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对联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6-12-28 点击:

三教对联篇一

勤奋学习的精彩对联

做人做事留余地; 教子教孙重德行。 瓜田纳履冤难白; 李树扶冠事慎为。 学海畅游能启智; 书山攀越可医愚。 人之初学习文化; 性本善育培德才。 读书须做回头客; 行路搀扶失足人。 逸士乐山犹乐水; 贤人忧道不忧贫。 少年总觉为人易; 立志方知创业难。 不以金钱为富有; 常循道德讲文明。 勤劳父子家长富; 和睦夫妻爱永甜。 静向书山寻哲理; 巧从事物悟玄机。 当仁不让仁人让; 见义勇为义士为。

一穷二白有人笑; 三教九流无自羞。 笑赌笑娼贫莫笑; 欺人欺老小无欺。 有书莫道读书苦; 守业须知创业难。 苦读方知书是宝; 勤耕坚信地生金。 怒发冲冠须九忍; 临头大事必三思。 勤俭持家先致富; 德才教子早登科。 教子不求官禄贵; 读书唯愿子孙贤。 人之初要学文化; 性本善须培德才。 凡事皆因忙里错; 好人多自苦中来。 生财有道凭勤俭; 处世无欺守信诚。 自学成才登大雅; 勤劳致富取真经。

荆树有花兄弟乐; 砚田无税子孙耕。 非因报达方行善; 岂为功名始读书。 天地间诗书最贵; 家庭内孝悌为先。 惟勤惟俭传家宝; 苦读苦耕教子方。 忠厚传家安且乐; 和谐处事吉而昌。 千古文章传道德; 一堂忠孝享天伦。 苦读西窗棠棣秀; 勤耕南亩稻粮丰。 书无虫蛀因常览; 笔有神传赖苦研。 处世无才难立足; 为人有德易兴家。 春风大雅能荣物; 秋水明清不染尘。 忠厚一生嫌善少; 健康二字值钱多。

三教对联篇二

对联口诀

对联:者戏也!人生者亦戏也!人生不可无兴趣,对联:权作发神经.能泄恶气,提精神,寻开心,忘世情,交朋友,觅新欢,随君所想,随君所欲.

对联:能成国宝,皆因其中快言妙语,嬉笑怒骂,藏七情六欲,通三教九流.或有以风花雪月修饰者,吾教厌恶之.或有以韵律格调约束者,吾教轻视之.平常心态,平常语言,成就开心之应答.乃 对联:也.

先学古文,再学韵律,有牛角必钻,无马蹄不爬,十年方成句的谬论.

口诀:

词义相应,词性相同,汉语三四声仄

句尾对韵,字数对等,拼音一二读平

注解:

得此28字口诀,对联已在心中.所谓对联,万物皆可成句,无字数限制,

1,上下两句同数已初成.

2,字对字,词对词,词性相同最好,不强求.

3,词义可近义词,可反义词,相应最好.亦不强求.

4,韵律相对.汉语拼音中,一声和二声为平,三声和四声为仄.句尾尽量上仄下平.断尾最好对上,都对上也行,不强求.

联不在多,活以至用,对不在旧,创新则优。废话三两言,熬怯雨雪霜。

红对绿.黄对紫/李白对杨朱.莺儿对燕子半溪对千树...野渡对芳池...天浩浩.日融融,,,野叟对溪童.齿皓对唇红.云对雨,雪对风,山晚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哦不哩去读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有则幽默中的一部分:"不"--"不要"--"不要停"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行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

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三教对联篇三

三教文化

突出:儒教:敬,讲究“入世”哲学,

佛教:净,讲究“超世”哲学,

道教:静,讲究“出世”哲学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其崇拜的文化,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儒、佛、道文化,而这三教文化更是奥妙无穷,影响也比较久远。南怀瑾打比喻说,“儒家像粮食店,绝对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力、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责权义,你就要乐天知命,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理论”。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炼的“命”―――是意义完整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有这样的“命”

