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故事
来源: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2-01-30 点击:
13岁故事篇一
《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
《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
—初二(18)班张芯悦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特别有趣的且非常有意义的书,最让我感觉特别的是主人公。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的妈妈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因为胆子太小,不会上下车,所以骑在马路上就摇摇摆摆。所以小男孩每天都要护送他妈妈上下班。也就是他妈妈在前面骑,小男孩在后面跑。让他妈妈觉得没有危险,就这样每天上午下午的跑着。过了一段时间,他妈妈骑车不害怕了。就在半年以后,小男孩因此成了田径队队长,在田径各个项目中得到很多奖。
看完这本书,我有着很多感慨,小男孩的年龄和我一样大,小男孩却一直保护着他的妈妈,顺便练习跑步,最后的结果一箭双雕,而我却一直在妈妈的羽翼长大,什么事情都由妈妈去安排,自己就像一个小木偶一样照做,但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真的“活过来了”,这是真的,虽然有许多这种类型的书籍,但最打动我的就是这本了,请不要不相信我。
看这本书时,我笑过哭过,甚至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爱自己的妈妈,答案当然是:是的。可是小男孩对自己母亲的爱是让人感觉心疼,感觉那
是单纯的,在有危险的时候,他没有退缩,而是一直保护自己的妈妈,不顾自己的危险,挡在妈妈身边,只需一句话“妈妈……扶好……龙头。”这个时候,他却不是说:“妈妈,你怎么不慢点呢,没看见我这么辛苦吗?”甚至如果是我,我想以我的性格,我也会责备妈妈吧,小男孩真的很爱他的妈妈,最后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爱,感动了上天吧。
孩子帮助妈妈是不是只是一个小小的作业?是不是孩子在没有人提醒时不该做的事呢?仔细回想我们的种种行为,连我这个当事人应该也感觉特别头疼了呢,孩子帮助妈妈是孩子的本分,别说帮助了,孩子做家务是应该的,是他们应该常做的事,所以,我现在也是十分的悔恨,过去的时光是自己不懂事吗?不过,我们还有未来,我们还会成长。
我还在这个男孩身上看到了查理·贝尔的身影,他曾任麦当劳的执行总经理,而他以前却只是一个打扫麦当劳厕所的一个小员工而已,在大多数人眼中一个打扫厕所的人可能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不足为道的一个人,可谁又会想到他的未来是如此光明呢?他说过一句话:“一件事,你可以不去做;可是如果你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是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现在不珍惜
眼前的亲情,不珍惜眼前的机会,何来的春秋大梦呢?人类总是喜欢得不到的,那么如果你曾经得到了,但是把握不好,失去了,那你可能后悔还来不及了。珍惜亲情很重要,看重机会也重要。
13岁故事篇二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真情——《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
山虽然高,但不及母子情高;海固然深,也不及母子情深。那感人肺腑的情爱是我从梅子涵的《十三岁的故事》中感受到的。
《十三岁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十三岁那年,“我”有力气了,便主动地帮助妈妈扛车。妈妈去上班,“我”热心地扶她上车。由于担心不会骑车的妈妈路上出危险,“我”拼命地跟在她后面奔跑,一路保护她,提醒她。就这样,一直跟到妈妈学会了骑车为止。 在这篇文章中,梅子涵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语言朴实无华。但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还是被作者深深地感动了。为了母亲,作者每天都跟着母亲奔跑,而且一奔就是五站,直到母亲学会骑车为止。那么长的路,对于一个大人来说尚且困难,更何况是一个刚满十三岁的孩子?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坚持跑下去?是爱的力量!作者是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啊!只要后面或者对面有车开过来,他就不顾危险地奔过去,挡住别的车。甚至于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还只顾着保护母亲,只顾着对母亲说﹕“妈妈„„别紧张。”“慢„„一点”“妈妈„„扶好„„龙头。”可以说,文中的作者对自己的母亲的爱就像空气是无处不在了。我想﹕爱也许就是这样平常,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够表现出来。它不一定需要豪言壮语,它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它需要的是付出我们的实际行动,付出我们真挚的感情。 这应该叫爱,爱的力量是无穷无限的。爱是能够给予他人的,爱也是可以毁了一切的,作者梅子涵很好的给予了爱,给予了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不再胆小,变得勇敢坚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容易的。
13岁故事篇三
母爱的小故事
地震中母爱的故事
2008年05月18日星期日5月13日中午,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
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
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著,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
著地支撑著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
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
又在冲著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
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
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
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著经过一番努力,人
