大会堂做人生的告别!
那天,他到了他曾经工作和活动过的每个厅室,他边走边看,时而和在场的工作人员打招呼,时而停下来仔细打量,浏览着每一个厅室,每一件陈设„„每个服务人员的脸上挂着泪水和周恩来握手,激动与难过交织,但此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将是最后一次见到周恩来。大家看到,周恩来的身体更消瘦了,迈开脚步也更吃力了。周恩来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从人民大会堂的北段、中段到南段看了他曾经开会、办公、接待过外宾的许多厅室。像过去一样,周恩来边走边谈,询问陪他的每个同志的工作、学习、家庭和孩子的情况,并语重心长地说:“将来你们就是大会堂的元老了,对后来的新同志要搞好传帮带,把大会堂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教给他们。”
周恩来来到了东大厅坐下来休息。他以前知道这里有一个小伙子会拉二胡,便让人把他叫来了。小伙子专门为周恩来拉了他喜欢的《二泉映月》和《洪湖水浪打浪》。小伙子专注地演奏着,总理一边细心地听着曲子,一边手里打着拍子„„偌大个东大厅除了优美的旋律悄无他声。
周恩来要走了,在和周恩来握手告别时,有一位同志看到了他手上的斑点,他笑慰着说:“这是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以此来掩盖人们对他病重的忧虑。为了不让周恩来看到大家为他病情难过的心情,人们都强压着像被撕碎的心痛、伴着笑脸送他上车。
就在卫士扶他即将上车的那一刻,他突然回过头深情地凝视着人民大会堂——这是动人心魄、揪人心肺的一回头。车子开动了,这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过人民大会堂,他已和人民大会堂作了最后的诀别。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组织部)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二
201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完美编辑文印最终版)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
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
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63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60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150亿元,支持400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3000亿元。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
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万千瓦。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5000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产能1925万吨。{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并提高补助标准,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植树造林9200多万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胜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
2.82万亿元。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
和装备的空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三
那些年,政府的工作报告哪些事
那些年,政府工作报告那些事
2015-03-05 10:55 新华网 记者杨媛媛 全晓书
核心提示: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说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可不是一出现,就长现在这模样,60多年里它不仅见证了国家巨变,本身也是历经沉浮。政府工作报告,故事可真不少。
“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普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每年都有那么几天,各大媒体会频频提及这份报告;说陌生,是因为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说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可不是一出现,就长现在这模样,60多年里它不仅见证了国家巨变,本身也是历经沉浮。政府工作报告,故事可真不少。
【新中国头一份】
1954年9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作了新中国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报告地点曾在中南海】
1959年,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地点变成了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最长的报告】
1955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代表政府向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篇幅最长,共有5.6万字。
【最短的报告】
1975年,周恩来总理抱病向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是“文革”动乱中的唯一一份,也是周总理本人最后一次。为了遵照毛泽东的嘱托,让周总理在半个小时内站着读完,这份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报告全文只有5000多字,却讲明了“四个现代化”的中心意思。
【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间跨度最长的总理】
周恩来总理曾先后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代表中央政府向大会作过6次政府工作报告,历时21年。
【政府工作报告不是总理来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国家运行机制还很不成熟和规范。有些年份,是由总理和政府其他官员分别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作工作报告;有些年份,向人大报告政府工作的并不是总理,而是其他官员,所报告的也只是政府的一部分工作情况。{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1
例如,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代表政府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代表政府作了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周恩来总理没有作任何报告,只是就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进行了发言。此后,类似的情况还出现过几次。
从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始,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的做法就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从何时起总理读给你听?】
从2000年开始,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通过公开宣读的方式向民众公布。第一个进行这样实践的总理是朱镕基。
【第一份英文译本】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第一次被译成英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政府工作报告还被译成了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日语等多种语言。
【起草时间】
政府工作报告出炉,程序繁多。近年来,起草报告的时间一般在90天左右,如果碰到政府届满,需要对五年的工作做总结,就会拉长到150天左右。
【作报告时间固定吗?】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作,但1998年以前,由于会议举行时间不固定,所以作报告的时间也不固定。从1998年至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固定在每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当天来作。