或人生,你这个人才算是活得有价值,你要修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佛家讲的是“见性”。“性”是什么?是“心性”,也就是修养。佛家有七个字:“见性、救世、通万有。”见到你的心性,叫“内观内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盏探照灯,来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它的一种很客观的修炼方法。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为,不能说谎话、不能杀生、不能做坏事之类。定是不为万物所扰,哪怕泰山塌下来,我也不为所动。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会产生智慧,就是所谓的 “定慧双修”,不定就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后又可以更好入定。

从对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说,三教说法不同,但劝人为善和劝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养生、遁世、穷万物。”释家(佛家)是“见性、救世、通万有。” 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佛、道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少林寺有一个供奉释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是:“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少室山还有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概括得很到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出发,但最终我们能达到共同的目标。不过,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

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三教对联篇四

千古绝对对联

千古绝对对联

重重叠叠山青青山叠叠重重;

弯弯曲曲碧水水碧曲曲弯弯。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天“大寒”。

洞庭八百里, 波滔滔、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三教对联}.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三教对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风吹腊烛,流半边,留半边。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趵突泉啸八声,石上四声,石下四声,声绕一池春水; 寒山钟声十响,寺内五响,寺外五响,响传百里客船。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对船儿紥港湾,一船秀才,一船官。当官本是秀才作,先做秀才后做官;

两个女人一样长 一个女儿,一个娘。为娘本是女儿做,先做女儿后做娘。

什么贵?什么重?风吹什么动?什么里面能藏风? 书为贵,情为重。风吹秋波动,哥心深处能藏风。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起;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烟锁池塘柳;(火,金,水,土,木)

桃燃锦江堤.

雾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世界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缺一(衣)少十(食)

四維羅,夕夕多,羅漢請觀音,客少主人多.

弓長張,又又双,张生戏红娘,男单女成双

李打锂,鲤沉底,李沉鲤浮;

风吹蜂,蜂息地,风息蜂飞.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字翰林书.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独眼不登龙虎榜;

半月依旧照乾坤.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为摘星汉;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乃探花郎.

炭黑火红灰如雪;

谷黄米白饭如霜.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磨砥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

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三教对联}.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独秀尖尖,四面八方六角.或:宝塔尖尖,一顶八方四角; 两拳拱拱,五指二短三长.或:玉掌平平,五指二短三长.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三女同汝,二女皆因長女起.

三教对联篇五

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

第一节 对联的称谓

凡事物都有名称。对联更有它自己独特的称谓;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后以多贴在互相对称的柱子上,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楹帖又分春帖、婚帖、喜帖等。它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至于贴定的对联,如北京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也应同样称谓,即“辽海吞边月”为上联、出句……“长城锁乱山”为下联、对句……。我们对别人的出句或写作对联都可以叫做“对对”,因为都得先出上联然后对以下联;当然也可以先出下联,再对上联。

第二节 对联的作用

从上节可见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二、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节 对联的种类划分

划分对联种类的第一人,是清代梁章钜。他在《楹联从话》中分为故事、应制(奉皇命而作)、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可惜内容不全面,分类不科学。按常规应根据对联内容广泛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来分类,现先从适应性广来分类,对联是无事无处无时不可以贴的。①春联。②门联。③堂联。④名胜古迹联。⑤婚联。⑥寿联。⑦交际联。⑧新居联。⑨挽联。此外还有戏台、庙寺、祠墓、庆贺(指生子、升迁等)、灯联、谜联和器皿联等。如果从内容广泛来分类,可分多类,现择取主要的五类叙述于下。

一、写景状物类

描写壮丽风景,向为人们赏心悦目之举;绘状佳美事物,亦为人们雅兴志趣之事。历代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影绘声、维妙维肖的佳作。如:瘦西湖月观郑板桥亲书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又如书生妙对乡绅联,乡绅出句:“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声言对不了,要立即驱逐,不得在他乡教书。书生接口对道:“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针锋相对巧捷之至。

二、叙事咏物类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咏怀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三、抒情言志类

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见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言志联:“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渴望东山再起。又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四、格言哲理类

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种治学立业,修身处世的守则,或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语句,以对联形式见之,称为格言哲理联,如吴敬梓叙世名句:“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五、讽刺讨檄类

这类主要出自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在对压迫者剥削者的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以惩儆统治者压迫者的恶行罪愆。如老百姓讽县令联:“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鸿犬牛羊。”清时一个县令叫王寅的,群众嵌名作这联贴在官府门旁,指出他贪暴之心。

第四节 对联的种种形式

形式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等。对联是文艺作品中表现艺术和结构多式多样的一种,它的上下联内容构成,有着可遵的规律,这种规律大约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造反关系等。对联体现这些关系的几种主要形式有:

{三教对联}.