们小心的把挡著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
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
庇护著,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著,他熟睡的脸
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
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
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
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
递著,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一天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吞没了小山村。第二天,当救
援人员循着哭声刨开泥土,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
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手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
员的雕塑„„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
出一个昂首挺立的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肩上,双手高举小女孩,
小女孩才奇迹般地成为这场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他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猎手,有一天,他带着他心爱的猎枪,追杀
着一群约有二十只山羊,当追到一个悬崖边的时候,这群的山羊停止
了逃命的脚步,悬崖的对面还是一个悬崖,但离这个悬崖有十米多远,
任凭如何矫健的山羊都跳不过去,他得意地看着这群即将任他枪杀的
山羊。 略过一会儿,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发生了,只见一只年岁较
大的山羊从悬崖边退了几步,然后毅然地迅疾地向对面的悬崖跳去,
在这只老山羊刚跳出几米的刹那间,另一只年青的山羊随后也向对面
的悬崖跳去,分两次起跳,第二次是踏在半空中头一只老山羊的背上,
再猛然地一蹬,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那只老山羊悄不声息地摔落在
万丈深渊之中。随后,所有的羊群,如同在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号令
下,用同样的方法和动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猎人看得目瞪口呆,
感慨万千……
血奶
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拨动着摇{13岁故事}.
篮,摇篮里的孩子甜甜地睡着。突然地震发生了,母子一同坠入废墟
和黑暗之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等待求援,一天过去了。孩子吃尽母亲双乳里最后两滴奶,哭声渐渐
衰弱。再不获救,孩子将被渴死先于母亲而去绝望中和母亲两手乱扒,
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触到了织衣针,心中一阵
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后,母子俩终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
恙母亲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脸色十分 苍白。人们惊奇地发现,母亲每个手指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
吸吮母亲的鲜血存活下来。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当年的唐山
在地震中。
六个催人泪下的母爱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中国西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 这里的居民用水全都是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用军车运来,每人每天限定只能用3斤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
有一天,一头一向忠实憨厚的母牛渴极了,她挣脱缰绳,强行跑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等待军车的到来。终于,当运水军车到来的时候,母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嘎然而止。
母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母牛这般倔犟。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司机用尽各种办法试图驱赶母牛,可母牛就是不肯离去。后来,母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母牛,母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母牛的凄厉哞叫,在寂静的沙漠中显得分外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前面。出人意料的是,母牛并没有喝以
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
13岁故事篇四
13岁
13岁,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产生叛逆的分水岭。
如何处理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很多家长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非常担心。我们也常听家长说,小学时蛮乖的,现在怎么变了?
这种情况,不仅国内存在,国外也很普遍,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系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告诉我,在美国,家长对孩子的13岁怀有恐惧心理。她曾听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11岁,还有两年就要13岁了。{13岁故事}.