2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四
196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6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2月27日 来源:人民网
【字体:大 中 小】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
——1960年4月6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
各位代表:
我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向大会作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执行情况和争取提前实现这个纲要的报告。
一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倡议提出的,在一九五六年一月以草案形式公布。一九五七年九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根据草案公布以后将近两年中情况的变化和工作的发展,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在同年十月间公布了纲要的修正草案。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为执行农业发展纲要而努力,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和建设的纲领,这个纲领规定了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我国农、林、牧、副、渔生产的要求,规定了达到这个要求的各种有效措施,制定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开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划,它向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指出了改变我国农村面貌的伟大目标。在一九五六年一月,这个纲要草案第一次公布以后,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全体人民的热烈拥护,对于当时的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和农业生产的高潮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九五七年十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公布,再一次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建设的新高潮,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兴水利的群众运动。事实完全证明,这个纲要是一个群众性的纲领,它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纲领而进行的斗争,不但造成了农业战线上的跃进形势,而且通过农业的跃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
济跃进形势的发展。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号召,从此就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局面下,全国农村在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普遍地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是我国人民群众根据实际需要所作出的伟大创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并且及时抓住了群众的这个创举,把它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用正确的方针指导它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
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规模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得多。一九五八年初全国有七十四万多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已经合并改组成为二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平均一个人民公社拥有六万四千亩耕地,五千农户、一万个劳动力,相当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平均规模的三十倍。过去绝大多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的范围比较狭窄,现在的农村人民公社不但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人民公社现阶段还是集体所有制,在公社内部实行三级所有制,而以生产队的所有制为基础。但是它的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已经存在着原来高级农业合作社所没有的部分的公社所有制,而且这部分公社所有制,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必将逐步扩大。在将来,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也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
人民公社由于具备了一大二公的优点,就能够在比高级社更大的范围内统一安排生产和分配,能够比高级社更有效地充分动员和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能够进行大协作,能够举办过去高级社无力举办的建设。适应于生产集体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生活的集体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普遍地举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敬老院等集体福利事业,普遍地实现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使成千成万的家庭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社会生产。人民公社在分配制度方面,基本上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同时也实行带有按需分配萌芽性质的供给制度,这种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多子女家庭以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家庭的困难,使老有所归,使儿童得到更好的教养,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普遍得到保障。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六,棉花两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在这两年大跃进中,农、林、牧、副、渔和社办工业生产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农田水利、农村的交通运输建设大大地发展了,农业增产措施在实践中更加丰富了,资金积累增加了,农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加快了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进程。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二
