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
来源:管理学 发布时间:2016-12-23 点击: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篇一
学科教育心理学答案19
学科教育心理学答案19
1、“开窗通风”这一行为属于( )
查看答案 A. 随意运动
B. 不随意运动
C. 操作技能
D. 认知技能
查看答案:A
2、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连贯的三步上篮动作,学生掌握的是?(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程序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查看答案:A
3、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详细讲解题的步骤,学生学到的是?(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程序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查看答案:C
4、学生画画前对画面的构思是属于?(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程序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查看答案:B
5、学生放学回家总是写完作业再出去玩是属于? (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习惯
D. 本能
查看答案:C
6、数学题的每个步骤都要清晰地写出来,这是操作技能的什么特点?( ) 查看答案 A. 物质性
B. 客观性
C. 外显性
D. 展开性
查看答案:D
7、借助肌肉骨骼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是?
(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心智技能
D. 思维技能
查看答案:A
8、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运动技能
D. 开放技能
查看答案:B
9、做数学题时,某学生经过口算直接写出答案,省略了过程,这是认知技能的什么特点?
( )
查看答案 A. 观念性
B. 内隐性
C. 简缩性
D. 外显性
查看答案:C
10、阅读技能是属于什么技能? (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思维技能{《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
D. 动作技能
查看答案:B
11、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动觉控制作用微弱,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哪个阶段( 查看答案 A. 定向阶段
B. 模仿阶段
C. 整合阶段
D. 熟练阶段
查看答案:B
12、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哪个阶段? ( ) 查看答案 A. 定向阶段
B. 模仿阶段
C. 整合阶段
D. 熟练阶段
查看答案:C
13、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哪个阶段? ( )
查看答案 A. 定向阶段
B. 模仿阶段
C. 整合阶段
D. 熟练阶段
查看答案:D
14、两个小时没休息,终于熟练掌握了一套拳法,这属于? ( )
查看答案 A. 分解练习
B. 分散练习
C. 整合练习
D. 集中练习
查看答案:D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
15、练习一段时间后,出现即使再努力,进步也不明显的现象,这一现象是? ( ) 查看答案 A. 高原现象
B. 分散现象
C. 整合现象{《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
D. 集中现象
查看答案:A
16、高原现象出现在练习的哪个阶段? ( )
查看答案 A. 开始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完成阶段
查看答案:B
17、把数学试卷抄两遍以加深印象,这是什么技能? ( )
查看答案 A. 阅读技能
B. 记忆技能
C. 操作技能
D. 认知技能
查看答案:C
18、某学生写作业时很安静,但老师却发现他嘴在不停地动。这是属于?
查看答案 A.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
B. 出声的外部言语
C. 不出声的内部言语
D. 出声的内部言语
查看答案:A
19、原型内化阶段后,此时认知技能? ( )
查看答案 A. 已经形成
B. 还未形成
C. 接近形成
D. 不断形成
查看答案:A
20、认知技能形成的基础是? ( )
查看答案 A. 操作技能
B. 思维技能
C. 构思技能
D. 反馈
查看答案:A
( )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篇二
学科教育心理学答案8
学科教育心理学答案8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B. 情感成分
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C. 态度
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 道德认知
4、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B. 道德行为
5、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D. 自我中心阶段
6、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B. 三年级
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B. 6~8岁
8、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 前习俗水平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B.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1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C. 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11、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D.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B. 从众
14、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D. 与他人相接近
1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6、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C. 价值体系
17、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B. 认同
18、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B. 试图与榜样一致
19、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C. 内化
2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B. 道德认知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篇三
学科教育心理学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我参加了公共必修课《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观看了专家精讲视频讲座,学习教材。了解了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是一个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首要的前提之一就是教师要先系统地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生理特点、认知发展能力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相适应。在思维方式上,婴幼儿和中小学生是不同的,而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课程模块的安排上,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
教师如果能利用好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的敏感期,及时进行恰当的教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仍然受到具体的表象束缚,抽象性思维落后,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增加直观性、趣味性,不但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一年级语文的拼音教学,教师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如教学a o e拼音时,先出示彩图问学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出示相对应的拼音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自然地被带入学习氛围中,又使插图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接着启发学生掌握字母。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 a a ,公鸡啼叫 o o o,鹅在水中倒影 e e e。学生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好。
理解了皮亚杰理论中的同化、顺应、平衡等概念。同化: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图式。顺应:是指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认知发展阶段 。
皮亚杰认为,只有出现不平衡时,儿童才有机会成长和发展。最终,儿童表
现出具有质的不同的新思维,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创设情境等方式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让学生置身于一种与他们已有的图式相矛盾的情境中,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回忆学习长、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来探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法。通过让学生数方格的方式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半个格或不到半个格,不能精确的数出面积的大小,从而产生疑问,如何解决呢?通过同伴合作、探究交流,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转化成长方形,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并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了相关的数学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到孩子的认知水平。不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愿望 ,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对症下药,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了解了学生心理与个体差异,学到了学习与学习理论的精髓,问题解决与创造,语文、数学学科的学与教的理论与方法等等,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的学科心理学知识,精心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教学设计,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多为学生创设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使其不但学到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到基本思想,而且获得良好的学习活动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篇四