一、正对 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如安徽白龙庙联:“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二、反对 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如:“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昔日一贫儒诵经拜佛;今乘驷马车放火杀人”等。

三、串对 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试看一副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还有《碾玉观音》中崔宁吃了酒的联语:“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连贯递进因果关系都有。这种对也叫流水对。

四、工对 又叫严式,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凡以同类词或近类词相对,习惯不同类词相对和词性相同的联绵词相对等,都叫工对,如骆宾王题浙江观海亭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其中楼和门是宫室类,观和对是人事类(动词),沧海日、浙江潮是天文地理类。这是古工对。

五、宽对 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例如郑板桥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主要名词没有一个同类的相对。现代的工对不同了,只要求字词和平仄大致相对,个别字词不甚工整可不计较。宽对当然不能无限宽,一般应做到上下联长短句相同,字数相等,语气流畅。至于工对和宽对那种较工?从艺术看,以工对为工,从全联看,则应以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来衡量。

六、回文对 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我国早在东晋就有苏惠织回文诗八百余言的事。这回文对联明显是从回文诗衍化而来。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2、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回文对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创作,是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

第五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

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何谓实?古人编有《词林典腋》一书,《诗韵合璧》附载了它。它把实字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帝后、职官、政治、礼仪、音乐、人伦、人物(事)、闱阁、形体、文事、武备、技艺、外教、珍宝、宫室、器用、服饰、饮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飞鸟、走兽、鳞介、昆虫等三十门(类),外编八对:抬头对,颜色对、数目对、卦名对、干支对、姓名对、人物对、虚字对,都是同词性相对。只是漏掉方位词。照工对要求,要各小类中的字词相对。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伦类对人伦类……。若只说“实对实”,则三十类中任何一类的字词都可同其他二十九类的字词相对了。其实不然。因为其中有动词、形容词怎能同名词相对?“游览”怎能对得起“太阳”?何谓虚?古人编有《虚字韵薮》一书,附载于《诗韵合璧》末尾。它列举虚字一百三十八个,但其中包括有代词:他、其、谁、孰、何……等,动词:谓、曰、云……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对的。由此可见古人谈对仗虚实之说,不但笼统不准确,而且有些混乱,是不科学的。

词分虚实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学划分,只有今人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才准确。现在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我们今天对对,应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作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下面分别词性举例说明,同时证明古人并没有笼统地实对实,虚对虚,还是照语法要求去做。我们只有用语法分析,才能把古人对对的方法弄清楚;

壹、名词 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字数最多。上面所列《词林典腋》三十门,大多数是名词,但它分得太繁碎了,现在应用时只分十多类,即天文、时令、地理、宫室、人物、形体保持各为一类外,已把帝后、职官、闱阁和人伦合为人伦类,政治、礼仪、音乐、技术、文事、外教合为文化类,武备、珍宝、器物合为器物类,布帛、服饰合为服饰类,饮食、菽粟合为饮食类,草木、百花、果品(菽粟兼入)合为植物类,飞鸟、走兽、鳞介、昆虫合为动物类。其中又分近类和远类,凡词性相近或互相有关系的叫近类,如天文地理和时令部分,人伦、人物和形体,文事和武备等;词性不相同,又无多大关系的叫远类,如动物和服饰,天文和饮食,人伦和器物等。写作对联时,如同类无词可对,可求近类,近类都不能表示意境时,可以求之远类,古人虽把远类相对叫做对开,但并不乏例。