怎么办?怎么办?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教?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文中选取了青春期孩子最为常见的6个问题,例如,小学蛮乖,长大后叛逆怎么办?对家长的好,越来越不领情了,怎么办„„仲丽娟老师给出的建议非常有用哦!小编受益匪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象】小学最好的英语,到初中只能考30分
张小静是个很乖的小姑娘,小学时是班长、优秀学生,不仅功课好,而且管理班级井井有条,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可是,进入初中后,她的外语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大半年后,退到下游了。英语老师鼓励她,只要你努力,一定能赶上来。她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真的有所好转,但一个月后,又继续后退。老师把她找来谈话,发现她学习是认真的。老师找不到她学得不好的原因。她在老师面前只是哭,并向老师保证一定要学好外语。但是,接着的小测验她得了30分,接着的考试55分。老师真的懵了,只得找家长一起来分析问题。
张小静的母亲到了学校,看到这种状况和吃惊。因为张小静在小学时英语是最好的学科。
老师和张小静的母亲一起分析,最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与同一寝食的另外两位同学是好朋友,但最近那两位不睬她了。她心情不好,感觉孤独,上课有时也想这个问题。
【建议】青春期,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分数上,留心留心孩子的交友吧
原来,学习问题背后隐藏的是交友问题,好在老师细心,要不然孩子的成绩会一直往下掉。
孩子进入初中后,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与父母的距离远了,与同龄人的距离近了。正如我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那样,当孩子孤独时,54.1%的孩子找朋友或同学,只有11.8%找家长。可见,朋友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可是,朋友不理睬他了,怎么办呢?胡思乱想,造成成绩下滑。{13岁故事}.{13岁故事}.
因此,对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家长要特别留心他们的交友问题,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分数上。
【现象】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却老发火
我的朋友王老师回家后,跟读初三的女儿说,今天碰到一位学生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关心照顾,做得真好,我真是惭愧啊。女儿一听便来气,饭也不吃了。王老师觉得摸不着头脑,“我自叹不如,你生什么气?”
王老师把这件事告诉我之后,我到王老师家做客,假装无意谈起做父母的不易。王老师女儿说:“有的是家长自找的,我们已经长大了,谁要他们整天管头管脚。我不管穿什么衣服,听什么流行音乐,我妈一概反对。她再要学习人家家长无微不至照顾我,我不疯了才怪。”
原来孩子发火的原因在这里。
知道了病因,病就容易治疗了。
【建议】青春期,主动与孩子“分离”,才是正确的爱孩子
恰好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在新疆长大,今年暑期她跟她哥哥一起回新疆去看望母亲,哥哥还带了妻子一起去。她妻子是记者,对丈夫的成长经历很感兴趣,于是她就去采访了很多认识她丈夫的人,当然包括她的婆婆。我这位朋友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懂得爱孩子的一个母亲,她整整齐齐地收集了好几大本孩子的照片,整理得非常好。过了几天,这个母亲跟我朋友讲,说她把这些照片都交给了儿媳妇了。我这位朋友一听到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么珍贵的照片,全交给儿媳,多么可惜。然后母亲说了一句话:她说,再也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合适保管这些照片了。
当这位朋友跟我转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听到这句话,也非常地感动。 我觉得这不仅仅只是关于几本相册的问题,这是一个母亲主动地与儿子“分离”,是一种正确的爱孩子的表现。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王老师听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管制孩子太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妈妈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多一些成长的空间,他可能会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任。
【现象】自从偷偷跑到孩子学校被他知道后,母子间的沟通障碍越来越大
在中国特定的现实环境中,家长与孩子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冲突很多,35%的家长说最近一次冲突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49.7%孩子认为升学是他烦恼的来源。