学科教育心理学答案第六章
1、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 ) 查看答案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监视
C. 元认知调节
D. 元认知体验
查看答案:B
2、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
查看答案
A. 举例
B. 类比
C. 提问
D. 划线
查看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查看答案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监视策略
D. 调节策略
查看答案:B
4、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查看答案
A. 精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查看答案:A
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查看答案
A. 具体方法
B. 动作技能
C. 复杂方案
D. 学习工具
查看答案:C
6、反思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查看答案
A. 精加工策略{《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
B. 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D
7、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查看答案
A. 谐音联想
B. 举例
C. 列提纲
D. 阐释意义
查看答案:C
8、组织策略重点强调( )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A. 新知识与新知识
B. 新知识与旧知识
C. 旧知识与旧知识
D. 都强调
9、精加工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A. 新知识与新知识
B. 新知识与旧知识
C. 旧知识与旧知识
D. 都强调
查看答案:B
10、学生利用系统结构图对学习材料归类整理,这一策略属于( ) 查看答案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C
11、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 模式
查看答案
A. 指导教学模式
B. 程序化训练模式
C. 完形训练模式
D. 交互式教学模式
查看答案:D
12、复述策略适用于( )
查看答案
A. 机械识记
B. 意义识记
C. a和 b都适用
D. a和 b都不适用
13、划线是一种常用的( )
查看答案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A
14、概念图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查看答案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C
15、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应用性原则、()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和监控性原则
查看答案
A. 学科性
B. 个性化指导
C. 通用性
D. 全体性
查看答案:B
16、学生在学习时能主动选择安静的环境,这是()策略
查看答案
A. 监控策略
B. 调节策略
C. 认知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E. 可逆性
查看答案:D
17、陈林在等公交车时,不断回想下午所学的英语单词,这说明陈林很擅长()策略
查看答案
A. 自我监控
B. 自我调节
C. 时间管理
D. 环境管理
查看答案:C
18、小王发现自己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效果不佳,他及时调整了记忆方法,这说明他很擅长()策略
查看答案
A. 调节策略{《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
B. 监控策略
C. 认知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查看答案:A
19、小明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问,来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难点,他在应用()策略
查看答案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监控
C. 元认知调节
D. 元认知管理
查看答案:B
20、小云非常喜欢通过口头讲解,课堂讨论和其他听觉刺激进行学习,这说明她的优势感觉通道是( )
查看答案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篇五
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2、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3、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5、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7、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机械与有意维度和接受与发现维度将学习分为:(1)机械的接受学习,(2)机械的发现学习,(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4)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四种典型的类型。在有意义的与机械的和发现与接受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类型。如有指的发现学习。
8、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9、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心理学的一种观点:主张心理学理论只能借由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才能获得。
10、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
11、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12、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
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13、情境认知论:关于人类认知学习的一种哲学认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人类社会实践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
14、学习社团:也称为学习共同体。指人们在一起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实践团体。
15、认知学徒制: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认知学徒制则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认知领域知识和技能。
16、情境支持的教学:又译抛锚式教学,使学生沉浸在真空的社会情境中的教学。
17、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18、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19、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20、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21、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
22、脚本:一种知识表征的形式,指表征反复出现的事件的图式。
23、上位学习: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
24、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
25、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26、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 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27、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28、概念: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29、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
外办事的技能。
30、概念形成: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者从概念的具体例子中概括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涉及概括和分化两个认知过程。
31、认知策略: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
32、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的、评估达成目的的进展情况、选择调整其它策略运用的策略。
33、问题: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4、功能固着: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思考僵化现象。
35、问题表征:问题解决的步骤之一,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操作。
36、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问题解决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一定标准选择专家和新手,而后给他们呈现专门领域的问题并观察记录他们的表现,最后对专家与新手的表现进行分析,找出专家不同于新手的地方。
37、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实质是问题解决。
38、心理定势:也称心向,指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它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既起积极作用,也起消极作用。
39、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0、特殊迁移:布鲁纳划分的迁移类型,指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其迁移的范围小。