下面我首先说一下农业发展纲要在过去四年中执行的情况。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十二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三种不同的地区,分别达到四百斤、五百斤和八百斤。这是四十条纲要的中心。一九五九年,达到和超过纲要这个规定的,已经有五百零四个县(包括相当于县的旗、市和大市辖的区,下同),占全国一千七百八十六个县的百分之二十八;已经有二亿八千六百七十七万亩粮食耕地,占全国现有十二亿亩粮食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四。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棉花的亩产量在十二年内,按照不同的情况,分别达到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和一百斤皮棉。一九五九年,亩产皮棉达到一百斤以上的有四十五个县、七百六十一万三千亩棉田;八十斤到九十九斤的有五十五个县、一千零四十四万八千亩棉田;六十斤到七十九斤的有一百零四个县、一千八百四十二万三千亩棉田;至于六十斤以下的,许多地方都没有以四十斤为界分别统计。因为绝大多数棉田的亩产量都超过四十斤,四十斤以下的主要是新发展的棉田。总计亩产皮棉六十斤、八十斤或者一百斤以上的,共有二百零四个县,占全国一千零二十七个植棉县的百分之二十;共有三千六百四十八万四千亩棉田,占棉田实收面积八千五百多万亩的百分之四十二。
除了粮、棉以外,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各种农作物,几年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九五九年全年养猪二亿七千万头,年底存栏一亿八千万头;全国一亿二千万农户,按年底存栏数平均每户一头半,按全年饲养量平均每户两头以上,提前达到了纲要要求在一九六二年达到的标准。去年十月以来,全国各地又普遍展开了一个群众性的养猪运动,并且以养猪为首,掀起了一个全面发展畜牧业的高潮。据今年三月初的统计,全国有一千七百多万头怀孕的大家畜,这就是今年牛、马、驴、骡等家畜大发展的基础。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两年造林五亿四千万亩。山区生产的内容,已经超过了农、林、牧相结合的范围,有些地方利用山谷水库在山区发展了渔业生产,还有些地方兴办了小型的土法生产的或者土洋结合的林产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开展了“万宝山”运动。人民公社的副业生产也比过去合作社时代发展得快,一些久已停止生产的土特产品和手工产品已经恢复起来。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在去年冬季的“小秋收”运动和短途运输运动中,取得了几十亿元的收入。海洋和淡水的渔业生产,一九五九年的产量达到五百零二万吨,比一九五七年的三百一十二万吨增加了一百九十万吨。人民公社兴办的农村工业,一九五九年的产值达到一百亿元左右。社办工业是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新兴的经济部门,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原来没有规划的。
由于人民公社多种经营的大发展,一九五九年的农业产值达到七百八十三亿元(社办工业的产值一百亿元不包括在内),既增加了公社的公共积累,也增加了社员的个人收入。除了税收、公积金、公益金和各项生产费用以外,按全国农村人口平均,一九五九年每人收入八十五元左右,赶上了农业合作化以前富裕中农的平均收入水平(每人八十元),提前达到了纲要要求在一九六二年前后达到的目标。这是全国平均的水平,有许多富庶的地区已经超过八十五元这个水平,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低于这个水平。
在农业增产措施方面,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中,应用先进农业科学原理,总结农民群众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农业八字宪法”比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增产措施,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完整。两年来,各地人民公社普遍实行了“农业八字宪法”。从一九五七年冬季开始,几千万人上阵,大修水利,两年共增加灌溉面积五亿五千万亩,加上原有的灌溉面积,共达十亿零七千万亩。其中有六亿一千万亩,抗旱能力已经分别达到纲要规定的三十天,五十天和七十天的标准。在肥料方面,我们这几年来发展了养猪,扩大了绿肥面积,公社举办了许多土化肥厂,有的公社还办了年产八百吨合成氨(合三千吨硫酸铵)的小洋化肥厂,国家投资兴办了一些现代化的化肥厂,使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了很大的增加。在改良土壤方面,全国低洼易涝地和各种低产田有七亿多亩,初步改良了四亿五千万亩,占百分之六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面积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初步进行了保持水土措施的有六十万平方公里,占百分之四十。两年以来还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各地正在把普查所得的资料加以科学分析,研究因地改良、因地种植、因地施肥等项措施,逐步地按社按队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按地块建立土地档案。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既是群众性的,又是科学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各种农作物的良种推广面积,一九五九年达到十八亿亩,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八十,棉、麦、稻、薯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已经基本普及。各地人民公社已经建立起五千四百多万亩种子基地。合理密植已经广泛推行,过密过稀的毛病越来越少,合理密植的规律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分别在七年或者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的植物病害和虫害有十一种,其中的棉花蚜虫和红蜘蛛,在集中的产棉区已经基本做到不卷叶,不红叶,达到消灭危害的要求;对于蝗虫和粘虫,也做到基本控制,不使为害;其他如麦类黑穗病、水稻螟虫等等的危害损失率一般已降低到百分之二以下。许多地方还创造了几万亩、几十万亩耕地连片的无病虫害区。纲要要求分别在七年或者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的危害牲畜最严重的病疫有八种,其中的牛瘟已经基本消灭,猪瘟、鸡瘟、牛肺疫等的发病率也已经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的工具改革运动,几年来也有很大的成绩,创造了水稻插秧机等多种多样的新农具,到一九五九年底共推广了各种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五亿二千多万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不小的作用。在田间管理和精耕细作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各地人民公社都在大搞丰产方,大搞园田化。农民们说:埂直如线,地平如镜,深耕,密植,种子好,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精耕细作,灭草,灭虫,灭病,把大田种得像菜园子一样。从群众中来的农业八字宪法,又回到群众中去,成了农业生产的经典。此外,纲要提出的多种高产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耕地面积和办好国营农场,四年以来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纲要要求在十二年内建成的为农业服务的气象台站网、水文观测站网和地方道路网,也已经粗具规模,许多地方已经提前实现。
纲要关于在农村中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要求,几年来执行的结果,成绩也很大。到一九五九年已经有一亿一千多万青、壮年摆脱了文盲地位,占农村青、壮年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社办小学,队也办小学,农村小学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各地人民公社还办了三万多所农业中学,在校学生二百九十六万人,平均每个公社有农业中学一点二所、学生约一百二十人,这是进一步在农村中普及中学教育的基础和开端。人民公社还办了各种业余学校和红专学校。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已经成为农民的群众性的活动。社办的农业科学试验研究组织,据十二个省的不完全统计,有七千六百九十个,从业人员有三万八千多人。以人民公社为基础的全国性的农业科学试验研究网已经基本形成。许多农业劳模,本来是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现在却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或者省分院(所)的研究员,成为农学会的会员,或者被聘到大学去讲学。农村广播网和电话网、邮政网,除了少数边远地方以外,已经基本普及。