我采访过一位家长,他发现孩子目前的学习表现不如人意,从他的嘴里又难以得到令我满意的答案,于是,悄悄到学校去问老师,与班主任谈,与学科老师谈,
一个一个谈下来,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于是,窝了一肚子的火回家了。孩子放学回来,这时,家长装模作样地问:“最近情况如何?”孩子说:“老样子。”后来,家长沉不住气了:“你们老师说,你上课有时讲话,前天作业还没交,老师盯着才交了。”孩子睁大眼,脸涨得通红:“你到学校去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家长一下子慌了手脚:“是你们老师请我去的,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孩子不屑地想:“说谎。”总之,问题不仅没得到妥善解决,沟通障碍反而越来越大。
【建议】家长就是家长,不可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我要说:家长就是家长,不可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因为,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您的建议我可听可不听。朋友之间是两条平行线,即使偶尔相交,但仍可以不相干。家长与孩子能是这种关系吗?不能!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是孩子的监护人,因此,家长的角色、地位永远是大于孩子的。当家长想完全做孩子的朋友时,他的责任感也同时削弱了。
事实上,孩子们也不愿意做家长的朋友。有孩子说,家长想要做我们的朋友,无非是想探测我们的心事罢了。因此,家长还是做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好家长。
回到前面的问题,家长该不该到悄悄去学校了解孩子,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您的身份是家长而不是朋友。知道问题之后,要设计方案,而不是沉不住气和盘托出。
【现象】“变态”老师打消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读初二时,与计算机老师发生了矛盾。刚上课时,老师要求先听理论知识介绍,然后打开电脑自己操作。可是,孩子心切,悄悄把电脑打开了。老师发现后叫她关上,可是孩子很叛逆,偏不关。老师骂道:“你怎么这样变态的?”孩子的火窜上来:“你才变态呢,我开电脑怎么了,我又没有不听讲。”结果两个人在课堂上吵起来。孩子回来告诉妈妈,妈妈虽然认为老师骂人有错,但考虑到是自己的孩子先不听老师的话,而且,如果袒护了孩子,以后她不听所有老师的话怎么办呢?所以,她还是维护老师的权威和利益,批评了自己的孩子。从此,孩子与她交流日渐稀少。
后来怎么样呢?四年以后,孩子填报大学志愿时说,她愤愤不平谈起过去的事:“我其实最喜欢的是计算机,可是,初二的那个变态老师打消了我学习的积极性。真是可惜。我的同学参加全国初中生Flash大赛,得了一等奖。可是我的计算机
比她还好,只是我跟老师吵架后不学了。”
【建议】赢得孩子的信任很重要
我的朋友听了之后非常后悔。如果她一开始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认同,慢慢再创造机会沟通,肯定孩子的优点,客观分析老师的不足,赢得孩子的信任。产生认同感后,其余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现象】事业出色的妈妈,为何教出不听话的孩子?
我认识这样一位母亲,是大学里某个学院的总支书记。她科研、党务工作都很出色,就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不仅成绩差,还随时给她添麻烦。谈起儿子,她连连叹气。很显然,这是个不听话的,让人头疼的孩子。
事实怎样呢?我与他儿子交流时,儿子说:“她整天关在实验室,我不给她找点事,她还记得有我这个儿子?”
孩子的回答让我震惊。这个母亲可能表面看上去驾驭得了家庭和孩子,但实际上,孩子以一种他所特有,他的能力所及的方式在反抗母亲。很遗憾的是,这个母亲跟我探讨了很多孩子的问题,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意思到,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是她自身需要改变,如果她不改变,孩子很难走出“困境”。
【建议】叛逆并不可怕,你甚至可以欣赏孩子的叛逆
还有一类隐性叛逆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看起来很听话的孩子。他把叛逆藏在心底,不表露出来,压抑下去。他的叛逆家长关注不到,以为孩子很乖,很平稳。其实这类看上去不叛逆的孩子反倒很危险,因为他们的内心压抑的情绪没有发泄的通道。外显的叛逆可以通过跟父母吵闹,通过玩网络游戏发泄,而不叛逆的孩子他不会发泄,也不懂得发泄,不发泄最可怕的结果,就是一遇上挫折,就想不开。
叛逆是一个信号——表明孩子在成长,在改变的同时,它告诉家长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或者说,孩子的叛逆呈现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假如你的孩子沉迷网络,我们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一是网络至少让你的孩子还留在你的身边,他没有离家出走,没有自杀,他还是好好的,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孩子可能就真出问题了{13岁故事}.