41、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安德森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42、认知结构变量:奥苏伯尔区分了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的特征,指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原有知识的巩固性及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4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为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具体地说,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
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44、图式: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指行为和思维组织而成的有机整体。
45、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个术语,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46、内化: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外部操作的内部重构,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实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
47、学习准备:又称“准备状态”或“准备性”,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48、能力倾向:描述学生个别差异的一个概念,指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历史并随后影响从教学中学习的初始状态,一般涉及认知、意动、情感及相关知识技能上的先前差异。但也有人认为是指个体具有的一般的和特殊的潜在能力。
49、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50、智商: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之分。比率智商指被测验者通过智力测验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离差智商指将个体的测验得分与其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作比较,将其在该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作为智商。
51、场独立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52、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53、适应性教学:通过改变教学的形式以适合个别学生的特点与需要的教学。
54、动机: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55、学习动机: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56、内源性动机:源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57、外源性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58、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59、外部奖励的隐蔽性动机: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60、遵从:指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
61、差别能力:与出色解决特定问题有关的能力,如言语流利、数字推理、视觉形象的记忆、空间定位等。
62、双重编码理论:佩维奥提出的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具有两个在功能和结构上均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加工、储存信息的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言语系统用于加工言语信息,产生言语反应;表象系统用于加工非言语的、物体或事件的信息,形成事物的心理表象。
63、关联认知负荷:是由教学活动施加的心理负荷,这种负荷通常与动机和兴趣有关,因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64、冗余效应:单凭一种呈现方式就足以传达的信息,如果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同时呈现,学习者就会将冗余的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导致认知负荷增加,影响学习效果。
65、注意分散效应:学习者同时注意两个或更多信息来源,会使工作记忆的负荷加重,导致注意产生分散,降低学习质量。
66、教学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评价等。
67、习得的性能:加涅的术语,泛指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与倾向的变化。
68、教学过程模式:概括地反映教学的一般过程或步骤的模型,多用流程图表示。
69、教育目标分类学: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系统。据该分类系统,教学目标被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个领域又分若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语文篇六
《学科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识字有妙法,学生心理需把握
——《学科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利用假期,我重读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每每捧读之际,不禁感叹与此书相见恨晚。作为一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学期间所学心理学理论因没有与实践结合而早已淡出了记忆,而工作后又苦于没有一本有很好借鉴意义的书籍出现。因此,这本书于我,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读完全书,我对语文学科中的生字的教与学有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的主动意识较差,学习效果与学生兴趣息息相关。因此,我要通过讲道理来鞭策学生,此路并不可行。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中的识字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为,汉字像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识字这一关过不去,通往未知世界的门就打不开。学完本书,我意识到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皆与其心理特点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遇见问题时要深究其内在原因,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汉字的特点十分显著,汉字属于非拼音汉字,属于不透明文字。汉字通过特定的形表现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使认知对象形成一类,从而使认知对象有序化,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我充分学习了这一理论,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所表达的对象之间有直接联系。汉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字形和字意之间有一定的相符性。比如,在学习《找春天》的生字时,教会学生氵即与水有关 和冫即“冬寒水结”,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明白,“冻”字的偏旁应该是寒冷水结冰的冫。再比如,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抓住这一特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结构,从而提高识字效果。比如,《找春天》中的“躲”字,从身,朵声,左形右声。明确了这一点,学生很容易能够记住读音,并且理解了偏旁的含义,从而记住了字形。
二,多样游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所任教的二
年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掌握较牢固,反之则不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语文游戏,从而燃起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首先,我班学生对字谜接触较多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教学环节时先是让学生来猜字谜,继而让学生来编字谜。这样一来,学生们的预习作业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效果也更明显。因为,当他要编字谜时,首先要认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自然也就记住了。在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对我讲“杏”这个字,他通过观察发现,“木下有口就是杏,口上木下就是发呆”。看着学生因有所发现而激动涨红的脸,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于是,我的语文课堂上,总是充斥着学生自己编的小字谜,既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形式,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
其次,我在批阅学生日记时发现,班内许多学生对棋类游戏很感兴趣。因此,我模仿电视上的汉字书写大赛再结合五子棋,组织了定期的汉字书写小PK。这个游戏前期先进行初赛,成绩突出者选为棋手。在比赛中执子,代表本组学生进行五子棋的较量。而组内其他学生则按顺序随机书写老师报出的词语,书写正确的组落子,错的失去一次机会。最终按五子棋的输赢为准。同时,学生自行记录自己的正确率,最后评选出优胜组和汉字王。
三,巧设复习环节。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心理词典的存储过程中,使用频率越高,也就是越常用的字就越容易被辨认和识别,即频率越高,提取越容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复习。针对我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总体的复习思路并实际操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是当堂复习,低年级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极其有限,因此在复习环节时,我通常会设计比较有趣味的游戏来重新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预先画上苹果树,由学生来做生字苹果并且贴在黑板上,分小组来认读苹果上的生字,独对了记下相应的分数来代表摘得的苹果。又比如:青蛙跳伞,在课件中设计出小青蛙跳伞的情境,降落伞上标注上生字,由学生来认读并跳下。这些新颖的小游戏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兴趣,有良好的效果。
其次,作业中体现生字的复习并侧重应用。
再次,重视每周的生字汇总和复习。
总之,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于我的工作不无裨益。它使我认
识到了学生的识字心理,同时,结合学生心理规律和汉字特点来科学、合理地组织识字教学,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的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让我能够有的放矢,较为高效地进行自己的教学工作。
推荐内容