除四害、讲卫生的运动,成绩之大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山西省稷山县和广东省佛山市就是基本上除掉了四害的县、市的典型。麻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粮食逐年增产了,麻雀对于粮食生产的危害已经大大减轻;同时,林木果树的面积大大发展了,麻雀是林木果树害虫的“天敌”,因此,以后不要再打麻雀了,纲要所说的除四害中,应当把麻雀改为臭虫。纲要要求在十二年内基本消灭和积极防治的疾病,有的已经基本消灭和防治住了(例如天花、鼠疫等),血吸虫病的患者已经治疗了百分之七十,其他一些病的发病率也大大下降。
纲要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实行五保等要求,由于人民公社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大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产妇院和敬老院等等,实际做的已经超过纲要的要求。
总之,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年来实际执行的结果是:纲要的某些内容已经被实际生活所超过,有些要求已经基本实现,大部实现,或者在部分地区实现了,这是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主要是近两年来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之下获得的。有了这些胜利,就奠定了我们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是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还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县没有达到纲要要求的水平。全国粮食总产量,在过去四年中共增加了一千九百零五亿斤,即从一九五五年的三千四百九十六亿斤,增加到了一九五九年的五千四百零一亿斤。但是按照纲要要求的水平计算,全国粮食总产量应该有七千二百亿斤到七千五百亿斤,还要在一九五九年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千八百亿斤以上,即增长三分之一以上。这还要尽很大的努力。达到了七千二百亿斤,每人平均一千斤或者稍多一点,同过去相比,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跃进;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粮食问题已经解决,还应当进一步为争取每人平均至少一千五百斤粮食而奋斗。棉花的产量要达到纲要的要求,同样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而且也同样要在达到纲要要求以后,再作进一步的努力。
在增产措施方面,我们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水利灌溉,修好了水库,并不等于按工程计算的灌溉面积都已经收到实际效益,还必须蓄上水,修好渠道,平整好土地,准备好提水工具,才能实际发挥效益。有的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在当年并不能发挥效益,或者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往往要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才能充分发挥效益。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提前实现纲要所提出的能够充分发挥效益的灌溉面积在十二年内达到九亿亩的要求。但是实现了纲要的要求,也还只能像纲要所说的“避免普通的水灾和旱灾”,因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努力。做了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也不等于完全控制了水土流失,种的树和草要成活了,根系铺开了,树冠长起来了,才能收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实效。植树造林到实现绿化也还有个很长的过程,很多地方种的树现在还很少,种上了的也还要成活,抚育好,长起了树冠,才能真正实现绿化。
纲要提出的基本消灭和积极防治的植物病虫害,基本上消灭危害牲畜最严重的病疫,基本上消灭和积极防治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基本上消灭老鼠、臭虫、苍蝇、蚊子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进行长期的、经常的、反复的努力。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一次扑灭,永不再生,而是除了又生,生了又要除的。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五
1964年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网站首页 | 今日中国 | 中国概况 | 法律法规 | 公文公报 | 政务互动 | 政府建设 | 工作动态 | 人事任免 | 新闻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196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2月23日 来源:人民网
【字体:大 中 小】
196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1964年12月21日和22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五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旗帜,坚
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阶级斗
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有力地反击了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进攻,提高
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基本上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使工农业生产全面高涨,
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好转,我国自力更生的力量大为增强。同时,在国际上,我们同美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他们掀起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华高潮;积极地支援了各国革命人民,发展了同许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的国际威望更加提高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我们要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决依靠工人阶级、贫农下中农、革命的干部、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根据社会主义的彻底革命的原则,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组织这四个方面,进行清理和基本建设,在人民群众中深刻地进行一次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要进一步开展思想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各级机关和各级干部必须革命化,都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的精神和工作作风。在深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一九六五年要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为一九六六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作好准备,争取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方面,我们要继续贯彻我国对外政策的总路线,同全世界人民一起,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争取世界和平、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国民经济的成就和今后的建设任务
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中首先指出,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旗帜,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国际上同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