名词还有习惯不同类通对的。词有入多类的,有和别类词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习惯上有不同类通对的名词。例如植物类的花字,由于有“风花雪月天”之句,它能和天文类风、雷、月相对,由于有花鸟、花蝶、花烛、花锦等联合词,它可同鸟、蝶、烛、锦等字相对,又饮食类的酒字还能和文化类的诗、歌、琴、棋相对,是由于古有“诗酒琴棋客”样的名士。天文类的日、月二字,又可同时令类任何字相对,因为时令类也有日月。天文类的风字,除能同花对外,又可同世、俗、景、貌、火等字相对,因风字能组成世风、风俗、风景、风貌、风火等联合词。琴书剑为古文人必备之物,也可通对,至于子字因有父子、果子、甲子等联合词,能同人伦类、植物类和干支通对。有杨花水性一成语,杨和风水可对。余可类推,不再列举。用这类词相对和同类词相对,是同等看待的。

连绵名词也要求词性词相对。属动物的有鹧鸪、鹦鹉、鸳鸯、蚂蚁、蝴蝶、凤凰等,属植物类的有海棠、月桂、杨梅、荔枝、金桔、玉兰等,属人物的渔父、耕叟、牧童、织女、樵夫、教师等。其余可类推了,不再列举。(以下各种词性旨同)。

至于数词、量词、干支、颜色、方位、卦名等仍各自相对。

名词又分为:(1)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书籍名称等;(2)具体名词:日、月、山、水、松、柏、猪、鸡等。(3)抽象名词:性、情、志、气、仁、义、忠、孝、福、寿等。这三种名词又要求各自相对,现分别举例说明:

甲、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例如,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二年春节征联出句:“碧野、田间、牛得草”,评冠军的对句:“金山、林里、马识途”。各以三个文化界人名相对,各字分类相对也工整,第一字是颜色字,第二、三字是地理类,第四字是方位词,第五字是动物类,第六字是动词,第七字是具体名词,语意能顺理成章,古人巧对也不过如此。

乙、具体名词对具体名词。例如:朱熹世家中堂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日月天地是天文地理类联合词,诗书属文事,圣贤属人物也是联合词,第三、四字是数量词,心眼属于形体类,全是具体名词相对。

丙、抽象名词对抽象名词。例如,周总理“送蓬仙兄返里”联:“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道义对险夷是抽象名词相对。

动词 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有走、跑、做、作、说、吃、看、闻、视、听、浮、沉、争、打、呼、问……。例如:(1)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著对留是动词。(2)徽州戏台联:“声为律吕身为度;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对为是动词,因上

三教对联篇六

千古绝对对联100副

千古绝对对联100副

1.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2.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3.烟锁池塘柳

梗烧海地锅

4.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尔人你,伪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5.鸡犬过霜桥 一路梅花竹叶

燕莺穿绣幕 半窗玉剪金枝

6.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7.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8.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9.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10.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1.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12.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13.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14.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15.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16.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17.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18.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19.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20.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21.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22.盗者莫来 道者来

闲人免进 贤人进

23.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醉来非假倒

24.风吹蜂 蜂扑地 风息蜂飞

李打鲤 鲤沉底 李沉鲤浮

25.鹰立树梢月照斜影鹰不斜

猫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26.水陆洲 洲停舟 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 阁落鸽 鸽飞阁未飞

27.鹦鹉洲 洲上舟 水推舟流洲不流

洛阳桥 桥下荞 风吹荞动桥不动

28.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三教对联}.

29.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30.风竹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31.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32.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33.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34.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35.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36.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37.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38.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39.金水河边金线柳 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头

40.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三教对联}.

41.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42.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43.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44.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45.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46.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47.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8.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

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49.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 数数三双多一只

50.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51.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52.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53.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54.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55.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56.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57.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58.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59.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60.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61.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62.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63.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64.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65.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66.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67.上黄昏下黄昏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68.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

69.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丝哪人能弹

70.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71.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上一篇:与钱有关的对联
下一篇:三爱三节作文五年级

Copyright @ 2013 - 2018 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