所以说, “叛逆”并不可怕,你甚至可以欣赏“叛逆”。
【现象】孩子该不该成为父母的最爱?
这个问题是针对我们家长的,但它却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
青春期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阶段。因为在中国,孩子开始住读也就意味要与家分离了。与家的三种分离模式。第一种是拒绝分离:恋家,无法独立,啃老族。第二种是单纯分离:逃离家庭,拒绝与家庭继续保持联系。这种情况很多,而且很多青春期的女孩子纷纷离家出走,在外面寻求家庭里寻找不到的温暖,而且会组成临时家庭。第三种是成熟分离:爱家,但又喜欢独立。这种才是健康的成长。其实,与家分离的过程中,还多见家长不愿意跟孩子“分离”。爱变成了一种“控制”。
事实上,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如果家长把孩子完全看成自己的全部,那么问题会很大。
【现象】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
其实,“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实际上,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他这里来争夺爱。孩子其实不愿意父母为他们作“牺牲”,这种牺牲带给孩子的压力很大。
夫妻关系有问题,孩子很容易出问题。比如夫妻吵闹。孩子会对父母离婚极度恐惧,他可能生了一种永远都不能好的病。这样父母就永远不会离婚了。当然,孩子生病,这不是他有意识的行为,而是无意识的做法。但这种生病、学习下降等方式,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一种“调解”方式,以引起父母的关注。
还有一个例子:父母在家里吵吵闹闹,女儿的学习反而学得非常非常好,后来我们了解,她希望通过自己学习好,来挽救这个家庭,可是后来父母还是离婚了,父母离婚后,这个女孩子就“心灰意冷”,她不学习了,用她的说法,我这么努力,你们都看不到。
所以说,夫妻恩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2.严重的恋子情结。恋子情结不仅对夫妻关系不好,而且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
13岁故事篇五
有关好习惯的小故事
有关好习惯的小故事
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他们智力超群,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个,即使走亲访友也不间断,就这样在一年内他便分别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英语单词;周峰学习时一心一意,自觉性强,从不需要别人的提醒,更不需要他人的强制,他学习时全神贯注,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自我调整。这些都得益于他自动养成一心向学、专心专心致志的良好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他们:“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科学家普遍都认为在学校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伟大领袖毛泽东青少年求学时常常把书籍拿到闹市上去读,培养锻炼自己专心学习的意志力;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连坐在理发店排队等候理发时都要阅读一会报纸;雷锋在汽车启动前都要读一会名人著作,并且坚持每天写日记;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讲话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就是因为他在大学读书时把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涉猎群书、广泛阅读上。
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把每天有趣的
是记下来。九岁的时候,他专门记了一本《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记满了外祖父打仗时的非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喜欢收集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记了满满一本子,后来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逐渐发展到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终日与书为伴,专心读后,最终开始自己创作。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到各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一、习惯是重要的吗—《丢掉的点铁成金石》。
亚历山大帝国时有一个能认识几个字的穷人,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于是这个穷人变卖了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为了防止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他捡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他还是没有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毫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扔到了海里。他的多年点铁成金梦也像肥皂泡一样顷刻破灭了。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二、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刷厕所的邮政大臣》。
这是日本一个真实的名人故事。当她还是妙龄少女时,上司安排她干的第一份工作竟是洗厕所。而老板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是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她为此而痛苦,陷入了困惑与苦恼之中。就在这时一位令她感动的同一单位的前辈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苦恼和困惑。他并没有对她反复说教,而是亲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她树立工作的榜样。首先他非常愉快地帮她进行工作示范:一遍一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非常得意地去欣赏自己的工作成果,接下来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他用行动告诉她只有马桶里边的水达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她开始振奋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洗厕所的工作中。凭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成为日本政府内阁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哪怕是刷厕所,也要做全日本刷得最好的。她就是野田圣子
三、贵在坚持,终生受益—《一个简单的甩手动作》。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
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称赞。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几个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的成就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