周总理在讲到国民经济的成就的时候指出,我国的国民经济,经过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的大发展,从一九六一年起,进入一个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时期。现在,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已经全面高涨,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并且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周总理说,几年以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曾经遇到了相当严重的困难。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而赫鲁晓夫在一九六○年突然背信弃义地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撤退苏联专家,停止供应重要设备,严重地扰乱了我们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定计划,大大加重了我们的困难。
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严重的困难吓倒。四年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巩固了三年大发展时期的成就,纠正了实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克服了重重困难,健全了人民公社制度,实现了工业产品质量、品种的新的跃进,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根据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初步地总结了群众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提出了一些工作条例草案。这些具体政策和条例草案,虽然有一些还有缺点,但是对于国民经济的调整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集中主要力量,加强了农业战线,努力增加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整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并且使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调整了工业内部的关系,加强了薄弱环节,发展了新兴工业。这样,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就在新的基础上比较协调了,我们的经济力量也比过去增强了。
周总理从农业、工业、财政贸易、文化教育这四个主要方面,概括地论述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巨大成就。
第一,农业生产前两年连续增产,今年又获得了更好的收成,达到了过去较高年份的水平。据估计,粮食、棉花、烤烟、甘蔗、猪、羊等主要农业牧业产品的产量,都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即一九五七年的水平。一九六四年,全国拥有的农业用拖拉机台数比一九五七年增长四倍,排灌设备的马力增长十二倍,农村用电量增长二十二倍,国家供应的化学肥料增长两倍以上。农田水利建设成绩很大,对农业生产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今后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品种、质量出现了新的跃进。一九六四年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三年增长百分之十五以上,比一九五七年有了很大的增加。钢、石油、化学肥料、水泥、汽车、棉纱、食糖、卷烟等主要工业产品,一九六四年的产量都比一九六三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四年以来,主要工业产品的品种大约增加了两万四千种,比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大发展时期所增加的品种还多两倍。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有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改进,原料、材料、燃料的消耗定额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第三,商品供应状况显著改善,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平衡,货币信用提高,对外贸易有较大发展。最近几年,城乡人民生活都逐步有所改善。同一九五七年比较,一九六四年供应的猪肉、羊肉、蔬菜等副食品,都增长百分之三十以上;机制纸、铝制品、搪瓷制品、自行车、收音机等主要日用品,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现在,市场商品供应比较充裕,到处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第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科学研究水平有所提高。近几年,我们根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改进了教学工作,提
高了教育工作的质量。各地试办了一些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新型学校,提高了工人和贫农下中农子女的入学率。我们继续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医药、卫生工作,提高了医疗技术。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有了较大发展,体育队伍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队伍日益壮大。我们已经有一批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可以认为是先进水平的了。
周总理接着讲到国防建设。他说,近几年我们的军队工作和国防建设,在革命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开展四好连队运动和五好战士活动,广大官兵的阶级觉悟和战斗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地也加强了民兵工作。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在保卫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周总理说,大家记得,当我们前几年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者、现代修正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演出了反华大合唱,说什么中国的经济“崩溃了”,大跃进“失败了”,人民公社“垮台了”,人民政府“破产了”等等。但是,曾几何时,这些老爷们在无情的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屹立在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巩固,更加强大了。
这几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坚决执行自力更生方针的结果
周总理着重指出,我们这几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坚决执行自力更生方针的结果。我们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集体生产的积极性,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我们依靠广大工人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增强了自力更生地进行生产建设的力量。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和建设许多重要的现代化的工业企业,设计和制造许多高级的、大型的、精密的机械设备,生产大批质量高、品种规格比较齐全的原料、材料、燃料。我们自己制造的成套设备是增加了。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篇六
选择题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是在(B)。
A、1949年 B、1956年
C、1976年 D、1978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